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網路小說與文學作家們寫的小說有什麼區別
寫作方式、語言風格以其結構等都略有不同,網文更注重讀者的感受。那些所謂的文學作家們卻自顧自言自語,追求什麼"深刻的文學理論價值"。說白了,後者的作品屬於他們圈內人的自娛自樂,根本就沒有讀者捧場。他們早已脫離了讀者,成了幾個人的游戲而已。
⑵ 寫小說的一些基本要領是什麼
1.小說的定義
小說是一種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表達主題思想的敘事性文學體裁.
小說的三要素:人物,環境和情節.
2.小說的分類
按篇幅的長短和容量的大小,分成長篇小說(十幾萬字以上),中篇小說(三四萬到十幾萬),短篇小說(三四萬字)和微型小說.
按反映的內容不同可分為歷史小說,科幻小說,偵探小說,武俠小說,言情小說和紀實小說等.
3.小說的特徵
①不受時空和真人真事的限制,藉助虛構和想像,綜合地利用各種藝術手法細致地刻畫人物性格.
②有完整曲折的故事情節和矛盾沖突.
③全面展示人物活動的社會環境和生活環境.
④表達方式靈活多樣.
二,短篇小說
1.短篇小說的定義
短篇小說是一種人物,情節比較單純,場景具體,篇幅短小的小說.
短篇小說以反映人生的橫截面為其顯著的特點,而與長,中篇小說明顯地區別開來.它多選取生活中最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或側面作為描寫對象,情節單一,場面集中,著重刻畫一兩個人物.
2.短篇小說的特點
①以小見大,見微知著
短篇小說情節單一,內容單純,篇幅較短,因此它不能展開廣闊復雜的生活畫面和人物,情節關系.
但短篇小說卻能以小見大,在較短的篇幅中展示深刻的思想內含."在巍峨燦爛的巨大的紀念碑底的文學之旁,短篇小說也依然有著存在的充足的權利.不但巨細高低,相依為命,也譬如身入大伽籃中,但見全體非常宏麗,眩人眼睛,令觀者心神飛越,而細看一雕欄,一畫礎,雖然細小,所得卻更為分明,再以此推及全體,感受遂愈加切實,因此那些終於為人所注重了.""只傾刻間,而仍可借一斑而略知全豹,以一目盡傳精神."(魯迅《三閑集
⑶ 新小說派作家的具體理論觀點有哪些
新小說派作家的具體理論觀點並不完全一致,羅伯·格里耶認為小說應主要描寫物質世界,應把人與物區分開來,不在作品中表達道德判斷和思想感情。薩洛特主張小說的主要目的是透過平凡瑣碎的日常生活,表現「潛在真實」。但該派作家都認為,小說不應以塑造人物性格為中心,不應按因果律和時間順序去寫一個從頭到尾的完整故事。因此在新小說中,人物被看作與周圍物質世界同等的描寫對象。情節具有「不確定性」,以表現生活現象的無邏輯混亂狀態,沒有貫穿始終的清晰線索。語言上則採用不帶感情色彩和修飾性的詞彙,以求「像攝像機一樣」准確客觀地描寫事物的真實面貌。
⑷ 如何寫小說,需要學習哪些理論知識
基本上,現在的寫來手都是想寫就寫自了,很少有科班出身的。努力是一定的,但沒什麼教材可學,再說每個寫手自己發展的方向也不一樣,文風是教不出來的。或者樓主可以去天使領域看看,是個寫作班的論壇,很多寫手在那裡交流寫文,互相改。應該是寫文改文是更有效的學習方法了,網路天使領域,第一個結果應該就是。不過天使以青春向的雜志和出版方向為主,網文的話寫的人不多,要寫網文的話可能要再找找地方了,雜志和出版方向的,天使是個很好的選擇。
⑸ 關於小說理論、寫作的書籍都有哪些
推薦還是作家的寫的,卡爾維諾的《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艾柯的《悠遊小說林》、略薩的《給青年小說家的信 》、昆德拉的《小說的藝術》(個人對他的小說無感)……另外可以看下《巴黎評論》系列、帕慕克的《天真的和感傷的小說家》、傑克倫敦的《馬丁·伊登》等
⑹ 小說《家》
家》是巴金先生1932年寫成的,是一部揭露封建社會本質的小說。 巴金先生曾說過,他偏愛《霧、雨、電》,可是我最喜歡的則是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尤其是《家》。 《家》里的故事、人物、場景,園林的幽與美,小河的靜與柔,梅花的色與香,缺乏陽光的古屋,連吐在地上的濃痰,我們不但熟悉而且好象置身其中,領略著風景的優美。並且有很多東西,直到今天,好象都附著在我們的長輩身上。我讀這本書是很有感想的。書中的很多東西我認為從我們現在的家庭中都能表現出來。 書中主人公覺慧是一個有新思想在的一代社會青年,他對這個家庭的愛憎是明顯的。他是這個家庭的叛逆分子,也是社會的叛徒,他有著家中其他人沒有的新思想,但是我還是認為他沒有主見,沒有膽量,只能一個人從休戚相關,福禍與共的大家族的束縛中掙脫出來,他不能引導家中的人一起反抗,最後只選擇了逃避。《家》給予這一個從舊到新的變革提供了典型的人物和故事,這一變革到今天已臨末期,但還沒有完全變革過來,特別是偏遠的地區,男尊女卑,指腹為婚還是非常多的。因此這部書的火焰還沒有完全熄滅,許多讀者還可以從《家》中拾取自己的哀歡。 新文學誕生以來的小說,有很多作家在寫作時都懷有一個文學以外的目標,巴金先生也是,《家》是為紀念大哥而寫的,在他知道大哥去世的消息後,就放下了自己原來的「目的」,盡量接近真實。因此《家》也是一部情味最重、生活味最濃的小說,這也是我喜歡的原因之一。巴金先生對哥哥的愛從書中看得一清二楚,書中朴實的親情以及純潔的愛情不得不使我為之流下一行行淚水。 巴金先生1951年在《家》的《後記》最後一行寫道:「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這一直是鼓舞我的源泉。」 在巴金先生一切的作品中都洋溢著純潔的青春氣息。《家》尤其濃厚。這種氣息反映一顆單純的心靈,讀他的小說,你毫不感到是絞汁寫出來的,是唱出來的,是呻吟出來的,而是自然的呼籲。這不是藝術,而是天賦。正如他所說:「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⑺ 寫小說的基礎
一般初學者寫小說應該從短篇小說入手,因為短篇小說用字精煉,材料容易合理安排,情節清楚,主題明確。
1、寫作準備:
(1)在寫小說之前,必須具有一定的生活積累。
(2)有一定的文藝修養和文藝理論的基礎常識。
(3)寫作練習。一個初學寫作者最好 多做些基本練習,不要急於寫通常所謂小說,不要急於成篇。我們要學習寫作小說,必須從思想、生活、技巧各個方面下 苦功,打下堅實的基礎。初學寫作者就是要勇於創作實踐,寫是最好的基本訓練。不要怕失敗,失敗是成功之母。小說創作和其它文體的寫作一樣,沒有什麼捷徑,小說的技巧只有自己從多次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來。別人的技巧, 只能作借鑒,創作還是要靠自己。
2、小說素材:
熟悉人物,創作需要生活,對生活不熟悉,不理解,就無法反映和表現生活。社會生活是文學藝術 的源泉,人是社會諸關系的總和,只有熟悉、理解社會生活,才能熟悉、理解各類人物。能成為小說素材的生活,至少應該有三個條件:
(1)有較鮮明、生動的形象。
(2)有獨特性。
(3)有一定的思想 內涵。作者在觀察生活的時候,無論對人物、對故事、對環境,都應從上述三個要素出發,揚棄那些瑣屑的流水帳,抓住真正有用的寫作素材,滲透作者 的思想、感情,使生活素材逐漸變成自己的東西。
3、認真選材:
你所寫的題材必須能成為藝術品的作品,無論所描寫的是什麼事情,所使用的是什麼材料, 對於現代以及將來一定是有貢獻的意義的。不可將一點瑣屑的沒有意思的事故,填成一篇作品,以創作豐富自樂。寫小說,正如在機器上一樣,不應該有一個多餘的螺絲釘,尤其是不應該有多餘的零件。
⑻ 金聖嘆的小說理論
二、金聖嘆小說理論的基本觀點
(一)對水滸思想情感內容的評價
同他的復雜的思想一樣,金聖嘆的情感世界也值得探究。評點中時而哀傷時而得意,主體性色彩鮮明,展現出生動而豐富的個人形象。藝術的一個永恆的話題便是「愛」,在金聖嘆看來,愛是一種油然而生的、不計代價的付出。而且「愛的給予是人的自身心理的必須,是自我的展現,它與索取愛之回報不是一條線上反向運動的過程。」這里的愛不僅僅指男女之間的愛情,還泛指相知相契的所有情感,包括父子之情、兄弟之情、朋友之情等。《水滸傳》第六十一回,金聖嘆對燕青給予盧俊義的無私無悔的愛進行了論議:
「夫我之知人,是我之生平一片之心也,非將以`為好也其人而為我所知,是必其人自有其人之異常耳,而非有所賴於我也。若我知人,而望人亦知我,我將以知為之釣乎必人知我,而後我乃知人,我將以知為之報與夫釣之與報,是皆市井之道以市井之道,施於相知之間,此無黨自好者之所不為也。」
愛的過程中,對付出和所得太在意,難免心裡不能平衡。在金聖嘆看來,愛不是期望得到回報而付出的一種情感,他是發自內心的一種給予的必須,並不對受給予者產生要求。他不能認同這種對愛之平衡的追求,認為那是一種受市井文化污染的等價交換。也許正是因為金聖嘆和其友人感情篤深,所以男人之間的那種因理解和尊重而產生的不圖回報的愛,才被金聖嘆如此用心地品味和感嘆。
(二)金聖嘆小說觀念
金聖嘆將《水滸傳》、《西廂一記》與早己被主流文化認可的《莊子》、《離騷》、《史記》及杜詩並稱為「六才子書」,至此中國文學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文體—詩歌、散文、小說、戲曲終於並列匯集。這一做法無疑用更為正面而有力的方式將小說打入人們的視野,為之後深入探討小說內部規律,繁榮小說創作,提高小說的文學史地位形成了條。應該說,「從小說觀念的發展歷史來看,金聖嘆是小說文體自覺的旗幟。這面旗幟上最醒目的兩行大字是`事為文料'與`性格'。」
(三)小說藝術技巧
金聖嘆在《讀第五才子書法》里列出《水滸傳》不容忽略的十五種文法,從小說的結構安排、情節設置、人物塑造等角度詳細闡釋了該作「非他書所曾有」的寫作技巧。而結合這些技巧對敘事的作用,同類相並後大致可分為五組。其中,倒插法和夾敘法可看作一組,都是通過特殊的敘述順序,引起讀者的注意。倒插法與倒敘法有所不同,前者是將與情節有關的之後的某個重要人物或情節先行提示,而後者是將事件的結果先呈現而後交代情節發展的過程。金聖嘆舉出的例子之一是王婆。她在迷惑潘金蓮、撮合其與西門慶的不正當關系以及鴻殺武大郎等事件中都占據著穿針引線的重要地位,導致了一系列嚴重的後果。
而草蛇灰線法和大落墨法劃為一組,分別以一暗一明的敘述方式來交代情節的發展。草蛇灰線法是「作者通過在其作品中反復而又不露痕跡地使用某一關鍵的意象或象徵,成功達到某種和協和效果」屹。綿針泥刺法與背面傅粉法分為一組,都是通過對比塑造人物的藝術手法。綿針泥刺法舉出的兩例的主角都是宋江,是金聖嘆對宋江抱有成見的例證。弄引法和獺尾法,一個可看作情節的前奏,一個可看作是尾聲。正犯法和略犯法,兩者區別不大,都是作者故意選取相似的話題來寫,卻能「犯中求避」。正犯相似度更高,場景、情節都幾乎相同,如金聖嘆所舉的林沖起解和盧俊義起解。極不省法和極省法,兩者都是作文中結構安排的基本技巧。前者所描述的是重要情節重要人物,所以需要層層鋪寫,細細交代。而欲合故縱法、橫雲斷山法和鶯膠續弦法則是對小說情節設置上更高層次的要求。金聖嘆在《讀第五刁`子書》中總結的一些創作技巧,很大程度上對之後的小說創作與批評產生了引導性、決定性的影響,是文學自覺的重要產物。
(4)審美心理
鑒賞中的情感交融過程,是讀者和作品間直接作用的結果,也是讀者和作者之間間接作用的結果,即「共鳴」。金聖嘆對鑒賞的主觀性有著明確的認識,在判別《西廂記》是否為淫書的論斷中,他一針見血地指出「文者見之謂之文,淫者見之謂之淫耳。」《讀第六才子書西廂記法之二》
金聖嘆有自己的一套鑒賞理論。他重視懸念敘事,偏愛驚險情節所產生的刺激的藝術效果。第三十六回回評對宋江發配江州府一路的遭遇議論道「節節生奇,層層追險。節節生奇,奇不盡不止層層追險,險不絕必追。真令讀者到此心路都休,目光盡滅,有死之心,無生之望也。」
⑼ 法國新小說理論著作
薩洛特的「對話與潛對話」初探──法國新小說理論研究之一田兆耀 李辰民 【摘要】: 法國新小說作家和理論家娜塔麗·薩洛特的「對話與潛對話」,是在意識流小說理論、心理分析學說和復調小說理論的基礎上建構的新小說理論。其內涵主要包括:反對傳統的對話方式,充滿先鋒色彩的內心獨白,強調內心獨白的前奏,發掘潛對話的多維功能。這一理論對豐富和發展現代小說的敘事技巧,重新認識西方現代入的思維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單位】 : 蘇州大學文學院!215006 蘇州大學文學院!215006 【關鍵詞】 : 對話 潛對話 小說理論 【分類號】: I561 【DOI】: CNKI:SUN:SZDX.0.1998-01-019 【正文快照】: 法蘭西文學素有心理描寫的優秀傳統,也是意識小說的故鄉。本世紀以降,亨利·柏格森的生命哲學對直覺本能的重視,對「心理時間」概念的確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對心理真實現的確認,對潛意識的發掘,引起了世界性的文學革命,它們比上個世紀的「三大發現」
⑽ 新寫實小說的理論界定
對新寫實小說這一概念的理論界定,最早也是由《鍾山》雜志社完成的。在1989年第3期該刊的「卷首語」中 ,編者對什麼是新寫實小說作了比較正式的說明:「所謂新寫實小說,簡單地說,就是不同於歷史上已有的現實主義,也不同於現代主義『先鋒派'文學 ,而是近幾年小說創作低谷中出現的一種新的文學傾向。這些新寫實小說的創作方法仍以寫實為主要特徵,但特別注重現實生活原生形態的還原,直面現實,直面人生。雖然從總體的文學精神來看,新寫實小說仍劃歸為現實主義的大范疇,但無疑具有了一種新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善於吸收、借鑒現代主義各種流派在藝術上的長處」。但是,不同批評家對「新寫實」特徵的描述並太不一致,還有一些批評家堅持認為不必對新寫實小說這一概念作勉強的理論界定。
由於新寫實小說的提出只是對一種寫作傾向的概括,而且還受著批評家和文學雜志「炒作」因素的影響,所以對新寫實小說家身份的界定也就存在一些問題。被歸人到這一名目之下的作家非常廣泛,包括劉震雲、方方、池莉、范小青、蘇童、葉兆言、劉恆、王安憶、李銳、李曉、楊爭光、趙本夫、周梅森、朱蘇進、遲子建,等等,幾乎包括了「尋根文學」以後文壇上最活躍的一批作家,其中的蘇童、葉兆言還常常被評論家放到先鋒小說家名單中,他們一些被看成是新寫實的小說,有時還被當作先鋒小說的代表性文本。還有一些作家,對自己被列在「新寫實小說家」名下也不以為然。但不管怎麼說,被比較一致認定「新寫實小說家」身份的至少包括方方、池莉、劉震雲和劉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