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花果山水簾洞 在猴子們之前的主人是誰哪本書中有提到過嗎
讀《西遊》之人,往往都曾提出過一個有趣的問題:小說中,水簾洞突然跳出來,使石猴「榮登」美猴王之位,而此洞明顯曾有人居住過,那麼,水簾洞的原主人是誰?
這個問題相當好玩,不妨探尋一番。
小說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中,這樣描述水簾洞:
石猴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裡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細再看,原來是座鐵板橋。橋下之水,沖貫於石竅之間,倒掛流出去,遮閉了橋門。卻又欠身上橋頭,再走再看,卻似有人家住處一般,真個好所在。但見那:
翠蘚堆藍,白雲浮玉,光搖片片煙霞。虛窗靜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龍珠倚掛,縈回滿地奇葩。鍋灶傍崖存火跡,樽罍靠案見餚渣。石座石床真可愛,石盆石碗更堪誇。又見那一竿兩竿修竹,三點五點梅花。幾樹青松常帶雨,渾然相個人家。
看罷多時,跳過橋中間,左右觀看,只見正當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書大字,鐫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石猴喜不自勝,急抽身往外便走,復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兩個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眾猴把他圍住,問道:「裡面怎麼樣?水有多深?」石猴道:「沒水!沒水!原來是一座鐵板橋。橋那邊是一座天造地設的家當。」眾猴道:「怎見得是個家當?」石猴笑道:「這股水乃是橋下沖貫石橋,倒掛下來遮閉門戶的。橋邊有花有樹,乃是一座石房。房內有石窩、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間一塊石碣上,鐫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真個是我們安身之處。裡面且是寬闊,容得千百口老小。我們都進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氣。這里邊:
刮風有處躲,下雨好存身。霜雪全無懼,雷聲永不聞。
煙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聯繫上下文,我們似乎有一種很強烈的感覺——這水簾洞好像有人故意留給石猴,以便讓他從普通石猴登上美猴王之位。
這個問題必須先解決——水簾洞是有人有意留給石猴,還是無意留給石猴?
若有意留給石猴,那此人定然神通廣大,可預先設計石猴的人生。《西遊》全文,能夠設計石猴人生的,無非就那麼幾個人。
1、如來佛祖。答:不可能!「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是典型的道家用語,堂堂如來,佛國之祖,不可能冒名頂替道家。
2、觀音菩薩。答:不可能!原因同上。
3、須菩提祖師。答:不可能!小說中,祖師與石猴第一次見面的情形,表明,祖師從未見過石猴。
4、太上老君。答:也不可能!我們實在找不到,老君有何理由這么做。
由此可見——水簾洞不是有人有意留給石猴,只能是無意留給了石猴!那麼,如何「無意」呢?
1、那人死了。
不可能,擁有如此洞府之人,必然是得道仙人,不可能還像你我凡人一樣,有什麼生老病死了。
2、那人外出未歸。
不可能。
石猴從進入水簾洞,到大鬧天宮,至被壓五行山下五百年,最後到取經歸來。千年光陰中,仙人竟始終未歸,這也太沒道理了吧!
有人可能會說:仙人中途可能回過,可一看,被人霸佔,就不好意思再要回來了。
這也不可能。此洞裝修如此豪華,足見主人費盡心思,動用大量人力物力,怎麼能說不要就不要呢?而且,自己的家被人霸佔,當然得要來了。這是三歲小孩也知道的簡單道理。先開口要;要不回,打幾架嘛(如此得道高人,即使斗不過孫悟空,斗猴子猴孫肯定綽綽有餘);斗不過,還可以上天入地說理、搬救兵去呀!這么有理的事,他為何不出面要?!
3、此洞為某人的私密所在,石猴無意中闖入後,那人不敢聲張,只好暗吃啞巴虧,白白送人了。
呵呵,這很有可能!
打個比方:某個官員,在某地有一套別墅,專門用來與情婦幽會。某日,官員發現,有小偷住在了別墅里。請問:該官員敢報警嗎?
再打個比方:某官員貪污受賄,把非法所得放進一私密保險箱中。某日,有小偷偷走了保險箱。這官員肯定也是只好三緘其口,吃啞巴虧了。
那麼,這個人是誰?
呵呵,別急別急,答案呼之欲出了。
小說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類盡除名》中,孫悟空求藝歸來後,為沒有稱手的兵器而煩惱時,有這樣一段描述:
四猴道:「大王既有此神通,我們這鐵板橋下,水通東海龍宮。大王若肯下去,尋著老龍王,問他要件甚麼兵器,卻不趁心?」悟空聞言甚喜道:「等我去來。」
好猴王,跳至橋頭,使一個閉水法,捻著訣,撲的鑽入波中,分開水路,徑入東洋海底。正行間,忽見一個巡海的夜叉,擋住問道:「那推水來的,是何神聖?說個明白,好通報迎接。」悟空道:「吾乃花果山天生聖人孫悟空,是你老龍王的緊鄰,為何不識?」
那夜叉聽說,急轉水晶宮傳報道:「大王,外面有個花果山天生聖人孫悟空,口稱是大王緊鄰,將到宮也。 」東海龍王敖廣即忙起身,與龍子、龍孫、蝦兵、蟹將出宮迎道:「上仙請進,請進。」直至宮里相見,上坐獻茶畢,問道:「上仙幾時得道,授何仙術?」悟空道:「我自生身之後,出家修行,得一個無生無滅之體。近因教演兒孫,守護山洞,奈何沒件兵器,久聞賢鄰享樂瑤宮貝闕,必有多餘神器,特來告求一件。」
這幾段話中,隱藏著三個非常重要的信息。
1、水簾洞鐵板橋下直通東海龍宮。
2、東海龍王敖廣即忙起身,這動作太怪。
花果山無非是東海里的一座山,而敖廣是堂堂東海龍王,又不是接待玉帝等上級領導,他幹嘛這么慌亂?除非,他一聽到花果山,就害怕什麼?
3、東海龍王敖廣問的話太奇怪了。
請回憶一下,任何一個不大熟悉的人到你家門口時,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第一句——「請進,請進,先進來坐一下吧!」 東海龍王敖廣也是如此,這是禮貌,是客套。
第二句——「請問您有什麼事嗎?」這應該是人的正常反應,但是,東海龍王敖廣卻根本不是這樣,居然說:「上仙幾時得道,授何仙術?」這話太奇怪了,背後的潛台詞是——咦!這傢伙我認識呀,他什麼時候得道了,在哪裡學的?
可見,孫悟空不識東海龍王,東海龍王卻早已認識孫悟空。什麼地方有如此功能,可令龍王看見孫悟空,孫悟空卻看不見龍王——躲在水簾洞里往外看,是最合適不過了,而且龍王很可能已看孫悟空很久了。
沒錯,水簾洞的原主人最有可能是東海龍王!
那麼,東海龍王既然是原主人,可他為何不敢聲張,把洞要回來呢?
呵呵,那你就自己想去吧!
此洞這么漂亮、清幽、隱密,有奇葩、修竹、梅花、青松可共游,有石凳、石床可睡覺,還有鍋灶可燒菜做飯共食。呵呵,你說能幹什麼不能說的事?
你若未成年,那無非就是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
你若成年了,那還用我說嘛!
哈哈哈!
上述文章援引:http://blog.sina.com.cn/niliang169
2. 《西遊記》的花果山水簾洞洞口的對聯是什麼
《西遊記》的花果山水簾洞洞口的對聯是: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意思是說這里(指花果山水簾洞)是塊風水寶地。
「洞天」、「福地」是道教仙境的一部分,多以名山為主景,或兼有山水,認為此中有神仙主。
《西遊記》中花果山水簾洞位於東勝神洲傲來國,是齊天大聖孫悟空的故鄉。
(2)水簾洞里同人小說擴展閱讀
花果山坐落在江蘇省連雲港市雲台山上。雲台山奇峰怪石,花果飄香,洞深泉清,景色絢麗。雲台山分前、中、後三部分。
明朝吳承恩的《西遊記》中描寫的花果山,就是前雲台山。這里奇花異草遍地,果木叢生,「四季好花常開,八節鮮果不斷,古剎三元宮兩邊」。
沿石階而上,就到了水簾洞,這里清泉紛掛,在洞口形成水簾,洞中也是清泉如珠掛,美不勝收。現在花果山水簾洞已經進行了修整,供遊人參觀。
3. 各位路過的大人們介紹一些西遊記同人小說給在下唄,最好是有結局的,適合女生看的像《斗佛》這類的
西遊黃獅傳
4. 花果山水簾洞洞口的對聯是什麼》
花果山水簾洞洞口的對聯是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原著第一回描寫到:你看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跳過橋中間,左右觀看,只見正當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書大字,鐫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西遊記》中將水簾洞寫成是孫悟空的老家。洞外西側尚留有清道光皇帝為兩江總督陶澍寫的「印心石屋」真書題勒。現洞已里外整修,供人們游覽觀賞。
(4)水簾洞里同人小說擴展閱讀:
水簾洞是花果山風景園中鴦著名的景緻,位於山巔,在三元家廟團圓宮的東側。為一向南的自然洞穴洞中寬大宛如堂奧,清泉紛掛,洞口崖縫滴水,點點墜落,恰似冰晶玉球,肆以成簾,故名。
洞外石壁上有「水蔣洞」,「靈泉」等題名。其上有明代「神身普潤」,「高山流水」二塊勒石,筆勢柳渾而豪放。
園林中水簾洞的構想設計,出自神話小說《西遊記》中花果山水簾洞的描述:
在花果山裡有一個水簾洞,洞中有水,順水尋其源,沿澗向上爬攀,發現源流為一股瀑布飛泉。詩曰:
一派白虹起.千尋雪浪飛。
海風吹不斷,江周照迂依。
冷氣分青嶂,余流潤翠微。
潺湲名瀑布,真似拄簾帷。
意思是,這個瀑布是形如白虹,高達千尋,水花飛濺,這是景;而冷氣如青嶂,細流潤萬物是它的施捨之情,或者說是人對它的感激之情;
而它又表現出任海風吹拂,江月照射而不為所動之氣慨或骨氣,它形似瀑布,但水流不急,如簾帷般垂落,整體看來表現的是一種秀美,而不是如銀河落九天般的雄偉。
5. 看電視孫悟空找到了水簾洞,我看了迷了,彷彿我是孫悟空。寫作文300字
1)堅定,徹底的斗爭精神 西天路上孫悟空以力保唐僧取經為神聖使命,「降妖服魔」責無旁貸。一根如意金箍棒「掃盡天下不平之事,除盡天下不仁之人」,「敢問路在何方!」的英雄豪氣躍然紙上。什麼妖魔鬼怪,什麼美女畫皮,什麼刀山火海,什陷阱詭計,孫悟空萬難不屈,百折不回,頑強與之奮戰,直至最後的勝利。八十一難之中,無論是「黃風怪」,還是「大蟒精」,抑或是「白骨精」等等,孫悟空那種除惡務盡,決不與任何邪惡勢力妥協的斗爭精神貫穿取經始末。 2)敢為崇高理想而獻身 西天取經是孫悟空追求的崇高理想,而這一理想的實現過程與他同邪惡勢力作斗爭的過程交織,滲透在一起,互相輝映。 1.戰勝自我勇於戰勝他人的人不容易,而勇於戰勝自己——自我內在缺陷人性弱點的人更不容易。孫悟空確是這么一個「斗戰勝佛」。「真假美猴王斗爭」一回,非常精彩。「六耳獼猴」假冒充猴王,招搖撞騙,孫悟空怒不可遏,從花果山到「落伽山」,南天門,「陰司地府」,直到「雷音寺」,攪得天翻地覆。如來指出妖猴的真相,孫悟空難解心頭之恨,「一棒」將他打。這是兩種思想的正面交鋒,也是兩種人生追求的「現實碰撞」。五百年的磨難與反省,孫悟空脫胎換骨,就必須與內心另一個自我「徹底絕裂」。 2.忍辱負重西行途中孫悟空被師父「一度氣跑,兩次遭貶逐」。首次氣跑是「心猿歸正,六賊無蹤」(第14回),孫悟空對攔路搶劫的歹徒首開殺戒,反遭師父責備「無故傷人性命,全無一點好善之心」,孫悟空一氣之下跑至東洋大海,「一度遭貶逐」是「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第27回),孫悟空對狡猾多變,想吃唐僧肉的白骨精義無反顧地給予「三打」,唐僧反而將功變罪,「一紙貶書」,無情地「逐走」孫悟空。「二度遭貶逐」是「神狂誅草寇,道昧放心猿」(第56回),對於一夥剪徑的強盜,孫悟空毫不留情,一一除盡,師父決然將他再次「逐走」。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受「貶逐」,莫大的冤屈,孫悟空卻不計較個人恩怨得失,一心以事業為重。「身回水簾洞,心逐取經僧」(第30回),從而表現出寬廣的胸襟與氣度,這些放在「齊天大聖」那時的他是萬萬行不通,辦不到的。 3.勇於犧牲作為「聖僧」的高徒,每遇妖魔鬼怪,或遭陰謀詭計,他都主動請纓,沖鋒在前,與邪惡勢力,搏鬥在最前線,哪裡最危險,哪裡就有孫悟空的身影。「聖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第47回),通天河的金魚精「為禍一方」,每年要吃一對童男女,孫悟空為民除害,與豬八戒變成陳家的小兒小女,充當妖怪的「口中之食」,其敢於犧牲的精神,蒼天可鑒。在對敵斗爭中,即使身遭傷害,一樣毫無畏懼,捨生忘。迎戰紅孩兒時,被「妖孩」的「三昧真火」,弄得「火氣攻心」,「三魂出舍」,差點喪命,醒來後說的第一句話竟然是「師父啊!」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而是師父的安危,以及取經大業的成敗。其勇於犧牲之志,感天動地。 4.接受磨難「艱難困苦,玉浴於成」。艱難困苦是磨厲人格之最高學府。「斗戰勝佛」這道神秘光環的背後是淚水,汗水,甚至血水的凝練。「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西行路上的磨難一為身外的「邪惡勢力」,對此孫悟空憑借大無畏的精神與超強本領(筋斗雲,七十二變化,如意金箍棒)能夠較順利駕馭。一為取經路上與孫悟空形影不離的緊箍兒與緊箍咒,這可謂最大的磨難。它的作用與威力,不止是肉體上的折磨之苦,而是一種精神上的「蛻化之痛」,這就需要孫悟空有超越常人的意志與毅力,接受它的考驗。實踐證明,在每一次那陣陣撕心裂肺,生不如的慘痛之聲中達到自我人格的不斷完善,人性的不斷提升。 3)不為狹隘的物質利益所囿,堅定的信念 「英雄難過美人關」。西行中有多少美色的誘惑,孫悟空都不為所動,其心誠志堅,非同一般。而同為取經營壘中的豬八戒,卻抵擋不住貪色之欲。每遇美女子,就心旌搖盪。他本為天廷的「天蓬元帥」,只因「酒醉戲嫦娥」,而「被貶」凡間為豬形。「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他在「三藏不忘本,四聖試禪心」(第23回)得到深刻教訓後仍不思悔改。無論是高家莊的「渾家」,還是西梁國女王,都使他「垂涎浴滴」,「心癢難撓」。甚至對「盤絲嶺盤絲洞中的七個女妖(蜘蛛精)也要盡情調戲一番,貪色本性暴露無遺。權勢與金錢同樣是考驗英雄的試金石。孫悟空為了取經大業的成功可以連自己的性命都不顧,還會在乎那權勢與金錢嗎?把他們視同無物。我們看到了一個忠於理想事業,保持崇高精神生活的「英雄大丈夫」的光輝形象。什麼才是真正的「有所為,有所不為」。而豬八戒貪財愛錢,瞞著師父,師兄,師弟私藏銀兩,為一己之私,「意亂情迷」,時有表現。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被師父「貶走」後,他卻想著與師弟私分行李,「各奔前程」,「一拍散夥」。雖然他最終沒有離開取經隊伍,但他這種被猥鎖的物慾所「迷塞心胸」,目光短淺的毛病確實給取經事業帶來了不少的麻煩,有時甚至是很壞的影響。 4)警惕之心,清醒之志,深隧之神 「識時務者為俊傑」。何謂「時務」?即指我們生活的環境,其中隱含著許多對我們不利的因子。既要「識」,首先必有警惕之心。「人無害虎心,虎有傷人意」,「防人之心不可無」。只有明辨善惡曲直,洞悉正邪黑白,才能「有理有利有節。」《西遊記》雖以唐僧西天取經故事為線索,但唐僧似乎並不是全書的正面人物形象,很多時候作者把他放在與孫悟空對立的層面加以善意的諷喻。唐僧身上集中了封建儒生的迂腐和佛教信徒的虔誠,他成天念叨著對一切「妖魔蟲豸」講仁慈,「行恕道,」是非不分,善惡不明,正邪不清,人妖顛倒,自己對惡勢力一味的屈服,軟弱,卻對忠心耿耿保護他安全,肅清西行路上障礙而「除妖滅怪」的孫悟空不能容忍。輕則斥責惹禍生事,殘酷不仁,重則罵他「無心向善之輩,有意作惡之人」甚至「念咒貶逐」。唐僧這種迂腐不堪給西行之途「蒙上」多少陰影,給孫悟空頻添多少艱難困苦。 由「美猴王」到「齊天大聖」再到「斗戰勝佛」,孫悟空一生走過了一個不平凡的戰斗歷程。生命從「自發」到「自覺」再到「自為」,我們看到了一代英雄人物的成長過程。 4、孫悟空英雄形象的底蘊 一)作者理想的化身 孫悟空是作者在《西遊記》中精心塑造的英雄,因而他身上寄託了作者的理想追求。作者之所以這么濃抹重彩,為的是「若得英雄重展掙,他年奉佛上西方」(第7回回末詩句)。「齊天大聖」大反天宮被壓五行山下,作者極力歌頌他的反抗精神並稱之為「英雄」,然後又歷史性地安排他忍受天災困苦的磨難,以「奉佛上西方」,這「隱喻著」吳承恩對心目中理想人物的追求,意味著作者希望培育社會的一個理想人格來使國家天下達到太平。表現他渴望在孫悟空身上把自我價值的實現與社會價值的實現完美地結合起來,從而寄託他美好的社會人生理想。 二)建功立業的儒家英雄史觀 作者生活的時代是封建大一統的明朝,儒家思想是正統,主流。曾作為一名封建知識分子的他,既痛恨這種腐朽的制度,又對之予以了深刻的反思,但儒家所宣揚的那套「英雄理念」深深植根在他的腦海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人生理想實現的鐵的法則。孫悟空既然是代表作者意志的理想人物,但這個理想人格能不能經受得住時代,社會的考驗,必須從實踐中求得答案。西天取經是一項神聖而偉大的事業,又是作者特意為孫悟空安排的一番「磨心厲志」之旅,「八十一難」的漫漫「修身」,這是孫悟空必經的一個過程,誰能經受得住考驗,奮戰到底,取得最後的勝利,才能謂之為「英雄」,也才是真正的一番「建功立業」。得到社會的承認,從而為將來的「治國平天下」,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作者英雄理想與針對腐朽黑暗的政治現實 作者在《禹鼎志》序中稱:「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時紀人間變異,亦徽有鑒戒寓焉。」可見,藉助神話以「鑒戒」現實這是作者的高明之處。《西遊記》是一部神魔小說,作者通過超凡的想像,神奇的誇張,怪誕的變形的藝術手法所描繪的漫漫「西遊」全景,無不是對社會現實的深刻反映。西行路上,除了遇到那些「為禍一方」,興風作浪的妖魔鬼怪之外,還經歷了「寶象,烏雞,車遲,西梁,比丘,滅法,祭賽,朱紫,天竺」九個人間國家和「鳳仙郡,玉華州,金平府」三個地方。這些國家與地方,之所以妖精橫行,因為這里「君政混亂」。「文也不賢,武也不良,國君也不是有道」,這一切,無不是明朝中後期朝政腐敗,宦官專權,特務橫行等等丑惡黑暗現實的大膽暴露與反映。「國勢日蓑」的混亂時勢必然造就作者筆下「孫悟空」這樣的英雄形象。這是時代的迫切需要,呼喚這樣的理想英雄人物來掃清天下,正本清源,匡國救民。 四)歷史英雄的淵源 孫悟空是一個帶有濃厚神話色彩的英雄人物,身上那神異的本領,人類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孫悟空又是神,人,物的三位一體。西天取經路上,作者是把他作為「人類英雄」的典型來重點塑造的,從而使得形象親切感人。對於英雄性格的刻畫作者並不是憑空捏造,而是與歷史上那些記載與歌頌英雄人物的文學著作有著內在的聯系與統一。《三國演義》中一代良相—諸葛亮為全書的關鍵人物,為報答劉備「三顧茅蘆」之恩而窮盡畢業生精力輔佐,治理蜀漢。「出師未捷身先,長使英雄淚滿襟」,「鞠躬盡瘁,而後已」。其忠心耿耿,感人肺腑。《西遊記》中孫悟空也是為了報答師父救他出五行山之恩,而對之四拜(孫悟空一生只拜過三個人:觀音,須菩提祖師,唐僧)。「師命」與「父恩」交織在一起,使他一心一意保護唐僧西天取經。八十一難,十萬八千里路途,十四載寒暑春秋,矢志不移,忠心不改。《水滸傳》塑造了梁山泊上以宋江為核心的一百零八條英雄好漢那種疾惡如仇,見義勇為,鋤奸扶弱,除暴安良,與黑暗腐敗勢力作斗爭的英雄史跡。而這又顯然與孫悟空那種與邪惡勢力作堅決,徹底斗爭的反抗精神構成了鮮明的映照。 5、英雄性的深遠意義 一)孫悟空英雄人格的完善與升華 孫悟空由一代「美猴王」終成「斗戰勝佛」。昔日那個勇敢中難免年少輕狂的孫猴王消失了,代之以一個有理想,有能力,有個性,有品格的,散發著人性美光華的「斗戰勝佛」。一代英雄的真我本色與風采永遠定格在了人們的腦海中。孫悟空憑借自身所具有的那種不斷完善,成熟的英雄性,使自己的思想與靈魂獲得了再生,也就催生了一個嶄新的「孫悟空」形象,這是一種質的飛躍。 二)取經大業終成正果 「斗戰勝佛」的被封賜,也就表明取經已獲得圓滿的成功。西天取經的成功,孫悟空功不可沒。西天取經是他奮斗終生的崇高理想與正義事業。為了它,他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矢志不移,勇往直前與邪惡勢力作徹底斗爭,為理想而勇於獻身等等,這些英雄性格為他贏得無可否認的頭功立下了汗馬功勞。很難想像,西天取經缺少了孫悟空,會是怎樣的一番情景,再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孫悟空身上那英雄性格作保障,又會是怎樣的結局。別說取經成功,就連「踏進」西天「雷音寺」都是「難於上青天」。 三)對後世的深遠啟發 文學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每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不僅能夠影響一個時代,而且對後世都有深遠的意義。文學的這種影響既有文學作品的題材,立意,構思,藝術手法等等文學本身物質形態方面的,更重要的在於一種精神,一種思想的時空穿透力。《西遊記》的成功得益於孫悟空形象的塑造,而孫悟空身上「最閃光」之處集中在「英雄性格」這一內在靈魂之上。這是作者理想在現實中的超越,是時代精神與社會現實碰撞的產物。孫悟空雖是一個神話式英雄人物,但他身上所具有的那種富於人性美的英雄品格,反映了那個時代人民群眾的普通要求,美好願望,理想追求。因而這「神話」外衣的內里或多或少地集中了人民群眾自身的力量與智慧。 在市場經濟之旗高高飄揚的時下,商潮翻滾,貨幣堅挺,金錢飆升,各種腐朽的封建思想沉渣泛起。加上西方文化思潮的滲透,浸入,體制本身的不完善,不健全,各種邪惡勢力猖獗,「賣毒,販毒,制假,售假,坑門拐騙」等等丑惡現象彌漫於社會生活的諸多層面。「道德的滑坡」,「精神的貧血」,「理想的闕失」,也呼喚孫悟空這樣的英雄形象的「再生」。 敢於同邪惡勢力作堅決斗爭,有大無畏的獻身精神 一方面既要與之嚴格劃清界限,特別是思想上要劃清界限,保持高度警惕,即不能隨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污。在斗爭策略上,不能逞匹夫之勇,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孫悟空在除妖降魔的過程中經常與豬八戒,沙和尚合作且配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尤其是人民群眾的力量不能忽視,從而達到最有效地打擊邪惡勢力。一方面又要與之作堅決,徹底斗爭,無所畏懼,我們不能屈服妥協。對於他們我們既要准備「最狠的心」,又要把握住「最利的刀」,只有在斗爭中求得勝利,不能在屈服中求得生存。 有大志,有情操,不為狹隘物慾所囿,堅定的信念 有志向,有崇高追求,才會有無比的動力,才能激發自身的潛能。但任何理想的實現,並不是一帆風順,直線上升的,要經受住時代與社會的考驗。有時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甚至是血的代價(孫悟空大戰紅孩兒時,差點送命),有時要抵擋住各種誘惑,特別是權勢,美色,金錢,要做到「堅如磐石」,心不被外物所役使。沒有堅強的意志與超人的毅力是辦不到的,有時需要調整自我,改變自我,戰勝自我,超越自我,不斷修身養性,完善升華自己的人性與人格。我們要靠一種心靈之美,精神之光去贏得自己的未來與生活,贏得社會的重視。 當然,對於孫悟空那種神奇怪異的「非人」本領,我們無能為力。但那種英雄品格與精神確是我們光大發揚的瑰寶。在這樣一個「乏英雄」,「非英雄」的時代,我們更需要這樣一種「精神脊樑」來堅強自己,鍛造自己,錘煉自己。不僅我們,時代亦然。 傳說:孫悟空,之所以能夠成佛,是因為他的淵源太大了,女媧補天的時候召集各地靈石來報名。補到最後只剩下了最後一顆石頭,這顆石頭由於一直在女媧的身邊,久而久之,自然產生了靈性。直到有一天這顆石頭迸裂了,便有了石猴-孫悟空。孫悟空,之所以大鬧天宮,闖下那麼大禍,還能有保護唐曾,最終修得正果-斗戰勝佛。是因為他在女媧補天時,早就應該象那些石頭一樣修成正果了,所以孫悟空修成正果一切都是緣分,與命中註定好的。
6. 西遊記中,花果山水簾洞是誰建造的指明出處
在明吳承恩《西遊記》中,花果山水簾洞作者並未說明是誰人所建。
《西遊記》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描述了孫悟空發現水簾洞的過程:有一日群猴在山澗邊洗濯戲水,忽然就想著要尋找源頭所在。群猴來到一處水源,見到一股瀑布飛泉,無人敢往裡鑽。
這時,眾猴道:「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名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
這石猴就是孫悟空。孫悟空,將身一縱,跳進了水簾洞,只見裡面無水無波,倒象一個住家,只見那鍋灶傍還存著火跡,杯碟還有剩菜的殘渣。石座石床、石盆石碗一應俱全。還有修竹梅花青松在其中點綴。
跳過橋中間,左右觀看,只見正當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書大字,鐫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6)水簾洞里同人小說擴展閱讀:
連雲港花果山水簾洞:
近年來,國內文化學界對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中主人公孫悟空的「戶籍」問題一直爭論不休。相繼出現江蘇說、河南說、福建說、甘肅說、江蘇連雲港說和山西婁煩說等多種爭端,
其中以連雲港花果山認可度最高,得到了毛主席的認可,康熙50年,由於地震,海水東退,連雲港花果山由海島成為陸地。
連雲港花果山水簾洞是遊客最為嚮往的地方 。吳承恩就是受了這個水簾洞的啟發,在《西遊記》中給早期的孫悟空提供了一個神話色彩十分濃郁的活動場所。全國各地的水簾洞很多,但都是《西遊記》流行以後起的名字,只有這里的水簾洞是在《西遊記》風行以前便有了的。
明代海州人張朝瑞在為三元宮寫的一塊碑記里,便記載著水簾洞是香客必游之處。石壁上「高山流水」四個大字,是海州知州王同題寫的,時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那時《西遊記》還不曾出書。
水簾洞是一個天然裂隙洞穴,內有人工隧道可通下層平台。洞門前有許多珍貴的題刻。「印心石屋」是清代道光皇帝手書,賜給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兩江總督陶澍的。
道光十二年(1832年)陶澍奉命來海州改革鹽政,成效卓著,使清廷國庫轉虧為盈,出現了短時期的中興局面,因此皇帝給予他親書室名的殊榮。
三年後,陶澍又以欽差大臣的身份再次來海州巡視鹽政改革的成效,並發起雲台山廟守的修繕工作,大興土木,使這一帶風景區頓時面貌一新。
為了紀念他的功績,當地人便將御書「印心石屋」發行量地水簾洞旁。「靈泉」二字是嘉慶年間知州師亮採的手筆,「靈泉」指的是洞里那口方形小井,井雖不大,卻常年有水,大旱不涸,民間傳說通往東海龍宮的海眼就是指的它。
7. 西遊記水簾洞刻的字
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西遊記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
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西行取經,一路上歷經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該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明代社會現實。
8. 媽媽的水簾洞和後山門在哪裡,她同事說他們喜歡
這些都在2大腿之間的地方,媽媽的水簾洞是尿尿的地方和後山門是拉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