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部小說寫中國遠征軍滇緬抗戰的,
這部小說叫《碧血千秋:大反攻》,作者: 何楚。描寫的是反攻階段的一些列戰役,如胡康河谷戰役、怒江戰役、龍陵戰役、騰沖戰役、松山戰役等。
B. 求 幾本中國遠征軍的小說 (完結的最好 )
鄧賢-《大國之魂來》
這是一部關於中國源王牌遠征軍的英雄史詩。 這是中國現代軍事戰爭的一個縮影,更是一部反映抗日風雲的大型紀錄片。 英勇的中國遠征軍在險惡的環境下如何力挽狂瀾?如何以少對多抗擊日本的優勢兵力? 中美英日四國圍繞滇緬戰役如何周旋?世界風雲人物蔣介石、史迪威、宋美齡、孫立人、杜聿明之間又展開了怎樣的角逐?二戰同盟軍——美國又為何暗殺中國當時的領袖蔣介石?一位被中國遠征軍拯救的西方記者又為什麼有這樣的評價:「拿破崙說過,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今天,他醒來了!」 本書將帶你直擊中國王牌遠征軍的抗日現場,揭開中國遠征軍真實的歷史。
C. 求問一部關於中國遠征軍的小說
推薦你到古2免費推薦小說網,同步VIP章節更新,免費閱讀,在線觀看。
它的最大特色,還是站長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推薦一些親自閱讀過的小說,這點是非常好的。
有興趣可以搜索一下這個網站,古2免費小說網
D. 中國遠征軍的小說有哪些
怒江之戰
是以真實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為歷史背景的,講述了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與日軍對抗期間,一個特別小分隊深入野人山執行神秘任務的經歷。延續南派三叔的敘事風格,整個故事起承轉合處處充滿懸念。
——————————————————————————————————————————
其他類似書籍要不太假,要不腦殘。
E. 關於中國遠征軍的小說
你好強啊看了這么多。有一本也是講中國遠征軍的,叫《大國之魂》。
還有《中國遠征軍女兵緬甸蒙難記》
中國遠征軍是一支讓我佩服的軍隊。
F. 推薦一本有關抗日遠征軍的穿越小說
我比較喜歡烏合之眾
G. 以前看的一部小說,是描寫中國遠征軍的
可能是《鐵血之中國遠征軍》,你可以看看《遠征》金滿寫的也挺好看的
H. 描寫中國遠征軍的回憶錄或小說有哪些
怒江之戰,南派三叔的坑,如果也算的話。。。
I. 有關中國遠征軍的書
1.《中緬印戰場抗日戰爭史》,徐康明著,解放軍出版社,2007年
2.《我所親歷的印緬抗戰》,文聞編,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
3.《滇緬大會戰內幕全解密》,陳立人著,軍事科學出版社,2005年
4.《中國遠征軍 (1943 - 1945)》,張承鈞、衛道然著,中國經濟出版社,1994年
老實說我們大陸的抗戰史書,大多缺乏嚴謹,也正如郭德宏先生所提出的,大陸目前還沒有一本合格的抗戰史書,有關抗戰書籍的數量、詳實程度,也遠遠比不上長征和內戰,而台灣的抗戰史書動不動就搞了幾十冊到上百冊,甚至日本、蘇聯關於中日戰爭的著作也勝於我們大陸,這點大陸是應該認真深省一下的。
最後,真誠地希望大陸在之後能夠在研究抗戰史上取得更大的進步,別老把眼光放在長征和「解放戰爭」上面。而紀念館方面,抗戰紀念館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規模上,都遠遠地少於解放戰爭。更糟糕的是,日本對他們國家「陣亡」的官兵給予了高度的紀念,侵華老兵享受著較好的待遇,日子過得還行,而不少抗日戰爭的老兵們,卻窮得連房子都買不起,不少陣亡將領還沒有墓碑。在當今緬甸,日軍的紀念碑整潔、宏偉,而且年年有親屬來參觀,甚至他們的戰馬都有紀念碑,而中國遠征軍許多官兵連墓碑都沒有,僅存的也多數遭到破壞,不少地方沒有人打理,盡靠少數老人去看管而已。兩者之間的差別如此之大,這不能不說是一大諷刺。郭德宏說到,大陸「在觀念上,也往往認為解放戰爭特別是三大戰役比抗日戰爭更為重要。」「對於中國共產黨的勝利來說,解放戰爭特別是三大戰役當然更為直接,更為重要。但解放戰爭終歸是一場國內戰爭。國內戰爭與對外戰爭相比,當然應該是對外戰爭更為重要。抗日戰爭史作為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場反侵略戰爭,它的地位無論如何都應該比任何一場國內戰爭的地位更高。對於中國共產黨的勝利來說,抗日戰爭時期也是一個關鍵時期,它就是在抗日戰爭時期成熟起來的,沒有抗日戰爭時期的大發展,也沒有解放戰爭的勝利。」這是有道理的,事實上也是如此,這也是我們大陸應該重視和省思的。
J. 遠征軍有描寫大榕樹的小說
大榕樹下的於邦家之戰:遠征軍的輝煌一戰
中國抗日戰史中,有一場戰役用輝煌來形容最為恰當,這就是中國駐印軍反攻緬北的於邦家之戰。此戰中,中國駐印軍摧枯拉朽,勢如破竹,打得日軍王牌師團滿地找牙,狼狽逃竄。
1943年10月,中國軍隊重整旗鼓,從印度踏上反攻緬甸的征程。這一次,他們不僅裝備精良,還有美國空軍的配合1943年10月,中國軍隊重整旗鼓,從印度踏上反攻緬甸的征程。這一次,他們不僅裝備精良,還有美國空軍的配合
中國抗日戰史中,有一場戰役用輝煌來形容最為恰當,這就是中國駐印軍反攻緬北的於邦家(Yupong Ga,亦可稱之為於邦)之戰。此戰中,中國駐印軍摧枯拉朽,勢如破竹,打得日軍王牌師團滿地找牙,狼狽逃竄,李克己營孤身堅守大榕樹陣地,功不可沒。
並非誤中埋伏
實際上,大榕樹之戰是進攻戰,不是突圍戰。作為於邦家攻擊戰的一部分,大榕樹之戰發生在1943年11月—這於邦家攻擊戰則從10月31日打到12月29日。於邦家是胡康河谷大龍河右岸的一個土著村落,地處水陸交通要道,位置十分重要。
彼時,中國駐印軍已經開始反攻緬甸,時為第二次緬甸戰役期間,而不是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時期。中國駐印軍是進攻方,而不是敗退方。因此李克己的部隊是在堅守陣地,不需要逃跑。
參加大榕樹之戰的部隊,其實不是李克己營長率領的新38師112團第1營的全部,而只是一個加強連,總人數為130多人。大榕樹陣地的附近還有1營的其他部隊。加強連原來的任務是去肅清於邦家之敵的,但由於英國人情報有誤,李克己所部一開始沒能拿下於邦家,只能暫時包圍。日本人的反應很快,立即進行了反包圍。所以大榕樹之戰不是李克己營中了日軍的埋伏,更不是李克己所部在撤退過程中誤中日軍埋伏。
李克己率部堅守大榕樹陣地34天,迎來了孫立人將軍的救援部隊。孫將軍的救援部隊又在日軍外圍形成了一個包圍圈。李克己與孫立人里外夾擊,殲滅了夾層中的敵人,最終拿下於邦家。
於邦家攻擊戰是中國駐印軍反攻緬甸中的第一場攻堅戰和徹底的殲滅戰,「大榕樹之戰」是這場戰役取得勝利的關鍵。
至於猴子預警的神話,則太有違軍事常識了。沒有經過專門的軍事訓練的猴子,在槍炮聲震天響、槍彈破片到處飛的自然環境下,早就跑到別的地方去了。
最容易混淆的是中國駐印軍與中國遠征軍的區別。中國遠征軍是第一次緬甸戰役期間出國作戰的國軍部隊的番號。第一次緬甸戰役失利後,絕大多數中國遠征軍從野人山區撤退回國,駐扎在滇西地區,仍使用中國遠征軍番號;少部分的中國遠征軍,主要是孫立人的新38師和廖耀湘的新32師,則撤到印度阿薩姆邦的雷多(也稱為列多),中國駐印軍就是以這兩個師為基礎發展起來的,番號為中國駐印軍。中國駐印軍由史迪威將軍訓練而成,全副美械裝備,編制強大,其主幹新一軍、新六軍後一躍而成為國民黨軍五大王牌主力的其中二支。
自負的柏特諾將軍
據孫立人將軍回憶,反攻緬甸戰役的發起實際受政治因素影響。因開羅會議要在1943年11月23-26日舉行,中緬印戰區因此決定在此之前發動對緬甸日軍的進攻,為開羅會議「獻禮」。當時,史迪威將軍不在印度,參謀長柏特諾將軍指揮中國駐印軍。這位將軍是情報員出身,過於相信英國人提供的「於邦家只有少數土人緬軍組成的搜索隊,間有一兩個日本軍官配屬」、只有士兵「三數百人」駐守的情報,命令新38師112團不必攜帶重武器,於11月1日前佔領大洛至大龍河及大奈河之交匯點與下老寨一線,以掩護新平洋前進基地建築新機場,便於盟軍後續兵團進出野人山區。
孫立人將軍據理力爭,告訴柏特諾駐防於邦家的日軍駐有重兵,「迫擊炮、野炮、山炮,色色俱全」,而且僅用一團人馬去攻佔並防守如此寬廣的地域,無疑兵力太少。柏特諾將軍聽不進去,宣稱自己是炮兵專業畢業的,重炮根本運不進於邦家這種地方。到後來日軍升起了氣球,指示炮兵射擊,這位將軍還是不信,直到孫立人把日軍的炮彈拿給他看。一句話,於邦家之戰最初的圍聚是柏特諾將軍急於「獻禮」導致的。用孫立人將軍的話來說,柏特諾將軍的作戰計劃,不像是進攻據點,倒像是到據點去「接防」。
112團接到的任務是拿下於邦家。他們兩翼包抄,可是由於沒有攜帶重武器特別是火炮,112團啃不下日軍在於邦家構築的縱深400碼、橫寬800碼、樹木茂盛的核心陣地—日軍在樹頂和地面上修築了極其堅固的鹿砦(用伐倒樹木構成、形似鹿角的築城障礙物)、坑道和碉堡。李克己的先頭部隊江曉垣連進攻到核心陣地前面時消滅了70多個日軍,傷亡了30多個兄弟,江曉垣連長和劉治排長陣亡。
11月4日,李克己見啃不下日軍主陣地,親自帶著一個加強連從臨濱趕到於邦家,對日軍進行三麵包圍,又在大龍河渡口處設立了兩個重機槍陣地,防止河對岸的日軍過來增援。其間,日軍多次夜間偷渡,都被重機槍陣地消滅了。到22日,對岸的日軍得到炮兵部隊的增援,重機槍陣地被日軍炮火摧毀,機關槍一連連長吳謹和陣地共存亡。日軍得以從河對岸滲透過來,並且繞到了李克己背後一千碼的高地處,構築了陣地。局勢一下子被翻轉了。
原來是李克己三麵包圍於邦家據點的日軍,現在反被人家迂迴包抄,並且繞到了背後,客觀上形成了兩面夾擊的態勢。要命的是,滲透的日軍還與被圍困的日軍連成一氣,李克己的加強連頓時淪為孤軍,前路後路斷絕。
李克己是孫立人的老部下,亦是愛將。112團是新三十八師的主力,1營又是其中的拳頭。孫立人知道他們身處險境,著急壞了。孫克剛將軍在《緬甸盪寇志》中說,直到此時,盟軍指揮部才相信,於邦家的敵軍不是少數的緬甸兵,而是附有大量炮兵的第五十五聯隊主力了。
孫立人將軍對這段經歷也有回憶。當時他從重慶趕回指揮部,向柏特諾將軍建言,要求親自帶領新38師的兩個團去解救112團,但柏特諾將軍仍然相信自己的判斷。第二天,史迪威將軍回來了,孫立人將軍又和史迪威將軍一直爭辯到晚上12點,要求史迪威允許自己集結部隊,並請求他第二天去前線視察。第二天,史迪威一視察,知道柏特諾將軍錯了,同意了孫立人的增援請求。孫立人急率113、114團及師屬山炮第二營馳援於邦家。原始叢林交通不便,而且路途遙遠,等孫立人到達112團外圍時,李克己所部已經在大榕樹陣地堅守整整34天了。這就是精彩而壯烈的「大榕樹之戰」。
大榕樹變身天然碉堡
李克己之所以能成為孫立人的愛將,除了作戰勇敢、服從命令不打折外,更重要的是戰術指揮能力強。陷入重圍時,李克己毫不慌亂,反而巧妙利用戰場環境,構築了堅強的防禦陣地,此為大榕樹下的「李家寨」。
這棵大榕樹在李營陣地的北面,用孫克剛少將的原話來說,「那棵大樹的主幹的直徑有一丈多,周圍還有20幾個大小不等的支幹合起來,要佔七八個平方丈的地面。李營兄弟利用這棵大樹做成天然的碉堡」。
李克己派了一班戰士守住這棵大榕樹,在樹上設置了瞭望哨,在樹上樹下構築了機槍巢,360度掃射無死角。據《抗日戰史》第九冊《西南及滇緬作戰》中介紹,李克己還命令戰士們在大榕樹上系了兩百多顆觸發式手雷。日軍每次沖到這棵大樹附近,不是被機槍打死打傷,就是被手雷炸死炸傷。大榕樹樹干粗壯,槍彈打不進去,炮彈又不容易命中,敵人始終奈何它不得。占據著天生制高點,大榕樹就像一個頑強的哨兵,牢牢地守衛著「李家寨」。
除大榕樹陣地外,李克己還規劃了另外7個據點,每班守一個。各地據點之間可用火力相互支援,能形成密集的火網,以交叉火力殺傷敵人。在陣地外圍,李克己還讓戰士們設置了六道鹿砦,邊沿埋下系著線的手榴彈。如果敵人想摸進陣地,這些觸發式手雷隨時會要了他們的命,同時爆炸聲和火光還是很好的預警。這六道鹿砦,客觀上構成了保護核心陣地的無人防禦陣地,而且是多縱深的環形防禦陣地。
有了這樣堅固的防禦工事,敵人在短時期內拿李克己營無可奈何,但時間一長就不行了。
首先是士氣,長期被敵人圍困,士氣容易低落。孤立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無援。李克己反復用孫立人灌輸給戰士們的思想激勵士氣:「相信自己經過努力一定能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當陷入困境時,相信上級一定會來救援和幫助;面臨危險時,相信本師友軍一定盡力前來營救。」 這也是孫立人帶兵的精華。這種團結互助、相互守望的情誼,讓戰士們對援軍的到來充滿信心。不斷刷新的個人殺敵紀錄也激勵著戰士們的鬥志。
第二是糧食、水和武器彈葯的補給。敵人將部隊圍得像鐵桶一般,一隻蒼蠅也飛不過去,李克己營只能依靠美軍的飛機空投補充給養和彈葯,但補給的飛機不一定每天都來,日軍的防空火力對空投飛機也構成了很大威脅。孫克剛少將所著的《緬甸盪寇志》記載,有一次,一架投糧的飛機被日本人的機槍擊傷了翅膀,此後三天,再也沒有飛機前來。李營長和戰士們啃了三天的芭蕉根。所以,李克己對補給和彈葯都是經過仔細計算,盡量把消耗維持在最低限度。他總是和戰士們說,把敵人放近了再打。空投的大部分物資是糧食和彈葯,飲水是大問題。戰士們沒有水喝,嚴重影響戰鬥力。最後,李克己營靠砍斷的芭蕉根和葛藤滲出來的水維持生命。
日軍以5倍以上的兵力包圍了李營,發動了瘋狂的進攻,但在堅固的工事和熾熱的美式單兵武器的火力下,吃了一次又一次苦頭。日本人開始改變策略,採用夜戰,想在夜間占點便宜,結果被預警的鹿砦邊的手雷及保持高度警惕的戰士發現,又吃了一次大虧。其實日軍改為夜間進攻對李營來說也有好處,白天只需留下放哨的士兵,大家輪流休息。
利用森林和工事的庇護,日本人的進攻都被李克己擊退,陣地寸土未失,真正固若金湯但李營自己也承受了一定程度的傷亡。雙方就在這種僵持局面中默默消耗。
里應外合全殲日軍
孫立人不容許這種消耗繼續存在。12月21日,他親自率領114團趕到前線。中國駐印軍總指揮史迪威將軍也親自到新平洋督戰。經過兩天的偵察和准備,12月23日,孫立人發動了總攻。在炮兵的猛烈轟擊之下,援軍的步兵向日軍勇敢沖鋒。由於具有絕對的「火力和沖力」的結合,戰場的天平很快倒向新38師。24日,李克己率部向正面圍困的敵軍發起了進攻,里外夾擊。這個時候,李克己還幹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他不顧自己兵力不足,派兵切斷了敵人兩翼的交通,封鎖的渡口使大龍河南岸的敵人無法增援。李營外圍之敵及於邦家據點之敵徹底地成了瓮中之鱉。這招關門打狗幹得漂亮極了。
隨後,孫立人率領的新38師援軍發揮「火力主義」,用炮火不斷攻擊日軍陣地。用孫克剛將軍的話來說,把日軍陣地「翻了個個來」,「日軍再也無法躲藏,殘敵紛紛向樹林里、河澗里逃命」。這些殘敵被李營預設的機槍陣地和追擊部隊的猛烈火力消滅,沒有一個能夠逃脫。激戰到29日,孫立人所率領的援軍及112團攻佔於邦家。
這場徹底的殲滅戰中,新38師方面傷亡了230多名官兵,日軍的死傷更大,總計多出我軍7倍,且百分之九十九都是陣亡,傷亡未死者僅有13人,都被我軍活捉了過來。陣亡的敵酋包括敵五十五聯隊的連隊長藤井小五郎大佐和大隊長管尾少佐。
於邦家的殲滅戰揭開了中國駐印軍大舉反攻的序幕,中國駐印軍首戰告捷,為掌握胡康河谷乃至整個緬北戰場的主動權奠定了基礎。這場漂亮的殲滅戰中,李營當居首功。
李克己所部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與史迪威將軍、孫立人將軍的出色訓練分不開,與優秀的美式裝備分不開。重新編制、整訓和裝備大大加強了中國駐印軍的作戰實力和信心,這種戰力也讓日軍大吃一驚。日軍第18師團號稱「熱帶叢林作戰之王」,在緬北經營已久,可仍然不是中國駐印軍的對手。史迪威將軍聽說於邦家大捷,特意在加爾各答趕制了一面錦旗,親自到於邦家前線獎賞給孫立人將軍,以表彰新38師在於邦家戰役中的輝煌戰績。
回首於邦家作戰經過,真可謂:撼天動地李家寨,鐵血盪寇於邦家。巧借天賜大榕樹,里應外合殲頑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