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活著回來1免費小說全文閱讀在哪找
這個免費的來小說你可源以在手機QQ瀏覽器的小說書架裡面找到的,
它的裡面有很多的完結小說都是免費版的,
它的小說書架裡面更有上百萬的完結小說可以免費翻看,
在它的小說專區裡面可以看到很多家的小說網站,很方便,
還沒有廣告,省流量,在小說書架裡面還會有機會贏得Q幣,話費等。
⑵ 求余華的小說 活著 完整版
不覺得余華的這部作品好,買了書,看過了,難道沒看懂
⑶ 巴金的小說《家》,和余華的《活著》分章節的劇情介紹,假期快結束了,突然才發現老師讓閱讀兩本書,寫兩
1章呼嘯的北風挾裹著鵝毛般的雪片鋪天蓋地的飛舞著。天漸漸的黑了下來,路旁的燈火還沒有燃起來。在成都一條僻靜的街上吃力地走著兩個行人——那是高府大房的二少爺高覺民和三少爺高覺慧。他們剛從學校排完戲回家。他倆邊走邊興致高昂的談論著排演得情況。在一所門前上掛著「國恩家慶,人壽年豐」的大公館面前,他們停了下來,把皮鞋在石梯上擦了擦,抖了抖身上的雪水,便提了傘大步走了進去。
2章、3章
琴早已經在此等候多時,她是高家親戚裡面最美麗、最活潑的姑娘,當她到聽二表哥覺民說「外專」暑假要招收女生,十分高興。但一想到進入男學堂將要遇到的困難和阻力,心情不免沉重起來。覺民兄弟竭力安慰和鼓勵她。望著琴開朗活潑的亮麗面龐,覺慧不由想起了自己的心上人——鳴鳳,一個自幼被賣到高公館,聰明溫順、善良美麗、毫不抱怨、毫不訴苦的婢女,像大海一樣,它接受了一切,吞下了一切,可是它連一點吼聲也沒有。這兩張臉代表著兩種不同的生活,指示了不同的兩種命運,覺慧明白鳴鳳的命運在她出世的時候就已經安排好了,同時,也是想到了這個家的無數罪惡。
4章
夜黑了,黑暗統治著這所大公館。人們忙碌了一天,此時,卸下白天的面具,打開心靈,或悔恨,或悲泣,或得意,或竊喜,鳴鳳只有在此時才能安靜的想想自己的命運,為自己的命運而悲泣。 5章
琴的母親對她要投考男學堂感到驚訝,但是,仍舊答應替她想辦法。琴對母親十分的感激。
6、7、8章
覺新是覺民兄弟的大哥,也是這個大家庭里的長房的長孫。就因為這個緣故,在他出世的時候,他的命運便決定了。他相貌清秀,自小聰慧,在家裡受著雙親的鍾愛,在私塾里得到先生的贊揚,中學畢業時成績名列第一。他曾打算中學畢業後到有名的大學深造,還想過去德國留學,和自己愛著的姑娘結婚。這時傳來父親為他訂婚的消息,但他性格懦弱,他不反抗,也想不到反抗。他忍受了,他順從了父親的意志,沒有怨言。可是在心裡他卻為著自己痛哭,為著他所愛的少女痛哭。為了爺爺早日抱重孫,為了父親的意願,他成了家,並幫助料理家務。
本來他深深地愛著錢家的梅表妹,倆人雖青梅竹馬,倆小無猜,但他不得不屈從於父命,於是一個父親用拈鬮兒的方法決定下來他和自己不認識的少女瑞珏結婚。他的前途因此而被斷送,他美麗的幻想也因此而破滅。不久,梅出嫁了,覺新也深深的沉溺於端莊美麗的妻子瑞珏的溫存與撫愛之中。
不久,父親亡故了,他的心裡充滿了悲哀,但卻不曾想到他自己的處境變得更可悲了。他的悲哀不久便逐漸消去,父親的棺木入土以後,他似乎把父親完全忘記了。他不僅忘記了父親,同時他還忘記了過去的一切,他甚至忘記了自己的青春。他作為高家的長房長孫平靜地把這個大家庭的擔子放在他的年輕的肩上。家族內部的矛盾向他射來的無數無形的暗箭,使他看清了這個紳士家庭在愛與平和的面紗下隱藏著的仇恨和斗爭。雖然他忘記了自己的青春,但是,他心中仍燃燒著青春的火。他憤怒,他奮斗,最終他的奮斗毫無結果。而且他也疲倦了。他活著只是為了挑起肩上的擔子;他活著只是為了維持父親遺留下的這個家庭。不久,他的孩子出世了,他把他的抱負拿來在兒子的身上實現。兒子的幸福就是他自己的幸福。這樣想著他似乎得到了一點安慰。過了兩年,五??四運動發生了。報紙上的如火如荼的記載喚醒了覺新的被忘卻了的青春,他貪婪的讀著《新青年》、《每周評論》等刊物上的文章。他從劉半農那裡學到了「作揖主義」,從托爾斯泰那裡學到了「不抵抗主義」,這些「主義」把《新青年》的理論和他們這個大家庭的現實毫無沖突的結合了起來。它給了他以安慰,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論,一方面又順應著舊的環境生活下去,自己並不覺得矛盾。於是他變成了一個具有兩重人格的人:在舊家庭里他是一個暮氣十足的少爺;他跟他的兩個兄弟在一起的時候他又是一個新青年。他既痛恨舊勢力,又在舊勢力面前唯唯諾諾;既真誠關心弟妹的幸福,又時時提防著他們的言行出軌。因此,他便受著兩方面的夾擊:一方面,長輩們可以隨心所欲的指使、捉弄,甚至責罵他;另一方面,覺民、覺慧也常表現出和對這位大哥的不滿。面對這一切,他默默地忍受著,掙扎著。他依舊繼續閱讀新思想的書報,繼續過舊式的生活。
9、10、11、12章
覺慧因為與同學們一道向督軍情願,被高老太爺訓斥了一頓,不許他再出門。覺慧覺得躺在他面前的並不是他的祖父,他只是整整一代人的一個代表。他們談話不像祖父和孫兒,而像兩個敵人。這天,他在花園里遇到了鳴鳳,他真誠地告訴鳴鳳,將來一定要娶她。鳴鳳連忙打斷了覺慧的話,並凄然地說,她害怕夢做得太好了不會長久。
當晚,月光皎潔。三更過後,覺民、覺慧還在天井裡散步。遠處飄來了如凄如訴的簫聲。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婆家對她不好,最近孤身一人回到了省城娘家,覺新知道後心情非常悲痛,接連幾晚都吹這樣凄慘的調子。覺民擔心大哥和梅的悲劇會在自己和琴之間重演,覺慧安慰二哥說,你決不會走到大哥的路上去,因為時代不同了。
13章
舊歷新年,高公館里格外地熱鬧繁忙。堂屋裡面燈火輝煌,全家滿滿地坐了兩大桌。上一桌坐的全是長輩,下一桌坐的是覺新和他的弟妹們。高老太爺希望吃年飯時有四代人,所以叫覺新夫婦也把他們的兒子海臣帶上桌來。高老太爺面對這樣多的子孫,明白他「四世同堂」的願望已經實現,臉上露出了心滿意足的微笑。公館門外,一個討飯的小孩在飢寒中輕聲的哭泣。14章
在花園的樓房裡,覺新為了梅幾天前在商業場碰到他有意避開而傷心。樓下,淑英正在踢毽子,覺新加入了游戲之中,覺慧望著覺新的背影想:人原來是這樣健忘的,同樣的一個人在短短的時間內竟然變換了兩個面目。過後他又想,大概正因為這樣健忘,所以才能夠在痛苦中生活下去罷。他這樣想著,對於剛剛掘開過去的墳墓而又馬上忘記一切的大哥,也有了暫時的了解了。
15章
張家琴的房中,梅對著覺民、覺慧、琴訴說自己凄苦的心情,感嘆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她都只能依靠回憶來填補自己空虛的心靈。覺慧、覺民因為梅的悲劇而對舊勢力更加深惡痛絕。
16、17、18、19章
元宵節剛剛過,新舊軍閥展開了激烈的混戰。處於市區的高家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戰火的煩擾。從東門逃進城的張太太帶著琴和正在張家玩的梅來到高公館避難。梅看見高家花園里草木依然,然而人事已非,感到格外悲泣。這時瑞珏帶著海臣過來,交談之後,瑞珏忽然覺得自己很喜歡梅。
20、21、22章
第二天,覺新在花園里與梅再次相遇。梅轉過身默默地走了。覺新追了上去,請求梅寬恕。梅忍不住低聲哭泣。覺新看見梅這樣難過,一種追悔、同情和愛戀交織著的感情猛然襲擊著他的心,情不自禁的用手帕去為她擦淚。二人相對而泣,互訴著幾年來的相思之情。
23、24章
幾天來,瑞珏完全地清楚了覺新和梅過去的關系以及覺新為什麼特別喜歡梅花的原因。她主動找梅交談,表示對他們兩個當初感情的理解。梅為她的大度與善良所感動,坦率地向她傾訴了自己的遭遇和內心的痛苦。梅凄楚悲哀的訴說沉重地壓著瑞珏溫柔敏感的女性的心。真誠的同情與對命運的相互理解,使兩個女人變成了親如手足的姊妹。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7-14 21:09 25章
戰爭結束後,覺慧瞞著家人參加《黎明周報》的工作,撰文介紹新文化運動,攻擊舊制度舊思想。他幹得如火如荼,逐漸地進到新的園地里去,而同時他跟家庭離得更遠了。雖然他知道在這個家裡還有一個人在無私的愛著自己,他每一次看見那一對被純潔的愛燃燒著的眼睛,他覺得一種慾望在他的心裡生長起來。然而,進入新的環境,跟新的朋友接觸,他的眼界又變寬了。他覺得在他的前面還有一個廣大的世界,在那裡他的青年的熱血可以找到發泄的地方,在那裡才有值得他獻身的工作。他更明白人生的意義並不是那麼簡單,那個少女的一對眼睛跟廣大的世界比起來,卻是太渺小了。他不能夠單單為著那一對眼睛就放棄一切。
琴想像同學倩如學習把頭發剪掉,受到她母親的堅決反對。家庭濃重的封建思想使琴的眼前似乎立刻出現了一條幾千年前修好的很長很長的路,上面躺滿了年輕女子的屍體。然而,她決心要走一條新的路。
26章
孔教會的頭面人物60多歲的馮樂山看高家的丫頭長的漂亮,向高老太爺要求討一個去做姨太太。高老太爺決定讓17歲的鳴鳳嫁給他。鳴鳳深深愛著覺慧,雖然她知道地位低下的苦命丫頭決不會成為高家的少奶奶,但卻希望留在覺慧身邊,伺候他一輩子。她的前途依然是一片濃密的黑暗,那一線被純潔的愛情所帶來的光明也給人家摧殘了。鳴鳳苦苦哀求太太不要將她嫁人,但高老太爺的決定誰也不敢反對。無望的鳴鳳只好向覺慧求救。覺慧正趕著為刊物寫文章。看到忙著寫文章的覺慧,鳴鳳不忍打擾他。鳴鳳出嫁的事,覺慧一點也不知道。
出嫁前的一個晚上鳴鳳懷著最後的希望去找覺慧,那一天對於覺慧來說只不過是一個月的最後一天,對於鳴鳳卻是她一生的最後一天了。覺慧由於趕著寫稿的緣故,他沒有聽完鳴鳳的衷訴就把她遣走了。鳴鳳含淚離開了覺慧的住處。鳴鳳剛離開,覺民來告訴了事情的真相,覺慧急得幾乎發瘋,他四處尋找鳴鳳,但是已經太遲了。鳴鳳懷著絕望的心情,懷著對三少爺覺慧深深的愛,投進了晶瑩的湖水中。
27、28、29章
鳴鳳投水自殺後,狠心的高老太爺又逼丫鬟婉兒去給馮樂山做妾。鳴鳳的悲劇使覺慧無限悲哀,深深自責,同時也加深了他對祖父為帶代表的舊勢力的無比仇恨。現在,他更清楚的認清了自己所在地這個家庭、這個社會的本來面目。 30章
高老太爺66歲的壽辰到了。高家大擺宴、唱戲,加以慶祝。梅參加壽禮後回家便病倒了。覺新為不能去看望她而感到極端痛苦。馮樂山在生日宴席上向高家提起了親事——要把自己的侄孫女許配給覺民,高老太爺一口應允。正在與琴處於熱戀中的覺民當即表示反對。大哥覺新感到左右為難,三弟覺慧支持二哥覺民進行反抗。覺新把覺民的意見向祖父解釋了一下,祖父立刻生氣地駁斥道:「我說是對的,那個敢說不對?我要怎樣做,就要怎樣做!」在緊急關頭,覺慧幫助覺民逃婚。
31章
高老太爺聞訊勃然大怒。無論三叔可明和覺新怎樣勸說,覺慧都堅決地說,如不取消馮家的親事,他絕不說出覺民的地址。看到覺新在這件事上又採取不抵抗主義,覺慧忍不住罵覺新是懦夫。覺民寫信給覺新,表示決不讓琴做第二個梅的角色。覺新不斷受到良心的譴責,覺得無論如何應該給覺民幫忙,否則會造成一件抱恨終身的事。他壯著膽子到祖父面前為覺民說情,卻遭到祖父的狂怒斥責。祖父最後說,馮家的親事決不能取消,如果月底覺民還不回家就叫覺慧頂替。覺新不得已回頭又要三弟勸二弟屈服,覺慧十分氣憤,想:「如果犧牲是必需的話,做犧牲品的決不是我。」
32章
這時傳來了梅去世的消息,覺新受到極大的刺激,他懷著及其悲痛的心情料理了梅的後事。在向靈柩告別時,覺慧沒有哭,也沒有悲哀,他有的是滿腹的憤怒。他的話是用一種交織著愛和恨的聲音說出來的:「一些哭聲,一些話,一些眼淚,就把這個可愛的年輕的生命埋葬了。梅表姐,我恨不能把你從棺材裡拉出來,讓你睜開眼睛看個明白:你是怎樣給人殺死的!」
33、34、35章
覺新的四叔克安、五叔克定瞞著高老太爺偷偷在外面租小公館,嫖女人,打著高老太爺的招牌到處借債,過著荒淫無恥的生活。不久,醜行被揭穿,高老太爺責罰他們後,感到無比失望,從此一病不起。陳姨先請道士到作法,又叫端公捉鬼,鬧的家宅不寧。留過學的克明、讀過進步書報的覺新都不敢出來反對,只有覺慧挺身而出痛罵陳姨太和眾人。高老太爺在彌留之際答應解除與馮家的婚約,他想在臨死之前見見覺民,覺民抗婚行動取得了勝利。 36章
瑞珏臨產的日子越來越近了。高家長一輩人認為高老爺的靈柩停在家裡,如果有人在家生孩子,會有有血光之災。他們要求瑞珏到城外生育。他們說祖父的利益超過一切。覺新和平地接受了,他沒有說一句反抗的話。他一生就沒有對誰說過一句反抗的話。無論他受到怎樣不公道的待遇,他寧可哭在心裡,氣在心裡,苦在心裡,在人前他絕不反抗。他忍受一切,他甚至不去考慮這樣的忍受是否會損害別人的幸福。這樣,覺新又一次毫無抵抗的接受了這個荒唐的主張。瑞珏也不說一句抱怨的話,她只是哭。她的哭聲就是她的反抗的表示。但是這也沒有用,因為她沒有力量保護自己,覺新也沒有力量保護她。
37章
瑞珏因難產死去。這使得覺新突然明白了,真正奪去了他的妻子的是另一種東西,是整個制度,整個禮教,整個迷信。這一切全都壓在他的肩上,把他壓了這么多年,給他奪去了青春,奪去了幸福,奪去了前途,奪去了他所最愛的兩個女人。他現在開始覺得這個擔子太重了,他想把它摔掉,他在掙扎。然而同時他又明白他是不能夠抵抗這一切的,他是一個無力的、懦弱的人。他絕望了,他突然跪倒在門前,他傷心地哭著。這個時候他不是在哭瑞珏,他是在哭自己。
38、39章
三弟覺慧感到再也不能夠在這個吃人的家裡住下去了,他要做這個封建家庭的叛逆者,決心遠走高飛。覺新感到無限地悲哀,但他知道是強留不住覺慧的,猶豫再三,終於答應在暗中支持弟弟的行動。他想:「我們這個家需要一個叛徒。我一定要幫助三弟成功。他也可以替我出一口氣。」便忍不住自語道:「你們看著吧。家裡頭並不全是像我這樣服從的人!」而他自己將留在家裡過著更凄涼、更孤寂的生活……
40章
黎明,覺慧瞞著高家的其他人,告別大哥覺新、二哥覺民和《黎明周報》社的朋友們,乘船離家到上海去了
活著
小說的主人公福貴是地主家出身,年輕時是個浪盪公子,經常去城裡的一家妓院吃喝嫖賭,而且,由於他的丈人是城裡一家米行的老闆,他竟經常要一個妓女背著他上街,每次從丈人的米行經過,"都要揪住妓女的頭發,讓她停下,脫帽向丈人敬禮:『近來無恙?'",然後便"嘻嘻笑著過去了",其品行之放盪墮落可見一斑。後來他中了別人的套,把家裡包括田地、房產的全部家產輸了個精光,於是全家一夜間從大地主淪為了窮人,福貴的父親郁悶而故。這個打擊如當頭棒喝,亦如一瓢冷水,使福貴清醒過來,決定重新做人。從此,他成了租種過去屬於他家的田地的佃戶,穿上了粗布衣服,拿起了農具,開始了他一生的農民生涯。
不久,福貴的母親生病了,他拿了家裡僅剩的兩塊銀元,去城裡請醫生。可是在城裡發生了意外:他被國民黨軍隊抓了壯丁。輾轉兩年,最後他被解放軍俘虜並釋放了,他"跟著解放軍的屁股後面"過了長江,回到了家鄉。這時,他的母親早已故去,女兒鳳霞也在一次高燒後成了聾啞人。母親死前還一遍一遍對他的妻子家珍說:"福貴不會是去賭錢的。"..
福貴的一生經歷了中國歷史的變遷、社會的動盪,如解放後的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制度、大煉鋼鐵、三年自然災害、文革等等,都通過男主人公的眼睛和親身經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生動的再現。而在此期間,福貴也經歷了與每個親人、朋友的悲歡離合:為了讓兒子有慶上學,他把女兒送給了別人,不久後女兒跑了回來,全家重又團圓;縣長的老婆生孩子需要輸血,結果兒子被一不負責任的大夫抽血過量致死,後來發現縣長竟是福貴在國民黨軍隊時的小戰友春生——春生在後來的文革中經不住迫害,懸梁自盡;幾年後,鳳霞嫁了個好女婿,可不久死於產後大出血;兩個孩子去後,妻子家珍也撒手人寰,只剩下他和女婿二喜、外孫苦根祖孫三代相依為命;幾年後,二喜在一次事故中慘死,福貴便把外孫接到了鄉下和他一起生活;可是好日子沒幾年,小苦根也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幼小的生命。最後,福貴買了一頭要被宰殺的老水牛,也給它取名叫"福貴",一個人平靜地生活下去。他說:
"我是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很踏實,家裡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親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擔心誰了。我也想通了,輪到自己死時,安安心心死就是,不用盼著收屍的人,村裡肯定會有人來埋我的,要不我人一臭,那氣味誰也受不了。我不會讓別人白白埋我的,我在枕頭底下壓了十元錢,這十元錢我餓死也不會去動它的,村裡人也都知道我死後是要和家珍他們埋在一起的。"
從他的語氣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像他這樣嘗盡人生百味的老人,在晚年對生命的那種平靜、自然的態度。
看了這樣的人生經歷,我不禁感到了一種震撼,我感到一種莫名的沉重,也感到了主人公與命運抗爭時不屈中透著的一種偉大的平凡——福貴文化水平不高,也不懂得革命的大道理,但是他對生活的摯著、對親人朋友的愛給了他無窮的力量,而他自始至終也只不過是一個平凡的芸芸眾生之一,但作為一個人,他是偉大的。
作者在這本書的韓文版自序中對他的這篇作品作了很好的詮釋。他寫道:
"這部作品的題目叫《活著》,作為一個詞語,『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作為一部作品,《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與此同時,《活著》還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中國的一句成語:千鈞一發。讓一根頭發去承受三萬斤的重壓,它沒有斷。我相信,《活著》還講述了眼淚的廣闊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當然,《活著》也講述了我們中國人這幾十年是如何熬過來的。.."
這部小說中,作者以第一人稱回憶自述的角度,讓主人公把自己的故事娓娓道來,增加了小說的感染力。另外,雖然小說中沒有散文、詩歌中華麗的辭藻——而這也是有主人公福貴並未受過良好的教育這樣的背景決定的,所以也正恰恰符合其身份——但在描人狀物、情節安排等方面同樣可看出作者深厚的功底。淚水似乎成了全篇的線索,有悲傷的淚,有絕望的淚,有喜極而泣的淚...由於淚水幾乎是均勻地分布於整部小說,與歡喜交加,使得故事情節曲折動人:福貴總是每每過了幾年幸福生活的時候,就會有厄運到來一次。
總之,我認為《活著》是一部難得的佳作。作者將內心思想滲透於字里行間,滲透於人人熟悉的社會生活之中,使讀者在讀書的同時,便彷彿自己成了福貴,與他同甘苦、共患難,彷彿親身經歷了他的一生,也同時感受到作者注入其中的深厚的情感。故事的年代背景雖然從解放前夕一直到文革之後——算來大概應到20世紀80年代,跨度較大,不過並未使人感到歷史前進、社會變遷的浩浩盪盪,而只是借福貴的一生將這段時期作了個縮影——因為這畢竟不是歷史題材的小說,作者想傳遞的也並非是社會歷史方面的信息,所以讀者在讀這部小說時,如果把注意力放在這上面,那便是曲解了作者的意圖了——不過我們也不必擔心,作者的筆實際上並未誤導讀者的目光。
⑷ 余華《活著》內容概括
內容概括:地主少爺富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富貴的富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
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生命里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富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活著》是作家余華的代表作之一、
余華,1960年4月3日生於浙江杭州,當代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84年開始發表小說,《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響的十部作品。
創作背景:從國民黨統治後期到解放戰爭、土改運動,再到大煉鋼鐵運動,自然災害時期等,作者經歷了從大富大貴到赤貧如洗的物質生活的巨大變遷,經歷了多次運動給他帶來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兒老小先他而去。
後來,作者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作者,作者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於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著》。
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小說《活著》是余華創作中的分水嶺。《活著》展現了一個又一個人的死亡過程,掀起一波又一波無邊無際的苦難波浪,表現了一種面對死亡過程的可能的態度。活著本身很艱難,延續生命就得艱難的活著,正因為異常艱難,活著才具有深刻的含義。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
⑸ 余華的《活著》哪個閱讀軟體可以免費看
網易雲閱讀,每天都有一個小時的免費閱讀時間。
(5)小說活著全文閱讀擴展閱讀:
《活著》是作家余華的回代表作之一,講答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余華因這部小說於2004年3月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勛章。
⑹ 余華《活著》的閱讀感悟
余華《活著》的閱讀感悟可以以啟發為主題,描述書中的大致經過,最後總結感受。
正文:
余華的《活著》這本書很好看,使我花了一晚上兩個多小時的時間就讀完了,讀的時候,並未打算一個晚上就讀完,讀完後就讓我聯想到史鐵生在《病隙碎筆》中所講的苦難。
男主人公福貴似乎一生都活在苦難中,只有在一開始享受了幾天富貴日子。從敗光家產,到氣死父親,妻兒被接走,明明是准備去城裡請大夫為母親看病,卻被人捉去拉大炮;
我相信,即使現在再苦再累,只要堅持下去,終有一天,世界會給你回報的,就如史鐵生,在20歲雙腿癱瘓時,如果他選擇放棄生命,也許就沒有我現在所認識的史鐵生,一切已然,必屬本然,必然與當然。
(6)小說活著全文閱讀擴展閱讀:
《活著》是作家余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訴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余華因這部小說於2004年3月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勛章。
在那樣的年代,一個最普通的家庭在巨變的歷史中浮沉,根本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而且不幸和坎坷總是纏繞他們,但他們也沒有放棄活下去的信念,對生活和未來依舊充滿著美好的嚮往,那種精神真的是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不管怎樣,生活總要繼續,不允許我們懦弱。
⑺ 小說《活著》最後結局怎樣了
家珍因復患有軟骨病而幹不了重活制;女兒鳳霞與隊長介紹的城裡的偏頭二喜喜結良緣,產下一男嬰後,因大出血死在手術台上;而鳳霞死後三個月家珍也相繼去世;外孫苦根便隨福貴回到鄉下,生活十分艱難,就連豆子都很難吃上,福貴心疼便給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卻因吃豆子撐死。
生命里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7)小說活著全文閱讀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從國民黨統治後期以來,作者經歷了從大富大貴到赤貧如洗的物質生活的巨大變遷,經歷了多次運動給他帶來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兒老小先他而去。後來,作者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作者,作者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於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著》。
作者簡介
余華,1960年4月3日出生於浙江杭州,現代作家。1983年開始寫作,同年進入浙江省海鹽縣文化館。1984年開始發表小說,《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響的十部作品。2005年獲得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⑻ 閱讀余華小說《活著》和欣賞電影《活著》,賞析同一部小說不同結尾並寫出自己的感受
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回的歌聲在空曠的傍答晚像風一樣飄揚,老人唱道:
少年去游盪,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炊煙在農舍的屋頂裊裊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後消隱了。
女人吆喝孩子的聲音此起彼伏,一個男人挑著糞桶從我跟前走過,扁擔吱呀吱呀一路響了過去。慢慢地,田野趨向了寧靜,四周出現了模糊,霞光逐漸退去。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
⑼ 如何理解余華的小說《活著》
《活著》是作家余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訴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活著》是一部講述死亡的故事,而我們要學會的是如何活下去。
小說的主人公徐富貴由於年少放盪好賭而破敗家業,氣死父親。隨著社會的變革,子孫愛人相繼離世,唯有一頭老牛與自己相伴。作者余華以冰冷的筆調,書寫震撼人心的生離死別;以平靜舒緩的方式,把富貴以及讀者的美好幻想打破。這是一部很「殘酷」的作品,在結局時,告訴讀者,活著的理由,只為活著。
閱歷尚淺的時候讀《活著》,覺得富貴的「活著」只不過是苟且偷生,像行屍走肉一般,碌碌無為,沒有進取心,沒有奮斗,只有絕望和等死。
現在再讀《活著》,此時心境與之前大大不同,生活閱歷也逐漸改變了我的想法。活著,是一個極為沉重的詞。現實是殘酷的,我們經歷了夢想的破碎,經歷了親人的離去。曾有過絕望,讓我不知所措,萬念俱灰,但活著,卻成為了我心中最堅定的信念。它意味著無論經受多大的痛苦,遭遇多大的挫折,我們都要面對現實,勇敢地活下去,而輕生的逃避,是真正的懦弱。如同富貴一樣,父母、子孫、女婿、愛人的離世是對他巨大的打擊,每次都如沉重的鐵錘擊打自己的胸口。尤其是年僅七歲的外孫苦根,是他最後的希望,但命運卻不肯放過他,硬要奪去苦根的生命。本以為富貴心中最後的一縷希望也熄滅了,可富貴沒有輕生,活了下去。他不畏現實,不畏痛苦,他心裡只有一個信念——活著,只是活著。
在那樣的年代,一個最普通的家庭在巨變的歷史中浮沉,根本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而且不幸和坎坷總是纏繞他們,但他們也沒有放棄活下去的信念,對生活和未來依舊充滿著美好的嚮往,那種精神真的是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不管怎樣,生活總要繼續,不允許我們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