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俠義公案小說的春秋戰國
班固曰:春秋以降,「大夫世權,陪臣執命」;至於戰國,「合從連衡,力政爭強」:由是列國公子,競為游俠。「及至漢興,禁網疏闊,未之匡改也。是故……外戚大臣魏其、武安之屬競逐於京師,布衣游俠劇孟、郭解之徒馳騖於閭閻,權行州域,力折公侯。眾庶榮其名跡,覬而慕之。」於是,游俠之風大盛。1這是講古代俠士興起的原因。至於他們的事跡,《史記》和《漢書》中都有記載 。
所以,以往論及俠義小說者,往往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但是,他們將曹沫、專諸、荊軻等人歸入俠士一類,這卻是一種誤解。在先秦兩漢時期,「俠士」和「刺客」是有區別的,他們是兩種不同的人物。司馬遷《史記·游俠列傳》曰:
古布衣之俠,靡得而聞已。近世延陵、孟嘗、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親屬,借於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賢者,顯名諸侯,不可謂不賢者矣。比如順風而呼,聲非加疾,其勢激也。至如閭巷之俠,修行砥名,聲施於天下,莫不稱賢,是為難耳。然儒、墨皆排擯不載。自秦以前,匹夫之俠。湮滅不見,余甚恨之。以余所聞,漢興有朱家、田仲、王公、劇孟、郭解之徒……
由此可見,春秋戰國時代的曹沫、專諸、豫讓、聶政、荊軻等人是並不屬於「俠士」之列的。也正因為這樣,司馬遷把這些人另立名目,寫入《刺客列傳》。
根據《史記》記載,這兩類人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即:俠是「以武犯禁」;「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名不虛立,士不虛附」,「雖時扦當世之文網,然其私義廉潔退讓,有足稱者。」所以《游俠列傳》盛贊朱家之「所藏活豪士以數百,其餘庸人不可勝言。然終不伐其能,歆其德,諸所嘗施,惟恐見之。振人不贍,先從貧賤始。家無余財,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過鞫牛。專趨人之急,甚己之私。既陰脫季布將軍之厄,及布尊貴,終身不見也。」又稱美郭解之「折節為儉,以德報怨,厚施而薄望」和「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概括起來,便是:濟人急難而不矜其功,時犯法禁而廉潔退讓。至於刺客的特點,則簡單明了一句話:「士為知己者死。」無論曹沫為魯庄公劫齊桓公,專諸為公子光刺吳王僚,或豫讓「漆身為厲,吞炭為啞,使形狀不可知」,為智伯報仇,未遂而伏劍自刎,或聶政為嚴仲子殺俠累,自破面抉眼以死,或荊軻為燕太子丹摘秦王,不中而殉難,都是出於這一信條。《史記》記趙襄子執豫讓後問他:為什麼你同樣侍奉過范、中行氏,范、中行氏被滅以後你不為他們報仇,而單只為智伯報仇呢?豫讓回答說:「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至於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這是這一類人物思想性格的典型表徵。
Ⅱ 古代俠義小說的代表作
《三俠五義》是俠義公案小說的代表作。
《三俠五義》是由清朝咸豐年間評書藝人版石玉昆口頭創作的評書。「三俠權」是指北俠歐陽春、南俠展昭、丁氏雙俠丁兆蘭、丁兆蕙二人為一俠;「五義」是指竄天鼠盧方、掣地鼠韓彰、鑽山鼠徐慶,翻江鼠蔣平,錦毛鼠白玉堂這五鼠弟兄。
覺得滿意請及時採納哦~
Ⅲ 中國古典小說有那些分類
中國來古典小說大略可分類如下自:
第一類是歷史小說,講的是帝王將相草莽英雄的功過成敗,以《三國演義》、《水滸傳》為代表。坊間的各種演義也可歸此類。
第二類是世情小說,個中翹楚當屬《金瓶梅》與《紅樓夢》。三言二拍可歸此屬。後期的《老殘游記》《海上花》等亦一脈承之。
第三類是神怪小說,上承《搜神記》《子不語》,下啟《閱微草堂筆記》等筆記小說,以《聊齋志異》《西遊記》為佼佼者。
Ⅳ 古代小說語體上分為哪些類型
1、古代小說大體可劃分為筆記體、傳奇體、話本體、章回體四種文體類型,各文體類型之間既有一定的傳承性,同時又有相對的獨立性。它們各自的淵源和發展演變過程不同,從而形成了各自相對獨立的小說文體特徵。
2、對於四種小說文體類型,古人也分別持有不同的認識,形成了各自相對獨立的文體觀念與理論。每一種文體類型都包含著一系列相關的概念術語,昭示著古人對其文體價值、特徵、源流的認識。
3、如筆記體的「筆記」、「世說」、「小錄」、「異聞」、「逸事」、「瑣言」、「地理書」、「雜史」、「雜俎」、「雜錄」、「雜記」、「雜家」、「故事」、「叢談」、「辨訂」、「箴規」
4、傳奇體的「別傳」、「外傳」、「雜傳」、「雜傳記」、「行卷」、「幻設」
5、話本體的「俳優小說」、「市人小說」、「變文」、「俗講」、「話本」、「詩話」、「詞話」、「說話」、「說話人」、「舌辯」、「銀字兒」、「煙粉」、「靈怪」、「神仙」、「妖術」、「傳奇」、「公案」、「朴刀」、「桿棒」、「說參請」、「說諢經」、「說諢話」、「合生」
6、章回體的「講史」、「演史」、「章回」、「按鑒」等。
7、上述文體概念術語中,一部分與小說文體直接相關,如筆記體之「筆記」、「世說」、「異聞」、「逸事」、「瑣言」等,但也有一些卻屬間接相關的鄰近概念,如「小錄」、「地理書」、「雜史」、「雜家」、「故事」等。
8、通常,這些鄰近概念與小說文體概念既相聯系、交叉又相區別,只有全面系統地將兩者之間的區分辨析清楚,才能在相互比較中對小說文體有一準確的把握。
Ⅳ 公案小說是如何演變而來,以及哪些代表作品
公案小說則從唐宋話本中「公案」類話本演變而來、如宋元話本中的《簡帖和尚》,明代的《龍圖公案》等都是公案小說。到了近代才大量出現公案小說和俠義小說的合流,形成為有固定格式的長篇小說,即俠義公案小說,如《三俠五義》(又名《七俠五義》)、《小五義》和《施公案》、《彭公案》等。內容多帶有公案類話本色彩,寫「朴刀」、「桿棒」,「發跡變泰」等,一般以「俠客」、「義士」如何協助名臣大吏或「清官」破案為主線,形成跌宕起伏的情節,構成完整的整體。這類小說對封建時代社會政治的黑暗腐朽有所反映,但又把剪惡除奸的希望寄託在「清官」、「俠士」身上,宣傳封建統治階級的威力,表現了作者一定的局限性。
Ⅵ 中國古代長篇小說有哪些類型
根據中國社會發展的階段和古代小說的發展情況,我們把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分為六個時期:
1、准備期(從遠古至先秦兩漢):我國最早的敘事文學,如神話傳說、寓言故事、史傳文學等,雖然不是小說,但從思想上、題材上、語言藝術的表現方法上為古代小說的發展做了多方面的准備。
2、成熟期(魏晉至唐):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志怪志人小說是中國小說的雛型。但他們仍然沒有擺脫依附歷史著作的狀態,作家也不是有意為小說,形式較簡單,只是「粗陳梗概」而已。
唐代古代小說開始成熟,形成獨立的文學形式——傳奇體小說,作家開始有意為小說。唐傳奇是我國文言小說的一座高峰,對後代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3、轉變期(宋元):宋元話本在中國小說史上承前啟後,標志著中國古代小說從文言向白話、從短篇向長篇、由史傳體向說唱體的發展和轉變。小說創作群體擴大,題材增加,《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這兩部經典的長篇小說就是在宋元話本的基礎上、經過世代積累由文人加工而成的。
4、繁榮期(明代):明初,古代小說發展處於停滯階段。明嘉靖、萬曆年間到明末,小說創作出現了繁榮的局面,代表作是《西遊記》、《金瓶梅》和「三言」、「二拍」等白話短篇小說集。神魔小說、人情小說成為小說的主潮。這一時期,小說作家主體意識明顯增強,小說從描寫歷史、英雄轉向描寫市井細民;人物塑造由類型化向典型化過渡。長篇小說從線性結構向網狀結構發展。作品風格鮮明,是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繁榮階段。
5、高峰期(清初至清中葉):清初,《聊齋志異》異峰突起,成為文言小說的又一座豐碑。接著《儒林外史》和《紅樓夢》的出現,把中國古代小說發展推向了高峰,達到前所未有的成就。小說作家把自己的生命熔鑄在藝術作品中,從對封建政治黑暗的揭露,轉向對封建意識形態的認真反思;人物形象達到高度個性化。出現了反映個性解放思想的新人物,對封建社會的失望,使作家作品帶有更濃重的感傷和困惑情緒。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近代小說尚未出現,這一時期興盛的公案俠義小說和狹邪小說是古代小說的餘波,所以也在高峰期介紹。
6、演進期(1895-1911):是近代小說時期,也是古代小說終結演進為近代小說時期。小說成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戰斗號角,大量繁榮,近代小說從內容上反映反帝反封建的斗爭,提倡改良主義或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藝術上在繼承古代小說傳統的同時,逐漸接受西方小說的影響,人物、結構、語言方面都有重大的變化。
Ⅶ 俠義公案小說的合流
公案小說始於《水滸傳》,經《三俠五義》發揮到極致,現代小說《四大名捕》傳承,現有縱有波瀾,亦成強弩之末:二者均思變遷。左右不出始終在老圈子裡徘徊,即使在它的「黃金時代」也只是大同小異的模擬抄襲,《三俠五義》的續書版本繁多至二十四續。
《施公案》問世,是中國公案小說與俠義小說合流的標志。《施公案》今存庚辰(嘉慶二十五年)廈門文德堂刊小本,載嘉慶戊午(三年)序文。清陳康祺《郎潛紀聞二筆》雲:
少時即聞鄉里父老言施世綸為清官。入都後則聞院曲盲詞,有演唱其政績者。蓋由小說中刻有《施公案》一書,比公為宋之包孝肅、明之海忠介,故俗口流傳,至今不泯也。……公平生得力在「不侮鰥寡,不畏強御」二語。蓋二百年茅檐婦孺之口,不盡無憑也。(重點號為筆者所加。下同)
陳生於清道光二十年,同治十年成進士,官至刑部員外郎。從他的這些話,可見施公故事早已在民間流傳。
《三俠五義》雖於光緒五年出版,但嘉慶時期石玉昆已為說唱這部小說而享盛名,道光四年(1824年)的慶昇平班戲目中,有不少《三俠五義》的重要關目 如《瓊林宴》、《三俠五義》、《遇後》、《花蝴蝶》、《烏盆記》都已說明《三俠五義》在成書定稿前已經在民間廣為流傳。《三俠五義》小說弘揚人間正氣,修正了《水滸傳》中俠客們招安後不得善終的悲慘結局,也修正了《施公案》中把俠客淪落成奴才的命運。把俠客義士的除暴安良行為與保護清官、協助清官斷案完美的結合起來,塑造了青天和俠客們正面崇高的形象,表現了宣揚忠義、維護社會秩序、為國為民的思想。俠客們協助清官,與邪惡勢力對立,仗義除暴,為民申冤,反映了基層人民群眾的思想和願望。小說明顯地表達了人們對清明政治的要求和對是非善惡的態度,具有深刻的意義和認識價值。是公案俠義小說中最具代表性、文學價值最高的一部作品。
《彭公案》較晚出(光緒十八年),但其故事的形成似在《施公案》之前。理由是:《彭公案》中顯赫一時的黃三太,在《施公案》里「早已去世」;而《施公案》中的風雲人物黃天霸以及他的義兄賀天保、武天虯、濮天雕等在《彭公案》里還是十五六歲的少年。《彭公案》第二十八回談到金大力時說:「下文在《施公案》里,保施公在揚州拿了無數盜賊,這是後話不提。」從人物和情節的銜接、發展等方面看,《施公案》頗有些像《彭公案》的續集。又,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八《如是我聞》中載有竇二東(墩)事。紀書寫於乾隆五十四年至嘉慶三年之間。這也可作為彭公故事早於《施公案》的旁證。《永慶昇平》(前傳)與《彭公案》同年刊行。作者郭廣瑞《自序》雲:
余少游四海,在都嘗聽評詞演《永慶昇平》一書,……國初以來,有此實事流傳。咸豐年間,有姜振名先生,乃評談今古之人,嘗演說此書,未能有人刊刻傳流於世。余長聽哈輔源先生演說,熟記在心,閑暇之時,錄成四卷,……遂增刪補改,錄實事百數回……
說明了這部小說的成書過程。
公案俠義小說,所敘不外一個清官(或名臣大僚)統率一群俠客,微服私訪,查辦各種案件,剪惡鋤奸,除盜平叛的事。
在這里,清官和俠客都較前有了很大變化。首先,清官的忠君色彩大大加濃,愛民思想相對淡化。《施公案》第三十回寫清官施仕倫勸教黃天霸道:「盡忠豈能顧眾!」這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清官的主要任務,漸由為百姓的折獄斷案、伸冤雪恨,發展為直接維護王朝的除「盜」平叛——鎮壓一切反抗官府的力量。其次,俠客的義重於生死的觀念被忠高於一切的思想所代替。宋江私放劫官銀的晁蓋而丟官,花榮救宋江而落草。《施公案》中的黃天霸投降官府以後卻反過來親手殺死了曾經歃血為盟,誓「同生死」的結義兄弟武天虯和濮天雕等,說:「為施公難以顧義。」「既為縣主,難顧友情。」(第六十五、六十六回)這便是重忠棄義的例子。他們雖尚存濟困扶危之緒余,但總的傾向已不再是「濟人急難而不矜其功,時犯法禁而廉潔退讓」之士,而成為主動「改邪歸正」,為王前驅和故意炫耀自己武藝,以博皇帝重用的名利之徒。
Ⅷ .晚清俠義公案小說的代表作是什麼
《三俠五義》
《拍案驚奇》是明末的。。。。
Ⅸ 俠義公案小說的明代時期
明代中葉以後,公案小說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出現了《包龍圖判百家公案》、《龍圖公案》、《皇明諸司公案》、《郭青螺六省聽訟錄新民公案》、《古今律條公案》、《國朝憲台折獄蘇冤神明公案》、《國朝名公神斷詳刑公案》等一系列的公案短篇故事專集。其中「包公案」系雜取民間傳說和宋元戲曲、話本而成。它與《郭青螺六省聽訟錄新民公案》和《海剛峰先生居官公案傳》兩種,是以包拯、郭青螺、海瑞貫穿全書,審理各種案子的短篇小說集;此外諸書,則為其他一些清正官吏判案異聞的分類匯編,體裁近於筆記小說。書中內容,大抵都是姦淫盜殺、妖魔作祟等民事刑事案件;清官斗爭的對象是姦夫淫婦、強盜竊賊、流氓棍騙和狐妖獸怪;破案大多靠神靈顯聖、鬼魂告狀,也有一些表現能員的智慧和重於調查的方法。故事一般由事由、訴狀、判詞三部分組成,類似公牘文書。題材冗雜,語言板滯,僅有少數寫得比較曲折生動。而且各本互相抄襲,重復頗多。
在這些小說中,比較著名的是《龍圖公案》,它敘述包拯正直無私,認真辦案,明敏斷獄,秉公執法的故事。小說寫他為了公道,替百姓伸冤除害,甚至「寧願納還官誥歸家」,也不接受皇後和皇帝的「說情」,堅決處斬了恃強凌弱、草菅人命的國舅和皇弟。這種為了人民,不顧個人安危,敢於抗上,與權豪勢要做斗爭的精神,是其他同類小說所沒有的。
綜觀這一時期的小說,其主旨已由揭露官吏之昏庸轉為歌頌清官的公正和廉明。迷信成分增多,受害者自我抗爭的情節已趨泯滅。這種轉變,自有其社會歷史的深刻原因。
明代公案小說中表現出來的把革除社會黑暗的希望寄託在清官身上的思想,正是馬克思所說的這種小農本質意識的反映。《龍圖公案》等所寫的內容,無疑與英宗以後王室勛貴、地主官紳依仗特權,大肆侵奪農民土地財物,以及管理皇莊的宦官、軍校等任意姦淫婦女,殺掠佃戶的現實有關。而小農本質意識之所以在這個時期被明顯地表現出來,這主要由公案小說本身的發展進程所決定,此外當時農業生產空前發展,從單一經濟逐漸走向多種經營的經濟,並參與全國范圍的商品流通——日益顯示出它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許多新的手工業市鎮的興起,大量農民流入城鎮成為手工業工人——增進了市民(包括小說的作者)對農民生活、思想的了解,恐怕也是造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