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誰推薦下心理活動描寫細膩的小說,名著
心理小說以分析人物的意識層和潛意識層的情感、意識、思想、活動、態度為主,或直接以人物的意識活動來結構作品。
心理小說產生於18世紀的感傷文學。感傷文學崇尚感情,把藝術的力量訴諸感情。它得名於英國作家斯泰恩的同名小說《感傷旅行》(1768)。《感傷旅行》和他的另一部小說《項狄傳》(1765)以描寫人物復雜的內心活動與感情為主,充滿顛倒時序、沒有邏輯的聯想,使文學開始具有新的內容,描寫人物的復雜印象和情感。英國作家理查生把對社會環境的描寫與人物心理活動的分析結合起來,著重描寫人物的感情和行為動機,把感傷主義引進了西歐文學。其描寫心理活動的代表小說是《帕米拉》(1741)和《克萊麗莎》(1748)。同時代的法國作家盧梭的小說《新愛洛綺絲》(1761)和德國作家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1774)都受到感傷文學的影響,注重描寫人物的內心情感,並以描寫愛情心理為主。
心理小說的開創者為19世紀的法國作家司湯達。司湯達擅長心理描寫,他全神貫注於人的心理現象,把其他一切都置之度外。心理小說的心理描寫反映了19世紀心理學的發展水平。他的心理描寫是意識層的心理思維,限於頭腦和感情的理性分析,沒有涉及潛意識層的生理狀態的反映。因而,他的心理描寫非常冷靜和理智,充滿邏輯和理性,由此顯出人物性格力的特點和現實態度。
司湯達的心理描寫在內容層次上分為社會和愛情心理兩個層次,描寫時代的普遍心理狀況和精神面貌,細致分析愛情心理的微妙變化和發展進程。他對人物內心緊張的表現已具有現代意識的特徵。為此,他被稱為「現代小說之父」。由於他的心理意識所表現的「現代性」,使他至今在世界各國仍擁有廣泛讀者。代表作是《紅與黑》(1830)。
19世紀著名的心理小說有奧斯丁的《愛瑪》(1816)、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1857)和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1877)等。心理小說的情節通常比較單純,心理描寫的鴻篇巨制主要是靠人物的心理描寫來建構的。一是直接描寫人物心理活動,包括人物的所思所想和內心獨白。小說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引導語通常是「他想」、「他繼續想」、「他暗自說道」、「我想」、「我在心裡說」等,這是傳統心理描寫的套語。
❷ 心理描寫細膩深刻的文學作品
唉,二年不看小說,希望以你有用,
作者(茨威格)是心理學鼻祖弗洛伊德的朋友,用別一種手法解構心理~~~~~~~~~~```
人最不同的就是心理上的感受,就是偉人的死而不亡,他的心理感受(心電圖)也走了。
你的初戀,你的第一次心動,第一次牽手,親人的死亡~~~~~~~~~~``種種都是過眼煙雲。
文字中的心電圖卻超越時間與空間斷離,重新讓別一顆心感覺到初戀的青澀心動~~~~~~~~~~~~~~~~~~~~。
1. 茨威格是奧地利的著名作家,他一生創作了許多作品。他的小說構思巧妙,對人物的精神狀態刻畫得極為細膩,有強烈的藝術魅力和獨具的藝術特色。茨威格是位善於洞察和表現女性內心活動的作家,在刻畫女性形象、揭示女性心理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這本小說集收錄了他的6篇故事,其中《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家庭教師》、《夏天的故事》,《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是享有世界聲譽的奧地利作家,他善於從心理角度再現人物的性格和生活遭遇,特別擅長刻畫女性心理,塑造女性形象.《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其代表作之一,講述的是一個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刻,飽蘸著一生的痴情,寫下了一封凄婉動人的長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絕望的愛慕之情。小說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經歷,寫出了愛的深沉與奉獻。高爾基曾由衷地贊賞這篇小說「真是一篇驚人的傑作。」 在這部茨威格膾炙人口的心理分析小說集中,一段段哀婉動人的故事、在作者筆下娓娓道來,一個個人物的喜樂、苦痛、迷惘和絕望都能悄悄滲入你的心靈,觸動那最深處的一隅,而人類細膩的千百種情感,都帶著獨有的美麗,化成了似幻似似真的現實。
電影版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24&word=%D2%BB%B8%F6%C4%B0%C9%FA%C5%AE%C8%CB%B5%C4%C0%B4%D0%C5
音樂
http://mp3..com/m?tn=mp3&ct=134217728&lm=-1&word=%D2%BB%B8%F6%C4%B0%C9%FA%C5%AE%C8%CB%B5%C4%C0%B4%D0%C5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曹卉娟
2.伊豆之旅。
川端康成 日本新感覺派作家,著名小說家。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雙亡,後祖父母和姐姐又陸續病故他一生漂泊無著,心情苦悶憂郁,逐漸形成了感傷與孤獨的性格,這種內心的痛苦與悲哀成為後來川端康成文學的陰影很深的底色。在東京大學國文專業學習時,參與復刊《新思潮》(第6 次)雜志。1924年畢業。同年和橫光利一等創辦《文藝時代》雜志,後成為由此誕生的新感覺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覺派衰落後,參加新興藝術派和新心理主義文學運動,一生創作小說100多篇,中短篇多於長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華的美,並深受佛教思想和虛無主義影響。早期多以下層女性作為小說的主人公,寫她們的純潔和不幸。後期一些作品寫了近親之間、甚至老人的變態情愛心理,表現出頹廢的一面。
3. 布萊希特德國劇作家、戲劇理論家、導演、詩人。
藍色的九月的那一天,
一株年青的李樹下靜悄悄,
我把她,沉默而蒼白的愛情
擁在懷里,像一個甜蜜的夢境。
我們頭上夏日美麗的天空里,
有一朵雲兒,凝視好久,
它非常白,而且高的出奇,
當我仰頭看時,它已消失
……
4.馬雅可夫斯基(1893~1930)
是著名的俄國詩人,出生在喬治亞山區的巴格達吉村的一個林務官的家庭。他童年時代就喜歡文學。1906年隨全家遷居莫斯科,不久即開始從事革命活動。 1911年,馬雅可夫斯基進入莫斯科繪畫雕刻建築學校,並開始寫詩,早期詩歌具有未來派的色彩。長詩《穿褲子的雲》(1915)是一部愛情詩,但其基調是批判資本主義。
穿褲子的雲
http://wenku..com/view/69d21c75f46527d3240ce03b.html
5.薩福/
給所愛
他就象天神一樣快樂逍遙,
他能夠一雙眼睛盯著你瞧,
他能夠坐著聽你絮語叨叨,
好比音樂。
聽見你笑聲,我心兒就會跳,
跳動得就象恐怖在心裡滋擾;
只要看你一眼,我立刻失掉
言語的能力;
舌頭變得不靈;噬人的感情
象火焰一樣燒遍了我的全身,
我周圍一片漆黑;耳朵里雷鳴;
頭腦轟轟。
我周身淌著冷汗;一陣陣微顫
透過我的四肢;我的容顏
比冬天草兒還白;眼睛裡只看見
死和發瘋。
(讓我又查找了從前的書,唉~~~~~~~~~~~~~~~游盪時寫的字跡都在!!不想再理會的日子與夢想。現在只看經濟與哲學。)
http://mp3..com/m?f=ms&tn=mp3&ct=134217728&lf=&rn=&word=%BF%CB%C0%CD%CD%A1%BB%C3%CF%EB%C7%FA&lm=0克勞汀幻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