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文學小說是什麼和言情小說有什麼分別 順便推薦幾本好看的文學小說吧!
個人抄覺得文學小說和言情小說就在前兩個字不同嘛~
文學小說廣泛的說=小說 應該比較廣泛 包括玄幻 武俠 言情等等……
言情是其中的一類吧~比較受女生們歡迎的~呵呵
另外文學小說個人覺得不光會涉及愛情 還會有深度的說……
言情小說 現在可越來越年輕化了13 14歲的孩兒們都能寫一些放到網上……
不過當然也有好的啊~明曉溪的很愛!!
推薦幾本文學類的……都是名著系列
基督山伯爵
飄
白夜行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⑵ 純文學小說是什麼意思
純文學,是高度抽象化的文學
純文學
對於人類精神的深入探討不斷揭示了精神王國的面貌,在世人眼前展示出一個嶄新的、陌生的、難以用世俗語言表達的、與我們用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對稱的廣大無邊的世界。自古以來,對於這個「虛無飄渺」的世界的描繪,是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哲學家和自然科學家的共同的工作。
在文學家中有一小批人,他們不滿足於停留在精神的表面層次,他們的目光總是看到人類視界的極限處,然後從那裡開始無限止的深入。寫作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不斷地擊敗常套「現實」向著虛無的突進,對於那謎一般的永恆,他們永遠抱著一種戀人似的痛苦與虔誠。表層的記憶是他們要排除的,社會功利(短期效應的)更不是他們的出發點,就連對於文學的基本要素——讀者,他們也抱著一種矛盾態度。自始至終,他們尋找著那種不變的、基本的東西,(像天空,像糧食,也像海洋一樣的東西)為著人性(首先是自我)的完善默默地努力。這樣的文學家寫出的作品,我們稱之為純文學。我願自己永遠行進在這個人數不多的隊列中。
「純」的文學用義無反顧地向內轉的筆觸將精神的層次一層又一層地描繪,牽引著人的感覺進入那玲瓏剔透的結構,永不停息地向那古老混沌的人性的內核突進。凡認識過了的,均呈現出精緻與對稱,但這只是為了再一次地向混沌發起沖擊。精神不死,這個過程也沒有終結。於寫作,於閱讀均如此,所需的,是解放了的生命力。可以想見,這樣的文學必然短期效應的讀者不會很多,如果又碰上文學氛圍不好的話,作者很可能連生存都困難。
中國文化傳統勢力是太強大了,它那日益變得瘠薄的土壤中如今孕育的,是普遍的萎靡與蒼白,它早已失去了獨自擔負起深入探索人性的工作的力量,但它仍能匯集起世紀的陰雲,擋住有可能到來的理性之光。我認為我們的文學急需的,不是那種庸俗的關於「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討論,(這種討論令人顯得猥瑣)而是一種博大的胸懷和氣魄,一種對於生命的執著,和對於文學自身的信心。只有建立起這樣的自信,才不會局限在日益狹小的觀念中,才有可能突破傳統的束縛,逐步達到為藝術而藝術的境界,從而刷新傳統。
⑶ 什麼是文學作品
一、 詩歌 我國最早出現的一種文學體裁,源於原始人的勞動呼聲,是一種有聲韻、有歌詠的文學。 古詩多四言,如《詩經》,東漢魏晉以後多五言、七言。唐代有古體和近體之分,"五四"有了新詩。 我國古代將合樂的詩歌稱為歌,將不合樂的詩歌稱為詩。無論合樂與否,都具有很強的音樂美。 詩歌按時代分為古體詩、近體詩和新詩;按表達方式分為敘事詩和抒情詩;按內容分為田園詩、山水詩、科學詩和詠物詩四類。
本為一種文學的表現手法,它為《詩經》"六義"之一,漢代形成一種特定的體制。成為一種介於詩和散文之間的講究鋪陳,重視詞藻、對偶、押韻的文體。以鋪敘事物為主的是"大賦",以抒情為主的叫"小賦",接近於散文的稱"文賦"。 它有別於今天的散文標題的"賦",已不是鋪陳的字眼,而是"贊""頌"意。
三、駢體文 是以雙句(即儷偶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和聲律,與散文相對的一種韻文。最大特點是,全文用對偶句組成,構成字數相等的上下聯,句法結構對稱,詞性、詞義相互合對。而偶句通常用四字和六字組成,互相交替(四六文),如"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 起於漢末,形成於魏晉,盛行於南北朝。唐初仍沿習此,到韓、柳繼起後,這種文體才衰落。 和韓、柳倡導的古文相比,古文講"氣勢",駢文講"氣韻";古文講通暢,駢文講含蓄;古文講古樸,駢文講典麗。
四、詞 古代適合合樂歌唱而產生的一種新詩體,(即"倚聲填詞")。又叫"曲子詞""長短句""樂府"等。 每首詞都有一個表示音樂的曲調名(曲牌),它規定了可供演唱的詞的音樂,也規定了作為歌詞的"詞"的字數、句數、韻數、韻位等。大部分都分為片(段),"片"也叫"遍"或"闋",是音樂唱完一遍的意思。 詞概括樂調長短,分為小令、中調、長調(慢詞)。 詞遠在梁代時已有雛形,晚唐定型,盛於宋朝。
五、小說 文學作品的一大樣式。通過描寫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塑造多種多樣的人物形象,廣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會生活。 中國小說淵源於古代神話傳說,經歷了六朝志怪、唐代傳奇、宋元話本、明清章回小說和"五四"現代小說的發展過程。 按篇長短可分為長篇、中篇、短篇;按內容不同分為社會小說、神話小說、歷史小說、科學小說和偵探小說。
六、散文 古代,凡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包括經傳史書在內,概稱散文。現代散文是指與詩歌、小說、戲劇並稱的文學體裁。 散文的特點是取材廣泛,"形散神聚";形式自由,寫法靈活;語言不受韻律限制,表達含蓄,意味深長。 按內容的差異和表達方式的不同,可分為: 記敘散文--以記人、事敘、狀物、寫景為主的散文。 抒情散文--通過對人物、事件或景物的記敘描寫,達到托物詠志、寓情於物的目的。常用象徵手法表達作者含蓄的激情,引導人們去追思和聯想。 議論散文--說理往往藉助於事例的簡述,形象的描繪和感情的抒發來進行。不需要邏輯推理,和嚴密的論證。
七、戲劇 綜合性舞台藝術,是藉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雕塑、建築等藝術手段塑造舞台藝術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社會生活的。 在中國,戲劇是戲曲、話劇、歌劇的總稱。也常專指話劇。在西方指話劇。 戲劇的基本要素是矛盾沖突。 戲劇的語言包括對白、獨白;舞台說明。 戲劇的結構:獨幕、多幕。
西方文學
最早已知道的文學作品是公元前2700年一篇蘇美人的吉爾伽美什史詩,當中描述英雄主義、友誼、損失及追逐永生。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特色的文學。早期作品經常帶著宗教或教誨的目的。說教的規范的文學從此誕生。浪漫主義的異常特質在中世紀綻放。同時,理性時代造就了民族主義史詩與哲學短文。浪漫主義強調通俗的文學及情感的投入,慢慢被尋求真實的現實主義與自然主義文學所取代。到了20世紀,象徵主義抬頭,探索角色的描述和發展。
⑷ 什麼是文學小說怎樣區別啊
這個問題嘛,文學體裁的一種」,文學作品的四大基本體裁是詩歌、散文、小說和戲劇。小說就是一個濃縮的社會,正如巴爾扎克所言:{小說就是一個民族的秘史。}小說不同於真實的現實生活,可以說是另一個社會,虛擬的社會。它要體現作者的觀點,圍繞作者的主題,真實的事件素材加以選材,去塑造時代特色的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准確而完整的敘述,如同講故事。也可以這么說。小說可理解為在故事的基礎上運用通過情節,細節,空間,環境,場景.....來塑造性格化的人物形象,反映社會的生活。也代表作者的世界觀的主題思想的文學表達形式。 小說的特點 ,不同詩歌,散文這些作品,散文以情以景抒情,形散而神不散,整篇是心靈感受的描述。小說,是故事的延續,是在故事的基礎,經過寫作藝術的加工。兩者不同,散文是把事物平鋪直敘的交待清楚。小說除了要具備散文的條件外,還要把事物想成故事 ,再把故事的發展設計成情節曲折、高潮迭起,加上故事中人物的對話,穿針引線使整個故事扣人心弦,把作者想表達的主題並通過小說呈現,而讓讀者共鳴。
希望採納
⑸ 文學和小說有什麼區別啊!
一、整體與局部的區別。
1、文學,是屬於人文學科的學科分類之一,與哲學、宗教、法律、政治並駕於社會建築上層。
2、小說,通過人物、情節和環境的具體描寫來反映現實生活的文學體裁。是文學這一學科的一個分支,小說與詩歌、散文、戲劇,並稱「四大文學體裁」。
二、構成要素的區別。
1、文學,意識的產物,生活的反映,文學是客觀的東西到了人的頭腦中後,人重新組織編出用文字表達出來的東西。
古今中外都曾把一切用文字書寫的書籍文獻統稱為文學。現代專指用語言文字塑造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藝術,故也是語言藝術的一種。
2、小說,構成三要素: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環境描寫。
三、表達內涵的區別。
1、文學,是一種將語言文字用於表達社會生活和心理活動的學科,屬社會意識形態范疇。
文學作品是作家用獨特的語言藝術表現其獨特的心靈世界的作品,離開了這樣兩個極具個性特點的獨特性就沒有真正的文學作品。一個傑出的文學家就是一個民族心靈世界的英雄。文學代表一個民族的藝術和智慧。
2、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真實實例更加集中,更加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⑹ 有什麼好的文學小說
比較好的文學小說有《邊城》《圍城》《子夜》《紅高粱》《廢都》。
1、《邊城》
《邊城》作者是沈從文,首次出版於1934年。該小說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展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4、《紅高粱》
《紅高粱》以抗日戰爭及20世紀30、40年代高密東北鄉的民間生活為背景,故事中塑造的一系列的抗日英雄卻都是正義和邪惡的化身。
在小說中,莫言塑造了一個在倫理道德邊緣的紅高粱世界,一種土匪式英雄,他們做盡壞事但也報效國家,他們繾綣相愛、英勇搏殺,充滿著既離經叛道又擁有無限生氣的時代氣息。
5、《廢都》
《廢都》為作家賈平凹創作的長篇小說,1993年首次發表。小說寫的是80年代我國西北一個大城市裡一群知識分子的生活故事。小說主人公叫庄之蝶,是西京城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也是四大名人中最有能耐的一個,屬「西京文壇上數一數二的頂尖人物」。小說還較多地運用了象徵的手法,是該小說值得注意的一個藝術特點。
⑺ 文學小說可以寫什麼快快快。
都市官場歷史科幻很多都可以寫
⑻ 寫小說都需要什麼,文學作品的分類都有哪些
耐心、恆心。沒有嚴格的規定。寫小說之前必須明確主題,要有相對清晰專的故事結構,人設很重要屬,對故事背景、時代有較基礎的認識。(如果是架空類型的要自己想的完整、全面哦~!)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嚴密的構思,是小說是否能夠吸引讀者的重點。更重要的是千萬不要出現自相矛盾的地方哦~!
⑼ 中國著名文學小說
有:《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儒林外史》等等。
1、《紅樓夢》
《紅樓夢》,中國古代章回體長篇小說,又名《石頭記》等,被列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認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富貴公子賈寶玉為視角,描繪了一批舉止見識出於須眉之上的閨閣佳人的人生百態,展現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劇美,可以說是一部從各個角度展現女性美以及中國古代社會世態百相的史詩性著作。
《紅樓夢》版本可分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兩大系統。程本為程偉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為脂硯齋在不同時期抄評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
2、《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
《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後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里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3、《水滸傳》
《水滸傳》,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主要故事背景、類型上屬於英雄傳奇的章回體長篇小說。作者或編者一般被認為是施耐庵,現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羅貫中兩人中的一人,或兩人皆有。
全書通過描寫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壯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後為宋朝征戰,最終消亡的宏大故事,藝術地反映了中國歷史上宋江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
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斗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
4、《西遊記》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5、《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傳世,初刻於嘉慶八年(1803年)。
全書五十六回,以寫實主義描繪各類人士對於「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一方面真實的揭示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從而對當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
一方面熱情地歌頌了少數人物以堅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對於人性的守護,從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說白話的運用已趨純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畫也頗為深入細膩,尤其是採用高超的諷刺手法,使該書成為中國古典諷刺文學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