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想寫小說,提供一些武器,比如遠古十大神器或十大魔器或者古代神器之類的東西,急,好的加分!
小說的話,既然是自己擬纂的就不要刻板的去套用老東西,很多東西都沒看爛了,比如軒轅劍,n多小說都出現過,喜歡看小說的人一般都看過很多小說,當他們看到曾經在別的小說里出現過的兵器時候就不自主的去對比,好點的還好,不好的就噴你,說你偷的,仿得,山寨的。。自己寫小說就要吧自己的東西那出來,讓大家認可。望採納。
② 求小說古代用品詞彙
【菱花銅鏡】
古書中描寫的閨中的女兒家多半是自戀的,在她愛上一個人以前。她先迷戀的人是自己,她最好的閨友是鏡子。最有名的鏡子是一條叫做若耶的小溪吧,那個在溪畔浣紗的姑娘美麗的倒影把魚兒都羞得潛到了水底,留下了千百年說也說不完的故事。
銅鏡在古代用以梳妝照面和照妖辟邪,現存最早的銅鏡出土於殷墟的婦好墓,想必一個協夫出征的女子英雄心底也是極愛美的,更不要說世間平凡的女子了。在西漢年間,人們就開始用銅鏡作為男女愛情的表記、信物,取「心心相映」之寓意。生前互相贈送,「朝夕相伴」,死後隨之埋入墓中,以示「生死不渝」。
唐蘇鄂《杜陽雜編》里有一個「破鏡重圓」的故事,記述了南朝樂昌公主與駙馬徐德言歷經了磨難與悲歡後終得相聚。現今仍常用以比喻夫妻失散後重逢或離異後重歸於好。宋代黃堅《沁園春》里寫:「鏡里拈花,水中捉月,覷著無由近得伊」。不由得讓人想到《紅樓夢》里那一場鏡花水月的夢境,那一場深深的無望的愛情。
【褻衣】
古代女子的內衣最早被稱為「褻衣」。「褻」意為「輕浮、不莊重」,可見古人對內衣的心態是迴避和隱諱的。中國內衣的歷史源遠流長,最早的史料見於漢朝。古代女子內衣蘊藏著不盡的昔日情懷,「前圓後方,前短後長,這是應和天地人合一的傳統理念;過腰、胸、肩等分別系帶,是為了在流動中達到不同的『塑身修形』效果。袋口的拼接處,必須綉上小幅圖案來遮住線的結點,保持畫面完整,這便是所謂『出境生情』」,且匯聚了綉、縫、貼、補、綴、盤、滾等幾十種工藝,用以表達不同的主題。可惜有些工藝,今天已經失傳。
《紅樓夢》六十五回寫尤三姐「鬆鬆挽著頭發,大紅襖子半掩半開,露著蔥綠抹胸,一痕雪脯」和賈珍、賈璉兩個牛黃狗寶喝花酒,洋洋灑脫、嬉笑怒罵,把兩個不知恥的男人耍了個夠。可等她日思夜想了五年的柳湘蓮冷臉出現時,她淚如雨下卻連一句辯解的話也說不出來,惟有一死表明心跡,可憐「揉碎桃花紅滿地,玉山傾倒再難扶。」
【青絲情絲】
青絲纓絡結齊眉,可可年華十五時;
窺面已知儂未嫁,鬢邊猶見發雙垂。
這是《竹枝詞》里的句子,古代女子十五歲謂及笄之年,青絲的故事也就此開始,頭發是古代女子感情的載體,青絲,就是情絲。一縷情絲,總是要以所愛的男子為寄託,猶如藤蘿之依附喬木。在古人筆記中傳世的愛情故事處處可見古代女子以秀發相贈、以身心俱陳的篤定情長,而這些故事大都以男人的背信收梢。剪下一縷青絲當做信物贈給情人時,她並不知道那絲絲縷縷最終纏住的只是自己。有一個上古時代的傳說:巴人首領廩君率船隊順清江西征,在鹽池與美麗的鹽水女神相愛,廩君把自己的一綹頭發送給女神說:「結上它吧,我要和你同生共死。」但廩君不願停止西征的腳步,女神戀戀不舍化做飛蟲攔住了他的去路想挽留他,廩君就在陽石之上一箭射死了女神,女神死時脖頸上還纏繞著他送的頭發……「結上它吧,我要和你同生共死。」
【梳篦】
中國自古便注重禮儀,人們對自己的儀容裝飾十分重視。梳篦使頭發潔凈無塵、絲絲相現早在四千年前,我們的祖先便有插梳的習慣。春秋以前的梳子形制復雜、裝飾考究,但外形特徵基本一致,都是直豎形:梳把較高,橫面較窄,很少作方形或扁平的。從戰國到魏晉南北朝,梳篦的材料一直以竹木為主,尤以木料最常見。梳篦的造型,多上圓下方形似馬蹄。隋唐五代的梳篦,多作成梯形,高度明顯降低,其質料及裝飾視用途而別。宋朝以後,梳子的形狀趨於扁平,一般多作成半月形。明清時期的梳篦樣式,基本保持宋制。
【化妝品】
戰國時期的女子已開始鉛粉撲面、黛黑畫眉把自己變媸為妍。宋玉之《大招》中即有「粉白黛黑,施芳澤只。長袂拂面,善留客只。」之說。《韓非子》也雲:「故善毛嬙,西施之美,無益吾面,用脂澤粉黛,則倍其初。」當然,最有名的話還是出自《戰國策》中那句「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古代的妝粉,有兩種成份,一種以米粒研碎後加入香料而成,故粉字從「米」,從「分」。另一種是糊狀的面脂,俗稱「胡粉」。因為它是化鉛而成,也稱「鉛粉」。
除米粉、鉛粉外,妝粉也有用其它物質製作的。如在宋代,有以益母草、石膏粉製成的「玉女桃花粉」;在明代,有以紫茉莉花籽製成的「珍珠粉」;在清代,有用滑石及其它細軟的礦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粉的顏色也從原來的白色增至多種顏色,並摻入了各種名貴的香料,使之更具迷人魅力。
古代和妝粉配套的主要化妝品是胭脂。胭脂亦作「焉支」、「燕支」,它是一種紅色的顏料,也是妝面的主要用品,類似今天我們用的腮紅。
【手帕.穿心合】
現在已經沒有多少女孩子用手帕了,而手帕於古代的女子是首飾一樣的閨私,它通常被疊成同心方勝掖在臂釧里。手帕是體己而溫暖的,因此古代女子結拜金蘭姐妹也稱「手帕交」。在手帕的一角綴上圓環其餘三角從中穿過,即稱「穿心合」,裡面裝著的或許就是一場女兒家的心事。《紅樓夢》第二十四回寫痴女兒小紅遺帕惹相思,最終成就了一段情緣。這一塊小小的方巾曾在幾千年啞默無聲的女性世界裡傳遞了多少情感。漫訝青衫易濕,紅綃更是沾滿了淚,唐代李節度使姬的詩《書紅綃帕》中寫到:
囊裹真香誰見竊,絞綃滴淚染成紅。
殷勤遺下輕綃意,好與情郎懷袖中。
身心並陳的思念就是如此真切的淚如雨下,貞順自守、寂寞無聲的時光里,尺素綾帕承載了古代女性蘊籍綿長的相思和離愁,一程又一程山高水長的等待……
【合歡被】
亦作「 合懽被 」。織有對稱圖案花紋的聯幅被。象徵男女歡愛。《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文采雙鴛鴦,裁為合懽被。」 唐 白居易 《庾順之以紫霞綺遠贈以詩答之》:「不如縫作合歡被,寤寐相思如對君。」 唐 溫庭筠 《織錦詞》:「為君裁破合歡被,星斗迢迢共千里。」
《紅樓夢》作者曾很細致的描寫過探春的閨房:「三間房子並不曾隔斷。當地放著一張花梨大理石書案;案上磊著各種名人法帖,並數十方寶硯。各色筆筒筆海內插的筆如樹林一般。那一邊設著斗大的一個汝窯花囊,插著滿滿的一囊水晶 的白菊花。西牆上當中掛著一大幅米襄陽煙雨圖,左右掛著一幅對聯,乃是顏魯公的墨跡。」
關於古代服飾的
(中國服飾簡史):
http://www.wenyi.com/culture/fushi/fsjs.htm
另:還有一個關於官員服飾文化的:
http://..com/question/27961290.html?fr=qrl3
關於古代錢幣方面的
http://..com/question/15766386.html?si=3
http://..com/question/35586435.html?si=1(鑒別古錢幣的)
關於女性發式,真的是太多太多了:
http://..com/question/16038147.html?fr=qrl3
③ 古代寫小說常用的葯膏
金瘡膏,藿香虎骨膏,很多古代葯膏現在都沒有失傳
④ 寫古言的必備材料
對古代歷史文化有所了解;設置合理的故事情節;選用比較簡潔的語言。
通常來說,撰寫古代言情小說,需要把握和處理好以下問題。對古代歷史文化有所了解。由於古代言情小說發生在過去,寫手需要了解過去的風俗和文化特點,從而為創作提供必要的條件。
設置合理的故事情節。就古代小說來說,它的故事情節要比現代小說簡單,於是,寫手們創作故事情節需要根據古代小說的情況來選擇。
選用比較簡潔的語言。據了解,通俗易懂的小說在市場上才更有賣點,創作古代言情小說時,要突出語言特色,盡可能做到簡潔、精煉,從而贏得讀者的喜愛。
寫一部玄幻小說需要准備哪些素材:
我想作為武俠來說,你應當選擇一個時代背景,或一個潮流,所以你需要掌握一定數量歷史事件來構建橋段、情節。另外,那些武功,暗器,運功你也應當熟悉。而且你需要敏感,故需要關注那些我們強烈愛憎的歷史。玄幻小說不需要拘泥於歷史,但你需要掌握那些約定俗成的神話。
⑤ 古代各種常見物品、食物的價格(我准備寫小說)
建議:你用今天的物價做參考。
一般說來,古代貨幣基本以金、銀、銅錢(其實是含銅為主的合金)為主要貨幣。宋代以前和後來的明、清兩代的銀本位制不同,是銅本位制的,銅錢是主要貨幣,金銀不作為貨幣使用。
銅錢的基本單位為「文」,和「貫(緡)」,一貫合1000文。財政緊張的時候有過770文、800文、850文當一貫的情形。另外還有折二錢,當三錢,當十錢等變相通貨膨脹的時候。
在討論古代貨幣的時候通常都會用上這么個假設,就是: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雖然金、銀、銅的相互兌換率一直在浮動中,但這個假設基本上應該是合理的。
要討論貨幣的購買力,必須先提一下兩位名家的方法。黃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國大歷史》中是以黃金的價格作為基準來換算的,他基本是依據1兩金=10兩銀=10貫這個假設,以國際金價來推算1貫銅錢今天的價值。吳思先生在他的《潛規則》一書中則是同時使用了米價和銀價作為基準,給出了1兩銀子今天價值的兩個不同數字。吳思先生似乎偏重於取由米價換算出來的那個數據。
那麼根據二位先生的方法,我們來看看古代的一貫到底合今天多少元人民幣。
1、黃金基準。古代1兩為今天的40克。2011年8月,黃金的買賣價1克==360元。這樣一算一兩黃金相當於14400元,根據假設1兩金為10兩銀即10貫錢,宋代一貫銅錢約相當於1440元。
2、白銀基準。同金價基準的換算方式相仿,2011年8月,白銀的買賣價1克==8元。這樣一算一兩白銀相當於320元,一兩銀子也就是一貫銅錢,約相當於320元人民幣。
3、米價基準。宋代1市斤是640克,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夢溪筆談卷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為法,乃漢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59200克,即59.2公斤。每石1貫左右,應該算比較合理的。如果按現今大米價格每公斤4元來計算,也就是1貫銅錢合300元人民幣。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有了三個價格,按黃金換算的14400元,按白銀換算的320元和按糧價換算的300元。由於我國不是主要產銀國,而且工業化後提煉銀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銀子的價值肯定要大幅度高於現在。顯然以今天的銀價作為參照體是不合理的。這從今天銀價6美元一盎司、金價400美元一盎司就能看出,今天的一兩黃金能換66兩銀子,而我們假設的古代金銀兌換率是1:10.
相反黃金的產量穩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國作為重要的硬通貨儲備,所以用黃金作為基準比較合理。此外,雖然現代技術大幅度發展,袁隆平先生的雜交水稻使得糧食產量大為提高,但今天消費糧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據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約4500多萬人口,而今天中國已經有13億人口。民以食為天,糧價應該還是一個重要的基準。
將1貫銅錢定為700元人民幣。從而我們得到下面的基本換算公式:1兩金=7000元人民幣;1兩銀=1貫銅錢=700元人民幣;1文銅錢=0.7元人民幣。
以這個兌換率來看看宋代官員的薪水。根據宋史職官志,宋代一個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00貫,也就是合21萬元人民幣,年薪252萬。一個普通從8品的縣令月薪15貫,合人民幣10500元,年薪12萬1千,考慮到宋代一個縣令不過管幾千戶人家,也算不錯了。宋代除了本俸之外,還有職錢、祿粟、傔人衣糧、廚料、薪炭諸物、增給、公用錢、給券、職田等名目繁多的津貼。難怪人稱宋代對官員的優待無與倫比。
以小說《水滸》上的具體事例來看,這個兌換率也比較合理。第十五回吳用去勸說三阮入伙劫生辰綱時,吳用讓阮小七用一兩銀子買了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對大雞。差不多就是一兩銀子換700人民幣的樣子。此外,第十回林沖風雪山神廟,陸謙在李小二店裡招待管營和差撥時,曾拿出一兩銀子,點了三、四瓶好酒,菜隨便上。同樣第四十四回戴宗、楊林請石秀吃飯時,也是楊林扔出一兩銀子讓店家隨便上酒菜。一般來說一個普通小飯館,700元人民幣三個人吃,的確是可以隨便點菜了。
再看看水滸中其他幾個例子,楊志東京賣刀的時候,牛二曾說:「甚麼鳥刀,要賣許多錢!我三十文買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30文錢一把切菜刀,也就是人民幣21元,很合理。魯智深大鬧五台山時,曾用5兩銀子定製了一根62斤重水磨禪杖和一口戒刀,用的是十分好鐵,考慮這也算是一件上等兵器、又是特別定做的,3500元人民幣已經很便宜了。但是智取生辰綱的時候,白勝賣給楊志的家釀村酒,一桶就要5貫錢合3500元人民幣,似乎有點離譜。這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宋代酒類是政府壟斷專營的暴利行業,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所以酒價本身就很貴。宋史食貨志記載,宋初太祖建隆二年(961年)私釀15斤酒就要被殺頭,後來規制放鬆,但私釀到一定數量仍是死罪。另據宋史,神宗元豐2年(1079年),東京的酒價是「斤直錢二百五十」(一斤酒250文錢,相當於人民幣175元),白勝的一桶酒差不多應該有20斤,所以5貫也算合理。
⑥ 寫古風小說要注意什麼
1、寫古來風小說時想用點詩詞句子自來使文章顯得優美的話,最好是原創的。不要剽竊古人的,因為這會讓某些讀者極度不爽。(比如我自己,最看不慣作者剽竊古人的詩詞拿來充數了。)
2、行文線索要明確,不要讀起來讓人感到雲里霧里的。在某些細節上稍微注意一下,不要犯知識性的錯誤。
3、語句要通順,不要追求辭藻華麗。用心去寫,自然會有另一番韻味。
4、在小說的末尾可以加一句略帶古風的句子,這樣可以使文章顯得意蘊悠長。《十里紅蓮艷酒》、《奈何》、《花容天下》中最後結尾都是這樣的寫法,此寫法我很喜歡,感覺意猶未盡~~~~~~~~~~
5、文章要有自己的風格,不要去抄襲借鑒別人的,這一點誰都清楚。
6、爭取文章中沒有漏洞,也就是說不要讓讀者覺得你的小說寫得很扯淡,漏洞百出,邏輯不對。要努力地做到有始有終。
說了這么多廢話,希望可以幫到你、o(∩_∩)o
⑦ 本人要寫古代小說,所以要一些古代的服飾。 像「 雲雁細錦衣 」這樣。 要女裝,女子的首飾(步搖,華
小說素材網,挺不錯的的網站。裡面有專門的資料,可以供參考寫古代小說。
⑧ 古代衣裝名稱、首飾名稱,寫小說用,分男女,感謝
古代女子發飾多種多樣, 有笄、簪、釵、環、步搖、鳳冠、華盛、發鈿、扁方、梳篦等。
笄:是古人用來簪發和連冠的飾物,是簪、釵的鼻祖。
古代男女均留長發,笄為古代男女用來插定綰起的頭發或弁冕的。「弁」為古代冠名。「冕」即皇冠。固定冠帽的笄稱為「衡笄」,周代設「追師」的官來進行管理。用來固定發髻的笄叫「鬠笄」。 從周代起,女子年滿十五歲便算成人,可以許嫁,謂之及笄。如果沒有許嫁,到二十歲時也要舉行笄禮,由一個婦人給及齡女子梳一個發髻,插上一支笄,禮後再取下。
簪:是笄的發展,同樣起固定發髻之用。在前端加以紋飾,雕刻成植物(花草)、動物(鳳凰孔雀)、吉祥器物(如意)等形,並可用金、玉、象牙、玳瑁等貴重材料製作,工藝也愈發豐富,有鏨花、鏤花及盤花等。
釵:由兩股簪子交叉組合成的一種首飾。釵與簪主要區別在於簪是作成一股,釵則作成雙股。釵用來綰住頭發,也有用它把帽子別在頭發上。
發釵的安插有多種方法,有的橫插,有的豎插,有的斜插,也有自下而上倒插的。所插數量也不盡一致,既可安插兩支,左右各一支;也可插上數支,視發髻需要而定,最多的在兩鬢各插六支,合為十二支。
步搖:是在頂部掛珠玉垂飾的簪或釵,是古代婦女插於鬢發之側以作裝飾之物,同時也有固定發髻的作用。一般形式為鳳凰、蝴蝶、帶有翅膀類的,或垂有旒蘇或墜子,走路的時候,金飾會隨走路的擺動而動,栩栩如生。取其行步則動搖,故名。
鈿:用金,銀,玉,貝等做成的花朵狀裝飾品。簪釵是用來綰住頭發的,而花鈿直接插入綰好的發髻起裝飾的作用。
扁方:滿族婦女梳旗頭時所插飾的特殊大簪,形制與作用與漢人婦女髻上的扁簪類似。清代貴族婦女梳「兩把頭」或是「大拉翅」,都使用扁方,起到連接真、假發髻之中「梁」的作用。裝飾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控制發髻使其不散落下來。滿族婦女梳「兩把頭」,最初是把真頭發分成兩把,依靠扁方來固定。到了晚清「兩把頭」改成青緞製作,安在頭頂上,這時與「兩把頭」與真頭發連接梳成頭座的工具也是扁方。
在清代的北方民間,扁方也有很小的。如遇喪事,妻子為丈夫戴孝,放下兩把頭,將頭發集攏於頭頂束起,分兩把編成兩個辮子,辮梢不系頭繩,任頭發松亂一頭頂上插一個三寸或四寸長的白骨小扁方。如果兒媳為公婆戴孝,則要橫插一個白銀或白銅的小扁方。扁方一般用青素緞、青絨或青紗蒙裹而成,俗稱「鈿子」,佩戴時固定在發髻之上便可,上面還常綉有各種花紋圖案,鑲珠寶或插飾各種花朵、綴掛長長的纓穗。
梳篦:古代簡稱「櫛」,與簪、髻、釵、步搖等並稱為中國古代八大發飾之一,昔為宮廷御用珍品 , 故有「宮梳名篦」之譽。梳篦在古時是人手必備的發飾,尤其是婦女,幾乎梳不離身,時間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風氣。
梳篦兩者的主要區別在齒部,梳子的齒粗而稀,篦子的齒細且密。梳篦多為木製或竹製以及名貴物料製作,如金、銀、象牙、犀角、水晶、玳瑁、錫、嵌玉鑲珠等材質。
鳳冠:古代皇帝後妃的冠飾,其上飾有鳳凰樣珠寶。明朝婦女出嫁時也可佩戴。
明朝鳳冠是皇後受冊、謁廟、朝會時戴用的禮冠,其形制承宋之制而又加以發展和完善,因之更顯雍容華貴之美
漢桓帝時,京城洛陽流行愁眉、啼妝、墮馬髻、折腰步、齲齒笑。這些流行妝起自外戚梁冀的夫人,後來風行全國。女人們在仿效流行妝時常愛添油加醋。如城中流行高髻,則四方高一尺;城中流行廣眉,則四方眉長半額;城中流行寬袖,則四身披一整匹長布。
漢魏以前,沒有關於宮廷時裝的記載。南朝時,宮廷中出現了寬袖熱,後妃宮女都以寬袖式的宮裝為美。直到隋、唐,宮中寬衣長袖仍是後妃宮女們喜愛不已的樣式。和寬袖在南朝盛行相比美的是窄袖衣盛行於北朝,並逐漸在隋唐時產生影響,進入了隋唐後宮,甚至在唐初到盛唐時期,宮中對窄袖衣的喜好在一定程度上超過了寬袖。
南朝講求節儉的皇帝提倡窄袖衣,但隋唐盛世宮中女子喜好窄袖完全出於新奇刺激,標新立異。窄袖衫在北朝中是男子的服飾。大唐盛世的開元、天寶年間,富貴優裕、無所事事的宮中女子們以穿北朝男裝為時尚,一時間,窄袖衫廣為盛行。當時,妃嬪宮女競相騎馬游樂,胡服衫便於騎馬,因而極為雍容華貴、驕弱美麗的宮中女子們所喜愛。盛唐時期是個豪情激越的時代,宮中美人們紛紛放棄紅裝而好戎裝。她們身穿男式的圓領袍衫,彩邊窄袖,頭裹頭,足登軟靴,顧盼生情中頗為洋洋自得。盛唐以前的宮廷女子騎馬外出時穿的是「冪瞝」。冪瞝是一種遮蔽全身的全裝衣服。宮人們騎著馬,身穿冪瞝,以免被路人窺視。隋以前的北朝宮人就曾身穿冪瞝,騎馬出宮,唐朝初年,宮女們騎馬出宮,也是這一套裝束。到了武則天時,冪瞝不再在宮中盛行,代之以一種狀似雨笠的帷帽:帽檐下黑網至頸,用來遮擋面目。唐玄宗時,宮中女子們改戴胡帽,或者頭戴頭,或乾脆不戴帽子,所謂靚妝露面,無復蔽障,身上穿的是一身窄袖圓領的胡服男裝。安史之亂後,寬衣長袖又在宮中盛行。秦以前的女子服飾是衣、裳相連。秦始皇時始令製作女式短衫。唐朝時宮人的服飾一般是上身衫襦,下身長裙。盛唐風氣開放,宮中美人們穿上了開至半胸的窄袖和寬袖短衫。中國宮廷中女子們的裙子也是種類繁多,豐富多采。隋到唐初時,宮中風尚窄式衣裙。盛唐時裙式日益寬大、裙上折襇密布,飄動感加強。當時宮中裙子的色彩大多為紅、黃、綠鮮艷的原色。唐玄宗的寵妃楊玉環最愛穿的便是黃裙。
唐代宮廷中的後妃宮女都喜歡肩搭披帛,披帛上綉著各式花卉。披帛和披肩在中國宮中出現較早,起碼在秦代就有。秦始皇曾令宮女們身披淺黃銀滄飛雲帔。唐玄宗開元年間,風流多情的玄宗皇帝曾頒下詔令:宮中二十七世婦和寶林、御女、良人在隨侍和參加後宮宴會時,都須身披綉有圖案的披帛。唐代宮女們在端午節時,也要披較為華麗的披帛,稱為奉聖巾或續壽巾。
宋代宮中時興窄袖,但寬衣長袖仍然被視為是豪華的標志。宋代後妃的禮服是寬衣大袖,日常生活則是穿便裝窄袖。宋代宮女的時裝服飾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上身窄袖短衫襦,下身是拖地長裙,一種是窄袖長衫,外套對襟背子。上衣的領子在宋以前大多是交領、右衽,宋時普及對襟式。裙裝在宋時以多褶為美。多褶裙,唐時即已盛行,宋代裙褶更多更密,稱為「千褶裙」。宋理宗時,宮中時興前後不縫合的拖地裙,稱「趕上裙」。背子是在中單加長而產生的。中單腋下縫合,下面有交帶,而背子則腋下不縫合,長到腳面,沒有交帶。
明代宮女的冠服沿襲宋代,紫色、團領、窄袖、遍刺折枝小葵花、珠絡縫金帶紅裙。明宮中盛行一種比甲,是從元宮中繼承而來。比甲創於世祖皇後,無領無袖,前短後長,兩側開叉的地方各縫兩個襟扣(比甲,式樣如現行的馬甲、背心)。比甲便於騎馬,前胸後背既得保暖,臂肘活動又有餘地。明代後妃宮女的常服便是寬袖衫外罩比甲。霞帔是明代皇後、嬪妃的常服。大衫霞帔是衫和霞帔的配套服飾,衫為黃色,霞帔為深青色,上面織有金雲霞龍紋,有的或綉或鋪翠圈金,外飾珠玉墜了。
明代後妃宮女喜愛穿自己設計的新鮮時裝。熹宗張皇後心靈手巧,用白綾配新桑色綾,製成鶴氅式新衣,稱為霓裳羽衣。明崇禎時,宮女們競效周皇後以穿素白色的紗衫為美,用半透明的白紗衫襯出裡面的紅袙腹,極富魅力。明末宮女愛穿海天霞色衫子,似白微紅,雅中微艷,十分迷人,連宦官也很喜愛。
金絲八寶攢珠髻,朝陽五鳳掛珠釵,赤金盤螭巊珞圈,豆綠宮滌雙魚比目玫瑰配,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裉襖,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翡翠撒花洋縐裙
中國古代有「十八般武藝」之說,其實是指十八種兵器。至於究竟是哪十八種,歷來說法不一,一般是指弓、弩、槍、棍、刀、劍、矛、盾、斧、鉞、戟、殳、鞭、鐧、錘、叉、鈀、戈。在這十八種兵器中,有的已被淘汰,像殳、戈;有的已經演變,像鉞,原是古代的一種大斧,現在卻變成一種小巧兵器,有刃有鉤,雙手可各持一個,如子午鉞。
看樣子,您是要寫古代文啊,推薦一本書吧《花間十六聲》作 者: 孟暉 出 版 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
講的就是古代的山水屏風,首飾衣著,化妝用品,家室擺設,以及其他,完全和你的心裡,情況限制,推薦至此,但願可以幫助你。
⑨ 寫古代小說必備資料
歷史
人文
風俗
甚至連日常生活細節都要
你這么問說明你還不具備寫歷史小說的水平,等慢慢積累再寫吧
⑩ 穿越到古代的必備物品
光能微型筆記本電腦、光能手機、光能MP4、光能折疊電子琴還都在,小小慶幸下自己當初因為嫌充電麻煩而用的光能攜帶型電器,現在的用場真的不是一般大。還有因為喜歡收集文具的特殊癖好而巨大的筆袋+N個各種大小的本,兩本穿越小說(自己基本天天翹課……),一本《天龍八部》,一本《神奇寶貝特別篇25》,一瓶350ml的可口可樂,一盒奶糖,一袋薯片,一盒巧克力(零食用),一個首飾盒(各種發夾、手鏈等等,還有鏡子,梳子,是星璃愛美的姐姐——星茵,逼著星璃注意形象不能給皇甫家丟臉而塞進來的,反正書包大),還有一疊守護甜心的撲克牌,兩把未開封的微型激光槍,兩袋子用來玩的防磨玻璃珠,一個自發電手電筒,一盒讓眸子變成黑色的隱形眼鏡,還有……一盒煙霧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