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名詞解釋 三言二拍 脂評本
三言二拍:
名詞解釋
是明代話本小說集。是指明代五本著名傳奇小說集的合稱,「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的合稱。作者為明代馮夢龍。「二拍」則是中國擬話本小說集《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的合稱。作者凌濛初。
詳解:
三言
馮夢龍編的「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三部小說集的總稱。《喻世明言》亦稱《古今小說》,但「古今小說」實為「三言」的通稱。
「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分別刊於天啟元年(1621)前後、天啟四年(1624)、七年(1627)。這些作品有的是輯錄了宋元明以來的舊本,但一般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也有的是據文言筆記、傳奇小說、戲曲、歷史故事,乃至社會傳聞再創作而成,故「三言」包容了舊本的匯輯和新著的創作,是我國白話短篇小說在說唱藝術的基礎上,經過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進行獨立創作的開始。它「極摹人情世態之歧,備寫悲歡離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觀序》),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話短篇小說的總集。它的出現,標志著古代白話短篇小說整理和創作高潮的到來。
二拍
在「三言」的影響下,凌濛初編著了《初刻拍案驚奇》(刊於1628年)和《二刻拍案驚奇》(刊於1632年)各40卷,人稱「二拍」。「二拍」與「三言」不同,基本上都是個人創作,「取古今來雜碎事可新聽睹、佐談諧者,演而暢之」(《二刻拍案驚奇小引》)。它已經是一部個人的白話小說創作專集。「卷帙浩繁,觀覽難周」(笑花主人《今古奇觀序》),故從中選取40種成《今古奇觀》。後三百年中,它就成為一部流傳最廣的白話短篇小說的選本。
脂評本
名詞解釋
是《紅樓夢》(即《石頭記》)的一個版本。所謂脂評本,是概括所有帶脂批的《石頭記》傳抄本的總和,這些傳抄過印本上都保留了大量的朱紅色批語,其中有些重要的傳抄版本上,題有《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的字樣,人們一般便稱這些早期的《石頭記》抄本為脂評本或脂批本。目前發現的脂評本有甲戌本,己卯本和庚辰本,戚序本,靖藏本等十二種。
詳解:
《紅樓夢》現存的版本系,可分為兩個系統,一個是僅流傳前八十回的,保留脂硯齋評語的脂評系統,另一個是經過程偉元、高鄂整理補綴的、刪去所有脂硯齋評語的、並續寫完成一百二十回的程高本系統。
目前已知的脂本基本上都是五四時期以後為世人發現的,共有十二種,其中比較重要的有:
1. 甲戌本(這是目前所知底本最早的本子),原題為《脂硯齋甲戌抄閱 再評石頭記》,僅存十六回,相較其他的版本,首回前有其他各本所 無的「楔子」,並且各回回前批與回後批也相對較為集中完整,對於 研究《石頭記》成書的過程和寫作構架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2. 己卯本和庚辰本,這兩個本子已被考證出來屬於同一脂評體系,兩本 上的批語大體相同,應是屬於同一底本的幾乎同時的過錄本,己卯本題為《脂硯齋重評石頭記》,與甲戌本楔子中記載相同,並在文中有「脂硯齋凡四閱評過」、「己卯冬月定本」字樣;庚辰本是現存保存回數最多的一個脂本,現存七十八回,是離曹雪芹逝世時間最近的一一個本子,因此也是最符合曹雪芹最後修改創作意圖的本子,在現行的脂評本體系中,一般作為原始基本參照的底本。
3. 戚序本,由乾隆時德清戚蓼生收藏並作序,因在序言中提出「一聲也而二歌,一手也而二牘」的獨特寫作方法而具有參考意義。
4. 靖藏本,該本在十年浩劫中不知去向,由於該本收藏者為吳鼐是《熙朝雅頌集》(其中錄有敦誠兄弟等有關曹雪芹的詩)的主要編纂者, 故此本決非一般藏本。
其他還有多種脂本抄本和過錄本傳世,這些脂本與程高本的最大區別就是,脂本的底本早於程高本;脂本體系只有八十回,即使有一百二十回本的,也都是後人從程本中轉錄過來;脂本保留了大量的脂硯齋評語,而程本則完全刪去;程本對脂本的部分章節和內容做了改寫,而程本自身的兩個版本在改寫後之間內容也極其混亂。
㈡ 提問目的:推薦幾本書 類型:現代言情 要求: 1.類似於作者清風隱寫的《紅薔薇》 2.軍旅愛情文
《原來你還在這里》辛夷塢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桐華 《曾許諾》不是現代言情 但是很好看
㈢ 《紅樓夢》到底什麼樣
提起《紅樓夢》,一個稍微有點文化知識的中國人,恐怕沒有不知道的吧。可是要問《紅樓夢》到底是一部什麼樣的小說,其中究竟隱藏了哪些無法直接說出的歷史事實,也許就沒有多少人能夠做出正確的回答了。
為什麼要這樣講呢?因為《紅樓夢》實在是一部十分特別的小說。比如第六回說鳳姐「大還不過二十歲罷了」,可第四十九回又說鳳姐等人「皆不過十五六歲」,鳳姐是越活越小了。照第二回和第六回中的說法,鳳姐只比賈蓉大二三歲,也就是說,鳳姐一二歲時賈珍已經結婚。可第五十四回鳳姐說她和賈珍:「從小一處淘氣這么大。」年齡卻又和賈珍差不多少了。八十四回時巧姐還讓奶媽抱著,頂多一歲多點,但事隔不久,在九十二回中她卻能夠聽寶玉講《孝女經》了,至少已七八歲了。據第二回交代,榮國公兒子代善,孫子賈赦、賈政,寶玉是他重孫子無疑。可是在第五回、第十六回和第二十九回中,卻又清清楚楚地寫著寶玉是榮國公的孫子。第三十九回交代劉姥姥七十五歲了,賈母說「比我大好幾歲呢」。而時隔不久的元宵節時,賈母說:「從我到這家做重孫子媳婦起,到現在我也有了重孫子媳婦,從頭到尾五十四年。」據此推知,賈母此時應七十歲左右,因為古代婦女出嫁早,16歲應該已經出嫁了。大不過七十二歲,姑且就算她18歲出嫁吧,則這個元宵節的時候賈母頂多72歲。而賈母死時八十三歲,之後寶玉出家十九歲,相差64歲,72與64之差為8歲,則元宵時寶玉大不過8歲。而22回已經過了一個元宵,則第五回時,寶玉大不過7歲。但第六回卻寫寶玉從太虛幻境中醒來後卻和襲人有了性關系。這是可能的嗎?即便寶玉再性早熟,也不至於早熟到如此程度吧?第二十二回告訴我們,寶釵正月二十一生日,六十二回又暗示她和賈母生日相同即「過了燈節,就是老太太和寶姐姐,他們娘兒倆個遇的巧」,但到了七十一回呢,卻又明白無誤地寫著:賈母八月三日生日。第八十六回交代元春生於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此日為正月初一。第九十五回又交代元春死於甲寅年十二月十九日,該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這兩個日子在乾隆朝及其前的整個清王朝時期都不存在。又說元春活了四十三歲,可由甲申年生至甲寅年死共為三十一年,怎麼會活出個四十三歲的結果來?!作者連起碼的算術都不會了嗎?
黛玉葬花是作者精心構思的重要情節。但卻有如下一個令讀者不知所雲的交代:「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我們都知道,立夏後是小滿,小滿後才是芒種,因此,斷無「芒種一過,便是立夏」的事情發生。30回有寶玉躲在花叢中看齡官畫薔的情節,並明確交代「伏中片刻可以致雨」,這個細節原本無可挑剔。但接下來馬上就說:「原來明日是端午節」,就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了。因為我們知道,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才開始入伏,入伏最早也得農歷的6月上旬,最遲就得農歷6月的下旬,故農歷的5月4日為「伏中」即已經入伏的日子,實際上是不存在的。
《紅樓夢》中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只是不細心地讀,就不會發現罷了。難怪俞平伯先生當年就頗有感觸地說《紅樓夢》「在中國文壇上是個『夢魘』,你越研究便越覺得糊塗。」(俞平伯《紅樓夢研究》,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8月,第2頁)而台灣著名作家張愛玲女士,乾脆就將自己研究《紅樓夢》的書命名為《紅樓夢魘》。
《紅樓夢》的這種奇怪現象,自然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重視。對於這些從常理出發根本就無法予以解釋的現象,有許多人卻偏偏按照慣性思維去理解。他們以為,這是作者一時的疏忽所致。表面上看起來,這種認識未嘗沒有道理,因為像《紅樓夢》這樣人物眾多、頭緒紛繁的百萬余言的鴻篇巨制,出現點這樣那樣的漏洞和破綻,實在是在所難免。可是細一琢磨,就會發現這種解釋實際上一點說服力也沒有。任何事物都是質和量的統一,如果《紅樓夢》中出現少量這種自相矛盾或不可理喻的漏洞和破綻或許還說得過去,若出現幾十處乃至上百處這種毛病,怎麼會是一時疏忽的問題呢。況且《紅樓夢》作者構思的縝密,文筆的細致,向為評論者津津樂道,試問這樣的作者,怎麼會盡犯一些常人都不犯的錯誤呢?像元春的生死日期及年齡上的錯誤,就好比我們今天拍古代生活題材的影片,不會讓其中出現飛機和導彈一樣,是古人根本就無法出現的常識性錯誤,也就絕不可能是作者疏忽的結果。
其實,上述種種違背常理的地方,恰恰都是作者精心設計出來的。作者一方面通過這些「破綻」來蘊含一些特定的含義,另一方面也是想藉此來啟發和暗示人們:《紅樓夢》是用謎語手法寫成的有特殊寓意的小說,如果按照人們平時讀其它小說的思維邏輯去讀《紅樓夢》,就不能了解和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假若作者不這樣做,而是把作品處處寫得完美無缺,天衣無縫,就不會將《紅樓夢》的獨特之處加以暗示了;而作者殫精竭慮、嘔心瀝血的種種精妙構思,也就永遠無人去認真地加以精研細究了。而之所以出現這些現象的另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作者記載時間時用了超常規的特殊的謎語手法,比如賈母活了83歲、寶玉19歲出家等,都是在特定的條件下用來隱寫一定的歷史事實時所必然要採用的謎語手法,是有特定含義的,是不能按照平時的時間邏輯去理解和把握的。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為什麼作者非要用謎語手法來進行創作呢?要想回答這個問題,當然需要對《紅樓夢》隱入的史實即謎底,大體上有所了解才行。我已做到了這一點。我發現,作者原本是順治的兒子及帝位繼承人,由於身世上的一些原因,他喪失了這兩種身份,最終流落曹家成了曹宣。不難想像,在清朝那種文字獄盛行的政治文化環境中,曹宣要想把自己這種犯朝廷大忌的經歷,如實地用小說形式寫出來,不採用謎語手法又怎麼能行呢。否則作品根本就無法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另外,曹宣又是個學識廣博,才華橫溢的奇才、鬼才,用謎語手法進行小說創作,把無法直說的歷史事實巧妙地表現出來,就為他充分地展現自己的學識智慧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於是,集史書、謎語和小說三種品格於一身的曠世奇書《紅樓夢》,便這樣誕生了,它是外在的社會政治文化環境、作品的素材特點以及作者的卓越的智慧才華這三者相互作用的結果。
《紅樓夢》的獨特之處,不僅僅反映在它的頗多漏洞和悖理上,也反映在大量表面看起來沒有什麼毛病的細節中。比如,讀過《紅樓夢》的人都會以為在黛玉和寶釵之間,寶玉更傾心於黛玉,「說什麼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說得再清楚不過了。可是接下來的說法「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卻又把這種認識給否定了。「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般多會認為是感嘆寶玉和黛玉的關系,從作品中寶玉和黛玉的關繫上看,也的確如此。然而「賈寶玉奇緣識金鎖」的回目,已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這里的「奇緣」是指寶玉和寶釵的關系。這些問題的合理解決,只有寶釵和黛玉均隱寫了生活中同一個人時,才能實現。釵黛合為一圖,合為一詩的細節,似乎就是這種理解的注腳。換句話說,《紅樓夢》中的人物,不像別的小說中的人物那樣,僅僅是作者抒寫生活體驗的藝術形象,同時還是含有謎底的謎面。
如果我們願意相信作者的話,願意相信最熟悉作者的創作情況的批者的話,就會對《紅樓夢》的謎書和史書特徵堅信不疑,就是在我們還不了解謎底的情況下,也應該做到這一點。
在第一回作者明確指出,此書「將真事隱去」,用「假語村言」敷衍出一篇故事。這一聲明不像是故弄玄虛,它分明是在告訴人們:作者用編造故事的形式即小說的形式和「假語村言」即謎語,隱寫了真實的歷史事實。作者又稱《紅樓夢》為「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之作。此話顯然不是隨便說說而已,其中必有無限感慨。「辛酸淚」指作品隱寫的真事非比尋常,浸透了當事人的斑斑血淚,「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道出了個中三昧。「荒唐言」則是就作品的內容和形式兩方面而言。從內容上看,作品隱寫的部分史實,或是史書中不予記載,或是與史書記載相齟齬,若以違背事實的史書記載為標准,這些真實的史實反而成了不可信的假話,自然會令局外人感到荒唐可笑。從形式上看,無論是作者親身經歷的真實的史實,還是史書上違背事實的記載,甚至史書中與事實相符的記載,作者都不敢直說其事,只能通過謎語手法來隱寫,相對其謎底而言,這些變形的表現形式,自然也是地地道道的荒唐言了。謎語的根本特徵是,謎面與謎底之間具有一種「離之則了不相關,合之則確不可易」(費源《玉荷隱語》,見《中華謎書集成》第1冊,人民日報出版社,1991年5月,第277頁)的對應關系。《紅樓夢》作者將兩種「了不相關」的東西揉合到一起,對於那些不承認《紅樓夢》的謎語特徵的讀者來說,作者的種種謎語手法自然就是不折不扣的荒唐言了。
作者在寶玉於太虛幻境中看眾女子圖冊時寫到:「因此也不察其原委,問其來歷,就暫以此釋悶而已。」甲戌本此處有眉批:「妙!設言世人亦應如此法看此《紅樓夢》一書,更不必追究其隱寓。」這個批語,已經明確地告訴我們:《紅樓夢》是一部有隱寓之書。其他如「據余說,卻大有考證」,「實則實事」,「而讀者但以小說古詞目之,則大罪過」,「史公用意,非念死書之子所知」,「凡野史俱可毀,獨此書不可毀」,「此書表裡皆有喻也」,「千奇百怪之想。所謂牛溲馬勃皆至葯也,魚鳥昆蟲皆妙文也。天地間無一物不是妙物,無一物不可成文,但在人意舍取耳。此皆信手拈來,隨筆成趣,大游戲、大慧悟、大解脫之妙文也」,「作者真筆似游龍,變換難測,非細究至再三再四不記其數,那能領會也,嘆嘆」,凡此種種,不是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紅樓夢》乃一可以考證的記實事之書,比野史更具史書性質,要想破解深藏其中的生活事實相當困難嗎?如果《紅樓夢》不是用特殊手法隱寫了真實的生活事件,上述批語又怎麼會產生呢?
總之,從其所記載的生活事件、歷史人物內容著眼,《紅樓夢》是部史書;從其謎語手法和小說形式著眼,《紅樓夢》又是部謎書和小說;史書、謎書和小說三者水乳交融、渾然天成的獨特風貌,是《紅樓夢》有別於其它任何一部小說的獨特之處以及魅力所在。這就是我對《紅樓夢》這部偉大作品的基本性質和特徵的基本認識。《紅樓夢》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就是為其這種基本性質和特徵所決定的。清醒地認識並牢牢地把握這一點,就為讀懂《紅樓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紅樓夢》確實是中國文化中的哥德巴赫猜想,這個猜想可以表述為:《紅樓夢》是一部用小說和謎語形式來隱寫真實的歷史真相的史書和謎書。而全面、系統和科學地證明這一點即解開這個文化難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就是幾百年來,對《紅樓夢》進行索隱式的猜想和研究一直沒有間斷,也一直沒有令人滿意的結果的原因。我們還應該看到,《紅樓夢》確實是中國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獨一無二、不可復制的一件藝術珍品。因此,不僅在小說的層面上,同時也能在史書和謎書的層面上真正讀懂《紅樓夢》,恢復《紅樓夢》的本來面貌,讓該書所蘊含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智慧如實地展現出來,即解開這個中國文化中的「哥德巴赫猜想」,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正是:
天下奇書屬紅樓,酸甜苦辣險中求。
風流倜儻說不盡,巧謎妙語上心頭。
㈣ 紅樓夢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
提起《紅樓夢》,一個稍微有點文化知識的中國人恐怕沒有不知道的吧。可是要問《紅樓夢》到底是一部什麼樣的小說,其中究竟隱藏了哪些無法直接說出的歷史事實,也許就沒有多少人能夠做出正確的回答了。 為什麼要這樣講呢?因為《紅樓夢》實在是一部十分特別的小說。比如第六回說鳳姐「大還不過二十歲罷了」,可第四十九回又說鳳姐等人「皆不過十五六歲」,鳳姐是越活越小了。照第二回和第六回中的說法,鳳姐只比賈蓉大二三歲,也就是說,鳳姐一二歲時賈珍已經結婚。可第五十四回鳳姐說她和賈珍:「從小一處淘氣這么大。」年齡卻又和賈珍差不多少了。八十四回時巧姐還讓奶媽抱著,頂多一歲多點,但事隔不久,在九十二回中她卻能夠聽寶玉講《孝女經》了,至少已七八歲了。據第二回交代,榮國公兒子代善,孫子賈赦、賈政,寶玉是他重孫子無疑。可是在第五回、第十六回和第二十九回中卻又清清楚楚地寫著寶玉是榮國公的孫子。第二十二回告訴我們寶釵正月二十一生日,六十二回又說她和賈母生日相同,但七十一回又明白無誤地寫著賈母八月三日生日。第八十六回交代元春生於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此日為正月初一。第九十五回又交代元春死於甲寅年十二月十九日,該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這兩個日子在乾隆朝及其前的整個清王朝時期都不存在,甚至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不存在。又說元春活了四十三歲,可由甲申年生至甲寅年死共為三十一年,怎麼會活出個四十三歲的結果來?!作者連起碼的算術都不會嗎? 《紅樓夢》中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只是不細心地讀就不會發現罷了。難怪俞平伯先生當年就頗有感觸地說《紅樓夢》「在中國文壇上是個『夢魘』,你越研究便越覺得糊塗。」①而台灣著名作家張愛玲女士乾脆就將自己研究《紅樓夢》的書命名為《紅樓夢魘》。 《紅樓夢》的這種奇怪現象自然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重視。對於這些從常理出發根本就無法予以解釋的現象,有許多人卻偏偏按照慣性思維去理解,他們以為這是作者一時的疏忽所致。表面上看起來,這種認識未嘗沒有道理,因為像《紅樓夢》這樣人物眾多、頭緒紛繁的百萬余言的鴻篇巨制出現點這樣那樣的漏洞和破綻實在是在所難免。可是細一琢磨,就會發現這種解釋實際上一點說服力也沒有。任何事物都是質和量的統一,如果《紅樓夢》中出現少量這種自相矛盾或不可理喻的漏洞和破綻或許還說得過去,若出現幾十處乃至上百處這種毛病,怎麼會是一時疏忽的問題呢。況且《紅樓夢》作者構思的縝密,文筆的細致,向為評論者津津樂道,試問這樣的作者怎麼會盡犯一些常人都不犯的錯誤呢?像元春的生死日期及年齡上的錯誤,就好比我們今天拍古代生活題材的影片不會讓其中出現飛機和導彈一樣,是古人根本就無法出現的常識性錯誤,也就絕不可能是作者疏忽的結果。 其實,上述種種違背常理的地方,恰恰都是作者精心設計出來的。作者一方面通過這些「破綻」來蘊含一些特定的含義,另一方面也是想藉此來啟發和暗示人們:《 紅樓夢》是用謎語手法寫成的有特殊寓意的小說,如果按照人們平時讀其它小說的思維邏輯去讀《紅樓夢》,就不能了解和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假若作者不這樣做,而是把作品處處寫得完美無缺,天衣無縫,就不會將《紅樓夢》的獨特之處加以暗示了,而作者殫精竭慮、嘔心瀝血的種種精妙構思也就永遠無人去認真地加以精研細究了。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為什麼作者非要用謎語手法來進行創作呢?顯然作者有他自己的苦衷。要想回答這個問題,當然需要對《紅樓夢》隱入的史實即謎底大體上有所了解才行。我們已做到了這一點。我們發現,作者原本是順治的兒子及帝位繼承人,由於身世上的一些原因他喪失了這兩種身份,最終流落曹家成了曹宣。不難想像,在清朝那種文字獄盛行的政治文化環境中,曹宣要想把自己這種犯朝廷大忌的經歷如實地用小說形式寫出來,不採用謎語手法又怎麼能行呢。否則作品根本就無法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另外,曹宣又是個學識廣博,才華橫溢的奇才、鬼才,用謎語手法進行小說創作,把無法直說的歷史事實巧妙地表現出來,就為他充分地展現自己的學識智慧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於是集史書、謎語和小說三種品格於一身的曠世奇書《紅樓夢》便這樣誕生了,它是外在的社會政治文化環境、作品的素材特點以及作者的卓越的智慧才華這三者相互作用的結果。 《紅樓夢》的獨特之處,不僅僅反映在它的頗多漏洞和悖理上,也反映在大量表面看起來沒有什麼毛病的細節中。比如,讀過《紅樓夢》的人都會以為在黛玉和寶釵之間,寶玉更傾心於黛玉,「說什麼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說得再清楚不過了。可是接下來的說法「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卻又把這種認識給否定了。「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般多會認為是感嘆寶玉和黛玉的關系,從作品中寶玉和黛玉的關繫上看也的確如此。然而「賈寶玉奇緣識金鎖」的回目已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這里的「奇緣」是指寶玉和寶釵關系。這些問題的合理解決,只有寶釵和黛玉均隱寫了生活中同一個人時才能實現。換句話說,《紅樓夢》中的人物不像別的小說中的人物那樣僅僅是作者抒寫生活體驗的藝術形象,同時還是含有謎底的謎面。釵黛合為一圖,合為一詩的細節,似乎就是這種理解的注腳。作品以《西廂記》中的崔鶯鶯喻黛玉,而鶯鶯因其名為重文而被稱為「雙文」。再看寶釵一個丫頭名文杏,其中含個文字,另一個丫頭名鶯兒,亦扣一個文字,以仆代主,這豈不是暗示寶釵亦為「雙文」即黛玉嗎?而晴雯之名可解出「晴文」(雯字諧音為文)、「雨文」(雯字拆成「雨文」)來,亦扣「雙文」,難道這僅僅是巧合嗎?又比如,賈芸先稱寶玉為父親,後改稱為叔叔,是不是在隱寫生活中兩個人物之間的關系呢?古代以椿樹喻代父親,二十四回賈芸找花兒匠方椿買樹,似乎就是提示上述寓意的細節。絳為紅色,故賈芸和小紅之名中含「紅芸」即「絳芸」,第八回寶玉題自己居室為「絳雲軒」,五十九回又有「絳芸軒召將飛符」之目,亦以此作為寶玉在大觀園中居室之名。若賈芸和小紅隱寫了生活中的夫妻,則寶玉居室之名不正是賈芸和小紅的象徵從而表示他(她)們對寶玉其人的撫養嗎?那麼只要再用反寫法將賈芸稱寶玉為父親顛倒過來,作者的用心即謎底不就與作品中相關細節即謎面對上了嗎?黛玉號瀟湘妃子,與史湘雲之名顯見有不容置疑的內在聯系。柳湘蓮之名似乎又是湘雲和英蓮之名的合體。馮淵諧音即「逢冤」,茗煙諧音即「鳴冤」,這難道都是巧合嗎?凡此種種,在《紅樓夢》中俯拾即是,何止百千處!我們有什麼理由置若罔聞,對《紅樓夢》的種種奇特之處熟視無睹,只把它當做一般小說來讀呢? 如果我們願意相信作者的話,願意相信最熟悉作者的創作情況的批者的話,就會對《紅樓夢》的謎書和史書特徵堅信不疑,就是在我們還不了解謎底的情況下也應該做到這一點。 在第一回作者明確指出,此書「將真事隱去」,用「假語村言」敷衍出一篇故事。這一聲明不像是故弄玄虛,它分明是在告訴人們,作者用編造故事的形式即小說的形式和「假語村言」即謎語隱寫了真實的歷史事實。作者又稱《紅樓夢》為「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之作。此話顯然不是隨便說說而已,其中必有無限感慨。「辛酸淚」指作品隱寫的真事非比尋常,浸透了當事人的斑斑血淚,「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道出了個中三昧。「荒唐言」則是就作品的內容和形式兩方面而言。從內容上看,作品隱寫的部分史實,或是史書中不予記載,或是與史書記載相齟齬,若以違背事實的史書記載為標准,這些真實的史實反而成了不可信的假話,自然會令局外人感到荒唐可笑。從形式上看,無論是作者親身經歷的真實的史實,還是史書上違背事實的記載,甚至史書中與事實相符的記載,作者都不敢直說其事只能通過謎語手法來隱寫,相對其謎底而言,這些變形的表現形式自然也是地地道道的荒唐言。謎語的根本特徵是,謎面與謎底之間具有一種「離之則了不相關,合之則確不可易」②的對應關系。《紅樓夢》作者將兩種「了不相關」的東西揉合到一起,對於那些不承認《紅樓夢》的謎語特徵的讀者來說,作者的種種謎語手法自然就是不折不扣的荒唐言了。 脂批說《紅樓夢》「實則實事」,「而讀者但以小說古詞目之,則大罪過」,「史公用意,非念死書之子所知」,「凡野史俱可毀,獨此書不可毀」,「此書表裡皆有喻也」,「千奇百怪之想。所謂牛溲馬勃皆至葯也,魚鳥昆蟲皆妙文也。天地間無一物不是妙物,無一物不可成文,但在人意舍取耳。此皆信手拈來,隨筆成趣,大游戲、大慧悟、大解脫之妙文也」,「作者真筆似游龍,變換難測,非細究至再三再四不記其數,那能領會也,嘆嘆」,凡此種種,不是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紅樓夢》乃一記實事之書,比野史更具史書性質,要想破解深藏其中的生活事實相當困難嗎?如果《紅樓夢》不是用特殊手法隱寫了真實的生活事件,上述批語又怎麼會產生呢? 總之,從其所記載的生活事件、歷史人物內容著眼,《紅樓夢》是部史書;從其謎語手法和小說形式著眼,《紅樓夢》又是部謎書和小說;史書、謎書和小說三者水乳交融、渾然天成的獨特風貌,是《紅樓夢》有別於其它任何一部小說的獨特之處以及魅力所在。這就是我們對《紅樓夢》這部偉大作品的基本性質的基本認識。《紅樓夢》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就是為其基本性質所決定的。清醒地認識並牢牢地把握這一點,就為讀懂《紅樓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天下奇書屬紅樓,酸甜苦辣險中求。 風流倜儻說不盡,巧謎妙語上心頭。
㈤ 怎麼用詩詞形容一個正在看書的美女
秀眉高挑胭脂玉,明眸只愛書影稀,不見美人高歌起,風舞天籟急伴曲。
釋義:炎炎夏日,讀書靜心乃是淑女必修課,翻過一本書在悠閑的午後靜靜茗讀,書本如同一本精裝書籍伴侶一樣,在你的手邊靜謐美好。
出處:《紅樓夢》,原名《石頭記》,中國古典長篇章回體小說,中國四大名著之一。
作者:
施耐庵(1296年—1370年),漢族,原名彥端,字肇瑞,號子安,別號耐庵。今江蘇興化人,著名的元末明初作家。
1296年生於興化,舟人之子,13歲入私塾,於元延祐元年(1314年)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舉人,至順二年(1331年)登進士,不久任浙江錢塘縣尹。後棄官歸里,閉門著述,與門下弟子羅貫中一起研究《三國演義》《三遂平妖傳》的創作,搜集整理關於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終寫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朱元璋屢征不應;最後居淮安卒,終年74歲。施耐庵故里江蘇興化新垛鄉施家橋村有墓園、紀念館,有《施氏家薄譜》存世。
賞析:
關於紅樓夢旨義思想的研究歷來眾說紛紜,魯迅定義為「人情小說」,脂硯齋《凡例》評:此書只是著意於閨中,故敘閨中之事切,略涉於外事者則簡。王國維《紅樓夢評論》:《紅樓夢》一書與喜劇相反,徹頭徹尾之悲劇也。蔡元培《紅樓夢索隱》:揭清之失,悼明之亡。
自從《癸酉本石頭記》後28回發布以來,許多學者對《紅樓夢》有了新的認識,逐步了解到了《紅樓夢》的創作內涵及隱寫的歷史事件。首先,「紅樓夢」這三個字也可以說成「朱樓夢」,「紅」和「朱」字同義,「朱樓夢」意思是指朱明王朝的舊夢,舊夢已不存在,現在要寫《紅樓夢》去悼念它。在書中第五十二回的一句詩提到:「昨夜朱樓夢,今宵水國吟」。「朱樓」是大明王朝,「水國」不就是指滿清帝國嗎?癸酉本後28回的內容其實隱寫的就是明亡清興的悲壯歷史。因而我們就可以確定《紅樓夢》的創作意圖就是通過賈家之敗來隱寫明朝滅亡的歷史事實,而且在後28回中作者把滿清稱為「戎羌」,在別的話語間透露出作者對滿清的痛恨。所以,《紅樓夢》是一部反清悼明帶有政治色彩的小說,這一觀點和蔡元培先生的一致。
㈥ 推薦幾部類似【我當陰陽先生的那幾年】的小說,最好帶有奇門遁甲的!
那小說好看嗎?我馬上去看。你可以去看日記驚魂系列的。陳瑞生寫的。第專一部是第4校區。還有水兒、屬煙如夢隱寫的封靈師傳奇系列的。一起有七部呢。然後就是周瞳傳奇。都特精彩。看周瞳第三部的時候我就再也不敢看了。
㈦ 滄月小說中經典詩句
滄月引用的嗎?《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本詩為李商隱的代表作之一。詩題「錦瑟」,既是取首句開頭兩字為題,又含有以琴瑟喻夫婦之義。首聯嘆華年之易逝,思舊而神傷;頷聯借庄生、望帝故事,寫出生離死別的無窮之悲;頸聯是膾炙人口的名句,既追憶忘婦生前的明眸、美色和悲歡離合之情,又隱寫現在已是可望而不可及、幻滅不可復追之痛;尾聯言如此情懷,豈待今朝回憶才感到無窮悵恨,即在當時已是令人不勝悵惘,語意沉痛之極。
然後是阿靖劍法口訣的出處~~
【以詩並畫留別湯國頓二首】(1903年) 蘇曼殊
蹈海魯連不帝秦,茫茫煙水著浮身。國民孤憤英雄淚,灑上鮫綃贈故人。
海天龍戰血玄黃,披發長歌覽大荒。易水蕭蕭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
蘇曼殊(1884~1918)近代作家、詩人、翻譯家。原名戩,字子谷,後改名玄瑛,曼殊是他的法號。廣東香山(今廣東中山)人。幼年孤苦零仃,1903年後留學日本,加入了革命團體青年會和拒俄義勇隊,回國後任上海《國民日報》的翻譯,不久即於惠州出家為僧。1907年赴日組織亞洲和親會,公然反抗帝國主義,後與魯迅等人合辦雜志《新生》,但未成功,此後遠赴爪哇。辛亥革命後歸國,對現實悲觀失望。蘇曼殊一生能詩擅畫,通曉日文、英文、梵文,可謂多才多藝,在詩歌、小說等多種領域皆取得了成就。
再是關於雲煥的~~(不過個人對雲煥沒什麼感覺~~~汗的說)
君生我未生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時,日日與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離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化蝶去尋花,夜夜棲芳草。
此詩為唐代銅官窯瓷器題詩,作者可能是陶工自己創作或當時流行的里巷歌謠。1974-1978年間出土於湖南長沙銅官窯窯址。見陳尚君輯校《全唐詩補編》下冊,《全唐詩續拾》卷五十六,無名氏五言詩,第1642頁,中華書局,1992年10月版。
還有劍妖公子謝少淵常念的那首~~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李白
棄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 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 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 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 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 明朝散發弄扁舟
還有黃仲則的<感舊>
喚起窗前尚宿醒
啼鵑催去又聲聲
丹青舊誓相如札
禪榻經時杜牧情
別後相思空一水
重來回首已三生
雲階月地依然在
細逐空香百遍行
還有一句,也是黃仲則很有名的<綺懷>里的: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碧城>好多義山詩....
白居易的<井底引銀瓶>:".......妾弄青梅憑短牆,君騎白馬傍垂楊.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知君斷腸共君語,君指南山松柏樹.感君松柏化為心,暗合雙鬟逐君去......."
蘇軾的<賀新郎>:"......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
姜夔的<鷓鴣天>:"........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
還有
浪淘沙 歐陽修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游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出現在聽雪樓番外篇<鑄劍師>結尾的
http://tieba..com/f?kz=155063106
http://tieba..com/f?kz=1892294
㈧ 紅樓夢中的詩詞曲賦在藝術表現上有一種特殊現象是其他小說詩詞作少有的那就是作者喜歡預先隱寫小說人物命
紅樓夢中有很多人物的命運都是有預示的。手法最為主要的就是「判詞」,還有「名字『例如」原應嘆惜「說明賈府四春(賈元春、賈迎春、賈探春、賈惜春),甄英蓮(真應憐)等等。下面是金陵十二釵正冊 判詞!
1、林黛玉和薛寶釵
畫:四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釵。 判詞: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2、賈元春
畫:一張弓,弓上掛著香櫞。 判詞:二十年來辨是誰;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
3、賈探春
畫:兩人放風箏,一片大海,一隻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 判詞: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艦,千里東風一望遙。
4、史湘雲
畫:幾縷飛雲,一灣逝水。 判詞:富貴又何為?襁褓之間父母違;展眼吊斜暉,湘江水逝楚雲飛。
5、妙玉
畫:一塊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判詞: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落陷污泥中。(程甲本作「終掉陷泥中」)
6、賈迎春
畫:一個惡狼,追撲一美女,欲啖之意。 判詞:子系中山狼,得志更猖狂;(「子系」合起來是孫的繁體字)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粱。
7、賈惜春
畫:一座古廟,裡面有一美人。在內看經獨坐。 判詞: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可憐綉戶侯門女,獨卧青燈古佛傍。
8、王熙鳳
畫:一片冰山,上有一隻雌鳳。 判詞: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身才;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9、賈巧姐
畫: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裡紡績。 判詞:勢敗休雲貴,家亡莫論親;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
10、李紈
畫:一盆茂蘭,傍有一位鳳冠霞帔的美人。 判詞:桃李春風結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為冰為水空相妒,枉與他人作話談。
11、秦可卿
畫:高樓大廈,有一美人懸梁自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