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
第1節:陌上花開緩緩歸(1)
自序.薔薇記
題記——我心裡有一隻猛虎在細嗅薔薇
——英.西格夫里.薩松(SiegfriedSassoon)
我沒有想到,這最後的數萬字。會在北京完成。我以為,會是在那個高原小城裡,看見窗外飄落的雪,擁著藏家的爐子,在鍵盤上靜靜綻放我的文字。
那樣。告別人世的喧囂。
我相信會有一天,我會走入那種不被打擾的寧靜當中去,就像那日我站在班禪面前,見他笑時,心裡的潔白平靜。而現在這般,也是好。我能夠停留在這樣溫存大氣的城市裡,在人間煙火中繼續我的蠱惑,一旦被人識穿虛弱。也可以很快的遁入人群找到另外的寄身,或者回到自己枯黃皺巴的書冊中去。
這本書的序言,本來是要請江湖夜雨兄幫我寫的。他原本欣然應下來。後來因為一些外在的原因而作罷。那麼就算了。我不想他為難,而且有一些話,依然是自己來表達比較妥當。
題記是英國當代詩人西格夫里?薩松的詩,我原本不知道,是一個朋友在我的文章後面留了言,看到這句話心裡悸動了一下,然後就念念不忘,深知它與我緣分已定。
樂府,不僅僅是樂府,那些古詩都似是種在我心裡的薔薇,而多年積郁的情感又如長大的猛虎,我不敢輕易放它出來,深怕它不識輕重觸傷了細弱的薔薇。
我小心將它放出來,幸而它竟懂得細嗅。
如人所吟:那猛虎在細嗅著薔薇,一剛一柔卻如此交融,故,剛如冷石,心中仍存柔弱蓮花。
寫樂府很難,手邊的資料多是生澀的.那些年少時的記憶亦不復能夠負擔我現在文字的重量。常常就寫的很長,因為有太紛亂的歷史需要去援引,消化在文中。南北朝的歷史光怪陸離,大一統之前的年代荒誕華美不可盡言。而那些簡單的歌章,則必須有歷史加以映襯,否則就輕浮淺薄。看不出其間的思想動盪。
在歷史中游歷,有如行走在薔薇園,你可看到那些華美的詩句,一如正放的花般鮮艷,一如明日的花般凋零,或喜或悲,又要分別那薔薇下的刺,不被歷史的滄桑人世的坎坷所刺傷刺痛。這本書註定要以史來繹情。
第2節:陌上花開緩緩歸(2)
我不願去回顧之前的文字,盡管它們彼此親密無間,但它們對我而言是過去式。蛇不會對它蛻下的皮有任何眷戀,我就是那條蛇。一個朋友對我說,我感覺到你的變化,在呈述一件事上面你變得更有自己的主見,我不再是聽你講故事,我能不知不覺走到文字里去。你知道,不知不覺,就很難得。
這樣的話讓疲累的我一下子精神振奮。
一直以來,明白自己的缺陷所在,也相信自己的改變是對的,走上更沉靜的道路,也更靜默。一個寫作者他要對自己的將來有明確的信念,耐得住寂寞。寫作,是藉由文字的光束照進內心的舞台,你成就自己的舞蹈。然而,這舞蹈不是只跳給自己看的。不可因為一時掌聲激烈而分心,亦不可因為,舞蹈中台下沒有聲音而氣餒,因為那不是此時你該關注的事。
我能在文字中回到漢魏,兩晉,六朝,盛唐。去觀望彼時的風月無限,向那些古人討一些情愛暖暖身。寫到謝安、嵇康時心旌搖曳,寫到慕容沖,陳後主時也哀憐不已。我對他們心無偏見,這是最大的成功。而李白,劉禹錫……這些熟悉的人,我用神秘的力量將他們從歷史中喚起,再次演繹他們的故事,就一定要懂得珍惜這份機緣。
我於是完全沒有時間空虛,這些人事已經占據了我全部的心思。我不能出門,不能與人順暢交談,拒絕一切的干擾。倘使我分心去做別的事情,我對他們的感情就被削弱,寫出來的文字也淡薄無味,若我心有別念,他們即不再信任我。
很辛苦,很滿足。很多人驚異我寫作的速度之快,而我知道那是緩慢的。我與他們搏鬥良久,如果我勝出,我就寫出他們。如果我輸了,我就得毫無怨言自己憋著。等待下一次勝出的機會。
而且,這是隨筆。可以一場一場的勝出,速戰速決是好事。如果是小說就必須積聚力量,以贏得最終的勝利。
一個系列的書,這是最後的一本。應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再寫這樣題材的作品。我需要給自己復原及重生的力量。
第3節:陌上花開緩緩歸(3)
我是涉水而過的旅者,腳下河流深深。失卻最初的躍躍欲試,平靜地走過河中,在最後的一段路程當中,要讓自己內心充滿力量,能夠堅持穩當地到達對岸。這最後的一本書,它不是完結,而是一個階段的的結束,到達之後預示著更長遠,更新的開始。在這之後,我要放下包袱,背起行囊,去到新的地方,開始另一段旅程。
在寫作的過程當中,一直在聽賈鵬芳的二胡。他的音樂,原版碟在日本。做的卻是純中國化的音樂,非常喜歡。
也曾在網上見到,極少。且不能確定真假,數百元的原聲碟,如果用手提電腦的音箱來聽簡直是暴殄天物。
這些在網上當下來的音樂,伴我無數個夜晚,給我靈感及撫慰。
更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在寫的時候,參考了一些人的觀點和話語,資料來源包括《樂府詩集》,余秋雨《遙遠的絕響》,施蟄存《唐詩串講》,還有來源自網上,具體作者已無從查考,不能一一註明,只能在此表示我真心的感激。
心中薔薇能夠如期盛開有很多人的功勞。一路走來,我亦得到太多的的關照和扶持。心內感激。有一句禪詩,用來形容我的心情和態度正好:「花未開全月未圓」
一切還有圓滿的餘地,時光漫漫,何妨揚眉淡笑,心境從容?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此刻。我就在你的身邊,心裡唱著這只歌,一隻寂寞的歌。在千年之前的千年,越女在鄂君身邊,唱出這首歌。得與失之間,知與不知之間,誰比誰婉轉,誰比誰幸福?
這只歌是這樣唱的:
今夕何夕兮,搴州中流。
今夕何夕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這是一閡訴說與心目中愛慕對象同舟,欣喜若狂又戰戰兢兢,不曉得如何安頓自己心情的古代歌賦。相傳鄂君子皙泛舟河中,打槳的越女愛慕他,用越語唱了一首歌,鄂君請人用楚語譯出,就是這首美麗的情詩。
第4節:陌上花開緩緩歸(4)
這深夜想起來這首歌,就像有人從水裡托起一隻紅珊瑚,呈現在面前,色澤鮮紅,水滴未乾,如同我的心跡。一定遇過這樣的事吧,心裡有酸澀的愛意,你愛著那個人,他卻不愛你,或者,礙於種種原因,他不能愛你,你也不能夠表白愛意。
嘆一聲,心悅君兮呵,君不知。君不知……
《越人歌》的故事,發生在公元前540年前後,當時楚越雖是鄰國,但方言不通,交往需要藉助翻譯的幫助。據說,鄂君在聽懂了這首歌、明白了越女的心之後,就微笑著把她帶回去了。
《越人歌》是我國歷史上現存的第一首譯詩,纏綿悱惻,藝術水平很高,和楚國的其它民間詩歌一起成為《楚辭》的藝術源頭。
朋友Y是武漢人,自他處知道,春秋時,鄂為邑。楚王子有名為子皙的,是鄂邑較早的封君。劉向《說苑》記載,子皙乘青翰之舟,下鄂渚,泛洞庭。駕船的越人,唱出這樣的歌來。
他是一個節儉干練內心憂傷的男子。亦對我說,說這曲調的憂傷,滿懷平人對王子的心悅與愛慕。可是這愛慕不同於今人對權勢和名利的獻媚,也非男歡女愛的幽怨。因有歲月和山川的映襯,更添了一種浩盪和平直。在那樣無垠的汪汪白水裡,只知晝夜,不知歲月。寂寞無行,漫漫長路。愛慕或許是療治憂傷最好的良葯。而這愛慕不僅埋在心中,且要唱出來。雖然那人不知,卻要告訴他,心是自在無礙。
想一想,水天一色,舟船游弋,歌聲回轉。王子庶民,無卑無尊,彼此心悅。也是天下大同勝景。
這鄂渚便是今天的梁子湖,和那雲夢澤一南一北,裹脅著長江。江海湖的浩淼盪漾和渺無人跡,總讓人心襟惆悵,感物傷人。屈原也曾有「乘鄂渚而返顧」的句子,雖是寫事,卻也有歲月滄桑的意味。
而今湖雖沒了以前的壯闊,卻依舊浩淼。港汊交錯,蘆葦飛翠,荷花飄香,鴻雁翔集,成年以後,心思繁復,思想為旁物所左右,總不那麼純凈。以前觀山看水,只覺得壯闊,胸中有浩然之氣,無須形容。而今總要搜羅詞句,聯想古往今來的典故。譬如這鄂渚,讀到了《越人歌》的句子,知道「今夕何夕」的來由,心中有歡喜,卻有些矯情。
第5節:陌上花開緩緩歸(5)
成年的空落和缺失,總要靠他人他事來填補,真是悲哀。如那鄂君,心地何等的寬闊,面對浩淼鄂渚,卻不能渡。也需山中林木做舟,平人的愛慕為閥。
由鄂君子皙想起吳王夫差。一個英雄蓋世的男人;一個曾經英明無敵最後為了一個女人喪家失國的男人。我一直喜歡情深義重的男子,不以成敗來評斷他們。我信夫差有虛驕狂傲不可一世的一面,你看他時時被伯嚭的馬屁讒言所惑,又被越國呈獻的蠅頭小利誘惑,又很婦人之仁,真是叫人嘆息!然而,我始終不信他是那種看見美女就腿軟,不分東西南北的男人。不信他如史書說的那樣為西施的美色所迷。美色始終是外在表象,還不足以叫一個剛硬的男人至死沉淪。
如果美色時時都有用的話,每個美貌的女人都會獲得幸福和愛寵。皇宮內院里不會有冷宮和棄妃,尋常百姓家不會有新人和怨婦。人世如斯和平美滿,而那些姿色平庸心田飽滿的女孩子永遠不受人矚目沒有出頭天。我們說天道公允,這公允體現在上蒼不允許人用單一的標准來對待一切人事,而這世間每一天都會有出乎意料的悲劇或奇跡出現。
就像越女小心翼翼地唱了一隻歌,她只是唱出自己婉轉鮮亮的心意。遇上了心儀的男子,忍不住要像熏風中破土而出的青草般小招搖。那鄂君一定也是能夠感受她的愛慕之心,她眼角眉梢情意拖延,如河流中搖曳的水仙,自美自持卻不自知。而他竟然感受到了她的歡娛,她的寂寞,於是,他有心叫人譯出她的心曲。
他的了解為她打開愛的通道。於是,心悅君兮君不知,這樣寂寞的歌。只因有了了解,哀怨幽暗的房間心意,突然掙脫了樊籠,一線天開,光明普照。
不去想越女跟子皙回去之後,獲得了多久的愛寵,不去想她後來是否色衰愛弛幽閉深宮,暗暗地後悔自己沒有留在吳越的山水之間做自在的打漿女。人生有太多的不可預期,不可回轉。時人往往取笑東施效顰。卻不曉得,西施行在吳宮明月下,館娃宮履聲寂寂,她是否會想起少女時的自己,在薴蘿溪邊浣紗,辛勞而單純。那時候的她跟東施已經截然是兩個世界的人了,心底對她多少還有點瞧不上,可是為什麼,到今時今日,她會反過來羨慕她?羨慕她可以老死故鄉,只為一些平實而煩瑣的小事勞心,生活平靜。那個丑而單純的女子,她覺得她顰眉是美的,卻不知她的美好象蚌體內的珍珠,是用痛苦的延伸和凝固。東施覺得她是幸運的,卻不知她幸運到被人選中,連情感也被人利用,她愛的男子,為了自己的理想,以偉岸虛榮的理由把她當作一件禮物,送入了別人的懷里。
第6節:陌上花開緩緩歸(6)
罷罷罷!這樣的絕色容顏不要也罷,不要擔負國仇家恨,那許許多多男子的失敗,整個越國的成敗榮辱真的只能要她一人來承擔嗎?只願能回復自由身,回到薴蘿溪邊浣紗,嫁一個普通男人,沒有利用,沒有機心,不需要打疊精神獻媚周旋。了卻家國,只是吳山越水間一雙人間夫妻的安穩到老。
後來的林黛玉作《五美吟》關於西施的一首里有「莫笑東村效顰女,白首溪邊尚浣紗。」之語,是至誠女子赤誠心境。
那所謂的泛舟五湖,也只是文人一廂情願的臆造罷了!後來的她,已成了亡國妖物,范蠡有心重拾舊好,迫於輿論壓力,也要忐忑再三呢?何況西施在夫差身邊十年,夫差給了她一個男人能給予一個女人的全部愛寵,而她和范蠡之間擁有的不過是一見鍾情,了不起數夕歡娛。一個范蠡當真那麼不可替代么!
有一天,西施會發現她已漸漸忘記留在越國的的范蠡的臉,驚恐中,她曾努力試圖去記起他,但終究發現,無論你曾多愛一個人,人是漸漸忘卻那張久未去見的臉的。
我們的記憶有容量,它會老去,一切會被洗去,到最後它消失在時間中。誰也不記得,我們誰也不屬於誰。
美人計是其實三十六計中最明顯可以一眼看出目的的一計,悖論是,這一計往往最令人防不勝防,無法抵抗,收效最為顯著。歷史一個女子柳腰輕擺敵過百萬雄兵的事不盛枚舉,誠然是男人的驕傲自負在作祟,尤其是在成功時認為一切盡在掌握,天下無堅不摧。我連滅掉一個國家都不在話下,何況是一個小女子。而往往最弱小的,是最強大的,最嬌媚的,也是最險惡的。我更願意,相信夫差是愛上了西施。他不是不曉得這個越女潛伏在自己身邊的危險,不是不曉得越人的用心,只是,那一杯鳩毒,只要舉手奉上的人是你,我會眉也不皺一飲而盡。
而我的錯誤,只是,我不該將這游戲的籌碼壓得這樣大,我不該叫整個吳國的子民,隨我愛你的慾望一起焚身而亡。我忘記了,我是一個國君。我忘記了,一個君王的責任。
第7節:陌上花開緩緩歸(7)
我這樣愛你。你看得到嗎?夷光……我為你拋家卻國傾盡畢國之力只是為了證明這愛不是幻像,不是我一個人的獨角戲。我是愛上了一種持久的愛慕和守護,與容貌無關,與身份無關,無論今夕何夕,沒有尊貴差別。
心悅君兮君不知。這樣的寂寞無可言說,不是沒有遺憾的,但,也並不都是遺憾。能遇到讓自己仰視之人,已是不易。還能奢求更多麼?心儀一個人,是我一個人的事。就讓我,站在角落裡.偷偷看著你.心有餘響口不出聲。
春蠶吐絲,把心緊繞,我把自己裹進了一個透明的繭中。看時間萬物卻尋不到你的影子,想放棄卻無法將你忘記。從一開始,我的付出就只是付出。你的回應只是讓它有歸屬。或許有一天,連這歸屬也不需要了。我仍是我,你仍是你。而我們,卻不再是我們。
參考書目、篇目:
楊文軒《春秋?今夕何夕》
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
有兩天,不能寫任何東西。《華山畿》纏住了我所有的情緒。很簡單的南朝樂府,卻莫名地喜歡。也許這喜歡正是因為它簡單。
華山畿,君既為儂死,獨活為誰施?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
《古今樂錄》曰:「華山畿者,宋少帝時,南徐一士子從華山畿往雲陽,見客舍女子,悅之,因感心疾而死。及葬,車載從華山度,比至女門,牛不肯前。女出而歌曰:華山畿,君既為儂死,獨活為誰施?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棺應聲開,女遂入棺,乃合葬焉,號神女冢。自此有《華山畿》之曲。」
這首詩,列《華山畿》二十五篇之首。是說南朝宋少帝時,南徐(今鎮江)的一個讀書人,從華山畿(今丹徒)往雲陽(今丹陽),偶然見到了一位女子,很喜歡,從此相思成疾。書里的說法是「悅之無因,遂感心疾」。士子終於纏綿病死,遺言要葬在華山旁,他初見那女子的地方。於是素車白馬,迤邐而行,到得山腳下,突然拉車的牛不肯走了,正是女子的家。女子出來,見了士子的棺木,沒有悲傷,沒有驚愕,很平靜地說等一下。然後回屋,梳洗、沐浴,盛裝而出,唱著這一闕歌。棺木應聲而開,女子縱身而入,不再出來。
第8節:陌上花開緩緩歸(8)
這故事其實是梁祝的最早版本,很簡略,卻傳神。最喜歡的,是那女子盛裝沐浴的從容,她知他死了,為己而死,百般哀哭俱無用處。只是作歌:你葬於華山之腳下,你是為我而死,我一個人活著又為了什麼呢?倘若你可憐我的處境,請將棺木為我敞開,讓我隨你而去。
世上情花萬種,有一種叫生死相隨。你以命殉我,我便拿命還你。一償一報,絲毫不勉強。大有任俠之風。這樣的從容,是已將生死置之心外,記憶中,惟有重陽古墓里出來的小龍女有此風儀。書中寫到當日楊過在絕情谷中遭遇強敵,命在旦夕,小龍女卻神態自若。不是因為不深情,相反是太深情後的淡定——「小龍女見谷主取出帶有刀鉤的漁網,心中早已想了一個「死」字,只待楊過一被漁網兜住,自己也就撲在漁網之上,與他相擁而死。她想到此處,心下反而泰然,覺得人世間的愁苦就此一了百了,嘴角不禁帶著微笑。」我此時驀然想起,小龍女嘴邊的微笑正好合了「歡」這個字的深意。他是她的愛郎,她的歡人,同他在一起做任何事都快樂,即使是死。這一筆,也許連金庸自己都不是刻意寫的。
小龍女對於情感的態度,更近於禪。至為濃烈的,也許正是那一份淡然。可惜此姝非實有其人,乃是文人筆下一段臆造罷了。然而那又有什麼關系呢?文字和傳說之間的差距,不過是一個在口一個在手。華山女子和小龍女一樣是留在字面上的人,也許根本沒這個人,也不需要真有這個人,故事是真實世界的反光,後人流傳的只是一種願望。人們希翼看到更美更純粹的超脫於一切規則之外的精神幻相。
海市蜃樓的不真實並不妨礙它的美為世人所傳頌。
東晉南北朝是一個分裂時代,南朝質地柔媚壽命蹁躚,它的氣質很像春日裡的蝴蝶,有剛潔亮烈的一面,更多是柔情嬌媚。它的文化風向標,那些流傳在江南的民歌,也是這樣。就連文人也多仿民歌而做樂府,喜做抒情小詩,少聞慷慨悲聲。南北方各自有其樂府詩,南方以清商曲辭為主,大部分保存在宋代郭茂倩所編《樂府詩集?清商曲辭》里。存詩八卷。南朝民歌以吳聲歌曲、西曲歌兩部分最為重要。《晉書?樂志》雲:「吳歌雜曲,並出江南。東晉已來,稍有增廣。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蓋自永嘉渡江之後,下及梁、陳,咸都建業,吳聲歌曲起於此也。」吳歌共326首,西曲共142首。《華山畿》是吳聲歌曲曲調里和《子夜歌》一樣重要且廣為人知的曲調。鄭振鐸先生曾說:在樂府詩吳歌里,「其中惟《華山畿》最為重要。」
第9節:陌上花開緩緩歸(9)
《華山畿》是《懊儂曲》的變聲。懊儂,懊儂,這曲子叫人未唱已先叫人心神飄搖,似女子在耳邊嬌嗔,一點西子捧心的薄愁。吳聲儂語,多少年來,都是文人們心裡的魔咒,不敢輕易去撩動的琴弦。樂府里南朝的曲子也有同樣的魅力。它們出自多情之地,帶著多情的本色,即使只是一個農家女,田畈水邊一句,與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也有後世文人苦心難及的婉轉纏綿。
所有的東西,它在初出現發展的時候,都有天真大方的氣象,因為是初生,無懼無畏,我自是個清凈我,自在我,荷塘當中蓮花一朵,沒有攪擾及牽絆。清商曲辭,情致纏繞,體制精短,大多是五言,內容多為男歡女愛,為後來正統文人所輕。然而它天真大氣卻是後人很難刻意達到的。任何人都可以唱可以學。李白劉禹錫等人從六朝民歌里尋芳汲取營養,出來立刻花香沾襟撲面清新。而元曲,大則大矣,深亦深矣,卻很難叫後人從中學到精華。沒有延續的動力和發展空間,所以清之後,急速的湮滅。同樣是曲,它已經有了嚴格的體式和限定,像被教育成型的人,知道該怎麼行事,固然舉止穩當不會出錯,一旦去除限制反而會茫然不知進退,也不天真更不可愛了。
《華山畿》中寫愛情痛苦時,往往感情強烈,設想新奇。記得其七也很短:「啼著曙,淚落枕將浮,身沉被流去。意思是,我哭著到天明。淚流的可以讓枕頭浮起來,身子將被淚水沖去。」以淚落筆,寫因情而傷心,手法極度誇張,卻因其感情真摯,不讓人覺得荒謬。更有甚者,歌道:「相送勞勞渚。長江不應滿,是儂淚成許。」長江亦為淚流滿。如斯深情只為君。
其實怨不得天下男兒千百年來為江南吳地女子神魂顛倒,像南徐的士子飛蛾撲火般去獲取陌生女子的芳心,用生命應了那句只愛陌生人,都不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只要她們肯為男人勞力勞心,情愛中纖心弄巧,翻雲覆雨,展露心田一脈深情風光已能讓人受寵若驚難舍難分。這般人,本就如春上花開,明光曉映,叫人愛不得,放不低。這種天分是歷史是天賦,不得盡知。
第10節:陌上花開緩緩歸(10)
以歌而言,《華山畿》里記載痴情女子不只華山女子一個。歌也繁復多樣,有為人鍾情不得自解,作歌曰:奈何許!天下人何限,慊慊只為汝。
有長夜相思疑君到,歌曰:夜相思,風吹窗簾動,言是所歡來。
有徹夜啼哭,以雞做比喻,歌雲:長鳴雞,誰知儂念汝,獨向空中啼。
我看見有人嘆賞:這幾首,語句都非常短,簡直是毫無預兆破空而出。如同斷章,短的好象是長詩里截出來的寥寥幾句,首尾的句子,都已佚失。但細細品味,又覺這幾句,已經足夠,或者余韻悠長,意在言外,或者音如裂帛,聲調鏘鏗。民歌往往如此,很少精雕細琢,卻猶如渾金朴玉,自有天然之美,因直抒胸臆,語出肺腑,相較精雕細琢的文人詩,另有一種特殊魅力。
從南北朝到現在,中間橫亘著千年歲月,然而,有些情懷從未更改,今時今日的女子,與那長夜難眠淚濕衾枕的女子有什麼本質不同?「天下人何限,慊慊只為汝」,多少人也曾這樣仰天長嘆心意虛空。
在風吹簾櫳的剎那恍惚里,在半夢半醒之間,誰沒有過這樣的懷疑、驚喜、和失落。誰不曾希望擁有一份戀情,盼望著久天長朝朝暮暮相愛相守?——靈魂與靈魂,瞬間與瞬間,嚴絲合縫。你告訴我,過去和現在,一切,有什麼不同?詩如鏡鑒,我們照見的,是我們自己的面目。
《華山畿》里還有另外一首,我記得也非常清楚:懊惱不堪止,上床解要繩,自經屏風里。為一個男人的絕情而心痛,以致難過到要上吊自盡,誠是懦弱無知。然而女心如水,情意連綿。大部分的女人相信天長地久也心甘情願地用生命去堅守愛情。女人的痴,痴到拿自己的性命去堅守愛情也心甘情願。從古至今,女子為愛殉葬的故事比比皆是,最早的大約要算虞舜的兩個妃子娥皇與女英,淚盡瀟湘投水而死,華山女子縱身入棺,祝英台也遁入了梁山伯的墓。再不出來。
我無意評述這樣的故事,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理解。我只是常常在想,如果娥皇與女英先死,舜肯定不會以身相殉的,舜的天下離不開舜,舜也離不開舜的天下。至於祝英台先死了,梁山伯會不會哭得墓穴為之開,也要打個問號。
第11節:陌上花開緩緩歸(11)
男人只可以為可望而不可及的愛情身不由已地相思成疾,甚至鬱郁而終,就象梁山伯,卻不可以為已經得到的愛情付出生命。男人肩上有重於泰山的責任,這些責任不容許他們為愛殉葬。所以聰明的女子可以為愛情歌唱,可以為愛情落淚,但不要傻到用生命去堅守愛情,瀟灑放任一點,也許會活得更好些。沒有了生命,愛情在哪兒安根發芽?
《華山畿》的愛情故事,有悲喜兩種傳說。另一種是大團圓的結局,據元代林坤編著的《誠齋雜記?華山畿》記載,故事的大概沒有發生變化,仍是那個士子為一陌生女子相思成疾,被士子的母親知道,母親就去華山附近尋訪那女子,找到之後說明了情況,女孩為士子深情感動,偷偷脫下蔽膝教她帶回密置男子卧席下,士子的病好了一些,發現自己卧席下有女子的衣裳,就將衣服焚燒,將灰喝下,不久臨終,吩咐母親將他葬於華山附近,母依其言。車過女子家門口,女子出來相見,歌而棺開,縱身撲入抱住士子,士子復活,兩家相慶,為他們舉行婚禮。
這樣的結局我卻不喜歡,正因為它太刻意去追求完美,帶有一廂情願的掩飾成份,掩飾世事本身的薄涼。我就很奇怪,為何那女子要士子母將下裳(蔽膝)密置在男子的卧席下,而不由其母坦言告之女心已許?莫非那女子在蔽膝施了法,說出去了就不靈?男子又為何執意求死,將蔽膝焚之,燒成灰喝下去,也不乖乖好起來,想法子把女孩娶回家?若是當中有什麼人事阻滯,書中又隻字未提。勉強添加的細節相互之間自有矛盾,不能自圓其說。明顯是後來文人加以修撰過,強求圓滿,反而失去凄美攝人的本色,
感激的是,所有的人都未改動「悅之無因」這四個字,這也就是《華山畿》故事的深魂——愛一個人需要理由嗎?
《華山畿》詩中的華山不是指五嶽中的華山,而是指江蘇句容境內的華山。南徐是現在的鎮江。西晉末年,北方混亂,東晉偏安江左,建都於建業(今南京)。當時北方人士紛紛南下,東晉政府為此僑置了徐州,州治即在京口(今鎮江)。到了南朝的劉宋時,正式定名為南徐州,以後南徐便一直成為鎮江的別名。許多資料表明,吳歌《華山畿》的發生地就是丹徒石橋華山村,「神女冢」遺址,至今仍存,當地人稱其為「玉女墩」。古代丹徒石橋華山上建有神女祠,當地人稱「玉女祠」,己毀。
種》
Ⅱ <古文>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的原文
所謂原文,其實復最早就是在蘇軾的詩的制序里提到的,吳越王的這個故事就是蘇軾聽到的鄉間傳聞。
之前沒有任何史詩記載。
其他的地方都是後人看了蘇軾的詩序後自己想像,編的。
我看顧漫的文里引用了這句話,因為我對她的理解不一致,當時為了找「原文」翻遍了所有「出處」,我得出的這個結論是無奈的,但是肯定是對的。
這句話的意思並不確定,甚至這個故事究竟是否真實存在都無法確定了。
陌上花 蘇軾
游九仙山,聞里中兒歌陌上花,父老雲:吳越王妃每歲春必歸臨安,王以書遺妃日:「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吳人用其語為歌,含思宛轉,聽之凄然。而其詞鄙野,為易之雲。
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是昔人非。
遺民幾度垂垂老,游女長歌緩緩歸。
陌上山花無數開,路人爭看翠輦來。
若為留得堂堂去,且更從教緩緩歸。
生前富貴草頭露,身後風流陌上花。
已作遲遲君去魯,猶教緩緩妾還家。
Ⅲ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最新txt全集下載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作者:陌生花開
引言
更新時間2009-9-29 4:48:31 字數:350
午夜,靜恩一個人站在最繁華的長安街上,看著空曠的長安街上除了一列士兵偶爾的經過,再無白日的喧囂,看著ZY百貨的廣告牌上,那個線條剛毅的男人,一臉的茫然。一陣風起,吹動著靜恩的裙擺飄飄。。。
「是啊,終於又回來了,縱然是想躲,但是心裡的人始終都在,再逃避也沒有用啊?!」靜恩低頭想著。。。
五年了,眨眼之間,一晃五年過去了,靜恩一個人在美國孤軍奮戰五年,終於從世界一流的法學院JD畢業了,成了一個白領律政佳人,可他也變了,他也不再是當年的那個他,居然在這六年之間把一個小小的三人團隊發展成現在在美國上市的大公司。
靜恩的眼神盯著廣告上的他一動不動,現在,他在干什麼呢?他可還記得當年的凌靜恩?還記得當年的那些誓言么?
還記得,陌上花開么?...
(不好意思啊,直到第六章了才想起來引言忘傳了。花開在這賠不是了!)
第一章
更新時間2009-9-17 0:37:27 字數:3680
「靜恩,靜恩,你看後面的那個男生好凶啊!」芷溪眼眶含淚的向靜恩哭訴,剛下體育課的靜恩一進教室就被好友眼淚汪汪的攔住了,
「怎麼了,你別哭呀,小溪,怎麼啦,慢慢說。」
「5555.。。。很熱嘛,人家想去後面開電風扇啊,那個男生趴在那裡睡覺,人家的手不小心碰到了他的頭而已啊,他就惡狠狠地拿眼神瞪人家啊,嚇死我了。。。」
好打抱……
應該是你需要的吧
Ⅳ 男主給女主寫信是她快大結局時回家了,說了一句陌上花開可緩緩歸,古言小說,很久以前的了。有沒有知道
我也在找,當下很好看,只記得最後那句話,是古代言情,忘記是不是穿越了
Ⅳ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千古情書全文
吳越王錢鏐(liú)的原配夫人戴氏王妃,是橫溪郎碧村的一個農家姑娘。戴氏是鄉里出了名的賢淑之女,嫁給錢鏐之後,跟隨錢鏐南征北戰,擔驚受怕了半輩子,後來成了一國之母。雖是年紀輕輕就離鄉背井的,卻還是解不開鄉土情節,丟不開父母鄉親,年年春天都要回娘家住上一段時間,看望並侍奉雙親。錢鏐也是一個性情中人,最是念這個糟糠結發之妻。戴氏回家住得久了,便要帶信給她:或是思念、或是問候,其中也有催促之意。過去臨安到郎碧要翻一座嶺,一邊是陡峭的山峰,一邊是湍急的苕溪溪流。錢鏐怕戴氏夫人轎輿不安全,行走也不方便,就專門撥出銀子,派人前去鋪石修路,路旁邊還加設欄桿。後來這座山嶺就改名為"欄桿嶺"了。
那一年,戴妃又去了郎碧娘家。錢鏐在杭州料理政事,一日走出宮門,卻見鳳凰山腳,西湖堤岸已是桃紅柳綠,萬紫千紅,想到與戴氏夫人已是多日不見,不免又生出幾分思念。回到宮中,便提筆寫上一封書信,雖則寥寥數語,但卻情真意切,細膩入微,其中有這么一句: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九個字,平實溫馨,情愫尤重,讓戴妃當即落下兩行珠淚。此事傳開去,一時成為佳話。清代學者王士禎曾說:"『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二語艷稱千古。"後來還被裡人編成山歌,就名《陌上花》,在家鄉民間廣為傳唱。
Ⅵ 在哪本言情小說里出現過「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這句話
穿越之陌上花
Ⅶ 找一篇小說,言情,HE,文里最後幾章有句「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就是《穿越之陌上花開》
打包票 裡面有這句
Ⅷ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全文
游九仙山,聞里中兒歌陌上花,父老雲,吳越王妃每歲春必歸臨安,王以書遺妃曰:「回陌上花開,可答緩緩歸矣。」吳人用其語為歌,含思宛轉,聽之凄然。而其詞鄙野,為易之雲。
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是昔人非。
遺民幾度垂垂老,游女長歌緩緩歸。
陌上山花無數開,路人爭看翠軿來。
若為留得堂堂去,且更從教緩緩回。
生前富貴草頭露,身後風流陌上花。
已作遲遲君去魯,猶教緩緩妾還家。
Ⅸ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的全文
五代十國有個人叫錢鏐,史載「權勇有謀,性任俠,以解仇報怨為事」,這孩子小時候是個混混,市井流氓,可是善結交,並且豪俠狠勇,居然在亂世中搶得一片江山,做了吳越國的君主。這個吳越國君,曾命三千鐵弩射回錢塘江潮,詩僧貫休贊道:「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
成王敗寇,江山易主,你方唱罷我登場,在歷史上真是極平常的事。錢鏐之所以為後人銘記,並非他的亂世梟雄橫刀立馬成就江山,而是緣於一段風情搖曳、艷絕古今的愛情故事。
吳越王妃戴氏,是個孝順女子,每年寒食節必返臨安郎碧娘家,看望並侍奉雙親,直到陌上花發才歸去,歲歲如此。
這一年,王妃在娘家盤桓數旬尚未歸去,錢鏐在杭州料理政事,忽見鳳凰山腳,西湖堤岸已是桃花似火柳如煙的景象,想到心愛的王妃已多日不見,便提筆寫下一封書信: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田間阡陌上的花兒已經綻放了,愛妃可以一邊欣賞春色,看阡陌之上細柳如煙,路邊野外花若錦緞,一邊享受醺暖的和風,慢慢地回來罷!
欲催歸而請緩!這裡面溶入了吳越王對夫人的多少柔情、多少思念?以及對三月陌上風情的深切感知啊!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戎馬的霸主如此寫信給妻子,這里有對於美的流連,還有著在季節變換中心靈敏感的悸動,一種面對良辰美景、如花美眷而發自內心的珍惜眷戀之情。深情和風情,在這里契合成最完美的愛。
短短九個字,竟然令王妃落下兩行珠淚,側然心動道:「王爺邁,既有信來,命我歸去,安可有違?」遂返杭州。
清代學者王士禎在他的《漁洋詩話》中記載了這個故事,說「五代時,吳越文物不及南唐、西蜀之盛,而武肅王寄妃詩雲『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二語艷稱千古。」又在《香祖筆記》中寫道:「武肅王不知書,而寄夫人詩雲『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不過數言,而資致無限!」
吳人被他們國君的愛情深深地打動,用信中語編成歌曲,四處傳唱,其韻凄惻,含思宛轉,聽者側然。蘇軾任杭州通判的時候,聽到里間兒歌傳唱《陌上花》,知道了這個故事,甚為感念,便將歌詞改寫,做了三首題為《陌上花》的絕句:
陌上花(三首並序)
游九仙山,聞里中兒歌《陌上花》。父老雲:吳越王妃每歲春必歸臨安,王以書遺妃曰:「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吳人用其語為歌,含思宛轉,聽之凄然,而其詞鄙野,為易之雲。
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是昔人非。
遺民幾度垂垂老,游女長歌緩緩歸。
陌上山花無數開,路人爭看翠駢來。
若為留得堂堂去,且更從教緩緩回。
生前富貴草頭露,身後風流陌上花。
已作遲遲君去魯,猶歌緩緩妾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