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高一的兒子沉迷於網路小說,不知如何是好
這個呢,我高中初中也沉迷過,如今沒什麼興趣了。網路小說就相當於精神毒品,你孩子應該是現實中不如意,沉迷於網路小說那個虛幻的英雄美人夢,逃避現實,自我滿足。 當初我的父母也沒怎麼管我,我是隨著年齡增長自然而然開始面對現實,對網路小說中那種虛幻的世界冷眼觀之。 和你孩子談談心,但是你最好別強制孩子,這樣給他的壓力越大他越容易逃避現實,越發不敢面對。 或者轉移他的興趣愛好,讓他每天的生活豐富一點,沒有時間精力去看。
⑵ 請問大家是怎樣理解中二的
指思春期特有的思想、行動、價値觀,是對青少年叛逆時期自我意識過剩的一些行為的總稱。可衍生為「高二病」或「大二病」。
首先出現在『Wikipedia』
是藝人伊集院光在廣播節目「伊集院光 深夜の馬鹿力」中提出的,特別是用來將日本少年的典型語言、行動比喻為病的俗語,中二病並非一種病,其實是對青少年叛逆時期自我意識過剩的一些行為的總稱。由於這種行為多發於初中二年級左右,因此被稱為中二病。13~16歲的少年都會有一些中二行為,在這個年齡段,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十分誇張的妄想,嚴重點的甚至會把這些妄想寫成小說。當時這個名稱不過是伊集院光與聽眾交流時的特有簡稱,但由於具有一定意義上的共性存在,該名稱也就成為了網路上廣泛的熱門用語。中二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可以說是青少年必經的階段之一。真正將中二變成一種文化而發揚光大的,還是動漫和網路。無論是起點網路爽文還是瑪麗蘇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是中二的一種體現。
產生原因
根據埃里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當人類個體生長至第五階段青春期時,將會經歷一系列的身體變化。這一時期的到來無關個體心理狀況與准備,強制將一個孩童轉化為成年人,埃里克森的人格同一性將青春期時「同一性與角色混亂」視為個體人格同一性發展的最重要階段,自我同一性的完成就產生於這一時期「同一性與角色混亂」這一對矛盾的探索與解決中,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尋找自我」。
在這一階段,處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開始經常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我是誰?」和「他人對我的認識和我自己想像的一樣嗎?」,於是少男少女們開始了各種嘗試與探索,如嘗試成為運動員,而後又開始玩音樂,再然後開始信仰起某個父母所不知道的宗教。在這一階段中少男少女們對同一性的探索室一種普遍現象。事實上不管你身在何方,你還是你,組建屬於自己小團體、周遊列國、實踐各種不同的目標與理想、參與政治討論、開始信仰宗教、乃至犯罪吸毒,所有的這些都是為了尋找真實的「我」。
通過這些各種各樣探索的過程,少男少女們找到了自己的價值觀、我想要怎樣的生活、等一些問題的答案,從而獲得了一種「我是誰」的感覺。「中二病」即為少男少女在青春期完成自我同一性過程中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
特徵
個人主義發達:不管表達方式的對錯與否也不管會不會對自己或者身邊的人造成影響。
缺乏現實感的求知慾爆發:不論是否與自身本分有關,強烈吸收自己熱愛之領域的相關知識,並盡其可能的認
⑶ 你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寫網路小說的
自己本來就喜歡寫東西,某個大三的晚上睡不著,大概不到一個小時就想好了一整本小說的劇情,感覺當時是靈感如尿涌,很自然的,第二天就開始了。
⑷ 孩子初中二年級了天天看小說,不好好學習,家長該怎麼教育
讓初中生知道沉迷小說的壞處
很多家長只關注初中生的學習成績,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去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初中生在家庭中找不到成就感,就去網路世界或者玄幻小說中尋求解脫,然後就更加沉迷於小說。所以家長要提前給孩子灌輸迷戀玄幻小說的利與弊。有些孩子看了之後可能會不自覺地接受這種扭曲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而且這類小說語言表達能力差,沒有文學營養。其中虛幻的故事情節,對於那些喜歡感官刺激、逃避現實、自我中心的孩子來說,是非常迷惑的。
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初中生沉迷小說,說明孩子還是有一些空閑時間可以消磨的。對於這可支配的時間,我們家長一定要合理的引導孩子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周末、節假日或者作業之間,孩子不可能永遠坐在那裡做作業。要勞逸結合,讓孩子調整過來。
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動力,讓孩子在學習中感受到愛、關注、需要的感覺。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除了生存和安全之外,還有愛和歸屬、自尊和自我實現的需求。作為學生,他們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如果他們在學習中能滿足這些需求,自然就不會對學習感到厭倦。
⑸ 「中二」是什麼意思
中二,網路流行詞,多為初二年級青少年的某些病態自我意識。來源於日本,由藝人伊集院光在廣播節目《伊集院光 深夜の馬鹿力》中提出,主要是指青春期特有的思想、行動、價值觀,是對青少年叛逆時期自我意識過剩的一些行為的總稱。
(5)初中二年級開始寫小說正常嗎擴展閱讀:
特徵
個人主義發達。
缺乏現實感的求知慾爆發。
自我中心:還不具有獨立自我判對錯的能力,在想法上還是比較不健全會出現,「你們誰都不了解我,全世界都不了解我」。
過度自尊:會將自尊、隱私權或是尊重等字眼掛在嘴邊,但實質上是以對自身絕對有利的立場偏移定義。
冷漠:認為熱情是依賴的表現,借著冷漠來代表自己的獨立。對待親人、朋友和表示關心的人都可能有這樣的態度。
對現實的拒絕:成年人的認知會被青少年給有所拒絕與逃避,成年人看來,社會經驗不足,缺乏經驗及周詳思考,幼稚而且自私,幼稚行為,不切實際的想法,成績代表一切,孩子需要聽從父母的管教。
⑹ 我是一個14歲男孩,愛看小說,還經常幻想成主角,是不是有幻想證
很正常啊,誰都會幻想當主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