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集作者 > 中國人寫的涉及人吃人小說

中國人寫的涉及人吃人小說

發布時間:2021-09-27 20:01:36

① 吳虞寫的吃人與禮教文章中,寫到,我讀新青年裡魯迅的狂人日記,……,我們中國人,最妙是一面吃人,一面

這個有點難啊 大哥

② 有沒有寫中國人寫的法國打工的小說

30萬人民幣大約是42000歐元 平均每月3500歐 法國工資中位數才1730 意思是法國一半的人的工資在1730歐每月 你隨便打工就能拿3500歐 可能么?
一般能夠拿這種工資的中國人都是高級工程師 屬於行業精英(金融 計算機 航天等) 就算在法國也找不到很多這個水平的人才 才會開這個檔位的工資給非歐盟國籍的外國人

③ 魯迅作品中所說的「吃人」指何意

指的是一種黑暗的社會現象,形容這個社會的可怕、黑暗跟吃人差不多,讓人恐懼。
因為魯迅那個時期當時 是清朝末年 剛剛結束 而清朝統治是非常黑暗的 閉關鎖國 愚化百姓 看似強大 其實非常的落後 .當年滿人入關時 為了統治漢族人 對他們進行了 廢除殘酷的打壓 和愚化政策. 比如說 剃辮子,文字獄,八股文 ,還有殘殺中國人中的硬骨頭 ,留下一些苟且偷安之輩 當然苟且偷安之輩的後代也好不到哪去 .使中國人 變得麻木不仁,軟弱,自私,自卑.導致 中國人變得逆來順受 ,沒有名族榮譽感 這使得中國人變得有利於統治 但在後來 中國遭到西方列強侵略時 中國人 也無動於衷,不會為國家而戰 . 在百姓與百姓之間 ,中國人 也很 自私 ,只看重自己的利益. 經過清朝統治這樣的洗腦後 中國人自然變成了一群行屍走肉 ,所以 就是吃人社會 當時百姓思想相當弱後 今天的中國人 腦子里還殘存著一點這樣的思想。

④ 魯迅寫的麻木的中國人是哪篇小說里的,當時具體是什麼情節

魯迅寫的麻木的中國人是《藤野先生》小說里的。
當時的具體情節:
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但我接著便有參觀槍斃中國人的命運了。第二年添教黴菌學,細菌的形狀是全用電影來顯示的,一段落已完而還沒有到下課的時候,便影幾片時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戰勝俄國的情形。但偏有中國人夾在里邊: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圍著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在講堂里的還有一個我。
「萬歲!」他們都拍掌歡呼起來。
這種歡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這一聲卻特別聽得刺耳。此後回到中國來,我看見那些閑看槍斃犯人的人們,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彩,──嗚呼,無法可想!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
《藤野先生》是魯迅的一篇回憶散文,記敘了作者從東京到仙台學醫的幾個生活片斷。其中有東京「清國留學生」的生活情況,由東京到仙台的旅途回憶,有在仙台的食住情況,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狹隘民族觀念的學生的排斥,還有一次看電影受到的刺激,而重點卻是記敘藤野先生的可貴品質。藤野先生本名藤野嚴九郎,是作者的老師。本文內容豐實,筆意縱橫,形散神凝,錯落有致,發人深省,一條鮮明的愛國主義思想線索貫穿了全文,使每個看來似乎是平淡無奇的生活片斷閃耀著奪目的光華,從而給讀者以深刻的啟迪。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樹人,字豫山、豫亭後改名為豫才。兩個兄弟分別叫周作人,周建人,他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頭發像刷子一樣直豎著,濃密的胡須形成了一個隸書的「一」字。毛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也被人民稱為「民族魂」。出生於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列夫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新文化運動期間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這篇小說奠定了新文化運動的基礎。五四運動後參加《新青年》雜志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1921年12月,發表了中篇小說《阿Q正傳》。魯迅的一生,對中國文化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毛澤東主席曾這樣評價魯迅「魯迅在中國的價值,據我看要算是中國的第一等聖人。孔夫子是封建社會的聖人,魯迅則是現代中國的聖人。」由此可見魯迅的文化地位之高。
著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短篇小說集《吶喊》《彷徨》《阿Q正傳》《故事新編》,雜文集《熱風》《華蓋集》《墳》等。

⑤ 一個叫盧梭名字的中國人寫的自己情史小說

叫盧梭的那個應該是法國人,讓-雅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國十八世紀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民主政論家和浪漫主義文學流派的開創者,啟蒙運動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新愛洛伊絲》《植物學通信》等。
你說的情史小說應該是新愛洛綺絲。

⑥ 狂人日記小說中吃人都有哪些具體事件

魯迅《狂人日記》中出現了28次「吃人。

狂人曾說:

"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版可是不甚清楚。權"

"易牙蒸了他兒子,給桀紂吃,還是一直從前的事。誰曉得從盤古開辟天地以後,一直吃到易牙的兒子;從易牙的兒子,一直吃到徐錫林;從徐錫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去年城裡殺了犯人,還有一個生癆病的人,用饅頭蘸血舐。"

自身 "吃人"

我以為,除了上述兩個含義外,這里的"吃人"應該還有第三層含義,即"自身吃人",被封建禮教毒害下的中國人已經是痛苦不堪,卻轉而去吃更弱小者,充當了"吃人"的第三者!

我們學過魯迅先生的《藤野先生》,"神情麻木"的中國人,在淡然地圍觀被當作俄國偵探處死的同胞,深受刺激,認為即使醫好了人的身體,強健了體魄,依舊無法使得國家富強,因為中國人的思想本質還是"吃人者"

⑦ 使用他人姓名寫小說犯法嗎,內容沒有涉及當事人的私生活,但很不健康。

不會啊,現在很多小說里的人物和現實生活里的人有重名啊,只要內容與當事人無太大關系就行。不過你幹嘛不想一個新的名字呢?有別人的很怪,有可能給別人帶來困擾啊,還是不健康的!

⑧ 魯迅有哪些文章寫到吃人現象了

《燈下漫筆》
<葯>(這是吃人血)
《狂人日記》
作者:慾海漱石生

(漢奸名家周作人同志曾寫過一篇與中國食人史有關的小文,但俺讀書沒有作筆記的習慣,所以現在很難找回來。俺的這篇是根據2005年1月俺發在『天涯雜談』的舊文改寫而成的,材料是從平時讀過的書中摘來的。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因此俺要將中外的食人史再打磨一遍)

常言道:虎毒不食子,但人類卻有相當長的食人史。大約在俺們的春秋戰國時代,游盪在中亞大草原上的塞西安人與薩爾馬希安人等部落都有吃人肉的習慣。古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在《歷史》里記載:塞西安人在殺死敵人後,先要喝點敵人的鮮血潤滑喉嚨,然後再割下敵人的首級當作分配戰利品的資格憑證,分完戰利品後,還要剝下敵人的頭皮作為製作斗篷、箭袋等紀念品的材料。最後,敵人的頭蓋骨會被製成精美的酒碗,沒有殺過敵人的人,是沒資格在酋長所舉行的年會上分享美酒的。有一些薩爾馬希安人或馬薩該達人的部落會對死人實行「腹葬」,除病死的人外,所有的死人都要被族人吃掉。許多將死的老人身旁,通常都會圍坐著許多虎視鷹瞵的族人,他們名為探望,其實是籌劃著替老人做安樂死,然後拿老人涮鍋子。他們通常是先把死人與牛羊一起用來做犧牲祭神,然後再將人肉與牛羊肉一同煮熟,大開宴席。這些歷史常會讓俺讀得魂不附體,當然,食人族不只是在草原,他們還遍布海洋,大洋洲的毛利人從前是既吃魚又吃人的。俺少年時代讀《海底兩萬里》之類的科幻小說時,最怕碰到毛利人,心想人類有毛利人,真是一大不幸。那時,俺還不知道,其實所有民族都有可能存在著吃人的歷史。

俺這里說的是自然狀態的人類,其實,脫離自然狀態的人類還是會 「人將相食」 或「易子而食」。據說,古代羅馬三巨頭之一的克拉蘇在卡爾萊戰敗後被安息人吃掉了,他的腦殼做了安息王的酒碗。清末的徐錫麟給安徽巡撫恩銘的親兵吃掉了心臟。二戰時被圍困在南洋叢林中的日本人也自相捕食。前段時間網上盛傳廣東有酒樓在製作胎兒煲,近來又報道德國有變態佬專門以人當菜,可見人食人的慘劇仍在發生。其實,中國歷史上關於人食人的記載布滿史乘,從陶穴陶居時代到文X革,都有人食人的慘劇在上演。「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這是白居易《秦中吟》中的句子。中國的古典小說里也充滿著吃人的情節:《水滸》里有的是人肉包子,武松和宋江都差點被人吃掉,朱貴與母夜叉都經營過人肉包子店,《三國》也寫到圍城中以人充飢的情節。《三國演義》有一回寫到劉備逃難時曾對劉安的蓬門蓽戶望門投止。劉安苦於無食物可款待皇叔竟殺妻為饌。劉備問:「這是什麼肉?」劉安答:「狼肉。」劉備聽後便心安理得地飽餐一頓。這狗日的劉安為了尊敬狗日的假皇叔,竟拿堂客餉客,真是心狠如狼。由此可見,蔑視生命與女權的禮教教育就是毒辣如狼,魯迅說禮教吃人,確是千真萬確。除此之外,《西遊》整部就是反吃人的斗爭史嘛,因此,俺們不妨說中國的歷史多半是食人與反食人的歷史。

如果說是因飢荒,或是因仇恨而出現人吃人的現象,那大家還好理解,但假如說是因為逞能與拍馬屁而出現吃人事件那真是有點讓人納悶。不過《呂氏春秋》里確是說齊國有兩個「好勇者」 為了顯示自己的膽色,竟在酒店裡一邊喝酒一邊割自己的肉下酒。還是在春秋,還是在齊國,有個奸佞叫易牙,他把自己的乳子煲湯後獻給齊恆公補身子。易牙:「日理萬機的領導啊——請嘗鮮。」恆公:「要的要的。」可見中國人拍馬屁是敢舍血本的。但真正令人恐怖的吃人事件是在因天災或戰亂而引起的飢荒時代,在那種情況下,弱肉強食,婦女兒童與老弱病殘者是最容易受傷害的。史載元末天下大亂時,駐淮右的官軍在缺糧時竟捕人充糧,而且特別喜歡捕食婦女和兒童。食人惡魔認為他們的肉比成年男人的細嫩。據說美國佬當年在開發西部時也吃過自己的婦女兒童或印弟安人。但中國人吃起婦女來也不比美國佬遜色,乾隆時代的名儒紀曉嵐在《灤陽消夏錄•二》里曾表揚過一名寧願被人當菜吃掉也不願失節的節婦:「明季河北五省皆大飢,至屠人鬻肉,官費能禁。有客在德州景州間,入逆旅餐。見少婦裸體伏俎上,綳其手足,方汲水洗滌。恐怖戰悚之狀,不可忍視。客心憫惻,倍償贖之。釋其縛,助之著衣,手觸其乳。少婦艴然曰:荷君再生,終為婢媼即可,為妾媵則必不可,吾惟不肯事二夫,故鬻諸此也。君何遽相輕薄耶?解衣擲地,仍裸伏俎上,瞑目受屠。屠恨之,生割其股肉一臠。哀號而已,終無悔意。」一個赤身裸體的婦女被人捆伏在砧板上,屠夫用水洗滌她的玉體准備為她開膛破肚,她則嚇得渾身戰粟。丟!這是一幅怎樣的人間慘劇!!這就是號稱禮義之邦的中國一旦沒飯吃就會發生的慘狀,可見仁義道德是多麼地虛幻!!!有人說這是道學家編出來的故事,意在表揚貞婦節女。那好,我再說一個吃女人與兒童的故事。

安史之亂時,安慶緒曾派尹子奇攻打淮北重鎮睢陽(商丘南)。守城的是岳飛式的忠臣加儒將張巡和許遠。尹子奇攻圍既久,城中糧盡,易子而食,析骸而爨,人心危恐,慮將有變。《舊唐書 列傳 忠義下》記載:「巡士多餓死,存者皆瘦傷氣乏。巡出愛妾曰:諸君經年乏食,而忠義不少衰,吾恨不割肌以啖眾,寧惜一妾而坐視士飢?乃殺以大飧,坐者皆泣。巡疆令食之。遠亦殺奴僮以哺卒,至羅雀掘鼠,煮鎧弩以食。被圍久,初殺馬食,既盡,而及婦人老弱,凡食三萬口。人知將死,而莫有畔者。城破,遺民止四百而已。」張巡和許遠守城十月,彈盡糧絕之時,張巡活殺自己的愛妾讓將士充飢,將士不忍心,張巡就強迫將士吃自己愛妾的肉湯。這是多麼地賊仁殘義!張巡為了守住李家王朝的城,竟殺妾饗士,許遠也殺童僕饗士。兩個暴君最後殺婦人老弱為糧。民為邦本,殺民保邦是去本保末,這樣的城還守它干鳥?!張許要是仁義為懷,早就該獻城保民,自縛就戮拉倒。他們以人民的血漿來為自己的「忠義英名」增光,在保民的名義下狂噬民肉,多麼吊詭的歷史!

其實以人充飢,歧視婦女,漠視性命是中國文傳統化最陰暗的一面。還有一種同吃人一樣兇殘的現象,那就是社會分配結構的失衡。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孟子說的「廄有肥馬,野有餓殍」的率獸食人的現象。顧炎武在《日知錄》里說:「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辯?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知保天下然後知保其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這就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一典故的由來。儒家是以禮義教化天下為己任的,「有家有國者」只是天下之成員。因此,梁淑溟先生認為,顧沒有今世之國家觀,顧的意思就是亡皇室不可怕,若是亡了禮義廉恥四維,那就等於亡天下了。然而,從孟子、顧炎武至梁淑溟諸大家都沒有弄明白,人的動物本性是禮義廉恥四維無法約束的,尤其是在人慾橫流的消費社會,中國人將會輕易地摧垮脆弱的禮治之維,再次退化到自相吞食的自然狀態,人將不再是具有尊重同類生命權生存權等道德信念的人。正因如此,人將相食才會在中國一再循環。從這個意義上講,重復以禮義廉恥救世,難道不也是抱薪救火式的亡天下徵兆嗎?!

⑨ 有本講雇傭兵的小說,男主角是中國人,外號叫「食屍鬼」(貌似),這本書叫什麼名字

作者:刺血 類型:軍事 進度:完結 字數:1192227字 主人公:刑天 在本書中,作者憑借回超強的想像力,為我們塑答造了一個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雇傭兵形象。尤其是他在行文中信手拈來,豐富到極致的軍事知識,更是引無數軍事發燒友為之尖叫,追捧不已。可以說,在新一代軍事幻想小說中,《狼群》是當之無愧的NO.1級經典之作,必將引領軍文寫作新風尚!
編輯本段內容簡介
在一次暑期的度假旅遊中,大學生刑天意外遭到劫持。憑借天生的戰斗能力和豐富的軍事知識,刑天成功躲過被獵殺的命運,也因此被國際知名的僱傭軍組織狼群相中,開始了他的雇傭兵生涯。戰爭無情,兄弟有義,在血腥、死亡、遠離親人的孤獨感的包圍下,深厚的兄弟情懷成了他最大的精神慰藉。然而,當接到的下一個任務、是狙殺昔日在同一戰壕並肩作戰的好友時,刑天第一次陷入了巨大的精神恐懼。在死亡的考驗已能從容應付時,心靈的拷問又將如何去面對?……

⑩ 求劉心武《中國人什麼都吃》的文章

(一) 西方文化是「性文化」,中國文化是「吃文化」----這說法有道理嗎? 多少有那麼一點道理吧! 且不去說西方,就說我們中國。 說我自己吧。我今年在《中國青年報》周六「生活特刊」上辟了一個專欄,就叫「品味生活」。「品」是三張嘴,而且要嚼出味道-----連「生活」也要吃,還有什麼不能吃不敢吃的? 但「品味生活」並非什麼新鮮詞彙,沒有什麼人視為奇特。 (二) 我們把生活里接觸的人大體上分為兩類,一類是生人,一類是熟人。 生人,因為不熟,所以我們往往「不吃他那套」,他也對我們「軟硬不吃」。 熟人,因為熟了,所以我們有信心消化他,他也樂於容納我們。 「熟人好辦事」,我們中國的傳統菜餚中很少生魚片那類的東西,我們總是把生的東西弄得爛熟和覺得好對付,一樣菜如果「做生」了,那屬於烹調中的敗筆。 「一回生,二回熟嘛!」我們期待著互相視作熟人,彼此都熟,那就不僅「好說」而且相處「有味兒」,不至於「中看不中吃」。 「熟人」相見,分外「眼青」----在備受青睞之時,也就相互要「吃」了! (三) 遇見難對付的事,我們常慨嘆:「真吃不消!」 棋牌賽中我們贏了對方的棋子或牌,很少說「我贏了你這個!」或「我取消了你這個!」一般總是說:「我吃了你!」 費力時,我們說「吃力」; 受驚時,我們說「吃驚」; 受損失時,我們說「吃虧」; 依賴原有功勞,我們說「吃老本」; 愛讓人表揚,我們說「吃捧」; 挨了批評,有時我們說成「吃了批評」; 受重視時,我們稱之為「吃香」,受冷落則叫做「不吃香」或「吃癟」; 混得開,我們稱之為「吃得開」,混的不好自然就是「吃不開」; 挨了罵還不敢還嘴,我們就說是「吃罵」; 形勢不好,我們說「吃了敗仗」; 被刀砍我們說「吃一刀」,被箭射我們說是「吃一箭」,被槍擊我們說是「吃一槍」、「吃黑棗兒」或是「飲彈」; 足球場上運動員犯了規,裁判給了他警告或罰他下場,我們中國人說是「吃了一張黃牌」或「吃了紅牌」; 工廠訂貨量不夠,我們說是「吃不飽」; 對問題心中無數,我們說是「吃不準」; 捲入訴訟,我們說是「吃官司」; 當中間人拿傭金,我們說是「吃回扣」; 女子長得漂亮,那麻煩了,我們不說「秀色可賞」,而說「秀色可餐」; 想佔有一樣並非食物的東西,我們也說是「垂涎三尺」; 肯定一樣並非食物的東西,比如文章、節目、繪畫……..我們也說「很有嚼頭」; 有技術,生存能力強,我們說是「一招鮮,吃遍天」; 汲取教訓,我們說是「吃一塹,長一智」------細想這話最怪:「塹」怎麼個吃法呢? (四) 會吃是中國人的美德,不會吃則被人看不起,甚至構成奚落罵人的話語,如: 「吃飽了撐的!」 「別含著骨頭露著肉的!」 「別貪多,嚼不爛!」 「吃了槍葯了嗎?」 「吃了豹子膽了還是怎麼的?」 「才吃了幾碗干飯!」 「讓你吃不兜著走!」 「別想一口吃成個大胖子!」 「你這吃裡扒外的傢伙!」 「什麼腥的臭的你都叼!」 「狗改不了吃屎!」 (五) 中國的批評家都是吃家,1400年前的那位鍾嶸寫的《詩品》,就開創了3張嘴吃作家的先河。所謂批評其實就是「品味」,他們動不勸說什麼作品「有味道」、「品味高」,要麼就是「沒有味道」或「味道」不夠「醇厚」,「淡而無味」、「品位低」或簡直「乏味」;他們總喜歡作品「有血有肉」,喜歡「成熟」,贊賞「獨特的風格」,而且最好還是讓他們「品」完了還能「餘味無窮」,可供他們「回味」。在中國批評家的評論文章中幾乎不可避免地要出現許多與吃有關的語匯,即使是一嚴重病的批評家,亦難免俗,難怪有的作家一想到批評家,眼前便現出一排厲厲的牙齒來! (六) 中國人常說:不要因噎廢食,我這小文讓你噎了幾下嗎?不要理我,請照吃不誤!

閱讀全文

與中國人寫的涉及人吃人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野外艷遇小說閱讀 瀏覽:826
小說古代封面無字 瀏覽:479
天才風身小說全集 瀏覽:990
買絲襪少婦小說全集 瀏覽:712
穿越到古代農家的帶空間小說 瀏覽:642
都市奇緣翠微小說網 瀏覽:668
小說幺六小說網 瀏覽:616
最新法師小說排行榜 瀏覽:925
霸道總裁纏上小甜妻小說下載 瀏覽:831
主角會易容的都市小說 瀏覽:836
小說蓮花的作者 瀏覽:311
重生古董收藏類小說 瀏覽:253
點滴寫的小說 瀏覽:483
穿越小說男主字夜白女主秦悅 瀏覽:419
說說你最喜歡的小說男主角 瀏覽:890
緋色異聞錄小說結局 瀏覽:490
穿越系統後宮懷孕小說 瀏覽:366
穿越古代種田發家致富的小說 瀏覽:435
沈素秋程大川小說免費 瀏覽:232
那部小說中女主中是楊淑妃 瀏覽: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