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微型小說的寫作要點
微型小說是載體小,內涵大的體裁形式,它的文字、篇幅短小,情節單一,人物刻劃單純,描寫簡明,語言簡潔。它對生活的把握是「化整為零」,反映生活是「以點取勝」,此篇從四個方面概括了微型小說的寫作要點。從寫作的角度看,初學寫作的習作者以微型小說入手,既注重故事性、趣味性,又凝煉地融進社會生活的內容,訓練組織小說的藝術結構,磨煉寫作的技巧,是有效的練筆。
一、要善於捕捉構思的聚焦點微型小說把握生活是「化整為零」,反映生活是「以點制勝」。它不能像中、長、短篇那樣去寫生活的「面」。它必須將社會生活內容和自己認識評價凝聚在某一個「點」上,通過一瞬,來照亮全程;通過一點,還涵括全部。因此,尋找微型小說聚焦點,捕捉微型小說的聚焦點,對於微型小說的寫作,就顯得特別重要。
關於這一點,許多微型小說的研究者,曾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術語進行了強調。
呂奎文、鄭賤德在《小小說創作技巧》中曾指出:寫作微型小說,首先必須「把生活中那些帶有詩意、能引起美感或給人啟迪的『頃刻』,迅速地逮住。」
梁多容在《微型 小說寫作 》中曾指出:「詩有詩眼,文有文眼,微型小說有閃光點。微型小說是鏡頭小說,沒有復雜的情節和完整的人物形象,它要求情節單一,刻畫人物性格的一個側面。因此,它應該是一次瞬間聚焦,使聚焦後獲得是一個閃光點」,「沒有這個閃光點,微型小說便沒有聚能反應,其人物將是平庸的,將失去生命的光彩,不會產生震撼人、感染人的力量。」
趙曙光在其專文中也指出:「詩有詩眼,戲有戲眼,微型小說也有微型小說的眼。這個眼姑且稱為微型小說的『那一點』。」有了它,全篇就有了生命,有了活力,意義就深刻了。沒有它,全篇就無精打采,甚至會因為缺乏生命機制而不能成篇。「
他們這些論述,都強調指出微型小說的藝術形象,是一個單純的、單一的,同時又是富於包孕的聚焦點形成的;寫微型小說,首先要找到這樣的聚焦點。
這個聚焦點是一個什麼樣的點呢?劉海濤在《微型小說的理論與技巧》一書中指出:它應該是一個意象實體。這個意象實體應該是單純的、新鮮的、獨創的。 網路文學 它應該包含著矛盾錯位,富有內涵,能負載小說的主題,能包含過去、現在、未來及其他方面生活內容。我們認為,劉海濤的概括,是比較符合創作實際的。
微型小說的聚焦點應該是一個意象實體,說它是意象實體,因為這個「核」,是思想與形象的結合。它既是形象的,又是思想的。既是一種物象,同時又包容了作者所意識到的思想內容。為什麼強調它是一種意象實體而不是其他別的什麼呢?因為我們僅僅有了某一思想,或某一良好的創作意圖,而沒有與之相應的形象,我們寫不成微型小說。如果我們有了一個精彩的故事、精彩的人物,而沒有意識到它的內涵與意義,我們同樣也寫不成微型小說。寫小說,僅有創作意圖不行。僅有意圖,沒有與之相應的形象,作無處著手。寫小說僅有題材沒有認識也不行。沒有認識就抓不到作品的精神與靈魂。所以,寫微型小說,首先是要一個形象與思想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意象實體。
微型小說的聚焦點,應該是單純的、只用一兩句話,就可以把它講述清楚的。為什麼強調它是單純的呢?因為微型小說的篇幅只能容納單純的意象實體,因為過於復雜的意象實體,不是微型小說藝術形象的審美特徵。如果把過於復雜的意象實體塞入微型小說,實際上就混淆了微型小說與其他小說體式的區別。
微型小說的聚焦點,應該是獨創的、新鮮的、新穎的。
任何文學創作都需要創造。微型小說要以精彩的瞬間、精彩的點打動人、啟迪人,「於細微處見精神」,更需要創造。它應該是一種機智,一種敏感,一種對生活中某一場景、某一瞬間、某一細節的忽然抓住;它應該是一種眼光,一種藝術神經,一種一眼望到底的穿透力。眼光平庸,思想遲鈍是它的致命傷。因此,微型小說的聚焦點只能是作者自己發現的、新鮮的、獨特的。
同時,微型小說的聚焦點應該是有內涵的,它應該具有矛盾錯位,能負載小說的主題,能包容過去、現在、未來及其他方面的內容。這是決定微型小說審美價值、認識價值的關鍵。
微型 好看的小說 不是隨手拈來,信手寫出的。它不是殘叢小語,不是茶餘飯後的消遣,而是作家把握世界、把握人生的一種藝術形式。它應該像別林斯基所說的那樣:「僅僅用一個特徵,一句話,就能夠把任何你寫上十來本書也無法表現出來的東西生動而充分地表現出來」。它應該是一種簡單明了而又智慧的方式,作者的主體意識、情感思索、思想困惑,要從中得到一種確證,淺白直露、一泄無余,不能引起讀者的興趣。因此,這個內核,這個聚焦點,必須包含矛盾錯位,能負載小說的主旨意蘊,能容載社會、政治、人生、歷史,令人思索;能在單一中見出豐滿,單純中見出豐富。
這個聚焦點從何而來呢?一是從生活中發現比較單純、單一的矛盾錯位;一是將生活中某些獨特的感受加工、改造為矛盾錯位。
二、要善於提煉聚焦點寫微型小說,首先是要找到 恐怖小說 的聚焦點。作者或是從生活中直接找到這孕含矛盾錯位的聚焦點,或是將生活感受加工,改造為具有矛盾錯位的聚焦點,無論那一種形式,都離不開進一步的加工、提煉。因為最初獲得的聚焦點,還不一定深刻,有待典型化。同時,僅有一個聚焦點,還構不成情節,構不成小說,還有待於把它「完形」,編織成一個比較完整單純的情節。這里有兩個工作要做:一是將聚焦點典型化,使它能負載比較大的生活內容;一是將聚焦點完形化,圍繞聚焦點向前向後延伸、擴展,使它成為一個比較單純、不枝不蔓的而又完整的情節。
於德北的《杭州路十號》,寫了一個空虛無聊,對生活感到絕望的待業青年,有一次他玩了一個無聊的寄信游戲,寫一封訴說自己痛苦與絕望的信給自己瞎編的地址:「杭州路十號袁小雪」。沒料到,他竟每月按時收到杭州路十號袁小雪寄來的鼓勵他勇敢地生活下去的信。他振作起來後去回訪、感謝袁小雪,沒有料到這個「袁小雪」竟是一個兩月前已經患癌症去世的著名的病殘心理學教授;老教授在去世之前,留下了一疊信,囑老伴每月寄一封去。這是一篇用真摯的愛來呼喚人與人之間心靈溝通的作品,據作者介紹,這篇小說的原始素材有兩個:一是作者自己在生活中真的玩過這樣的寄信游戲,不過那確實是一個像袁小雪那樣的女孩,等到作者在秋天踏著黃黃的秋葉去看她時,她已靜悄悄地死去了三天。二是那位老教授的故事,他是在一個小車站聽陌生人講的。在素材與作品的比較中,我們可以看到,作品中的矛盾錯位:「我寄出了一篇非常無聊的信,卻收到無數封非常認真非常真誠的回信」,在生活中是存在的,不過他並沒有照搬,而是將原型中的女孩改為病殘心理學教授,並且在這個事件上寄託了自己的感情、理想和對生活的認識和評價。同時,他也將基本情節作了合乎情況的加工、改造,使之更為完整。
作者將單一、單純的感受,加工改造成了矛盾錯位,從而使它獲得了微型小說的特質。作者獲得這個聚焦點後、作品的內核、靈魂也就確定下來了,作者進一步的工作,就是將這個意象實體完形化,通過情節的前後延伸,將這個意象實體生動、完整的再現出來。所謂」完形「,也就是依據生活,進行合理想像,讓」聚焦點「長出合適的」肉「來。
三、要善於將聚焦點「凸現」出來寫微型小說,不僅要捕捉聚焦點,提煉聚焦點,而且還要善於將聚焦點強化出來。如果將聚焦點散落、湮沒在整篇情節之中,小說寫出來,將全無精彩之處。有些習作者,其構思不錯,寫出來平平,其原因之一,就是不懂得將聚焦點強化出來。
要將聚焦完美地表現出來,讓它照亮全篇,照亮讀者的心靈,首先要做到的,是在構思中始終不要忘記著這「點」,始終要以這個點為中心。作者一方面要由這個「點」,生出許多的枝枝椏椏,另一方面,許許多多的枝枝椏椏,又要投射、關注於這個「點」,萬川入海,綠葉扶花。
微型小說的凝焦點,常常表現為某個核心細節。在微型小說中,這個核心細節不是局部性的點綴,而是全局性的藝術樞紐。在整個小說結構中,它是中心細節,在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過程中,它又是高潮細節。它是凝結全篇小說情感的焦點,是整個作品的點睛之筆。如果撤了它,整個微型小說就不復存在。因此,在衍化其他情節和細節時,必須以它為基點,就像滾雪球一樣,不論如何的滾動,始終不離開它的內核。
要把聚焦點完美地表現出來,還要懂得運用一定的情節技巧。我們通常運用的,有對比、渲染、突轉、誇張、巧合、重復、照應、設置懸念等。每一技巧的成功運用,都可能使小說的聚焦點在一瞬間凸現出來。情節技巧之於微型小說,決不是可有可無的。一些重要而巧妙的情節技巧,幾乎構成了整個微型小說的本身。寫微型小說,應該熟諳這些情節技巧。
四、要注意語言表達上的特點微型小說載體小、內涵大。要做到載體小、涵大,在語言表達方面,要特別講究簡潔、含蓄。
微型小說篇幅短小,幾乎到了沒有任何說教的餘地。文字上的任何拖沓,累贅,都可能破壞小說的藝術性。但微型小說並不窘迫,並不寒傖,它在限的篇幅同樣從容不迫、游刃有餘。這與它的文字表達技巧有關。微型小說往往直接入題,多用白描,該細的地方細,該簡的地方總是將一切可有可無的描寫一律舍棄。微型小說總是將環境描寫隱於情節發展之中。將人物的神態、心理,盡可能地隱含於人物行動、對話之中。
微型小說力求用很小的載體負載起很大的涵量,它在語言表達上要盡可能的含蓄。微型小說善於留藝術空白,它所寫的,往往是一角一隅,留有更多的空間留讀者去想像、補充。微型小說總是用形象說話,含而不露,引而不發,把涵義留給讀者去品味。微型小說往往喜歡用雙關、象徵、側面描寫,讓讀者去體會話外之音、「境外之境」、「象外之象」。微型小說總是虛實相藏,以實引虛,以讀者去再創造。這些表達上的特點,每個習作者都要細心揣摩。
2. 台灣武俠小說的男作者有那些
有古龍、司馬翎、卧龍生、諸葛青雲、上官鼎、柳殘陽、慕容美、陳青雲、曹若冰、孫玉鑫
3. 小說的常用結構和創作技法有哪些
結構短篇小說的四個常用技巧 (一)"橫切懸念,倒敘事件"法這是指作者為避免平鋪直敘,在小說首段就設置提挈全篇、籠罩全文的懸念,故意給讀者造 成疑團,以激起讀者產生興趣讀下去。如1964年7月5日《湖北日報》發表的一篇《一雙明亮 的眼睛》,就採取這一手法。此文一開頭是:夜,墨黑,伸手不見五指。我(即文中主角)到 一個生產大隊去。由於第一次去,路生,加上碰到天陰,沒月亮,沒星星,自己又沒帶手電筒 ,真是把人急壞了。就在這時,我碰到一個社員,恰恰住在我要去的大隊,就把我引去了。 沿途,他一會說:"同志,注意,前頭有條溝!"一會,又指點我:"同志,注意左邊是口 塘!"最後,進了村,又指著一條巷子說:"裡面住著咱們隊長,他會招呼你的。"可第二 天清早,我從隊長屋裡出來,看到一個強壯的中年人,挑著桶,哼著輕快的曲子,向稻場旁 邊的堰塘走來。待他走近,我一瞄,哎,多好的一條漢子,眼怎麼瞎了? 正想著,只見他蠻不在乎地下塘挑水。我大吃一驚,喊:"…… 是塘,你不要掉到水裡了。"他回過頭,眨眨眼,好像看到了我:"你不就是我昨夜給你引 路的同志嗎?"……看到這兒,讀者一定禁不住問自己:他是個瞎子嗎?為什麼能那麼利索地 引 人走夜晚呢?為什麼他比有眼睛的人的"眼睛"還明亮呢?這就叫作"切入懸念",下面就等 著作者"倒敘事件"——讀者也就非讀下去不可了。 (二)"淡化情節,形散神聚"法這種創作法,從表面看,沒有出其不意的情節,沒有激烈的矛盾沖突,而且平鋪直敘,一直 是淡淡的氣氛。但是,在這平鋪直敘中,帶有涌襲心靈的感情;在這淡淡的凄涼中,帶有一 種說不出的人生韻味,常常是"無情"更有情,無聲勝有聲。如張潔寫的《拾麥穗》,是講 農村的一個小姑娘,家裡很窮,每年夏天割麥時,她總是挽個籃子,到打過麥的麥地里拾麥 穗 .這個時候,一個賣麥芽糖的老漢來了。別的孩子用拾的麥穗與老漢換糖吃,而這個小女孩 捨不得。老漢便常常免費敲糖給她吃。別人就笑她,說她嫁給這個老漢算了。她對此並不怎 么懂,老漢也覺得沒什麼,大家也只是開開玩笑,以後也再沒提起此事。可她——這個小小 的姑娘,當老漢沒再來賣糖時,卻在村頭等著,等著……她在等什麼呢?僅僅是為了吃老漢 的糖嗎?不,這裡面有說不清的味,有一種淡淡哀戀,一種人與人之間能相互溝通的情緒… 這就叫"形散神 聚",是"無結構"的結構,是用一種內在精神編織的"情結"文章 (三)"偶然中必然,必然中偶然"法小說作者要學會在生活中發現偶然中隱 藏著的必然性,學會在寫小說時運用這種偶然中的 必 然性。它能引發讀者尋根盤底地、津津有味地追讀下去,而且能揭示生活中不易發現的本質 意義。如法國小說《項鏈》的作者莫泊桑,對此技巧就運用得非常漂亮。故事是這樣的:小 職員的妻子路瓦裁夫人為了得人歡心,被人艷羨,在准備參加一個上流社會的晚會時,向她 的女友借了串項鏈配戴。當晚,這項鏈加上她的美貌,確實讓她出了風頭。不料,樂極生悲 ,在歸途上她竟丟失了項鏈。為了賠償這項鏈,她不得不承受經濟上的壓力。經過十年艱苦 努力,她和丈夫還清了因買項鏈所欠的債。誰知待她剛還完債,便發現她原來借的項鏈是假 的。真是一夜風頭得到的是十年辛酸,片刻虛榮換來的是半生痛苦。這"借項鏈"——"失項鏈"——"賠項鏈"——"還項鏈債務"——"發現項鏈是假玩意"的一系列情節,節節都 隱 蔽著"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的偶然",讀來引人入勝,又發人深省。 (四)"明線暗線——雙環連套"法這種小說技巧是運用文中兩個一明一暗的線索,平行交*,雙環連套,從一個人物引出一 個人物,從一個故事引出一個故事,不僅使兩個人物、兩個故事發生密切的關系,而且不斷 豐富人物性格,推動主題思想深化,如魯迅寫的小說《葯》就是如此。故事的明線是:清末 年間,華老栓的兒子小栓得了癆病,人們說此病吃了血饅頭就好了,所以老栓等到一天清早 衙門殺人,就拿著洋錢去買用囚犯血染的饅頭,並匆匆拿回家給小栓吃。此文暗線是:老栓 去取血饅頭那天清早,被殺的囚犯是革命者夏瑜,小栓就是吃的他的血饅頭,但這劑"葯" 並沒把小栓的病治好。小栓最終還是被癆病奪去了生命。作者就將這明暗兩線交*,結成雙 環連套——在本文結局的墳場上,讓小栓的墓和夏瑜的墓錯落地挨在一起,小栓的母親、 夏 瑜的母親又都在給兒子上墳、燒紙……《葯》的主題:"愚昧的群眾享用革命者的鮮血, 不 是醫治病苦的良葯;資產階級脫離群眾的革命,不是療救中國社會的良葯。"就自然而然地 從墳地里奔出來了。 第一篇 人物 1 一切小說的基礎是什麼? 是人物,所有小說的核心都在於如何塑造有吸引力的人物,尤其是主人公,這是小說成敗的關鍵。 事實上,我們可以給小說下個定義,短篇小說:用散文的形式描寫一個人物力圖解決一個問題。長篇小說:用散文的形式描寫數個人物力圖解決數個問題,當然這其中的人物要有主有次,問題要有大有小。 在科幻小說和驚險小說中,人物多種多樣,可以是真正的人,也可以是機器人、仿生人、動物植物或來自外層空間的恐怖不知名的異形。不過大多的人物恐怕只能是人,偶爾有克隆人或是仿生人,也會有些幽靈和鬼魂。但是不管什麼作為主人公,他們的言行舉止必須像一個真正的人。 讀者閱讀小說,主要是為了消遣,他們不想聽說教。如果小說寫的是一部機器、一棵樹、一隻鳥,如果這些主角沒有人類的特性,那讀者很快就會感到厭倦,反過來說,如果我們在寫作的時候有意識地讓小說中的人物都面臨一個問題,比如說生存問題或是存在障礙的愛情,並讓主人公奮力去解決這個問題,讀者就會被吸引。 小說像任何一切娛樂形式一樣,要能吸引並保持觀眾的注意力,而且,小說又具有其他娛樂性是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小說可運用文字直接激發讀者的想像力,作者僅憑紙和筆,就可以帶領讀者去異鄉奇境進行旅行。 但小說也有其弱點。作家不可能面對讀者直接進行解釋或解決讀者的一切疑惑,作家必須要把他想說的一切統統寫下來,並希望讀者能聽到、看到、聞到、感覺到甚至嘗到作者在小說中所描述的一切東西。 因此,作為作者,你的工作是要使讀者生活在你的小說中。要使你的讀者忘記他他們是坐在電腦前或是躺在床上看文字,而是使他們相信他們正生活在你想像中的世界,生活在你用筆創造出的世界中,他正在急診室中搶救病人,他正絕望地站在海邊等待黎明,他正在爬一座冰雪紛飛的山,山的那邊是他的陷入險境的愛人。 總而言之,是要讀者生活在你的故事中。做到這一點最簡單的一個辦法是,提供一個他所嚮往成為的人物。 讓讀者想像,她自己就是一個主角,掙扎於情慾和對自由的嚮往中,被另一個緊緊束縛著。或是因為備受傷害看不見希望,正慢慢滑向死亡的黑暗的卻渴望被救贖。 作者如何做到這一點呢?有兩件事必須記住。 首先,小說基本上寫主人公解決面臨的問題的文學樣式,主人公的選擇必須十分小心。人物應該有獨特的吸引力,並給一個難題讓他去解決,從而使讀者關心該人物以後的命運。小說中的主人公也稱之為觀點人物,故事是從他的視角講述的,換句話說,就是主人公必須有能力承擔這個故事。 選擇一個主人公,他有極大的能耐,卻又有明顯的弱點,然後然他去解決一個難題。 比如,作者可以設想一個主角,他睿智、冷靜、意志力極強,從以往的戰爭期間看是個卓越的軍事家,但他有時會陷入迷惑,堅硬的外殼下面是容易受到傷害的心,因為追求自由而參加國家的獨立戰爭,然後又因為自由被束縛而被迫選擇離開祖國。如果讓列文領導一支軍隊,管理國家,他會輕而易舉地完成,但是他所面臨的問題不是考驗他的優點,而是揭露他的短處,所以他遇到了另一個主角,一個無論容貌、力量都比他強、掠奪成性的人,他奪走了這個主角的自由,不僅如此,他所經歷的一切超越他忍耐的極限,這也是使他高傲的自尊受到極大的傷害。 另外,在描寫人物時,不要流露出主人公自己必勝的信念,如果主人公都確信難題能解決掉,那讀者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故事必須要有懸念,這個懸念應該維持到故事結束。換句話說,主人公對自己的命運是無法把握的,如同走在懸崖邊上,搖搖擺擺跌跌撞撞,狂風和暴雨隨時都可能把其摧毀。 在具有高度寫作技巧的小說中,主人公除非作出極大的犧牲,否則就不可能戰勝他所面臨的難題,也就是說,主人公必定有失才能有得,而讀者急切想要知道主人公將會失去什麼。 那種鎮定自若、無所不能的人物是小說中最要不得的,他們乏味、刻板、不可信、毫無意義。 優秀的作家如同優秀的建築設計師,每一篇小說應具有其獨特的創造性,這包括有特點的人物和適合故事的背景以及其中文中流露出的觀點。 觀察一下你每天周圍接觸的人物,你能見到多少一成不變的模式呢?進一步了解他們每個人,你就會發現,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與其他人不同的個性、習慣、愛好、歡樂和恐懼,每個人都面臨自己各自不同的問題。他們有哪些強處和弱點,應著重描寫他們那些與眾不同的特點,在設想一下,哪一些問題最能暴露其弱點,然後再動筆開始寫。 關於描寫人物的第二個要點是,整個故事的敘述都應從主人公的觀點和感覺出發,即使小說使用第三人稱的敘述手法,寫在紙上的一切都應是主人公的親身經歷,這是對作者的一種限制。 主人公必須出現在每一個場景中,作者不能寫主人公所不知道的事情。但唯有如此,作者講的故事才有真實感,並直接向讀者敘述。主人公困惑,讀者也會感到困惑:主人公痛苦,讀者也會感到痛苦,主人公勝利了,讀者也會感到勝利的喜悅。換句話說,讀者生活在小說中,而不只是在讀電腦屏幕上的字或印在紙上的鉛字。 也可以用第一人稱來寫小說,在以第一人稱敘述的故事中,「我」是主人公,給讀者以更大的帶入感,有利於在他們的腦中建立一個虛擬的世界,但是由於「我」的視角有限,敘述的時候有時會有極大不便,不過在設置懸念上比第三人稱要方便一些。當然,如果作者必須告訴讀者一些主人公所不知道的事情時,最好用第三人稱。 還有些人用第三人稱和第一人稱混合來寫,這種方法要取得較好的效果相對要難,很容易產生視角混亂,使讀者迷惑,但能克服單純以第三或以第一人稱描寫的缺點。 有一個辦法可以檢查主人公是否能感知現實世界,查看你所寫的小說的每一頁,看看主人公的五種感官是否都起了作用。如果在一頁中只有主人公的視覺和聽覺用上了,就重寫這一頁,最終達到的效果是,不僅要使故事的主人公不僅能看到和聽到,還要讓他嗅到、嘗到和接觸到,這種方法是故事的敘述效果生動活潑。 那麼,怎樣才能找到具有獨特個性的主人公呢?又怎樣讓它解決什麼問題呢? 綜上所述,作者所寫的主人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你自己和其他你所熟悉的人物相結合的產物。許多作家往往勸導初學者應寫自己所熟悉的人和事,這確實是成功作者的經驗之談。沒有一個作者會寫自己從未親身經歷的東西,這實在是不可能的做到的。 事實真是如此嗎?看看我們周圍的小說,恐怕沒有那個是寫文者的自己的經歷,舉架空歷史小說,發生在不存在的朝代的不可能的事情。那麼,作者的親身經歷又是哪裡來的呢? 小說中的人物是作者所熟悉的,他們已經在作者的腦子里活了很久。在開始動手寫前和寫時,作者在自己的腦子中調集平時所存在腦海中的記憶,一點點設計出故事中人物中的形象,長得什麼樣子,脾氣如何,有什麼樣的朋友和敵人,如何對外界作出反應,有什麼和別人不同的地方,長處和弱點是什麼,家庭情況等等。 從某種意義上說,寫好一部小說,有很大程度上與你平時所讀書的多少、范圍和理解程度成正比,也取決於所收集的相關資料的量。 所有這一切,都可以算是一種「親身經歷」。但光有親身經歷還不夠,作者還需要有能力激發想像力的觸發,想想看如果是個熱愛自由和被自己的戰友背叛的人,在星際中游盪,有一天突然被另外一個強者囚禁,一層層剝去偽裝,最後連思想的自由都要被奪去的時候,你會怎麼辦。 以上所述,就是寫好一篇小說的關鍵。 第一篇 人物 3 在一篇小說中需要描寫了多個人物,每個人物都面臨自己的問題 請注意,主角要面臨多個問題,這是小說主人公與其他人物之間的主要區別,而一個主角比另外一個更重要一些,他所面對的問題也更多。 一位著名的寫作教師曾告訴上課的作者,他們可以把主人公所面臨的問題設想成一個簡單的方程式:一種感情對另一種感情。例如,那是自由對恐懼,驕傲對征服,忠誠對友誼。 但開始為小說構思人物時,即使是次要角色,都可用這個簡單的公式去套人物的主要性格。 如果你的人物不能套入這個顯而易見的模式,那麼,你就根本沒有把人物構思好。小說的基本沖突,也就是小說情節得以發展的動力,是主人公內心的感情沖突。小說的一切沖突,都是從這一基本沖突發展出來的。 在主人公面臨的這個內在的、心靈的問題上,作者需要給他加了一個外部的、體力和智力上的問題。 它們與主人公所面對的主要問題交織在一起,每當解決了一個問題,又出現了另一個問題,這就形成了互相連接在一起的問題鏈,也被稱為是相互聯結的期望鏈。因為,作者放在讀者面前的每個問題、每個疑問都隱含著對這個問題或疑問的解決或回答,使讀者期望繼續讀下去。所以,作者要在小說中不斷地提出問題,提出疑問。 小說都應該有這樣的緊急關頭,作為作者,就應把小說的主人公和你的讀者,放到這種緊急的關頭去考驗,讓讀者和主人公一樣痛苦不堪,進退維谷,難以擺脫。在這個時候,你已經小心地向讀者證明並使他們信服,不管主人公有什麼缺點和問題,他都是一個值得稱贊的人。 在喜劇結尾的小說中,主人公往往作出道德的選擇,他寧願放棄自己所珍惜的一切。盡管他失去了所珍惜的一切,他卻經受了烈火的考驗,因此他得到回報,幸福最終回到他身邊。 在以悲劇結尾的小說中,主人公選擇非道德的解決方法,在看上去幸福的後面則是悲慘的命運。 在一些小說中,主人公作出了正確的選擇,解決了自己面對的難題,但卻失去生命,這是「悲劇」的經典定義。 在小說中人物描寫應注意的最後一點是,主人公必須要有變化,不管小說中的主人公發生了什麼,不管小說怎麼寫,主人公必須要有一個根本的變化。 每篇小說的關鍵是寫主人公的變化,要找出主人公在感情、道德、肉體和內心等方面的關鍵的變化,作者要寫的就應該是這種變化。 有一句義大利諺語說:「吃飯沒酒,如同白天沒有陽光。」故事沒有沖突就想吃飯沒有酒。 沖突構成故事,沒有沖突就沒有故事。作者可以寫一篇有趣的散文,也可有些幾段小說的場景和背景,但故事的本身則依賴於沖突。請想像一下:如果羅密歐和朱麗葉雙方的家族是世交,他們不反對兩位年輕人的結合,那將會是怎樣一個乏味的故事啊。 沖突最簡單的表現形式是最明白無誤的方式:兩個人物之間的搏鬥。這是西部小說的程式:戴白帽子的好人用槍打死了戴黑帽子的壞人:或者在小鎮的酒吧間里,兩個人拳腳相加。在這種小說里,人與人之間直接的肉體個都是唯一的沖突形式,這種小說被稱之為「西部劇」。 事實上,在建國初期,我們國家的電影也曾陷入這種怪圈,現在回頭看看,完全是為了表現戰爭和勝利而表現戰爭和勝利。 科幻小說和驚險小說也曾經模仿過這種「西部劇」的沖突形式,當然其沖突的發生的背景更為廣闊,更為復雜。以科幻小說為例,科幻作家把故事發生的舞台搬到了整個星際空間,但遺憾的是,其模式是一樣的:肉體的格鬥是小說沖突的主要形式。只是科幻小說中出現的不是盜賊而是可怕的異星人入侵。科幻小說中描寫的也不是與印第安人打仗,而是一場星際戰爭。但其沖突是肉體的歌都,是好人與壞人之間的決斗。 在大部分的這類小說中,沒有人物性格的發展。英雄人物、壞蛋,以及其他任務,自始至終毫無變化,他們也沒有內心沖突。 今天看來,這種小說幼稚的荒唐可笑,可是就是這種小說每星期都涌進編輯部成為廢紙堆。所以,有必要向眾多作者說明的一點是:乒乒乓乓的格鬥根本不能算是沖突。 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沖突呢? 對於作者,沖突是指意見、興趣等各方面的碰撞或分歧,尤其是指由於不可調和的願望、目的等所引起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斗爭。 不可調和的願望和目的,是真正能使小說獲得生命的沖突。這不光是好人和壞人之間的武裝沖突肉體搏鬥,而是不可調和的願望和目的之間的沖突。就想雷暴的形成是由於兩種帶不同電荷的雲之間的「沖突」所造成的一樣,小說中的沖突也是由主要人物之間內心的沖突所形成的。 這種沖突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拳打腳踢刀槍往來是最差的沖突形式,因為作者根本未作認真的思索。 在一篇好的小說中,在一篇好的小說中,沖突可在多層面上展開。沖突源於主人公內心深處,而後發展成為主人公與其他人物之間的沖突。而且,在小說,沖突往往最終發展成為主人公與道德、社會體系或是理念的沖突。 在人物這一仗我們談到,每一篇小說的開始,都是主人公思想深處感情上的沖突:兩種感情的沖突,如自由對恐懼,愛與恨,忠誠對友誼或是責任感對貪婪。 在短篇小說中,由於篇幅有限一般在小說一開始,這種沖突就折磨著主人公。長篇小說中可以用較多的篇幅來交代背景,但也應暗示主人公內心陷入不安的處境,當然不一定需要一開始就向讀者交代清楚這種出土,但應讓讀者很快理解到,主人公有麻煩了。 有些小說沖突圍繞著主人公與另一個人物展開的,事實上大多數耽美小說就是這種模式,還有些小說沖突的范圍更大一些,但不管怎樣沖突必須實實在在,才能使讀者產生共鳴。 順便提一下,對手(或稱之為敵手)與壞蛋有很大的不同。對新手,塑造一個壞蛋要容易得多,因為小說就需要有個壞人去做壞事。 一篇真正優秀的小說,沖突是在多層次展開的。現實主人公內心的沖突,即感情的沖突,然後,由一位對手攻擊了主人公的最弱點,是內心的沖突變成了外在的沖突,並使之表現在外部的世界中。 還有些小說中,沖突的對手不是人而是自然界或是宇宙,比如死亡,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也是無法改變的,因此最終的結局通常都是悲劇。 有人曾問過一名著名的小說家:「怎樣才能使小說產生懸念?」 他的回答是:「用定時炸彈,把時間定在最後一頁上爆炸。」 無論長篇小說還是短篇小說,尤其是短篇小說,如果追求情節性強和令人印象深刻的結局,它就不得不與時間賽跑,其最後的結局簡單可能是「皇帝的新衣」,那種看不見的衣服根本不存在;也可以復雜到斯坦利庫布里克的電影中那個叫做「末日機器」的超級核裝置,這架機器可以毀滅整個世界。 怎樣才能創造出情節性強的小說呢?其關鍵在於製造一顆爆炸力強的定時炸彈,並讓讀者在第一頁上,甚至是在小說的第一段就能清晰地聽到定時炸彈發出的滴答聲。 最後一點:故事情節的安排,要使讀者感到這個人物確實是一個活生生的活著的人。當然,如果主人公在小說結尾時死了,就得有人為主人公哀悼,這樣,主人公仍會活在人們的心中,小說要給人這種持續感,這種感覺會使讀者相信,故事是真實的。
4. 求寫小說經驗分享,大眾貨都看過~求真實!經驗
你好親,寫小說碼字是很辛苦的,根據大部分作家和編輯分享的一些真實的技巧和個人經歷進行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你。
1、不要懶,保持每天碼字更新,一懶下來就很難再撿起來。
2、不要想那麼多,不要在細節上糾結浪費時間,每天打開電腦就是干。
3、不要講什麼情懷,講什麼深刻思想,先把小說寫火再說,到時候再想寫點其他的隨便寫。
4、用大白話去講故事,不要刻意去用成語或古言,不要追求所謂的文筆,把故事和人物講通了才是第一位。
5、堅持寫完本,盡量不要太監,不然很容易養成隨意對待寫作的態度和習慣,容易隨意太監。
6、向網站投稿前先認真了解網站簽約規則和福利,不要等到簽約後再去質疑。
7、悶頭寫就好,不要去找編輯編輯要推薦要資源,不然很容易招致反感,後面即使有機會推薦你也不會想到你,除非本身關系好。
8、重心是講故事,而不是講道理,讀者是來看故事的,而不是聽你來講道理的。
9、把故事寫精彩是第一要務,不要去賣弄文采,沒有人喜歡。
10、可以不用寫大綱,但是至少有清楚並記得自己的主線劇情走向。
11、不要太過在意寫的是什麼題材,多關注關注自己寫的故事和劇情,讀者不是看題材選小說的,只要寫得好看,什麼題材都有大把人喜歡。
12、保證故事流暢,可以適當水,但是千萬不要啰嗦,沒有人喜歡啰嗦的文字。
13、不要一時灰心,要對自己有信心,同時要有正確的心理預期,不要好高騖遠。
14、一書成神是極少數,絕大多數大神都是寫了很多年才火的,很多人在火之前也寫了好多年換了不少馬甲,大神也是靠積累過來的,所以不要怕開始時成績不好。
15、保持良好的心態,哪怕第一本第二本都撲了也不要緊,堅持下去才是王道。
16、可以學習借鑒一些經典暢銷作,但是一定不要抄襲,切記!
17、如果到了10萬字還沒簽約的話,可以考慮切掉。到20萬字還沒簽的話,建議就不要再接著寫了,現在的簽約條件還是很寬松的。實在簽約不了,可以去書旗簽千字2的兜底,純當練手,火了後還可以提高。
18、注意推薦位的時間,提前做好存稿的准備,在上推薦時適當爆更。
19、多聽聽編輯的話,專業的編輯對創作的幫助還是很大的,能讓人少掉一些坑。
20、不要迷信黃金三章,也不要完全排斥,能夠滿足黃金三章的規律就盡量滿足,但不要為了黃金三章而丟了原本的故事。
21、不要擔心自己的文筆差,文筆好固然能夠成為加分項,但文筆可以說是網路小說里最不重要的,能講好故事就行。
22、書名很重要,一個有辨識度的書名更能獲得讀者,但也要注意別為了標新立異亂起書名。
23、不要總是盯著成績看,也不要害怕看到成績,以正常的心態去看待書的數據,分析把握劇情走向。
24、寫小說主要是要讓讀者看得開心,不要為了自嗨而放飛了。
25、保持良好的作息,適當運動,寫小說也需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支撐。
26、不要迷信百萬必神的說法,那隻是一個鼓勵的話,寫過百萬字完本的小說,對寫大長篇就有經驗了。
27、保持至少幾章存稿,遇到突發事情沒空碼字,可以不用擔心斷更。
28、主角一定要三觀正,不要寫明顯三觀有問題的主角形象,讀者很難喜歡,網站也不好推薦。
29、劇情一定要有起伏,不要平淡平淡,製造人物矛盾沖突,打臉反打臉套路靈活運用。
30、不要在意套路是否老套,老套路也是可以寫信故事的,重點還是要把故事寫得精彩好看。
31、別只寫了一點點就急著找人去點評,誇你寫得再好也沒用,還是要看讀者,批評你又打擊寫作熱情,沒一點好處。
32、雖然說題材不重要,但是一些冷門題材盡量別去碰,因為讀者基礎少,想寫的話也可以結合其他題材一起。
33、不要覺得跟風潮流不行,先寫火找到寫火書的感覺,有了人氣和讀者的基礎再寫什麼都好。
34、遇到卡文時不要去硬坐著想,去干點別的事,出去走走,運動鍛煉,看看電影什麼的都是不錯的選擇。
35、遇到後續劇情不知道怎麼安排好,去看看別人的套路,開新地圖,拉新的反派,反打臉什麼的套路往上套就好。
36、不要去和讀者爭論,不要因為讀者的差評影響創作的狀態,專注寫好故事。
37、養成做筆記的習慣,平時想到或看到什麼好的靈感及時記錄下來。
38、當有人質疑的時候,不要被情緒左右,思考讀者究竟說的對不對,了解讀者的閱讀心理,再去做適當的調整。
39、不要試圖去找什麼火書的規律,沒有規律,就是把故事講得精彩,然後把該注意的地方做好。
40、盡量用第三人稱角度來寫,除少部分題材的小說,大部分讀者不太接受第一人稱的寫法。
41、不要隨意堆設定,設定是在講故事的過程中適當出現的,而不是一股腦地做說明。
42、挖過的坑要記下來,後面記得填。
43、千萬不要虐主角,至少男頻的讀者基本沒有喜歡虐主的文。
44、不虐主,但也不能讓主角順風順水,不然一點期待感都沒有,看得人毫無感覺,要給主角製造困難製造矛盾。
45、可以沒有女主。
46、主角一定不要聖母性格,沒有讀者會喜歡聖母類型的主角。
47、主角名不要起得稀奇古怪,那隻會勸退讀者。
48、一章最少要有2000字,根據習慣來設定
49、盡量不要斷更,遇到事情請假,要提前跟讀者說明,請假後盡量補更。
50、遇到碼字時沒有動力,可以在橙瓜碼字上跟人拼字,多人一起碼字能夠激發創作動力。
51、注意找到自己的風格,不要隨心所欲地發揮,一天一個樣,這樣讀者受不了的。
52、認清自己的小說風格,找到合適的網站平台,不同網站風格是不一樣的。
53、一定要注意故事的邏輯,雖然大多時候不用太過嚴格,但是明顯的邏輯漏洞不能有,自己的編的故事要能圓回來。
54、若用到現實世界的詩詞經典,要注意方式方式,合理運用,不能讓人感覺是強行照搬湊數。
55、人物性格一定要立體,至少主要要立體,性格鮮明。
56、適當運用一些技巧,合理安排劇情高潮,幾章一小高潮,幾十章一大高潮。
57、學會卡高潮,這個是積累後運用,在適當時候吸引讀者,引起讀者想像。說白了,就是學會斷章(不是)
58、用梗要適度,不能為了玩梗而玩梗,合理運用才是正確做法。
60、金手指不能無腦用,在關鍵地方運用更容易突出金手指的作用。
61、若是平時容易卡文或者偏離主線,可以把大綱和細綱都做起來。
62、簡介要有亮點,讓人一眼看到簡介就想看最好。
63、都市小說要符合現實生活邏輯,不要太離譜。
64、歷史小說先研究具體歷史背景,張冠李戴,漏洞百出的歷史文,只能勸退讀者。
64、商業題材小說也要符合基本商業規則和邏輯。
65、不要急於講完一個故事,把故事講精彩才是重點。
66、詞彙量不夠的情況,可以用平時積累,以及查閱資料來解決。
67、雖然故事是重點,但承載故事的內核是傳達的精神,所以立意一定要明確,要有魂。
68、那篇文筆再優美,也不要陷入無關的描寫當中,從而影響故事的敘事。這樣會影響整個故事的觀感,也會轉移讀者的注意力,將讀者興趣打斷。
69、重要的場景可以著重描寫環境,以突出和渲染想要的氛圍,但也不宜過長過多,效果達到了就行。
70、適當水文可以,但不要在無關緊要的人物和事情上浪費太多文字和時間。
71、不要用總結性抽象性的話來講述,一定要具體化,讓人能獲得更具體更具象的信息。
72、能寫「一隻黃色長毛狗」就不要寫「一隻狗」,能寫「一杯熱奶茶」就不要寫「一杯飲料」,以此類推。
73、如果回讀自己的作品,發現有詞語句子很生硬,就要修改,下次注意。
74、人物說話時會有各種動作和表情,不要一直都是直接的說,道,沒有任何描述修飾。
75、多利用人的五種感官看、聽、嗅、味、觸,使描述更有代入感。
76、人物的動作描寫,要有意義,比如體現人物性格、當時心理活動、環境氣氛等等。
77、不要在意給主角安排的是否太巧了,不巧不成書,你要做的就是將之講得合理。
78、描寫一些具體事務,如果不是日常生活中能夠見到的,可以多用一些對比法來進行描述。
79、不要追新立異,特別是在主角身上,可以不用寫主角多麼帥,但一定不能丑,最好也不要寫成胖子。
80、主角的智商,可以不用智謀絕頂,但一定要聰明,讀者不會喜歡只會蠻力的憨憨。
81、主角的感情戲方面,一定要是有情有義。
82、如果要寫女性角色愛上男主,一定不要無腦無理由,一定是有一個合理的理由讓她愛上男主。
83、力量體系設定上,不要把主角寫得過分完美,有強大的地方也要有弱點的地方。
84、在邏輯上,一定要遵循有得必有失,有好必有壞的原則,主角想要得到什麼,一定就要付出什麼。比如茨威格的「所有的饋贈,都暗中標好了價格」表達意思,已經被無數作者用過。
85、描寫上還要遵循由淺入深的規則,不要一開始就弄一堆復雜的資料去說明,不要講故事寫得像議論文,記住重點是講故事。
86、在人物刻畫上,可以給人物貼上一些標簽以使其與你想要展現的某種性格形象綁定在一起,從而達到使人印象深刻的目的。
87、要留下神秘感給讀者,將講故事的過程當成一個揭秘的過程,吸引著讀者看後面的故事,而不是一下就把世界全講出來。
88、文章之初,要輕松,簡單,要細致,要緩慢,以給人看著舒服為准,不要一開始就急不可耐的塞一堆東西。
89、主角不一定非要在一開始就出來,可以先講這是一個什麼世界,交代大致的背景和關系。
90、切記在一開始就出現一大堆人名,讓讀者記不住主角。
91、選擇網站很重要,可以先多了解各大網站,或者咨詢朋友。
92、對專業編輯有他們專業的視角和觀察經驗,對把握市場風向還是很有幫助的。
93、編輯沒有義務幫忙指點,如果咨詢了編輯,沒有回復或得到想要的結果,不要在意。
94、同行的、讀者的點評,只能作為參考和反饋,不要不當回事,也不要太當回事。
95、不要拖到太晚更新,一是為讀者考慮,二是為自己考慮,有規定更新時間的,還能避免出現意外導致不能按時更新。
96、起個有辨識度的筆名,容易記住的,但又別太復雜,好的筆名對讀者的第一感覺是不同的。
97、遵守網站規定和政策法規,不要寫不該寫的,編輯讓修改,就及時修改。
98、注意一些打著購買改編版權名頭來的騙子,簽合同前多注意點,可以問問朋友和編輯。
99、合理規劃寫作時間和生活工作時間,盡量別熬夜,時間一長不僅對創作有影響,身體也會遭不住。
100、再次強調,別懶,保持每日碼字更新,一懶就完了。
5. 怎樣評論小說
簡單地說,評論小說的人物、情節結構、修辭、主題、環境。
小說鑒賞方法
小說藝術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塑造有血有肉的生動感人的人物形象。學習和鑒賞小說,首先要學會剖析人物的性格特徵及塑造人物的手段和方法等,當然要先明確小說的三大要素及古典小說(中國)發展階段等相關常識。
小說是通過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社會生活環境和完整的故事情節的具體描寫,用以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小說的三個基本特徵,一是通過人物的外貌、對話、行動和心理等描寫,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人物或性格;二是要有一定的故事情節,通過對社會生活的細致描寫,表現復雜的矛盾沖突,敘述故事的發生、發展、高潮和結局,在情節的發展中展現人物性格的變化;三是描寫具體的社會環境,以表現人物和事件產生的歷史背景,社會條件,用來烘託人物,顯示人物的性格特徵。因此作者總是通過他筆下的人物形象,來描繪所處的時代,寄寓他所領悟的生活真理。而讀者也只有通過人物形象的認識去把握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本質。
小說之所以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是由於它塑造了具體感人的典型人物形象。
典型的藝術形象是指既具有獨特而鮮明的個性,又能反映一定社會的某些本質、具有某種共性的人物形象。即我們常說的個性和共性的統一,如我們剛學過的「套中人」別里科夫、「守財奴」葛朗台,及「祥林嫂」、「老栓」等典型藝術形象。
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一般不會是單一的。既可正面描寫,又可側面烘托;既可進行語言、行動等直接描寫,也可通過環境描寫、細節描寫等來達到同樣的目的。
人物的性格和人物的行為是統一的,什麼樣的性格決定了有什麼樣的行為。所以,我們在分析人物形象時,應該注意人物的行動描寫。如「葛朗台與年齡不符的撲金器的行動」等,只有守財奴的他才做得出來。
語言也是揭示人物性格特徵的重要手段。因為,不同性格的人物,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化的語言習慣。我們從人物語言入手,就可以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徵。如葛朗台句句話不離金錢、佔有、交易,守財奴的個性特徵展示無遺。
心理活動是人物本性的再現,外貌描寫也可以反映人物內心,揭示人物性格,這些都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小說是時、空的藝術,這里的空間主要指的是環境。環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並驅使其行動的特定場所。既包括自然環境又包括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即人物活動、事件發生發展的社會背景,即時代特徵、社會風貌等。環境決定並影響人物的性格,同時,人物性格也對環境有一定的影響,如別里科夫對全城的轄制。二者相互統一。自然環境指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時令、氣候、地理風貌等。它常常是為製造氣氛、襯託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現人物的心理而安排的,一般都帶有作者的感情色彩,被當作是社會環境的暗示。發《祝福》中年關祝福的景象,《母親》中車站氛圍的描寫等。
需要注意的是環境對人物性格的體現起著強化作用。作者為了表現人物豐富復雜的性格,往往為人物設置各種不同的環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記錄其種種行為,從而顯露出性格。最後尚需提到的是環境所展示的世態風情不僅僅只為塑造人物服務,還有它自身的、獨立的審美價值。
從解讀故事到理解人物
小說的審美特徵和表現手段決定了讀者在鑒賞小說作品時要遵循獨特的鑒賞規律和鑒賞方法。作為敘事性文學文體,小說世界是由一個一個的人物形象、一個一個的情節事件、一個一個的環境景物有機有序地組合而成。作為藉助語言作塑造形象的媒體的文學文體,小說的這些系列形象是在鑒賞者的腦海里通過想像間接生成的。小說作家用一個一個的詞語、一句一句的有序化、個性化的語言來描述小說形象。小說讀者將通過讀懂這一個一個的詞語、理解這一句一句的語言,在自己腦海里再現小說作家描述的形象。所以,進行小說鑒賞的第一個前提是鑒賞者要具備一定的語言素養和語言能力。他起碼能認識2000以上的漢字,能根據詞意和句意,通過形象思維在自己的大腦里復現小說描述的系列形象,並把小說系列形象聯接為一個完整的有因果關系的故事。
這是一種在語言素養和語言能力綜合作用下的對小說故事的總體直覺感受。中西小說發展的歷史證明,小說"寓教於樂"的審美功能常常是通過可讀性很強、藝術感染力較大的故事來實現。具備了小說鑒賞能力的讀者在進入小說鑒賞過程的第一環節,就是通過總體地閱讀小說的文字語言,迅速把握這篇小說的故事的基本輪廓和情節的基本類型。
小說的故事情節實際上是由小說人物的性格、言行生發的一件一件事情的有序組合。有什麼樣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命運,小說就會生發什麼樣的事情和情節。小說鑒賞者在了解了故事輪廓和故事類型的基礎上就要進一步把握小說人物、理解小說人物的性格和命運。
在小說故事中顯現的小說人物均有各種各樣的類型。有的小說人物在作品中鮮明地表現出某一個性格側面的特徵,小說作家寫進故事中的事情經過了嚴格的選擇和提煉,這些材料能生動地展示人物突出的某一方面的個性。相當多的短篇小說、微型小說都是採用這樣的方法寫人的。有的小說人物在作品裡表現出了矛盾的性格元素,概括出了生活中的復雜人物性格現象。有的小說人物在作品中展示了一個復雜的性格系統。一般的中長篇小說塑造的小說人物常常就是這樣的典型人物。
在小說故事中描述的小說人物命運也有各種各樣的遭遇。有的小說人物從順境走入逆境,承受了人生的巨大災難。有的小說人物從逆境走入順境,概括著生活中的美最終要戰勝丑。有的小說人物象張至璋的《路》中寫到的獅仔那樣,在短暫的故事時空里發生"靈魂搏鬥",他從決定殺人到決定不殺人,生命意識在短短20多分鍾里產生了相反的劇變。有的小說人物象聶華苓的《珊珊,你在哪兒?》中的珊珊一樣,15年來由清純的美變為粗俗的丑,在一個漫長的生命歷程中人物的外貌與性格出現了"質的漸變"。
無論是人物性格特徵還是人物的歷史命運,小說作家往往要在其中寄寓他對生活的審美理解和審美評價。小說作家常常是把他主觀上對人物的感悟以及想確立的作品主題通過栩栩如生的人物性格和曲折多變的人物命運來含蓄地傳達。因此,符合規律的小說鑒賞是在鑒賞故事的同時欣賞小說人物形象。
從體味細節到把握情節
小說鑒賞在完成了上述第一次總體閱讀後可以進入第二個環節——"局部解剖"了。當小說讀者開始對小說作品進行第二輪閱讀時,他的審美注意可以先放在大致區分小說的情節單元上。在對每一個情節單元進行細致品味和分析時,他的藝術感受力可以著重放在每個情節單元的寫人細節上。從小說創作方面講,作家生動、鮮活地刻劃一個小說人物的最基本的表現手段就是要選擇和提煉一批高質量的寫人細節。小說人物產生一般化、概念化的根本原因,就是作家沒有掌握和提煉出若干個生動而典型的寫人細節。人們一說起小說史上那些膾炙人口的小說典型人物時,往往就能想起若干個體現他的性格特徵的細節。小說文體感的產生、小說與其它文學文體的最根本的區別,就在於小說細節的敘述與描寫上,所以小說鑒賞在進入到"局部解剖"時,就應該欣賞作品精採的寫人細節,體味寫人細節的高質量與生動性,並為作家提煉了如此富有概括力和表現力的細節以及用如此精妙的藝術表達方法來再現細節而拍案稱奇。
如何欣賞小說的寫人細節呢?小說讀者可以根據這個寫人細節的動作內容和外在形態迅速了解這個細節體現人物的"行為內容"。但小說讀者鑒賞細節絕不能停留在這膚淺的第一層面上。高質量的寫人細節一般會在人物的"行為方式"上展示人物性格的特徵。同樣是做一件事情,不同性格的人會有不同的作法。小說讀者要從這一個寫人細節上看出人物不同的"行為方式",並由此把握人物獨特的性格特徵。
從小說創作的角度說,把一系列的細節聯接起來就構成了一條有機的情節鏈,小說情節的實質就是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的各種細節連貫有序的藝術組合。小說情節有客觀的內容因素,也有主觀的形式因素。說它是客觀的,是因為小說情節的各個細節的內容來源於現實生活;說它又具有主觀的形式因素,是因為小說作家並不按照現實生活的原有形態來排列組合,它根據小說作家的創作意圖和審美理想加以重新結構。小說情節的藝術時空相對於生活本來的時空來說已做了新的重建與改造。小說情節與現實生活的這種既聯系又區別的特點深刻地影響了小說作家對情節的構造和小說讀者對情節的鑒賞。
因為小說情節來源於現實生活,它要求小說作家設計的情節要真實,這種真實像亞里斯多德所說,它是生活中已經發生的事情,或者是生活中可能發生的事情。已經發生的事情能夠概括生活中許多同類的事情;可能發生的事情是按照生活的必然律,這個事件雖未發生,但其本質和規律決定了它可能會發生。如果小說情節里反映的生活事件,生活中雖然發生過,但它是生活中的支流或假象,不能體現生活中的全局和整體的真實狀況,讀者就會覺得這種情節不真實;如果小說情節反映的事件是生活中根本不可能發生的,它超越現實生活太遠,不能激發讀者聯想自己的生活,那讀者也會覺得這種情節是虛假的。
因為小說情節還來源於作家的主觀創造,小說情節時空在作家的重建和改造下,以集中、新奇的形態來超越現實生活,形成對讀者強烈的審美刺激。小說情節中的巧合、誤會、懸念、對比、重復……等情節技法的出現,都是為了把讀者熟悉的生活用新奇、陌生的形態來表現,實現小說情節"既出意料,又入情理"的審美境界。
如何鑒賞小說情節?如何鑒賞小說情節"既真實又新奇"、"既出意料、有入情理"的情節境界呢?首先看小說情節事件的典型性。小說情節要能概括日常生活的內容,涉及到人類生活的本質內容和人性深層的心理內容,以這種相關性與概括性來激發小說讀者的審美注意和審美聯想。其次看小說情節組合形式的機智性。要特別留意體味小說作家在組合小說事件和小說細節時有哪些機智的構思和技法,有哪些巧妙的形態和策略。
要形成對小說情節鑒賞的敏感性和准確性,可以在大量的鑒賞小說情節現象的基礎上,通過學習一些小說情節理論,在腦海里建立一些情節模型。小說情節因小說種類的不同而有各種各樣的模型。故事小說、人物小說、心理小說……有自己特殊的敘述模型;言情小說、武俠小說、偵破小說……也有自己富有個性的結構模型;微型小說、短篇小說、長篇小說……更有自己穩定的文體模型。
譬如我們分別鑒賞微型小說、短篇小說、長篇小說的情節時,就可以從它們最富有文體特徵的情節模型入手進行拆解和組合。微型小說體微式短,它比較講究在情節的尾部製造意外結局來給讀者一種閱讀震驚。為產生這種情節效果,小說作家常常要用到一種把誤會和懸念疊加使用的"釋懸曲轉"模型。短篇小說的藝術時空比微型小說要闊大,但短篇小說又沒有長篇小說那種全方位反映生活縱斷面的優勢,短篇小說的構思常常要通過重建新的藝術時空來機智地反映生活、表達主題。於是短篇小說的"時空交錯模型"便應運而生。聶華苓的《珊珊,你在哪兒?》寫男主人公李鑫想去會見15年沒見面的初戀女友,作品只寫了李鑫在去吉林路的公共汽車上的一個事件的片斷,但在這個"橫斷面"的敘述中,作家以李鑫的眼睛和心靈為線索,不斷切入一些李鑫對15年前生活的記憶,待形成了"現實—往事—現實—往事—現實……"的時空交錯模型後,作家突然讓公交車上那個粗俗作做、令人生厭的婦女與十幾年來讓李鑫魂牽夢繞的清純女孩珊珊重疊。突兀的嘎然而止的結局令我們感受到了生活對人無情的重塑,體驗到理想的美在世俗生活中的破滅。用新形態的、陌生化的藝術時空,機智地表達小說作家的立意和審美情趣,這是"時空交錯"等短篇小說情節模型形成的原因之一。
長篇小說有以《唐·吉訶德》為代表的"單線式情節模型";有以《安娜·卡列尼娜》為樣板的"雙線式情節模型";有以劉心武的《鍾鼓樓》為試驗文本的"橘瓣式情節模型"……長篇小說要真實、全面地並富有藝術感染力地反映縱斷面生活,它的情節模型的構建主要是為了有深度、有厚度地概括立體式的縱斷面生活。為實現這個藝術目標,傳統的長篇小說和當代的長篇小說都在探討一個有藝術生命力的長篇情節模型——綜合立體與線性的"串珠模型"。古典長篇小說《水滸傳》寫了108 將的故事,差不多每個人都有曲折、動人以至是驚險的傳奇。作品用若干回寫足、寫透一個人,在這幾個回書中,橫斷的、縱斷的、現實的、歷史的生活全面鋪開,形成了以這個人物為核心的獨立故事。每個人物獨立的故事就像一顆完整的珠子。然後這許多珠子用一條藝術線索將它們連接組合。全篇的敘述按線性鋪開,但每一顆珠子展示的人物生活又是立體的。這就是綜合立體與線性的"串珠模型"。這種長篇情節模型因其特殊的藝術優勢和藝術功能直到今天還有強大的藝術生命力。
如果我們從這些情節模型來鑒賞小說,就會發現中外小說藝術發展過程中帶規律性的現象,會對不同題材、不同類別的小說作品有更敏銳的鑒賞意識,有效地提高對小說文體的鑒賞水平。
從分析主題到欣賞技巧
小說鑒賞在進行到第二環節 —— "局部解剖" —— 掌握人物形象的內容和描寫人物形象的基本手段、方法的同時,還是要啟動一項這樣的解讀、分析工作:透過人物形象和描寫人物形象的具體材料(細節、情節)、領悟和體味作者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中寄寓的主題,這就是要理解人物形象背後的藝術底蘊。文學的主題是文學作者在創作題材中提煉出來的對生活的理性認識,是從作品描寫的具體內容中概括出來的思想意義。小說的主題則是小說作家在描寫、敘述人物性格、人物命運時顯示出的對生活的理解和認識。
小說作家組合細節和情節是有意的、機智的,他把哪些細節有序地組合為情節鏈,他將哪些沒有時空聯系的事情連接在一起,完全受到他的創作意圖和在作品中表達的主題的制約。小說作家這種有意的、機智的組合,使得細節與細節、事件與事件之間建立了一種因果關系。小說讀者在把握有著因果關系的細節和事件時,看出了小說作家對生活事件的理解和認識。我們在鑒賞沈宏的獲獎小說《走出沙漠》時,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作者要正面肯定、贊美的人物肇教授根本就沒有出場。作品實際上寫了一明一暗兩件事,表面是敘述主人公"我"與迷路的三個考察隊員堅決不動用最後一壺水,一直堅持到黃昏才走出沙漠,找到了綠洲。另一件是沒有正面敘述的事,通過"我"兩次的插敘讀者才知道,考察隊迷路時,最先倒下的是年紀最大的肇教授,但肇教授臨死之前把一滴水都沒有的真相告訴了"我",他要"我"把這壺沙當作水的假相一直堅持到最後才告訴大家。這明寫的和暗含的兩件事一經組合連接起來,讀者就發現了兩件事的因果關系—— 肇教授臨死前把沙當作水的計謀,使整個考察隊得救了。這一細節也用人物的犧牲作代價有力地刻劃了肇教授先人後己的博大心胸和機智沉著的性格特徵。這個有因果關系的故事實際上也概括了人類生活一個真理——在任何逆境中人都要堅守自己的信念和精神,人沒有信念和精神就不能戰勝絕望。從這樣的故事和人物里能讀出這樣的主題才算是真正的小說鑒賞。
小說的主題隱含在小說的因果情節和人物描寫里,這種對生活事件和人物命運的理性認識和小說作家的主觀思想意圖有直接聯系,作家的思想認識和創作時的主觀意圖深刻地影響著小說主題的形成。但是,小說的主題又不直接等同於作家的創作意圖。這兩者有著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的復雜關系。有時,小說主題藝術地傳達了作家的主觀意圖,就使得這兩者基本相同。有時,小說主題並沒有藝術地或者說是完全傳達作家的主觀意圖,就可以說,是"小說主題小於主觀意圖"。有時,小說作品因寫活了人物,寫透了事件,小說的人物和事件便按照自己的生活邏輯發展,他們有了自己的藝術生命,顯露了一些連作家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內涵底蘊,那麼可以說這是"小說主題大於主觀意圖"。小說主題與作家的創作意圖之間的既聯系又有區別的關系證明,小說主題包含著"形象客觀"和"作家主觀"兩種成分;小說作家在表達主觀意圖時有參差不齊的藝術水平,這使得小說讀者在鑒賞小說主題時會出現種種復雜的情形。
當小說讀者的鑒賞能力不強,而優秀的小說作品的主題比較豐富、多義時,小說讀者只能理解其中一部分的小說主題,達不到高層次的鑒賞境界。有時甚至出現不能正確理解小說主題,導致完全錯誤的解讀。當小說讀者的鑒賞能力比較強,而優秀的小說作品的主題內涵比較豐富、多義時,可能會出現小說主題鑒賞的超越和提升。小說讀者不但領會了小說作家在小說人物形象和情節故事裡寄寓的主觀意圖,而且還發現和感受出了小說作家沒有意識到、小說形象獲得了藝術生命時滋生的客觀內涵,小說人物、情節包孕的主客觀思想都被小說讀者領會和把握。在這種情況下,高明的、懂得小說鑒賞規律的作家會充分理解和高度評價小說讀者這種出乎意料、令人驚奇的新發現、新領悟。
鑒賞小說主題的高級境界是把握"小說母題"。某一小說作家的作品中反復出現同一主題,就形成文藝學中提及的"小說母題"。這是對小說主題進行類型化分析和鑒賞的結果。發現和品鑒某一小說作家或某一時代的小說創作共同出現的"小說母題",並進一步將歸納到的"小說母題"與國外具有可比性的小說進行比較鑒賞、比較分析,就會在比較高的層次上來欣賞小說主題了。
當我們完成了對一部小說作品的"總體閱讀"和"局部解剖"兩個環節的鑒賞後,還需要從頭至尾對小說作品再做一次"總體閱讀"。這一次總體閱讀,可以進一步鞏固已確立的人物形象,印證自己對作品的主題感受和認識,對細節和情節作深化理解,在這些鑒賞閱讀中,小說鑒賞的深化是要進一步體味作品的富有特色的藝術技巧。這種對小說的藝術性體察很可能在第一次總體閱讀和第二次局部解剖時就有感覺、有認識了,但是,作為對小說作品思想性和藝術性有機結合的鑒賞,需要在印證解讀了小說的思想內容的同時,鞏固和強化對小說作品藝術性的體驗和認識。所以,小說鑒賞的第三個環節 —— 第二次總體閱讀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體味和欣賞優秀小說的藝術技巧。小說的藝術技巧指的是小說作家在塑造性格和構建情節模型、提煉敘述語言等方面的技法因反復熟練地使用而形成的一種技能。藝術技巧是為表達小說內容(人物、情節、環境)服務的。小說的藝術技巧涉及的內容相當廣泛,我們在這里著重討論塑造人物和設計情節的幾個主要技巧。
正面延宕與側面襯托的寫人技巧。在小說里塑造人物有兩個最基本的技巧 ——讓人物出場和不讓人物出場。小說人物一旦在作品露面,小說作家就要集中藝術力量去寫活人物。但是小說的篇幅永遠是有限的,而刻劃小說人物性格的材料卻是無限的。要在小說創作中藝術地解決這一對矛盾,小說作家的技巧就在於:第一、他首先確定作品要表現的人物特徵(個性、行為、語言、思想等),然後選擇和提煉若干個材料(細節)去反復展示人物的這一個特徵。這些材料可以是時空不同但內涵相同的"同質異形"的細節。一個人物特徵用兩個以上同質異形的材料去反復表現,便構成了敘述延宕(或叫敘述重復)的藝術效果。
有時作家要正面表現的人物不讓他出場,小說騰出的篇幅主要用於寫與他有關聯的次要人物或有關聯的物品細節,寫次要人物在主要人物的行為影響下產生的心靈震盪和命運轉折,寫在物品細節上留有的主要人物的影響和效果。這就是側寫和虛寫的寫人技巧。於德北的獲獎作品《杭州路十號》主要寫一個待業青年"我"因無所事事而開了一個生活玩笑——把他的痛苦和絕望寫下來寄給一個想像中的地址和人物—— 杭州路十號袁小雪。 誰知他真的收到了杭州路十號袁小雪鼓勵他勇敢地面對生活、改變自己的處境和命運的信。並且,他每一個月都會收到類似的信和書。待他思想發生了轉變去找袁小雪時,才知道,"袁小雪"原來是著名的病殘心理學專家駱翰沙教授,他患骨癌已去世兩個多月了,他在去世前還留下了一疊信囑老伴每個月都給那個待業青年寄一封。駱教授作為一個作品要著力刻劃的用自己的生命之火去點燃別人的生命之火的人物,在作品中根本就沒有出場。作品正面描寫的是駱教授的人品、胸懷對一個待業青年的影響和改造。次要人物的命運、性格的轉變動力來自未出場的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品德,這裡面蘊含的審美信息足以激活讀者的藝術想像。這是一種十分高明的人物側寫技巧。
多重突轉與反跌對比的情節技巧。在小說情節的有序組合和進行線性敘述時,小說作家為了實現小說情節的傳奇性,他總想讓小說讀者猜不到他下一個情節內容和故事的結局,因此有意製造小說的兩個情節之間發生相反突變的模型便得到了小說作家的青睞。小說作家在使用這種情節模型和技法時,他不僅是讓小說情節作一次突轉,而是讓情節連續突轉幾次,使小說情節方向在突轉了180度後,又突轉180度,有時甚至是突轉幾次。陳建功的獲獎小說《飄逝的花頭巾》男主人公"我"本來對生活感到無聊和絕望,在女主人公沈萍的鼓勵和示範下,他的生活發生了轉變,開始向上和發奮;等到"我"考上了大學,去尋找"我"一年來一直夢牽魂繞著的沈萍時,情節卻再次發生了意想不到的突轉——沈萍自己卻走進了"我"千方百計要擺脫的墮落生活。情節再次突轉,深刻地啟迪著他們性格突變里包蘊的哲理。
敘述對比本來也是小說設計情節模型的最常用到的技法,但不少的小說作家卻把它熟練地用成一種反跌對比的技巧。小說作家在小說中不是設置一重對比的情節,而是設置兩重以上的對比,讓人物與人物、事件與事件發生交織錯落的變化。歐·亨利的《警察與贊美詩》的閱讀震驚就來自於這兩重的反跌對比。主人公故意違規想讓警察把他關進監獄以便度過一個寒冷的冬天,但他連續幾次違規都未獲得成功,待他最後聽見教堂鍾聲和歌聲心理產生了懺悔、准備重新做人時,警察卻把他抓進了監獄。想進監獄而屢不成功,而不想進監獄准備重新做人時,卻把他抓進監獄——這就是情節的反跌對比。設置雙重以上的對比技巧,使情節的容量和包涵的哲理大大擴增,情節的可讀性與傳奇色彩便得到了有力度的強化。
從鑽進去到跳出來
文藝鑒賞的特徵與規律告訴我們,鑒賞主體與鑒賞客體之間產生審美情感交流,鑒賞主體設身處地地想像自己在鑒賞客體中的情形,將自己的感情投射於鑒賞客體,並結合著自己的經歷、知識、修養去想像鑒賞客體,與作者共同完成文藝作品的創造,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文藝鑒賞。
小說作品表現出來的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使小說讀者首先對小說作品描述的人物和事件產生"可信賴的真實感"。在閱讀小說的過程中,他覺得小說里描述的故事和人物是生活中發生過的,或者是生活中可能會發生的。如果小說讀者在閱讀中覺得小說作品既無生活真實也無藝術真實,裡面全是虛假的、歪曲的生活,那麼可以斷定,這種鑒賞主體與鑒賞客體之間不能成功地建立信賴與交流的關系,那麼小說鑒賞活動就不可能啟動。
當小說讀者對小說作品的"真實性認可"產生以後,小說讀者在閱讀小說的過程中就會對小說的故事和人物形成閱讀的審美注意,他將留意小說故事如何發展,設身處地地想像小說人物的各種情境,全方位地投入自己的感情,與小說人物同悲同喜,為人物命運感喟概嘆。他可能會在小說人物的性格、命運里發現自己的影子和自己的生活,他可能會聯系自己對生活的體驗和理解為人物尋找解釋和預測,並為小說人物的命運印證了自己的解釋和預測而產生由衷的閱讀愉悅和審美快感。這種閱讀愉悅和審美快感的產生又反轉來使小說讀者對小說作品進行反復地玩味,反復地體驗,反復的欣賞。如果小說讀者在鑒賞過程中沒有投入自己的感情,小說鑒賞只能停留在理解詞義和語句的階段,讀者積極的想像活動無法激活,小說鑒賞活動就不算真正開始。
在小說鑒賞活動中,鑒賞者如果不投入自己的感情,就難以和鑒賞對象產生情感交流和情感共鳴,但是,感情如果投入太多,到了沒有節制和任意泛濫的地步,這樣的小說鑒賞就會走偏方向。即能跳入鑒賞客體中,投入感情以至與鑒賞對象產生共鳴,同時又能清醒地從鑒賞情感中跳出來對鑒賞的過程和結果作理性分析。這才是完整的符合鑒賞規律的小說鑒賞。
"跳出來"的理性分析如何操作呢?小說讀者在對小說作品作了"真實性認可"後進行"總體閱讀",接下來的"局部解剖"就是想到這個完整的富有藝術生命的小說世界是作家虛構的,是作家對客觀生活作了主觀改造的結果,需要小說讀者脫離共鳴的情境冷靜地分析下列內容:小說作家塑造了一個什麼類型、什麼特徵的人物形象?這個人物性格、人物命運概括了一個什麼樣的哲理和生活底蘊?他在現實生活和小說歷史中有沒有典型意義?小說作家採用了什麼樣的手段和技巧去刻劃這個人物?這種手段和技巧有無新意?和傳統的手段和技巧聯系及區別在哪裡?同樣的內容還可以追問情節和細節、故事與環境。這些理性分析的介入將出現真正的小說鑒賞,在冷靜的分析和比較中,讀者便可以准確地把握小說作品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品格。
6. 網路小說如何描寫人物的表情和神態【網文寫作技巧】
表情和神態描寫都屬於人物的心理側寫…
所以,不妨先從人物心理變化著手…
這里有兩個問題:
一、你的場景、情節、對話中用神態描寫去突出心理變化是否合適、必要?
二、你的這段神態描寫要達到一種怎樣的目的,想給讀者傳遞怎樣的信息?
任何一種描寫都不是為了炫技。
心理側寫尤其注意切入時機…
許多人都習慣性的喜歡皺個眉,撇個嘴,撓個頭…
最後描寫效果只會是啰嗦、重復、僵硬。
神態描寫,第一步要明白「好鋼要用在刀刃上」。
不要習慣性的去濫用神態描寫…
舉例:假設一個場景,男主向女主求婚。
設計簡單一些,兩人家裡慶祝女主生日,男主准備了鮮花戒指突然求婚…
但是女主卻中途反悔,還沒有下定決心…
這整個過程看似用表情描寫的時機很多,比如進門的時候可以寫表現男主緊張…
蛋糕登場的時候可以寫女主的開心…
兩人間的對話都可以有微妙的表情變化…
但是…這些神態描寫真的必要麼?
如果對話中不插入表情刻畫,對故事有影響么,顯然沒有…
想要表現男主的策劃,內心獨白和旁白描寫都比細微的神態描寫更方便說明故事…
這個情境中的「刀刃」時機在於女主接到求婚時,所表現出來的反應…
震驚,訝異,不敢相信…
這一瞬間才是神態描寫最佳出場的時機…
哪怕此時你的神態描寫僅僅是瞪個眼,讀者也能迅速捕捉到女主的心理…
如果此時描寫女主是皺個眉,讀者都會立即意識到,完蛋,這事情要糟…
這種能夠讓讀者把握住的瞬間,才是神態描寫最佳的表現時機…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到三個結論:
一、神態描寫「寧缺毋濫」。
二、神態描寫需要帶有強烈的目的性。
三、神態描寫的時機在於讀者能夠下意識把握到表情變化效果的瞬間。
神態描寫的表達方式。
基本上所有的描寫都可以分為,詳寫和略寫,亦或細描與白描。
這不只是篇幅長短的區分…
什麼時候一筆帶過,什麼時候細致入微,這是時刻都需要自行判斷的…
一般情況下,詳寫的比例很少,篇幅中佔比不會超出百分之十。
一個神態什麼時候需要詳細描寫…
當你需要炫技的時候,需要一個完整畫面感來刻畫人物整體心理變化的時候…
這種機會,寫書過程中其實並不多見…
因該,詳細的神態描寫要注意以下兩點:
一、頻率要控制,一般情況下盡量不超過三章兩次,反轉高潮等情節可以適當增加。
二、圍繞著人物心理變化去寫表情和神態,而不是為了寫表情而去寫表情。
……
簡略的神態描寫其實更考驗筆力。
這方面第一個問題是詞彙量的積累,基本功是否扎實…
許多人剛入門的時候只會一個笑了笑…
但是僅僅一個笑也分很多種:
微笑、傻笑、冷笑、奸笑、偷笑、啼笑、嘲笑、恥笑、譏笑、強笑、狂笑、浪笑、
相比一個簡單的笑了笑,哪個更能反應人物的心理變化…
這僅僅只是第一層,基礎中的基礎…
再往後,微笑要怎麼加工…
職業化的微笑,發自內心的微笑,溫暖人心的微笑…
除此之外,成語,短句,側寫,等等…
文字加工的方式多種多樣,但所有目的都是為了表現人物和心理,反應人物的狀態…
一般情況下,做到這一步,只要你的武器庫夠豐富,基本也就夠用了…
再往上走純粹是為了追求文筆,如何用更精準的方式去刻畫表情神態,既咬文嚼字了…
這方面有幾個小技巧可以分享一下…
想表達的更生動,便多琢磨動詞的應用。
想刻畫的更具體,便多琢磨名詞的應用。
想追求更燦爛豐富的人物情緒,便多琢磨多觀察現實中的實例,影視,書籍…
簡略的神態描寫需要注意:
一、簡練的文字風格,精確的情緒表達,這是神態描寫的核心…
二、盡量在人物表情發生大的變化時去寫,不要重復性的描寫…
……
7. 小小說的寫作技巧有哪些
一、小小說的文體特點
1、情節單一, 但不單調
情節單一是指小小說在情節提煉上表現為通過敘述一個具體事件來構成單一性情節。事件是構成小小說情節的基本元素。
不過, 並不是生活中所有的事件都能成為組成小小說情節的事件。小小說情節的事件必須滿足這樣三個條件: 第一, 敘述的事件必須完整, 第二, 它必須包含一定的矛盾沖突。第三, 事件必須呈現出一種因果聯系的形態。
例如《三封電報》(美·佚名) :
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萊特伴著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獵。不久, 她在家裡接獲弟弟的電報: 「巴布獵獅身死。———佛萊特。」
伊莉薇娜悲不自勝, 回電給弟弟: 「運其屍回家。」三個星期後, 從非洲運來了一個大包裹, 裡面是一個獅屍。她又趕發了一個電報: 「獅收到。弟誤,請寄回巴布屍。」
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電: 「無誤, 巴布在獅腹內。———佛萊特。」
(選自《世界微型小說精選簡評集》)
這篇小小說是一家美國雜志以3000 美元的懸獎徵求「文字最簡短, 情節最曲折」的故事的獲得首獎的作品。單一的情節里, 事件完整、有沖突、呈現因果聯系, 這樣, 事件所呈現的面貌就不是簡單、重復而沒有變化了, 因而, 雖然情節單一, 但不顯得單調。
2、性格單純, 但不單薄。
小小說作為小說大家族的一個成員, 塑造人物形象是其主要任務。集中寫一個人物, 通過一個生活片斷突出這個人物的一個性格側面, 便是我們所說的小小說性格描寫的單純性。
著名作家陳建功曾在《北京晚報》發表過一篇題為《娘家人》的小小說。這篇作品人物不多, 但寫活了一個「舅老爺」的形象。一個73 歲的老太太病故了, 而這個76 歲的娘家「舅老爺」來鬧喪。他質問「臨死前⋯⋯吃了什麼葯?」並硬要堅持「開膛驗屍」。
死者的兒子、媳婦、女兒、姑爺們百般侍候, 央求,小心賠不是都毫無效果, 最後還是開膛驗屍才算了結。這個由一個事件(鬧喪) 構成的單一性情節相當准確地突出了這個舅老爺蠻不講理的一個性格側面。
3、結尾驚奇, 但不離奇。
蘇聯作家蘇曼諾夫說: 「藝術的打擊力量要放到最後。」這個論斷特別適用於小小說。小小說單一的情節很難形成一種藝術的跌宕和起伏, 很難產生一種一波三折的引人入勝的藝術效果, 因此, 依靠結尾驚奇(意外結局) 便成為小小說的寫作者解決上述「二難」問題的絕招。
日本著名微型小說作家星新一寫有一篇《人質》。作者在事件的開端給我們描繪了一個驚心動魄的場面: 一個匪徒搶劫了銀行, 並以一個小孩做人質, 迫使前來追捕的警察為他提供一輛摩托車放他走。那麼, 這個匪徒是否能逃脫? 這個小孩能否獲救? 這就是一個問題, 一個細節, 整個小說都圍繞這個單一、集中的懸念來結構全篇。這個匪徒最終逃脫了, 而結局是那個被當做人質的小孩竟是一個橡皮吹成的假人。小小說的結局大出讀者的意外。
美國作家愛倫·坡寫有一篇小小說《夜歸人》。丈夫從稅務所帶回了巨額公款, 然後要出遠門, 丈夫一再叮囑妻子不要讓任何人進屋。但妻子卻經不住門外一個傷兵的再三懇求, 放他進了屋子。這時, 一個蒙面強盜撬門進屋盜錢, 而妻子和傷兵一起打死了強盜。可是誰也沒有想到, 這個蒙面強盜卻是她的丈夫。這個突轉的情節形成了全篇誰也沒有想到的意外的結局。
如上這種由單一情節的突轉造成的意外結局在小小說中相當普遍地存在, 因而形成了小小說學里的一個特有概念, 即歐·亨利(美國作家, 其小說特別注重設計結尾的意外結局) 結尾。
但這種意外的結局在給人驚奇(出人意料) 的同時, 也在情理之中, 因而就不顯得離奇古怪了。
二、小小說的寫作技巧
1、構思一個核心細節
任何一篇成功的小小說都有作為全篇藝術支撐點的核心細節。所謂核心細節, 就是指小小說的中心情節, 即能夠用一句話概述的主體事件。小小說的創作過程就是讓這個主體事件(核心細節) 不斷地發展、變化和豐富。如1999 年高考全國卷滿分作文《記憶》:
手術室的燈滅了。韓醫生緩步走了出來, 一位打扮新潮的女人馬上迎了上去, 急切地問道: 「醫生,這老、老⋯⋯老太太怎麼樣啦?」韓醫生黯然地搖了搖頭: 「如果再早送來十分鍾, 也許⋯⋯」
話音未落, 走廊上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一位中年男子神情緊張, 三步並作兩步沖到韓醫生面前,聲音嘶啞地問道: 「我媽怎麼樣了? 我媽怎麼樣了?」
韓醫生輕輕答道: 「老人上了年紀, 且失血過多, 我們盡力了。」那男子一聽, 足足愣了半分鍾, 然後猛地抱住了頭, 蹲了下去。他雙手深深地插入了頭發中, 緊緊抓著自己的頭。由於極力控制著自己, 還不至於號啕大哭, 但他全身劇烈地抽動著。
韓醫生正要上前安慰幾句, 那女人已躥到男人面前, 一邊搖著他一邊說: 「你媽死了, 可我們還不知道巨款存摺放在什麼地方, 你快想想辦法, 快呀, 哭有屁用!」男人由於過度悲傷, 並沒理睬女人, 女人只好又拽住韓醫生, 說道: 「醫生, 你能想出好辦法嗎?」韓醫生用手扶了扶寬邊眼鏡, 看了女人一眼,又看了看男人, 說道: 「辦法倒有。老人剛死, 記憶尚存, 我可以進行一次記憶移植的手術, 不過接受者最好與死者有血緣關系。」說完, 韓醫生看了看那個男人。女人一聽這話, 馬上喜笑顏開, 硬將仍處於悲痛中的男人拉進了手術室。
半小時後, 手術完成了。男人臉色陰沉, 慢慢地走出了手術室。女人迎了上去, 笑嘻嘻地問: 「怎麼樣, 知道了嗎?」啪! 一個響亮的耳光打在了女人臉上, 男人停在空中的手在顫抖著, 不知是因為氣憤還是這難得的勇敢。女人正待發作, 男人先吼出了聲:「原來你對我媽這么刻薄! 我不在時你竟總氣她老人家, 還總是以白眼相向! 媽因為我怕你, 又怕破壞我們的感情, 一直忍著沒跟我說。存摺我已經知道在什麼地方了, 但我決定將它捐給希望工程, 這是我媽的心願, 你一分錢也拿不到!」說完, 男人徑直地辦理老人的後事去了。女人捂著臉, 低著頭跑出了醫院。
韓醫生站在手術室門口, 靜靜地看著這一切, 他什麼話也沒說。
這篇小小說的構思可以用俗語「偷雞不成倒蝕一把米」來概括, 其核心細節是女主人想通過記憶移植得到巨額存款, 卻不料得到了一巴掌。小小說的發展、變化與豐富都是在這個核心細節上演繹的。
2、營造特定的矛盾沖突
在確立了核心細節的內容的同時, 寫作時就要注意以這個核心細節為基點, 衍化一系列的一般細節。
這些一般細節, 有時, 它是核心細節的起因描寫; 有時, 又是核心細節的結局延伸; 有時, 它又是核心細節在發展、演變中的內容補充。正像滾雪球一樣, 球核通過不斷地運行、滾動, 粘起了一層又一層的積雪。球核如果沒有與這一層層的積雪相連就不成其為有內容有形狀的雪球。而這個滾動的過程, 寫作者就要注意有意識地營造一些特定的矛盾沖突, 推動情節的發展與豐富。如2008 年高考全國卷Ⅰ滿分作文《最貴的捐贈》:
在去捐贈的路上, 不少人都沉默著, 人們提著大包小包的衣服、被子, 不說話, 腳步卻在不斷地加快。5·12 , 深深刺痛了人們的心。我拉了拉有些鬆掉的繩子, 嘆了口氣, 轉頭卻撞上了一對母女。母親將
一大床嶄新的被子放在了地上, 低著頭似乎在跟女兒說些什麼。因為好奇, 我放下了我的贈品, 湊了過去。
小女孩漲紅了臉, 手指不停地摩挲著她懷里的洋娃娃, 眼淚不停地打轉。
「發生了什麼事?」我探頭問道。
母親抬起頭, 無奈地看了我一眼: 「你看這孩子,明明說好要把自己最喜歡、災區兒童最需要的東西拿來捐, 可她卻只拿了一個舊得不行的洋娃娃。」
我想道: 「現在的孩子, 真的是⋯⋯」未等我想完, 小女孩開了口: 「可是, 災區的小朋友最需要的⋯⋯我捨不得送給他們呀。」
「有什麼捨不得呀?」母親似乎生氣了, 「地震讓他們失去了那麼多, 你只是捐了一樣東西, 有什麼呢? 媽媽以後再給你買呀。」
「可是, 可是⋯⋯」小女孩擦著眼睛, 小臉越來越紅, 小嘴撅著, 一直說不出話來。
我看不下去, 接著母親的話說: 「是呀小妹妹,災區的小朋友多可憐啊, 他們的家沒有了, 甚至親人也沒有了, 而我們只是把自己身邊的一些東西捐給他們罷了, 即使是你不要了的東西, 也會給他們帶來莫大的幫助呀。」
誰知我剛說完, 小女孩急了, 「什麼不要了呀,那樣東西我一直都要的! 要的!」她跺著腳, 滿臉通紅地說。
「要的也不行, 走, 回家拿去!」母親喊道。小女孩被她媽媽嚇了一跳, 低聲說: 「真的要捐那樣東西嗎?」母親和我認真地點了點頭。女孩咬了一下嘴唇,抬起頭來, 說道: 「那⋯⋯不用回家拿的, 走吧。」
到了捐贈點, 母親把被子拿給志願者後, 低頭對小女孩說: 「你的東西呢?」
小女孩抬頭看著媽媽, 過了好久, 把媽媽拉了過去。
「叔叔,」小女孩對志願者說,「我捐媽媽。」
全場嘩然。
小女孩又一次低下頭, 小聲地哽咽道: 「地震了,好多小朋友沒有了媽媽, 他們好可憐啊。我想, 他們最需要的應該是一個媽媽呀⋯⋯」說著, 眼淚掉到地面, 濺起的灰塵形成了一朵美麗的小花。
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小小說, 其情節單一(可以用「小女孩為災區捐贈」這樣一句話來概括其核心細節) , 但卻通過一步一步地營造矛盾沖突(母親勸小女孩捐洋娃娃, 小女孩摩挲; 我誤會小女孩, 小女孩急得說不出話; 母親要小女孩回家拿, 小女孩遲疑著來到捐贈點) , 讓讀者在關注小女孩的捐與不捐的矛盾沖突中被深深吸引, 小小說的核心細節由此便顯得異常曲折與豐富, 使小小說具有了較高的藝術性。
3、設計巧妙的反轉式結尾
「反轉」指的是小小說結尾部分的情節並不按人們通常的思維形式發展, 而是出人意料地出現了另外一種結局。比如上面提到的《最貴的捐贈》里, 人們通常的思維模式是捐物, 但小女孩卻要捐「媽媽」(人) , 這一反轉, 便給人創造了一種巨大的驚奇效果, 因而使作品瞬間產生了極大的藝術魅力。白小易的小小說《意外》, 寫一個農村青年因為某件非常特殊的事, 拿刀要去找君明算帳。當他趕到堤坡, 正好碰上君明推車失誤, 掉進湍急的河水中。他蹬掉布鞋, 連衣服都沒脫就跳進河中把君明救了起來。由拿刀算賬(可以理解為准備殺人) 到結果是救人, 這種
人物的行為動機和行為結果恰好相反, 便是小小說創作中典型的「反轉式」結尾。2003 年高考全國卷滿分作文《保姆與家教》:
柳靚, 武漢大學社會學教授, 單身母親。就因為是教授, 就因為是單身母親, 柳靚才請了個小學畢業的鄉下妹子當保姆, 一個武漢大學大三學生當家教。
這故事啊, 也就從這里開始⋯⋯你看那鄉下妹子, 圓圓的臉蛋, 小巧的嘴, 一雙水汪汪的眼睛清純著呢,住了那麼個把月, 可把柳靚家裡弄得井井有條, 喜人吶! 柳靚心裡自然歡喜, 大大方方地將所有生活費給了小保姆, 更將她視為自己的親妹妹。
你再瞧那家教, 馬尾高豎, 精神抖擻的, 和柳靚家女兒聊得可火熱呢! 她工作做得不夠好, 那小女孩除了會吐一兩句洋文, 考試總在七八十分徘徊。柳靚正思索著要不要換個家教。
唉, 也怪教授她自己心理作用, 用什麼「分而使力, 用心專矣」, 心理不平衡了吧?!
星期二, 正趕上柳靚的新學年報告會, 這可是全校性的活動, 儀表上不得馬虎。想起假期新買的長裙, 柳靚不禁笑了, 連那個當家教的二十齣頭的姑娘都說穿不出自己那樣的洋氣, 自己都三十四了。就這么想著, 柳靚喜滋滋地從衣櫃里取出長裙, 比劃著⋯
「哎喲!」毫無預警的, 裙子的下擺破了個大洞, 柳靚大驚失色, 這到底會是誰乾的, 好好的一個心情全給破壞了。柳靚無奈地坐到床沿, 眉頭深鎖起⋯⋯
「會是誰呢? 不可能是小保姆, 對, 不可能! 那天她只是怯怯地站在一邊看, 不可能弄壞的。女兒又穿不了這么大的, 肯定是那個小家庭教師。那天, 她看我穿的裙子, 眼睛眨都沒眨過一下, 肯定會是她!」
好像沒經過什麼思維斗爭似的, 柳靚一口咬定是家教弄壞了裙子, 憤然奪門而去⋯⋯
忘說了, 她不是去理論, 而是去講學了。因為,她知道, 下午女兒要補課, 自己又不在家, 家庭教師一定會趁這個機會拿她的衣服, 到時候, 就可以逮個正著。一切照計劃進行著⋯⋯
到家門口了。對了, 就是那個人! 柳靚差點沒沖上去按住她。「等! 等! 等! 等她到家門口, 就捉住她, 我上個月才買的鞋子, 你也穿, 太放肆了吧, 討厭啊!」人一生氣就跟柳教授現在這樣沒風度了, 一個箭步上前, 扳過對方的身子, 驚了———保姆! 她的脖子上還掛了一串教授珍愛的項鏈。
這樣, 我想, 柳靚又可以在學會上發表論文了。
小小說的情節很單一, 可以用「教授抓可能穿自己裙子的人」這樣一句話來概括。其矛盾沖突的營造主要是靠教授內心的活動(一時認為不可能是小保姆, 終又認為是家庭教師; 原本准備去理論, 終又決定逮個正著) 來實現的。教授原本認定穿裙子的一定是家庭教師, 最後扳過對方來的身子卻是保姆, 想的與見到的恰好相反。這一反轉式結尾, 讓人在驚奇中恍然大悟的同時, 更啟示人們對任何事情都不能單憑自己的主觀意願來判斷, 要注重實事求是。由此, 小小說也小中見大, 具有了較高的哲理層次上的意蘊。
8. 小說的寫作手法
運用形象化的語言,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多方面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徵,廣泛而深刻地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中國「小說」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外物》:「飾小說,以干縣令」。本指淺薄瑣屑的言論。演說故事的小說,則起源於先秦的神話、傳說、寓言,後演變為魏晉的志怪、唐代的傳奇、宋代的平話。在宋代,小說才成為故事性文體的專稱。至元明清,則盛行宏篇巨制的演義、章回小說,創作達到了高峰。「五四」以後的白話小說,吸收了中國古代小說的長處,又借鑒了外國小說特別是19世紀西歐和俄國小說的創作經驗,使小說藝術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在當代中國文學中,小說已成為最重要也最繁榮的文學體裁。
根據篇幅長短,小說分為長篇、短篇和中篇。長篇小說是描寫錯綜復雜的事件和眾多的人物,反映比較廣闊的社會歷史畫面的作品。短篇小說是描寫不多的人物,故事情節比較單純,集中反映社會生活的一個場面或一件事情,以突出刻畫一兩個人物性格的作品。中篇小說指介乎長篇與短篇之間,描寫若幹人物和不太復雜的故事情節,具有比短篇更有深度和廣度而生活容量又不及長篇的作品。
小說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例如以題材而論,歐洲中世紀有騎士小說,16世紀西班牙有流浪漢小說,18世紀英國有傷感小說、法國有哲理小說等等。中國古代小說中,宋代有胭粉小說、公案小說、靈怪小說,明清有英雄傳奇,清代有才子佳人小說、譴責小說,近代、現代有社會問題小說、心理小說、歷史小說、諷刺小說、神話小說、驚險小說、偵探小說、反特小說、推理小說等。
現代小說繼承了古代小說在人物描寫及結構上的特點,又吸收了外國小說心理刻畫和意識流的手法,在情節結構上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並運用插敘和倒敘手法等等,形成現代中國小說的新體貌。現代小說擁有的表現手段幾乎是無限的,凡是生活中存在的現象而語言又能表現的,小說都有能力加以描寫。除了描寫人物的肖像、語言和行為外,還可以描寫人的感受、幻覺夢境以及潛意識,這就有可能把存在於廣闊的時間與空間的歷史畫面與人物內心深處的精神世界,色彩鮮明、維妙維肖地在一定篇幅里表現出來,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見其人。
故事情節是小說的第一要素。情節是人物性格的歷史,是展現人物性格、行為、思想、感情和各種心理狀態的重要手段。任何故事情節總發生在一定的自然和社會環境中,也是展現人物環境的必要條件。人物性格的刻畫,是小說的第二要素。小說在故事情節的開展中,應該通過對人物外貌、行為和心理狀態的直接描寫,再現活生生的鮮明個性。環境是小說中第三個要素。環境描寫包括歷史背景、時代氣氛、人物關系、人情風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作者就是要在一個典型環境中,塑造有典型意義的人物,並處理好他與各式各樣人物的關系。
小說在寫法上多採用敘述和描寫的筆法,它同時有著豐富的表現技巧。除自身原有的特點外,它還不斷地吸收和借鑒其他文學藝術體裁在表現手法上的特點,如散文的淡化情節和電影的蒙太奇等,使其表現手段日益豐富,且靈活多變。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區的不同作者,由於其創作背景、創作主張和創作感受的異同,小說創作也出現了各種流派,呈現出多種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