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要寫一篇穿越小說,古代男女的發型,穿著,頭飾描寫又不怎麼懂哇【悲催】誰知道哇!!!!求解答
鈿子分鳳鈿、滿鈿、半鈿三種。其制以黑絨及緞條製成內胎,以銀絲或銅絲之外,綴點翠,或穿珠之飾。」一般婦女多用銅絲或鐵絲做成「頭發撐子」,鈿子有鳳鈿、滿鈿、半鈿三種。鈿子前如鳳冠,後加覆箕,上穹下廣;將頭發分兩縷纏繞其上,再插上扁子、簪子、花等飾物
簪子是滿族婦女梳各種發髻必不可少的首飾。通常滿族婦女喜歡在發髻上插飾金、銀、珠玉、瑪瑙、珊瑚等名貴材料製成的大挖耳子簪、小挖耳子簪、珠花簪、壓鬢簪、鳳頭簪、龍頭簪等。簪子的種類雖然繁多,但在選擇時還要根據每個人的條件和身份來定。比如人關前,努爾哈赤的福晉和諸貝勒的福晉、格格們,使用製作發飾的最好材料首選為東珠。兩百年後漸漸被南珠,即合浦之珠所取代。
與珍珠相提並論的還有金、玉等為上乘材料,另外鍍金、銀或銅制,也有寶石翡翠、珊瑚象牙等等,做成各種簪環首飾,裝飾在發髻之上,這若是同進關以後相比,就顯得簡單得多了。進關以後,由於受到漢族婦女頭飾的影響,滿族婦女,特別是宮廷貴婦的簪環首飾,就越發的講究了。如乾隆十六年(1751 年),乾隆皇帝為其母辦六十大壽時,在恭進的壽禮中,僅各種簪子的名稱就讓人瞠目結舌,如事事如意簪、梅英采勝簪、景福長綿簪、日永琴書簪、日月升恆萬壽簪、仁風普扇簪、萬年吉慶簪、方壺集瑞邊花(鬢花)、瑤池清供邊花、西池獻壽簪、萬年嵩祝簪、天保磬宜簪、卿雲擁福簪、綠雪含芳簪……等等。這些發簪無論在用料上,還是在製作上,無疑都是精益求精的上品。
從清代後妃遺留下來的簪飾來看,簪分兩種類型。一是實用簪,多用於固定發髻和頭型用的。另一類為裝飾簪,多選擇質地珍貴的材料,製成圖案精美的簪頭,專門用於發髻梳理後戴在明顯的位置上。現故宮內珍藏的多幅宮廷寫實畫,都有後妃戴簪的描繪。從圖上看,她們有的將簪戴在發髻正中,有的斜插在發髻的根部。後妃們頭上戴滿了珠寶首飾,發簪卻是其中的佼佼者。因而清代後妃戴簪多用金翠珠寶為質地,製作工藝上亦十分講究,往往是用一整塊翡翠、珊瑚水晶或象牙制出簪頭和針梃連為一體的簪最為珍貴。如北京故宮珍藏的白玉一筆壽字簪就是一塊純凈的羊脂白玉製成的,簪梃即是壽字的最後一筆。用同一方法雕刻的翡翠盤腸簪、珊瑚蝙蝠簪都是簪飾中之佳作。此外還有金質的福在眼前管、喜鵲登梅簪、五蝠捧壽簪等以雕刻精細、玲瓏剔透而受到矚目。還有金質底上鑲嵌各種珍珠寶石的頭簪,多是簪頭與針梃兩部分組合在一起的,但仍不失其富麗華貴之感。隨著清代後妃發式逐步加寬加大,簪飾的形制也逐步朝兩個極端發展,一種是簪頭逐漸變小,如疙瘩針、耳挖勺、老鴉瓢等;另一種是簪飾越來越大,不僅適合滿族婦女梳兩把頭覆蓋面大的特點,還逐漸演變成頭花、扁方等大首飾。
頭簪作為首飾戴在頭上,不僅起到美飾發髻的作用,簪頭製成的寓意吉語還有托物寄情、表達心聲意願的美好追求。就清代後妃遺留下的簪飾來說,形式之多,花樣之廣是前代各個時期所不及的。曾在珍寶館展出的一支畸形珠「童子報平安」簪,就是一件少有的珍品。簪頭是一特大畸形珍珠,約五厘米長,看上去就像一頑童在作舞蹈狀。在畸形珠左邊飾一藍寶石雕琢的寶瓶,瓶口插幾枝細細的紅珊瑚枝襯托著一個「安」字。頑童背後一柄金如意柄,將其與寶瓶連為一體,並將金累絲靈芝如意頭露在頑童右側。從頑童裝飾看是個男孩。整個如意連在一起便稱.之為「童子報平安」,或「童子如意平安」。封建社會的道德倫理講究「三綱五常」,即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皇帝的妻妾當然是以皇帝為綱,要為皇室多生子嗣,要「多福多壽多子孫」,以使皇家血脈旺盛,帝王基業萬古千秋地傳承到永遠,這只頭簪的用意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事實並非那麽稱心如意,清代康熙帝三十五個兒子,長大成人的有二十四個,諸皇子爭權奪勢,使康熙帝不到古稀之年就撒手人寰。清朝晚期的同治、光緒兩位皇帝,即有皇後又有妃子,卻無子嗣,致使其母慈禧兩度垂簾聽政,統治了中國達半個世紀。
慈禧還愛美成癖,一生喜歡艷麗服飾,尤其偏愛紅寶石、紅珊瑚、翡翠等質地的牡丹簪、蝴蝶簪。咸豐十一年,奕濘病逝承德的避暑山莊。慈禧二十七歲便成了寡婦。按滿族的風俗,妻子為丈夫要戴重孝,釋服二十七個月。頭上的簪子要戴不經雕飾的骨質的,或光素白銀的。慈禧下旨令造辦處趕打一批銀制、灰白玉、沈香木等頭簪。同治元年二月,這批素首飾陸續送到慈禧面前。慈禧每天勉強插戴,極不情願。釋服期滿,這批首飾全部被打入冷宮。慈禧又戴上精湛華貴的艷麗頭簪,直到老年此習不改。
後妃戴簪有季節性,冬春兩季戴金簪,到立夏這天換下金簪戴玉簪。直到立冬又換上食簪。清晚期在慈禧身邊當過女翻譯的裕德齡女士回憶:1903 年農歷四月24日是立夏,「這一天每個人都得換下金簪戴玉簪」。就在這一尺,慈禧賜給裕德齡母親、妹妹和她本人每人一支玉簪,「太後揀了支很美的給我母親,說這支簪曾有三個皇後戴過,又揀了兩支很美麗的給我們姐妹倆各一支,說這兩支是一對,其中一支是東太後常戴的,一支是她自己年輕時戴的」。清末,後妃頭簪子多都是祖宗傳下來的遺物,宮中後妃都視若珍寶。慈禧討她喜歡的人可以任意賞賜,毫無拘束。但對光緒帝卻為一支玉簪而恨之入骨,至死都不予諒解。清末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將光緒囚禁瀛台。一日隆裕皇後去看光緒,光緒極為反感。他與隆裕雖是名義上的夫妻,但夫妻情分絲鼉沒有。因此,光緒一見到隆裕就厭惡得連氣都喘不均勻。隆裕的到來,光緒看也不想看,連說兩次「跪安吧!」隆裕十分惱火,故意裝作沒聽見。光緒見她不走,氣得兩手發抖,使足了勁想把她推出去,沒想到用力過猛,碰到隆裕發髻上的玉簪。玉簪摔到地上立刻粉碎。這支玉簪是乾隆時的遺物,傳到慈禧手裏,她又給了隆裕。降裕見狀,立刻哭著把這件事告訴了慈禧。慈禧大怒,心中更加氣恨光緒,從此派人嚴加看管光緒,送餿飯,送涼湯,對待光緒像對待罪人一樣。政治分歧使慈禧和光緒關系如同陌路人,而一支玉簪成為他們母子親情徹底決裂的導火索,光緒的英年早逝也成為一種歷史的必然。
在民間,一般來說是富家多用玉質銀質,貧家則用骨質。普通人家嫁閨女,銀簪子也是必不可少之物。因是陪送來的較為貴重物品,女人們都非常珍視,有的用一輩子也不丟不壞。可民間廣泛使用的簪子絕大多數是骨質,所以人們總是習慣將其稱之為「骨頭簪子」。簪子一般長三四寸,更長些的也有,但很少。簪子頭部尖細,尾部有一個圓疙瘩。頭細易插入發髻,尾部的小疙瘩能使之牢固。還有一種扁簪子,兩頭粗,中間細,多是銀、銅質。扁簪子的兩面分反正,正面飾有花朵草葉及吉祥圖案,反面是光的,整個形狀略往裏彎。扁簪子具有十分明顯的裝飾意義,固定發上,閃閃發光。簪子是許多民族的婦女在修飾頭發時所不可缺少的裝飾品,它是婦女們固發、美發的有效用品,這是它幾千年來盛用不衰的主要原因。
頭花是簪發展而來的首飾。由花頭和針梃兩部分組成。由於滿族婦女發式是由軟翅頭發展到兩把頭,進而成為架子頭,最後產生大拉翅,頭上的發式也越來越寬大.於是一種覆蓋面較大的頭飾——頭花,便應運而生。頭花大多由珍珠、寶石為原料,因此,需要一個穩定的依託,即在簪的基礎上做了某些相應的改動。如在針梃的頂端焊一個十字形橫托,並於十字橫、豎交叉點做頭花的主體。起裝飾作用的花草枝葉、鳥獸蟲蝶、吉字祥符等環抱四周,簇擁著主體。這樣互相搭配既使構圖的主次關系明顯,又使以珍寶為原料的頭花本身合理的分擔了承受能力。滿族婦女在梳頭時,把大朵頭花戴在兩把頭正中,稱為頭正,也有選用兩朵相同顏色和造型的分插兩把頭的兩端,俗稱壓發花,又稱壓鬢花。
滿族婦女除了旗頭、簪子外,還普遍喜歡在發髻上插飾花朵,將碩大的花朵戴在頭上歷來是滿族的傳統風俗。撲趾源在《熱河日記》中記載了滿族婦女 「野花滿鬢,老少無分」.「五旬以上」猶「滿髻插花,金釧寶趟」。「即便年近七旬,甚至「顛發盡禿,光赭如匏」仍「寸髻北指,猶滿插花朵」。在遼北地區,有些滿族婦女甚至在發髻上插一個內裝清水的小瓶,瓶內再插上數枝鮮花,生氣盎然,反映了她們對美的強烈追求。清前期,國家正值上升時期,人們的生活消費在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傳統模式上。滿族婦女為了滿足美的慾望,常將應時的鮮花戴在頭上還有一種「金銀花縷」。即用紙胎為表,有的似銅絲為質,裝成各種各樣的花朵,高不過二三寸,最大的也有將近一尺,並選用極精緻的珠翠做裝點。順治初年,滿族軍營中的隨軍家屬,常用這種金銀花飾飾於發髻之上。隨著清王朝政治的確立,國家政權日益鞏固,滿族婦女所插戴頭花也隨之擡高了身價。雖然鮮花遍地,但婦女們更喜歡珍寶質地的頭花。這些女性們頭上戴仡與其說是為了美飾,莫不如說是為了炫耀。
清晚期,國庫困窘,國力日衰,人們生活自然受到影響,為了撙節開支,頭花也由昔日的純金變成鍍金、包金,珠寶大花變成了絨花、絹花,甚至紙花、通草花,就連羽毛點翠的頭花,都用茜草染色代替了。羽毛點翠首飾在我國流傳久遠,其工藝水平不斷提高,發展到乾隆時代已達頂峰。它以色彩艷麗、富麗堂皇而著稱但製作起來非常繁雜。據了解,先用金、銀片按花形製成一個底托,再用金絲隨圖案花形的邊緣焊起…圈凸起的槽。在中間凹下去的部分塗上適量膠水待用,用小剪子剪下翠鳥的羽毛,輕輕地用鑷子把羽毛排列在塗了膠的底座上。翠鳥毛以翠藍色和雪青色為上品,然而翠鳥嬌小,羽毛柔細,制一朵頭花需要許多翠鳥。因翠鳥毛光澤好顏色鮮亮,再配上金光閃閃的凸邊,做成頭花後戴在頭上與其他首飾相比可以產生不同的效果。
現在北京故宮內珍藏的金屬類首飾,以乾隆時期的居多。如紅寶石串米珠頭花、點翠嵌珍珠歲寒三友頭花,藍寶石蜻蜓頭花、紅珊瑚貓蝶頭花、金累絲雙友戲珠頭花、金嵌花嵌珍珠寶石頭花、點翠嵌寶石花果頭花、金嵌米珠喜在眼前頭花、點翠嵌珊瑚松石葫蘆頭花等等,都是以焊接底托工藝製成的。它即沿用歷史傳統技巧,又突出乾隆時期的特點,使蟲禽的眼睛、觸角、植物的須葉、枝權都用細細的銅絲燒成彈性很大的簧,輕輕一動,左右搖擺,形象活潑逼真,充滿動感。還有一種金屬焊接作底托與針梃,珠寶花用銅絲紮成一束的頭花,也以靈活多變受到後妃們喜愛。它是以不同粗細的銅絲做成花枝、葉枝,再將寶石做成的花瓣、葉片末端的小孔串成花朵、花蕊、花葉、枝權等不同的單枝,然後再按照圖形將各部位擺好,將單枝紮成一束,最後集中在一根較粗的銅絲上與針梃扎牢。這樣的頭花戴在頭上效果甚佳,為女性增加了楚楚動人的嬌態。此外,金屬鑲嵌頭花,金累絲頭花也都以形象逼真、做工精細而被前人喜愛,使後人贊嘆。
滿族婦女最偏愛的頭花當屬絨花,尤其是在女兒出嫁時,頭上必須戴紅色絨花,圖火紅吉利,據說漢語中的「絨花」,與滿語中的「榮華」近音,因此,便有戴絨花即為榮華富貴之意。在滿族婦女中,只要條件允許,不僅婚禮喜慶日時要戴絨花,而且一年四季都願意頭戴絨花,求諧音吉祥。尤其到應時節序戴應季絨花:立春日戴春幡,清明日戴柳枝,端陽日戴艾草,中秋日戴桂花,重陽日戴茱萸,立冬日戴葫蘆陽生……。清宮後妃們的頭花,還有大批的絨花、絹花、綾花流存於世,這些花色彩協調,暈色層次豐富,堪稱「亂真」之花。據說唐代楊貴妃鬢角有一顆黑痣,常將大朵鮮花戴在鬢邊用以掩飾。因鮮花容易枯萎,就令人研製鮮花顏色做絹花。此工藝不斷發展,越制越精。清代遺留下來的絨、絹、綾、綢等質地的頭花有白、粉、桃紅三暈色的牡丹花,淺黃、中黃、深黃三色的菊花,白、藕、雪青三色的月季花及粉、白相間的梅花等等,歷時百年不久,仍鮮艷悅人。
釵和簪的用途相似,都是女子盤髻必不可少的首飾。釵有雙梃或三梃的,較之簪對於發髻的固定更為牢固-_-些。古老的釵與簪形式雷同,也是由釵頭針梃自然連接…處。如漢代流行的玉燕釵就是其中的一例。相傳漢武帝建造招靈閣時,有神女留下一支玉釵。武帝把玉釵賜給一位趙姓寵姬。幾十年後,漢昭帝繼承帝位,後宮女子時興戴釵,苦於沒有理想的式樣,到處尋找。一次,宮女們看到這支玉釵無雕無飾,樣子普通,就想把它毀了另做。但等第二天打開釵盒時,只見一支飛燕直奔天空。燕子起飛,尾巴呈叉形的美麗形象,使宮中女子深受啟發,於是紛紛以飛燕為式製造頭釵。燕子的尾巴插在發髻上十分適宜,因此取名為玉燕釵。隨著頭釵的廣泛使用,各種質地、各種造型的頭釵不斷出現。最常見的是鳳頭釵,它的製作就由釵頭與針梃兩部分組合而成。現在北京的故宮尚存有清代後妃戴過的釵,大多分為兩類,一類是釵頭上裝飾極美,一類是光素釵頭無裝飾。
人們習慣將無裝飾的叫「插子」。插子的形式也很多,有圓頭釵、尖頭釵、扁頭釵,其質地多為金、銀、鍍金光素的,還有銅、鐵等普通婦女所常用的。插子只是起固定發髻的作用。在滿族婦女諸多的頭飾中,要有一個固定的起主要作用的中心,那個起固定中心作用的就是這種插子。還有一種叫做「銀夾子」的釵,若合在一處的兩個扁簪子。銀夾子既重視其固定發型的實用價值,因其面有圖案,又具有顯示美觀的審美價值,可算是較為理想的釵了。還有屬於「荊釵布裙」 一類的婦女,因其家境困窘,不甚講究或講究不上,只用粗鐵絲自製成倒u形的插子,也有用一段直鐵絲,磨尖一頭,砸扁一頭用作髻簪的。
在欣賞往日旗裝的風采中,常常可以看到滿族婦女頭上又寬又長、似扇非扇、似冠非冠的頭飾十分引人注目,它的名字叫扁方,俗稱「旗頭」。「旗頭 』』的另一個含義即指滿族婦女常用的幾種民族特徵顯著並具有獨特風韻的發型,如「兩把頭」、「水葫蘆」、「燕尾」、「大拉翅」、「高把頭」、「架子頭」、 「前劉海」、「盤頭翅」等等的總稱。扁方是滿族婦女梳兩把頭時的主要首飾。在載濤、鄆寶惠兩人合寫的《清末貴族之生活》一文中,曾講道:「滿族女子平時梳兩把j頭,式樣簡朴。皆以真發挽玉或翠之橫『扁方,之上。」橫插於發髻之上的類似發冠一樣的扁方長三十二至三十三點五厘米,寬四厘米左右,厚零點二至零點三厘米。呈尺形,一端半圓,另一端似卷軸。如一變相橫簪,無論是梳兩把頭或是大拉翅,它都是起到連接真、假發髻之中「梁」的作用。扁方的作用類似古代男子束發時用的長簪,也許扁方就是由此而演變過來的。扁方的質地多為白玉、青玉,少數為金、銀製品。
關於扁方這種滿族婦女所特有的頭飾,在清代小說《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回:「何玉鳳毀裝全孝道安龍媒持服報恩情」中,通過對安夫人頭飾的描繪可以看到。文中說:「只見那太太……頭上梳著短短的兩把頭兒,扎著大壯的猩紅頭把兒,別著一枝大如意頭的扁方兒,一對三道線兒玉簪棒兒,一枝一丈青的小耳挖子,卻不插在頭頂上,倒掖在頭把兒的後邊,左邊翠花上關著一路三根大寶石抱針釘兒,還戴著一枝方天戟,拴著八棵大東珠的大腰節墜角兒的小挑,右邊一排三枝刮綾刷蠟的矗枝兒蘭花兒」……。不管她這一頭戴了多少個簪子,卻反映出當時清朝中期以後,一般滿族官宦人家婦女頭飾的寫照。
在清代的北方民間,扁方也有很小的。如遇喪事,妻子為丈夫戴孝,放下兩把頭,將頭發集攏於頭頂束起,分兩把編成兩個辮子,辮梢不系頭繩,任頭發松亂一頭頂上插一個三寸或四寸長的白骨小扁方。如果兒媳為公婆戴孝,則要橫插一個白銀或白銅的小扁方。扁方一般用青素緞、青絨或青紗蒙裹而成,俗稱「鈿子」,佩戴時固定在發髻之上便可,上面還常綉有各種花紋圖案,鑲珠寶或插飾各種花朵、綴掛長長的纓穗。王室貴族婦女用的扁方從質地到樣式製作都堪稱精美絕倫,在扁方僅一尺長的窄面上,透雕出的花草蟲鳥、瓜果文字、亭台樓閣等圖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王妃貴婦們戴著扁方故意把兩端的花紋露出,以引人注意。在扁方上綴掛的絲線纓穗,據說是與腳上穿的花盆底鞋遙相呼應,使之行動有節,增添女人端莊秀美的儀態。每逢喜慶吉日或接待貴客等滿族婦女便要戴上扁方了。戴上這種寬長的扁方,限制了脖頸扭動,使之身體挺直,再加上長長的旗袍和高底旗鞋,使她們走起路來顯得分外穩重、文雅。
勒子,俗稱「包頭」,北方人稱其為「腦包」,是一條中間寬兩頭窄的長條帶子,戴在額眉之間。原為江南和中原地區老年婦女冬季圍頭的禦寒品,明清之際廣為流傳,貴婦用以裝飾,貧女用以避寒。東北地區已婚的滿族婦女使用的勒子使頭發稍稍後仰,較江南婦女的平髻略有變化。其形質多用紗、羅、綢、緞等製成黑色長帶,繞頭一周。明嘉靖年間勒子尚寬,其後逐漸變窄,但製作異常精細。上綉各種吉祥花色圖案,也有中間鑲嵌珍珠、寶石做點綴的。清代婦女戴勒子,沿襲明代舊制。如清早期雍正十二妃圖軸中,就有兩位美人頭戴勒子,從畫面上看,有紗綢的,也有貂皮的,反映了不同季節戴不同式樣與質地的勒子.如北方冬季寒風凜冽,勒子大多用貂皮製作,稱為貂復額。明末清初,正是勒子盛行之時,無論宮廷貴婦還是民間女子都掀起遮眉勒熱,由於貧富之別,勒子的質地,以及勒子上綴的飾物都有所差別。這種遮眉勒在北方比較實用,因此流行起來經久不衰。除勒子外,還有一種金約,類似勒子形制,但比勒子還要窄些。
流蘇是滿族婦女十分喜愛的首飾,其造型近似簪頭,但在簪頭的頂端垂下幾排珠穗,隨人行動,搖曳不停,與古代八大類首飾中的步搖極為相像。步搖首飾始見漢代,最初只流行於漢代宮廷與貴族女人頭上。何為步搖?「步搖者,貫以黃金珠玉,由釵垂下,步則搖之之意。」步搖屬於漢代禮制首飾,其形制與質地都是等級與身份的象徵。漢代以後,步搖才逐漸被民間百姓所見,才有機會在社會上廣為流傳。在貴族婦女中,還實行過一陣加於冠上的步搖冠。戴在頭上較之步搖更富有富貴豪華之感。
在北京故宮舉辦的《中國文物精華展》中,曾展出過幾件遼寧省出土的金樹形步搖冠飾件,金樹是冠狀傘形,一根兩枝樹權分別展開了大小四十餘件樹枝小枝權,每一小枝權頂端各有一兩個可以活動的小金環,環下各系一片金樹葉,稍一觸動枝搖葉擺,華美無比。它的出土使我們感到祖先的聰明才智和高超的創造力,同時也可以了解到封建帝王妃嬪生活之奢侈。史載,唐宋之後步搖形制變化多端,除金質外還出現了玉石、珊瑚、琉璃、琥珀、松石、晶石等珍貴材料製作的步搖。明代四大名畫家之一唐寅在《招仙曲》一詩中寫道:「鬱金步搖銀約指,明月垂璫交龍椅」。由此可知明代步搖用「鬱金」,這也許是用金屬與珠寶鑲嵌的一種步搖形制。其中不乏明代時興起來的焊接新工藝。將金累絲與金底托焊接在一起再嵌上珍珠寶石等作點綴,其實用耐久程度大大超過了雕琢、燜壓等傳統工藝技術。
清代步搖大多採用了明代焊接製作新工藝方法。在台灣故宮博物院編輯的《清代服飾展覽》圖錄中,有一件「點翠嵌珠鳳凰步搖」,就是使用了金屬焊接作底托,風身用翠鳥羽毛裝飾,其眼與嘴巴用紅色寶石、雪白的米珠鑲嵌,兩面嵌紅珊瑚珠。鳳身呈側翔式,尖巧的小嘴上銜著兩串十多厘米長的小珍珠,墜角是一顆顆翠做成的小葫蘆。整個步搖造型輕巧別致.選材精良,實為罕見。
在另一圖錄中又有一件「吉慶有餘」流蘇,形制近似類同。與針梃連接的流蘇頂端是一金累絲的金戟(古代作戰武器),戟上挑著一個下垂的金累絲的磐,磐的兩端義各下垂一珠串,一串為珍珠青金石蝙蝠點翠華蓋,下墜著紅寶石墜角。另一串為珍珠蜜臘魚及點翠華蓋,紅寶石墜角。整個流蘇由戟、磐、蝙蝠、魚等組成,諧音「吉慶有餘」。這件流蘇寓意吉祥,形式別致,不但起著裝飾發式作用,還集嗡意、象徵、諧音於一體,堪為流蘇首飾的上乘之作。
流蘇一詞的本義原是指古代人裝飾車馬帳幕時用的綵線絲穗。而步搖與流蘇在形制上和功能上如出一轍,至於步搖的名稱為什麽沒有被沿襲下來,反而為流蘇一詞所取代,尚有待日後的進一步考證。
滿族婦女所喜愛的流蘇,多種多樣。頂端有鳳頭的、雀頭的、花朵的、蝴蝶的、鴛鴦的、蝙蝠的等等。下垂珠串有一層、二層、三層不等。現在北京故宮珍寶館展出的清代後妃首飾中,有一件「穿米珠雙喜字流蘇」,它是皇帝大婚時皇後戴的。流蘇頂端是一羽毛點翠的蝙蝠,蝙蝠嘴裡銜著兩個互套在一起的小金環,連接著一個羽毛點翠的流雲如意頭。如意頭下平行綴著三串珍珠長穗,每串珠又平均分成三層,每層之間都用紅珊瑚雕琢的雙喜字間隔。串珠底層用紅寶石作墜角。整個流蘇自頂端到墜角長二十八厘米,是流蘇中較長的一種。這種長流蘇一般歪插在發髻頂端,珠穗下垂,剛好與肩膀平。此外,清宮珍藏的流蘇,頂端以鳳銜滴珠的最為常見。如「龍鳳呈祥」、「彩鳳雙飛」、「丹鳳朝陽」、「鳳穿牡丹」等等。鳳凰是百鳥之王,據說它能給人帶來幸福、美好、光明。鳳凰銜珠的形象,寓意鳳鳥築巢,准備育雛。封建時代的帝王都希望自己多子多孫,所以後妃的頭飾中以鳳凰為題的很多。
清初時的普通旗女和漢族婦女模仿滿族貴婦發飾,以高髻為尚,梳時在頭頂後部將發平分兩把,向左右方橫梳成兩個長平髻,兩髻合寬約一尺,俗稱 「叉子頭」(也稱「兩把頭」、「或「把兒頭」)。作叉子頭時,又在腦後頭垂下一縷頭發,下端修成兩個尖角,形成燕尾形名謂「燕尾」。清吳士贊《宮詞》對這種發式作了描寫「髻盤雲成兩道齊,珠光釵影護蝤蠐。城中何止高於尺,叉子平分燕尾低。」這些宮詞對滿族婦女的獨特發式作出形象的描繪。
「團頭」,又叫旗鬢,是民間常見的發式。滿族婦女進人中年以後,便不再盤「頭翅兒」,而改梳「團頭」,其造型好像一個帶花紋的饅頭,但「團頭」不同於一般平民百姓中年婦女的「疙瘩鬢」。兩者梳法位置不同叫法也有區別,疙瘩鬢在腦袋後下方。團頭位置在正上方,把頭發在頭頂梳成豎式的圓形或扁形高髻.有的也留「燕尾兒」,並在發中插戴銀、銅質扁方等首飾。一些老年婦女因頭發較少,在頭頂綰成一個螺旋式的「卷兒」,即簡單又便利,直至近些年在滿族聚居的農村還可以看到。
還有一種叫做「水葫蘆」的發式,俗稱「水鬢」。即挑下兩鬢微弱之發,用肥皂水傍耳根成鉤形,豐頰面頤,相襯如桃花帶雨,格外美觀。
康乾以後,由於受漢族發髻「如意縷」的影響,滿族j婦女一般均將發髻梳成「一」字形,俗稱「一字頭」、「如意頭」等。清代中期,滿族婦女的發髻樣式逐漸增j高.「雙角」也不斷擴火,滿族婦女發式由h兩把頭這種髻式發展到架子頭,同時也是由自己頭發梳理而成的發式逐漸發展到借用架子由真、假發相摻雜而成的發式,發髻上多插有飾物。其中有種名叫「扁方」的板狀飾物,初時形狀較小,到清代後期,特別是咸豐年間,滿族婦女的發式變得更加高大和誇張,已演變為一種「高如牌摟」式的固定裝飾,從而取代了用架子梳的兩把頭。
《閱世篇》曾載:「順治初,見滿族婦女辮發於額前,中分向後,纏頭如漢裝包頭之制,而架飾其上,京師效之,外省則未也。」嗣後這種發式愈演愈高,至後期而為既高且大的形式,有人形容其頭就像頂著一塊小黑板者即指此式。這種牌樓式的裝飾上面不用頭發,純粹以綢緞為之,做成一頂「扇形」的冠,戴時只要套在兩把頭發髻之上,這就是俗稱的「大拉翅」,是滿族貴婦的發式。這些貴族婦女們頭戴高高的飾物,再穿上她們習慣穿用的那種高底旗鞋,身材顯得格外修長,走起路來也愈加穩重、端莊。
大拉翅,又稱「大京樣」,「大翻車」、「達拉翅」,類似於現在舞台和影視劇中所見到的清代宮裝樣式,應是由「兩把頭」發展而成,即以頭頂發髻為「頭座」,在上面加戴青色素緞或紗絨架製成的發飾,腦後也留「燕尾兒」。這種發式清末流行於北京,而且越加越高,發展成類似後來「旗頭板」的式樣,並在正面飾以花朵,側面懸掛流蘇(線穗),所以東北一些地區叫「京樣」或「宮裝」。
「大拉翅」頭飾是形似一個扇面的硬殼,約尺把高。裡面是用鐵絲按造頭圍的大小做一圓箍,再用布袼褙做胎,外麵包上青緞子或青絨布,做成一個固定的裝飾性的大兩把頭,再插一些用青素緞、青絨、青直徑紗或絹制的花朵。需要時,戴在頭上即可,無需梳掠,不用時取下擱置一邊。既起到美飾頭發的作用,又摘戴方便自如,可謂兩全齊美。大拉翅,形似大如意,勾在頸後的燕尾,也比原來的大,幾乎挨到衣領上。因大拉翅以粗鐵絲做架,承重性較強,上面設有插簪、釵、流蘇、疙瘩針、耳挖勺、頭花等固定裝置,滿足了同時佩戴眾多首飾的需要。
滿族婦女的這種發飾,是貴族婦女的專用發飾,故宮博物院藏《雍正行樂圖》,作清初貴妃形象,就繪有這種發飾。因這種發飾屬於達官貴族階層女性的盛裝,所以平民婦女在結婚時,也常常以此為「禮冠』』戴在頭上,好像漢族的「鳳冠霞帔」一樣覺得榮華和富貴。直到清末,「大拉翅」仍為滿族婦女的主要發飾,無論官宦命婦、民間女子紛紛效仿。其實上述的頭式除貴族婦女外,很少有人在日常這樣打扮。原因是既費時間又費勁兒,而且必須由別人幫助完成。梳好後不能隨意俯仰枕靠,無論站或坐都要直著脖子,雖然漂亮但並不舒服。民間除在婚禮等隆重場合或年輕姑娘媳婦過年時梳外,很少能見得到。
㈡ 請問古代後宮妃嬪的頭飾有什麼說法嗎
鬢雲高聳綴花鈿:隋唐五代時代的發型、發飾 (摘自《雲髻鳳釵》一書)
隋唐時代國家強盛,文化發達,風氣開放,隋唐仕女們是美艷的、充滿自信的,發型、發飾也是千變萬化,就象坦盪無羈的女兒的心,盡所能想到的一切可能來梳發、飾發,發型喜歡高大,發飾喜歡繁麗,抒發自己的追求,自己關於愛情、春天和天堂的幸福夢想,還有難以言說的一絲絲惆悵。所以有無數樣式的發髻,無數神仙瑞獸、奇花異草的花樣,奇光閃爍的珠寶,裝點在發髻上。這是元氣充沛的年代,令無數後代的婦女艷羨。
隋煬帝時,後宮中多奢華的裝飾,宮女梳有九貞髻、側髻,還有坐愁髻,徐士俊《十髻謠》說它是:「江北花容,江南花歇;發薄難梳,愁多易結。」似是多個結狀的發髻,反映了哀愁的姿態。
《髻鬟品》記述「煬帝宮有迎唐八鬟髻、又梳翻荷髻。」前者指發髻上有八鬟,翻荷髻則指一種捲曲的發髻,形如翻開的兩瓣荷葉,唐代還有,西安市郊一件隋代女俑頭上就是這種髻。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34 回復此發言
3 回復:【網路】古色古香之古代發型發飾
唐代婦女的發髻則更多。既繼承了前代的高髻、靈蛇髻、盤桓髻、雲髻、鬟髻、蟬鬢等,也創制了不少發髻式樣。她們喜歡擁有豐滿的身材,也以頭發濃密、發髻高聳為美。這樣的風氣,連唐高祖李淵也感到奇怪,《舊唐書.令狐德芬傳》記載他曾向令狐德芬詢問「婦人髻競為高大,何也?」令狐認為人的頭部最重要,把發髻梳得高大也有道理。後來皇帝也曾下令禁止高髻,如文宗時下令「禁高髻、險妝、去眉、開額」等,高髻流行卻仍然如故。著名的周昉繪《簪花仕女圖》上,幾名穿紗衣的仕女都是梳著高髻,唐代叫做峨髻,高可達一尺以上,盡顯女郎們的雍容華貴。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36 回復此發言
4 回復:【網路】古色古香之古代發型發飾
也有把椎狀髻前傾在額前的,如唐代李憲墓的一幅壁畫上就有,以紅帛帶系結。也有綰在腦後的,隨意變化。如敦煌藏經洞出土的五代《千手千眼觀音圖》上的一位女供養人,梳一個挽在腦後的椎髻,配插花鈿、花葉形釵、白角梳,左右各插兩搏鬢,顯得更加華麗。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36 回復此發言
5 回復:【網路】古色古香之古代發型發飾
唐代有半翻髻,《髻鬟品》說:「高祖宮中有半翻髻。」是把頭發梳向上、再倒卷下來的高髻,如長安縣南里王村的唐代壁畫就是,很有高聳俊偉的氣概。梳理時是把頭發集在頭頂,用帛帶束住發束,再朝前或朝後翻綰,有的還梳成雙髻後翻之形,又叫雙刀半翻髻。頭發很長的女子,則梳半翻髻後把余發長長地垂掛在腦後。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37 回復此發言
6 回復:【網路】古色古香之古代發型發飾
還有交心髻,《楊太真外傳》記載唐玄宗夢見了一位龍女,請她演奏音樂,龍女是「容貌艷異,梳交心髻,大袖寬衣。」這交心髻的梳法是把發分為兩股,交叉盤繞而成。如永泰公主墓壁畫的一位侍女就是梳交心髻。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37 回復此發言
7 回復:【網路】古色古香之古代發型發飾
上元夫人梳的三角髻,在唐代也很流行,李憲墓壁畫中有一位女官,呈側面姿態,可見到她頭梳三角髻,背後有餘發散垂,用帛帶系著。李賢墓壁畫上的女官就也有梳高聳的三角髻,但是發髻式樣微有扭轉。敦煌出土的絹畫中也有菩薩梳三角髻,再用珠寶圍飾。也有一種三角髻,類似於宋代蘇漢臣的《冬日嬰戲圖》的女孩子梳的發型,額前垂一髻,耳邊垂兩髻。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38 回復此發言
8 回復:【網路】古色古香之古代發型發飾
唐代仕女也吸收少數民族文化,裝飾自己的發髻。如回鶻髻,是受回鶻族(今天維吾爾族的前身)婦女的影響。《新五代史.回鶻傳》說:「婦人總發為髻,高五六寸,以紅絹囊之,既嫁,則加氈帽。」李賢墓壁畫《觀鳥撲蟬圖》中的兩位宮女,頭上梳的正是回鶻髻的模樣。李憲墓中的女陶俑,也有梳兩個高聳的圓髻、下以繒束的,似乎是變形的回鶻髻。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38 回復此發言
9 回復:【網路】古色古香之古代發型發飾
高而尖的烏蠻髻,是唐代仕女吸收南方少數民族婦女發型創造的,即古代羌人梳的椎髻之類,後來傳入中原,經過改造而成烏蠻髻。《苗俗紀聞》說:「婦人髻高一尺,膏以脂,光可鑒人,婀娜及額,累疊而銳,倘所謂烏蠻耶。」《太平廣記》記載唐代英姿颯爽的女俠紅線,「梳烏蠻髻,貫金鳳釵。」烏蠻髻高而尖銳如劍,比較利落,符合紅線作為劍俠的性格。再插上一隻金鳳釵,卻別具女兒家的嬌媚。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39 回復此發言
10 回復:【網路】古色古香之古代發型發飾
有一種發髻,把頭發聚在腦後、梳理成一個錐形髻再搭在額前,兩鬢抱面,顯得特別俏麗。今人也有叫它烏蠻髻的,又有叫它心字形髻的。西安鮮於庭誨墓出土的兩件少女唐三彩俑就梳這類髻,和少女的身份是相稱的。它或就是同心髻,藉以表現美好的願望,《十髻謠》中有說同心髻:「桃葉連根,發亦如是。蘇小西陵,歌聲相似。」引用晉代王獻之和愛姬桃葉相親相愛,還有西泠湖畔的女郎蘇小小追求愛情這兩個典故,述說同心髻的含義。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40 回復此發言
11 回復:【網路】古色古香之古代發型發飾
唐代婦女為了使發髻更加高大,還製造了假發髻,叫做義髻。這是由漢代的幗發展而來,用木或紙製作的,用時往頭上一戴就行。據《楊太真外傳》說,楊貴妃就好戴這種義髻,「常以假髻為首飾。」 如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出土的一頂糊紙、加以彩漆繪畫的假髻,類似於峨髻。阿斯塔那張雄墓出土一頂類似半翻髻的假髻,以木為骨、外加黑漆,再繪畫白色忍冬花紋,底部有小孔,孔內還有銅銹,顯然是張雄的妻子生前使用的,以銅釵固定。
看見沒有古代的假發啊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40 回復此發言
12 回復:【網路】古色古香之古代發型發飾
有種鬧掃妝髻,是隨意盤繞而成,再加各式首飾。
叢髻是把許多小發髻滿頭裝飾,類似於掃鬧妝髻。王讜《唐語林》說:「唐末婦人梳髻,謂『拔叢』。以亂發為胎,垂障於目。」詩人王建的《宮詞》說:「玉蟬金雀三層插,翠髻高叢綠鬢須。」這種髻叢叢疊起,又重重簪插金玉的華麗光彩。這不是春日裡的花叢,這是靈巧的女兒頭上盛開的花瓣,是女兒的心花怒放。唐代佚名《內人雙陸圖》中繪進行雙陸游戲的仕女,其中一位就是梳高高的叢髻,錯落有致,上面插著幾枚梳櫛,正是王建詩意的寫照。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41 回復此發言
13 回復:【網路】古色古香之古代發型發飾
百葉髻,元稹《夢游春》詩句說:「叢梳百葉髻。」是一種分出很多小發髻的發式,有叢髻的特點,但又與叢髻分出層次不同,如西安市郭家灘張堪貢墓出土的一件女陶俑,是把黑發分作數股,由頭頂心向周圍散射開來,確實像一叢葉片。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41 回復此發言
14 回復:【網路】古色古香之古代發型發飾
女童梳的雙丫髻,在唐代也有變化。西安市長安縣韋兆村出土的女俑,女童梳的丫髻是在頭頂上向兩邊伸出雙丫。(圖二十二)廈門大學人類學博物館的一件唐俑,雙丫如銀錠之形狀,分列在腦袋兩邊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42 回復此發言
15 回復:【網路】古色古香之古代發型發飾
低髻、小髻,唐代也還流行,少女們都愛梳。溫庭筠《郭處士擊甌歌》有「侍女低髻落翠花」之句。羅虯《比紅兒》詩說:「輕梳小髻號慵來。」各種小髻有小而圓的,有平卷的,有梳成兩個稍高的小鬏再合並的。同心髻也屬於這類小髻。
隋唐代的偏髻也叫側髻,如隋代盧思道說:「側髻似能飛。」岑參《後(和諧)庭歌》:「美人紅裝色正鮮,側垂高髻插金鈿。」也是墮馬髻之類的高髻,側向一邊,似如飛動。唐代仕女們騎馬是最喜歡梳的。由於有秦羅敷梳倭墮髻的詩句,所以詩人韋庄《晚春》詩又稱它為秦氏髻:「峨峨秦氏髻,皎皎洛川神。」類似於它的是拋家髻,把發髻向前拋出。表現楊貴妃的姐姐虢國夫人和女侍們出行遊玩的《虢國夫人游春圖》,圖中女子梳的多就是這種墮馬髻,可以想像她們穿著綺羅衣裳,騎著駿馬前進時,這發髻就要搖搖而顫,顯示不盡的風流。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56 回復此發言
16 回復:【網路】古色古香之古代發型發飾
唐代垂髻有少女所梳的兩邊耳邊下垂兩個辮髻,扎以紅繩,如唐代《內人雙陸圖》中的一個扶著貴婦人的侍女。
雲髻當時仍流行,《敦煌曲子詞集》有「珠含碎玉,雲髻婆娑」的唱詞。如閻立本《步輦圖》上給唐太宗抬著步輦的宮女,頭發向兩邊分開,成波浪狀,額發也修成雲狀。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58 回復此發言
17 回復:【網路】古色古香之古代發型發飾
鳳髻,五代馮延已有詞句:「鳳髻不堪重整。」似乎是插鳳釵,也可能是鳳形的發髻。因為敦煌61窟的瓜州節度史曹元忠的姐姐就梳有一個巨大的鳳凰形發髻,或是用細繩和發膠之類縛粘成,或是假發髻,上飾珠玉。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59 回復此發言
18 回復:【網路】古色古香之古代發型發飾
五代時,前蜀王建墓出土的石棺床上有女樂伎俑,頭上有梳鸞鳳髻的,是把頭發編成鸞鳳的首、翅膀、身子和尾翎。自然,梳時應很費工夫,要利用細鐵絲來繞縛。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6:00 回復此發言
19 回復:【網路】古色古香之古代發型發飾
唐代孟簡有一首詩《詠歐陽行周事》,寫的是一對戀人恩愛相聚,後來卻因為關山阻隔,無法相會,女郎相思成病,終於去世,那男子知道消息,無限悲哀,不飲不食,也隨之而去。當女郎在病中時,把發髻剪下,托侍女帶給遠方的愛人:「高髻若黃鸝,危鬢如玉蟬。纖手自整理,剪刀斷其根。柔情托侍兒,為我遺所歡。」這如黃鸝般的高髻,柔薄的蟬翼,滿含情意,新疆出土的一幅《樹下人物圖》上的仕女發髻就是如此,就似一隻黃鶯兒伸出了脖頸,高翹起嬌麗的姿影。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6:01 回復此發言
20 回復:【網路】古色古香之古代發型發飾
額發留得較長,覆在前額的,都是小女孩。如李白《長干行》:「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之句,渲染幼年的小男孩和小女孩一片天真爛漫、青梅竹馬的情韻。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6:02 回復此發言
21 回復:【網路】古色古香之古代發型發飾
鬢飾則很是講究,輕薄的蟬鬢比較常用,配合頂上的高髻,更加美妙。周昉《紈扇仕女圖》中畫有一位仕女,就是在梳理蟬鬢。還有掩鬢,是兩邊抱住耳朵的厚厚的鬢發,也叫博鬢,上邊還可以垂掛金葉飾,和輕盈的蟬鬢有所不同。在這種鬢飾上又發展為拋家髻,是在唐末流行,《新唐書.五行志》說是以兩鬢抱面,狀如椎髻。在《紈扇仕女圖》上就能看見那抱琴囊女郎,持壺女郎都是這種發髻。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6:03 回復此發言
22 回復:【網路】古色古香之古代發型發飾
詩文中還有圓鬢、叢鬢、小鬢、松鬢等名,或圓、或成叢,或疏鬆,或大或小,各個不同。
當然唐代也有病態的發型發飾,如唐末僖宗時宮人束發很緊,僖宗帶宮人到了成都後民間婦人們仿效,叫做囚髻,也並不美觀。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6:04 回復此發言
23 回復:【網路】古色古香之古代發型發飾
五代時期,各個地方小國都延續盛唐余風。前蜀王建墓中出土的石棺上,有樂伎的浮雕,都梳各式高髻,配穿寬袖襦、長裙。有的在高髻上加雙丫,有的加挽如椎髻狀。有的在頭頂分出三小丫。也有鸞鳳髻、盤桓髻、螺髻、叢髻。也有高髻上加如元寶之狀。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6:04 回復此發言
24 回復:【網路】古色古香之古代發型發飾
相傳南唐李後主的大周後就喜歡設計女子發型和衣裙。南唐的發髻、發飾,在名畫《韓熙載夜宴圖》中可以集中看見。這是李後主命令畫家顧閎中描繪的大臣韓熙載家中舉行夜宴的情景,許多樂伎盛裝出現,她們梳著拋家髻,三圓髻,或高圓髻,略加柔曲的曲線變化,形如芙蓉髻。上邊都綴滿細小的珠璣花鈿,或有勾雲形花鈿,或用金翠鳳凰簪釵,還有紅帛頭須(頭繩)飄墜,上邊飾以小珍珠。這些盛飾,這些奢華的曖昧的揮灑,在深夜的煌煌燭光里浮現濃得化不開的的華彩。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6:05 回復此發言
25 回復:【網路】古色古香之古代發型發飾
唐代女性的帽巾,獨異他朝,顯得富麗而大方。
在鳳釵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鳳冠,唐代已經可考證其形象。如唐代懿德太子李重潤墓石槨上的線描畫面,表現一位女官頭戴高冠,冠正中嵌一朵珠花,兩邊各插一支鳳釵,鳳凰口中各銜一件玉佩、珍珠串成的挑牌,有如步搖之意。(圖四十四)形制已經和宋代鳳冠有些相似。這種鳳凰口銜珠滴、挑牌的裝飾,直到明清時的鳳冠上還在使用。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6:08 回復此發言
26 回復:【網路】古色古香之古代發型發飾
唐代一種頭飾:冪 (上四下離) (音mili)的變遷,是當時婦女意識的折射。它是從北周時就定型的,先用藤、氈等制笠,再裱繒帛,或刷桐油防雨,然後從檐上垂下整幅紗帛制的帽裙,長得可把全身籠罩起來。它大概起源於《禮記》所說的面衣,有強烈的封建禮教的意味,即把婦女身體肌膚遮擋起來,以嚴「男女之大防」。到了唐代,女性意識強烈的婦女們自然對此不滿,把它改造了一番,把帽裙盡量縮短,新疆出土的《樹下人物圖》就有一名女子,身穿長袍,頭戴冪(上四下離),帽裙已經短至脖項前。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6:09 回復此發言
27 回復:【網路】古色古香之古代發型發飾
就是這樣還嫌不夠袒露,在唐高宗、武則天持政年間,婦女們又把帽裙換成了羅紗之類,前有開縫,僅僅起遮擋風沙的作用。這就叫做帷帽,《新唐書》、《中華古今注》都有記載。唐代《明皇幸蜀圖》上就有幾個騎馬戴帷帽的婦女。新疆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一件騎馬女俑,頭上就戴著帷帽,帽前一卷輕紗垂落,歷經千餘年,猶保存著真實模樣。那騎在馬上的女郎,穿一套高腰襦裙,騎一匹高頭大馬,帽紗輕盈透明,似遮非遮,既華貴,又驕傲而從容。盛唐女兒的坦盪風采就這樣洋溢著。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6:11 回復此發言
28 回復:【網路】古色古香之古代發型發飾
唐代婦女們也喜歡把帷帽的的紗縮短了,直接在額頭前戴上,這叫做透額羅,可以遮擋風沙,但主要還是作裝飾之用了。敦煌130窟《都督夫人禮佛圖》上的侍女就有戴一塊馬尾等織成的半透明的透額羅的。(圖四十八)在當時,歌伎演員等都喜歡用透額羅裹發,如詩人元稹的《贈劉采春》寫一位歌伎能唱動人的歌曲,她的模樣就是「新妝巧樣畫雙蛾,漫裹常州透額羅。」這兩句詩描寫她的新妝,突出了她的一雙新畫蛾眉,還有常州出產的羅輕裹在發髻上。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6:11 回復此發言
29 回復:【網路】古色古香之古代發型發飾
詩人劉言史的《觀繩伎》,寫幾位女雜技演員表演繩藝,就走在繩子上,走在高空中,「銀畫青綃抹雲發,高處綺羅香更切。」是用一塊畫著銀色花紋的青綃裹發,應該是和後世的漁婆巾相似。也有在發髻上包一塊巾子的,如新疆出土的一幅絹畫上,女子梳著低傾的發髻,上裹羅巾。
還有一種搭耳帽,下沿做成可以翻下的兩只護耳,適宜於冬天戴用。阿斯塔那出土的一幅絹畫上就有一位女樂伎,頭戴錦緞製成的高高的搭耳帽。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6:13 回復此發言
30 回復:【網路】古色古香之古代發型發飾
唐代婦女首飾繼承了前代的各種簪、釵、步搖、布帛扎額、玉蘢璁等等,形式不斷翻新,多不勝數。
如釵上飾花朵、葉片等,稱為花釵,也叫花樹,每一個貴婦人都喜歡在發髻上簪重重花樹。除上述敦煌壁畫所見外,各地、浙江長興唐墓等都有出土,廣州皇帝崗所出多種花釵都是一式兩件,紋樣相同,圖像卻相反,以方便成對地左右插戴。有的有花朵紋,上邊還有小鳥雀飛翔啁啾,兩兩相對,似在訴說美好情意,正是金為鈿鳥蹙釵梁的製作。
也有用綠玉雕刻而成的花釵,連綴在長釵柄上。西安興慶宮遺址出土有六件玉雕花釵,長10至15厘米,寬2.8至4厘米,片狀,葉形,在晶瑩美觀的淺綠色玉上,兩面雕刻花紋。其中四件,在花葉上結出碩大的石榴。有一件在花叢中刻著雙鴛鴦,另一件刻著一隻鳳鳥。都予以美好的寓意。唐代詩僧寒山有詩句描寫唐女:「綴裙金蛺蝶,插髻玉鴛鴦。」 徐凝也有詩句:「鳳釵翠翹雙宛轉,出見丈人梳洗晚。」可印證這些玉釵。
㈢ 古代女子發髻的名字,和描寫,能用在小說里的。越多越詳細越好。女子未滿十五歲之前的發型描寫最好。
1.結鬟式
這類發型,皆是結鬟而成,有的聳立頭頂,有的傾向兩側,有的平展,有的垂掛,婦女自身頭發有限,往往加上『假發」,首飾,巍峨華麗。據記載:相傳漢武帝時,瑤池王母來會,諸仙女之發髻皆異人間,高環巍峨,帝令官妃仿效,因此號為「高鬟望仙髻」①,再飾有各種珠寶,金簪風釵或步搖,就更華麗高貴。這種高環發型有一至九鬟,是最尊貴的發式,多用來表示神話中之仙女,皇後貴妃與貴女流的發型(從八十七神仙圖卷與永樂宮壁畫的玉女等發式亦可見證)。未出室的少女也可採用,但裝飾不宜過分華麗,這種發式秦漢兩代及秦以前各代頗為盛行,漢以後各代多崇為仙女發型,名流仕女也有採用。
其形式有高鬟,有乎鬟,有垂鬟,有在頭頂,有在兩側,鬟數也可隨意結扎而定,變化很多,可靈活運用。
2.擰旋式
這是漢代末期始創的一種發式,據記載為甄後所刨,後相互崇向而流行。這種發式的編法是將頭發分成幾股,象擰麻花似地把發蟠曲扭轉而纏盤在頭上。據記載甄後入魏宮時,宮中有一綠蛇,甄後每日梳妝時,此蛇則盤纏成形,甄後仿效而梳成為髻,每天皆因蛇形變化而梳髻不同,因而號為「靈蛇髻」①。
這種發型靈活生動又饒有風韻,為神女與未出室的名貴女流所好用。這種發式變化的形式很多,可擰可盤,旋扭於頭頂、頭側,頭前,變化生動舒美,在古代仕女畫中尤為多見。造型時可靈活運用。
3.盤疊式
這種發式在唐代的繪畫、雕塑與墓壁畫皆可見到,唐武則天的孫女永泰公主李惠仙的墓壁畫中,有很多盤疊的螺髻。據記載;唐長安的婦女好梳盤桓髻(即螺髻).回,其形高聳而不走落,號為螺髻。在長安風靡一時,這種「螺髻」主要以盤疊形式作成,其法是將頭發用絲線分股攏結系起,然後採用編、盤、疊等手法,把發髻盤疊成螺狀,放置在頭頂或兩側或前額與腦後,也可隨意盤疊各種形式。
這種發型秀麗而富有裝飾性,在王漁洋之詩贊有「青螺如髻秀堪餐」,按盤疊之方法,可作出各式各樣的螺謦。在造型中可靈活運用。
4.反綰式
這類發式據段成式之《髻鬟品》中記有魏武帝宮中的宮妃梳反綰臀的記載,隋唐這種發式也甚為流行①,在《妝台記》中記有「唐武德中梳半翻髻,反綰髻,分髫臀」。反綰是將頭發攏高翻綰而成,也屬於高髻的發式,其製法是將頭發往後攏結,用絲線結扎,再分若乾股,翻綰出各種式樣。有的梳編成驚鳥雙翼欲展的樣子,稱為「警鵠髻」,也有梳編成單刀或雙刀的樣子,稱為「翻刀髻」,也有將多股的頭發翻綰成花式,稱為「百花」。其形式與手法甚多,皆靠攏結翻綰或反綰而成。
這種發型多為宮妃、名貴女流所好用,未出室的少女常在反綰的髻下留一發尾,使之垂在肩後,稱為「燕尾,亦稱「分髫髻」。歷代的稱呼雖不相同,但其基本發式是相似的,在造型時,可靈活變化與參考。
5.結椎式
這類發式在古代婦女的發型中,最為普遍,採用最廣,歷代都有採用,延續最長,從商周、秦漢、隋唐、宋、元、明、清等歷代皆沿用。只是發型的高、平,低,及結椎在前、中、左右、後等變化不同而已。這種發式的梳編法,是將頭發攏結在頭頂或頭側,或前額與腦後,在扎束後挽結成椎,用簪或釵貫住,可盤捲成一椎、二椎至三椎,使之聳豎於頭頂或兩側。據記載:梁翼之妻孫壽將結椎置於頭側,並使其下墮,稱為「墮馬髻」,亦稱『梁氏新妝』,曾風行一時,趙合德入宮時將發卷高為椎,稱為「新興髻」。梁鴻之妻孟光好梳「椎臀」。①這些發式皆是結椎式的變化,掌握其梳編法,就可變化或創制各式各樣的椎髻,在造型時可靈活運 用。各式椎髻多為已婚少婦所用。
6.對稱式
這類發式從秦漢一直沿用下來,歷代皆有採用,其典型的發式是「雙丫髻」與「卯發」,「雙丫髻」主要是宮廷侍女、侍婢丫環的發式,據傳秦始皇令宮廷侍女梳雙丫髻,穿背子與衫,歷代沿繼襲用,一直至清代仍是不變。這種發式是將頭發從頂中分兩大股,往兩側乎梳,並系結於兩側,再挽結成兩大髻,使其對稱放置在兩側。也可對稱結鬟,使之垂下,為民間少女所好用。
「丱發」
這是一種童發,男女皆可通用,因其形似「丱」,故稱丱發」,其形制是將發分成兩大股,對稱系結成二椎,放置在左右兩側的頭頂上,並在髻中引出一小綹尾發使其自然垂下,最長可至肩,為歷代童發的主要發型。
蟬鬢、博鬢,這兩種不是發型,但是各種發型必需配備的兩種鬢式。
蟬鬢,據記載是魏文帝曹丕的宮人莫瓊樹所制①,它是兩鬢的裝飾,將兩鬢梳得很薄而透明,形如蟬翼,故稱「蟬鬢』,古詩中形容婦女經常有「雲鬟霧鬢」之句,薄而透明的蟬鬢與厚而高實的發式結合與對比,使婦女的發型富於變化而別致。
博鬢,歷代僻L儀典0,《輿服志》皆規定宮中的後妃要博鬢,品貴夫人也須博鬢,博鬢即以鬢掩耳,或往後攏掩半耳,是一種禮儀的鬢式。
婦女最常見的發型,按其梳編規律分為以上六大類,在造型時,可依據各類的梳編法,採用髻、鬟,盤,綰、疊,擰,結等等手法,梳編出更多的發式,並根據朝代、身分、年齡,個性崇好等結合而運用,就能創制較好的婦女發式。
㈣ 清朝皇宮里女子頭發上的紅花是何意思
清朝皇宮中只有早期的女子頭上會簪花,只是裝飾而已沒有什麼意思,因為一開始的時候後宮女子梳的是「小兩把」,不能夠戴較為重的頭飾,所以一般會戴鮮花,小的飾品作為裝飾
LL所說的紅花應該指的是紅色的剪絨花,如果女子入宮選秀女還沒成為後宮一員時,就是待嫁的女子,一般的裝束都是後面梳起大辮子,右鬢會簪剪絨花
據《宮女談往錄》中記載:慈禧由秀女初入宮時,和許多秀女一樣的打扮,「腦後拖著條烏油油的大辮子。辮根扎著二寸長的紅絨繩,辮梢用桃紅色的絛子系起來,留下一寸長的辮梢,蓬鬆著垂在背後。右鬢角戴一朵紅色的剪絨花,額前整齊的齊眉穗蓋住寬寬的額頭。白嫩細膩的臉頰像一塊純凈的玉」。滿族姑娘的這種打扮,從里往外透著潤澤,使人看上去清純、爽眼。
希望能幫到LL~
㈤ 《阿房宮賦》中描寫"宮女頭發濃密而烏"的詩句是什麼
《阿房宮賦》中描寫"宮女頭發濃密而烏"的詩句是:」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意思是綠雲裊繞,原來是她們在早晨梳理頭發,出自唐代杜牧賦作的《阿房宮賦》。
㈥ 求一些描寫古代宮女生活的小說
宮女入宮後,在宮里常會碰到三大困難:睡覺、吃飯和出虛恭。據有關史料,按宮里的規矩,宮女睡覺是不允許仰面朝天的,必須側著身子。因為宮廷里的人信神,傳說各殿都有殿神,一到夜裡全出來察看,保護著太後、皇上。所以,宮女睡覺得有個樣子,以免沖撞了殿神。
奧運賽場上,不僅有激動興奮的運動員,還有很多魅力四射的啦啦隊員…
嫦娥1號今日第三次近月制動
[奔月即將成功][視頻 3D 鄉音][更多]
·燃油附加費上調每年將貢獻30億純利潤
·央行發布06年反洗錢報告 罰662家機構
·華為聲明堅稱辭職完全屬於員工自願
·網友惡搞華南虎 成趙本山春晚小品(圖)
·07年中國作家富豪榜揭曉 郭敬明居榜首
史上最有面子的一次奧運會
[外國首腦的北京足跡][盛贊奧運十句話]
·深度:美少女作家:我是中國最清醒小孩
·國際:索爾仁尼琴:列寧主義者到異見分子
·博客:中國女冠軍嫁誰 福原愛成龍結婚照
·軍事:俄羅斯用核攻擊警告波蘭:小心被打
·英語:無痛英語學習揭秘 五分鍾英語充電
宮廷最全國最富有的地方,入宮當宮女按理說,不會如在一般人家家裡當侍女那般,偶爾還有吃不飽穿不暖的時候,紫禁城的宮女應該在吃飯方面不存在吃不飽的現象,而清朝的宮女也不如明朝時那樣,明亡時,「宮女至九千人,內監至十萬人」,人愈眾用柴愈多,故「宮中用馬口柴、紅螺炭,以數千萬斤計」(《清朝文獻通考》卷39《國用一》)。康熙、乾隆的時候,清朝的宮女約為三千多人。有一個說法,叫做「夠不夠三千六」,說的是大體上三千多個宮女。到光緒時,約為一千九百多人。這些宮女在伺候皇後、貴妃等都有嚴格地規定,有配額。皇太後宮,宮女12人,皇後宮,宮女10人,皇貴妃,宮女10人,妃嬪,宮女8人,依次遞降。略大一個清朝廷,養這幾千宮女已經是不成問題的。可事實上,這些宮女確實長年都只能吃個八分飽。原因又何在呢?
「我們多少年沒吃過魚,怕身上帶腥氣味。如果在上頭當差,身上突然冒出臟味兒來,那叫『大不敬』,丟了差事是一定的,可能姑姑和掌事兒的也得受連累。惟一的辦法是嚴格控制飲食,每頓飯只許吃八成飽,姑姑用眼角一瞟,馬上就得把飯碗放下。輪到夜間上夜,雖然夜裡有頓點心(宮里叫加餐),可誰也不敢吃,由晚上直餓到天亮。」(金易、沈義羚,《宮女談往錄》)
「姑姑」就是宮里的那些老宮女,專門管一些十幾歲的小宮女們的。如果宮女們吃得太飽的話,不小心在皇帝面前打個嗝,弄不好還會被殺頭,所以宮女們也不敢吃魚蝦、蒜韭,怕粘上雜味。
雖然有不少規矩,但宮女的飲食還是不錯的,據一些宮女的回憶錄可知,宮女在宮里吃飯是有嚴格的季節性的。比如大年初一,一定給宮女吃春盤,也就是春餅、盒子菜。這些春盤有圓有方,數目不等,有12、16、18個不等的琺琅盒子,盒子里放有細絲醬菜、薰菜,如青醬肉、五香小肚、薰肚、薰雞絲等等,甚是豐富。到了五月初一,還有各種餡的粽子吃,中秋也出月餅,重陽節吃花糕,更容納感讓吃驚的是,由夏至到處暑,宮女每人每天還可以賞一個西瓜,但宮女忌生冷,誰也不敢多吃。
「從十月十五起每頓飯添鍋子,有什錦鍋、涮羊肉,東北的習慣愛將酸菜、血腸、白肉、白片雞、切肚混在一起,我們吃這種鍋子的時候多。也有時吃山雞鍋子,反正一年裡我們有三個整月吃鍋子。正月十六日撤鍋子換砂鍋。到了清明節,就有豌豆黃、芸豆糕、艾窩窩等;到立夏,就有綠豆粥、小豆粥;到夏至,就要吃水晶肉、水晶雞、水晶肚之類的。暑天,也給涼碗子吃,像甜瓜果藕、蓮子洋粉攥絲、杏仁豆腐等,經常吃的是荷葉粥,都是冰鎮的。瓜果梨桃按季節按月有份例。清廷吃東西講究分寸,不當令不吃。」(金易、沈義羚,《宮女談往錄》)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各個宮女值班當差的時間不等,所以吃飯也不能統一時間一同吃飯,但她們每個人都有一個砂鍋,可以吃到熱飯菜。看來,宮女的生活相比小戶人家的侍女還是要強很多的,畢竟是富有的宮廷里。
㈦ 關於古代後宮的小說
還有夢回大清,《後宮——冷妃傳》,<奪宮>,宅女在古代後宮的幸福生活,
深宮亂 妃天下
沒什麼名氣的文 可是情節 文筆真的沒話說 是一個才貌雙絕的女主一步步往上爬的歷程 當然女主絕非善類哈 我想真正的後宮就是這樣的吧 反正隆重推薦
宮懷繾綣
女主是個恬淡的人,無心於爭寵 我覺得相當善良 皇帝是個多情的皇帝,不過女主肯定是特別的哈 當然還有鉤心斗角的戲碼
後妃亂
痴情的皇帝啊 一個身世顯赫美若天仙的皇後 有點俗套 皇帝由於忌憚女主家族勢力冷待 可是又被她 吸引 而且女主很善良
菀宮春
挺言情的 至始至終女主愛的都不是皇帝
寒宮冷月
一聽就有那麼點虐 看了有一兩年了一直沒忘情節不太記得了
盛世凝雲
陰謀真多 我一直不覺得深宮中有真正善良的人 女主開始是一個深宮中耍心機爭寵的嬪妃 後來她的性格漸漸脫俗起來 才氣逼人
後宮之金蘭易折
絕對是以後宮中女人爭斗為主 形形色色的深宮女人 所以皇帝的戲份自然不多 皇帝就是一個雨露均占滴 筆法純熟情節緊扣 要看後宮妃子間的爭斗這本是上選
九重宮闕
原名是金枝玉葉 我印象非常深 是一個背負國恨家仇美麗睿智的女主 她進宮的目的很明確 就是爭寵 整本書分為兩部 所以女主也是有手段有城府的
她一步步成為皇上最寵愛的妃子 但是 我一直不確定皇上是否愛過她 後一部還有些戰爭的描述 作者知識面真的很廣 反正超級精彩
寂寞宮廷春欲晚
匪大的書 有一點悠長連綿的文字摻一點哀愁 女主和皇帝是真心相愛的 女主跟我看過的很多小說女主都不同 她就是一個非常細膩溫柔善良的傳統女子 看完以後 跟匪大所有的書一樣 覺得悵然若失 推薦
宮女涅磐
女主是傾國傾城的大美人 但她開始就偽裝自己 還不錯 有一點點稚嫩
深宮香浮月華清
又是一個淡定美麗的女主 一開始由於家族倍受冷落 這樣的開始結果當然是皇上深深喜歡上啦
清宮宛妃傳
很有名的一部後宮文 女主一直深愛皇上 而且女人之間斗得超狠 算是一部悲劇
後宮剎那芳菲
本來是一個怯懦普通的皇後 在經歷家破人亡的慘劇以後 出宮又入宮 慢慢成長起來 皇帝也是深愛女主的
春 ,寒宮冷月,
㈧ 想找一部古代宮廷小說,是宮闈情深那類的。不要穿越!後宮爭寵的,像是《大宮》、 《深宮孤女》那樣。
後宮—甄嬛傳 絕對經典中的經典
清宮宛妃傳 大悲 看完難過了很久 太糾結了 講述的是順治與董鄂妃中間的一個女子的故事
冷宮罪妃 這個過程很糾結 但是結局不錯 男主為了女主遣散了整個後宮
皖雅公主 這個女主雖然不是很有心計 但是後宮中的生活也挺精彩的 只是結局也很慘
以上都是本人看過的了 其他沒看過的還有 都是別人發給我的 復制給你~
1.宸宮
講的一個被情人背叛的人重生,到了情人的兒子做皇帝這一代,她開始復仇
結果與情人的兒子相戀,也成為了皇後(結尾很含蓄但令人回味無窮)好看啊~
著實是與眾不同的穿越小說。
2.大宮-雛菊曲
女主的娘被皇帝和她爹喜歡,在她父母死後,皇帝把她接入宮中撫養,待她如父,被很多皇子喜歡上,女主很有心計,在宮中布好了自己的網。結果後來幾經變故,她成為了皇帝的妃子,憑著寵愛與心計,她當上了皇後,利用自己女人的資本和手段壓下皇子的不滿,改聖旨,讓幼子繼位,成為了史上最年輕的垂簾太後。很好看,女主是我喜歡的類型,可她拋棄了自己所愛的人,為了權力失去了很多,我哭了好久,是很能打動人的悲劇。
3.我的後半生
女主是王爺的王妃,因王爺反叛她成了寡婦,可皇上愛她,對她寵愛至極,最後她成為皇後,幸福的過了後半生。簡直就是成人版的童話啊,看得我享受的不得了,如此痴情至極的男主,前所未有前所未有啊。
4.且試天下
女主先是游戲江湖,武功造詣登峰造極,與男主在江湖上相識十多年。最後卻發現女主是文武雙全的公主,男主是另一國早己定下的下任王。公主繼位成女王,在經歷爭奪天下時,男主突然發現江山不及女主的萬分之一,最終將江山拱手讓人,與女主成為了神仙眷侶。情之深,扣人心弦,很好看,我看了一下就入迷了。
5.帝王業
女主是宰相之女,本與皇子青梅竹馬,卻嫁為將軍夫人,與將軍相愛,也助將軍成就帝王大業。女主真的很堅強勇敢,聰明又美貌。真的是不可多得令人喜愛至極的女子,不看可惜啊~~
6.鸞:我的前半生,我的後半生
文中的康熙真是我看了那麼多書中最痴情的了,他愛女主終生不悔,寵之極愛之切,女主穿越成了他的蘇麻姑姑,但很年輕,終生不老,作者文筆很柔和,感情很細膩,好書!
7.帝王妻
女主在姐姐死後成為了姐夫的妻子,最初嫁人的緣由就是查明姐姐死的真相,報仇血恨,最終與她的夫君相愛,很搞笑,女主不羈卻不放盪,到了後面男主寵的女主讓我雞皮疙瘩直起(肉麻啊~)不過真的很溫馨,喜歡這文的結局啊,花好月圓。
8.妍惑
女主是人與狐的結晶,父母都死去,但她有親人寵愛,成為公主,也被譽為天下第一美人,她心狠手辣,卻與太子生命相連,還有第二男主也是愛她至深,他們有前世今生的橋段卻不俗套。女主對兩個都有情,她終身未嫁,男二也終身未娶,太子成了皇帝,卻終身未立後。怎麼說這本書呢?很特別,文筆很好的,女主也讓我又愛又恨。
9.法老的寵妃
這本書講拉美西斯與女主的愛情,很動人,背景不同你可以看到很多特別的東西,不一樣的文化,作者文筆很好,對埃及也了解很深,他們的感情有點曲折。我勸你要看就只看第一部,現在作者在寫第三部,可我看了第二部就覺得有點糾結,當初作者就出了第一部出名的,是個完整的故事,可後面我覺得純粹是湊字數,就看第一部就很好,很感人~~~~~~~~
10.醉玲瓏
很好看,女主幫著男主統一大業,十年以後讓位給深愛她的男二號,與男主做了神仙眷侶。情節也不見得有多出眾,但就是會讓人入迷,我看了3遍,原因估計是文章一個又一個得高潮,很動人心魄,不會膩,好看!!強烈推薦。
11.七色之旅
還在連載吧,是我少量追看都無悔的文章,情節很新穎。女主穿越在不同的七個國家,我至今沒搞清楚男主是誰,但裡面喜歡女主的男主很多很多,而且都是我大愛的,裡面的男性真的很好啊!各有各的特點,但都痴情。羨慕女主啊~~~已經出了幾部,夠你看了,強推!12.奸妃
最近在看,反正蠻吸引人就是了,不過看名字大概就知道講的什麼了。不過帝王無情,但男主好像不是帝王,在江湖上,聽說很痴情。嗯嗯,文筆不錯,情節脫俗,蠻好看的。
12.宮女涅盤:女主為了選秀的時候不被選上,在自己的臉上貼了一個痦子,還是長毛的那種。皇帝本來覺得這是一個絕色佳人,結果看了那個痦子郁悶的要死~只不過女主還是被太後留用了!後面才知道,不管女主把自己搞成什麼樣子,她都會留在皇宮里的。她與皇宮里的好幾個重要人物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呢! 這里不僅僅有妃嬪之間的爭斗,還有女官,還有太皇太後,還有太後,還有皇帝錯綜復雜的關系~女主也是參加選秀,但是最後卻到了浣衣局,然後又差點被誣陷成害某個妃嬪小產的罪人而活活打死,不過還是她真實身份給了她一個幸運,讓她活了下來,並一步步的走上了後宮爭斗這條路。
13.後宮虐殺——落盡梨花春又了:看名字就知道了,原本不想進宮的女主被逼的走進後宮:作者在描述這部小說時說道:「我感嘆於那些命運不能自己做主的可憐女子,在不能避免的明爭暗鬥中,多少原本單純善良的嬌憨少女轉變成心狠手辣的冷血羅剎。」「她一心只想安然度日,宮里爭寵奪愛她向來都是淡淡的,只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在宮里眾妃對她諸多迫害後,她終於明白,進了宮,原來,真的就由不得自己了。」正是這份「由不得自己」,使主角沈凝霜由無奈、無心而一步步轉變為無情,直至最終走上了悲劇的道路.這種性格演變的軌跡凸顯出外界環境對於一個人的深重影響,同時也使這部小說擁有了一種歷史滄桑感。
1、〈木槿花西月錦綉〉 BY:海飄雪
2、〈綰青絲〉 BY:波波
[木]與[綰]~~怎麼說呢,沒話說了,反正就是好看,樓主看過[綰]如果喜歡的話也一定會喜歡[木]兩本書主角智慧方面很相似。我喜歡。
3、〈瀟然夢〉 BY:小佚
怎麼說呢,好文,女主性格智慧方面都不錯~男主帥得一塌糊塗,還是天才型,什麼都優秀,性格溫潤陽光,還專一:) 無游三人組不變的感情,男二號皇帝也讓人愛不釋手。。。。。
4、〈穿越與反穿越〉BY:妖舟
故事本身符合好穿越文的要求,有性格智慧好的女主,有各類又帥又有性格的男主若干,呵呵,作者想必也是對穿文非常了解的了,文中不時穿插一些穿文的[定律]看起來很輕松,是穿越同胞們不可錯過之作。
5、〈蔓蔓青蘿〉 BY:樁樁
6、〈多多益善〉 BY:喜善大人
兩篇文的女主都是大臣家的不得寵的庶出女兒,兒童[嬰兒]穿,從小韜光養晦,暗裡搞點小動作,最終一點點的顯露光芒,[多多]已完結,通過很特別的方法俘獲男主[芳心]。[蔓蔓青蘿]在偶以為完結了的時候又殺出一個事故,結果板上釘釘的男豬有可能地位不保。
7、〈深宮風雲之鏗鏘玫瑰〉 BY:舟洲
穿越太子妃,小說開頭讓太子改觀並有點喜歡的時候詐死逃出宮外,又一個禍害橫空出世。
8、〈誅顏〉 BY:雪藏
穿越到美貌的據說是[白痴]的公主身上,在歌曲啊舞蹈等方面讓別人折服,被劫出宮外,劇情開始復雜化。
9、〈夢落繁花—藍雪〉 BY:鳳凰雪
穿越到10歲的大臣的寶貝女上,好日子過了幾天,然後家族原來不簡單,被抄家-流放-妓院當丫鬟等,文還不錯,只是若干男主形象不是很豐滿,女主描寫太強。
10、〈葉飄零〉 BY:艾小萌
穿越到窮人女子-賣到大戶人家當丫鬟-有貌有才有能力的家庭支柱少爺。。。。。 沒什麼好說的啦。
11、〈玥影橫斜〉 BY:夜幽夢
嬰兒穿-雙胞胎-因重男親女換了一個男孩,一起長大....總結不來了,想看變看吧
12、〈穿越之絕色賭妃〉 BY:晚歌清雅
穿越-紙牌大發展-劇情一般吧!
13、〈櫻花紅破〉 BY:櫻花紅破
姐弟穿越到大家族,還是得寵的,兩禍害在古代玩得風聲水起。
14、〈穿越之風傾天下〉 BY:秋諺
天才女主,在現代十歲以前就已經是某殺手集團的幕後首領,穿越到有魔法的異大陸,強人,於是感覺男豬們都不是很配她哦。
15、〈尋愛上弦月〉 BY:花清晨
16、〈穿越之陌上花〉BY:孤缽
17、〈何處金屋可藏嬌> BY:那那
三篇都是穿越到糟糕的身體上,然後做為現代人慢慢讓男豬改觀,[尋愛]王爺惡妻,女主性格開放,喜歡講粗話,會彈吉他。[陌上花]穿越到很受皇帝厭惡的[皇後]身上,看生物博士在皇宮里如何折騰。[金屋]穿越到漢陳阿嬌身上,這位的現狀更是糟糕的一塌糊塗,女主逃出宮外,在三不管地帶建造了很現代的城市....發生一系列故事.後來又回了宮..和劉徹糾纏不休。
18 〈誰家天下〉 BY:匪舞
二次穿越,在前世為了逃避感情自殺後到隋朝楊堅的私生女,男豬追來成了羅成,兩人感情沒得說了,人家都放棄皇位追來了,女主也不再逃避,於是兩只妖孽開始禍害人間。
19、〈一夢千年不覺曉〉BY:蘇二
20、〈胭脂大宋〉 BY:禾早
穿宋文,[一夢]個人覺得不錯,才寫到女主6歲,感情還很模糊,喜歡這樣的風格。
[胭脂]穿越到乞丐-遇到高人-學醫,學毒,學武功-師傅仇人尋上-師傅癱瘓-為醫治師傅出世-沒錢-大做胭脂生意-為害人間。
《夜玲瓏》 作者:夜來煮酒論英豪 類型:言情—穿越—架空—武俠
簡介:只是一時的興趣塗鴉,第一次寫東西,將就著看.恐怕跟言情靠的不是很近. 女主不是萬能,只是遇事喜歡多問個為什麼而已. 我沒有男權或者女權的概念.習慣上誰厲害,誰老大.喜歡弱女被保護或者男主都蹲地上畫圈圈者,請勿不小心進入,會失望的.女主不會讓自己只糾纏在情愛中. 女主可能不太懂感情,可能做什麼都有目的. 男配們其實都不弱.能夠站在女主身邊的人,絕對不弱.只不過江河遇海而已.但如果沒有江河匯集,那麼海從何來?團隊合作不可缺少 我要的愛情,是能夠堅強的笑著站在女主身邊.不介意自己的光芒被掩蓋.
個人評價:一個十分強悍的女主,集美麗動人,武功高強,身份崇高等一系列優點於一身,遇到許多優秀的男人,卻礙於自己的身份而無法做出回應,可是對於流雲,翼,妖孽他們卻情深義重,他們都希望自己能夠變嘚強大,來保護自己所愛的人,同時對於女主的英明睿智不得不佩服,其實這篇文並不僅僅圍繞感情線路,很多撲朔迷離的情節也讓人深深佩服作者縝密的心思,雖然未完但是很不想放棄,只好努力追文啦,順便學習作者的完美構思。
《帝王業》 作者:寐語者 類型:言情—架空
簡介:
流血千里帝王路
執手半生紅顏誤
「這是一部關於篡位的紀錄。
出身後族的女主角和野心勃勃的男主角從決定共同走向權力頂端的那一刻起,就不可避免地註定要去面對和挑戰世俗禮法,並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
父女親情,君臣之義,青梅竹馬的美好回憶……在奪得天下的過程中,他們實際上是在不斷地失去著。當曾經有過的那些溫情和美好隨著親人,朋友,手足和初戀情人的離去而一一失落後,他們的生命中剩下的,也許只有命運緊密相連的彼此。」
「不得不說,這部充滿了背叛,決裂,陰謀與流血的小說也許會因為貫徹了馬基亞維利主義而引發一些道德上的爭論……惟其殘酷,方顯真實,亂世中的生死相許,也許真的就是註定了要以這樣的方式才得以維系。」
個人評價:女主王儇出身顯赫,與皇子子澹一段難忘的感情,卻成為父親與別人交換的籌碼,男主就是大將軍蕭綦,出身貧苦卻憑著意志成為令人聞風喪膽的將軍,他們各有各的理想各有各的人生,卻又交錯纏繞,女主幫助男主成就一番偉業,卻傷害了那個愛她至深的皇子,人生往往為了做對一件事卻要做錯好幾件事,文中幾人的感情線路時明時暗,卻為女主身處的環境所哀傷為女主的無畏睿智而感動,為他們之間的愛情所折服,一篇十分不錯的文章,黯然銷魂卻石破天驚感人肺腑。
《紅顏亂》 作者:朵朵舞 類型:言情—架空—武俠
簡介:
一部架空歷史的愛情小說
一場為奪紅顏的朝野之戰
她抽中一支將命為鳳凰的運簽——「帝王燕」,卻在幾日後嫁作宰相之妻;她有傾國傾城的貌與溫順賢良的德,夫君卻深愛著皇帝的寵妃。洞房花燭夜,他滿臉愧疚地對她說:除卻愛,什麼我都能給你……
侯門雖深,她的生活倒不單調,於皇宮內撿來新科狀元,於後巷中解救弩族王子,更與當朝年輕將軍共墜山崖,與皇帝鬥智在內殿之上……
眾多男子無不被她的美貌與智慧征服,可他們在博取美人芳心之時,卻也不放過對權欲的掠奪。朝堂之中暗流洶涌的爭鋒,沙場之上金戈鐵馬的殺戮……美人嬌嬈,權欲熏心,何者才是英雄冢?
亂世戰起,他們於這紛爭中求存,爭的是權傾天下,奪的是傾國紅顏……
天下因這紅顏,亂了;這紅顏又會因誰而嫵媚一笑呢?
個人評價:一本不錯的架空書,女主又是美貌智慧的女子,她的一生中闖入許多人,經歷許多,漸漸長大,在戰亂中這樣一位紅顏究竟人生坎坷幾何?作者究竟會虐到什麽程度,偶當然不能說啦,只能說裡面的男主個個都很厲害,好難抉擇,可是在情感漩渦中權利紛爭不斷,江山美人是人們最夢寐以求卻也難以兼得的。
《女皇神慧》 《女皇神慧終結版之菊花台》作者:談天音 類型:言情—架空
簡介:
《女皇神慧》
生在昭陽殿,坐於金鑾堂,十年如一夢,別有傷心處。
幸運如她,豆蔻年華,共那光風霽月的男子,共聽小窗荷花雨。
遺憾如她,榮華浮雲,那個青梅竹馬的男人,再不見滿庭春色。
天下第一人,痛在失,失在命,命早定,終需悟。前塵來生,誰在守候?
宮闕萬重,此間人人不同,只有浮沉於漩渦。
南北分治,烽火散盡太平,來去僅存在史書。
嘆歲月匆匆,唯有大江東流,風流人物,便在故事之中。
絢麗歸於平淡,但願人們不再錯過。
《女皇神慧終結版之菊花台》
失去丈夫以後,沉浸在國事繁忙中,用對愛情的淡漠來麻痹自己的傷痛,但是南北會談再一次將她拋到浪尖。為此深愛她的大臣華鑒容挺身而出,幫助她進行國內改革。此時,戰亂爆發,華鑒容帶領著南朝軍隊捍衛著領土,卻不料勝利之日,朝廷內的亂黨拘禁了懷孕的女皇。
生死逃亡後的重逢顯得那麼珍貴,而神慧作為女皇該如何抉擇命運,華鑒容是否可以為了心愛之人放棄權貴?愛情和江山哪個更為重要?請隨談天音重返愛情神話,答案即將揭曉……
《誅顏》 作者:雪藏 類型:言情—穿越—架空—武俠—玄幻
簡介:
宿命的輪回讓她回到了千年前的異時空,成為紅顏絕代的公主,琴棋書舞的精通令她出演公主游刃有餘,只有畫畫令她汗顏。
可奇怪的是,神仙明明說她的前任是個傻子,為何別人都說她自小聰明伶俐?
更奇怪的是,她居然莫名其妙的結束了公主生涯,只因一個冷麵男人的一句瘋話。
最奇怪的是,竟然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狂野男人出現,攪亂了她的整個生活……
他,還有他,誰才是她宿命中真正的主角?
當她給出答案,宿命是否同意?
誅顏,當真就是誅殺紅顏嗎?
她的前路又在何方?
個人評價:這真的是偶個人比較喜愛的一本書了,連幾千年的輪回都出現了啊,太強悍了,但是我比較喜歡的是古痕啦,雖然他何女主的開始很。。。奇怪,可是後來知道了古痕的故事後被他感動嘚不行啊,真相撲朔迷離,誅顏,一種奇特的花,關繫到很多人的命,結局我也比較滿意,其中很多男主都與女主有著紛繁復雜的關系,然而女主對古痕的痴心讓人感動,到最後只是希望女主開心了,終極男主,感覺更像終極BOSS,最後對女主也十分好啦.
《且試天下》 作者:傾泠月 類型:言情—架空—武俠
簡介:
「蒼茫殘局虛席待,一朝雲會奪至尊!」
東朝第一高山、號為「王山」的蒼茫山頂上,有傳說中的高人留下一盤下至一半的棋局,並在棋盤上留下這么一句話,那時正是東朝諸國爭戰,帝業飄搖之時。
一個被贊「素衣雪月,風華絕世」的女子,偏偏言行無忌,狂放如風,這樣一個令天下武林敬嘆的人,在那個瘡痍亂世中當如何「無忌如風」?
一個與「素衣雪月」完全相反的「黑裳墨月」的男子,他雍容清貴,仁心仁舉,這樣一個令天下武林景仰臣服的人,在那個人心跌盪的亂世中當有如何一翻「仁舉」?
一個出生尊貴的侯國世子,他武功蓋世,他高傲偉岸,他志在天下,這個被史家評為有「王者霸氣」的人,在那個戰亂連連的亂世中當如何成就他的「霸業」?
一個令天下傳誦「風雨千山玉獨行,天下傾心嘆無緣」的人,他高潔出塵,慈悲心腸,他是被世人尊為「天人」的玉家人,在那個生靈塗炭的亂世中又如何「慈悲出塵」?
一個美艷高貴的侯國公主,她有傾國之顏,更有玲瓏七竅心,在那個傾軋輾壓的幽幽深宮,她當如何權衡計算才能得那「女子至尊」之位?
一個以才名傳天下、以武創名騎的纖弱公主,當國難當前之時,她撥劍而起,只是在那天下紛爭的亂世,她如何才能衛得了家國百姓?
一個隱居深宮卻令天下群英側目的侯國世子,他神秘莫測,卻深受國人愛戴擁護,在那個群雄逐鹿的亂世,他是隱逸無為還是沖淵而出?
家與國,可有相抵?
愛與恨,如何分明?
恩與仇,以何相報?
美人與天下,孰重孰輕?
那雙月是否能璧合生輝?
那王與王是否能同心同步?
那霸者與那「天人」是否能得其所願?
亂世之中,英才輩出,只是蒼茫山頂的棋局只需兩人,而掌握天下的至尊,只需一位!
個人評價:說實話,開始看會覺得滿復雜的,後來就會發現一切一切好想都是被一跟絲線給牽連這,串成一個整體,這裡面有宮廷之爭,有江湖闖盪,女主聰明美麗卻有頑皮可愛,男主有狡黠聰明的,有心高氣傲的,有武功高強的,但是結局,結局女主只和一個男主在一起,這還是我比較開心的,雖然在爭奪過程中有很多的問題艱難,可是每到緊要關頭女主和男主總能夠心靈相通,最終女主選擇了江湖,那裡沒有權利的爭奪,沒有陰謀詭譎,有的只是俠女英雄,有的是快樂坦盪.
㈨ 古代宮廷妃子、宮女......她們的頭發都怎麼梳的
電視上的都是假發,騙人的。
你整成那樣的,就是要好長的頭發,然後左右兩撮然後往後面別上,調整一下就是甄嬛轉的正臉,然後那裡面的人都是把頭發盤上,直接放旗頭。(不知道你要什麼發型,發個圖巴,各個朝代都不一樣啊!)
㈩ 找一部古裝電視劇,女主角額頭沒有頭發的
喜歡甄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