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說《金粉世家》的作者是以下哪位
張恨水
張恨水原名張心遠,安徽潛山嶺頭鄉黃嶺村人,他的作品情節曲折復雜,結構布局嚴謹完整,將中國傳統的章回體小說與西洋小說的新技法融為一體,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緣》、《八十一夢》四部長篇小說為代表作。
『貳』 《金粉世家》的作者
姓 名:張心遠
筆 名:張恨水
性 別: 男
生 卒 年:1895-1967
民 族: 漢族
籍 貫:安徽潛山
原名張心遠,安徽潛山嶺頭鄉黃嶺村人。生於江西廣信小官吏家庭,肄業於蒙藏邊疆墾殖學堂。後歷任《皖江報》總編輯,《世界日報》編輯,北平《世界日報》編輯,上海《立報》主筆,南京人報社社長,北平《新民報》主審兼經理,1949年後任中央文史館館員。1917年開始發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因其父曾在江西上饒廣信稅務當職員而在上饒出生。並在上饒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童年就讀於舊式書館,並沉溺於《西遊記》、《東周列國志》一類古典小說中,尤其喜愛《紅樓夢》的寫作手法,醉心於風花雪月式的詩詞典章及才子佳人式的小說情節。
青年時期的張恨水成為一名報人,並開始創作。他自1914年開始使用「恨水」這一筆名,其名取自李煜「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之句。到1919年為止,這時期創作的作品,如《青衫淚》、《南國相思譜》等,以描寫痴愛纏綿為內容,消遣意味濃重,均可列入鴛鴦蝴蝶派小說中。
1924年4月張恨水開始在《世界晚報·夜光》副刊上連載章回小說《春明外史》,這部長達九十萬言的作品在此後的五十七個月里,風靡北方城市,使張恨水一舉成名。1926年,張恨水又發表了另一部更重要的作品《金粉世家》,從而進一步擴大了他的影響。但真正把張氏聲望推到最高峰的是將言情、譴責、及武俠成分集於一體的長篇《啼笑因緣》,這部小說至今已有二三十個版本,在發表的當時就因各大電影公司爭先要將之拍攝為電影而幾成新聞,由它改編成的戲劇和曲藝也不在少數,而因《啼笑因緣》而作的續書之多更是民國小說中之最。至此,張恨水的名聲如日中天,即使不看小說的人也知道這個作家,就如同不看京戲的人也知道梅蘭芳一樣。
1934年,張恨水到陝西和甘肅一行,目睹陝甘人非人類的艱苦生活,而大受震動,其後寫作風格發生重大變化,士大夫作風漸漸減少,開始描寫民間疾苦(如小說《燕歸來》)。抗戰爆發後,他將很大精力放在寫作抗戰小說中,其中最受後人重視的是長篇小說《八十一夢》和《魍魎世界》(原名《牛馬走》)。抗戰勝利後,他的一些作品致力於揭露國統區的黑暗統治,創作了《五子登科》等小說,但均未產生重大影響。
新中國成立後,盡管政府對張恨水的生活有所安排,每月可以得到一定的生活費用,但他畢竟是在病中,無法寫作,沒有直接的經濟來源。而家裡人口又多,開支還是很大的。他便賣掉了原先的大院子,換了磚塔胡同43號的一處小四合院(也就是如今的95號)。這個院子不大,但還算規整。三間北房,中間是客廳兼飯廳,西屋是卧室,東屋是張恨水的書房兼卧室。院里還有南房三間、東西廂房各兩間,是家裡其他人住的地方。張恨水的身體在慢慢恢復,他又恢復了寫作,陸續發表了十幾部中、長篇小說。
1966年,「文革」爆發,胡同里有很多人家被抄家,紅衛兵也曾闖進過這個院子。張恨水從書櫃里拿出文史館的聘書,很認真地告訴紅衛兵,是周總理讓他到文史館去的,紅衛兵居然信了他的話,退了出去。然而他的書實在太多,難免有屬於「四舊」的東西,為了免得招災惹禍,本想挑些破書燒了,也算作個樣子。但是挑來揀去,哪一本也捨不得。孩子想藏在床底下,張恨水說怕潮;塞進米缸里,他又怕臟。搞得筋疲力盡,也沒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最後,終於決定,還是放回書櫃里,在玻璃櫃門上糊上白紙,就算是藏好了。所幸後來並沒有人來抄家。
1967年2月15日,農歷正月初七,早晨,張恨水正准備下床時,突然仰身倒下,告別了這個他曾無數次描繪過的冷暖人間,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張恨水無疑是最多產的作家之一,在他五十幾年的寫作生涯中,共完成作品不下三千萬言,中長篇小說達一百一十部以上,堪稱著作等身。而建國後所修現代文學史對他的評價,也因他後期參與抗戰文學的創作而遠在其他民國舊派小說家之上。
「張恨水現象」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由於歷史的原因,他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長期作為一個悖論而存在著,一方面是學術界對他及其作品文本的理性思考,一方面則是籠罩在他身前事後的諸多謎團,對此缺乏較為系統的介紹——一種還原歷史本來面目的史料考證。對於前者,我們的專家學者為此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對於後者,則涉及到史料的搜集、整理與甄別,而此項工作對於張恨水研究來說卻顯得尤為重要,是一項艱難的基礎性工作。
『叄』 《金粉世家》的作者是誰
張恨水,原名心遠,筆名恨水,取自南唐李煜的《烏夜啼》「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之意!
『肆』 金粉世家原著結局如何
燕西決定和秀珠遠赴德國,並向白秀珠求婚。白秀珠看到金燕西落魄的樣子,起身而去。原來秀珠接近燕西只是為了復仇,自己一人將要遠嫁德國。
一場大火燒去了金家過去的輝煌,清秋帶著孩子就此從金家消失,帶著滿腹的辛酸去了南方,投入到新生活的洪流中。燕西失去了清秋後終於醒悟出來,他四處尋找清秋但為時已晚,在心灰意冷之下遠走他鄉,他們永遠的告別了這塊傷感的土地。
金家的兄弟姐妹也都各奔東西,一代豪門就此解體了。
(4)金粉世家小說的作者擴展閱讀:
《金粉世家》特色
《金粉世家》具有強烈的悲劇意識及其氣氛,這里最集中最內在地同樣表現為存在悲劇的主題,其實是厭倦了人世的虛無和絕望感。
比如,在第八十三回金太太還說:「人生無論什麼都是空的,真無味呀 。」 其實,這是作者借人物之口表達自己的人生虛無觀念,最能體現張恨水人生存在悲劇觀者是他在《金粉世家》的《作者原序》里的話。
他寫道「至三十歲以來,則飽受社會人士之教訓,但願一杖一盂,作一旅方和尚而已。顧有時兒女情重,輒又忘之。今吾兒死,吾深感人生不過如是。此以吾思想而作小說 ,所以然,《金粉世家》之如此開篇,如此收場者矣 。」 而《金粉世家》的開篇和結尾都充滿人生這種絕望和虛無感。
『伍』 《金粉世家》是哪一位作家的作品
張恨水 張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原名張心遠,安徽安慶潛山縣人。他是中國章回小說家,鴛鴦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稱為現代文學史上的「章回小說大家」。[1] 1911年,張恨水開始發表作品;1924年,張恨水憑借九十萬言的章回小說《春明外史》一舉成名;此後,長篇小說《金粉世家》、《啼笑因緣》的問世讓張恨水的聲望達到頂峰。張恨水作品上承章回小說,下啟通俗小說,雅俗共賞,對舊章回小說進行了革新,促進了新文學與通俗文學的交融。1967年,張恨水在北京逝世,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陸』 《金粉世家》很多人愛看,《金粉世家》出自哪位作家的手筆
《金粉世家》是張恨水寫的一部小說,講的是20世紀二十年代,北洋軍閥內閣總理之子金燕西和清貧女子冷清秋之間的愛情故事。
按理說,金燕西通過對愛情執著的追求終於娶到了冷清秋作妻子,這應該算是美事一樁,可謂「天隨人願」。但為什麼在他們結婚後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就鬧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呢?關於這個問題人們普遍的評論是,燕西生活在上層階級的大家庭里,身上不免會染上「紈絝子弟」的習氣,在所有的人都「花天酒地地鬧」的環境下,他的人性也必然會產生扭曲,致使他和從貧寒人家走出的質地純朴的清秋最終水火不相容而分道揚鑣。與此評論的同時,大家更會認為帶來這場悲劇的主要有錯的人是金燕西。
『柒』 《金粉世家》是由哪位作家的同名小說改編的
張恨水
《金粉世家》是根據通俗文學大師張恨水的同名小說改編的。
『捌』 金粉世家的作者是誰
金粉世家 作者:張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