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本格派和硬漢派到底有什麼區別(推理迷們請進)
一、代表人物不同:
1.本格派:
江戶川亂步、宮野村子、綾辻行人、島田莊司。
2.硬漢派:
達希爾·哈米特、雷蒙德·錢德勒。
二、特點不同:
1.本格派:
小說以解謎為主,嚴格遵守諾克斯公平性守則,不注重寫實,而以驚險離奇的情節與耐人尋味的詭計,通過邏輯推理展開情節,並且,讀者與故事中的偵探永遠站在一個平面,擁有相同數量線索。
2.硬漢派:
一種「反傳統偵探小說」的形式而演變出的小說,主要以描寫艱苦的環境和打鬥的場面來贏得讀者的喜愛。硬漢派偵探小說或多或少具針砭世態的含義,現實主義色彩濃厚。他們的創作手法也獨具一格而不落俗套,例如,為加快情節節奏,往往不注重小說場景的描繪和人物心理的描述。
(1)硬漢派小說作者擴展閱讀
本格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江戶川亂步,他在日本推理小說界的地位大概也就相當於柯南道爾在歐美偵探小說界的地位了,他筆下的明智小五郎在四五十年代曾是無數日本人心中的偶像。
他的短篇,比如《心理測驗》,完全從心理分析的角度破案,比較有創意,也比較嚴密,還有《D坡殺人案》,對於「聯想診斷法」也有所涉及。至於他的長篇象《女妖》、《黃金假面人》之類,還是存在日本絕大多數推理小說善於設置懸念卻又不善於解決懸念的通病。
自上世紀30年代起,它在美國特定環境中又有了新的發展,首先出現的就是達希爾·哈米特和雷蒙德·錢德勒開創的硬漢派偵探小說,隨後衍生了許多旁支,諸如庭偵探小說、犯罪小說、警察小說、間諜小說和國際政治小說等等。
Ⅱ 請達人推薦幾位社會派推理小說作家及作品
社會派推理小說的代表作家是松本清張、水上勉、馬賴義、黑岩重吾、戶川昌子等人。森村誠一也是一位大師 代表作是 證明三部曲http://ke..com/view/53735.htm
松本可是創始人啊
http://ke..com/view/50322.htm
Ⅲ 硬漢派的創始人簡介
達希爾·哈米特1894年出生於馬里蘭州聖·瑪麗鎮一個種植煙草的農戶人家。他13歲即輟學走向社會謀生,當過報童、碼頭裝卸工、機關勤雜人員和證券公司小職員。1915年起他擔任平克頓偵探社私人偵探八年,為後來創作偵探小說提供了泛的素材。1922年起他先為《黑面具》雜志寫些短篇小說,嗣後陸續寫出《血腥的收獲》(1929)、《戴恩家的禍祟》(1929)、《馬爾他黑鷹》(1930)、《玻璃鑰匙》(1931)和《瘦子》(1933)五部長篇小說,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美國光怪陸離的社會面貌,同時也刻畫了美國人某種強悍的「硬漢子」性格,塑造了一種新型的美國民間英雄人物,堪與海明威小說中的硬漢相比。1930年他被派拉蒙影片公司聘為編劇人員,由於他的小說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遂使他遐邇聞名。
《瘦子》出版後,由於全書情節跌宕起伏,撲朔迷離,扣人心弦,深受讀者歡迎,屢次再版。米梅電影公司於該書出版半年後即買下電影拍攝權,當年便拍竣放映,轟動一時,使書中那對機智勇敢、對話風趣的偵探夫婦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人物。電影公司於1934年至1947年又續拍了五部以尼克和諾拉為主公的電影,仍由哈米特提供故事。
《瘦子》一書中插有一長段離題甚遠的美國歷史上一樁人吃人肉的軼事,有的評論家認為這是作者為增加篇幅而加的敗筆,殊不知這正是哈米特以此來諷喻當時美國社會上爾虞我詐和弱肉強食的不良現象,可謂用心良苦,切中時弊。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哈米特曾因思想左傾而在50年代初成為麥卡錫主義受害者。1938年他曾當選為美國電影藝術家委員會主席,該委員會的主要目的是為反法西斯事業籌款,特別是為了支援西班牙反佛朗哥的內戰和中國英勇的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哈米特於1942年參軍,被派駐在阿留申群島,在部隊中編輯《阿達克島報》,並經常給戰士講解戰爭局勢,據退伍軍人巴德·弗里曼1982年接受《芝加哥論壇雜志》編輯采訪時說:「哈米特是個超人。他每周給我們兩次有關中國的情況。我認為這真是太好了。就像進學校學習一樣。他知淵博,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哈米特對中國的這番情誼是值得我們感激並譯介他的作品的。
已故老人董樂山兄1995年曾在一篇題為《私家偵探的別名》的文章中寫道:「如果說平克頓偵探社還有什麼其他與美國文學有緣分的話,那就是著名左翼劇作家麗蓮·海爾曼的相好達希文·哈米特年輕時曾為平克頓偵探社效過力,他後來根據切身經驗,寫出不少偵探小說,與後來的雷蒙·錢德勒一起,開創了硬漢派小說的先河。他筆下的私家探……性格正直剛強,語言乾脆爽快,而故事情節往往出人意外,不落一般偵探小說拖拖拉拉的俗套,所反映的社會層面也廣泛復雜多樣,具有一定的現實性,因此把他們兩位作家稱作偵探小說家而歸為通俗小說家一類實在太辱沒他們了。」當今美國文學界有識之士也持有同樣觀點。1999年,「美國文庫」為此出版了《哈米特集》,內收他的五部長篇小說,這無疑是對達希爾·哈米特為美國文學所做出的貢獻給予了充分肯定。當代的邁克爾康奈利的硬漢小說十分值得一讀,其代表作品《黑色回聲》《混凝土裡的金發女郎》塑造了好萊塢硬漢警方探員哈利博斯
Ⅳ 世界有名的推理小說作家和著作。
阿加莎·克里斯蒂。被譽為「偵探小說女王」。
作品
《神秘的第三者》 《瑪普爾小姐的探案》 《蒙面女人》 《偵探十二奇案 》《驚險的浪漫》金色的機遇 《死亡之犬》 《外國學舍謀殺案 》《黑麥奇案》《孤島奇案 》《 命運之門》《第三個女郎》《過量死亡》《謀殺啟事》《H庄園的一次午餐 》 《葬禮之後》《四大魔頭》《大西洋案件》《啞證人 》 《復仇女神》《高爾夫球場的疑雲》 《漲潮時節》 《校園疑雲》《 人性記錄》《寓所迷案》《 命案目睹記》《白馬酒店 》《死亡終局》《死亡約會 》《暗藏殺機》 《伯特倫旅館之謎 》等
2.艾勒里·奎恩,即費雷德累·達奈與曼里德·李合作的筆名。
作品
《羅馬帽子之謎》《希臘棺材之謎》《法國香粉之謎》《中國橘子之謎》《埃及十字架之謎》《荷蘭鞋之謎》 等
3.約翰·狄克遜·卡爾,美國籍作家。是「本格派」推理小說中最擅長「密室推理」的小說家,世人推崇他為「密室大師」。
作品
《三口棺材》、《歪曲的樞紐》、《亡靈出沒在古城》(即《連續自殺事件》)、《女巫角》、《寶劍八》等。
4. G·K·切斯特頓
作品
《斷劍》 《花園血案》 《狗的啟示》 《天主的錘子》 《針尖》 《帶翅膀的匕首》 《綠人村》 《強盜樂園》 《帷幕下的慘案》 《天下第一罪》 《書的風波》 《懺悔終生》 《通道里的男人》 《藍寶石十字架》 《神秘的腳步聲》 《伯爵生死之謎》 《撒拉丁王子的罪孽》 《神秘的死亡》 《圈套》《快飲者》 《凱撒頭像》《離奇的情殺》 《三重謀殺》等
5.江戶川亂步(1894——1965),日本文壇上被譽為「偵探推理小說之父」。他的作品,情節撲朔迷離,懸念強烈,既充滿妖異、詭譎的氣氛,又有著合情合理的推理判斷,既以荒誕、幻想的浪漫為創作主調,又能深刻地把握人物的心理。1923年發表處女作《兩分銅幣》,是日本推理「本格派」的創始人。
作品
《D坡殺人案》《心理測試》《人間椅子》、《黃金假面人》《侍人幻戲》、《透明怪人》《月亮手套》《黑手幫》《凶器》《人豹》 《暗室》、《妖怪博士》《地獄的滑稽大師》《女妖》《惡魔》 《怪指紋》《白發鬼》等。
6.夏樹靜子,原名出光靜子,筆名五十嵐靜子。大學期間,即獲日本「江戶川亂步候補獎。1969年,《天使消失》再次獲得「江戶川亂步候補獎」。1973年3月,《蒸發》獲第26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享有「社會派推理小說女旗手」的稱號。
作品
《W的悲劇》《M的悲劇》《C的悲劇》 《光之崖》《喪失》《霧冰》 《來自懸崖的呼叫》《伊吹山莊兇案》 《同班同學》《蒸發》《變性者的隱私》等。
拓展
推理小說,一種以推理方式解開故事謎題的小說,通常以偵探事件為主題(偵探小說),亦有部份以其他事件為主要劇情走向,如找尋失物或解開奇異事件的謎底等,通常講述主角以敏銳的觀察和理性的分析解決事件。犯罪小說、神秘小說與推理小說有密切的關系。推理小說由於其離奇的情節和縝密的推理而備受大眾的喜愛。
相關簡介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在歐美得到發展;六、七十年代以來在日本風行,居世界首位。推理小說這個名稱,也是在日本首先起用的。它的內容大體與偵探小說一致,主要區別在於它注意科學的邏輯推理,運用推理手段撥開疑雲迷霧,揭示案情和破案過程。優秀的推理小說,不僅情節,曲折離奇,引人入勝,而且通過深入細致的分析和精到准確的判斷使人佩服;不僅使人獲得藝術上的享受,而且得到思想方法上的啟發。但推理小說大多涉及神秘主義和殺人場面,並非適合全年齡層次的人閱讀。美國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曼弗雷德·B·李和弗雷德里克·丹奈活著時的筆名)的《希臘棺材之謎》,日本松本清張的《奇怪的被告》等,就是推理小說。
Ⅳ 作者指紋的全部作品有哪些
《刀鋒上的救贖》、《白夜追凶》
《白夜追凶》是一部由指紋所著的懸疑小說,長江出版社出版發行。劇本原著指紋,從業多年的專業律師,此故事中的部分人物源於其真實生活中的原型。擅長冷硬乾脆的筆調,邏輯縝密,懸念十足。
小說改編謝十三。推理懸疑作者,文筆洗練,長於製造懸念。在原著劇本的基礎上,進行了再次創作,小說內容懸念迭起、邏輯精妙、文筆流暢、通俗易懂,是一本能讓人一口氣讀完的超懸疑小說。
指紋,北京人,2004年創建犯罪剖繪愛好者團體「指紋•犯罪研究工作室」,2007年開辦同名主題
咖啡屋。作者指紋曾從事多年的律師專業工作,擅長冷硬乾脆的筆調,邏輯縝密,懸念十足。
截至目前為止,編劇指紋只寫過一部小說,就是《刀鋒上的救贖》。2011年,指紋在新星出版社出版了第一版《刀鋒上的救贖》,今年夏天,《刀鋒上的救贖》(增補版)通過新星出版社打造的專業推理小說出版平台「午夜文庫」再次出版。
在新書的腰封上,這本小說被稱為「最具質感的華語硬漢派犯罪小說」。美國硬漢派推理小說作家
勞倫斯·布洛克也為之作了推薦。正如本文科普,編劇指紋只寫過一部小說,2011年,指紋通過新星出版社出版了第一版《刀鋒上的救贖》小說。
Ⅵ 什麼是硬漢派偵探小說
西方偵探小說的創始人一般都公認是19世紀的美國作家愛倫·坡,隨後經英國的柯南·道爾、多蘿西·賽耶斯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等作家的仿效推進,使偵探小說成為一種流行的通俗文學樣。自上世紀30年代起,它在美國特定環境中又有了新的發展,首先出現的就是達希爾·哈米特和雷蒙·錢德勒開創的硬漢派偵探小說,隨後衍生了許多旁支,諸如庭偵探小說、犯罪小說、警察小說、間諜小說和國際政治小說等等。
美國1929年出現了經濟機,接連幾年陷入了嚴重的大蕭條,社會風氣日趨腐化墮落,黑社會勢力也隨之猖獗,社會名流、律師乃至執法當局也與他們同流合污,狼狽為奸,暴力犯罪事件層出不窮,傳統的道德准則趨於崩潰,法律和秩序成為一句空話。硬漢派的私家偵探便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中挺身而出正直剛強地為社會伸張正義,但是他們又多多少少帶有一種憤世嫉俗的心態。哈特和錢德勒所塑造的就是這類私家偵探的形象。因此可以說硬漢派偵探小說或多或少具針砭世態的含意,現實主義色彩濃厚。他們的創作手法也獨具一格而不落俗套,例如,為加快情節節奏,往往不注重小說場景的描繪和人物心理的描述,然而這種簡潔的敘述和機智雋永的對話卻又把小說寫作藝術和美學價值提升一個新高度,非一般偵探小說或其他通俗文學樣式所能比擬的。
達希爾·哈米特1894年出生於馬里蘭州聖·瑪麗鎮一個種植煙草的農戶人家。他13歲即輟學走向社會謀生,當過報童、碼頭裝卸工、機關勤雜人員和證券公司小職員。1915年起他擔任平克頓偵探社私人偵探八年,為後來創作偵探小說提供了泛的素材。1922年起他先為《黑面具》雜志寫些短篇小說,嗣後陸續寫出《血腥的收獲》(1929)、《戴恩家的禍祟》(1929)、《馬爾他黑鷹》(1930)、《玻璃鑰匙》(1931)和《瘦子》(1933)五部長篇小說,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美國光怪陸離的社會面貌,同時也刻畫了美國人某種強悍的「硬漢子」性格,塑造了一種新型的美國民間英雄人物,堪與海明威小說中的硬漢相比。1930年他被派拉蒙影片公司聘為編劇人員,由於他的小說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遂使他遐邇聞名。
《瘦子》出版後,由於全書情節跌宕起伏,撲朔迷離,扣人心弦,深受讀者歡迎,屢次再版。米梅電影公司於該書出版半年後即買下電影拍攝權,當年便拍竣放映,轟動一時,使書中那對機智勇敢、對話風趣的偵探夫婦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人物。電影公司於1934年至1947年又續拍了五部以尼克和諾拉為主公的電影,仍由哈米特提供故事。
《瘦子》一書中插有一長段離題甚遠的美國歷史上一樁人吃人肉的軼事,有的評論家認為這是作者為增加篇幅而加的敗筆,殊不知這正是哈米特以此來諷喻當時美國社會上爾虞我詐和弱肉強食的不良現象,可謂用心良苦,切中時弊。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哈米特曾因思想左傾而在50年代初成為麥卡錫主義受害者。1938年他曾當選為美國電影藝術家委員會主席,該委員會的主要目的是為反法西斯事業籌款,特別是為了支援西班牙反佛朗哥的內戰和中國英勇的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哈米特於1942年參軍,被派駐在阿留申群島,在部隊中編輯《阿達克島報》,並經常給戰士講解戰爭局勢,據退伍軍人巴德·弗里曼1982年接受《芝加哥論壇雜志》編輯采訪時說:「哈米特是個超人。他每周給我們兩次有關中國的情況。我認為這真是太好了。就像進學校學習一樣。他知淵博,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哈米特對中國的這番情誼是值得我們感激並譯介他的作品的。
已故老人董樂山兄1995年曾在一篇題為《私家偵探的別名》的文章中寫道:「如果說平克頓偵探社還有什麼其他與美國文學有緣分的話,那就是著名左翼劇作家麗蓮·海爾曼的相好達希文·哈米特年輕時曾為平克頓偵探社效過力,他後來根據切身經驗,寫出不少偵探小說,與後來的雷蒙·錢德勒一起,開創了硬漢派小說的先河。他筆下的私家探……性格正直剛強,語言乾脆爽快,而故事情節往往出人意外,不落一般偵探小說拖拖拉拉的俗套,所反映的社會層面也廣泛復雜多樣,具有一定的現實性,因此把他們兩位作家稱作偵探小說家而歸為通俗小說家一類實在太辱沒他們了。」當今美國文學界有識之士也持有同樣觀點。1999年,「美國文庫」為此出版了《哈米特集》,內收他的五部長篇小說,這無疑是對達希爾·哈米特為美國文學所做出的貢獻給予了充分肯定。 來源:書摘
來源:文學報
西方偵探小說從十九世紀中葉美國作家愛倫·坡的此小說開始,算起來已經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其間,許多作家寫出了大量不同背景、不同風格的探案故事,它們以撲朔迷離的情節、縝密的邏輯、嚴謹的推理以及出人料的結尾深受人們的歡迎。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這一文學品種可以說是到了它的鼎盛時期。二十年代末,資本主義世界,其是在美國,隨著新一輪周期性經濟危機的爆發,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蕭條;經濟大衰退,於是社會風氣敗壞,惡勢力猖獗,暴力罪案大量發生、社會秩序受到嚴重威脅。作為社會現實的反映,偵探小說的面貌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硬漢偵探」這一新的樣式以其貼近實際的故事、惡如仇且膽識過人的私家偵探主人公形象、明快的節奏、火暴的場面,使讀慣了由文縐分析推理為主的傳統偵探小說的讀者耳目一新,多部小說還被搬上銀幕。
達希爾·哈米特是「硬漢偵探小說」的創始人和代表作家之一。他本人曾當過私人偵探,所以對於社會的各個方面,尤其是警方與罪犯之間的斗爭,對於犯罪分子的心理及作案手段,對於警方的偵破策略等都有具體而細致的感性認識,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因此他的小說有烈的感染力。
《戴恩家的禍祟》敘述經驗豐富的探員從一件普通的鑽石失竊案中發現疑竇,偵破個連一個的命案。《血腥的收獲》描寫強悍的偵探憑著一身正氣和過人本領,入惡勢力內部,設下離間妙計,並親身投入實際戰斗,摧毀犯罪組織。《馬爾他黑鷹》的故事情節圍繞著各派人物爭奪一件無價之寶而展開,表現了私家偵探的智勇雙全和全套「硬漢派」偵查本領;一四一年由約翰·休斯頓拍攝的同名電影由著名硬漢亨弗雷·鮑嘉扮演主角斯佩德,獲奧斯卡三項大獎,被認為是黑白片經典之作。《瘦子》以發明家魏南特的女秘書被殺開始,結束時三起殺人案水落石出;米高梅公司一九三四年所拍影片由著名影星威廉·鮑威爾和麥爾娜·洛伊飾男女主角,范·戴克執導。
偵探小說一般被認為只是供人們消磨時光的讀物,偵探小說作家往往被歸為通俗小說家。達希爾·哈米特的這幾部小說當然也可供人們作為茶餘飯後的消遣,但它們除了有一般偵探小說的共同點之外,還有一個十分突出的特點,那就是它們的故事貼近現實,作品的結構及敘方式注重服從於寫實要求而不落窠臼,突破了傳統偵探小說的模式,反映了較廣泛的社會生活。哈米特應該得到較高的評價。
為增強他的小說的現實性,哈米特在兩個方面做了特別的努力。其一,人物的語言切合人物的身份和心態,尤其是大量下層社會犯罪分子的行話、盜賊的切口以及美國本地方言的運用,給讀者立體感和真實感。例如,「我知道一個造假幣者,他甩掉了他的老婆因為在他蹲大牢的時候她學會了抽煙」這樣的句子,讓讀者覺得自己是在讀一個完全不同於福爾摩斯探案的另一類粗獷的偵探故事;一個以「別跟我來那套……什麼層層鋪墊、引向高潮之類,這一套都免了吧。我是個大老粗,不吃這一套——聽了反而要肚腸發癢。」這種口氣說話的私家偵探,一定不會是比利時大偵探波洛。其二(這一點更重要),哈米特通過他的小說製造了一種郁的氛圍,把當時他所處的社會那種動盪和混亂生動地呈現在讀者面前,使人讀了他的故事之後強烈地感受到彌漫於整個社會的一種腐敗氣氛,並得出「這樣的豬圈真是非打掃不可」的結論,從而由衷地欽佩故事的主人公——那些有勇有謀、出生入死的私家偵探。在這方面,《血腥的收獲》是一個突出的典型。
哈米特的同時代人,「硬漢偵探小說」的另一位代表人物雷蒙·錢德勒在《兇案小說的樸素藝術》一文中評論說:哈米特在一種由於過分強調推理偵手段的神奇作用而變得漸漸失去生命力的藝術形式中注入了現實主義因素。這是非常精闢的概括。
Ⅶ 硬漢派的硬漢派介紹
達希爾的《馬爾他黑鷹》、《血腥的收獲》、《戴恩家的禍祟》、《瘦子》以及錢德勒的《長眠不醒》、《戀人無情》、《湖底女人》、《小妹妹》 、《高窗》
西方偵探小說的創始人一般都公認是19世紀的美國作家愛倫·坡,隨後經英國的柯南·道爾、多蘿西·賽耶斯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等作家的仿效推進,使偵探小說成為一種流行的通俗文學樣。自上世紀30年代起,它在美國特定環境中又有了新的發展,首先出現的就是達希爾·哈米特和雷蒙德·錢德勒開創的硬漢派偵探小說,隨後衍生了許多旁支,諸如庭偵探小說、犯罪小說、警察小說、間諜小說和國際政治小說等等。
美國1929年出現了經濟危機,接連幾年陷入了嚴重的大蕭條,社會風氣日趨腐化墮落,黑社會勢力也隨之猖獗,社會名流、律師乃至執法當局也與他們同流合污,狼狽為奸,暴力犯罪事件層出不窮,傳統的道德准則趨於崩潰,法律和秩序成為一句空話。硬漢派的私家偵探便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中挺身而出正直剛強地為社會伸張正義,但是他們又多多少少帶有一種憤世嫉俗的心態。哈特和錢德勒所塑造的就是這類私家偵探的形象。因此可以說硬漢派偵探小說或多或少具針砭世態的含意,現實主義色彩濃厚。他們的創作手法也獨具一格而不落俗套,例如,為加快情節節奏,往往不注重小說場景的描繪和人物心理的描述,然而這種簡潔的敘述和機智雋永的對話卻又把小說寫作藝術和美學價值提升一個新高度,非一般偵探小說或其他通俗文學樣式所能比擬的。
Ⅷ 硬漢派的偵探小說家有哪些
1961,美國)
偵探或代表作:
Sam Spade(馬爾他之鷹)
Nick and Nora Charles (瘦子)
Continental Op (血紅的收獲、丹恩氏的詛咒、大陸偵探社)
風 格:建議歸入正統硬漢推理,不拖泥帶水,沒有多餘的矯情,作品富左翼色彩,Op也可以說開了無名偵探的先河。
詹姆斯•M•凱恩(James Mallahan Cain,1892 -1977)
偵探或代表作:
/(郵差總按兩遍鈴)
/(米德莉德•皮爾斯)
/(雙倍賠償)
Jeff Bailey(漩渦之外)
風 格:建議歸入正統硬漢推理,關於金錢與慾望的好萊塢戲劇感十足。
米基•斯皮蘭(Mickey Spillane,1918-2006)
偵探或代表作:
Mike Hammer系列(吾即判官、大殺特殺)
Tiger Mann系列(血色黎明)
風 格:建議歸入正統硬漢推理,涉黃、涉暴力、涉黑,其筆下的城市幾乎是骯臟的集合體,有漫威旗下Pulisher的角色即視感。
雷蒙德•錢德勒(Raymond Chandler,1888-1959)
偵探或代表作:
Philip Marlowe系列(漫長的告別、長眠不醒)
風 格:建議歸入正統硬漢推理,個人傳奇與筆下人物結合最為優質的代表,賦予了通俗角色更上的文學層次感,奠基了傷感硬推流派。
羅斯•麥克唐納(Ross MacDonald,1915-1983)
偵探或代表作:
Lew Archer系列(藍錘、移動飛靶)
風 格:建議歸入正統硬漢推理,詢問式的留白和多以家庭悲劇反映現實的手法結合使得其文學性幾乎與雷蒙德•錢德勒不分伯仲。
「理查德•斯塔克」(「Richard Stark」,Donald Edwin Westlake,1933-2008)
偵探或代表作:
「thief」 Parker&「actor」 Alan Grofield系列(獵人、殺戮之月、相互殘殺)
風 格:建議歸入非正統硬漢推理,給讀者預留的詭計較多,情節駕馭能力較強,特別是1962年的帕克首演,穿插故事主線的主角不再是傳統的偵探或退休警察,而變成了一個「惡賊」。
康奈爾•喬治•伍爾里奇(Cornell George Woolrich,1903-1968)
偵探或代表作:
/(後窗)
/(三點鍾)
/(我嫁給了一個死人)
風 格:建議歸入非正統硬漢推理,更多地偏向黑色小說,具備希區柯克式的將心理白描與劇情懸念完美結合的能力,其可能是勞倫斯•布洛克最愛的作家。
帕特里西亞•海史密斯(Patricia Highsmith,1921-1995)
偵探或代表作:
/(Tom Ripley系列)
風 格:建議歸入非正統硬漢推理,個人覺得其是菲茨傑拉德在推理小說領域的再現,奢侈,精緻,以及相當程度的冷酷,Ripley系列是其最蜚聲的作品集合,集合了道林格雷般的美與險惡。
喬納森•拉蒂默(Jonathan Latimer,1906-1983)
偵探或代表作:
William Crane系列(瘋人院謀殺案、停屍房的女人)
風 格:建議歸入非正統硬漢推理,在哈米特基礎上吸收了古典推理的解謎設置,結合自己的黑色幽默,名副其實的塑造了一名玩世不恭的「酒鬼」偵探形象。
諾伯特•戴維斯(Norbert Davis,1909-1949)
偵探或代表作:
Max Latin系列(紅鵝)
風 格:建議歸入正統硬漢推理,如果說有一名偵探在遭受的所有考驗和無可奈何面前還能保持一份淡然的話,那一定是馬克思拉丁,戴維斯一直在用最大化的樂觀筆調寫黑色系硬漢推理,直至1949年其自殺。
—————————————
2016-09-19更新五位,未完。
—————————————
切斯特•海姆斯(Chester Himes,1909-1989)
偵探或代表作:
「Harlem Detective」(Coffin Ed Johnson and Gravedigger Jones)(持槍的盲人、哈萊姆之怒)
風 格:建議歸入正統硬漢推理,「黑人傳奇」、「入獄二十年」、「種族歧視與沖突」、「哈萊姆區」、「美國黑人偵探小說獎」,僅僅是聽到這些詞,你就已經可以把海姆斯與那個黑色年代層出不窮的罪惡聯繫到一起了。
「布雷特•哈利戴」(「Brett Halliday」,Davis Dresser,1904-1977)
偵探或代表作:
Michael Shayne系列(死亡的分配)
風 格:建議歸入正統硬漢推理,二三十年代硬漢推理典型,20th Century Fox曾歸納了其最負盛名的幾部作品:《Sleepers West》、《 Dressed to Kill》、《Blue, White and Perfect》、《The Man Who Wouldn't Die》等。特別地,其第二任妻子為海倫•麥克洛伊,心證推理流派奠基人。
羅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1932-2010)
偵探及代表作:
Spenser系列(福地)
風 格:建議歸入正統硬漢推理,每個硬漢都會有一座城,Spenser的城是波士頓。在美國人權、婦女、和平等運動背景下,帕克通過作品中塑造的大量民族熔爐式的配角描寫,大為豐富了Spenser的性格特徵,凸顯了七八十年代典型的個人英雄形象,哈蘭•科本受其影響頗深。
蘇•格拉夫頓(Sue Grafton,1940-)
偵探及代表作:
Kinsey Millhone字母系列(A:不在現場)
風 格:建議歸入非正統硬漢推理,有一種傳承,叫致敬。格拉夫頓塑造了一個性格大咧與男人無異的女硬漢調查員形象,但內里又揣了阿加莎•克里斯蒂這般女人才會有的英國鄉村式的刻薄,曲折中不失戲謔。她計劃用26個字母寫完26本書,只為致敬羅斯•麥克唐納。截至目前,已寫完X。
比爾•普洛奇尼(Bill Pronzini,1943-)
偵探或代表作:
無名偵探系列(誘拐、中槍)
風 格:建議歸入正統硬漢推理,同樣是以無名偵探為角色特徵,普洛奇尼筆下的無名偵探形象相比哈米特卻多承接了一份地氣,多糅合進了一份普通人的情緒,「他」熱愛生活,敢於追求戀情,收藏了六千本通俗小說,在天使之城主持正義。「大偵探外更是小人物」的寫法讓我們認識到周邊不是只有Marlowe這樣的傷感硬漢,還有「他」這樣身材發福、容易被生活左右的柔軟硬漢。
Ⅸ 推薦幾本硬漢派推理小說,要名家的,謝謝。
埃勒里 奎因 的小說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