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玫瑰的名字》這部書,它的作者是誰
說起小說《玫瑰的名字》,想必很多讀者都不陌生,《玫瑰的名字》在中國的銷量本身就相當客觀,而且很多高中和大學都推薦過這本小說當學生的課外讀物。《玫瑰的名字》是義大利作家Umberto Eco,於1980年首次出版的長篇劇情小說,是Umberto Eco個人最鍾愛的作品之一。
最後,Umberto Eco不僅僅是一個作家,更是一個優秀的符號學家、歷史學家和文學批評者,他也曾經發表過對其他世界著名作家作品的看法,而且都是一針見血地點評,其程度就好比是郭沫若和魯迅先生的互懟。
② 玫瑰作者:ACOME 還有她的其他一些小說 要多的 精彩的
已發合集 請注意查收
③ 小說作者南方玫瑰和白薔薇啥關系
機油……
好吧逗你的
玫瑰姐在越界魔女的時候去了一次醫院
薔薇更的新
於是薔薇提到了玫瑰姐的媽媽
也就是薔薇的三姨
所以……
都懂得了
④ 紅玫瑰和白玫瑰的作者是怎樣把這部小說虛擬出來的呢
紅玫瑰和白玫瑰的作者是通過自己的想像力把這些小說裡面的內部清潔的虛構出來,都是通過自己的想像和創作力。
⑤ 德國短篇小說白玫瑰作者是誰
英格·愛希爾·朔爾 英格·愛希爾·朔爾,生於1917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她建立了烏爾姆業余大學幾年後,她設立了「朔爾兄妹基金會」,為她的弟弟妹妹樹起了一座紀念碑。真實記述「白攻瑰」的第一稿件是應一位教師的要求而寫的這位教師要向他的學生們介紹一個德國本土抵搞法西斯政權的例子根據回憶和被搶救的文獻,英格·愛希爾·朔爾記述了漢斯和索菲的生平。
⑥ 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的作者簡介
威廉·福克納(Willian Faulkner 1897~1962),美國小說家,出生於沒落地主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加拿大空軍中服役,戰後曾在大學肄業一年,1925年後專門從事創作。他被西方文學界視作「現代的經典作家」,共寫了19部長篇小說和70多篇短篇小說。其中絕大多數故事發生在虛構的約克納帕塔法縣,被稱為「約克納帕塔法世系」。這部世系主要寫該縣及傑弗生鎮不同社會階層的若幹家庭幾代人的故事。時間從獨立戰爭前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出場人物有600多人。其中主要人物在他的不同作品中交替出現,實為一部多卷體的美國南方社會變遷的歷史。其最著名的作品有描寫傑弗生鎮望族康普生家庭的沒落及成員的精神狀態和生活遭遇的《喧嘩與騷動》(又譯《聲音與瘋狂》1929);寫安斯·本德侖偕兒子運送妻子靈柩回傑弗生安葬途中經歷種種磨難的《我彌留之際》(1930);寫孤兒裘·克里斯默斯在宗教和種族偏見的播弄、虐待下悲慘死去的《八月之光》(1932);寫一個有罪孽的庄園主薩德本及其子女和庄園的毀滅性結局的《押沙龍,押沙龍!》(1936);寫新興資產階級弗萊姆·斯諾普斯的冷酷無情及其必然結局的《斯諾普斯三部曲》(《村子》1940,《小鎮》1957,《大宅》1959)等。福克納在1949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⑦ 野玫瑰的作者簡介
張百年 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追求文學50餘年。做過編劇,當過記者。歷經艱辛,飽受磨難,生活經歷非常豐富,寫作態度也很認真。已在《人民日報》等全國報刊發表散文、隨筆、雜文、時評、小說約2000篇。2005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6萬字的長篇愛情小說《雨打茉莉花》,首印10000冊,全國發行,《新民晚報》連載。
⑧ 玫瑰的故事的作者簡介
亦舒,原名倪亦舒,祖籍浙江寧波,1946年9月25日出生於上海,是著名香港小說及散文女作家。另有筆名衣莎貝,她亦是作家倪匡的妹妹。
1951年,5歲的亦舒隨同家人從中國大陸上海到香港定居。她在香港曾就讀蘇浙小學幼稚園,嘉道理小學及北角官立小學,何東女子官立中學(現名何東中學),預科畢業。亦舒在15歲念中學時期已經開始寫稿,中學畢業後,曾任《明報》記者,及電影雜志采訪和編輯等。 1973年,亦舒赴英國曼徹斯特荷令斯學院修讀酒店及食物管理。1977年於台灣與午馬合組電影公司,後轉任台灣圓山飯店女侍應總管。1978年9月任職香港中環富麗華酒店(已拆卸)公關部,再轉至佳視任職編劇。之後,轉任香港政府新聞處新聞官達七年半,現時已經長居北美洲加拿大西溫哥華。
亦舒一直都是一位多產的專業作家,除了小說作品外,亦以筆名「衣莎貝」在《明報周刊》撰寫專欄。她的科幻作品不時會看到倪匡作品的角色客串出現,如原振俠、小郭等。而她筆下的女角色大部份自愛自強,獨立特行的姿態影響一眾華文讀者。
至今,亦舒的作品已結集出版的有兩百多種,代表作是《玫瑰的故事》、《喜寶》、《獨身女人》、《在那遙遠的地方》等。
⑨ 小說99玫瑰是誰寫的
秦旭,筆名秦言。河南省作家協會員。出版有長篇小說《牆外花香》,散文隨筆集《瘋話與痴話》、《個性人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