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金庸的小說是一筆一劃用手寫的嗎
他肯定是自己打的手稿,出版的時候出版社才用打字機打。
『貳』 金庸武俠小說的新修版是金庸寫的嗎
肯定是金庸自己改的,別人根本不夠資本改。
雖然不喜歡金庸的改動。
但是前面幾位說的,敝人並不認可。
就天龍來說,
結局主要改動的就是段譽,王語嫣。
說實話,就小說來說,我並不是很喜歡王語嫣,只是看了電視才喜歡了王。
如果一開始接觸的就是新版的天龍,我想我可以很容易的接受,只是現在的確很難接受。
新版的
段譽後來娶了木婉清、鍾靈以及西夏銀川公主的侍婢曉蕾。金庸在動筆時加入了更深刻的人性思索,所以藉由「心魔」與「無常」這兩個生命體悟,對主角段譽提前做了一場心靈洗禮。
天龍八部是一部佛性小說,裡面的最大主題的就是寬恕,一個個的仇恨到最後得到了寬恕。之前對王語嫣的愛慕其實應該是對神仙姐姐的愛慕。但段譽能看透一切,不在執著的時候,這個結局其實很正常。
對於說金庸想造勢的說法,我無法認可,只能說金庸對生命的體悟已經和當年不在一樣了。
『叄』 金庸的小說到底是抄歷史的還是自己寫的
他的小說可以說是幾乎架空的好不好。
雖然出現了一些歷史人物,但是跟歷史上的幾乎都不符合。
越女劍還算比較符合歷史的,當然這段歷史的記載本來就不多。
然後天龍時代的正史里1063年遼國爆發耶律重元之亂,而此時,完顏阿骨打還沒出世。喬峰居然去和一個沒出世的女真人結拜,然後才去幫助遼國皇帝平亂,歷史時間被顛覆了。
金老頭說「宋遼戰爭,宋軍百年難得一勝,打一張敗一仗,喪師割地」屬於最無恥的污衊。實際上宋遼25年戰爭,宋軍勝多敗少,只是因為無馬,所以即使勝利也無法追殺逃兵擴大優勢。相反滿清《尼布楚條約》是真正的恥辱割地,卻被金老頭度美化。
再說高氏根本不是什麼忠臣,
『肆』 金庸的小說全都是自己寫的嗎他是否與人合作過
這是不可能的,金庸和古龍沒有任何合作,金庸封筆之後古龍才成名,怎麼可能合作寫小說?這件事在金庸和古龍的一些自述里都有辟謠。
一、當初還有一個對聯叫“冰比冰水冰”。
據說是金庸古龍出的對子,讓讀者對下聯,後來金庸專門在小說後記里邊辟謠,說沒有這回事,是別人杜撰的。冰比冰水冰,也不符合對聯的平仄要求。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伍』 據說,有最新版的天龍八部小說。是金庸自己修改的嗎還是,只是小道消息或是網上隨便傳的
是金庸改的,這次改後的版本稱之為新修版或新新版,金庸近期修改小說《天龍八部》情節,結局男女主角段譽與王語嫣並未結成連理,讓許多鍾愛舊版的金迷錯愕。這次改動帶來的詆毀和贊譽都不少,有些人認為是金庸藉此再撈一筆,有人認為改動處體現了金庸先生思想上的又一次大的進步, 本人對大部分修改處還是欣賞的。
新修版中,王語嫣因為傷心表哥慕容復的無情,不得已才在大海中抓到一根浮木,而這根浮木,就是段譽。後來,王語嫣沉迷於尋找「不老長春功」秘訣,以往「神仙姐姐」的形象,有了180度的大轉變。
傳統童話中常見的結局「從此王子與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這一次在新版的改寫情節中大逆轉,原本迷戀王語嫣並奉為神仙姐姐一般崇拜的大理國繼承人段譽,因為身世解謎領悟了生命的無常,一舉擺脫心魔。
金庸先生在動筆時加入了更深刻的人性思索,所以藉由「心魔」與「無常」這兩個生命體悟,對主角段譽提前做了一場心靈洗禮。
香港媒體早前曾經報導,段譽最後娶了8個老婆(木婉清、鍾靈、阿碧、曉蕾和梅蘭竹菊),其實是三校稿時的寫法,金庸在七校定稿後,改為段譽娶了3個老婆——木婉清、鍾靈以及西夏銀川公主的侍婢曉蕾。
而王語嫣在離開段譽後,重新回到慕容復身邊,阿碧也伴隨在旁。
新修版《天龍八部》改動幅度之大,堪稱各部之最,約佔10分之一。
下面是對此的新聞報道——
改動是為了更加人性化
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在幾家大型綜合媒體聯合舉辦的「二十世紀最有影響的十部書籍」評選活動中,位列第二,不論這個結果是否如一些人所說有失客觀全面,但足以說明金庸在華人世界中的影響力。金庸小說伴隨了中國幾代人的成長,因此金庸歷時六年多,第三次修訂自己的作品,目的正是順應現代人的閱讀,更加人性化。
在舊版本中,黃葯師古怪的乖僻性格,黑風雙煞陰森恐怖的狠厲印象,都曾令讀者們津津樂道,又毛骨悚然。而在修訂版中,他們的這類表象均有所弱化,性格中增加了更多人性化的成分,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有血有肉。修訂版還刪除了陳玄風「刺經於胸」這一情節,改為陳玄風臨死前將真經下卷抄本塞在妻子懷里。這一改動體現了黑風雙煞夫妻情深,弱化了二人的殘忍冷酷形象。新版中,黃葯師之所以會變得如此兇狠,交代的也清楚。包括從惡婦家中救出了梅超風,收其為徒,並且愛上了她,於是一遍遍抄錄歐陽修之詞「恁時相見早留心,何況到如今」,藉以抒發對梅超風的愛戀之意。
正如一些學者所言,金庸的修訂展現了「對人性弱點和世俗性價值觀的寬容,以及貼近現實,寧可煞風景也不提供童話的創作態度」。不論是痴情公子段譽屢屢碰壁之後放棄了王語嫣,張無忌除了選擇趙敏外仍期待與其他美人的團圓,都迎合了現代社會普遍存在的現實想法和情結。金庸的改變是「流行經典」向「歷史經典」的邁進。
武俠小說也要順應歷史與地理
如果說內容的修改是為了豐富人物,那麼某些情節和細節之處的改動,則是為了順應歷史和地理。出版社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一般來說,武俠小說只求熱鬧好看,是否和史實有出入大都不苛求。但金庸對歷史研究頗深,也很執著,因此在修訂時對此著力不少。以《射鵰英雄傳》為例,全書所涉及的地理名稱、行政區域劃分,完全依照宋元時代有關文獻所載。
除文字和情節改動外,修訂版還增加了一些評論性的注釋,出版社的工作人員表示這多是根據「金庸作品研討會」的成果和讀者的意見。比如,有些讀者難以理解的「完顏洪烈對包惜弱的愛情」,金庸做出獨到的點評,他提出的「游牧民族的愛情」和「單向愛情」這兩個概念,更有助於讀者理解情節發展。
全面增加武俠小說知識性
金庸對《神鵰俠侶》、《碧血劍》等作品都作了較大幅度的修改,作者參考了許多讀者、朋友的意見,對原作中的一些漏洞和不足之處作了調整。但最令作者想要改變的緣於一個詞:可能。金庸最希望武俠小說中「武功可以事實上不可能,人的性格應當是可能的」。因此,在新版中,他細化了某些武打場面,使小說更精彩,突出了「武」;增添了多處人物心理的細節描寫,豐潤了人物的性格,突出了「俠」。除了文字更凝練、准確、生動,行文簡潔以外,情節更合理嚴謹,武功更出神入化,更尊重歷史,更具真實感,而且還注重了知識性。比如在《神鵰俠侶》修訂版中,增加了多處註解,有他對楊過和小龍女師徒戀的看法,有關於守宮砂的來歷,關於易經、陰陽與術數的知識,等等。針對各方學者、讀者的意見,金庸希望在幫助讀者享受閱讀之餘,也能增加武俠小說的知識性,拓寬讀者的知識面。本報記者 劉慧
揭秘最新修訂內容
金庸對一些作品主要進行細節和文字的調整,例如《笑傲江湖》和《鹿鼎記》等,而有的作品則有較大幅度的修改,比如《射鵰英雄傳》、《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以下是部分修改細節:
《射鵰英雄傳》
人物年齡問題,修訂版為此特別編制了人物年齡表格,將主、次要人物的年齡按情節的發展一一計算,並在相應情節中體現,舊版中類似「黃蓉年紀比郭靖大」這種不合情理的推算結果自然也得到了更正。
《天龍八部》
改動最大之處是結局,與舊版有較大不同,「神仙姐姐」王語嫣並沒有和段譽在一起,而是去照顧已經瘋了的慕容復。
《倚天屠龍記》
原版在火燒萬安寺之前,就已經按情節的發展敘述了滅絕師太在房間中逼周芷若做三件事:立下毒誓,不許對張無忌傾心;接任峨嵋派第四代掌門;以美色對張無忌相誘而取得屠龍刀和倚天劍。這樣安排,情節連貫,但過於直白,未免差一些懸念。在這次的修訂中,將這一段詳細的內容移後,作為周芷若的回憶,而在前文中只做含糊的交代。
原版中說九陰真經是直接藏在屠龍刀和倚天劍中的,仔細推敲,這與常理不符。如果說真經是刻在刀劍中的,顯然真經不是一兩句話能寫清楚的,刀劍中的空間是不夠的;如果說真經是寫在布或者紙上然後封入刀劍中,這從工藝上也說不通,煉刀煉劍那樣的高溫在當時的科技來說,應該還是沒有任何的布或者紙可以承受的。所以,在此次修訂中,將周芷若煉九陰真經的時間後推了。
修訂中加上了朱元璋向張無忌逼宮這一情節。也將明太祖朱元璋這一代梟雄的霸氣和野心逐步展示。
本書最大的改動是結局。此次修訂,周芷若對張無忌的一個要求是明確表示不許他和趙敏拜堂成親,從而使得張無忌的歸屬成為一個很大的問號。張無忌在感情上太過優柔寡斷,只記得別人的好,所以,任何事都是可以發生的。
在後記中金庸說到:「周芷若可能去蒙古找他,他可能和趙敏同去波斯找小昭,可能為了明教而不得不獨自回中土辦事,也可能在西域遇到殷離……」
『陸』 《天龍八部》的內容是否全為金庸一人所創作
天龍八部是金庸小說裡面非常經典的一部小說,這部小說一共有15萬多字,也是歷史很久才能夠完成的。這部小說被翻拍成了很多版本的電視劇,非常受到歡迎。那這部小說的全部內容,是不是全部都由金庸一個人所寫的呢?我覺得答案是肯定的,他們全都是金庸手寫的。
其次,這部作品前後的風格都是一致,無論是語言還是人物性格方面,都沒有太大的起伏。我們大家都知道,紅樓夢的前80回是曹雪芹所寫的,後面是由別人所續寫的。而後幾十回的紅樓夢,沒有明顯沒有前80回寫的好,瘋狗有很大的變化,甚至連人物的性格都有所變化。但天龍八部並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所以這部小說完全是由金庸先生所寫的。
『柒』 金庸是怎樣寫武俠小說的
一
金庸寫小說是在報上連載,據他自己說,他每天寫一段一千來字,翌日發表,甚至到外國旅行也要寫好寄回來。
先來幫他算筆賬,看看是否真的每天只寫1000來字,就能搞定這樣15部鴻篇巨制?
金庸武俠小說共1000萬字,寫了17年,平均到每年要寫58.8萬字,平均到每天就是1611個字,跟他說的1000來字出入不大。
當我算出這個數字時,心中狂喊:「我的天,就這么簡單?每天寫1000來字,然後持續17年?」是的,就這么簡單。
是我自己把寫作這回事想復雜了!
金庸的寫作習慣啟發我:1、做一件簡單且有價值的事(寫1000來字);
2、按照一個相對固定的節奏去做(每天都寫,不要間斷);
3、然後做長時間的積累(寫上17年),就能成就一個偉大的東西(《金庸作品集》)。
掌握了這個訣竅,你也可以像金庸一樣創作!
二
我曾感嘆世界好不公平,出生不公平、財富不公平、機會不公平。但現在我知道了,世界上有一樣東西絕對公平,那就是時間。
你有一秒,我也有一秒。你每天刷一個小時的抖音,我每天寫一個小時的文章,不用17年,1年後我就遠遠把你拋在了後面。
我用時間堆出來的才華,你拿錢也追不上,除非你用更多的時間來追,但只要我不鬆懈,你永遠追不上。這就是時間的力量!
每天寫1000個字不難,難的是堅持17年。
寫作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決定了就要一直幹下去,談戀愛都是這樣的道理。
我不需要成為最會寫的人,但只要我跟時間是最好的朋友,通過時間的疊加,我在寫作上的價值增長,我就能看得到。
三
我最近在讀《曾國藩傳》,曾國藩打仗,就靠六個字——結硬寨、打呆仗。
做那些最硬的事,干那些在別人看來很呆的事,然後一直幹下去,可能在開打之前,你就已經贏了。
實際上,中外的文學大師,他們的寫作習慣是相同的,舉三個例子:
第一個是村上春樹。
他寫長篇小說時,規定自己一天寫出十頁稿紙,每頁四百字。
即使心裡還想繼續寫下去,也照樣在十頁打住;哪怕覺得今天提不起勁來,也要鼓足精神寫滿十頁。
一天寫上10頁,一個月便能寫300頁,半年就能寫出1800頁。《海邊的卡夫卡》第一稿1800頁,就是這樣被村上寫出來的。
對於機械式的寫作,村上自嘲:「這哪是藝術家的做法。這不就和工廠車間一個樣嗎?但做一項長期工作時,規律性有極大的意義!」
第二個是斯蒂芬·金。
他認為,對於一位胸懷大志的作家,最不需要的東西就是電視機!
我房裡也不放電視機,我一直很驕傲別人以為我買不起TV。
斯蒂芬一旦開始寫東西,就每天都要寫,每天四到六個小時,天天如此。
最巧合的是,他跟村上春樹一樣,規定自己每天寫10頁,大約2000個英文單詞,三個月就是18萬字,這是一本書非常適宜的長度。
每天不完成10頁,他決不從書桌旁起身。當有人問他「成功秘訣」時,他說了兩點:一是自己一直比較健康,二是沒有離婚。
他說進行有規律的創作,環境一定要安靜。
第三個是賈平凹。
這是我想重點談的一位大師,因為我剛讀完他1992年寫的《廢都》。我覺得,諾貝爾欠賈平凹一座文學獎。
賈平凹40歲時,早已名聲在外,但亦被名聲所累。更不幸的是,災難接踵而來,他先是患乙肝不愈,度過了牢獄般的一年多醫院生活。
再是母親染病動手術;再是父親得癌症亡故;再是一場官司沒完沒了地糾纏他;再是為了他人而捲入單位的是是非非中受盡屈辱。
就在這個時候,他開始寫《廢都》。
他逃到一個人煙稀少的水庫寫作,每天吃過第一頓飯後,就把自己關在房裡,一直寫到下午四點,除了大小便,再不出門。
他寫起來喜歡關門關窗,窗簾也要拉得嚴嚴實實,他說如果是一個地下的洞穴那就更好。
煙是一根接一根地抽,每當有人在外邊喊吃飯了,推開門直感煙霧籠罩了你!
在水庫待了整整一個月,人明顯是瘦多了,卻完成了三十萬字的草稿。
後來他又轉戰兩個地方繼續流亡寫作。先是到一戶老鄉家,有天晚上外邊刮風下雪,窗子的一塊玻璃撞碎在樓下。
他凍得握不住筆,起身拿報紙去夾在窗紗扇里擋風;剛夾好,風又把它張開;再去夾,再張開,只好拉閉了門逃到另一戶人家去。
他規定自己每日不能少於七千字。他說,如果把這本書從構思到最後完稿的多半年時間里所抽的煙接連起來,絕對有一條鐵路那麼長。
最叫我難忘的,是賈平凹在《廢都》後記中寫下的這樣兩句話:
寫這本書的目的,是讓我記住這本書帶給我的無法向人說清的苦難,記住在生命的苦難中又惟一能安妥我破碎了的靈魂的這本書。
看了那麼多大師關於創作的故事,我也慢慢揣摩出一些門道:偉大的作品,都是在艱難困苦、孤獨彷徨,甚至生離死別下誕生的。
若有人告訴你,他最近正在寫一本書,可能是一本回憶錄,也可能是他職業生涯的智慧結晶,這個時候你要警惕了——
這本書不出來還好,一出來很可能就是一本惡俗的爛書。
要說寫作有什麼訣竅,就是兩個字——堅持。
金庸在2002年4月《金庸作品集<新序>》中寫道:「寫小說也跟彈鋼琴一樣,沒有任何捷徑可言,是一級一級往上提高的。
要經過每日的苦練和積累,讀書不夠多不行。我每日讀書至少四五小時,從不間斷,在報社退休後連續在中外大學中努力進修。」
這就是一個作家的自我修養。
讀書寫作,雜談共享,歡迎關注,春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