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金庸為什麼封筆了不繼續寫小說
一個人達到自己的巔峰以後往往就不能再超越巔峰了
㈡ 金庸還寫小說嗎
早就不寫了,但還是在修訂他以前寫的小說
㈢ 金庸只寫武俠小說嗎
大約三十前,金庸寫下《鹿鼎記》的最後一個句號。此後,他雖然對作品幾經修訂,卻再也沒有寫出新的武俠作品。金庸為什麼不寫武俠小說了?金迷們都會有這樣的疑問,而金庸先生面對提問總是王顧左右,為給出大家信服的答案。
是身體健康狀況不允許嗎?他沒有古龍酗酒、好色的陋習,而且這些年東奔西走不見停歇,應該不會;是對寫武俠厭倦了,要換一種題材,可三十年的光景,卻沒有見過除了隨筆外任何大的作品。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他停止寫作呢?
金庸的好朋友倪匡說,《天龍八部》、《笑傲江湖》和《鹿鼎記》已經登峰造極,他寫不出來了!這種說法當然見仁見智,當總讓人心有不甘。畢竟在《鹿鼎記》中他讓我們領略了歷史小說的功力,為什麼不在寫了呢?
後來,我很偶然看到了那句自小便熟知的名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心突地一跳,難道是他的生活太安逸了,失去了創作的動力?
從金庸先生的經歷中知道,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他人生的創業期,在創辦《明報》時,為吸引讀者,才開始寫武俠小說連載。據說他常常一邊寫政治評論,一邊寫武俠小說,還曾經同時寫過兩部武俠小說,寫作功力可見一斑。
而當《明報》鼎盛之時,他還需要那樣賣命嗎?有沒有武俠小說,《明報》一樣賣得出去。於是精力就想其他的方面傾斜。而安樂的氣氛也就扼殺了他寫作的雄心,哪個重寫三國,重書周瑜的想法就永遠成為一個想法,在他個人的腦海中意淫不止。
㈣ 金庸現在都做什麼還寫小說嗎
封筆了已經,他的創作已經完成了他的人生價值了,他現在就是安享晚年了,抱抱孫子,看看自己書改編的電視劇啥的~呵呵~
㈤ 金庸的小說要是現在寫出來的還能火嗎
首先給出回答:是的。無疑會有巨大的成功。
1)為什麼當年寫作會成功?
當年在報紙上一天一章連載,想想倒是很有意思。因為當年寫武俠小說,被認為是玩意兒,不掙錢。古龍賺錢也不完全靠賣書。成功的原因,只能是作品真正的好——否則言論緊閉的大陸不可能廣為流傳。
當年成功的原因,一是作品好,二很重要的一點是報紙作為載體,容易流傳。改革開放以後又趕上書本匱乏,大陸人人都很飢渴,好故事容易廣泛傳播。
2)現在會成功嗎?
如今的年代,一本《誅仙》這樣低水平的作品(請粉絲輕拍,相比金庸的作品來說,寫到後面明顯才力不濟,而且此後再無佳作)也能造就一位富翁,何況大師的作品?
既然寫書可以致富,那麼完全可以安安靜靜在家裡寫,你可以想像那些故事都在他的肚子里,無論是為報紙寫,還是為誰寫,水平絕不會有太大的差距。不過題材方面可能會多樣化。
3)為什麼當年會成功,今天也能成功?
因為不僅有想像力,更有廣博的學識。古龍精通西方文學,散文也寫得不錯。淡水大學英文系畢業。金庸家學淵源,各種史料掌故信手拈來。
當年明月寫的也是歷史,雖然並沒有百分百嚴格考證的史實和足夠專業的文筆,但故事講得好,誰說一定要寫盜墓文、網游文、穿越文?
我敢跟你保證,這些最流行的題材是寫不出深度的。因為網游才幾年的歷史?盜墓總歸是損陰德的事兒;穿越文為什麼不去老老實實寫科幻?
㈥ 金庸除了15部武俠小說外,還寫過什麼書
其他作品
《三劍樓隨筆》:與梁羽生、百劍堂主合著
《袁崇煥評傳》:文回化普及性作品,非學術答性著作,收錄在《碧血劍》中。
《三十三劍客圖》:又名《卅三劍客圖》。
《金庸散文集》
《月雲》:略帶有自傳性質的短篇小說。
《社論》:約兩萬篇,包括如《寧要褲子,不要核彈》、《火速!救命!——請立刻組織搶救對上梧桐山》、《巨大的痛苦和不幸》、《自來皇帝不喜太子》等,在大陸未結集出版。
《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
另外,還有《韋小寶這小傢伙》、《一國兩制和自由人權》等諸多文學評論、散文、及由他人整理的演講稿。
㈦ 金庸為什麼不寫小說了
金庸說他自己寫不出更好的小說了。
㈧ 為什麼鹿鼎記之後,金庸就不寫小說了
金庸寫武俠寫了十四部,到最後一部是《鹿鼎記》。《鹿鼎記》是一部反武俠的武俠小說,韋小寶不會什麼武功,卻能把那些武功高手玩弄於股掌之中。可見金庸認為中國文化裡面武功是沒有用的,學會怎麼玩人才是真的功夫。從此之後,金庸不會再寫武俠小說了,因為他要表達的在《鹿鼎記》里已經表達完了。
如果我們把金庸的武俠作品按照成書順序一一讀來,這個問題並不難解。他最初作《書劍恩仇錄》是有雄心的,總舵主雖然穩居『我最討厭的金庸男主』前三,可是這是很有趣的一個藝術形象。書里,回教徒香香公主跟總舵主說什麼死後在天堂相會之類的,總舵主的內心獨白卻是:將來你在天上,我卻在地獄里。這句話太值得玩味,總舵主身為相國公子卻做了反政府武裝(幾乎是恐怖組織)的首領,他心中的矛盾糾結,也許正能照見查生這一類中國知識分子的千古文人俠客夢。但《書劍》里仍有『漢賊不兩立』這樣失之簡單卻也爽快的價值觀,仍有香香公主的驚才絕艷雪蓮馨。香香身死之後化作蝴蝶,這??怎麼可能呢?用現在的話來說,這是一個大大的瑪麗蘇。在他後來的作品中,人物性格與價值判斷越來越開放以及復雜。射鵰還算是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的基調,胡斐卻可以跟北京眾武官瀟灑地推牌九。楊康如果出現在《天龍八部》的成書年代,也就不會落得一個簡單平面的認賊作父、賣國求榮的形象。
但復雜與好看是有代價的。金庸在《倚天屠龍記》的後記里表示,這書里的愛情其實不美好,張無忌雖然說自己更愛趙敏,但恐怕他也並不那麼清楚。最為珠聯璧合、盪氣回腸的愛情來自於價值觀簡單明快的《射鵰》或主角人設趨於極端的《神鵰》。人在少年時或許更嚮往《射鵰》或《神鵰》里主角的愛情。二武見了完顏萍耶律燕瞬間就把草包拋到腦後,或耶律齊這樣開始跟完顏妹子有曖昧又愛上郭芙的,我們泰半覺得不夠美好――可是這倒真實。我一直以為令狐沖的最愛始終是小師妹――然而小師妹這樣對他,然而小師妹也並沒做錯什麼。人生這些無法可解的苦澀與失望,最終只有自己吞。
到了《鹿鼎記》的世界,這個武俠烏托邦土崩瓦解。所有可以在早期、中期作品裡獨當一面的人物在鹿鼎里不過是反角與丑角,哪怕陳近南,也陷在泥沼里再也展不開拳腳。在一眾虛偽自私復可笑的江湖人物之中,韋爵爺竟然成了最可愛的人物,至少他真,至少他講義氣。只是我們的心中總有一個理想的俠客,一個教單於折箭的悲劇的英雄,一個死守孤城不惜相殉的俠之大者,一個任性妄為叛逆到底卻始終不渝的丈夫。我們讀武俠是為了遠離這污濁的、不得已的塵世。韋小寶很好玩,可是他並不能滿足文人心中的俠客夢。
㈨ 金庸為什麼不寫小說了
金庸年齡大了;
金庸的作品寫的沒有那麼早,早已不復當年。
希望採納!謝謝!
㈩ 金庸寫了那幾部小說
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見《鹿鼎記·後記》)現在已經廣為流傳並多次被香港和中國內地拍成電視劇與電影,也是「金迷」的必讀書目(括弧內為該書開始創作年份):
飛—《飛狐外傳》(1960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說的讀者稱為「俠文化的歌頌」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年)(封筆之作)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越女劍》(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金庸本意為「三十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
簡單來說,金庸的武俠小說經歷三個版本:舊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稱為舊版,主要刊在報刊上,也有不少沒有版權的單行本,現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訂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訂完畢,是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之名。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開始修訂工作,正名為新修版(或世紀新修版),至今所有新修版本均已完成,並結集出版。
每一次修訂,情節都有所改動。新修版的故事細節和結局也略有改變,引來不少回響。目前兩岸三地的出版分別授權於廣州的廣州出版社(2002年底開始出版,代替原來的三聯書店)、台灣的遠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出版社。
題外話:著名科幻、武俠小說家倪匡先生是金庸先生的好友,曾在金庸外游時代筆《天龍八部》。
其它作品
《三劍樓隨筆》
《袁崇煥評傳》(文化普及性作品,非學術性著作,收錄在《碧血劍》中)
被他人抄襲
20世紀80年代時,曾有人以「鏞公」為筆名著書《射鵰前傳》、《神鵰前傳》之類的作品,無論包裝和印製都與金庸的作品集極為相似。在香港部分租售舊小說的書店中仍然存在。在中國大陸,也有類似的抄襲的作品,不但書名類似,而且署名作者也和金庸很類似,如「全庸」、「金康」、「金庸新」「高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