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代武俠巨匠古龍,在台灣給人砍傷,台灣的治安這么差我就懶得說了,可是輸血的時候居然是患有肝炎的血,
古龍死的時候是哪年的事啊?社會管理、醫療水平都是與時俱進的。
② 武俠小說作家的四大宗師是誰
一、金庸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鏞,生於浙江省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48年,畢業於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 。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1959年,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
1985年起,歷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政治體制小組負責人之一,基本法咨詢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2000年,獲得大紫荊勛章。2009年9月,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同年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2010年,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主要作品有:《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越女劍》。
二、古龍
古龍,原名熊耀華,籍貫江西,漢族。1938年6月7日生於香港。
著名武俠小說家,新派武俠小說泰斗,與金庸、梁羽生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代表作有《多情劍客無情劍》、《絕代雙驕》、《英雄無淚》等。古龍把武俠小說引入了經典文學的殿堂,將戲劇、推理、詩歌等元素帶入傳統武俠,又將自己獨特的人生哲學融入其中,使中外經典鎔鑄一爐,開創了近代武俠小說新紀元,將武俠文學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峰。
主要作品有:《多情劍客無情劍》、《楚留香系列》、《陸小鳳系列》、《蕭十一郎》、《絕代雙驕》、
《流星蝴蝶劍》、《天涯明月刀》、《三少爺的劍》
三、梁羽生
梁羽生(1924.3.22~2009.1.22),原名陳文統,中國著名武俠小說家,與金庸、古龍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大旗,梁羽生摒棄了舊派武俠小說一味復仇與嗜殺的傾向,將俠行建立在正義、尊嚴、愛民的基礎上,提出「以俠勝武」的理念。梁羽生為人正派,創作了三十餘部武俠佳作,開創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先河。
主要作品有:《白發魔女傳》、《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雲海玉弓緣》。
四、溫瑞安
溫瑞安(原名溫涼玉),1954年1月1日出生於馬來西亞霹靂州,台灣大學中文系肄業。港台武俠小說作家,也是新武俠四大宗師(金、古、梁、溫)之一,馬來西亞華僑,香港戶籍。
1973年赴台灣留學,1976年其創立的社團遭檢舉「為匪宣傳」,拘留3個月後,被台灣政府驅逐出境。1981年抵香港發展,1990年轉至中國大陸。筆名有溫涼玉、舒俠舞、王山而、項飛夢、溫晚、柳眉色、風鈴草等。
主要作品有:《四大名捕》、《逆水寒》、《少年無情》等。
③ 台灣武俠作家中第一個標明新派武俠小說的人是
古龍的武俠小說創作真正步入輝煌,他一生中最好的作品,幾乎都出自這一時期。包括《楚留香傳奇》、《七種武器》、《陸小鳳》等三大系列,以及《多情劍客無情劍》、《蕭十一郎》、《流星。蝴蝶。劍》、《歡樂英雄》、《大人物》、《九月鷹飛》及《天涯。明月。刀》等共10 余部書,總計30 余個故事。——這里將「系列」稱為一「部」,而將系列中的分部稱為一個故事,似乎比直接稱「部」更合理——從此,古龍由「三劍客」的「跟班老弟」,變為與之並列齊名,被稱為「台灣四大名家」;進而,又由「末座」升為「榜首」;進而,古龍又與三劍客拉開距離,繼續「高攀」,直至與金庸、梁羽生兩大宗師比肩而立,鼎足而三。
《蕭十一郎》之有名,而且在古龍小說創作中具有特殊意義及重要地位,是因為這部書是先有電影劇本,再由電影改為小說的。——1970 年前後,武俠電影導演們「發現」了古龍的小說,尤其是香港導演楚原,原是拍粵語片及喜劇片,後與古龍合作,成為一代武俠電影名導,不僅將古龍的許多小說都改編成電影,從而使古龍的名聲蒸蒸日上,一時無兩;而且在1972 年,一代武俠天皇巨星李小龍去世後,楚原以古龍電影的情節詭奇為特徵,在影壇自成一派,與劉家良的武打功夫、麥嘉等人的功夫喜劇鼎足而三,支撐起武俠電影的輝煌的天幕。古龍的小說,如《楚留香傳奇》等,因多由各自獨立的故事組成,正好每個故事可拍成一部電影。當然比金庸的那些「大部頭」更容易改編。所以,古龍真正成了電影界的「搶手貨」,因而他乾脆干起編劇來,寫了《蕭十一郎》的劇本。這部電影同楚留香、李尋歡的故事一樣成功。再改為小說,亦大為出名。甚至這部小說的名聲,超過了它應得的佳評。它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古龍的小說受到電影編劇的影響之後,(1)是情節更加精練;(2)結構更加嚴謹;(3)語言形式更加電影化:對白多而精彩,形式分行更多更細。——為其以後的創作及其風格的成熟,起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國武俠小說史上,古龍是一個劃時代的人物。雖然我不同意「古龍之前無新派」一說,但我卻要說,古龍的革新,的確是前無古人的。這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明確的「求新、求變」的藝術追求,勇於探索、創新,打破陳規俗套,另闢蹊徑。
(2)更大膽的「中西結合」,引進西方文藝的技術與形式。
(3)更大膽的「古今結合」,並厚今薄古,將小說創作的重心轉移到「今」上。
(4)獨創性的「俠我合一」,在武俠小說創作上開了「自我表現」的先河。
(5)獨創性的「詩化文體」,簡潔、機智、快節奏,富有詩性。以上幾點,是古龍革新的成就,也是古龍小說——當然是指具有「古龍風格」的小說——的藝術特徵。
④ 古龍是誰
古龍來,原名熊耀華,自生於1937年,卒於1985年9月21日(由肝硬化引起食道靜脈瘤破裂)。原籍江西,畢業於台灣淡江大學外文系。古龍為人豪爽灑脫,嗜酒如命,愛交朋友,乃性情中人。他被稱為武俠小說「四大天王」中的怪才,他的小說情節奇、險、怪、變。他把自己創作的小說分為三個階段:早期(初入江湖):沒有突破傳統武俠小說束縛,有《蒼穹神劍》、《孤星傳》等;中期(探索創新):逐漸探索自己的風格,有《武林外史》、《鐵血大旗》等;後期(終成宗師):形成獨特的文風,有《多情劍客無情劍》、《楚留香》、《歡樂英雄》等。
⑤ 古龍一共寫過多少部小說
古龍 本名熊耀華,江西人;台灣淡江英專(即淡江大學前身)畢業(一說肄業)。少年時期便嗜讀 古今武俠小說及西洋文學作品,一般多以為他是受到吉川英治、大小仲馬、海明威、傑克倫 敦、史坦貝克小說乃至尼采、沙特等西洋哲學的影響啟迪。(古龍自己也說過「我喜歡從近 代日本及西洋小說『偷招』。」)故能日新又新,後來居上,且別開武俠小說新境界。 1938 出身於香港。 1942 隨父母遷居來台。 1946 初戀。 1948 失戀。 1949 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屬於純文學創作) 1952 父母離異。 1956 第二次失戀。 1960 始嘗試寫武俠小說 <蒼穹神劍> ,但技巧甚劣,有如故事大綱。 1961 寫 <飄香劍雨> 、 <殘金缺月> 、 <月異星邪> 等書,以詭異情節取 勝;但基本走的還是傳統路子,頂多加上幾句文藝腔,並無特別過人之處。 這一時期古龍寫作態度跡近兒戲,新作隨開隨拋,不負責任,惟偶為名家(如 卧龍生、諸葛青雲)代筆,卻幾可亂真,足見本身確具實力,尚未激發;或以為武俠小說業經 「定型」,不過如此而已。 1962 發表 <劍氣書香> 、 <失魂引> 等早期諸作,文情不俗,乃漸有起色; 然基本上仍未能突破創新。 1963 受到陸魚 <少年行> 之啟示,發現「新型武俠」大有可為,遂亦逐漸改變 傳統筆法,陸續作 <孤星傳> 與 <湘妃劍> 等書,試圖走出一條新路,卻未成功。 1964 完成他第一階段的壓卷之作 <浣花洗劍錄> ,文情跌宕,饒有詩意;令人直 覺地感到:古龍不耐煩在半新不舊的武俠傳統里兜圈子,討生活了。他要浣花洗劍,自作主人! 作為一個改革傳統武俠小說的「急先鋒」,古龍汲取了日本名作家吉川英治 <宮本武藏>所 彰顯的「以劍道參悟人生真諦」、戰前氣氛及一刀而決;會通了金庸 <神鵰俠侶> 的「無 劍勝有劍」之說,而發為「無招破有招」的無上劍道奧旨,析理精微之極。此一所謂「無招勝 有招」,較金庸 <笑傲江湖> 寫風清揚傳授小沖「獨孤九劍」之無上心法者,足足早了三 年!!! 其次,他引進倭人「迎風一刀斬」的刀法,三招兩式,人頭落地;從此即不再寫冗長的打鬥 場面----這是他突破武俠傳統之處,也是他一切「簡單化」的開端。 其三,由此書起,他竭力營造文藝氣氛,藉平凡簡潔的對話,點出哲理。並且運用許多饒有 詩意的語言,刻畫人性,並寓於生命哲理。可惜 <浣花洗劍錄> 伏筆太多,無法收束,終貽 「虎頭蛇尾」之譏,而減損了此書應有的藝術價值。 p.s 參考資料散見各大報、 <文藝月刊> 、 <(香港)明報月刊> 、 <春秋雜 志> 、 <中國論壇> 、 <國文天地> 、 <上海文論>及萬盛、遠流、聯經等出版社書 籍,其中最早一份來自1973.11.2的 <中國時報> 。 俠作品(全) 蒼穹神劍 (1960年出版) /處女作 月異星邪 (1960) 劍氣書香 (1960) /後半部由墨餘生代筆 湘妃劍 (1960) 劍毒梅香 (1960) /上官鼎代筆 孤星傳 (1960) 失魂引 (1961) 游俠錄 (1961) 護花鈴 (1962) 彩環曲 (1962) 殘金缺玉 (1962) 飄香劍雨 (1963) 劍玄錄 (1963) 劍客行 (1963) 浣花洗劍錄 (1964) 情人劍 (1964) 大旗英雄傳(鐵血大旗) (1965) == 以上為早期作品, 為生計而作, 多為模仿他人, 尚未形成風格. 武林外史 (1965) 名劍風流 (1966) /結尾由喬奇代筆 絕代雙驕 (1967) 楚留香傳奇(鐵血傳奇) 血海飄香 (1968) 大沙漠 (1969) 畫眉鳥 (1970) 楚留香續集 鬼戀俠情 (1970) 蝙蝠傳奇 (1971) 桃花傳奇 (1972) 新月傳奇 (1978) 午夜蘭花 (1979) 多情劍客無情劍(風雲第一刀) (1970) 九月鷹飛 (1974) 歡樂英雄 (1971) 大人物 (1971) 蕭十一郎 (1973) 火並蕭十一郎 (1976) 流星·蝴蝶·劍 (1973) 七種武器 長生劍 (1974) 碧玉刀 (1974) 孔雀翎 (1974) 多情環 (1974) 霸王槍 (1975) 離別鉤 (1978) 拳頭(1976) /非"七種武器"之一, 誤收入 天涯·明月·刀 (1975) 七殺手 (1975) 劍·花·煙雨·江南 (1975) 槍手·手槍*) (1975) /現代槍戰小說 三少爺的劍 (1975) 陸小鳳傳奇 陸小鳳傳奇 (1976) 綉花大盜 (1976) 決戰前後 (1976) 銀鉤賭坊 (1977) 幽靈山莊 (1977) 鳳舞九天 (1978) 劍神一笑 (1981) 邊城浪子 (1976) 血鸚鵡 (1976) 白玉老虎 (1976) 白玉雕龍 (1981) /由中碎梅代筆 大地飛鷹 (1976) 圓月彎刀 (1977) /由司馬紫煙代筆 飛刀·又見飛刀 (1977) 英雄無淚 (1978) 七星龍王 (1978) 風鈴中的刀聲 (1980) /結尾由於東樓代筆 怒劍狂花 (1982) /由丁情代筆 那一劍的風情 (1982) /同上 邊城刀聲 (1983) /同上 獵鷹·賭局 (1984) /遺作, 短篇 == 取自珠海出版社《古龍作品集》, 共十卷, 五十九本. 回答者:363529456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1-17 16:23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2 個人評價 好 100% (2) 不好 0% (0) 其他回答 共 3 條 蒼穹神劍 (1960年出版)處女作 月異星邪 (1960) 劍氣書香 (1960)後半部由墨餘生代筆 湘妃劍 (1960) 劍毒梅香 (1960)上官鼎代筆 孤星傳 (1960) 失魂引 (1961) 游俠錄 (1961) 護花鈴 (1962) 彩環曲 (1962) 殘金缺玉 (1962) 飄香劍雨 (1963) 劍玄錄 (1963) 劍客行 (1963) 浣花洗劍錄 (1964) 情人劍 (1964) 大旗英雄傳(鐵血大旗) (1965) ——以上為早期作品, 為生計而作, 多為模仿他人, 尚未形成風格. 武林外史 (1965) 名劍風流 (1966)結尾由喬奇代筆 絕代雙驕 (1967) 楚留香傳奇(鐵血傳奇) 血海飄香 (1968) 大沙漠 (1969) 畫眉鳥 (1970) 楚留香續集 鬼戀俠情 (1970) 蝙蝠傳奇 (1971) 桃花傳奇 (1972) 新月傳奇 (1978) 午夜蘭花 (1979) 多情劍客無情劍(風雲第一刀) (1970) 九月鷹飛 (1974) 歡樂英雄 (1971) 大人物 (1971) 蕭十一郎 (1973) 火並蕭十一郎 (1976) 流星·蝴蝶·劍 (1973) 七種武器 長生劍 (1974) 碧玉刀 (1974) 孔雀翎 (1974) 多情環 (1974) 霸王槍 (1975) 離別鉤 (1978) 拳頭(1976)非「七種武器」之一, 誤收入 天涯·明月·刀 (1975) 七殺手 (1975) 劍·花·煙雨·江南 (1975) 槍手·手槍) (1975)現代槍戰小說 三少爺的劍 (1975) 陸小鳳傳奇 陸小鳳傳奇 (1976) 綉花大盜 (1976) 決戰前後 (1976) 銀鉤賭坊 (1977) 幽靈山莊 (1977) 鳳舞九天 (1978) 劍神一笑 (1981) 邊城浪子 (1976) 血鸚鵡 (1976) 白玉老虎 (1976) 白玉雕龍 (1981)由中碎梅代筆 大地飛鷹 (1976) 圓月彎刀 (1977)由司馬紫煙代筆 飛刀·又見飛刀 (1977) 英雄無淚 (1978) 七星龍王 (1978) 風鈴中的刀聲 (1980)結尾由於東樓代筆 怒劍狂花 (1982)由丁情代筆 那一劍的風情 (1982)同上 邊城刀聲 (1983)同上 獵鷹·賭局 (1984)遺作, 短篇
⑥ 當年的台灣武俠四大天王,為什麼只有古龍紅了
不同意樓上,金庸古龍加上個梁羽生,就算不讀武俠小說的人也認識,但是司馬翎、版卧龍生、權諸葛青雲,不讀武俠小說的知道個屁。
古龍是什麼時候被譽為四大天王的?
古龍是在發表《情人箭》、《大旗英雄傳》、《浣花洗劍錄》、《名劍風流》、《武林外史》和《絕代雙驕》等六部長篇,躍登為四大天王之一。
你可以看到,這些都是前中期作品,僅僅是前中期作品,古龍就跟三劍客一起稱為四大天王。
古龍的巔峰期是什麼?
楚留香、陸小鳳、李尋歡、蕭十一郎等,這些都是巔峰期,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電視劇,都是他們,而不是被譽為四大天王時的作品。
古龍早就超越了四大天王的范疇達到了高峰,就好比張學友唱歌已經超越了其他三位達到了一種巔峰一樣
⑦ 台灣武打小說作家古龍是得什麼病死的哪一年死的
1985年9月21日,古龍的死是因飲酒過多,情緒壓抑導致肝硬化最終逝世,他因酒消耗掉了他自己。因為酒,被送進醫院。出院,再喝,再進醫院。然後由酒精中毒而肝硬化,脾臟腫大,胃出血,直接的死因是肝硬化引起食道瘤大出血。在葬禮上,朋友們帶來了他生前最愛喝的XO,一共48瓶,象徵他48歲。對於古龍,真是成也酒、敗也酒。
下面是古龍的簡介,和他的好友林清玄所寫關於古龍的文章,敘述了他逝世原因以及死前思想和行為的變化,希望能夠幫到你。
古龍(1938年6月7日-1985年9月21日),本名熊耀華,台灣武俠小說家。籍貫江西南昌,幼時曾住過湖北漢口。1938年6月7日出生於香港(戶籍登記1941年出生,另有1937年出生的說法)。台北市成功高中畢業、淡江英專(今淡江大學)夜間部英語科肄業。
熊耀華
出生 1938年6月7日(1938-06-07)
香港
逝世 1985年9月21日 (47歲)
中華民國台北市
筆名 古龍
職業 小說作家
國籍 中華民國
創作時期 1955-1985年
流派 武俠小說
代表作 《武林外史》、《絕代雙驕》、《蕭十一郎》、《楚留香》系列、《小李飛刀》系列、《陸小鳳傳奇》系列、《七種武器》
子女 3(其中兩位不姓熊)
林清玄看古龍 (1)
古龍的桌子上擺著一幅昨夜練的字。
上面寫了兩句:
陌上發花,可以緩緩醉矣!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這幅字的最下方蓋了一個古龍自刻的印章,上刻"一笑"兩字。古龍說,這個印章很久以前送給另一位武林朋友倪匡,最近突然覺得自己的心情很到了"一笑"的境界,才向倪匡要了回來。
"其實,這幅字很能表現我現在的心情轉變,過去開懷痛飲是要掩飾內心的空虛,是'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裡面有忍才能換;後來不能喝酒了,是看到陌上的花也可以醉了,境界高了一層。現在呢!現在只有一笑,對任何事都一笑置之了。"古龍說。
我站在那幅字前玩味半天,彷彿看到多年老友心情的轉變,而,就是一笑,是經過多少大痛苦,才有的大解脫呢?
林清玄看古龍 (2)
家中依然滿架是酒
去看古龍的那一天,台北正下著極細極細的小雨,天氣陰。
看到老友時,心中實在感慨,這個當年一口氣可以喝一瓶白蘭地的鐵錚錚的漢子,現在滴酒不沾,每天靠打點滴過日子,想起來再蓋世的英雄都會引人心酸。
當年我到古龍家,總是走著進去,躺著出來,大醉一天。
依然是滿架的酒,架前的吧台冷清。
當年在古龍家比酒,總有一些可口的小菜,如今做小菜的女主人早就離去了。
依然是……
古龍不飲酒了,我也不飲酒。
古龍不飲酒是因為渾身是病,一年內吐血吐了三次,喝杯酒成了生死攸關的大事;我不飲酒是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大俠雕零的凋零,退隱的退隱,一個人寂寞的喝著酒有什幺意思呢?
"其實,我不是很愛喝酒的。"古龍說:"我愛的不是酒的味道,而是喝酒時的朋友,還有喝過酒的氣氛和趣味,這種氣氛只有酒才能製造得出來!"
這點我同意,但過去我們不免喝得太多,古龍一次喝最多是喝了多少酒呢?
"我喝得最多的一次,是一夜裡喝了二十八瓶白蘭地,但不是我一個喝,是五個人一起。"那幺是一個喝了五瓶半,對與古龍相熟的朋友來說,這不是大數目,他過去每天平均喝兩瓶。
最奇怪的是,這樣縱酒二十年的人竟沒有酒精中毒,古龍說:"醫生覺得是奇跡,因為我腦子還這幺清醒,手也不抖。"
對於酒,古龍的談興仍然很濃,他說:"想到酒,就想到過去一起喝酒的朋友。"
後悔嗎?
古龍一笑。
林清玄看古龍 (3)
他的心被砍了一刀
這一笑的含義很深,因為再豪放的大俠,在生死邊緣上滾了幾趟,即使笑一笑都是復雜的。
幾年前,他在吟松閣被砍了一刀,腕上鮮血,如泉噴涌,一個人身上有二千八百 CC 的血,他竟噴掉了二千 CC, 躺著的時候,聽到醫生說:"可能沒救了,我們盡力試試。"
不久後,他的心裡被砍了一刀,妻子帶著小孩離開,古龍如同死過一回,他說:"每天好不容易回到家裡,總是轉身又出去。每天做的只有一件事:喝酒!"
無酒竟已不能成眠,喝完酒還要吃鎮靜劑才能睡著,醒來時要吃興奮劑才能清醒。古龍平日就以酒代飯,有很長的時間,他吃得最多的是酒、鎮靜劑、興奮劑。
然後,是肝硬化,是脾臟腫大,是胃出血,第一回住院就吐了兩臉盆的血。出院三個月,以為沒事了,再喝,再住院,推進醫院時醫生量血壓,高血壓只有八,古龍看到醫生搖頭說:"沒救了,推到別家去看!"再出院四個月,忍不住又喝,又住院的時候,一口血吐出來竟把整張床滿滿的染紅了,護士都被嚇得跑出去,後來醫生對他說:"沒看過人一口氣吐出像你這幺多的血!"
經過這三次,古龍才真正連一滴酒也不敢喝了,他說這幾年,不只是身體,連心情都是在生死邊緣上掙扎,"一個人死了五次再活過來,還有什幺事看不開呢?"
只不過真正不喝酒的時候,倒使古龍吃了一驚,原來一天有這幺長!
過去除了睡覺,他大部份時間都在喝酒,每天有十二小時泡在酒里,不喝酒的時候,他說:"好象一天多出了十二小時,長得不得了!"
十二小時做什幺呢?
還是回到武俠世界來吧!好久沒有認真的寫小說了。
他想要一個全新的開始,創造一個新的武俠世界。
林清玄看古龍 (4)
計劃寫一系列短篇
"我計劃寫一系列的短篇,總題叫做'大武俠時代',我選擇以明朝做背景,寫那個橫的時代里許多動人的武俠篇章,每一篇都可以獨立來看,卻互相都有關連,獨立的看,是短篇;合起來看,是長篇,在武俠小說里這是個新的寫作方法。"
之所以想到這種改變,是一來自己的體力也無法熬著寫長篇;二來是時代變了,現代人的生活已經沒有人有耐心看連載的長篇。
"以前寫連載,有時寫到八百多天才登完一個故事,寫的人有稿費可拿都很煩了,何況是看的人呢?武俠小說不得不變,短篇可能是一條路,它可以更講結構,更干凈、更利落。"
最近讀古龍的短篇,發現他的境界和層次比前更高,文字的使用也更淳了,去除了幾年前的那種煙火氣。
古龍覺得他是刻意使文字平淡單純一點。他說:"我十七歲開始做職業作家,到現在三十年了,什幺文字不會耍呢?但是三十年了還要耍文字有什幺意思呢?文字技巧還是有的,只是爐火更純青了。"
而且,他強調現在比較走寫實的路線, 古龍是外文系出身的,他受到西方寫實技巧的影響, 尤其在病後讀了不少西方小說,使他改變了武俠小說的觀念,他說:"過去寫武俠都是憑空捏造,一出劍,劍還沒有看清楚就死了幾個人,身形一拔,就是幾十丈,現在我把這些不要了,盡量寫一此人力可及的事物,不耍花招,注意氣氛的蘊釀營造,進求結構的一氣呵成,合乎武俠的精神境界,同時又落實到寫實的世界。"
喜歡古龍小說的人,最近看他的小說,應該都發現了自從金庸與倪匡入侵後,這個台灣僅存的武俠小說的大家,是如何在尋求新的突破!
古龍已經陸續完成了幾篇小說,他感慨的說:"我希望至少能再活五年的時間,讓我把'大武俠時代'寫完,我相信這會是提升武俠小說地位的作品,也會是我的代表作之一。"
像最近他為時報周刊寫的《獵鷹》和《群狐》就是他自已頗為滿意的作品。
林清玄看古龍 (5)
酒色財氣都戒掉了
古龍不喝酒的生活是十分平淡而安靜的。
他每天五點半起床,看過早報,再喝杯牛奶,吃幾片餅干,休息一下,構思正寫的小說。
八點開始寫作,一直到十二點,工作四個小時。
中午到外面吃個飯,散步一個半小時。
下午靜養或讀書,偶有朋友來聊天。
晚上練毛筆字。
看這份時間表,簡直不像古龍,像是一個和尚,古龍說:"我現在的生活與和尚沒有兩樣。酒色財氣、吃喝嫖賭、聲色犬馬,這些我過去最喜歡的東西,現在都戒掉了,現在連脾氣都不發,你信不信!閑來無事,讀讀禪宗的書,看一點佛經,這不就是和尚的生活嗎?"
據古龍說,他回到這樣單純寧靜的生活,反而找到真正心靈的平安,即使有寂寞的時候,也感覺是充實的。尤其是腦筋清晰明凈,可以寫出真正有代表性的、好的武俠作品。像這幾天,離散了三十年的父新登報來找兒子,他也能淡然處之,他說:"我自已也離過婚,深知破碎的婚姻都有苦衷,經驗婚姻的失敗,每個人都會痛苦。那幺做兒子的,有什幺資格對上一代人的婚姻提出看法或評論呢?"
古龍形容自己遇到這件事的心情,就像走在路上,空中突然落下一個花盆打在你頭上,你有什幺選擇呢?你只能說幸好掉下來的是陶盆,不是鐵盆,甚至,幸好是花盆,而不是起重機。
"要是以前遇到這樣的事,一定激動不已,喝幾天幾夜的酒,幾天幾夜睡不著覺,哪裡還能靜靜的坐在這里聊天呢?"
對於自己心境的改變,古龍言下頗有欣慰之意,"一笑"不只是他現有的心情,也幾乎是他現在的人生態度。
他最感慨的是:"有這幺高的心情境界,有這幺深刻的徹悟,唯一遣憾的是失去了健康。"
其實,古龍雖比舊日清瘦,精神還是很健旺,笑起來仍然是聲震屋瓦,有當年的氣概和豪情,憑這股氣,"大武俠時代"應該可以寫得相當精彩的。
告辭的時候,我破了兩年來的例,喝乾了一大杯伏特加才走,離開的時候我緊緊握著他的手說:"龍哥,保重!"
記得以前我告辭的時候,說的總是"過兩天,再來喝酒。"
天母的黃昏不如從前那幺美了,走在路是,突然想起了柳永《鶴沖天》詞的後段來: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尋訪。
且恁偎紅依翠,風流事平生暢。
青春都一晌,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林清玄看古龍 (6)
與古龍一起飲酒
一個醉人的寒認夜。
古龍與我在他家的酒台上醉眼相對,………。
那時我們已經飲過了兩瓶黑牌的強尼走路,是凌晨兩點——該走路的時候了。
我們都不能安穩的走路。
像是古龍小說中決點千里的俠客,在偶然間遇到了高手,雙方蓄勢待發不能發招,我終於悟到他小說中高手對招時的不拖泥帶水,雙方一亮劍,便已見真章。
那一日我最後敗在古龍的酒下,口吐黃箭,不省人事。白日縱酒,夜裡且放歌,古龍的酒和他的武俠,他的人一樣,果然名不虛傳。
古龍說:"你應為你的對手驕傲。"和古龍喝酒真是爽快的的事,他的哲學里似乎沒有淺斟細品這一套,他是要縱酒狂歌才會過癮的人,他說:"淺斟細品最大的通病是廢話太多,枝節太多,枝節太多,人物太多,情節也太多。"他的酒可以印他的武俠。
酒後有真言,古龍醉酒的時候告訴我,他的生命他的為人和他的武俠所追求的就是干凈利落四個字。
如果我寫一手好字,我倒想送一幅對聯給他:酒醉南山猛虎,俠驚北海蛟龍。
提到收藏的酒,就彷彿提到他筆下的武俠人物,古龍的眼中有一種神秘的光。
傳聞中,古龍和酒似乎是分不開的,傳聞總是有誤。
古龍也用不著辯解。
含蓄的人,也許他的生活一真是平淡的,要到喝了酒後,血液才沸騰起來。
狂放的人不必喝酒,血液就已以沸騰。我們一趨近,他全身就是熱氣,這種熱氣非關酒色,而是本質。沒有這種本質的人,以為那就是酒色了。
古龍之所以為古龍,這就是了。"我不是聖賢豪士,我只有一腔熱血。"古龍說。
古龍定的也是一腔熱血。
⑧ 古龍若干年後是台灣人還是南昌人
古龍(1938年6月7日-1985年9月21日),原名熊耀華,武俠小說家,籍貫江西南昌,出生於英屬香港,幼時曾住過湖北漢口,少年後定居於台灣。
⑨ 香港和台灣的武俠小說家,哪個地方的比較多
感覺是香港,最來起碼金庸這個自大旗吹了近半個多世紀。每部作品都包含了家國情懷,而且香港很多小作家都標新立異。而反觀台灣作家,不敢摻雜太多家國情懷,只能做些流水賬。以現在翻拍電視劇為例,古龍的很多作品拍出來的效果沒金庸的那麼宏大。同一時期的作家差異,代表了當地的整體寫作水平。雖然我也喜歡古龍等台灣作家,但他們因為某些局限並不能寫出太出彩的作品,所以現存知名的沒香港出名。
⑩ 請問,著名台灣武俠小說作家古龍是在什麼時候什麼原因去世的呢,當時有多大年紀呢
古龍原名熊耀華,祖籍江西,1936年生於香港(一說1937年生於大陸), 1985年9月21日病逝於台灣。
古龍被稱為「新派」,他的武俠小說不是俠林的「正格」,他的身世,也正像他的小說一樣,經歷了太多的曲折與艱辛。他14歲時,隨著父母從香港移居台灣讀書,但僅僅過了4年,父母離婚,他成了沒人管的大孩子,主活也常常沒有著落。靠朋友接濟和半工半讀,學完了淡江大學外文系(當時叫淡江英專)的學業。在台北美軍顧問團任過職,後來就以古龍的名字專職寫小說,靠稿酬為生。他掙錢很厲害,卻以不善理財著稱,作過一些投資,但都無結果,他花錢太厲害,來時赤條條,走時一副清貧。
人們說古龍是美酒和美人造就的古龍。
古龍喝酒是出了名的。還是較早的時候,他住在台北郊外瑞芳鎮,每次領到稿費,便買幾瓶好酒,一大疊新書,返回鄉下過他隱士的生活。成名以後,他的酒櫃美酒紛陳,市面上沒有的酒,他也盡量想法搜羅來。他喝酒,頭一仰,酒碗必干,自得其樂,有一次是5個人喝了28瓶白蘭地,平時無酒不歡,唯一不喝酒的時候,是坐在地上以黑板當桌子寫稿。雖然無酒,卻又左手拿了平時從來不抽的煙,一個晚上可以抽掉兩包「555」。古龍因酒而思如泉湧,創造了好酒的大俠楚留香、陸小風、李尋歡、沈浪,使他登上武俠小說藝術的巔峰。同時,他也因酒消耗掉了他自己。因為酒,被送進醫院。出院,再喝,再進醫院。然後由酒精中毒而肝硬化,脾臟腫大,胃出血,導致了古龍的英年早逝。有一次,朋友邀他去吟松閣酒樓,酒菜擺開,古龍卻覺得拼酒沒有意思,朋友覺得他的這種拒絕傷了面子,一言不合,爭吵起來,對方拔刀便刺,古大俠臂上中刀,失血2000CC,醫生都說可能沒救了。雖然大難不死,再站起來的古大俠卻日見消沉,大失水準,再沒有六七十年代的那種英風豪氣。1980年以後,他的作品便只有水準下降,沒有新的高峰出現。古龍死於酒,悲感和戒不絕的酒。直接的死因是肝硬化引起食道瘤大出血。在葬禮上,朋友們帶來了他生前最愛喝的XO,一共48瓶,象徵他48歲。對於古龍,真是成也酒、敗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