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劉慈欣的作品流浪的地球主要講了什麼
《流浪地球》講述了:
太陽即將毀滅,過去無數歲月中做為人類精神支柱的存在,變成了死亡和恐怖的象徵。
比起坐以待斃,人類選擇掙扎到底。
龐大的地球逃脫計劃開始實施。然而人類所能製造的普通尺寸人造環境無法承受漫長的逃脫之旅。所以人類只得在地球的一側安裝上巨大的地球發動機,將整個巨大地球環境圈化為移民方舟,以此逃離太陽系,前往新家園。
代價是高昂的,藝術、倫理、常識,一件又一件曾經無比熟悉的特色從人性中消失,逝去的生命更是多如繁星。剩下的只有對生存的強烈渴望。疑惑和猜忌一度在人類當中引發叛亂之火,然而太陽最後的滅亡瞬間平息了一切,人類終於懷揣希望踏上漫長的流浪之旅。
B. 求劉慈欣小說《流浪地球》txt
流浪地球.txt: http://rmi4rz.kaixinget.com/file/22215238-409358034 應該是這個沒錯,希望能採納滿意的話能點贊就更好了。◕‿◕。
C. 劉慈欣的作品有哪些值得一看(三體和流浪地球已看)
1.《球狀閃電》
這部小說最成功的有兩點:一是大劉作品中罕見的塑造得極為成功的人物形象——林雲(可以稱之為女維德!)。二是量子力學的宏觀科幻解釋——認為球狀閃電可以把人打成量子態(處於生、死之間),但是一旦被看到就會坍縮——這個有些魔幻色彩的解釋,創意十足,獲得磁鐵們激賞。
2.《時間移民》
個人認為,這是大劉思考人類命運中最有思想深度的一篇作品——沒有之一。他得出的結論極其出人意料而又令人震撼:如果人類只能永遠在地球上生活下去,僅僅因為厭倦,就可能走向滅亡!
3.《鏡子》
這篇作品有些另類,是大劉唯一的一篇反腐科幻小說。其中的首長是大劉罕見的塑造得極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能夠從原子級別上模擬整個宇宙的超弦計算機,像一面鏡子,使人類的一切罪惡都無所隱藏,但是首長的結語卻更為撼人心魄與發人深思:一個在道德上永不出錯的社會,必死無疑
4.《贍養人類》
大劉是預言家,他對人類財富分配的預言正在現實世界中逐漸實現,並提出了「終產者」的概念,四個字評價:細思極恐。
D. 《流浪地球》概念片曝光,如何評價劉慈欣的小說《流浪地球》
由郭帆導演執導的冒險動作電影《流浪地球》自開拍以來就備受期待,這部由「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得到了原著粉的大力聲援。近日電影《流浪地球》曝光了一支30秒概念片,讓苦等多時的觀眾得到了一絲寬慰: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即將踏上征程,對喪失家園的恐懼和對陌生未來的期待,都將隨著「流浪地球」計劃開啟。
拍攝前的2000張概念圖和5000多張分鏡,是由300人的概念美術團隊歷時15個月精心打造,影片品質可見一斑。「流浪地球」 計劃正式開啟,拯救地球的征程邀你共赴!
E. 電影《流浪地球》改編自劉慈欣小說,符合原著嗎
說起劉慈欣,很多科幻迷都愛他愛得瘋狂。
《三體》一部書讓中國科幻小說的水平直接提升了一個檔次,劉慈欣在國際科幻領域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
但說到改編電影,動靜就小了很多。此前游族影業的《三體》電影項目已經擱淺,聽說拍攝都完成了只剩後期。當然《三體》的擱淺對科幻迷來說是一個好事,畢竟現在國內的電影製作水平遠不能還原《三體》中那些恢弘、史詩般壯闊的場景。
《流浪地球》這部小說改編成電影最怕什麼?
最怕把最震撼人心的場面一筆帶過,取而代之的是加進來一大堆無關緊要的劇情。拍奇幻電影《阿修羅》用了7.5個億,如果真按小說中那樣呈現,《流浪地球》估計花20億都不一定拿得下來。
所以,電影《流浪地球》一定與小說大不相同,為了省錢,可能會砍掉很多奇觀。
總之,謹慎期待,電影工業目前就這個水平,也別期望能做成《星際穿越》那樣。
F. 如何評價劉慈欣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呢
我從不追星,也很少看電影,但《流浪地球》我是認真看了,總體感覺:震撼!所以它沖44億我期待。
這種群像式的英雄主義與人性相輝映,超越了個人英雄主義,超越了國界和民族,展示了一種偉岸的“巨人精神”,爆發出催人淚下、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這種英雄主義反照的則是: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在這個意義上,地球人就是一家人!
最前沿,先行者總部——生命本悟,快樂本心。天人本一,智慧本光。——經行天下光未央歡迎交流,歡迎訂閱——
G. 流浪地球是劉慈欣的新作嗎
《流浪地球》並不算劉慈欣的新作,這部作品是在2008年出版的。
《流浪地球》講述的是太陽即將毀滅,人類開始制定了龐大的地球逃脫計劃,逃離太陽系,前往新家園。不過宇宙之路危機四伏,為了拯救人類,在流浪地球時代的年輕人挺身而出,展開了爭分奪秒的生死之戰。這部作品曾獲得了2018中國科幻大會水滴獎評委會特別獎。《流浪地球》還被改編成了同名電影,由郭帆導演,吳孟達、李光潔、吳靜、劉啟等人主演。
此外,這部作品的作者是劉慈欣。他出生於1963年6月,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超新星紀元》、《球狀閃電》、《三體》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說《流浪地球》、《鄉村教師》、《朝聞道》、《全頻帶阻塞干擾》等。其中《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H. 《流浪地球》是劉慈欣最適合拍成電影的小說嗎為什麼
個人認為《球狀閃電》、《帶上她的眼睛》、《中國太陽》這幾部作品同樣適合走向大熒幕,但是現階段下《流浪地球》的確是最好的選擇。
其次,「帶著地球去流浪」這個點,實在是非常戳人的。劉慈欣本人也知道,就科幻邏輯層面來說,行星發動器無法推動地球,但是他依然選擇了犧牲邏輯,成就了這部充滿浪漫色彩的作品。郭帆非常聰明,從這個設定出發進行故事改編,一改原著中低沉的基調,拍出了中國家國情懷的氣勢,拍出了中國科幻的開門紅,《流浪地球》在科幻和民族表達層面都是成功的。總之,劉慈欣的其他作品,雖然很多都適合拍攝成電影,但這個開門紅,《流浪地球》再適合不過。
I. 電影《 流浪地球》改編自哪部小說
電影《流浪地球制》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流浪地球》。
電影《流浪地球》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影片故事設定在2075年,講述了在不久的將來太陽即將毀滅,太陽系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
小說《流浪地球》是2008年11月,湖北長江出版集團,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劉慈欣。在2018年11月23日,榮獲2018中國科幻大會水滴獎評委會特別獎。該書講述了龐大的地球逃脫計劃,逃離太陽系,前往新家園。
J. 流浪地球的作者簡介
劉慈欣,大陸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中國科普作協會員,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發表科幻作品,曾於1999年至2003年連續五年獲得科幻小說銀河獎。作品因宏偉大氣、想像絢麗而獲得廣泛贊譽。他的科幻小說成功地將極端的空靈和厚重的現實結合起來。
出生於1968年,祖籍河南,山西陽泉長大,就讀於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後於山西娘子關電廠任工程師。長期關注科幻並嘗試寫作,九十年代開始發表作品,第一篇發表作品為短篇小說《帶上她的眼睛》。為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被譽為中國新生代科幻小說的代表作家之一,作品因宏偉大氣、想像絢麗而獲得廣泛贊譽,多次獲得科幻小說銀河獎。(1999年其《帶上她的眼睛》獲得科幻小說銀河一等獎;2000年《流浪地球》獲科幻小說銀河獎特等獎;2001年《全頻帶阻塞干擾》獲科幻小說銀河獎。)其作品成功地將極端的空靈和厚重的現實結合起來,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幻文學樣式。代表作有長篇小說《三體》《超新星紀元》《球狀閃電》等,中短篇《鄉村教師》《朝聞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