❶ 求以騎兵為主的軍事小說
去看看《九州縹緲錄》 ,《九州鐵浮屠》,《卓斯傳奇》
❷ 漢朝重騎兵小說。 西漢和東漢時期的,專寫重騎兵或以騎兵為主的都可以。
驃騎大將軍,四關的書,可以看看
❸ 請介紹一本關於騎兵歷史書籍
中國騎兵
中國是有重騎兵的,從漢代以後,各朝都有重騎兵,只不過在軍中所佔比例不同。當然,如果按史書上把重騎兵定義為人馬都披甲,那倒是數量有限,但僅就騎兵本身的護甲來看,超過10公斤的好像並不少,這已經可以稱為重騎兵了,只是在盔甲上沒有發展出整體式防護裝備(除了明光鎧)。
秦朝時,騎兵所佔比例很少(1:100)常常擔任突擊、迂迴、斷糧、追擊等任務,同時為加強主力部隊的的機動性,也改良了戰車 ,減輕了其重量 將車騎編組在一起,使「輕車銳騎」配合戰斗。騎兵部隊從屬於作為全軍主力的戰車部隊,保護戰車部隊的側翼。
秦末農民起義和楚漢之爭中,西楚霸王項羽超前的戰術意識和對騎兵的運用使人們漸漸重視到了騎兵在戰爭中的地位,項羽的騎兵在戰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幾次險些殲滅劉邦的軍隊,為此劉邦專設了一隻精銳騎兵部隊--郎中騎兵,並專門設置了統帥騎兵的將領。但戰車仍佔有一定地位,雖然其作用日益縮減,當時還是把戰車列於主戰兵種之一。
漢初的騎兵已經自成方陣,具有獨立的戰鬥力,但在著裝方面與步兵區別不大,大多還是足踏麻鞋(沒有馬靴),也未有馬鞍(只有厚墊)和馬鐙,只有一部分騎兵披甲(佔8%)。
隨著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128BC~119BC)漢匈之間發生好幾次重大戰役,每場動員騎兵都常近二十萬騎。當時的戰車已經只用於保障營地安全或後勤運輸,而騎兵已成為部隊的主力,並裝備了相應的騎兵裝備,高鞍的產生能更好的發揮騎兵兵器的威力。另外,步兵已不同於奴隸社會時的徒兵,也有精良的裝備,同時由於步兵的負荷重量問題,為執行不同的任務需組建相應的步兵作戰單位 ,裝備的兵器也要求多樣化。
由於軍隊中包括了不同的兵種,同一兵種還有裝備不同的作戰單位,指揮人員要在戰斗中根據敵軍的長短處及地形的變化來部署不同兵種的部隊,要注意不同兵器的配合使用,長短結合,相互支持,藉以發揮兵器的最大威力。 漢代已經相當注意陣型的使用,當時流行「八陣」,《文選》注里講為:方陣、圓陣、牡陣(還有個與牡相對應的不會讀)、沖陣、輪陣、浮沮陣和雁行陣。(121BC)李廣的四千騎兵與匈奴的四萬騎兵遭遇,就使圓陣用弓弩抵抗了兩天,支持到救兵到來。
李陵以步對騎的戰斗中,所列陣型就是「前行持戟盾,後行持弓弩」,也是種防禦陣型。而進攻陣型,則常是步兵居中,騎兵兩翼,便於包抄。
漢代的武器生產直接控制在國家手中。漢朝為保證軍隊有充足的武器供應,一方面設置管理武器製造業的專職官員,太僕屬下的「考工令」,專門負責兵器生產。另一方面設立規模很大的「武庫」。有考工令負責督造的各種武器,都送到武庫來儲藏,並從這里分配到有關單位。(武庫每座庫房長100~200米,牆厚達4~8米,兵器分類存放)武帝開始,冶鐵業歸政府經營,在全國各地設立四十幾處鐵官,不但推廣了鐵器的使用,也促進了冶鐵技術的發展,西漢達到「百煉剛」水平。
漢代常使用的兵器,也就是大量正式裝備部隊的兵器,遠射主要是弩和弓,格鬥有戟、矛、刀、劍,防具是鎧甲和盾牌。還有種叫鉤攘(為金屬旁的)。 弓箭,騎兵不可缺少的兵器,漢軍中普遍裝備的是復合弓。另外,漢代的遠射兵器里,弩的使用似乎比弓還要廣泛,有手張弩(擘張)和腳踏弩(蹶張)之分,騎兵只能使用手張弩。 和強弩被視為漢軍最精良裝備的還有長戟,漢代最主要的格鬥長柄兵器,騎步都離不開它。而與長戟同樣重要的,還有矛,都大量使用,也都已經是鋼鐵製品了。 短柄兵器 是刀和劍,出土的鋼劍中有的可長達124CM,刀是漢代開始興起的,戰國時期還未出現,漢初時鐵劍仍是主要短柄兵器,但刀出現後,就逐漸的把劍排擠出去了,成為廣泛使用的兵器。 漢初的防具主要仍是鎧甲和盾牌。盾牌有木製、皮製和鐵制,常見的樣式為底緣齊平,上端由兩重弧線組成葫蘆形,中脊隆起的形狀,大約相當士兵的三分之一身高(50~60CM) ,後來在鐵盾上再安裝上上下兩個利鉤,就成了一種新型兵器--鉤攘,可攻可守。漢代的甲胄主要是「玄甲」,也就是鐵鎧 ,它逐漸完善並排擠了傳統的皮甲,由甲片鑲嵌而成,而當時所使用的鎧甲片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大型長條甲片(某出土的高23.4CM,寬4.4CM),也稱甲札,其高度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短;第二類甲片比第一類小得多,形狀也更接近正方形(高4.6~5CM,寬2.7~3.4CM,重10克),一般下緣較為平直,上緣兩角成圓弧狀;第三類,體型最小,更接近正方形,高不及4CM,寬不到2.5CM,這種甲片的另一種樣子是作成槐葉或柳葉形狀。用上面三種甲片可編成兩類鎧甲,就是由大型長條甲札編成的札甲和用中小型甲片編成的魚鱗甲 ,另外札甲中又有無披膊和披膊之分,騎兵大多使用無披膊的。皮甲成為鐵甲的配角,但仍作為重要的輔助性防具。 重裝騎兵出現在戰場時,正是以部曲私兵為軍隊核心的時代,是從東漢末年開始,經魏晉十六國到南北朝時期。當時,氏族門閥制度和氏族軍事組織結合在一起,豪強世族擁有大量私人武裝。那些部曲既是依附農民,又是豪強世族的私人武裝。這種特殊的人身依附關系,從東漢末年開始惡性發展,到魏晉以後日益加劇,也就影響了當時封建軍隊的組成等方面,當時帶兵的將領都出身豪門世族還擁有自己的私兵部曲,還往往擁有大量的鎧甲和兵器,這些裝備精良的私人部曲,就形成了他們統率的軍隊的核心。這樣一來,自然引起軍隊的組成、指揮和兵器裝備的一系列變化。早期的私人部曲還不一定是騎兵,更不一定是重裝騎兵,私人部曲以甲騎具裝的面貌出現,與五胡亂華時的那些來自北方和西北地區的游牧民族有關。這些民族,進入中原以前都是游牧經濟,擁有優良的馬匹,軍隊又都是騎兵,同時往往還保留著氏族軍事組織的形式。進入中原以後,就與豪強世族聯合起來,自然門閥部曲制度和氏族軍事組織制度也就結合起來,自然又促使軍隊的核心發生變化,終於出現了人馬都披甲的重裝騎兵--甲騎具裝。
據《唐六典》記載,有明光、光要、細鱗、山文、鳥錘、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鎖子、馬甲等十三種。其中明光、光要、鎖子、山文、鳥錘、細鱗甲是鐵甲,後三種是以鎧甲甲片的式樣來命名的。皮甲、木甲、白布、皂娟、布背,則是以製造材料命名。可見,鎖子與山文是並列的兩種鎧甲。
重裝騎兵所需要的各種武器裝備,可分為四類:一是完整的馬具,二是馬甲--具裝,三是騎兵鎧甲,四是戰斗兵器。當時的馬具中,馬鞍在東漢是製作就相當精緻了,西晉時又有了馬鐙(不過西晉時馬鐙似乎只是用來踩蹬上馬的,騎馬時並不用),這樣,控制馬匹就相當容易了。而具裝呢,通常又可分為保護馬頭的「面簾」,保護馬頸的「雞頸」,保護馬胸的「當胸」,保護馬軀的「馬身甲」、保護馬臀的「搭後」和豎立在馬臀部的「寄生」(似乎是為了保護騎兵後背用的)。騎兵鎧甲是西漢時那種無肩札甲發展過來的「兩當甲」(腋下不連接,所謂「一當胸」「一當背」,在肩上用帶扣聯),到南北朝時,又常常加上護肩的「披膊」,與兩當甲同時的還有另種較名貴的鎧甲,那就是「明光甲」(這種甲的特點就是胸背處各有兩面大型金屬圓護)。最後是兵器,魏晉南北朝時期騎兵使用的兵器,遠射的還是弓和弩,格鬥的是戟,銷(邊旁是矛)和大刀,騎兵們使用擘張弩,不過更多的是使用弓箭,而格鬥武器,戟逐漸被銷所代替,再後來則是刀銷並用,注重劈砍了。盡管甲騎具裝是當時軍隊的核心,但從數量上還是遠少於一般步兵
明代騎兵所配火器,多為三眼銃或五眼銃,我以為其戰法近似歐洲龍騎兵,即乘馬機動,靜止射擊,因為火門槍無法在顛簸的馬背上點放。當然,不排除經過長期訓練後,騎兵能在跑動的馬背上開火,但那樣的話,訓練成本就很高了。
中國騎兵發展史
騎兵顧名思義就是騎馬作戰軍隊。其實長處在於有強的機動力能力和沖擊能力。我國是世界上較早擁有騎兵的國家之一。我國在春秋時代以前作戰以車戰為主,步兵僅起輔助作用,兵車的數量多少成為軍事實力的象徵,基本沒有騎兵這一兵種。到春秋時期步兵開始興起,軍隊成為車步並重,各國的軍隊中有了少量的騎兵,同戰車步兵混編,僅是一種無足輕重的輔助力量。到了戰國時代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戰術的多樣化及同北邊游牧民族的戰爭需要,騎兵作為一種獨立的兵種正式登上戰爭舞台。所以我們的騎兵談就從戰國時代說起。
1.戰國時代:(含秦代)
歷史進入戰國時代,戰爭已經從早年的死板的兵車戰術的正面戰,轉向更為機動靈活的作戰方式。騎兵作為一種獨立的兵種出現了,當時各大國均建立了騎兵部隊,如秦、趙等國均號稱「車千乘,騎萬匹」軍隊作戰由步騎為主漸漸轉變為車騎並重。進行最大變革的首先是趙國。地處北邊的趙國,與樓煩,林胡,匈奴等少數民族為鄰,深受其擾邊之苦,而趙國傳統的車步兵,在與靈活、快捷的胡人騎兵作戰時十分不利。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富國強兵,趙武靈王在國內進行了「胡服騎射」的改革,他聲明「今吾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削減軍中的車兵,增加騎兵;要求改漢族傳統寬袍大袖的衣服為胡人式的緊身服裝,方便於進行騎射。從這里開始中原各國中騎兵地位逐步提高,成為軍隊的一支主要力量。趙國也因為有了這支強大的騎兵,使之成為戰國後期軍事上能與秦國抗衡的強國。
戰國時開始大量的使用騎兵作戰。趙國以步騎兵攻林胡,樓煩「略地千里」,李牧用萬余騎配合步車兵大破匈奴殲敵十餘萬。秦國也以騎兵精良著稱,秦趙長平之戰,秦將白起用五千精騎截斷趙軍,對長平一役全殲趙軍四十餘萬起到了關鍵作用。楚漢戰爭時項羽曾於彭城之戰時用3萬騎士大破劉邦與諸侯聯軍56萬,並斬殺了近30萬,這次慘敗使劉邦認識到了騎兵的戰鬥力,為了對抗項羽的騎兵而起用秦國降將李必、駱甲為校尉訓練騎兵,後韓信在破趙之戰(就是列背水陣那次)中也是用兩千輕騎偷襲敵軍大營。
戰國及秦代的騎兵配有齊全的鞍韉,但是沒有馬鐙這對馬上的格鬥戰十分不利,所以當時的騎兵主要武器為弓箭,作戰以騎射為主,少量的使用青銅劍、戟作戰。(劈砍時劍容易折斷,以戟為主)並且這時已有專用的馬甲出現。(用於保護戰馬的防具)從出土的兵馬俑可以看出當時秦軍已是採用車、步、騎混合編隊,鞍馬俑以持弓為主,戴小帽,穿緊腰窄袖袍,披短甲,足蹬短皮靴,裝束便於騎射。這一時期兵法中也有了對騎兵使用的論述。《孫臏兵法》就曾說「險則多其騎」。
2.兩漢時代:
進入兩漢時代,迎來了中國騎兵發展的黃金時代,因為對匈奴等游牧民族作戰的需要,騎兵迅速壯大,軍隊作戰從以前的車騎並重轉變為騎兵取代車兵,騎兵成為決定勝負的力量。 *?
說到漢代騎兵的發展就該說匈奴騎兵,匈奴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全族均為能騎善射之士漢初處匈奴已號稱「控弦之士」三十萬,時刻威脅著漢朝的北部。匈奴人是典型的亞洲式輕騎兵,他們作為游牧民族,從小生長在馬背上,長於騎射,他們馬術精良,射術奇佳,只穿輕便的皮甲十分靈活。漢的晃錯曾在《言兵事疏》中說匈奴有三大長處為漢軍所不及:其一,上下山阪,出入溪澗,中國之馬弗與也;其二,險道傾厭:且馳且射,中國之騎弗與也;其三,風雨罷勞,譏渴不困,中國之人弗與也。這也就指明了騎兵較之車兵的較大優勢,車兵只能在平原之上才能發揮威力,而騎兵在較狹小的地形也能做戰,比車兵更為機動靈活。 Q(Em
到了漢朝時為了改變對匈奴作戰的不利被動局面,漢朝大力發展騎兵,至武帝時已能運用十餘萬騎兵主動出擊,對匈奴作戰歷時數十年,漢的名將衛青,霍去病等多次率數萬騎兵,採用迂迴包抄,深入敵後等戰法大破匈奴。其公元前119年武帝以衛青,霍去病二人各帶五萬騎出擊,以步卒數十萬,馬十餘萬匹轉運輜重。霍去病部深入匈奴兩千餘里,大破敵軍封狼居胥山(在今蒙古)而還,傳為佳話( 英雄業績真是令人神往呀!)
這一時代一個重要成就就是官馬制度的確立,漢為了對抗匈奴,發展騎兵,建立了飼馬的制度。漢文景時期頒行「馬復令」用免役的辦法鼓勵民間養馬。並在中央和地方設立專管的馬政機構。中央任命太僕(就是弼馬溫了)管理,在地方設有馬丞負責。這些官員負責馬匹的飼養以備軍用。從漢初至武帝時即有廄馬四十餘萬匹。這一制度保證了漢朝對匈奴作戰的大量馬匹的消耗。
在漢代騎兵發展壯大,成為軍隊的主力軍種,取代戰車的位置。兵種內漢代已經有了輕騎兵和重騎兵之分。輕騎兵基本無甲,武器以弓箭為主,配備較矮小的戰馬,重騎兵著甲,武器為戟,矛,環首刀等近戰武器,配備高大的馬匹用於沖鋒陷陣。漢代隨著冶煉技術的提高出現了更適於馬上作戰的環柄長鐵刀,(就是環首刀了)刀脊厚,刃鋒利適於劈砍,成為騎兵的重要武器。一般來說漢代的騎兵主要武器有:矛、刀、戟、弓、弩(臂張弩)等。這一時期騎兵作為機動兵力的戰術也得以發展漢軍在與匈奴作戰中就大量採用了長距離奔襲迂迴包抄作戰。
3.三國,晉,南北朝時代:
這是一個戰亂的時代,戰爭十分頻繁,特別在十六國,南北朝時期大量北主游牧民族入主中原,騎兵的運用達到了更高峰,交戰各方(主要是北方)都大規模的使用騎兵,騎兵成為戰場上的最重要的兵種,我國的騎兵也發展到了重騎兵的時代。
這一時期總的來說北方的軍力較南方強,北方各國多為少數民族政權,最初的軍隊均為騎兵,發展後步兵漸漸增多,但軍隊的主力仍為騎兵,作戰時動用相當多的騎兵參戰。如前秦的苻堅南下動用了騎兵二十七萬;北魏太武帝侵宋時以騎兵六十萬渡淮,直逼長江;梁魏鍾離之戰中魏軍八十萬中有騎兵二十四萬。可以說這一時期騎兵戰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前代。
而這時期一大重要發展就是馬鐙的發明,我國最早的馬鐙在西晉中出土,可以說我國最晚在晉代就有了馬鐙。(可偏有人說馬鐙是歐洲人先發明的。)馬鐙可以說是一項劃時代的發明,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人類文明。軍事上,馬鐙的出現使騎兵的近距離格鬥戰更容易,(有了借力之處)並且有利於騎兵的長距離行軍。(減少疲勞)能更有效的發揮出騎兵機動性好,沖擊力強的優點。在西方馬鐙的發明,導致了中世紀西式重騎兵,騎士的出現。(一種大而無用的傢伙)這一時期的騎兵以重騎兵為主,當時的重騎兵人馬均披鎧甲-甲騎具裝。防護力很好對步兵而言有極大的沖擊力。當時重騎兵的防護力很強,騎兵武器除了弓箭外,(不管什麼時代,這總是東方騎兵的主要武器。)長兵器大量使用穿透力更好的騎兵用長矛即「槊」(也叫「矛+肖」),而戟逐步被淘汰,成為一種禮儀用的擺設。而短刀也成為騎兵的制式武器,與前代的環首刀相比,這一時期的刀,刀體加寬,刀頭由斜方形改為前銳後斜,更適於實戰。
4.隋、唐、五代時代:
這一時期,騎兵已經確立了在軍中的地位,在這一時代騎步並重,各國的騎兵規模雖不及南北朝時期,但是騎兵仍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受到較大的重視。
唐朝以武功開國,太宗李世民本人就善於使用騎兵,他著名的六匹坐騎被稱為昭陵六駿。所以唐(特別是唐初)對騎兵的建設也是很重視的。唐從起兵始就建設完善自己的馬政建設,以備軍用。唐在邊地多置監牧,屬太僕管理,監牧馬五千以上為上監,三千為中監,以下為下監,置牧監使,對各監牧每年還要進行考課,自唐貞觀至麟德四十年間,所養官馬達七十餘萬匹,置八坊四十八監,占田地一千多頃。
這一時期,騎兵裝備戰術發展並不大,但是已不象南北朝時代那樣注重於重甲騎兵,軍中雖仍有甲騎,但是基本上以輕裝騎兵為主。主要發揮騎兵,作為機動兵力的優勢,正面攻防更多依懶於步兵。
5.宋、遼、西夏、金時代。
這一時期,大量的北方游牧民族雄起,成為漢族朝的威脅,這些少數民族軍隊的精銳主要為騎兵,騎兵的發展也再度轉入高潮。
首先說宋,宋朝在我國歷史上武功極為不盛的一個朝代,因為在後唐,五代時期崛起的少數民族西北的產馬地區,基本掉失,所以宋無論是通過在邊地買馬,換馬,(用物資)或設置監牧等方法,始終都不能滿足需要,所以從來都沒一支強大的騎兵。到了南宋時更糟,連殿前司(即皇帝禁軍)的騎兵都有五分之一的沒馬可用。(真是好可憐)宋朝喜歡擺陣勢,所以騎兵也多半布置在陣中,基本上都是把騎兵布置在大規模的步兵陣周圍做策應或掩護側翼。如宋太宗的「平戎萬全陣」就是把主力步兵結合戰車,在中間布成密集陣勢,反騎後布置在前後左右擔任警戒和掩護。防禦敵軍騎兵的陣勢。個人認為這到是與歐洲早年的騎兵運用方式象似,即以步兵方陣為主力,用騎兵來鞏固兩翼。事實上這種陣式,騎兵成了步兵的輔助力量,用於克敵致勝的是核心的步兵陣。 h|E
在北方先後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都有較強大的武力。軍隊中以騎兵為主力作戰。遼金的軍隊都很講究騎兵的機動作戰,,一般軍中的正兵均配有數匹戰馬,(遼軍一名正軍有馬三匹)機動力很強,如遼宋的幽州之戰中,遼軍就憑借當地平坦的地形和騎兵的機動力,先後將宋將曹彬,潘美各個擊敗。金兵也長於騎兵善於野戰,史稱「金之初起天下之強莫過於此」,金國有著名的拐子馬,在作戰時步軍為正兵,以拐子馬作兩翼突擊,在平原上對宋軍作戰有著很大的優勢。
這一時代的騎兵,以北方少數民族騎兵為主,他們作戰的主要武器為弓箭、馬刀、也裝備有狼牙棒等特殊的武器。(金國人似乎喜歡這種武器,當時有民謠:它有金兀術,我有岳元帥;它有拐子馬,我有麻扎刀;它有狼牙棒,我有天靈蓋。)當時的騎兵,開始偏向輕裝,著少量甲,獲得更大機動力,但是各國均還有重甲部隊,如西夏的騎兵「平夏鐵鷂子」(它的步兵叫「橫山步跋子」)就以「乘善馬披重甲」戰鬥力強著稱。
6.蒙古時代:
這一時代,蒙古騎兵在敵人眼中成了恐怖的象徵,蒙古人把騎兵戰術推到了冷兵器時代的頂峰。長距離奔襲,迂迴,包抄等騎兵的優勢被發揮到了極限。
蒙古人實行百戶、千戶制全民皆兵,軍官世襲。他們「上馬則備戰斗,下馬則屯聚牧養」戰時自備武器裝備出征,和平時期則是普通牧民。為了保證軍隊的戰鬥力,蒙古人往往通過大規模的圍獵來鍛煉部隊,對於兒童也從小就專門訓練他們騎馬射箭的能力。加上有成吉思汗,木華黎,速不台,拖雷等出色的戰術家指揮。蒙古人成為當時世上最強大的軍隊,征服了前所未有的廣大領地。在東方消滅了宋、金、西夏,在西方打敗了花刺子模,征服了俄羅斯草原,打敗了西方聯軍,一直打到多瑙河邊。(如果不是蒙古大汗這時死了!還不知道打到哪呢!)
蒙古軍隊前期基本是騎兵,後期其野戰力量也是騎兵。蒙古騎兵有著超強的機動力,一名士兵往往備有六匹以上的戰馬,輪換使用,往往一天可以前進近百公里。蒙古騎兵的主要武器是弓箭,長年騎射的蒙古人能拉強弓,蒙古人的弓用混合的木料和骨頭製成,具備很強的穿透力和很遠的射程。能在高速機動中(甚至一邊後退一邊回頭射擊)准確射擊的蒙古人能在短兵戰前給予敵人極大的殺傷。因為蒙古人往往自備武器,所以在箭、馬刀以外,士兵們還帶有自己喜歡的武器如長矛、狼牙棒、繩套(套馬用的,在戰場上也能套人。)等。在防具方面,蒙古人以皮製甲為主,輕便堅固,雖然不象鐵甲的防護力好,可是為其贏得了更大的機動力。值得一提的還有蒙古馬,蒙古馬雖然體型較小,不及阿拉伯,亞利安馬速度好、體型高大,但蒙古馬適應力強,耐粗飼,易增膘,壽命長,十分適合長距離行軍,無後勤保障作戰,這些馬隨處能找到食物,在草原地形能日行軍五十至一百公里,可以終年使役。並且重要的一點是蒙古馬的母馬哺育期可產奶三至四百千克,這成為長時間在外作戰,無需後勤保障的蒙古軍的一個重要食物來源。(另外就是掠奪了)蒙古人是游牧民族,其人民生長在苦寒之地,對於惡劣氣候的忍耐力極強,物質條件要求很低,有著一般農耕民族人民無法比擬的戰鬥力。(只不過要他們去潮濕,炎熱的地方就不行了。如東南亞雨林中。)
7.明清及以後時代:
明清以後火器得到了大力的發展,隨著專門的火器部隊和炮兵的出現,騎兵的地位逐漸下降,明以後很少有作為主要戰略力量的騎兵存在,就不再多說了。
明代的騎兵主要和其他兵種配合作戰,並配有火器。(騎鐵?)名將戚繼光設立了車營就是一種步、車、騎配合作戰的方式。明孫承宗的《車營扣答合編》中也對這種戰術進行了進一步研究。還發展出了先以火器轟擊(火力准備?)繼以騎兵沖擊步兵跟進的戰法。(和拿破崙時代的戰法像吧?)
到了清朝,清朝自以為以弓馬開國,其開國時的女真,蒙古騎兵就是傳統上的騎兵,沒有什麼發展,加上不注重火器的,使我國最終落到了被列強任意欺負的下場。當時已是火器的時代,騎兵地位就更低了。直到機槍,戰壕組成的陣地戰出現,基本上喪失了在軍中的地位,逐步退出軍事舞台。只到其後繼者裝甲機械化部隊的出現,騎兵成為了一種歷史,只在某些慶典禮儀場合使用.
項羽在中國騎兵發展史上的作用
秦末楚漢時代的起義軍領袖項羽是歷史上最早提出用利用騎兵的高速沖擊力打閃擊戰的人,在無馬鐙的時代項羽就想到了後世騎兵戰術主流的突擊戰術,這在軍史上是相當超前的,用騎兵突擊打亂敵軍陣腳,步兵緊跟騎兵的步伐殲滅被突散並落單的敵軍,這種步騎協同作戰的思想在當時是前所未有的。正是由於項羽在與劉邦的戰爭中大規模使用騎兵給劉邦造成了多次慘烈的打擊,才使劉邦認識到騎兵的力量並下定決心組建騎兵部隊,盡管這第一隻騎兵部隊的主帥灌嬰起用秦國降將李必、駱甲為校尉訓練騎兵,但戰術上依然是在模仿項羽的騎兵戰術。這也間接性的為後世漢帝國擁有強大的騎兵部隊打下了基礎。
❹ 推薦幾部古代重甲騎兵步兵的戰爭小說
《竊明》,有合你口味的重步兵方陣,不過騎兵只有輕騎兵
❺ 求主角率領騎兵打天下的小說
魔界神槍來
作者: 雁流年
簡介:源
奧米帶著莫克給奧托的信踏上了他第一次的探險之旅,莫克目送奧米遠去的背影不由露出了笑容。黑暗勢力也許又要重新抬頭,可是光明的繼承人也已經長大,一切又將翻開新的篇章,只要有種子那麼希望永遠存在,莫克眯 ...
❻ 找一本重點描寫騎兵戰爭的小說 最好是以中世紀為背景的 可以是架空 穿越 輕度YY 不過不要網游
《且試天下》
不是穿越,場面很宏大!夾著武俠和言情。更多的是寫騎兵戰爭的。
❼ 找一本穿越到西漢騎兵的小說
大漢帝國
小說作者: 殷揚
說強盛,必是漢與唐!
漢朝是空前強盛的王朝,唐朝是讓人著迷的夢幻王朝,其強盛景象合稱「漢唐氣象」。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是漢朝雄風的最好寫照!
漢武大帝擊破強橫的匈奴,收復百越之地,開啟「絲綢之路」,大漢帝國的聲威振於異域萬里之外,華夏文明遠達歐洲。
漢朝的文治武功達於鼎盛,史稱「漢武盛世」。
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座豐碑!
這是一個巔峰存在!
羅羽來到這個偉大的時代,他的到來會對歷史產生何種影響?著名的「漢武盛世」是否會更加輝煌?
「單於夜遁逃」,「封狼居胥」的壯歌是否會再度上演?
❽ 中國古代最強騎兵
廣義上講,匈奴騎兵和蒙古騎兵乃至後來的八旗騎兵都是當時天下無敵的,漢族軍隊里最厲害的當然是明末的關寧鐵騎了。
❾ 中國古代軍事小說,最好有騎兵
晚明(有騎兵,但不多,不過描寫得比較精彩,密集陣型沖擊);宋時歸(和女真打,北宋僅有的騎兵集團,就是太監,但絕對精彩);梟臣(騎兵不多,但正本書精彩);明末邊軍一小兵;
推薦幾本:我要做皇帝,唐磚,夜天子,錦衣夜行,步步生蓮。
❿ 求完結的騎兵 為題材的的小說.
歷史小說《大漢烈侯》《帝國的草原》,波蘭顯克微支的「大草原三部曲」《火與劍》《大洪水》《大草原之火》(拿過諾貝爾文學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