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集作者 > 第六號病房小說作者

第六號病房小說作者

發布時間:2024-08-01 00:30:09

1. 求契科夫《第六病室》 讀後感

第一篇《第六病室》 讀後感
這是一篇悲劇性的作品.骯臟的病房,破敗的環境,爾虞我詐的醫護人員,這一切因素使第六病房成為可怖的監獄.其實,這正是沙皇俄國的一個縮影.象徵沙俄軍警的看門人尼基塔,用暴力解決一切問題而自以為在維護「秩序」,表明這個「不道德,並且對住院者的健康高度有害的機構」正是沙俄帝國和一切黑暗專制的象徵.而院方人員則是帝國官僚的體現.
伊凡德米特里奇是一位優秀的知識分子.他愛憎分明,出身貧寒的他對榮華富貴不感興趣,他嚮往的是高尚的情趣與美德,哲學家一樣的智慧與交談,以及真正公正的社會秩序.社會的渾渾噩噩和達官貴人的腐化生活使他義憤填膺.然而,沒有力量的他又不能改造世界.由於不能無視外界的黑暗卻又無能為力,他對世界的印象完全變成了仇恨與恐懼,於是他選擇了逃避,整日生活在自己虛構的危險中,他終於瘋了.而進入第六病室後,他才真正意識到逃避的無用.他智慧而激進的言辭正是對《第六病室》這個大監獄的反抗,而對拉京醫生的斥責不僅是反抗的一部分,更是告誡他不要步自己後塵.
拉京醫生是個正直的人.醫生的天職和人的良知使他反對第六病房這種陰暗荒唐的存在.可是,懦弱的性格和斯多噶派哲學使他深感自身軟弱而企望自我麻痹.他對世界的逃避筆法風中的伊凡更甚:她已習慣了在自己虛構的自欺欺人的世界中生存.既然人必有一死,那麼生存就毫無意義;痛苦、嚴寒只是生命體對世界的一種印象,努力剋制便自然無事;一切都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會在自然的新陳代謝中存在,人和石頭沒有區別;無論環境多麼黑暗,只要自己內心光明,那麼,無須斗爭,邪惡會自行消亡,真理將自己來到.自我麻痹使他逃避現實,對醫院的骯臟置若罔聞.而對光明的嚮往使他一次又一次與伊凡暢談.他被關進病房並慘死其中的結局,徹底證明拉京那種第歐根尼幻想的破滅和「勿以暴力抗惡」理念失敗的必然.
在這黑暗的環境下,郵政局長和其他病人依然繼續著他們渾渾噩噩的生活.他們是麻木的國民的代表.正如魯迅筆下的中國大眾一般,他們的愚昧成了黑暗的幫凶,與院方一道形成扼殺主人公的網羅.
在黑暗的現實和世界觀局限的影響下,作者沒有給出一個光明的未來.但伊凡和拉京遭打時憤怒的吼叫,其實正是這座監獄毀滅的徵兆.
第二篇
契訶夫的在《第六病室》里引用了一句俄羅斯諺語——「誰也不能保險一輩子不討飯和不坐牢」.這話非常警醒人,就像我們中國人說的「人有旦夕禍福」,誰也不能保證明天的自己會是什麼樣.也許一個災難就讓明天的我們衣食無著,只能沿街乞討;也許一個事件就會讓我們學梁山好漢「一時興起」而提刀殺人.在後一個問題上可能有些人走得更遠,比如我在馬原的書里就看到過他探討了一個我也想過的問題——是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殺人?
人生的魅力可能就在於此,你永遠不知道明天的海水會沖來什麼.
然而,當我讀完《第六病室》之後我的心裡卻更加凄涼,我把那句俄羅斯諺語加以了改動,讓它變成了——「誰也不能保險一輩子不討飯、不坐牢,不進瘋人院」.
契訶夫的這篇小說從一開始就著重地去描寫了「第六病室」——這個精神病患者所居住的病室的種種情形,同時也描寫了住在這里的病人的情況,並且著重介紹了其中的一位,讓我們感覺此人就是小說的主角.契訶夫在寫這個人的時候似乎是順便提到了一位醫生——即第六病室所在的醫院的醫生,這個醫生並不真的關心病人的疾苦,也不認為醫學有用,他只是偶爾到醫院例行公事.他每天過著一絲不苟同時又渾渾噩噩的日子:整天讀書,到什麼時間喝啤酒到什麼時間吃飯都會嚴格地執行.他不關心任何人,他對醫院里的種種弊端在心裡深惡痛絕但決不會表露在表面上.這個人就像是混日子的市儈,對社會無害但也沒什麼好處,而對於他自己,可能我們既會同情也會鄙視他,同時還會為第六病室的病人遇到這樣一位醫生而更多了一份同情.
然而,契訶夫就是契訶夫,他的筆鋒一轉,就讓這個醫生同第六病室的一位病人聊起了天,而且醫生居然覺得病人的觀點非常有意思,進而迷上了這種聊天.他在病人對他的指責中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問題,於是他開始了反思.他開始積極地探尋人生的意義,他不再迷戀讀書和啤酒.他開始轉變.
可是,更厲害的還在後邊,他的這種轉變,在別人的眼裡卻變成了反常.人們開始認為這個喜歡和精神病人聊天的醫生的精神也不正常.於是,他的朋友們開始為他想辦法,給他治病,帶他出行.最後,他們親手把他送進第六病室……
真是不寒而慄!
如果契訶夫選的是一個激進的、瘋狂的、或是抑鬱的人,最後把他送進第六病室,那麼還好說.可是契訶夫所選中的這個人恰恰不是這樣的,他恰恰是一個與世無爭的、得過且過的傢伙.他沒有目標,沒有性格,沒有太多的想法,他的人生經歷也不復雜,也沒有受到過什麼打擊,可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卻最終還是走進了瘋人院.
同樣,如果送他進瘋人院的是他的敵人那也好說,可是把他送進去的偏偏就是他的朋友和下屬,這個朋友甚至導致他破了產.
有人把主角進瘋人院的下場歸咎於沙俄制度,也許契訶夫在寫這篇小說的時候有過類似的出發點,然而我卻認為這個故事換一個社會背景也一樣可以出現.當一個人開始有自己的思想、這種思想又不為常人所接受的時候,那麼他就是不正常的.所謂「世人皆醉我獨醒」,在世人的眼裡就是瘋子,沒有什麼可以說.
所以,當你的想法和社會的普遍想法不一致的時候,你就會比較危險.寫到這里忽然想起蘇聯文人的信條:「別想.想了別說.說了別寫.寫了,別怕……」
就此打住.
第三篇
《第六病室》讀後感
——《契訶夫短篇小說精選》
小說《第六病室》創作於1892年,是一部思想深刻和藝術完美的作品.本文以醫生安德烈·葉菲梅奇·拉金為主人公,以第六病室里醫生與「瘋子」格羅莫夫的對話為主線,表明作者對當時俄國社會的感受與批評.
首先,契訶夫將對於「瘋子」德米特里和「有頭腦的」格羅莫夫的描繪巧妙地穿插起來,而且匠心獨運地安排了「瘋子」德米特里同「健康人」安德烈醫生之間的爭論,十分自然地給我造成一種印象:在當時的俄國,善於思考並敢於直言的人被認作是「瘋子」,而洞察罪惡的恰好是這些「瘋子」.
文章以介紹第六病室中的「瘋子」為開頭,並且著重描繪了本文的另一名主人公——「瘋子」德米特里;隨後,便是本文的主體:醫生與「瘋子」的對話;最後,作者寫出了全文最悲哀的段落:安德烈醫生自己被關進了第六病室.
從安德烈醫生與「瘋子」德米特里的幾次對話中,我們不難看到這個所謂的「瘋子」,其實頭腦清醒.他與醫生之間的交流,總是富有哲理,有思想,令醫生也為他的話語表示嘆服.可就是這樣一個令醫生感到可以交談的聰明有趣的人,最後竟然使安德烈醫生也被關進第六病室.
在小說中,「瘋子」德米特里有這樣一個場景:
伊凡·德米特里眼睛發亮,站了起來,朝窗子方向伸出雙手,用激動的聲音繼續道:
「為了這些鐵窗我祝福你們!真理萬歲!我高興!」
就是這個看似演戲的動作,表達了德米特里嚮往自由的心情.他不認為自己有病,他認為成百上千的瘋子行動自由,而醫生分不清誰是瘋子,誰是健康人,就把他關進了第六病室.
主人公安德烈·葉菲梅奇·拉金正直、善良,但不懂得生活.他的遭遇烘托和強化了我的印象:只因為安德烈和德米特里交談過幾次,他竟然也被視為精神病人而被關進第六病室直到慘死在那裡.
在小說的末尾,安德烈和德米特里進行了最後一次交談,在這次交談中,安德烈說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話:「我們軟弱,親愛的……我就垂頭喪氣……意識消沉……我們軟弱,無用……我們軟弱,軟弱啊!」這句話以及安德烈的遭遇表明:一切鼓吹放棄斗爭的主張勢必遭到失敗.
這里有三篇不同風格的讀後感,你自己看著選一個···

2. 關於契訶夫的<第六病室>的賞析

作品鑒賞

作品思想

和契訶夫的許多作品一樣,這部小說沒有眾多的人物,沒有復雜緊張的情節,以一間病室為主要場景,以一對知識分子為主人公,以他們的爭論作為主要情節,卻揭示了極其深刻的主題思想。

伊凡德米特里奇是一位優秀的知識分子。他愛憎分明,出身貧寒的他對榮華富貴不感興趣,他嚮往的是高尚的情趣與美德,哲學家一樣的智慧與交談,以及真正公正的社會秩序。社會的渾渾噩噩和達官貴人的腐化生活使他義憤填膺。然而,沒有力量的他又不能改造世界。

由於不能無視外界的黑暗卻又無能為力,他對世界的印象完全變成了仇恨與恐懼,於是他選擇了逃避,整日生活在自己虛構的危險中,他終於瘋了。而進入第六病室後,他才真正意識到逃避的無用。他智慧而激進的言辭正是對《第六病室》這個大監獄的反抗,而對拉京醫生的斥責不僅是反抗的一部分,更是告誡他不要步自己後塵。拉京醫生是個正直的人。醫生的天職和人的良知使他反對第六病房這種陰暗荒唐的存在。

可是,懦弱的性格和斯多噶派哲學使他深感自身軟弱而企望自我麻痹。他對世界的逃避筆法風中的伊凡更甚:她已習慣了在自己虛構的自欺欺人的世界中生存。既然人必有一死,那麼生存就毫無意義;痛苦、嚴寒只是生命體對世界的一種印象,努力剋制便自然無事;一切都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會在自然的新陳代謝中存在,人和石頭沒有區別;無論環境多麼黑暗,只要自己內心光明,那麼,無須斗爭,邪惡會自行消亡,真理將自己來到。

自我麻痹使他逃避現實,對醫院的骯臟置若罔聞。而對光明的嚮往使他一次又一次與伊凡暢談。他被關進病房並慘死其中的結局,徹底證明拉京那種第歐根尼幻想的破滅和「勿以暴力抗惡」理念失敗的必然。在這黑暗的環境下,郵政局長和其他病人依然繼續著他們渾渾噩噩的生活。

他們是麻木的國民的代表。正如魯迅筆下的中國大眾一般,他們的愚昧成了黑暗的幫凶,與院方一道形成扼殺主人公的網羅。在黑暗的現實和世界觀局限的影響下,作者沒有給出一個光明的未來。但伊凡和拉京遭打時憤怒的吼叫,其實正是這座監獄毀滅的徵兆。

《第六病室》和契訶夫的許多作品一樣,沒有眾多的人物,沒有復雜緊張的情節,以一間病室為主要場景,以一對知識分子小人物為主人公,以他們的爭論作為主要情節,展現了一個什麼都無意義的荒誕社會,控訴了那個病態社會對人靈魂的污染和性格的扭曲,從而發出了對罪惡社會的強烈抗議和對沙皇專制的有力批判。

首先,契訶夫描述了一個荒唐怪誕的小城景象,他先展現了第六病室的惡劣環境:病室外雜草叢生,雜物亂放, 「那些尖頭朝上的釘子、那圍牆、那廂房本身,都有一種特別的、陰郁的、罪孽深重的景象,」氛圍悲慘陰沉;病室里陰冷骯臟,鉛灰色的地板、冰冷的鐵窗,「酸盧菜,燈芯的焦味、臭蟲、阿摩尼亞味,弄得房間里臭烘烘的,您一進來,這種臭氣就使您覺得彷彿走進了動物園」。

而這個醫院的大致情況又是「病室里、過道上、院子里,臭得叫人透不過起來。醫院的雜役、助理護士和他們的孩子,跟病人一塊兒住在病房裡……整個醫院只有兩把外科手術刀,溫度計連一個也沒有。

浴室里存放土豆。總務處長、女管理員、醫士,一齊向病人勒索錢財。安德烈·葉菲梅奇的前任是一個老醫師,據說私下裡賣醫院的酒精,還網羅護士和女病人,成立了一個後宮。」從這些描述中可見醫院的混亂和腐敗,但人們對此習以為常、滿不在乎,甚至有人還為此辯解,荒唐至極。

安德烈·葉菲梅奇的話總結出了這個城市的荒誕面貌:「在這個城裡的生活又無聊又煩,可,一般人沒有高尚的趣味,過著黯淡而毫無意義的生活,用強暴、粗鄙的放盪、偽善來使這生活添—穿得好,正人君子卻忍飢受寒。

契訶夫通過對人物遭遇的描述,尤其是對伊萬·德米特里奇和安德烈·葉菲梅奇這兩個主人公的刻畫,集中批判了主張勿以暴力抗惡的托爾斯泰主義,深刻地揭露了沙皇俄國國家機器的荒唐可笑。關在第六病室的五個人,被限制在狹小陰暗的病室里活動, 「除了理發師以外,誰也不到廂房裡看一看。病人們註定了一天到晚只看見尼基達一個人」。而尼基達是一個退役老兵,「嚴厲而枯瘦」, 「氣度威嚴、拳頭粗大」,經常以維持秩序為由,粗暴地打他們。

這些病人不但沒有受到合理的治療,反而還要遭到虐待和剝削,悲慘的生活日漸摧殘他們的心靈,讓他們成為行屍走肉。伊萬·德米特里奇在這些病人中是獨特的,他本是一個有理性、有見解、愛思考的知識分子,由於生活在那愚昧、昏沉、黯淡的專制社會里,內心長期受到壓抑,精神憂郁苦悶,疑心重重,「覺得全世界的暴力合成一團在迫他」,便患上了被虐狂,被關在了第六病室,受著非人待遇和壓迫。

可以看出,是社會將他逼瘋的,他和那些病人都是社會的犧牲品。而伊萬·德米特里奇認識到了這一點,當他清醒時和安德烈·葉菲梅奇的辯論中,讀者能讀出他的反抗和掙扎,這是個狂人的形象,作者借他之口批判了專制社會的黑暗和恐怖,但也表達了他的希望:好的時代遲早會到來的。

藝術特色

病室這個主要場景,具有雙重作用,一方面是具體的病室,另一方面是沙皇俄國暴政的一個縮影。作品一開始描寫了病室外部的環境:生銹的屋頂、半歪半斜的煙囪、毀壞的台階,完全是一種悲慘陰沉的氣氛。病室裡面是:腐爛的惡臭、鉛灰色的地板、冰冷的鐵窗。這一切構成陰冷、壓抑、恐怖的調子。令人感到這就是沙皇俄國的典型環境。

小說以拉京與格羅莫夫的辯論為主要情節。在拉京的心目中,格羅莫夫並不是精神病人,而是有深刻見解的人,因此格羅莫夫的怒罵痛斥,並不使他難受,相反贏得了他的好感,使他那套本來就十分虛幻的人生哲學發生了動搖。

正是通過這一主要情節,作家批判了拉京那種「勿以暴力抗惡」的主張,肯定了格羅莫夫的清醒和反抗。同時也真實描繪了拉京一方面不滿於黑暗現實而嚮往光明另一方面深感自身軟弱而企望自我麻痹的復雜心態。

小說結尾,拉京被迫害致死。格羅莫夫和其他人仍然被禁錮著,受著折磨,專制仍在延續。盡管作者相信沙皇俄國這個大監獄一定會被摧毀,但是由於世界觀的局限,他不可能指出通往光明未來的具體道路。由於作家看不到出路,所以在猛烈批判時,流露出憂郁低沉的調子。

(2)第六號病房小說作者擴展閱讀:

內容簡介

知識分子伊凡·德米特利奇·格羅莫夫受盡生活的煎熬,對黑暗殘酷的現實有著清醒的認識。一次他因為看到一隊被押解而過的犯人而深受刺激,一下子明白過來:自己原來就生活在沙皇俄國這個大監獄里,而且永遠無可逃遁。於是他再也不能安然地生活下去了,他每時每刻都感到被壓抑得透不過氣來,於是被關進了治療「瘋子」的第六病室。

醫生安德烈·葉菲梅奇·拉京剛來醫院時,想在周圍建立一種合理健全的生活秩序,但是他深深感到在黑暗的現實里自己是多麼軟弱無力。於是他乾脆採取了逃避生活的途徑,躲在家裡喝酒,看書,並形成了一種對現實妥協的自欺欺人的哲學。

然而殘酷的現實,使拉京內心越來越苦悶和矛盾。在和格羅莫夫的爭論中他不由自主地被對方的激烈言辭和憤怒的抗議所吸引,漸漸覺悟和清醒過來。但是他很快也被當作瘋子關了起來,最終被迫害至死。格羅莫夫和其他人仍然被禁錮著,受著折磨,專制仍在延續。

人物介紹

格羅莫夫

格羅莫夫是一位小職員,他受盡生活的煎熬,他熱烈誠摯,充滿智慧和理性,對黑暗殘酷的現實有著清醒的認識。一次他看到一隊押解而過的犯人而深受刺激。他一下子明白過來:他原來就生活在沙皇俄國這個大監獄里,而且永遠無可逃遁。

於是他再也不能安然地生活下去了,他每時每刻都感到被壓抑得透不過氣來。在這里,在第六病室里,他憤怒地叫喊:「我透不過氣來啦!」「開門!要不然我就把門砸碎!」格羅莫夫的遭遇,概括了富有正義感的下層知識分子的遭遇。他的憤怒抗議在黑暗中震響,宣布殘暴的專制制度再也不能存在下去了。

格羅莫夫是小說的主人公之一。盡管契訶夫在創作格羅莫夫這個角色時表達了對他的好感為此甚至是觸犯了他一向堅持「客觀」描寫的原則。然而格羅莫夫歷在的那個城市裡的人們是怎麼對待他的呢?在他被關進第六病室之前:「盡管他理論尖刻,脾氣暴躁,城裡的人卻喜愛他,背地裡總是親切地稱他為「瓦尼亞」,他瀕博的知識,正值善良的性格「總是在人們心中引起美好的,熱烈的,憂郁的感情。」可是人們真的喜歡他嗎?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當格羅莫夫被抓走之後。

過了一年,城裡的人已經完全忘記伊萬·搏米特里維奇,他的書被小孩子們陸續擄走了。」原來人們也只是喜歡格羅莫夫身上的知識分子的身上具有的美好品德。為什麼他僅僅才過了一年,城裡的人就完全忘記這個可憐的格羅莫夫了呢?為什麼在他披抓到第六病室之後就從來就沒有人去看望過他呢?難道精神病人不是更值得關心的嗎?或許他無緣無故地從這個城市裡消失甚至從來都沒有人發現過。

人類的溫情哪裡去了,人們對格羅莫夫的喜愛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從來都沒有人發自內心的關心過這個可憐的知識分子。人們總是健忘,他們忘記了,格羅莫夫在總是為社會風氣的不正和老實人過的窮苦生活抱不平,心中懷有的正義的理想:人們更不會想到.即使是格羅莫夫被關進了第六病室他的斷斷續續的話語中含著對未來人類的美好生活的嚮往。

拉京

拉京同樣是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他剛來醫院時,也想在周圍建立一種合理健全的生活秩序。但是他深深感到在黑暗的現實里自己是多麼軟弱無力。於是他乾脆採取了逃避生活的途徑,躲在家裡喝酒,看書。但是作為一個有思想的知識分子,他需要獲得內心的平衡和寧靜,並且要為自己的生活態度找到一種解釋。久而久之,他就形成了一種對現實妥協的自欺欺人的完整哲學。

然而殘酷的現實,使拉京內心越來越苦悶和矛盾。在和格羅莫夫的爭論中他不由自主地被對方的激烈言辭和憤怒的抗議所吸引,漸漸覺悟和清醒過來。但是他很快也被當作瘋子關了起來。拉京的悲劇表明:俄國專制制度不僅毀滅格羅莫夫這樣對現實強烈不滿的知識分子,而且對於溫馴善良不謀反抗的人,也同樣加以迫害。

尼基塔

那個粗暴的看門人尼基塔是個退伍的老兵,人間萬物之中他最愛暴力。為了維持秩序而打那些瘋子在尼基塔看來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他可以隨時對他們拳腳相加.在描寫尼基塔時契訶夫說到一個細節「他的衣服上的肩章已經褪成棕色了」。既然已經退伍很久了,那為何還要戴著肩章呢?或許在尼基塔退伍之前就是如此,軍隊里的肩章向來就是權利的象徵。上級讓下級干什麼,下級就得干什麼,容不得有異議。

戴著肩章的人可以對沒有肩章的人隨便的命令和懲罰。而且軍隊里的生活讓尼基塔深刻地明白了程序的含義,所以熱愛秩序的想法已經深入他內心。他之所以戴著已經褪色的肩章,是因為肩章給他的是可以繼續欺壓弱者的權利和理由。在第六病室這個小小的地方,尼基塔是所有人的上級,一切都是他說了算。在他的拳頭揮向這些可憐的精神病人時,他的統治欲得到了充分的滿足。

這個尼基塔不僅兇狠殘暴,還暴虐之極。契訶夫在另一處寫到「凡是他(傻子莫伊塞依卡)帶回來的財務,尼基塔統統搶過來給他自己享用。」這個尼基塔一邊剝削猶太傻子討來的東西,一邊還要上帝做見證,賭咒他再也不讓猶太人上街了,在他看來,這種違背秩序的事情比世界上任何事情都壞。」還真是有這樣的人一邊做著壞事,一邊還想著良心不受譴責。

莫伊塞依卡

在描寫第六病室里那個呆傻農民時契河夫沒有留一點情面,說他是個「不動的、貪吃的、不愛干凈的動物,早已失去思想和感覺到能力」。契訶夫的寥寥數筆是對托爾斯泰「知識分子應該有農民來教育」的論斷的尖銳諷刺和批判。契詞夫喜歡的是受過教育的,文明的人,他看到的農民就是「愚鈍的」「骯臟的」。

就算是尼基塔拚命地打他,他也毫無反應:「既不發出任何聲音,也不作出任何動作,連眼睛也毫無反應,而只是身子稍稍搖晃幾下,好比一個沉重的大圓桶」。這種人怎麼會擔心污濁的社會風氣帶來的種種惡果帶入人類未來的新生活。

創作背景

第六病室原型就是薩哈林島(庫頁島),是當時沙皇政府流放犯人的地方。契訶夫在作品寫作之前對流犯和農民做了三個多月的實地調查,「除了絞刑以外,我什麼都看見了……我知道了許多東西……我覺得薩哈林島簡直是一座地獄。」他在寫給蘇沃林的心中說道。從此他更加關心政治, 《第六病室》寫於1892年,正是庫頁島上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當時俄國的縮影。

這一時期,俄國農奴制己開始解體,但苟延殘喘的沙皇政府為了阻止這一進程更加強化了專制統治,正是由於時代處於動盪不安的變革之中,所以這個時期的俄國黑暗、腐朽、令人窒息。而契河夫的描寫看似荒誕,實則真實,勾畫出一幅清晰而凝重的沙俄現實的輪廓,讓讀者對當時的黑暗社會有了形象而深刻的體會。

作品影響

作為契訶夫的經典小說,《第六病室》自問世以來引起了讀者和評論界經久不息的好評,它以洞察人生世相的智者風范、超時代的思想內涵而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通過描述拉京醫生與病人格羅其夫的遭遇,表現了當時俄羅斯人的生存危機和精神危機。整部作品突破了狹窄的民族范圍的限制與時代的范圍,在對荒謬世界中人類生存因境及孤獨感受的闡釋中,形象地展現了不屬於個人文主義時代的西方存在主義理念。

3. 高爾基為何稱贊契訶夫的短篇小說是「不可企及」的呢

高爾基說過,契科夫是這個世界的軸,一想到他,勇氣馬上就來了,生活也馬上變得明確而富有意義了。只有在通讀了契科夫的短篇小說後,才會理解高爾基為什麼會給他這樣高的評價。

契科夫的短篇我讀得很慢,他的小說總是讓我掩卷沉思,回味無窮。要想真正讀懂一個作家的作品,首先應該去了解他的經歷。契科夫做過教師,醫生,學醫期間開始發表作品。在他的作品裡我們能讀到很專業的醫學知識,例如《六號病房》。他對人性中那些卑鄙醜陋自私和麻木的特性有著深刻的痛恨,在他的筆下,小人物的形象惟妙惟肖,如在眼前。

他總是在不經意中總結出這些人物的性格特徵,語言詼諧自然,准確到位,朴實的描述里包含著深刻的人生道理。他的開篇喜歡單刀直入,一語中的,他的語言高度濃縮,故事情節深入淺出,結構自然貼合。他喜歡從日常生活中收集素材,再現真實場景,刻畫逼真的人物形象,展現社會中各種現象。



( 契訶夫一家)

《苦惱》是一場小人物的訴求故事,自以為借用劉震雲的《一句頂一萬句》來表達這個故事最為精確:「一個小人物的苦惱深深地埋藏在一個微不足道的軀殼里,就是在大白天打著火把也難以瞧見。」

《寶貝兒》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短篇。私下以為,寫女人,契科夫寫得最為深刻,到位。沒有思想的靈魂,外貌再美,最終會淪為一種悲哀。依附於別人的女人,不自立的女人,內心都不會強大。

契科夫最好的短篇,應該就是《六號病房》。「一個善於獨立思考的人,內心是安寧的。「究竟我們兩個人誰是瘋子呢?是努力不幹擾乘客們的我呢,還是你這個自以為是,不給任何人安寧的自私者?」,「城裡的市民把心思精力和智慧都浪費在紙牌和飛短流長上,他們是不會也不想在有趣的閱讀和交談中度過時光的,也不想領略智慧所賦予的享受。」,「我們需要努力地去感悟生活,在感悟中我們就會得到真正的幸福。」「誠實的人食不果腹,卑劣的人錦衣玉食。」類似這樣的哲理精句文章里還有很多,藉助故事中人物的口氣,把作者的內心想法完美的表達出來,是作家能力的一種體現。在《六號病房》里,除了表達作者的主觀思想和客觀事實外,作者所具備的醫學知識也完美地呈現出來。當一種病態的社會現象到處蔓延時,醫者已無能為力,唯有以筆當槍,直刺病者的靈魂深處。契科夫的《六號病房》,當之無愧為一台精妙絕倫的手術。

高爾基稱贊契科夫的短篇小說是「不可企及」的,海明威說契科夫的短篇小說是一個聰明博學的醫生在講故事。我說,契科夫的短篇小說是一副醫治社會病態的良葯。

4. 第六病室的作者介紹作品簡要內容介紹

【作者簡介】:契訶夫,А.П.(Антон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1860~1904) 俄國小說家、戲劇家。1860年1月29日生於羅斯托夫省塔甘羅格市。祖父是贖身農奴。父親曾開設雜貨鋪,1876年破產,全家遷居莫斯科。但契訶夫隻身留在塔甘羅格,靠擔任家庭教師以維持生計和繼續求學。1879年進莫斯科大學醫學系。1884年畢業後在茲威尼哥羅德等地行醫,廣泛接觸平民和了解生活,這對他的文學創作有良好影響。

在19世紀80年代的俄國,反動的書刊檢查制度空前嚴格,庸俗無聊的幽默刊物風靡一時。契訶夫開始創作時常以安東沙·契洪特等筆名向這類雜志(如《蜻蜓》、《斷片》)投稿。短篇小說《一封給有學問的友鄰的信》(1880)和幽默小品《在長篇、中篇等小說中最常見的是什麼?》(1880)是他初期發表的作品。80年代中葉前,他寫下大量詼諧的小品和幽默的短篇小說,很多是無甚價值的笑料和趣事,但其中也有一些比較優秀的作品,繼承俄羅斯文學的民主主義優良傳統,針砭當時社會的丑惡現象,如寫卑欺強節的小官吏(《在釘子上》、《一個官員的死》、《勝利者的勝利》,均1883),凌辱弱者的士紳和老爺(《英國女子》1883),見風使舵的奴才骨(《變色龍》,1884),專制制度的衛道士(《普里希別葉夫中士》,1885)。但他迫於生計和缺乏經驗,在當時主要只求速成和多產。1886年3月,名作家格里戈羅維奇寫信要他尊重自己的才華,他深受啟發,開始嚴肅對待創作。寫於1886年的《萬卡》、《苦惱》和1888年的《渴睡》,表現了作家對窮苦勞動者的深切同情。1888年問世的著名中篇小說《草原》描繪和歌頌了祖國的大自然,思考農民的命運,表達人民對幸福生活的渴望。《命名日》(1888)和《公爵夫人》(1889)等暴露了偽善、愛慕虛榮和庸俗等習氣。這些作品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方面都有明顯進展。但受小資產階級環境影響的契訶夫在這時不問政治,只「想做一個自由的藝術家」,要有「最最絕對的自由」。他從1886年起為反動文人蘇沃林發行的《新時報》撰稿,雖經批評家尼·米哈伊洛夫斯基的勸告,仍同它保持關系。1888年10月,契訶夫獲「普希金獎金」半數。這時他已是5部短篇小說集的作者(《梅爾波梅尼的故事》,1884;《五顏六色的故事》,1886;《在昏暗中》,1887;《天真的話》,1887;《短篇小說集》,1888)。聲譽和地位的日益增高,使他強烈地意識到自己作為作家的社會責任感,認真地思索人生的目的和創作的意義。他說:「自覺的生活,如果缺乏明確的世界觀,就不是生活,而是一種負擔,一種可怕的事情。」這種思想形象地表現在中篇小說《沒意思的故事》(1889)里。

從這個時期起,契訶夫開始創作戲劇。獨幕劇《結婚》(1890)和《論煙草的危害》(1886)、《蠢貨》(1888)、《求婚》(1888~1889)、《一個不由自主的悲劇角色》(1889~1890)、《紀念日》(1891~1892)等輕松喜劇在思想內容和喜劇性上接近於他的早期幽默作品。劇本《伊凡諾夫》(1887~1889)批判缺乏堅定信念、經不起生活考驗的80年代的「多餘的人」。

1890年4月至12月,體弱的契訶夫不辭長途跋涉,去沙皇政府安置苦役犯和流刑犯的庫頁島游歷,對那裡的所有居民、「將近一萬個囚徒和移民」逐一進行調查。庫頁島之行提高了他的思想覺悟和創作意境。1891年他在一封信里說:「……如果我是文學家,我就需要生活在人民中間……我至少需要一點點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哪怕很少一點點也好。」他開始覺察到,為《新時報》撰稿所帶給他的只是「禍害」,終於在1893年同這家刊物斷絕關系。他對俄國的專制制度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寫出了《庫頁島》(1893~1894)和《在流放中》(1892)等作品,而最重要的則是震撼人心的《第六病室》(1892)。這部中篇小說控訴監獄一般的沙皇俄國的陰森可怕,也批判了他自己不久前一度醉心的「勿以暴力抗惡」的托爾斯泰主義。列寧讀它後受到強烈的感染,說自己「覺得可怕極了」,以致「在房間里待不住」,「覺得自己好象也被關在『第六病室』里了」。

在1890至1900年間,契訶夫曾去米蘭、威尼斯、維也納和巴黎等地療養和游覽。從1892年起,他定居在新購置的莫斯科省謝爾普霍夫縣的梅里霍沃庄園。1898年,身患嚴重肺結核病的契訶夫遷居雅爾塔。1901年他同莫斯科藝術劇院的演員奧爾迦·克尼碧爾結婚。在雅爾塔他常與列·托爾斯泰、瑪克西姆·瑪克西姆·高爾基、布寧、庫普林和列維坦等人會見。

19世紀90年代和20世紀初期是契訶夫創作的全盛時期。當時俄國的解放運動進入無產階級革命的新階段。在革命階級的激昂情緒激盪下學生以及其他居民階層中間的民主精神漸趨活躍。契訶夫也漸漸克服了不問政治的傾向,積極投入社會活動:1892年在下諾夫哥羅德省和沃羅涅什省賑濟飢荒;1892至1893年間在謝爾普霍夫縣參加撲滅霍亂的工作;1897年參與人口普查工作;1898年支持法國作家左拉為德雷福斯辯護的正義行動,並因此疏遠同蘇沃林的關系;1902年為了抗議沙皇當局取消瑪克西姆·瑪克西姆·高爾基的科學院名譽院士資格的決定,他和柯羅連科一起放棄在1900年獲得的科學院名譽院士稱號;1903年他資助為爭取民主自由而受迫害的青年學生。他的民主主義立場日益堅定,對社會生活的底奧的觀察更為深刻,對醞釀中的革命的預感也日益明朗,從漆黑的現實中漸漸看到隱約的「火光」。他的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他強調藝術作品應該有明確的思想(劇本《海鷗》,1896);他在一系列作品裡接觸到重大的社會問題。例如《農民》(1897)以清醒的現實主義反映了農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貧乏:赤貧、愚昧、落後和野蠻;《在峽谷里》(1900)並描繪了農村資產階級——富農瘋狂地掠奪財富和殘忍本性。這些小說對美化農村公社生活的民粹派是有力的反駁。揭露資本主義的主題也見於《女人的王國》(1894)和《三年》(1895)等作品;而《出診》(1898)則表明資本主義「魔鬼」不僅壓榨工人,而且也折磨著工廠主後裔的良心,他們意識到生活沒有意義和不合理,因而深深感到抑鬱不安。劇本《萬尼亞舅舅》(1897)描寫沒有真正理想和嚴肅目標的知識分子的可悲命運,他們的正直無私的勞動終成無謂的犧牲。《帶狗的女人》(1899)以愛情為題材,暴露庸俗和虛偽,喚起讀者「對渾渾噩噩的、半死不活的生活……的厭惡」。《帶閣樓的房子》(1896)和《我的一生》(1896)否定80至90年代流行的、用日常工作代替社會斗爭的「小事」論,批判自由主義者的漸進論思想,認為需要一種「更強大、更勇敢、更迅速的斗爭方式」,要走出日常活動的狹隘圈子,去影響廣大群眾。他的創作中逐漸響起了「不能再這樣生活下去!」的呼聲。在《套中人》(1898)里揭示80年代反動力量對社會的壓制及他們的保守和虛弱,並鞭撻當時存在的套中人習氣。在《醋栗》(1898)和《姚內奇》(1898)里他刻畫自私自利、蜷伏於個人幸福小天地的庸人的心靈空虛和墮落,並指出「人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土地,也不是一座庄園,而是整個地球,整個大自然,在那廣大的天地中,人才能盡情發揮他的自由精神的所有品質和特點」。

隨著20世紀初社會運動的進一步高漲,契訶夫意識到一場強大的、盪滌一切的「暴風雨」即將降臨,社會中的懶惰、冷漠、厭惡勞動等惡習將被一掃而光。他歌頌勞動,希望每個人以自己的工作為美好的未來做准備(《三姊妹》,1900~1901)。在1905年革命的前夕寫成的《新娘》(1903)表達了要「把生活翻一個身」、奔赴新生活的渴望。劇本《櫻桃園》(1903~1904)展示了貴族的無可避免的沒落和由新興資產階級所代替的歷史過程,同時表現了毅然同過去告別和嚮往幸福未來的樂觀情緒:櫻桃園伐木的斧聲伴隨著「新生活萬歲!」的歡呼聲。然而由於契訶夫的思想立場從未超越民主主義的范疇,他筆下的新人都不知道創建嶄新生活的必由之路,他們渴望的「新生活」始終只是一種朦朧的憧憬。

1904年6月,契訶夫因病情惡化,前往德國巴登維勒治療,7月15日在那裡逝世,遺體運回莫斯科安葬。

契訶夫創造了一種風格獨特、言簡意賅、藝術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說。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憑借精巧的藝術細節對生活和人物作真實描繪和刻畫,從中展示重要的社會內容。這種小說抒情氣味濃郁,抒發他對丑惡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把褒揚和貶抑、歡悅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體系之中。他認為:「天才的姊妹是簡練」,「寫作的本領就是把寫得差的地方刪去的本領」。他提倡「客觀地」敘述,說「越是客觀給人的印象就越深」。他信任讀者的想像和理解能力,主張讓讀者自己從形象體系中琢磨作品的涵義。

契訶夫戲劇創作的題材、傾向和風格與他的抒情心理小說基本相似。他不追求離奇曲折的情節,他描寫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從中揭示社會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契訶夫的劇作中有豐富的潛台詞和濃郁的抒情味;他的現實主義富有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徵意義,「海鷗」和「櫻桃園」就都是他獨創的藝術象徵。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欽科以及莫斯科藝術劇院(1898年建立)與契訶夫進行了創造性的合作,對舞台節術作出了重大革新。

契訶夫在世界文學中佔有自己的位置。他以短篇小說和莫泊桑齊名。歐美許多作家談到契訶夫的創作對20世紀文學的影響。在中國,在契訶夫逝世後不久,《黑衣教士》和《第六病室》等小說就被譯介過來。他的劇本《海歐》、《萬尼亞舅舅》、《三姊妹》和《櫻桃園》也早在1921年和1925年先後由鄭振鐸和曹靖華等譯成中文。以後,魯迅藝術學院曾在延安演出《蠢貨》、《求婚》和《紀念日》。瞿秋白、魯迅、茅盾、郭沫若、巴金等對契訶夫都有過論述。他的小說和戲劇幾乎全部有中譯本。契訶夫(1860—1904),19世紀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出生於小市民家庭,靠當家庭教師讀完中學,1879年入莫斯科大學學醫,1884年畢業後從醫並開始文學創作。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說,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務員之死》(1883)、《苦惱》(1886)、《萬卡》(1886),主要再現「小人物」的不幸和軟弱、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瑣。而在《變色龍》及《普里希別葉夫中士》(1885)中,作者揭露了忠實維護專制暴政的奴才及其專橫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惡嘴臉,揭示出黑暗時代的反動精神特徵。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庫頁島考察後,創作出表現重大社會課題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猛烈抨擊沙皇專制暴政;《帶閣樓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會對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毀滅。他的小說短小精悍,簡練樸素,結構緊湊,情節生動,筆調幽默,語言明快,寓意深刻。他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通過幽默可笑的情節進行藝術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來反映當時的俄國社會。其代表作《變色龍》《裝在套子里的人》,前者成為見風使舵、善於變相、投機鑽營者的代名詞;後者成為因循守舊、畏首畏尾、害怕變革者的符號象徵。

契訶夫創作後期轉向戲劇,主要作品有《伊凡諾夫》(1887)、《海鷗》(1896)、《萬尼亞舅舅》(1896)、《三姊妹》(1901)、《櫻桃園》(1903),這些作品反映了俄國1905年大革命前夕知識分子的苦悶和追求。其劇作含有濃郁的抒情味和豐富的潛台詞,令人回味無窮。

1904年7月15日因肺病惡化而辭世。

【作品內容】
《第六病室》這部嚴峻深沉、震撼人心的小說無疑是作家契訶夫一生所寫的最富反抗精神的作品之一,它揭露了沙皇俄國像監獄一般陰森可怕,批判了勿以暴力抗惡的主張。
彌漫著污濁空氣的第六病室,與其說是病房,還不如說是監獄。陰森的鐵窗、殘酷的毒打,這就是病人的「待遇」。這些不幸的「瘋子」,其實就是囚徒,他們都是來自社會下層的受壓迫受侮辱受欺凌的人們。引人注目的是,其中一個姓格羅莫夫的病人,似乎頭腦很清醒,而且很有見地,他是病人?還是受迫害的囚犯?讀者不禁產生這種疑惑。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主持這家醫院的善良正直的拉京醫生也被當作瘋子抓了起來,關在這里。這真是驚心動魄的悲劇。契訶夫正是以這樣犀利的筆觸,通過兩個知識分子的悲劇,以極大的憤慨,高度概括地描繪了沙皇俄國的黑暗現實,深刻地揭露了專制統治的罪惡。
格羅莫夫是一位小職員,他受盡生活的煎熬,他熱烈誠摯,充滿智慧和理性,對黑暗殘酷的現實有著清醒的認識。一次他看到一隊押解而過的犯人而深受刺激。他一下子明白過來:他原來就生活在沙皇俄國這個大監獄里,而且永遠無可逃遁。於是他再也不能安然地生活下去了,他每時每刻都感到被壓抑得透不過氣來。在這里,在第六病室里,他憤怒地叫喊:「我透不過氣來啦!」「開門!要不然我就把門砸碎!」格羅莫夫的遭遇,概括了富有正義感的下層知識分子的遭遇。他的憤怒抗議在黑暗中震響,宣布殘暴的專制制度再也不能存在下去了。
拉京同樣是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他剛來醫院時,也想在周圍建立一種合理健全的生活秩序。但是他深深感到在黑暗的現實里自己是多麼軟弱無力。於是他乾脆採取了逃避生活的途徑,躲在家裡喝酒,看書。但是作為一個有思想的知識分子,他需要獲得內心的平衡和寧靜,並且要為自己的生活態度找到一種解釋。久而久之,他就形成了一種對現實妥協的自欺欺人的完整哲學。然而殘酷的現實,使拉京內心越來越苦悶和矛盾。在和格羅莫夫的爭論中他不由自主地被對方的激烈言辭和憤怒的抗議所吸引,漸漸覺悟和清醒過來。但是他很快也被當作瘋子關了起來。拉京的悲劇表明:俄國專制制度不僅毀滅格羅莫夫這樣對現實強烈不滿的知識分子,而且對於溫馴善良不謀反抗的人,也同樣加以迫害。
小說結尾,拉京被迫害致死。格羅莫夫和其他人仍然被禁錮著,受著折磨,專制仍在延續。盡管作者相信沙皇俄國這個大監獄一定會被摧毀,但是由於世界觀的局限,他不可能指出通往光明未來的具體道路。由於作家看不到出路,所以在猛烈批判時,流露出憂郁低沉的調子。
和契訶夫的許多作品一樣,這部小說沒有眾多的人物,沒有復雜緊張的情節,以一間病室為主要場景,以一對知識分子為主人公,以他們的爭論作為主要情節,卻揭示了極其深刻的主題思想。
病室這個主要場景,具有雙重作用,一方面是具體的病室,另一方面是沙皇俄國暴政的一個縮影。作品一開始描寫了病室外部的環境:生銹的屋頂、半歪半斜的煙囪、毀壞的台階,完全是一種悲慘陰沉的氣氛。病室裡面是:腐爛的惡臭、鉛灰色的地板、冰冷的鐵窗。這一切構成陰冷、壓抑、恐怖的調子。令人感到這就是沙皇俄國的典型環境。小說有意讓人物活動在病室這個有限的空間里,暗示第六病室就是俄羅斯大監獄的縮影,而這里的「病人」則代表著全體受苦受難的俄羅斯下層人民。因此,小說具有極大的藝術概括力。
小說以拉京與格羅莫夫的辯論為主要情節。在拉京的心目中,格羅莫夫並不是精神病人,而是有深刻見解的人,因此格羅莫夫的怒罵痛斥,並不使他難受,相反贏得了他的好感,使他那套本來就十分虛幻的人生哲學發生了動搖。正是通過這一主要情節,作家批判了拉京那種「勿以暴力抗惡」的主張,肯定了格羅莫夫的清醒和反抗。同時也真實描繪了拉京一方面不滿於黑暗現實而嚮往光明另一方面深感自身軟弱而企望自我麻痹的復雜心態。

5. 契訶夫的第六病房簡介

契科夫的作品是《第六病室》,不是第六病房。
《第六病室》內容簡介:彌漫回著污濁空氣的第六病室答,與其說是病房,還不如說是監獄。陰森的鐵窗、殘酷的毒打,這就是病人的"待遇"。這些不幸的"瘋子",其實就是囚徒,他們都是來自社會下層的受壓迫受侮辱受欺凌的人們。引人注目的是,其中一個姓格羅莫夫的病人,似乎頭腦很清醒,而且很有見地,他是病人?還是受迫害的囚犯?讀者不禁產生這種疑惑。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主持這家醫院的善良正直的拉京醫生也被當作瘋子抓了起來,關在這里。這真是驚心動魄的悲劇。契訶夫正是以這樣犀利的筆觸,通過兩個知識分子的悲劇,以極大的憤慨,高度概括地描繪了沙皇俄國的黑暗現實,深刻地揭露了專制統治的罪惡。
《第六病室》這部嚴峻深沉、震撼人心的小說無疑是作家契訶夫一生所寫的最富反抗精神的作品之一,它揭露了沙皇俄國像監獄一般陰森可怕,批判了勿以暴力抗惡的主張。

6. 契可夫《第六病房》全文

內容簡介

〈第六病房〉故事發生在某一省城的一所小醫院�,其中「第六病房」是監禁精神病患者的特別病房,由一位粗暴、動不動打人的退伍老兵看守,受監禁的病患共五名。其中一個關鍵性的病人伊凡.德米特利奇.格羅莫夫是個被虐狂,出身良好,之前擔任法庭傳達員,此人脾氣暴躁,言論尖利,他發病的起因系某個秋天早晨目睹兩名戴鐐銬的犯人被四名士兵押送,忽然神經質的想到自由的喪失,自己也極可能被捕被關監獄�,陷入如此思維泥淖的格羅莫夫,最終因為一樁找不到兇手的雙屍命案,擔心自己被認為兇手而正式發瘋,被送入第六病房。

另一方面,則是醫院的負責醫生安德烈.葉菲梅奇,這是個好脾氣、待人溫和、有處世不爭哲學的醫生,他偶爾心血來潮巡視了這個被人遺棄的第六病房,被激憤的格羅莫夫所吸引,一方面同情他的處境,一方面也以為格羅莫夫是個可談話的有意思對象,遂經常性的到第六病房來找他聊天,這個不尋常的舉動馬上在醫院在、整個省城引發議論和猜疑,並很快傳出葉菲梅奇醫生也瘋了的流言。

最終,葉菲梅奇醫生被誘騙進入第六病房,當作精神病患禁錮起來,他憤怒抗議,卻遭到老兵一陣毒打,不知幸與不幸,葉菲梅奇醫生很快的就此死去。

〈第六病房〉是契訶夫少數較沉重、較純粹悲劇的中篇小說,代表他小說創作的重大階段性意義,刊出後普遍得到俄國「進步」知識分子的喝采,托爾斯泰與列寧皆十分激賞這篇作品。本書另收錄兩篇短篇小說〈捉弄〉與〈大學生〉。

7. 契科夫短篇小說選 第六病室 內容概括

第六病室》這部嚴峻深沉、震撼人心的小說無疑是作家契訶夫一生所寫的最富反抗精神的作品之一,它揭露了沙皇俄國像監獄一般陰森可怕,批判了勿以暴力抗惡的主張。
彌漫著污濁空氣的第六病室,與其說是病房,還不如說是監獄。陰森的鐵窗、殘酷的毒打,這就是病人的「待遇」。這些不幸的「瘋子」,其實就是囚徒,他們都是來自社會下層的受壓迫受侮辱受欺凌的人們。引人注目的是,其中一個姓格羅莫夫的病人,似乎頭腦很清醒,而且很有見地,他是病人?還是受迫害的囚犯?讀者不禁產生這種疑惑。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主持這家醫院的善良正直的拉京醫生也被當作瘋子抓了起來,關在這里。這真是驚心動魄的悲劇。契訶夫正是以這樣犀利的筆觸,通過兩個知識分子的悲劇,以極大的憤慨,高度概括地描繪了沙皇俄國的黑暗現實,深刻地揭露了專制統治的罪惡。
格羅莫夫是一位小職員,他受盡生活的煎熬,他熱烈誠摯,充滿智慧和理性,對黑暗殘酷的現實有著清醒的認識。一次他看到一隊押解而過的犯人而深受刺激。他一下子明白過來:他原來就生活在沙皇俄國這個大監獄里,而且永遠無可逃遁。於是他再也不能安然地生活下去了,他每時每刻都感到被壓抑得透不過氣來。在這里,在第六病室里,他憤怒地叫喊:「我透不過氣來啦!」「開門!要不然我就把門砸碎!」格羅莫夫的遭遇,概括了富有正義感的下層知識分子的遭遇。他的憤怒抗議在黑暗中震響,宣布殘暴的專制制度再也不能存在下去了。
拉京同樣是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他剛來醫院時,也想在周圍建立一種合理健全的生活秩序。但是他深深感到在黑暗的現實里自己是多麼軟弱無力。於是他乾脆採取了逃避生活的途徑,躲在家裡喝酒,看書。但是作為一個有思想的知識分子,他需要獲得內心的平衡和寧靜,並且要為自己的生活態度找到一種解釋。久而久之,他就形成了一種對現實妥協的自欺欺人的完整哲學。然而殘酷的現實,使拉京內心越來越苦悶和矛盾。在和格羅莫夫的爭論中他不由自主地被對方的激烈言辭和憤怒的抗議所吸引,漸漸覺悟和清醒過來。但是他很快也被當作瘋子關了起來。拉京的悲劇表明:俄國專制制度不僅毀滅格羅莫夫這樣對現實強烈不滿的知識分子,而且對於溫馴善良不謀反抗的人,也同樣加以迫害。
小說結尾,拉京被迫害致死。格羅莫夫和其他人仍然被禁錮著,受著折磨,專制仍在延續。盡管作者相信沙皇俄國這個大監獄一定會被摧毀,但是由於世界觀的局限,他不可能指出通往光明未來的具體道路。由於作家看不到出路,所以在猛烈批判時,流露出憂郁低沉的調子。

閱讀全文

與第六號病房小說作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學霸校園男神小說 瀏覽:208
最強暖婚txt久久小說下載 瀏覽:184
網路小說一天寫幾個小時 瀏覽:351
莫泊桑小說全集9卷下載 瀏覽:674
校園封神榜小說txt 瀏覽:989
推薦男主是狐狸妖的小說 瀏覽:654
墨弘溫暖小說免費閱讀 瀏覽:481
白發魔女傳小說免費閱讀網 瀏覽:776
都市之動漫穿越小說排行榜 瀏覽:637
小說網侵權 瀏覽:475
主角穿越其他小說世界的小說 瀏覽:154
龍魂特種兵小說免費txt下載 瀏覽:6
穿越鐵甲鋼拳同人小說 瀏覽:84
妹妹輕小說推薦 瀏覽:317
青梅竹馬小老婆小說在線閱讀 瀏覽:3
蠱x人小說排行榜 瀏覽:611
慕千歌穿越小說 瀏覽:649
電腦寫小說怎麼弄 瀏覽:240
已經寫了5000多章玄幻小說 瀏覽:981
玄幻小說大數據排行 瀏覽: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