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集作者 > 小說作者採菊東籬下

小說作者採菊東籬下

發布時間:2021-09-30 08:22:53

1. 採菊東籬下作者

東晉詩人陶淵明
《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作者是什麼朝代的詩人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出自魏晉陶淵明的《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作者

作者:陶淵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譯文:在東籬之下採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出自魏晉陶淵明的《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譯文:
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
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
在東籬之下採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
這裡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這首詩的意境可分為兩層,前四句為一層,寫詩人擺脫世俗煩惱後的感受。後六句為一層,寫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詩人從中獲得的無限樂趣。表現了詩人熱愛田園生活的真情和高潔人格。
開頭四句,以具體的生活體驗,用一問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現象——「心遠地自偏」。「採菊」四句,即由「心遠地自偏」生出,言東籬採菊,在無意中偶然得見南山,於是目注心搖,又為南山傍晚時出現的絢麗景色所吸引。結廬人境,而採菊東籬;身在東籬,而又神馳南山,全篇主旨總在顯示「心遠」二字。最後兩句所說的「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所謂「真意」,其實就是這種「心運」所帶來的任真自得的生活意趣;所謂「忘言」,就是在陶淵明看來,世間總有那麼一些趨炎附勢,同流合污的人是無法體驗到這種生活理趣的。
創作背景:
這首詩大約作於詩人歸田後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東晉滅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飲酒來抒情寫志。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4.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作者是

陶淵明,他是著名的田園派詩人

5.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作者是誰詩名是什麼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出自魏晉陶淵明的《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譯文
將房屋建造在人來人往的地方,卻不會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擾。
問我為什麼能這樣,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
在東籬之下採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傍晚時分南山景緻甚佳,霧氣峰間繚繞,飛鳥結伴而還。
這裡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分辨清楚,卻已忘了怎樣表達。

此詩主要描摹詩人棄官歸隱田園後的悠然自得心態,體現出陶淵明決心摒棄渾濁的世俗功名後回歸自然,陶醉在自然界中,乃至步入「得意忘言」境界的人生態度和生命體驗。此詩以「心遠」綱領全篇,並分三層揭示「心遠」的內涵。首四句寫身居「人境」而精神超脫世俗的虛靜忘世態。中四句寫靜觀周圍景物而沉浸自然韻致的物化忘我心態。最後兩句又深進一層,寫「心」在物我渾化中體驗到了難以言傳的生命真諦此詩意境從虛靜忘世,到物化忘我,再到得意忘言,層層推進,是陶淵明歸隱後適意自然人生哲學和返璞歸真詩歌風格最深邃、最充分的體現。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四句敘寫詩人歸隱之後精神世界和自然景物渾然契合的那種悠然自得的神態。東籬邊隨便採菊,偶然間抬頭見到南山。傍晚時分南山景緻甚佳,霧氣峰間繚繞,飛鳥結伴而還。詩人從南山美景中聯想到自己的歸隱,從中悟出了返樸歸真的哲理。飛鳥朝去夕回,山林乃其歸宿;自己屢次離家出仕,最後還得回歸田園,田園也為己之歸宿。詩人在《歸去來兮辭》中曾這樣寫道:「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他以雲、鳥自喻,雲之無心出岫,恰似自己無意於仕而仕;鳥之倦飛知還,正像本人厭惡官場而隱。本詩中「飛鳥相與還」兩句,與《歸去來兮辭》中「鳥倦飛而知還」兩句,其寓意實為同一。

「採菊東籬下」四句,古人對此評價甚高。張戒說:「『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景物在目前,而非至閑至靜之中,則不能到,此味不可及也。」那麼,張戒所說的「味」是什麼呢?為何說「此味不可及」呢?我們知道,陶詩不尚藻飾,不事雕琢,明白如話,樸素自然,故前人常用「平淡」兩字以概其詩風。但陶詩之平淡乃從「組麗」中來,是平而有趣,淡而有味。這種貌似平淡實則醇美的特色,實為一種更高的藝術境界,非常人所知,亦非常人所能。張戒所說的「味」,當是陶詩醇美的韻味。此種韻味之所以「不可及」,原因固然眾多。我們撇開文學修養、藝術才能等條件,可以說這種韻味只有像陶淵明那種不願隨俗浮沉,不肯汩泥揚波的詩人才能寫出,也即只有寄心於遠、心境「至閑至靜」者才能寫出。

6. 採菊東籬下的作者是誰

陶淵明《飲酒》賞析

●原文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7.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作者是誰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作者是,陶潛,也就是陶淵明

8. 採菊東籬下的作者是誰採菊東籬下的作者是誰

這是東晉時期著名詩人陶淵明的詩句: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9. 採菊東籬下的作者是誰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卒後親友私謚靖節。東晉潯陽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陶淵明出身於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作過太守

年幼時,家庭衰微,八歲喪父,十二歲母病逝,與母妹三人度日。孤兒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裡生活。孟嘉是當代名士,「行不苟合,年無誇矜,未嘗有喜慍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亂;至於忘懷得意,傍若無人。」(《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淵明「存心處世,頗多追仿其外祖輩者。」(逮欽立語)日後,他的個性、修養,都很有外祖父的遺風。外祖父家裡藏書多,給他提供了閱讀古籍和了解歷史的條件,在學者以《庄》《老》為宗而黜《六經》的兩晉時代,他不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樣學了《老子》《莊子》,而且還學了儒家的《六經》和文、史以及神話之類的「異書」。時代思潮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兩種不同的思想,培養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愛丘山」的兩種不同的志趣。

陶淵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懷著「大濟蒼生」的願望,任江州祭酒。當時門閥制度森嚴,他出身庶族,受人輕視,感到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晉書陶潛傳》)他辭職回家後,州里又來召他作主簿,他也辭謝了。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荊州,投入桓玄門下作屬吏。這時,桓玄正控制著長江中上游,窺伺著篡奪東晉政權的時機,他當然不肯與桓玄同流,做這個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詩中寫道:「如何舍此去,遙遙至西荊。」(《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對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游戀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二首》)對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發出了深長的嘆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喪辭職回家。元興元年(402年)正月,桓玄舉兵與朝廷對抗,攻入建康,奪取東晉軍政大權。元興二年,桓玄在建康公開篡奪了帝位,改國為楚,把安帝幽禁在潯陽。他在家鄉躬耕自資,閉戶高吟:「寢跡衡門下,邈與世相絕。顧盼莫誰知,荊扉晝常閉。「表示對桓玄稱帝之事,不屑一談。元興三年,建軍武將軍、下邳太守劉裕聯合劉毅、何無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蘇鎮江)起兵討桓平叛。桓玄兵敗西走,把幽禁在潯陽的安帝帶到江陵。他離家投入劉裕幕下任鎮軍參軍。(一說陶淵明是在劉裕攻下建康後投入其幕下)。當劉裕討伐桓玄率兵東下時,他仿效田疇效忠東漢王朝喬裝馳驅的故事,喬裝私行,冒險到達建康,把桓玄挾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馳報劉裕,實現了他對篡奪者撫爭的意願。他高興極了,寫詩明志:「四十無聞,斯不足畏,脂我名車,策我名驥。千里雖遙,孰敢不至!」(《榮木》第四章)劉裕打入建康後,作風也頗有不平凡的地方,東晉王朝的政治長期以來存在「百司廢弛」的積重難返的腐化現象。經過劉裕的「以身范物」(以身作則),先以威禁(預先下威嚴的禁令)的整頓,「內外百官,皆肅然奉職,風俗頓改「。其性格、才幹、功績,頗有與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對他產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劉裕為了剪除異己,殺害了討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無罪的王愉父子。並且憑著私情,把眾人認為應該殺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謚任為錄尚書事領揚州刺史這樣的重要的官職。這些黑暗現象,使他感到失望。在《始作鎮軍參軍經曲經阿曲伯》這首詩中寫道:「目倦山川異,心念山澤居」「聊且憑化遷,終返班生廬」。緊接著就辭職隱居,於義熙元年(405年)轉入建威將軍、江州刺史劉敬宣部任建威參軍。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劉敬宣上表辭職。劉敬宣離職後,他也隨著去職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紹他任彭澤縣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潯陽郡派遣郵至,屬吏說:「當束帶迎之。」他嘆道:「我豈能為五十斗米向鄉里小幾折腰。」遂授印去職。陶淵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辭彭澤縣令結束。這十三年,是他為實現「大濟蒼生」的理想抱負而不斷嘗試、不斷失望、終至絕望的十三年。最後、賦《歸去來兮辭》,表明與上層統治階級決裂,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決心。

陶淵明辭官歸里,過著「躬耕自資」的生活。夫人翟氏,與他志同道合,安貧樂賤,「夫耕於前,妻鋤於後」,共同勞動,維持生活,與勞動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關。歸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滿堂前。」淵明愛菊,宅邊遍植菊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從雜詩》)至今膾灸人口。他性嗜酒,飲必醉。朋友來訪,無論貴賤,只要家中有酒,必與同飲。他先醉。便對客人說:「我醉欲眠卿可去。」義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縣城西城玉京山麓)失火,遷至栗里(今星子溫泉栗里陶村),生活較為困難。如逢豐收,還可以「歡會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如遇災年,則「夏日抱長飢,寒夜列被眠」。義熙末年,有一個老農清晨叩門,帶酒與他同飲,勸他出仕:「襤褸屋檐下,未足為高棲。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願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稟氣寡所諧。纖轡(回車)誠可學,違已詎非迷?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飲酒》)用「和而不同」的語氣,謝絕了老農的勸告。他的晚年,生活愈來愈貧困,有的朋友主動送錢周濟他。有時,他也不免上門請求借貸。他的老朋友顏延之,於劉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經過潯陽,每天都到他家飲酒。臨走時,留下兩萬錢,他全部送到酒家,陸續飲酒。不過,他之求貸或接受周濟,是有原則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濟親自到他家訪問。這時,他又病又餓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濟勸他:「賢者在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說:「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檀道濟饋以梁肉,被他揮而去之。他辭官回鄉二十二年一直過著貧困的田園生活,而固窮守節的志趣,老而益堅。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還清醒的時候,給自己寫了《輓歌詩》三首,在第三首詩中末兩句說:「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表明他對死亡看得那樣平淡自然。
陶淵明是漢魏南北朝800年間最傑出的詩人。陶詩今存125首,多為五言詩。從內容上可分為飲酒詩、詠懷詩和田園詩三大類。

1、飲酒詩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他的《飲酒》20首以「醉人」的語態或指責是非顛倒、毀譽雷同的上流社會;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險惡;或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現詩人在困頓中的牢騷不平。從詩的情趣和筆調看,可能不是同一時期的作品。東晉元熙二年(420),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次年殺之自立,建劉宋王朝。《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隱晦曲折地記錄了這一篡權易代的過程。對晉恭帝以及晉王朝的覆滅流露了無限的哀惋之情,此時陶淵明已躬耕隱居多年,亂世也看慣了,篡權也看慣了。但這首詩仍透露出他對世事不能忘懷的精神。 2、詠懷詩 以《雜詩》12首,《讀山海經》13首為代表。《雜詩》12首多表現了自己歸隱後有志難騁的政治苦悶,抒發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人格。可見詩人內心無限深廣的憂憤情緒。《讀山海經》13首借吟詠《山海經》中的奇異事物表達了同樣的內容,如第10首借歌頌精衛、刑天的「猛志固常在」來抒發和表明自己濟世志向永不熄滅。 3、田園詩 陶淵明的田園詩數量最多,成就最高。這類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鄙夷功名利祿的高遠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節操;充分表現了詩人對黑暗官場的極端憎惡和徹底決裂;充分表現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勞動的認識和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現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嚮往。作為一個文人士大夫,這樣的思想感情,這樣的內容,出現在文學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門閥制度和觀念森嚴的社會里顯得特別可貴。陶淵明的田園詩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頓狀況的,可使我們間接地了解到當時農民階級的悲慘生活。陶淵明的《桃花源詩並記》大約作於南朝宋初年。它描繪了一個烏托邦式的理想社會。表現了詩人對現存社會制度徹底否定與對理想世界的無限追慕之情。它標志著陶淵明的思想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者。它以純朴自然的語言、高遠拔俗的意境,為中國詩壇開辟了新天地,並直接影響到唐代田園詩派。
陶淵明現存文章有辭賦3篇、韻文5篇、散文4篇,共計12篇。辭賦中的《閑情賦》是仿張衡《定情賦》和蔡邕《靜情賦》而作。內容是鋪寫對愛情的夢幻,沒有什麼意義。《感士不遇賦》是仿董仲舒《士不遇賦》和司馬遷《悲士不遇賦》而作,內容是抒發門閥制度下有志難騁的滿腔憤懣;《歸去來兮辭》是陶淵明辭官歸隱之際與上流社會公開決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絕大篇幅寫了他脫離官場的無限喜悅,想像歸隱田園後的無限樂趣,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和隱居生活的嚮往和熱愛。文章將敘事、議論、抒情巧妙地融為一體、創造出生動自然、引人入勝的藝術境界;語言自然朴實,洗盡鉛華,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韻文有《扇上畫贊》、《讀史述》九章、《祭程氏妹文》、《祭從弟敬遠文》、《自祭文》;散文有《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又稱《孟嘉別傳》,是為外祖孟嘉寫的傳記;此外還有《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與子儼等疏》等。總的來說,陶文數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詩。

陶淵明的作品感情真摯,樸素自然,有時流露出逃避現實,樂天知命的老莊思想,有「田園詩人」之稱。

閱讀全文

與小說作者採菊東籬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點滴寫的小說 瀏覽:483
穿越小說男主字夜白女主秦悅 瀏覽:419
說說你最喜歡的小說男主角 瀏覽:890
緋色異聞錄小說結局 瀏覽:490
穿越系統後宮懷孕小說 瀏覽:366
穿越古代種田發家致富的小說 瀏覽:435
沈素秋程大川小說免費 瀏覽:232
那部小說中女主中是楊淑妃 瀏覽:382
作者帥的飛起寫的小說 瀏覽:964
現代搞笑有聲小說 瀏覽:950
玄幻小說霸氣的武功名稱 瀏覽:756
恐怖小說完結女主文 瀏覽:934
在哪能看小說不嫁總裁嫁男僕 瀏覽:43
御姐總裁億gl小說 瀏覽:621
類似硃砂女主的小說 瀏覽:37
好看十大修真小說排行榜 瀏覽:761
漩渦同人小說 瀏覽:218
統一全球的歷史穿越小說 瀏覽:939
重生成動物在都市的小說排行榜 瀏覽:620
三體科幻小說網 瀏覽: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