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知道古代小說戲曲專題作業2的答案
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易縣狼牙山戰斗中英勇抗擊日偽軍的八路軍5位英雄,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他們是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第1團第7連第6班班長、共產黨員馬寶玉,副班長、共產黨員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 1941年8月,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調集7萬餘人的兵力,對晉察冀邊區所屬的北嶽、平西根據地進行毀滅性「大掃盪」。9月25日,日偽軍約3500餘人圍攻易縣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區,企圖殲滅該地區的八路軍和地方黨政機關。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某部第7連奉命掩護黨政機關、部隊和群眾轉移。完成任務撤離時,留下第6班馬寶玉等5名戰士擔負後衛阻擊,掩護全連轉移。他們堅定沉著,利用有利地形,奮勇還擊,打退日偽軍多次進攻,斃傷90餘人。次日,為了不讓日偽軍發現連隊轉移方向,他們邊打邊撤,將日偽軍引向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日偽軍誤認咬住了八路軍主力,遂發起猛攻。5位戰士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後,用石塊還擊,一直堅持戰斗到日落。面對步步逼近的日偽軍,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樹枝掛住,倖免於難。 馬寶玉等5位戰士的壯舉,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被人民群眾譽為「狼牙山五壯士」。晉察冀軍區領導機關授予3名烈士「模範榮譽戰士」稱號,並追認胡德林、胡福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通令嘉獎葛振林、宋學義,並授予「勇敢頑強」獎章,宋學義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為紀念和表彰5位抗日英雄,當地革命政府在棋盤陀峰頂修建了「狼牙山三烈士碑」。1959年5月重建,更名為「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聶榮臻為紀念塔題詞:「視死如歸本革命軍人應有精神,寧死不屈乃燕趙英雄光榮傳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宋學義轉業到地方工作,1978年逝世。葛振林1981年7月離職休養,離休前任湖南省軍區衡陽軍分區後勤部副部長,2005年3月逝世。 這是《狼牙山五壯士》油畫。 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5-06/16/content_3094812.htm
新華社的權威報導
參考資料: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5-06/16/content_3094812.htm 贊同1| 評論
② 文學題(含答案的)拜託!!!
(一)選擇題
1.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國語》是最早的國別體史書,《左傳》是最早的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國語》《左傳》既長於記事,又長於記言。
B.我國古典小說中真正的吸收史傳文學寫人藝術經驗的第一部作品是《三國演義》。
C.《金瓶梅》開辟了一條寫平凡人生活的道路,顯示了現實主義文學的長足發展。
D.《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悲劇《慳吝人》中的阿巴貢,《歐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都是悲劇式的人物。
2.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左傳》也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是儒家經典之一,它既是一部內容豐富的史書,又有很強的文學性,作者相傳為孔子同時代的左丘明。
B.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一書中有很多故事家喻戶曉。例如,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三顧茅廬、三氣周瑜、三打祝家莊等。
C.魯迅的《狂人日記》收在短篇小說集《彷徨》中,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小說,作品鮮明地表現了對愚弱國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態度。
D.《父與子》《變色龍》《裝在套子里的人》都是俄國作家契訶夫的短篇小說。
3.下列作家作品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賀敬之、丁毅的《白毛女》、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時候》《太陽照在桑乾河上》屬於解放區文學。
B.張天翼的《華威先生》、沙汀的《在其香居茶館里》、陳白塵的《上海屋檐下》是國統區文學。
C.孫犁的《荷花澱》和柳青的《創業史》都是反映土地改革時期的長篇小說。
D.《一代風流》《紅旗譜》《李自成》分別是歐陽山、梁斌、姚雪垠的作品。《青春之歌》《林海雪原》《保衛延安》分別是楊沫、王願堅、杜鵬程的作品。
4.下列作家作品完全對應的一項是( )
A.葉聖陶——《農村三部曲》《林家鋪子》
劉心武——《班主任》《喬廠長上任記》
B.巴金——《激流三部曲》《燈》
賈平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芙蓉鎮》
C.茅盾——《蝕》三部曲、《包身工》
諶容——《人到中年》《組織部新來的年青人》
D.老舍——《駱駝祥子》《茶館》
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東方》
5.「字字寫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和「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分別講的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的( )
A.《水滸》和《聊齋志異》 B.《西遊記》和《聊齋志異》
C.《儒林外史》和《三國演義》 D.《紅樓夢》和《三國演義》
6.下列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律詩每首八句,每兩句組成一聯,共分四聯,分別稱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每聯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對句。
B.絕句每首四句,等於律詩的一半,所以也稱「截句」、「斷句」,唐朝詩人王昌齡,擅長七絕,有「七絕聖手」的美稱。
C.詞是唐興起的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有曲子、樂府、詩余、長短句等別稱。
D.散曲是曲的一種體式,在戲劇作品中,供狀物敘事之用,是戲劇作品的有機組成部分。著名的散曲作家有關漢卿、馬致遠、張養浩等。
7.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記錄孟子言行的儒家著作《孟子》,常於從容談論之間引喻取比,意思精到,「揠苗助長」的故事尤為生動,廣為後人傳誦。
B.《韓非子》為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書中保存了不少寓言故事作為論證材料,形象生動,趣味濃厚,如「守株待兔」「濫竽充數」「刻舟求劍」等都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C.我國地理學名著《山海經》,因其保存了大量遠古神話傳說,被譽為中國古代神話的淵源。這些神話又可以看作古代小說的萌芽,故又被稱為「古今志怪之祖」和「小說之祖」。
D.《淮南子》為雜家著作,其中保存的上古神話傳說,一定程度反映了古代社會的面貌和人民群眾的願望,如《女媧補天》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斗爭和理想。
8.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被魯迅先生譽為「西漢鴻文」的賈誼與晁錯的政論文,論事說理,切中要害,分析利弊,具體透徹。其代表作有賈誼的《論積貯疏》、晁錯的《論貴粟疏》。
B.開創「包舉一代」的斷代史體例的《漢書》,為班固受詔而作,因而強調帝王正統,缺乏《史記》那樣的強烈批判精神,如書中將項羽、陳涉由《史記》中的「本紀」「世家」貶入「列傳」,對歷代帝王也多粉飾之詞。
C.「三曹」之首的曹操,開創了以「建安風骨」著稱的新風氣。魯迅稱他是「一個改造文章的祖師」。
D.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政治家、軍事家。他不以文學著稱,然而他的《出師表》卻是千古傳誦的名篇,其中的名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更是家喻戶曉。
9.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的《三國志》,成書早於范曄的《後漢書》,後人因為推重陳壽的史學與文筆,於《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史外,加上《三國志》,合稱為「前四史」。
B.陶淵明,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先生。他的作品《桃花源記(並序)》描繪了一幅沒有剝削的社會圖景,反應了古代農民的願望與要求,是現實主義描寫與浪漫主義精神結合的典範之作。
C.《玉台新詠》是南朝徐陵所編的一部詩歌總集,其中的《木蘭詩》為我國最傑出的民間敘事詩。
D.南朝梁代劉勰所著的《文心雕龍》,全面總結了前代文學,把文學理論批評推向新的階段,成為我國文學批評史上傑出的理論巨著。
10.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柳永,字耆卿,北宋專業詞人。其人精通音律,擅長鋪陳點染,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一句出自他的《望海潮》。
B.北宋詩文革新運動先驅范仲淹,在他的名篇《岳陽樓記》中提出了正直的士大夫立身行事的准則,認為個人的榮辱升遷應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C.北宋中葉的文壇領袖歐陽修,其散文平易曉暢,委婉多姿,其中一組有連續性的八篇游記,稱為「永州八記」,是山水散文的珍品。
D.蘇洵,字明允,號老泉,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擅長史論,文筆縱橫姿肆,《六國論》是其代表作。
11.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林逋,字君復,北宋著名詩人,他一生不做官不婚娶,妻梅子鶴,其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歷為傳誦,是詠梅詩中的極品。
B.司馬光主編的《資治通鑒》是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體通史,書名起先為《通志》,宋神宗改名為《資治通鑒》,認為該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
C.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她的後期詞作常含故國之思和身世之感,《聲聲慢》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D.宋末詩人文天祥,一生致力於國事,詩文洋溢著堅貞不屈的愛國情懷,其《正氣歌》中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直被後人傳誦。
12.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關漢卿、王實甫、白樸、馬致遠被稱為「元曲四大家」,他們的代表作分別有《竇娥冤》《西廂記》《漢宮秋》《倩女離魂》。
B.「南戲中興之祖」是人們對南戲優秀作品《琵琶記》的譽稱,該劇為元末高明所作。
C.「臨川四夢」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四部劇作的合稱,即《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紫釵記》。因作家是江西臨川人,且四部作品皆以神靈夢感來啟開情節,故得此名。
D.馬致遠,字千里,號東籬,元散曲作家中成就最高者。其中《天凈沙秋思》及《夜行船秋思》尤為著名。
13.下列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小令的基本形式是單支曲,又稱「葉兒」。每支小令只用一個曲牌,一韻到底,多用來寫景抒情,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便是一首膾炙人口的佳作。
B.套數又名套曲,就是在同一宮調內,聯接許多曲牌成一組曲,來歌詠一個內容,可寫景抒情,也可敘述故事,如睢景臣的《哨遍高祖還鄉》
C.雜劇是古典戲曲的一種形式,產生於金末元初,是在金院本和諸宮調的影響下,吸收歷代各種表演藝術成果而形成的完整而成熟的戲劇藝術。
D.元雜劇可分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兩種,在結構上包括四折一楔子,每折戲可用不同的宮調演唱。
14.下列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傳奇的名稱曾用來指唐宋文人用文言寫作的短篇小說,到明代專指一種特定的戲曲形式。
B.與宋元南戲一脈相承的傳奇,在明代有兩大流派,即以湯顯祖為代表的「臨川派」和以沈王景為代表的「吳江派」。
C.傳奇的戲劇結構,篇幅長短不限,視故事情節而增減,一段戲稱為一出,通常一部作品有幾十齣。
D.清代最傑出的傳奇作家和作品是洪升的《桃花扇》和孔尚任的《長生殿》,這兩部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較高成就,成為清代傳奇發展的頂峰。
15.下列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話本產生於南宋,是說話藝人講說故事的底本,它是適應都市的繁榮和市民階層的需要而產生的。
B.擬話本是模擬話本而作的小說,其名最初見於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著名的作品有馮夢龍的「三言」和凌濛初的「二拍」。
C.馮夢龍的「三言」又稱「古今小說」,它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
D.起源於宋元說話的章回小說,以分回標目為主要特點,盛行於明清兩代,是我國古代長篇小說的主要形式。
16.下列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為中國古典小說之一的演義小說,它主要以通俗的語言,依正史記載結合野史雜記及民間傳說,加以深化鋪陳而成,如《三國演義》。
B.神怪小說大多是寫神仙怪誕之事,但其中亦寓含著作者對現實的態度,吳承恩的《西遊記》就是神怪小說的宏篇巨作。
C.產生於明代,以描述世俗生活為主的世情小說流傳下來的作品以《金瓶梅》為代表。
D.譴責小說是以暴露社會,指責政治腐敗為主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李伯元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就是一部譴責小說的上乘之作。
17.下列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草堂詩余》《東坡樂府》《稼軒長短句》《白石道人歌曲》均是詞集。
B.把長篇小說分成若干章節,每一章節叫做「一回」,用這種形式寫成的小說叫做「章回小說」,如《紅樓夢》《三國演義》《烈火金剛》等。
C.《阿房宮賦》《師說》《論積貯疏》《項脊軒志》《石鍾山記》都在標題中標明了文體。
D.「念奴嬌」「永遇樂」「水調歌頭」「倘秀才」「西江月」「揚州慢」「雨霖鈴」等都是詞牌名。
18.下列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章回小說中常出現「話說」「看官」等字眼,可明顯看到話本的痕跡與影響。
B.「論」是一種以論證為主要議論方式,以析透徹為宗旨,一般而言,人物論、史論等較莊重的內容大多採用這一文體,如賈誼的《過秦論》、蘇洵的《六國論》。
C.疏也稱奏疏、奏章,是臣下向君王進言的文書。一般採用分條陳述的方式,賈誼的《論積貯疏》是疏中的名篇。
D.唐宋傳奇是魏晉筆記小說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情節曲折奇特,結構完整的短篇小說,《灌園叟晚逢仙女》就是其中的名篇之一。
19.下列文學常識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風騷」一詞起源於《詩經》和《楚辭》。「風」是《詩經》中傳統的表現手法,「騷」指楚辭開創者屈原的代表作《離騷》,「風騷」並稱,後來成了文學的泛稱。
B.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而散曲又包括小令和套數,兩種形式。元代著名雜劇作家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和明代散曲作家王磐的《朝天子詠喇叭》都是小令,元代睢景臣的《[般涉調]哨遍 高祖還鄉》則屬套曲。
C.元明清三代的小說超過以前所有的時代,尤以章回體長篇小說光輝奪目。繼元明兩代產生的《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之後,到了清代又產生了《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紅樓夢》等長篇小說名著,達到了古典小說的頂峰,讓後世學者對它們產生了無窮的興趣。
D.魯迅是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他從1918年起,先後發表了《狂人日記》《祝福》《阿Q正傳》《葯》等小說名篇,後來收入小說集《吶喊》。
20.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原名《詩》或《詩三百》,直到漢代以後,儒家把它奉為經典,才稱為《詩經》,它的現實主義精神,成為我國詩歌現實主義優良傳統的源頭。
B.《楚辭》是我國繼《詩經》之後的又一部詩歌總集,是我國浪漫主義詩歌創作的源頭。它是東漢劉向搜集屈原及其弟子宋玉等作家的作品編輯而成。
C.被劉知已稱為「著述罕聞,古今卓絕」的《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史,也是一部傑出的歷史散文著作。
D.《戰國策》是劉向編訂的一部國別體史書,它以其獨特的語言風格,雄辯的論說,鋪張的敘事,尖刻的諷刺,耐人尋味的幽默,標志著我國古代歷史散文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一)選擇題
1.C【解說】A.《國語》長於記言而不長於記事;B.不是《三國演義》而是《水滸傳》;D.莫里哀的《慳吝人》不是悲劇而是喜劇。
2.A【解說】B.「三打祝家莊」是《水滸傳》中的情節;C.《狂人日記》收在魯迅小說集《吶喊》中;D.《父與子》是長篇小說。
3.A【解說】B.張天翼的《華威先生》是解放區文學,《上海屋檐下》的作者是夏衍;C.孫犁的《荷花澱》反映抗日戰爭時期生活的作品;D.《林海雪原》的作者是曲波。
4.D【解說】A.《農村三部曲》《林家鋪子》是茅盾的作品。《喬廠長上任記》是蔣子龍的作品。B.《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是周克芹的作品。C.《包身工》的作者是夏衍,《組織部新來的年青人》是王蒙的作品。
5.D
6.D【解說】散曲作為曲的一種體式,是不進入戲劇的散篇作品,供清唱吟詠之用,以抒情為主,也稱清曲。
7.B【解說】「刻舟求劍」出自《呂氏春秋》中的《察今》。
8.D【解說】諸葛亮的《出師表》又稱《前出師表》,是相對二次伐魏時的《後出師表》而言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出自《後出師表》。
9.C【解說】《木蘭詩》為北朝民歌,見於南朝僧人智匠所編《古今樂錄》,而非徐陵所編《玉台新詠》。
10.C【解說】「永州八記」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作品。
11.D【解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的《過零丁洋》。
12.A【解說】「元曲四大家」指元曲作家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其代表作分別為《竇娥冤》《倩女離魂》《牆頭馬上》《漢宮秋》。
13.D【解說】雜劇的每折戲只能用一個宮調演唱。
14.D【解說】把《長生殿》和《桃花扇》的作者弄反了。
15.C【解說】「三言」並沒有「古今小說」之說,古今小說只是《喻世明言》的另一稱呼。
16.D【解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作者是吳趼人。
17.D【解說】「倘秀才」是曲牌名。
18.D【解說】《灌園叟晚逢仙女》出自馮夢龍的「三言」,屬擬話本,不是傳奇。
19.B【解說】A.《詩經》中的「風」是指十五國風,不是表現手法;C.《聊齋志異》非長篇小說,而是短篇小說集;D.《祝福》收入《彷徨》而不是《吶喊》。
20.B【解說】《楚辭》是西漢末年劉向搜集屈原、宋玉以及漢代仿效屈原辭賦的作家作品共16篇,編輯而成。
③ 古代小說戲曲專題簡答題王實甫雜劇《西廂記》中的鶯鶯形象具有哪些性格特點
《西廂記》的曲詞華艷優美,富於詩的意境,可以說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詩。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通過林黛玉的口,稱贊它「曲詞警人,余香滿口」。
《西廂記》是我國古典戲劇的現實主義傑作,對後來以愛情為題材的小說、戲劇創作影響很大,《牡丹亭》、《紅樓夢》都從它那裡不同程度地吸取了反封建的民主精神。
《西廂記》是我國家喻戶曉的古典戲劇名著,它敘述了書生張君瑞和相國小姐崔鶯鶯邂逅相遇、一見鍾情,經紅娘的幫助,為爭取婚姻自主,敢於沖破封建禮教的禁錮而私下結合的愛情故事,表達了對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滿和反抗,以及對美好愛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幾百年來,它曾深深地激勵過無數青年男女的心。即使在今天,作品中的主題思想和藝術形象,仍然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封建禮教罪惡本質的認識。
說起《西廂記》,人們一般會想到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殊不知,在王實甫之前,金代的董解元也有一部《西廂記》,這兩部「西廂」一般被人們稱為「王西廂」和「董西廂」。要說到王西廂的成就,就不能不提到董西廂。
崔張故事,源遠流長,最早見於唐代著名詩人元稹所寫的傳奇小說《鶯鶯傳》(又名《會真記》)。《鶯鶯傳》寫的是元稹自己婚前的戀愛生活,結果是張生遺棄了鶯鶯,是個悲劇的結局。這篇小說不過數千字,卻情節曲折,敘述婉轉,文辭華艷,是唐代傳奇小說的代表作之一。它寫出了封建時代少女對愛情的嚮往和追求,也反映了愛情理想被社會無情摧殘的人生悲劇,宣傳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此後,故事廣泛流傳,產生了不少歌詠其事的詩詞。到了宋代,一些文人直接以《鶯鶯傳》為題材進行再創作,能看到的有秦觀、毛滂的《調笑轉踏》和趙令畦的《商調蝶戀花》鼓子詞。這些詩詞,對鶯鶯的命運給予了同情,對張生始亂終棄的薄情行為進行了批評,但故事情節並沒有新的發展。
當《鶯鶯傳》故事流傳了400年左右的時候,金代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問世了,這就是所謂的「董西廂」。董解元,金代諸宮調作家,名不詳,「解元」是金元時代對讀書人的敬稱。他性格狂放不羈,蔑視禮教,具備比較深厚的文化修養,並對當時的漢族民間文學形式如諸宮調非常熟悉,喜歡寫詩作曲。其長篇巨制《西廂記諸官調》,是今存諸宮調中惟一的完整作品。 「董西廂」是在《鶯鶯傳》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一種以第三人稱敘事的說唱文學。無論是思想性還是藝術性,都遠遠超過前人。它對《鶯鶯傳》中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作了根本性的改造,矛盾沖突的性質衍變成了爭取戀愛自由婚姻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長之間的斗爭;張生成了多情才子,鶯鶯富有反抗性;故事以鶯鶯偕張生私奔作結,使舊故事開了新生面。董西廂隨著情節的增加,人物的感情更為復雜、細膩,性格也更為豐滿。在文字的運用上,作者既善於寫景,也善於寫情,並善於以口語入曲,使作品更為生動和富於生活氣息,藝術性較前有較大提高,為王西廂的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董西廂」在藝術上尚顯粗糙,對愛情的描寫也尚欠純至,還不能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到了元代,隨著都市經濟的繁榮,戲劇更加發達起來,這時,大戲劇家王實甫在「董西廂」的基礎上把崔張故事改為了雜劇,這就是我們今天普遍看到的《西廂記》。
「王西廂」直接繼承了「董西廂」,並在此基礎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男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上,王實甫不僅寫出了張生的痴情與風度,更寫出了張生的才華,以及張生的軟弱,使他成為封建社會中多情軟弱的才子的代表。劇中聰明、伶俐、熱心、正直的丫鬟紅娘,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且在後來的劇作中一再出現,取得了遠較鶯鶯為重要的地位。同時,《西廂記》在中國戲劇史上首度成功刻畫了愛情心理,是戲劇史上一部直接描寫愛情心理的作品。其對矛盾沖突的設計也足以示範後人。全劇以鶯鶯、張生、紅娘與老夫人的矛盾為基本矛盾,表現崔張與家長的沖突;以鶯鶯、張生、紅娘間的矛盾為次要矛盾,由性格沖突推進劇情,刻畫人物。這樣一種對沖突的組織,對古代戲曲中是很值得稱道的。
「王西廂」與「董西廂」的故事情節大略相同,但題材更集中,反封建的思想傾向更鮮明,又改寫了曲文,增加了賓白,剔除了一些不合理的情節,藝術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作為我國古典戲劇中的一部典範性作品,其規模之宏偉、結構之嚴密、情節之曲折、點綴之富有情趣、刻畫人物之生動細膩等,不僅前無古人,而且超過了元代的其他劇作家,正因為如此,元代賈仲明在《凌波仙》稱:「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
④ 福師10春學期《中國古代小說研究》在線作業一、二答案,8小時之內,過時不侯!
福師10春學期《中國古代小說研究》在線作業1-2(小)[p=30, 2, left][font=宋體][size=10.5pt][color=#000000]福師10春學期《中國古代小說研究》在線作業一[/color]
[color=#000000]$ Y7 v) l$ T2 U[/color][color=#000000]試卷總分:100 測試時間:--[/color][/size][/font][font=宋體][size=1pt]' w# ^4 }- i: p1 H5 I9 N0 \[/size][/font]
[font=宋體][size=10.5pt][color=#000000]單選題 判斷題 多選題[/color][color=#000000]
一、單選題(共 20 道試題,共 40 分。)V [/color][/size][/font][font=宋體][size=1pt]蝸牛在線-學習者家園-考試資料-學習資料-統考資料-復習資料-資源下載& g, a# o+ j y- F. L[/size][/font][font=宋體][size=10.5pt]
[color=#000000]1. ([/color][/size][/font][font=宋體][size=10.5pt][color=#000000]《閱微草堂筆記》的作者是(D)[/color][color=#000000])
A. 馮夢龍[/color][/size][/font][font=宋體][size=1pt]) q7 D" a* ?: R7 D4 d h9 g! }/ x[/size][/font][font=宋體][size=10.5pt]
[color=#000000]B. [/color][/size][/font][font=宋體][size=10.5pt][color=#000000]熊大木[/color]
[color=#000000]C. [/color][color=#000000]曹雪芹[/color][/size][/font][font=宋體][size=1pt]* G. x' c3 A, g- k: D[/size][/font][font=宋體][size=10.5pt]
[color=#000000]D. [/color][/size][/font][font=宋體][size=10.5pt][color=#000000]紀曉嵐[/color]
[color=#000000] [/color][color=#000000]滿分:2 分[/color][/size][/font][font=宋體][size=1pt]. y$ x, n( k3 o7 N& w; q[/size][/font][font=宋體][size=10.5pt]
[color=#000000]2. ([/color][/size][/font][font=宋體][size=10.5pt][color=#000000]宋江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C)[/color][color=#000000])
8 d/ X8 R; ?% H6 f B$ FA. 《隋唐演義》[/color][/size][/font][font=宋體][size=1pt]* P- P7 }) a# E[/size][/font][font=宋體][size=10.5pt]
[color=#000000]B. [/color][/size][/font][font=宋體][size=10.5pt][color=#000000]《混唐後傳》[/color][/size][/font][font=宋體][size=1pt]. L5 V4 x* S. \6 J[/size][/font][font=宋體][size=10.5pt]
[color=#000000]C. [/color][/size][/font][font=宋體][size=10.5pt][color=#000000]《水滸傳》[/color][/size][/font][font=宋體][size=1pt]) {) S0 Q* _8 G; l+ S8 {0 w[/size][/font][font=宋體][size=10.5pt]
[color=#000000]D. [/color][/size][/font][font=宋體][size=10.5pt][color=#000000]《說唐後傳》[/color]
[color=#000000] [/color][color=#000000]滿分:2 分[/color][/size][/font][font=宋體][size=1pt]8 f) q( P" ^+ x' A- w[/size][/font][font=宋體][size=10.5pt][/size][/font][/p]
⑤ 古代戲曲小說專題考試試卷和答案
古代小說戲曲專題形成性考核冊作業4 一、名詞解釋1、三言:「三言」是明代馮夢龍編輯刊印的三部白話短篇小說總集。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集中收錄的作品既有宋元時期的話本小說,也有明代的話本小說和擬話本小說。是明代成就最高的白話短篇小說集之一,其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更可以說是整個明代白話短篇小說中最優秀的作品之一。二拍:明代凌濛初編輯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等二部短篇小說集,合稱「二拍」,每集收擬話本小說四十篇。作品多方面地反映了社會生活,對擬話本的創作產生了很大影響。2.脂評本是《紅樓夢》的一個重要的版本系統,這個版本系統共八十回,除正文外,大多附有各種形式的批註,批註者的署名以脂硯齋和畸笏叟為多,因此簡稱為「脂評本」或「脂本」。對批註者脂硯齋的身份,學術界有不同的認識。但其中的評論對我們理解和研究《紅樓夢》的創作過程,以及小說的思想藝術特色,都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二、簡答題1.明代白話短篇小說反映了哪些關於愛情婚姻的新思想、新觀念?這主要有兩類。一類從正面表現市民階層在愛情婚姻問題上的新觀念、新追求,如《賣油郎獨占花魁》。另一類是描寫情與禮的矛盾,或以悲劇結局來揭露和控訴封建禮教對婦女的迫害,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2、《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所反映的時代特色:即「情」與「理」的矛盾這是杜十娘悲劇的真正社會根源。李甲貴族公子的身份使他必須遵守封建禮教,但他對杜十娘確實有一定的真實感情。因此,從一開始,李甲就面臨著封建禮教和與杜十娘的愛情之間的矛盾沖突。而最終在「情」與「理」的沖突中,選擇了後者而背棄了杜十娘的愛情。而杜十娘與孫富的沖突,表面上看是金錢扼殺了愛情,實際上孫富卻是藉助以李布政為代表的封建禮教取得了勝利。而杜十娘對李甲「發乎情,止乎禮」的控訴,正因此而顯得深沉凝重,悲憤有力。3、應該怎樣評價《紅樓夢》後四十回?貢獻在於根據前八十回的線索,完成了寶黛愛情悲劇的結局,使《紅樓夢》成為一部完整的小說,而且基本保持了前八十回的悲劇氣氛,矛盾沖突的發展和人物處理,也大致符合曹雪芹原意。缺點在於寶黛性格有與前八十回不符的地方;而賈府家道復初的結局也與曹雪芹構思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不合,藝術上也較為遜色。(具體見教材第263—266頁)4.試分析《聊齋志異》花妖狐魅形象的意義。作者極力把花妖狐魅人格化,把冥府、龍宮、仙界等幻想世界社會化,通過人鬼之戀、人狐之戀、鬼狐之戀、鬼鬼之戀,與花木蟲魚等精靈的戀愛,深刻地反映現實中的沖突,同時,充分利用花妖狐魅和幻想世界所提供的超現實特點,突出地表現作者理想中的人物和生活境界,謳歌了純凈的精神追求和美好的愛情,給好人以美好的結果,給惡人、壞人以應得的懲罰。(以小說中的故事為例)5.晚清譴責小說有哪些特點?試結合作品進行分析。(1)數量相當可觀。(2)小說的主流,反映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一些重要特點,揭露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揭露封建統治階級的腐朽沒落,揭露世風的墮落和社會的黑暗,成為晚清小說的主要內容。(舉例略)三、論述題(共2題,每題20分)1.魯迅先生評價《儒林外史》時曾說:「戚而能諧」,試談談你對此的理解。諷刺的作法有多種,比如錢鍾書的《圍城》就是相對地坦率刻薄的。而《儒林外史》的諷刺風格,卻不是劍拔駑張的「犀利」,而是娓娓道來的深沉,以含蓄、委婉的筆調來敘述故事,描寫人物。也就是人們說的「亦婉亦諷」。而具體說來,如下一些手法在小說中是很明顯的:第一,據實摩寫,情偽畢現。就像第十七回,一群斗方名士辯論做官與做名士孰優孰劣,作者寫來,無一貶詞,卻把當時文士們內心的空虛和生活的無聊揭露得十分深刻。第二,運用對照法,把人物前後相悖的語言行為相對照,在不經意中顯現其真面目。如范進打算考舉人時,胡屠戶先是訓斥范進為「現世寶」,「窮鬼」,「爛忠厚沒用的人」,「賴蛤蟆想天鵝屁吃」,後來范進中了舉,則又稱之為「賢婿老爺」,是「天上的星宿」,「才學又高品貌又好」。第三,點破法。順其所始,攻其所弊。如十二回,張鐵臂虛設人頭會,作者一方面寫張在屋頂上「行步如飛」,另一方面又「忽聽房上瓦一片聲的響」,這就一下子揭穿了這個假俠客的真面目。第四,合理的誇張。如周進的撞號板,范進中舉發瘋,胡屠戶打了范進而手隱隱作痛,彎不攏來,嚴監生臨死因點了兩根燈草而不肯斷氣等,都通過合理的誇張,收到了強烈的諷刺效果。2、談談你對寶黛愛情悲劇的社會意義的認識。首先,寶黛悲劇的原因分析。第一,賈寶玉和林黛玉都具有叛逆思想。寶玉鄙薄功名,「乖僻邪謬」;黛玉不隨流俗,卓爾不群,個性獨特。這是當時的社會觀念所不能容忍的。第二,寶黛之間的愛情。寶黛之間產生愛情是榮府所不能夠接受的,它要求有一個能治內,能理外,能束縛寶玉的媳婦。第三,賈府的衰敗。它要求用婚姻的維系,來支撐貴族生活的必需,來鞏固並壯大勢力,以滿足復興賈府的願望。所以,寶黛悲劇是必然的。其次,悲劇的社會意義。《紅樓夢》所寫的寶黛愛情完全突破了傳統小說戲曲中的郎才女貌、一見鍾情的格式,其結局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夫貴妻榮的大團圓,而是一個具有深刻思想意義的社會悲劇。它著重表現男女主人公從生活道路到整個倫理道德觀念上與封建正統派的尖銳對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沒落。寶黛愛情是封建末世一對地主階級叛逆者的愛情,它在衰敗沒落的貴族家庭各種矛盾中產生,又在這些矛盾的發展和激化中被毀滅,預示了這個貴族大家庭不可挽回的衰亡命運,同時也預示了這個貴族之家所寄生的封建社會不可避免的走向崩潰、衰亡的命運。
⑥ 初中語文名著閱讀題目及答案
中外名著閱讀練習題
1. 對對聯。
上聯:足智多謀,孔明巧借箭
下聯: ,
2.「花和尚倒拔垂楊柳,豹子頭誤入白虎堂」是名著《 》中的一個回目,其中「豹子頭」指的是 ;「花和尚」指的是 。
3.下面對聯出自哪一部章回體小說?請寫出來。
⑴官封弼馬心何足,名注齊天意未寧。 《 》
⑵戰官渡本初敗績,劫烏巢孟德燒糧。 《 》
⑶寧國府除夕祭宗祠,榮國府元宵開夜宴。 《 》
4.下面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人物與情節,其中搭配不當的一項是( )
A、魯智深——倒拔垂楊柳 B、孫悟空——大鬧天宮
C、諸葛亮——三顧茅廬 D、劉姥姥——進大觀園
5. 是印度詩人和作家,印度近代文學的傑出代表, 獎獲得者。著名詩集有《吉檀迦利》《園丁集》《飛鳥集》等。
6.名著內容填空。
(1)寫出魯濱孫在荒島上救人的一個故事名稱(自擬)(6個字以內):
(2)寫出魯智深救林沖的故事名稱(自擬)(6個字以內):
(3)《西遊記》中「大鬧五庄觀,推倒人參樹」的主要人物是 。
7.根據你對名著的了解答題。
(1)孫悟空大鬧天宮後,回到花果山,在獨角鬼王的提議下,號稱 。西天歸來後,接受如來授職為 。
(2)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後,宋江提出:「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梁山泊英雄中有三人對此直言反對,請寫出其中兩人的名字: 、 。
(3)在小人國,格列佛是如何幫助利立浦特國打敗不來夫斯庫國的?(含標點20字以內)
8.下午放學後,李林同學來到學校圖書館,准備借一本文學名著,面對眼前眾多的書,李林不知怎樣選擇,這時,你走過去熱情地向他推薦。請在下列書目中任選一本(部),從作品特點和自己的閱讀感受方面來向他介紹。
備選書目:《童年》《水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格列佛游記》《駱駝祥子》
(1)書名:
(2)作品的特點(指作品內容、主題思想、寫作手法、人物形象、語言特點等,可任意選取一點作簡介):
(3)自己的閱讀感受:
9.長篇小說《水滸》塑造了眾多的英雄好漢形象,其中你印象深刻的一個人物是(姓名)
。他(她) 的故事家喻戶曉。
10.《智取生辰綱》出自我國古代名著《 》。這則故事中因丟失生辰綱後來被逼上樑山的人物是 。
11.你知道《水滸傳》中魯提轄在解救了金氏父女之後又在野豬林解救了誰嗎?你還能概括一個被解救之人有關的故事情節的名稱嗎?請在下面填空。
被解救的人: 。故事情節名稱:
12.(1)文學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離不開語言描寫。下面這段話出自 之口。「不喝就滾出去;好心好意,不領情是怎著?你個傻駱駝!辣不死你!」
(2)肖像描寫也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下面是《名人傳》中的一段肖像描寫:「他矮小粗壯,一副運動員的結實骨架……面部肌肉常常隆起,青筋暴跳;野性的眼睛變得格外地嚇人。」「他」指的是 (人名)。
13.請從下面提供的四個情節中,任選一個按要求填表。
①三顧茅廬 ②黛玉葬花 ③武松打虎 ④大鬧天宮
序號 出自哪一部著作 作者 簡要寫出書中另一個情節(不超過20個字)
14.請從下列名著中任選一部,簡要地寫出你熟悉的一個情節,並說說對這一情節的體驗和感悟。
名著:《水滸》《西遊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魯濱遜漂流記》《童年》
情節:
體驗和感悟:
15.根據下面畫線句子的特點,再仿寫兩個句子。
課外閱讀是提高語文水平的重要途徑,可以使我們獲得很多有益的啟示,充實我們的生活。讀《三國演義》,我們可以領略到諸葛亮舌戰群儒的風采;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們能領悟到人生的真諦和生命的意義;
; 。
16.與下列對聯、詩文有關的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是:① ② 。
①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②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17.按要求填空。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這段文字出自於名著《 》,其作者是 。
18.根據提示完成下列填空題。
①文學名著中,一些極富個性特點的人物綽號常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水滸傳》中的「花和尚」和「智多星」分別指的是 和 。
②歇後語「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是兩廂情願的意思。該歇後語是從《 》的故事中演繹出來的。
19.杜甫在追思諸葛亮一生時有詩雲「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詩中「出師未捷」所指的事是 。
20.結合你的讀書經歷,選出下面說法正確的一項。
在《三國演義》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刮骨療毒,被後人敬仰並尊為中國的「武聖」,這位英雄是( )
A、趙雲 B、關羽 C、張飛 D、馬超
21.我愛讀書。我讀吳承恩的《西遊記》,領略齊天大聖 降妖除魔的神通廣大;我讀笛福的《 》,品嘗那個漂流者在荒島上的酸甜苦辣;我讀
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走進保爾•柯察金的心靈世界……
22.《西遊記》共一百回,可以分為兩大部分:第一至十二回全書的引子,其中第八至第十二回介紹唐僧及取經的緣由,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是故事主體。請你簡要概括出第一至第七回的故事(不超過20字)
23.在要求閱讀的課外文學名著中,有許多人物的經歷可以印證「痛苦和磨難造就人」這一道理,請寫出其中一部作品和該作品中的一個主要人物來。
作品名稱:《 》 主要人物:
24.《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是我們大家比較熟悉的藝術形象。請根據你的閱讀體會,說出他令人贊賞的一種精神,並舉例說明。語言要簡潔。
25. 《水滸》中一百零八位好漢個個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個特徵鮮明的外號。
(1)請用一句話寫出《水滸》中你熟悉的故事:
(2)請寫出《水滸》中你喜歡的一位好漢的外號,並說出外號表現出的人物的特徵:
26.「女媧煉石補天時剩下一塊石頭,被丟棄在大荒無稽崖青埂峰下,後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帶入紅塵,歷盡了離合悲歡」,以上情節出自我國古典文學名著《 》。
27.下列作家、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搭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羅貫中——《紅樓夢》——林黛玉 B.施耐庵——《水滸傳》——魯提轄
C.吳承恩——《三國演義》——曹操 D.曹雪芹——《西遊記》——孫悟空
28.在《水滸傳》中,綽號為「智多星」的人是 ,也被稱為「賽諸葛」。
29.語文課開展「走近名著」活動,請接著甲同學的發言,也講述一個你熟悉的名著中的故事。(要求:說出書名、人名和有關情節,在敘述中至少運用一個成語或名言、警句、格言。)
同學甲:《水滸傳》中,嫉惡如仇的魯提轄聽了金氏父女的哭訴,毅然出手,三拳打死了鎮關西,解救了金氏父女。他真不愧是一位見義勇為的英雄。
你的講述:
30.《紅樓夢》中,有一個女子,她寄人籬下,渴望真摯的愛情,但在森嚴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這個就是 。
31.《水滸傳》中,有一個拳打鎮關西,救助金氏父女的英雄。他英勇豪爽,粗中有細,他是 (寫出法名和綽號)。在《三國演義》中,也有一個雖然魯莽,卻粗中有細的人,他曾大鬧長板橋嚇死曹將夏侯傑,喝退百萬曹軍,義釋嚴顏,智取瓦口隘。這個人是 。
32.在我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中,還有一個像諸葛亮一樣足智多謀的軍師,他的名號叫
,出自《 》,請舉出他所為的一件事 。(10字以內)
33.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小說《三國演義》中有很多事例足以體現這一特點,如「擺八卦陣」, , 。
34.下列人物均出自我國四大古典名著,請選擇其中的一位,寫出與他有關的一個故事的名稱、書名和作者。人物:林沖、諸葛亮、賈寶玉、孫悟空、魯智深、曹操。
35.請寫出源於《三國演義》的兩個成語,並寫出相應的人物及故事。
成語: ,人物及故事:
成語: ,人物及故事:
36.《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有「曹操煮酒論英雄」一段故事,敘寫劉備與曹操之間鬥智斗謀的舌戰,最後劉備巧借驚雷的掩飾躲過一劫。那麼後來劉備是怎麼離開曹營的呢?請用一、二句話概述之。
37.請從《水滸傳》里選一個你最喜歡的人物,並簡要說明理由。
38. 反映舊北京人力車夫的辛酸故事的一部長篇小說叫《 》,作者是「人民藝術家」 。他用北京市民的口語塑造了一位老實、健壯、堅忍的農民 。
39.《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是 (國家)的 ,這是被千千萬萬青年人所熱愛的小說。其中主人公 是一個無產階級英雄形象。
40.《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古代小說之一,故事情節曲折精彩,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歷來深受讀者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的喜愛。你最喜歡小說中的哪個人物形象?請簡要說明理由。
41.給下列相應的作家與作品連上線。
《簡•愛》 (英)喬納森•斯威夫特
《格列佛游記》 (法)羅曼•羅蘭
《名人傳》 (法)儒勒•凡爾納
《海底兩萬里》 (英)夏洛蒂•勃朗特
42.有人曾見過一副美國作家斯諾與劇作家姚運合寫悼念魯迅的輓聯,但由於其記憶模糊,上聯有兩字缺漏。請根據下聯補全上聯內容。
上聯:譯著尚未成功,驚聞殞星,中國何人領 。
下聯:先生已經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
中外名著閱讀練習題參考答案
1、藝高膽大,悟空勇斗魔。(義蓋雲天,關羽私放曹。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2、水滸,林沖,魯智深。3、⑴西遊記,⑵三國演義,⑶紅樓夢。4、C。5、泰戈爾,諾貝爾文學。6、⑴智救星期五,⑵大鬧野豬林,⑶孫悟空。7、⑴齊天大聖,斗戰勝佛。⑵武松、李逵、魯智深。⑶格列佛把敵國的戰艦拖入利立浦特國的港灣。8、略。9、武松,景陽岡打虎。10、水滸,楊志。11、林沖(林教頭),誤入白虎堂、風雪山神廟、守護草料場、被逼上樑山、火並王倫、活捉扈三娘等。12、⑴虎妞,⑵貝多芬。13、如①《西遊記》,吳承恩,孫悟空三打白骨精。14、略。15、如;讀《西遊記》,我們能學到孫悟空的疾惡如仇;讀《格列佛游記》,我們了解了當時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朽與罪惡;讀《童年》,我們體會到當時俄羅斯下層人民生活的苦難;讀《水滸》,我們感受到什麼是義蓋雲天;讀《紅樓夢》,我們能體會到封建社會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16、⑴聊齋志異,⑵三國演義。17、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奧斯特洛夫斯基。18、⑴魯智深、吳用。⑵三國演義。19、六齣祁山(北伐中原、北伐曹魏)。20、B。21、孫悟空,魯濱遜漂流記,奧斯特洛夫斯基。22、寫孫悟空的出身和大鬧天宮等故事。23、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保爾•柯察金;《名人傳》,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魯濱遜漂流記》,魯濱遜;《童年》,阿廖沙等。24、疾惡如仇,不怕困難,堅忍不拔,英勇無畏,三打白骨精,熄滅火焰山等。25、⑴如:教頭風雪山神廟。⑵如:智多星吳用,足智多謀。26、紅樓夢。27、B。28、吳用。29、《西遊記》中,桀驁不訓的孫悟空大鬧天宮,攪亂瑤池蟠桃會,偷老君爐里的靈丹,玉帝亦無可奈何。他真不愧是一位英勇無畏的英雄。30、林黛玉。31、魯智深,花和尚;張飛。32、智多星吳用,水滸傳,智取生辰綱。33、空城計,草船借箭。34、如:孫悟空大鬧天宮,《西遊記》,吳承恩;曹操煮酒論英雄,《三國演義》等。35、三顧茅廬,劉備三請諸葛亮;身在曹營心在漢,徐庶人在曹營不獻一策。36、借領兵攔截袁術之機脫身曹營。37、如:魯達,他疾惡如仇,專好打抱不平。為了救金氏父女,他三拳打死了鎮關西;為了救林沖,他又大鬧野豬林。38、駱駝祥子,老舍,祥子。39、前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保爾•柯察金。40、孫悟空疾惡如仇,不怕困難,堅忍不拔,英勇無畏,他敢於大鬧天宮,玉帝亦無可奈何。為了除魔,他又三打白骨精。41、《簡•愛》-(英)夏洛蒂•勃朗特,《格列佛游記》-(英)喬納森•斯威夫特,《名人傳》-(法)羅曼•羅蘭,《海底兩萬里》-(法)儒勒•凡爾納。42、吶喊。
⑦ 做題,中國古代文學 完成懸賞100分
1. (抱歉沒有查到) (華夏范圍內由分裂而尋求統一的基本時代特徵。)
2. (山海經)(搜神記)(女媧造人)(精衛填海)
3.(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將一批儒家著作推崇至很高的位置)
4 .(風騷)
5. (先秦散文) (反映了戰國時代的社會風貌,當時士人的精神風采,不僅是歷史著作,還是歷史散文)
6. (老子道德經第八十章)
7. (小賦)(以逞辭博辯為追求目標,比較框架宏偉,鋪陳壯麗,以及看 誰知道的事多、使用的字多)
8. (紀傳體史書)(臣子百姓之類各方面代表人物)(紀實敘事性)
9. (詩文的俊爽剛健風格)(燕歌行)
10. (文辭精工,聲韻和諧以及造語駢麗)
1.香草美人
解釋 比喻忠貞賢良之士或稱《離騷》之辭。
簡答 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釋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後者如「眾女嫉余之娥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可以說,屈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自擬棄婦而抒情的,所以全詩在情感上哀婉纏綿,如泣如訴。以夫婦喻君臣不僅形象生動,深契當時的情境,而且也符合中國傳統的思維習慣,早在西周春秋時代發展起來的陰陽五行觀念里,就把君和夫、臣和婦放在同樣的位置,這一觀念可能影響了屈原的創作。《離騷》中充滿了種類繁多的香草,這些香草作為裝飾,支持並豐富了美人意象。同時,香草意象作為一種獨立的象徵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潔;另一方面和惡草相對,象徵著政治斗爭的雙方。總之,《離騷》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構成了一個復雜而巧妙的象徵比喻系統,使得詩歌蘊藉而且生動。
2.春秋筆法
成語釋義:指寓褒貶於曲折的文筆之中。
簡答:《春秋》,魯國史書。相傳為孔子所修。經學家認為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貶,後因以稱曲折而意含褒貶的文字為「春秋筆法」。歷史上,左丘明發微探幽,最先對這種筆法作了精當的概括:「《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污,懲惡而勸善,非賢人誰能修之?」(譯文:《春秋》的記述,用詞細密而意思顯明,記載史實而含蓄深遠,婉轉而順理成章,窮盡而無所歪曲,警誡邪惡而褒獎善良。如果不是聖人誰能夠編寫?)
由於孔子編寫《春秋》,在記述歷史時,暗含褒貶,行文中雖然不直接闡述對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卻通過細節描寫,修辭手法(例如詞彙的選取)和材料的篩選,委婉而微妙地表達作者主觀看法。後世作者為了闡述孔子的思想,撰寫了專門的著作以解釋《春秋》的內在涵義,特別是其中涉及禮的一些細節。這種作法被稱為微言大義,或者春秋筆法,被中國古代的傳統所褒揚。
3.<古詩十九首>
解釋:《古詩十九首》,組詩名,最早見於《文選》,為南朝梁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編者把這些亡失主名的五言詩匯集起來,冠以此名,列在「雜詩」類之首,後世遂作為組詩看待。
《古詩十九首》習慣上以句首標題,依次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會》、《西北有高樓》、《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樹》、《迢迢牽牛星》、《回車駕言邁》、《東城高且長》、《驅車上東門》、《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滿百》、《凜凜歲雲暮》、《孟冬寒氣至》、《客從遠方來》、《明月何皎皎》。
簡答:《古詩十九首》是樂府古詩文人化的顯著標志。漢末文人對個體生存價值的關注,使他們與自己生活的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建立起更為廣泛而深刻的情感聯系。過去與外在事功相關聯的,諸如帝王、諸侯的宗廟祭祀、文治武功、畋獵游樂乃至都城官室等,曾一度霸踞文學的題材領域,現在讓位於與詩人的現實生活、精神生活患患相關的進退出處、友誼愛情乃至街衢田疇、物候節氣,文學的題材、風格、技巧,因之發生巨大的變化。
《古詩十九首》在五言詩的發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國詩史上也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它的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為後人師法,幾至形成模式。它的藝術風格,也影響到後世詩歌的創作與批評。就古代詩歌發展的實際情況而言,稱它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是並不過分的。詩史上認為《古詩十九首》為五言古詩之權輿的評論例如,明王世貞稱「(十九首)談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詞婉旨,碎足並駕,是千古五言之祖」。陸時庸則雲「(十九首)謂之風余,謂之詩母」。
4.竹林七賢
解釋:中國三國魏7位名士的合稱,成名年代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 7人常聚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修武一帶)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
簡答:7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態度不同於建安七子,他們大都「棄經典而尚老莊,蔑禮法而崇放達」。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劉伶對司馬氏集團均持不合作態度,嵇康因此被殺。山濤、王戎等則是先後投靠司馬氏,歷任高官,成為司馬氏政權的心腹。在文章創作上,以阮籍、嵇康為代表。阮籍的《詠懷》詩82首,多以比興、寄託、象徵等手法,隱晦曲折地揭露最高統治集團的罪惡,諷刺虛偽的禮法之士,表現了詩人在政治恐怖下的苦悶情緒。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以老莊崇尚自然的論點 ,說明自己的本性不堪出仕,公開表明了自己不與司馬氏合作的政治態度,文章頗負盛名。其他如阮籍的《大人先生傳》,劉伶的《酒德頌》,向秀的《思舊賦》等,也是可讀的作品。《隋書•經籍志》著錄山濤有集5卷,已佚。
七人是當時玄學的代表人物,雖然他們的思想傾向略有不同。嵇康、阮籍、劉伶、阮咸始終主張老莊之學,「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濤、王戎則好老莊而雜以儒術,向秀則主張名教與自然合一。他們在生活上不拘禮法,清靜無為,聚眾在竹林喝酒,縱歌。作品揭露和諷刺司馬朝廷的虛偽。
在政治態度上的分歧比較明顯。嵇康、阮籍、劉伶等仕魏而對執掌大權、已成取代之勢的司馬氏集團持不合作態度。向秀在嵇康被害後被迫出仕。阮咸入晉曾為散騎侍郎,但不為司馬炎所重。山濤起先「隱身自晦」,但40歲後出仕,投靠司馬師,歷任尚書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為司馬氏政權的高官。王戎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晉後長期為侍中、吏部尚書、司徒等,歷仕晉武帝、 晉惠帝兩朝,至八王亂起,仍優游暇豫,不失其位。
竹林七賢的不合作態度為司馬朝廷所不容,最後分崩離析:阮籍、劉伶、嵇康對司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殺害。王戎、山濤則投靠司馬朝廷,竹林七賢最後各散西東。
5.以<蒹葭>為例簡述中國詩歌"含蓄深沉"的藝術精神。
「蒹葭」的主要表現手法是比興,所謂「興」,即先從別的景物引起所詠之物,以為寄託。這是一種委婉含蓄的表現手法。這種手法的優點在於寄託深遠,能產生文已盡而意有餘的效果。
這首詩還採用了一些雙聲疊韻的連綿字,以增強詩歌音調的和諧美和描寫人物的生動性。如「窈窕」是疊韻;「參差」是雙聲;「輾轉」既是雙聲又是疊韻。用這類詞修飾動作,如「輾轉反側」;摹擬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寫景物,如「參差荇菜」,無不活潑逼真,聲情並茂。
詩的二、三章只換了幾個詞,內容與首章基本相同。但它體現了詩歌詠唱的音樂特點,增強了韻律的悠揚和諧美,使表達的情感愈來愈強烈。首章的「蒼蒼」,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寫出蘆葦的顏色由蒼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涼的氣氛渲染得越來越濃,烘托出詩人當時所在的環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為霜」、「未浠」、「未已」的變換,描繪出朝露成霜而又融為秋水的漸變情狀與過程,形象地面出了時間發展的軌跡,說明詩人天剛放亮就來到河濱,直呆到太陽東升。試想,他獨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曠野,面對茫茫秋水,等人不見,尋人不著,其心情該是何等焦急和惆悵!
描寫伊人所在地點時,由於「方」、「湄」、「」三字的變換,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詩人和詩人盼望與伊人相會的活動與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繪了出來,這樣寫,大大拓寬了詩的意境。另外,像「長」、「躋」、「右」和「央」、「坻」、「」的變換,也都從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尋見伊人困難重重,想見伊人心情急切的情景。
若把三章詩所用幾組變換的詞語聯系起來加以品味,更能體會到詩的雋永淳厚的意味。
這就是中國詩含蓄深沉的藝術精神。
(那個,我是高中生,只有按高中的狀態分析,如果不對,真的是能力有限了)
默寫
1. (悠哉游哉,輾轉反側~關雎)(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木蘭辭)(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青青河畔草•)
2.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3.(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4. (詩經)(風,雅,頌)
2. (屈原)
3. (《孟子》)(《莊子》)
4. (散文和詩)
5 (史記)(漢書)
6. (東漢文人)(《古詩十九首》)
7. (阮籍和嵇康)
8. (志怪小說)(志人小說)
9. (曹丕的《典論•論文》)(陸機的《文賦》)
名詞解釋
1.楚辭
「楚辭」又稱「楚詞」,是戰國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創造的一種詩體。作品運用楚地(今兩湖一帶)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漢代時,劉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襲屈賦」的作品編輯成集,名為《楚辭》。並成為繼《詩經》以後,對我國文學具有深遠影響的一部詩歌總集。
楚辭,其本義是指楚地的言辭,後來逐漸固定為兩種含義:一是詩歌的體裁,一是詩歌總集的名稱(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楚國文學)。從詩歌體裁來說,它是戰國後期以屈原為代表的詩人,在楚國民歌基礎上開創的一種新詩體。從總集名稱來說,它是西漢劉向在前人基礎上輯錄的一部「楚辭」體的詩歌總集,收入戰國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漢代賈誼、淮南小山、庄忌、東方朔、王褒、劉向諸人的仿騷作品。
「楚辭」之名首見於《史記•張湯傳》。可見至遲在漢代前期已有這一名稱。其本義,當是泛指楚地的歌辭,以後才成為專稱,指以戰國時楚國屈原的創作為代表的新詩體。這種詩體具有濃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黃伯思所說,「皆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東觀余論》)。西漢末,劉向輯錄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漢代人模仿這種詩體的作品,書名即題作《楚辭》。這是《詩經》以後,我國古代又一部具有深遠影響的詩歌總集。另外,由於屈原的《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所以楚辭又被稱為「騷」或「騷體」。漢代人還普遍把楚辭稱為「賦」。《史記》中已說屈原「作《懷沙》之賦」《漢書•藝文志》中也列有「屈原賦」、「宋玉賦」等名目。
在漢代,楚辭也被稱為辭或辭賦。西漢末年,劉向將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漢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劉向等人承襲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輯錄成集,定名為《楚辭》。楚辭遂又成為詩歌總集的名稱。由於屈原的《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故楚辭又稱為騷或騷體。
2.漢樂府
漢樂府就是指漢時樂府官署所採制的詩歌。漢樂府掌管的詩歌一部分是供執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廟歌辭,其性質與《詩經》中「頌」相同;另一部分則是採集民間流傳的無主名的俗樂,世稱之為樂府民歌。據《漢書。藝文志》載,「有代,趙之謳,秦,楚之風,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亦可以觀風俗,知薄厚雲」。可見這部分作品乃是漢樂府之精華。《史記樂書》載,漢樂府的設置不晚於漢惠帝二年(公元前193),但搜集民歌俗曲於漢武帝時,已知搜集於東漢末年,共搜集民歌俗曲138篇。宋人郭茂倩所編《樂府詩集》100卷,分12類(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歌辭,橫吹歌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近氏曲辭,雜歌謠辭,新樂府辭)著錄,是收羅漢迄五代樂府最為完備的一部詩集。《樂府詩集》現存漢樂府民歌40餘篇,多為東漢時期作品,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與人民生活,用犀利的言辭表現愛恨情感,較為傾向現實主義風格。
漢樂府是繼《詩經》之後,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匯集,不同《詩經》的浪漫主義手法,它開詩歌現實主義新風。漢樂府民歌中女性題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語言構造貼近生活的作品,由雜言漸趨向五言,採用敘事寫法,刻畫人物細致入微,創造人物性格鮮明,故事情節較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內涵著重描繪典型細節,開拓敘事詩發展成熟的新階段,是中國詩史五言詩體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
建安風骨
指漢魏之際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詩文的俊爽剛健風格。
漢末建安時期文壇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普遍採用五言形式,以風骨遒勁而著稱,並具有慷慨悲涼的陽剛之氣,形成了文學史上「建安風骨」的獨特風格,被後人尊為典範。無論是「曹氏父子」還是「建安七子」,都長期生活在河洛大地,這種駿爽剛健的風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關的。
風骨一詞最早大量應用於魏、晉、南朝的人物評論,後引用到書畫理論和文學評論之中。至於文學評論,當以南唐劉勰的《文心雕龍•風骨》最為精到:「怊悵述情,必始乎風;沉吟鋪辭,莫先於骨。故辭之待骨,如體之樹骸;情之含風,猶形之包氣。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意氣駿爽,則文風生焉。」意思是端直的言辭結合駿爽的意氣,形成格調勁健和藝術感染力強的「風骨」。風,就是文章的生命力和內在的感染力,而骨是指文章的表現力。
漢獻帝最後的年號為「建安」(公元196年~220年),文學史上的建安時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時間。這一時代的作家,逐步擺脫了儒家思想的束縛,注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加上當時處於戰亂動盪的年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現得更為慷慨激昂,他們創作了一大批文學巨著,形成了文學作品內容充實、感情豐富的特點,即人們常說的「建安風骨」。
建安時期的文學作品,尤以詩歌最為突出,建安詩歌是從漢樂府和「古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些著作表現了時代精神。「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壇的領軍人物,曹操的詩文,深沉慷慨、氣勢雄渾;曹丕與文士相處極歡洽。王粲死時,他率眾文士送葬,說:「王粲生前喜歡聽驢叫,我們都叫一聲送他。」於是墓前響起一片驢叫聲。曹植的文學成就最高,他文才富艷,辭藻華麗,善用比喻,因而具有「骨氣奇高、詞采華茂」的藝術風格。他的《洛神賦》是千古名篇,以精煉的語言及淳厚的感情,描繪出洛神絕世之美及純潔無瑕的形象。「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其代表作《七哀詩》是漢末戰亂動盪的真實寫照。
建安文學的輝煌成就,對後來文學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南唐劉勰和鍾嶸反復推崇建安時期的文風;唐陳子昂盛贊「漢魏風骨」,李白有「蓬萊文章建安骨」的詩句;當代魯迅先生贊譽:建安是文學的自覺時代,從這個時候起,人們開始認識到文學有它自身的價值和獨立的地位。曹丕的《典論•論文》是現存最早的文學批評論文,是建安時代文學自覺的標志。曹丕的《燕歌行》是現存最早的純粹的七言詩。
「風骨」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學品評的主要標准,建安時代以五言詩為主的文學以風骨遒勁而著稱,被後來人尊為典範,這既是文學史上經常提到的「建安風骨」。
風骨一詞最早大量運用於魏、晉、南朝時的人物評論,大體上「風」偏重指精神氣質,「骨」偏重於指骨格形態,二者密不可分,合而為一為風骨。後來也沿用到了書畫理論中。
至於文學評論中的風骨論,當以《文心雕龍》中講述的較為詳盡。風,就是文章的生命力,是一種內在的、能感染人的精神力量,有了風,文章才能鮮明而生動,當然,「風」始終比較虛化,它與作品的內容和情感有關,但並非指內容和情感自身。
而骨是指文章的表現力,也就是說文章應該表現的剛健有力,「骨」是一個比較實的概念,直接體現在語言的運用上;語言准確、簡練、明晰,文章就能表現得有力。風骨這一概念很強調完整性,它們可以從不同的側面去理解,但是不能分成兩個概念來看。
建安風骨所指的文學風貌主要是內容充實、感情豐富的特點。建安時代的作家,擺脫了儒學的束縛,注意作品的抒情性,再加之處在戰亂的年代,思想感情更常常是表現的慷慨激昂。還有就是建安詩文所具有的明朗剛健的風格。
建安詩歌是從漢樂府和「古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雖也講究用辭和文采,但仍保持了樂府民歌的本色,不象後來某些文人詩那般過分追求辭藻。此外,劉勰也強調:辭藻修飾與風骨良好的結合,才是文章中的精品。
如像曹植的詩,既有一定的華美,又不至於傷害風骨,因此人們在提倡建安風骨時,不僅肯定了它的風骨,也肯定了它風骨和藻飾結合的一面。所以,從南朝到唐,提倡建安風骨的人盡管各自的著眼點不同,但基本上都是針對當時文壇上的一些不足,象辭藻過於華麗,用字過於艱深,風格軟靡無力,內容或空洞或繁雜,感情昧暗等,而要求作品有生氣,內容充實,感情充沛,風格明朗剛健等,這在文學史上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漢獻帝最後的一個年號叫作「建安」,當時實際掌握政權的是曹操,建安年代及在這稍前和稍後一段時期內的文學,一般統稱為「建安文學」。
這是文學史上的一個輝煌的時代,當然也是詩歌史輝煌的時代,從這個時候起,當時的人開始認識到文學有它自身的價值,獨立的地位。魯迅先生說:這是「文學的自覺時代」。在這個時代里,詩歌、辭賦以及散文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尤其的詩歌,興起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文人詩的高潮,從此奠定了文人詩的主導地位,給後世留下極深遠的影響。
簡答
1.《詩經》是我國文學的光輝起點,它的出現以及它的思想性和藝術成就,是我國文學發達很早的標志,在我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佔有極高的地位。
《詩經》,特別是其中民歌部分所表現的「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現實主義精神對後世文學影響最大。它推動詩人、作家去關心國家的命運和人民的疾苦,而不要把文學看成流連光景、消遺閑情的東西。歷代民歌是它的嫡傳,從漢魏樂府直到近代歌謠都深刻體現了這種精神,它們一直是人民手中最銳利的戰鬥武器。歷代進步文人在創作中倡導「比興」、「風雅」,實質上也就是倡導《詩經》的現實主義精神。特別是當他們反對文壇上形式主義傾向時,常常以恢復風雅相號召。唐初陳子昂在詩歌革新運動中就是以「風雅不作」、「興寄都絕」批判齊梁間詩的「采麗競繁」;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也以「別裁?體親風雅」作?自己的創作方向。白居易在新樂府運動中,也以「風雅」、「比興」?標准,批評了齊梁以來的形式主義文風,說它們「不過是嘲風雪、弄花草而已」。同時,他又總結了魏晉以來現實主義詩歌創作的成就,提出了「文章合?時而著,歌詩合?事而作」的要求,這正是《詩經》現實主義的進一步發揚。
《詩經》還以鮮明的事實證明了勞動人民的藝術創造才能。真正的詩歌首先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它有力地?發和推動了後世作家去重視民歌,向民歌學習,從而使他們的創作增加了新的血液,有了新的進展。在文學史上由於作家們向民歌學習,常常形成一個時代文學的革新,形成一個時代文學創作的高潮,魏晉五言詩的發展,唐代詩歌的繁榮,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由詩到詞,由詞到曲的文體轉變,也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詩經》對後代文學也有影響不好的一面。它的不少雅詩和頌詩是屬於統治階級的廟堂文學和宮庭文學,後世封建文人正是把這些繼承下來,用以歌頌統治階級的文治、武功和祖先的「聖明」,成?他們獻媚求寵的手段,歷代禮樂志中所載的郊廟歌、燕射歌,以及虛誇的賦、頌、銘、誄等都是這一類作品。
由於《詩經》內容十分復雜,加上從漢代以來被定?儒家經典,歷代經學家並作了種種歪曲的解釋,《詩經》的真正面目被掩蓋了,幾乎完全變成了?統治階級服務的「厚人倫」、「美教化」 的說教工具。但人民和歷代的進步文人並沒有完全被統治階級散布的煙霧所迷惑,他們能夠了解《詩經》的真正價值,繼承並發揚它的傳統,使詩歌成?自己的戰鬥武器。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說,《詩經》奠定了我國古典詩歌現實主義的基礎,在文學史上永遠閃爍著不滅的光輝!
2. 這首詩的意境可分兩層,前四句為一層,寫詩人擺脫塵俗煩擾後的感受,表現了詩人鄙棄官場,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後六句為一層,寫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詩人從中獲得的無限樂趣。表現了詩人熱愛田園生活的真情和高潔人格。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寫詩人雖然居住在污濁的人世間,卻不受塵俗的煩擾。「車馬喧」,正是官場上你爭我奪、互相傾軋、奔走鑽營的各種丑態的寫照。但是,陶淵明「結廬的人境」,並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麼會聽不到車馬的喧鬧呢?詩人好像領會了讀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個設問句「問君何能爾」,然後自己回答「心遠地自偏」。只要思想上遠離了那些達官貴人們的車馬喧囂,其他方面也自然地與他們沒有糾纏了。這四句,包含著精闢的人生哲理,它告訴我們,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凈化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只要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就可以改變客觀環境對自己的影響,到處都可以找到生活的樂趣。「心遠」一詞,反映了詩人超塵脫俗,毫無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千年以來膾炙人口的名句。因為有了「心遠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會悠閑地在籬下採菊,抬頭見山,是那樣地怡然自得,那樣地超凡脫俗!這兩句以客觀景物的描寫襯托出詩人的閑適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說明詩人所見所感,非有意尋求,而是不期而遇。蘇東坡對這兩句頗為稱道:「採菊之次,偶然見山,初不用意,而境與意會,故可喜也。」「見」字也用得極妙,「見」是無意中的偶見,南山的美景正好與採菊時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襯,合成物我兩忘的「無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種忘機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麼勝景,致使詩人如此贊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也是詩人無意中看見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黃昏景色中,飛鳥結伴飛返山林,萬物自由自在,適性而動,正像詩人擺脫官場束縛,悠然自在,詩人在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諦。「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詩人從這大自然的飛鳥、南山、夕陽、秋菊中悟出了什麼真意呢?是萬物運轉、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則嗎?是對遠古純朴自足的理想社會的嚮往嗎?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嗎?是直率真摯的品格嗎?詩人都沒有明確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問題,讓讀者去思考,而他則「欲辨己忘言」。如果結合前面「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來理解,「真意」我們可以理解為人生的真正意義,那就是人生不應該汲汲於名利,不應該被官場的齷齪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應該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賞大自然的無限清新和生機勃勃!當然,這個「真意」的內涵很大,作者沒有全部說出來,也無須說出來,這兩句哲理性的小結給讀者以言已盡而意無窮的想像餘地,令人回味無窮。
全詩以平易樸素的語言寫景抒情敘理,形式和內容達到高度的統一,無論是寫南山傍晚美景,還是或抒歸隱的悠然自得之情,或敘田居的怡然之樂,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於情趣,又饒有理趣。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那樣景、情、理交融於一體的名句不用說,就是「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群已忘言」這樣的句子,雖出語平淡,樸素自然,卻也寄情深長,托意高遠,蘊理雋永,耐人咀嚼,有無窮的理趣和情趣。
⑧ 中國古代文學史作業
1. 自號東皋子的人是王績。 (是)
2. 晚唐是文人詞產生的時期。 (是-唐五代)
3. 《長安古意》的作者是盧照鄰。 (是)
4. 《讓縣自明本志令》的作者是孔融。 (否·曹操)
5. 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園詩人。 (是)
6. 接受杜甫詩風影響的人只有元結。 (否,唐代之後還有江西詩派、顧炎武等)
7. 陳鴻的《長恨歌傳》是愛情小說。 (否·傳奇小說、寓有勸戒諷諭之意)
8. 杜牧詩《感懷》是艷情詩。 (否)
9. 《月賦》的作者是庾信。 (否·謝庄)
10. 柳宗元的山水游記最大特色是使山水具有人的靈性與精神。(是)
⑨ 中國古代文學專題1形成性考核冊作業1答案
1、《詩經·大雅》中的《公劉》一首記敘了周族的酋長公劉率領周人自邰至豳的大遷徙的歷史,這一時期是周代統治階級開國的時期。
2、「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是《詩經·秦風》《 蒹葭 》中的句子,詩中表現了因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而產生的惆悵憂傷。
3、「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是《詩經·王風》《君子於役 》一詩中的句子,這幾句描繪出一幅典型的黃昏時分農家生活的圖景。
4、《詩經·衛風》《 碩人 》一篇描寫一個貴族女子說:「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這里用了一連串的比喻,把美麗女子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
5、「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這是《詩經·小雅》《採薇 》一首中的句子,表達了久戍不歸的士卒對故鄉的懷戀、對自身遭際的哀傷。
6、許穆夫人是《詩經》作品中少數幾位留下了姓名的作者之一,《詩經·鄘風》中保存了她的詩《 載馳 》,詩中表達了對故國衛國滅亡的哀傷,也對阻止她回國弔唁的許國大夫進行了譴責批評。
7、《詩經·小雅》中的《 鹿鳴 》是一首著名的燕饗詩,詩開篇就以「呦呦鹿鳴,食野之萍」起興,藉助自然物象為全詩奠定了一種和諧融洽、歡快熱烈的基調。
8、東漢末年,經學大師鄭玄所作的《 毛詩傳箋 》,集今古文經學研究之大成,主要為毛氏的《詩故訓傳》作注,此後三家詩逐漸衰敗。
9、「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是《詩經》《 靜女 》一篇中的句子,這是一首描寫了男女歡會的詩。
10、成語「耳提面命」出自《詩經·大雅》《 抑 》一詩中「匪面命之,言其耳提」一語。
⑩ 福師10春學期《中國古代小說研究》在線作業一、二答案,8小時之內,過時不侯!
中國歷史太久 文學一本書概括不了 <人間詞話>不錯 以下是在網上找的 文學史及總論 1. 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 2. 周建忠《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下)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8月 3. 郭丹《中國古代文學史專題》(上下冊)學林出版社,2005年7月。 4. 林傳甲,朱希祖,吳梅著《早期北大文學史講義三種》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本書輯錄早期北京大學開設「中國文學史」課程的講義三種,即林傳甲的《中國文學史》、朱希祖的《中國文學史要略》以及吳梅的《中國文學史》,感性而全面地呈現出20世紀初出現的作為一種研究方法的文學史以及首開文學史教學的北京大學的風貌。 5. 游國恩《游國恩中國文學史講義》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5月。本書是作者20世紀40年代在武大中文系教授中國文學史時的講義。全書共分4卷,包括:周前、周、秦、兩漢、三國和宋文學。 6. 李中華《中國古代文學風貌與文學精神》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珞珈語言文學學術文庫」。本書包括學術思潮與文學風貌、封建政治與文人遭遇、宗教民俗與文學蘊含、文學觀念與時代精神、文學體式與考證等五部分。 7. 李定廣《古典文學新視角》汕頭大學出版社,2005年4月。本書是用當代新理論、新視角來研究、解讀中國古典文學的系列成果結集。作者特別注意採用中西結合的理論觀照,其文章大都有新穎的觀點,或推翻前人成說,或發前人所未發,或解決舊問題,或提出新主張。既新人耳目,又言之有據。 8. 汪小洋、孔慶茂《科舉文體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3月。科舉文體,即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使用的文章體裁、體式。作者從這一角度研究科舉制的內涵、科舉取士的觀念及科舉制下文學的發展。 9. 陳飛主編《中國古代散文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二十世紀中國人文學科學術研究史叢書」 10. 齊裕焜主編《中國古代小說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二十世紀中國人文學科學術研究史叢書」 11. 熊禮匯《中國古代散文藝術史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珞珈語言文學學術文庫」。本書共分三編,主要介紹了兩漢散文藝術嬗變論、略論魏晉文風嬗變的文化動因、韓愈古文藝術精神論、論曾鞏古文的藝術特色及其成因等。 12. 胥洪泉《中國古代散文簡史》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8月。《中國古代散文簡史》郭預衡編,北京 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年 13. 譚家健《中國古代散文史稿》重慶出版社,2005年6月。本書作者集研究中國古代散文40多年的結晶,既吸納海內外的不同學術見解,又獨抒己見,從先秦到近代,客觀地對中國古代散文發展流變的總體趨勢和軌跡作了全面深入的探索。其論述范圍的闊大寬廣、藝術剖析的色彩和意境、文獻注釋的豐富考究,較之以往的同類出版著作更為可觀。 14. 孟昭毅、李載道主編《中國翻譯文學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7月。本書是對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1989年版陳玉剛等主編的《中國翻譯文學史》的修訂。將原書時間的下限從原來的1949年,擴展到2001年,並且特別增添了目前資料較少的港台文學翻譯的情況。 15. 李生龍《道家及其對文學的影響》嶽麓書社,2005年5月。本書作者從事道家研究20多年,1992年出版過《無為論》,1998年出版這本《道家及其對文學的影響》,2000年出版了長篇小說《道家演義》。嶽麓書社再版《道家及其對文學的影響》時,作者進行了較大的修改,使之進一步完善。 16. 孫昌武《詩苑仙蹤:詩歌與神仙信仰》南開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 17. 孫昌武《中國文學中的維摩與觀音》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 18. 趙敏俐《中國古代歌詩研究——從〈詩經〉到元曲的藝術生產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本書從照顧各時代特點出發,從藝術生產的總原則出發,每個時代分別選取不同的問題展開討論,以期能更好地反映各時代藝術生產特點,反映中國古代歌詩藝術生產內容的豐富性。全書共12章,導論和結語各一,以時代劃分,從《詩經》至元曲,分別探討了各時代歌詩藝術的成就和特點。 19. 胡曉明《萬川之月:中國山水詩的心靈境界》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