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集作者 > 非小說書評怎麼寫

非小說書評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1-10-03 17:51:42

1. 書評怎麼寫

先做筆記,然後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知識,再寫下在書中的收獲,最後再想下書的寫作結構。

1、做筆記

首先,在閱讀的同時,記下故事情節和內容,並提出可能在未來闡明的意見。你會驚訝地發現,當你閱讀時,你手頭有一支鉛筆,這將使你的理解更深。

2、閱讀

閱讀報紙和雜志上的評論也會讓你受益匪淺,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出版物都有書評專欄或專頁,通常靠近封底。

最好在圖書館花點時間瀏覽最新版的《圖書分類目錄》和當代文藝評論,在這里,還可以閱讀一些沒有時間閱讀的書籍的情節摘要,這為寫書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背景。

3、寫收獲

寫出所讀的書對自己的幫助:只要仔細閱讀每一本書,就會從中學到很多東西。列出一些東西最大的好處是,當自己想在書中找到信息時,可以馬上找到自己的閱讀收獲。

4、書的結構:有哪些部分?每個部分總結一個句子的內容。思考一章時,作為讀者,最重要的是什麼?什麼對讀者最有幫助。自己的收獲常常是這本書價值的一部分,進一步的總結和歸納將形成自己的書評。

注意事項;

1、在書評中要表明自己立場,分享自己的見解,觀點越細致越好。

2、給書評取一個能反映內容的名字。

3、寫書評的觀點並不一定非常可觀。

4、不要面面俱到,要有所選擇。

5、觀點要鮮明且獨特。




2. 怎樣寫書評啊

怎樣寫書評
請記住,你的目標不只是完成書評的寫作,而且要給評論本身加上一個難忘的結尾,使它成為一篇一流的報刊文章。在被評論的書已被人遺忘後多年,你都會為這篇書評而驕傲。
——愛德華·豪爾
你是否想過閱讀最近出的新書,然後就觀感寫點什麼,為此還能獲得報酬,你是不是覺得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自然,這便是書評。
摘自:編輯寫作
著手准備
要想使文章得到發表,你不一定要為已出版的書撰寫書評。許多家報紙,包括本地的消費者周報,都很高興採用當地作家所寫的有關本地區書籍的書評,地區性和特色雜志也發表書評。因此如果你熟悉某個特定地區或擅長某個特定主題,你就可以寫信向出版社咨詢。特別是當你對某書有好感,不妨說明你認為讀者為什麼會喜歡讀這本書,以及為什麼你尤其有資格來寫這本書的書評。對此感興趣的編輯會通過電話或信件的方式作出反應與你討論。
開始做事之前,你手頭必須有一本想為之作書評的書。你可以寫信給出版商的宣傳部,說明你想為哪一家刊物寫該書的書評。如果該刊物的編輯曾給你回復,表示有興趣讀到你的書評,你應將此回復附在致出版商的信中。如果你已發表了一些書評,編輯對你的文章已有所了解。他們可能會給你寄來即將出版的書(出版前的平裝版本),以答復你致宣傳部經理的信。
開始時,不要為毫無報酬或報酬少而感到沮喪,就把它看作是一次練習的機會。我最初發表在本地周報上的幾篇書評,每篇的報酬僅有5美元,但後來我將這幾篇書評的剪報寄給《紐約時報》、《芝加哥論壇》等幾家我目前工作的報社。現在我大約一個月寫兩篇書評,每篇報酬100美元至200美元。我還可免費獲得精裝版圖書,書評寫完後便歸我所有。
一旦你已為幾本書寫過書評,再向編輯寫咨詢信時應附上已發表的書評復制照片,不要擔心咨詢信發得太多。如果幾個星期後你仍未得到編輯的迴音,不妨緊跟著再發幾封信,信中應說明你喜歡什麼類型的書。
我的專長是當代小說和有關第三世界的書。其他書評作者可能擅長婦女問題、美國歷史、自然、運動、船舶或科學。如果你的興趣面太狹窄,得到回復的可能性就會減小,因此,最好在信中表現出你很願意為大范圍的書籍作書評。
每年8月和1月,出版家周刊都會列出將在下個季度出版的書籍,說明出版商和日期。你可到圖書館仔細瀏覽這些目錄,尋找適合自己口味的題目。寫信給編輯時,列出你有興趣作書評的書籍名單。
學寫書評
怎樣學寫書評?首先,邊閱讀,邊就情節和內容做筆記,記下日後可能闡發的評論。你會驚奇地發現,閱讀時手邊有一隻鉛筆,會使理解更為深人。
閱讀報刊雜志上的書評也會使你受益良多。許多國家和地區出版物都辟有書評專欄或專頁,一般在接近封底處。
不妨花些時間到圖書館瀏覽最新幾期的《書籍分類目錄》和《當代文藝評論與批評》,這里發表有大多數著名作家早期作品的書評摘要,由此可獲得有價值的參考文獻。在此你還可讀到那些你沒有時間去看的書的簡略的情節摘要,這為你寫書評提供了很好的背景知識。
你很快會發現,一篇好的書評應包括以下方面:
1.一個生動的開場白:用一兩個簡短的段落揭示作者的姓名、書名,以及有關作者的簡要信息,如過去的作品、曾獲得的榮譽。
2.如果是小說,對情節做簡要勾勒,如果作品不是小說,寫明寫作目的和主題。
3.書評作者對此書優缺點的評論。
4.用一個總結性的語句式段落使讀者對此書有一個總體印象。
開篇
寫好開篇段落對書評來說非常有挑戰性,其目的是抓住讀者的注意力,使他們產生讀這篇文章的熱切願望。
開篇之前,先做一下筆記,問自己一些問題:
·貫穿此書的主題是什麼?
·與同類書相比,這本書的特色是什麼?
·這本書對我產生了什麼影響?通過回答上述問題,你可能就知道該如何人手了。
一般來說,作者姓名和書名應該在第一段中出現,但有時你可能會從書中最重要的觀點說起,猶如書評專門評論該書的主題。
下面是我為一篇有關大學生活的諷刺小說所寫的書評的開場白,它發表在《紐約時報》上:「一段時間以來,大學校園處於喧囂混亂之中。不,不是學生調皮搗蛋,而是教授們在學院的走廊里留下斑斑血跡,他們都以自以為正確的政治觀點(poiticalcctness)向對方進行猛烈攻擊。」
之後,又隔了幾句話,我才寫出作者的名字依賽瑪利·瑞德和書名《日本的崛起》。在第一段中,我稱它為一部「趣味橫生,聳人聽聞的小說」。一般說來,文章開頭用簡短的語言表明作者對本書的總體印象是個不錯的辦法,一兩個形容詞就夠了,過後你可在此基礎上擴展。
為非小說書籍作書評時,最好先對此書主題的背景作簡短介紹,尤其是當一些讀者對主題不太熟悉時。例如,我發表在《聖·佛朗西斯科編年史》的一篇書評就是這樣開頭的:「最近來自南非的新聞既令人興奮,又讓人驚恐。這個國家即將獲得自由,但它的人民卻搞起了內部騷亂。」
下一句才指出書的名稱、作者及與他相關的信。
摘要
人們是為了判斷是否想讀這本書才去看書評的,因此你應讓他們對書的內容有所了解。小說的評論可對主要人物作些介紹,但只需簡要點出部分情節即可。沒有比評論者泄露了小說結局更讓作者和准讀者更惱火的事了!通常我簡介小說的前三分之一或前半部分情節,忽略副情節。在沖突即將解決時,某個人物要做出決定時,或一個主要的活動場景即將開始時,戛然而止。
非小說的書評則應提供所有重要信息的概覽,其中包括重大的日期,人物地點,觀點及作者如何得出結論的闡述。
適當地引用書中原文可使讀者產生真實的感受。要尋找那些機智、動人或有力的話語,並對它們產生的背景作一番描述。除非編輯准許你篇幅拉長,一般情況下,一定要將引言限制在一兩句之內。不要忘記在每句引文後面註上頁碼出處,這樣編輯可以核實。
有的作者不介意為缺乏價值的書做書評,甚至表現出很喜歡的樣子。我不是這樣,如果在一本書的前20或30頁未發現任何讓我喜歡的東西,我會將它寄回,這樣別的評論者可獲得機會。既然有那麼多的好書值得注意,為什麼要將時間浪費在那些我認為沒有價值的書上呢?我寫過各種各樣的評論,盡管這些書也有缺點,但我會誠實地告訴讀者,在這本書里我發現了什麼值得一讀的東西。
為了形成對一本書的觀點,你可問自己這樣一些問題:
·這位著者想做什麼?
·他或她獲得了多大的成功?
·在某些方面,此書是否打動了我?
·關於這本書,我喜歡的是什麼?
·我不喜歡的是什麼?
將你的評價分為兩大類會很有幫助:
·內容:作者所表述的。
·文體:他或她是怎樣表述的。
在考慮一本小說的內容時,不妨問自己:
·人物有趣或有說服力嗎?
·情節是否能始終吸引我的注意力?
就文體來說,要對作者的語言作出評論:
·是簡潔的,呆板的還是詩意的?
·非特指的,正規的,有感染力的?
·陳辭濫調還是富有創意。
盡量使用新穎的形容詞,我的原則是:在我的評論中決不允許出現任何陳腐的形容詞。
評論非小說文章時,雖然你也得提到文字是否清晰,是否具有可讀性,但內容比文體更重要。需考慮的有:
·作者對材料的駕馭是否充分徹底,是否經過深思熟慮?
·作者的中心觀點是什麼?為什麼?
·結論可否被作者提供的材料充分證實?
你可以對作者的結論存有異議,但必須盡量客觀,不要說,若我寫會如何如何。
簡要的總結
使用有力度的詞語,盡量簡短地總結你對此書的觀點。如果可能,與篇首的評論遙相呼應。
在我給依賽瑪利·瑞德的書《日本的崛起》所作的書評結尾,我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還加了一個轉折,呼應了開篇的觀點:「……這篇聰明、駭人的小說,正是我們抵制拘泥形式的學術風氣的一把利器。」

3. 書評怎麼寫與讀後感有何差別

【讀後感】
剖析讀後感,我們不難發現,其內容基本上為:感——悟——析——聯——結——五大塊,其圖示為:
①→ ②→ ③④⑤→ ⑥→ ⑦
↓ ↓ ↓ ↓ ↓
感 悟 析 聯 結
所謂「感」即讀/觀的內容或者感點;「悟」,這里特指在對你感受最深,啟迪最大的啟示/感悟,即觀點。「析」,分析說理,舉例證明;「聯」,即聯系社會情況或作者自己的實際,說明不該怎麼做或應該怎麼做。「結」,即歸納引申。這五者之間的關系為:「感」是「悟」的基礎,「析」是「悟」的根據,「聯」是「析」的發揮,「結」是對全文的收束。
那麼,怎樣寫讀後感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必須把關:
第一, 落實「悟」項。選准感點。獨抒新意。供料作文的內容豐富多彩,因而感點也較寬泛。所悟一定涉及面廣。但是,,從總體上講,材料總有一定的傾向,即它要求表述的有一個側重點。因而,所悟最應該趨向這一傾向或側重點。只是強調一點。你選擇的觀點/所悟一定要獨抒新意 (因為只有這樣,你做的讀後感文才有存在的價值),而且要選擇自己有話可說的話題(因為也只有這樣,你才能做出一篇象樣的讀後感)。
第二, 寫好「析」項。讀後感的「析」項一定要從材料中走出來,把古今中外社會生活中與之類似的事例請來,證明自己的「悟」/觀點的正確,達到以例證「悟」給讀者公理性質的證明印象。不過要注意如下幾點:例證要有針對性;例證的選取應有詳有略(有一,二個詳例為佳);例證的排列以時序,國別序為佳;在例證前要有引入語言,其後一定要有簡要的分析,切忌堆砌例子,給人以開例證展覽會的錯覺。一般說來,此部分的常用手法,初學者選正反對比法為最易。
第三, 「聯」項得當。此部分一般要回扣材料,結合作者自身的實際情況(如:學生談學習,工人講工作。教師說教書育人等等)和社會當前的動向。作出適當的評述重點說明作者自己怎麼去做或不應怎麼做。
第四, 紮好袋子。讀後感的結尾側重點在於由此及彼,切勿忘了推而廣之,點明觀點的普遍意義。但其篇幅最好不超過全文篇幅的六分之一,做到簡明扼要。
第五, 寫好過渡語句。段與段之間,各分層之間少不了過渡語言。它的作用是承上啟下。好的過渡語應該成為文段的紐帶,似「楔子」一樣地有機聯系文段的各個相關獨立的部分,成為全文的「關節」。
另外,選擇好的「題目」也有一定的技巧。對於中學生而言,保險的做法最好選擇中心觀點作其題目,至於選擇論題為題目的做法的也並不為過。只是不要把論題的范圍撒大了,以免讀者產生作者不理解話題的誤解,產生負面影響,以此,作者最加上一個副標題,以明論述的范圍。
以上分析說明,讀後感的基本模式可以用上圖表示:
題 目
感 1, 簡述所感 (約定30——40字)
(一) ↓ (過渡語) (約50字)
悟 2, 提出觀點 (最好是一個判斷句。約20字)
(過渡語)
3, 展開聯想 (適當分析展開材料,四言五語) ( 約70字)
(過渡語)
(二) 析 例證1
{ { }分析/小結
正面分析 例證2
{ }分析/小結
理論證明——結合觀點分析
(過渡語)
4, 分析舉例{ (約400字)
理論證明——分析
{反面分析 例證3 }分析/小結
{ } 分析/小結
例證4
(過渡語)
5,回扣材料 (一言兩語)
(三) 聯 { (過渡語) (約150字)
6,聯系現實 (七言八語)
↓(過渡語)
(四) 結 7,總結回應 (由點及面,三言兩語) (約30字)

【怎樣寫書評】

請記住,你的目標不只是完成書評的寫作,而且要給評論本身加上一個難忘的結尾,使它成為一篇一流的報刊文章。在被評論的書已被人遺忘後多年,你都會為這篇書評而驕傲。
——愛德華·豪爾

你是否想過閱讀最近出的新書,然後就觀感寫點什麼,為此還能獲得報酬,你是不是覺得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自然,這便是書評。
摘自:編輯寫作
著手准備
要想使文章得到發表,你不一定要為已出版的書撰寫書評。許多家報紙,包括本地的消費者周報,都很高興採用當地作家所寫的有關本地區書籍的書評,地區性和特色雜志也發表書評。因此如果你熟悉某個特定地區或擅長某個特定主題,你就可以寫信向出版社咨詢。特別是當你對某書有好感,不妨說明你認為讀者為什麼會喜歡讀這本書,以及為什麼你尤其有資格來寫這本書的書評。對此感興趣的編輯會通過電話或信件的方式作出反應與你討論。
開始做事之前,你手頭必須有一本想為之作書評的書。你可以寫信給出版商的宣傳部,說明你想為哪一家刊物寫該書的書評。如果該刊物的編輯曾給你回復,表示有興趣讀到你的書評,你應將此回復附在致出版商的信中。如果你已發表了一些書評,編輯對你的文章已有所了解。他們可能會給你寄來即將出版的書(出版前的平裝版本),以答復你致宣傳部經理的信。
開始時,不要為毫無報酬或報酬少而感到沮喪,就把它看作是一次練習的機會。我最初發表在本地周報上的幾篇書評,每篇的報酬僅有5美元,但後來我將這幾篇書評的剪報寄給《紐約時報》、《芝加哥論壇》等幾家我目前工作的報社。現在我大約一個月寫兩篇書評,每篇報酬100美元至200美元。我還可免費獲得精裝版圖書,書評寫完後便歸我所有。
一旦你已為幾本書寫過書評,再向編輯寫咨詢信時應附上已發表的書評復制照片,不要擔心咨詢信發得太多。如果幾個星期後你仍未得到編輯的迴音,不妨緊跟著再發幾封信,信中應說明你喜歡什麼類型的書。
我的專長是當代小說和有關第三世界的書。其他書評作者可能擅長婦女問題、美國歷史、自然、運動、船舶或科學。如果你的興趣面太狹窄,得到回復的可能性就會減小,因此,最好在信中表現出你很願意為大范圍的書籍作書評。
每年8月和1月,出版家周刊都會列出將在下個季度出版的書籍,說明出版商和日期。你可到圖書館仔細瀏覽這些目錄,尋找適合自己口味的題目。寫信給編輯時,列出你有興趣作書評的書籍名單。

學寫書評
怎樣學寫書評?首先,邊閱讀,邊就情節和內容做筆記,記下日後可能闡發的評論。你會驚奇地發現,閱讀時手邊有一隻鉛筆,會使理解更為深人。
閱讀報刊雜志上的書評也會使你受益良多。許多國家和地區出版物都辟有書評專欄或專頁,一般在接近封底處。
不妨花些時間到圖書館瀏覽最新幾期的《書籍分類目錄》和《當代文藝評論與批評》,這里發表有大多數著名作家早期作品的書評摘要,由此可獲得有價值的參考文獻。在此你還可讀到那些你沒有時間去看的書的簡略的情節摘要,這為你寫書評提供了很好的背景知識。
你很快會發現,一篇好的書評應包括以下方面:
1.一個生動的開場白:用一兩個簡短的段落揭示作者的姓名、書名,以及有關作者的簡要信息,如過去的作品、曾獲得的榮譽。
2.如果是小說,對情節做簡要勾勒,如果作品不是小說,寫明寫作目的和主題。
3.書評作者對此書優缺點的評論。
4.用一個總結性的語句式段落使讀者對此書有一個總體印象。

開篇
寫好開篇段落對書評來說非常有挑戰性,其目的是抓住讀者的注意力,使他們產生讀這篇文章的熱切願望。
開篇之前,先做一下筆記,問自己一些問題:
·貫穿此書的主題是什麼?
·與同類書相比,這本書的特色是什麼?
·這本書對我產生了什麼影響?通過回答上述問題,你可能就知道該如何人手了。
一般來說,作者姓名和書名應該在第一段中出現,但有時你可能會從書中最重要的觀點說起,猶如書評專門評論該書的主題。
下面是我為一篇有關大學生活的諷刺小說所寫的書評的開場白,它發表在《紐約時報》上:「一段時間以來,大學校園處於喧囂混亂之中。不,不是學生調皮搗蛋,而是教授們在學院的走廊里留下斑斑血跡,他們都以自以為正確的政治觀點(poiticalcctness)向對方進行猛烈攻擊。」
之後,又隔了幾句話,我才寫出作者的名字依賽瑪利·瑞德和書名《日本的崛起》。在第一段中,我稱它為一部「趣味橫生,聳人聽聞的小說」。一般說來,文章開頭用簡短的語言表明作者對本書的總體印象是個不錯的辦法,一兩個形容詞就夠了,過後你可在此基礎上擴展。
為非小說書籍作書評時,最好先對此書主題的背景作簡短介紹,尤其是當一些讀者對主題不太熟悉時。例如,我發表在《聖·佛朗西斯科編年史》的一篇書評就是這樣開頭的:「最近來自南非的新聞既令人興奮,又讓人驚恐。這個國家即將獲得自由,但它的人民卻搞起了內部騷亂。」
下一句才指出書的名稱、作者及與他相關的信。

摘要
人們是為了判斷是否想讀這本書才去看書評的,因此你應讓他們對書的內容有所了解。小說的評論可對主要人物作些介紹,但只需簡要點出部分情節即可。沒有比評論者泄露了小說結局更讓作者和准讀者更惱火的事了!通常我簡介小說的前三分之一或前半部分情節,忽略副情節。在沖突即將解決時,某個人物要做出決定時,或一個主要的活動場景即將開始時,戛然而止。
非小說的書評則應提供所有重要信息的概覽,其中包括重大的日期,人物地點,觀點及作者如何得出結論的闡述。
適當地引用書中原文可使讀者產生真實的感受。要尋找那些機智、動人或有力的話語,並對它們產生的背景作一番描述。除非編輯准許你篇幅拉長,一般情況下,一定要將引言限制在一兩句之內。不要忘記在每句引文後面註上頁碼出處,這樣編輯可以核實。
有的作者不介意為缺乏價值的書做書評,甚至表現出很喜歡的樣子。我不是這樣,如果在一本書的前20或30頁未發現任何讓我喜歡的東西,我會將它寄回,這樣別的評論者可獲得機會。既然有那麼多的好書值得注意,為什麼要將時間浪費在那些我認為沒有價值的書上呢?我寫過各種各樣的評論,盡管這些書也有缺點,但我會誠實地告訴讀者,在這本書里我發現了什麼值得一讀的東西。
為了形成對一本書的觀點,你可問自己這樣一些問題:
·這位著者想做什麼?
·他或她獲得了多大的成功?
·在某些方面,此書是否打動了我?
·關於這本書,我喜歡的是什麼?
·我不喜歡的是什麼?
將你的評價分為兩大類會很有幫助:
·內容:作者所表述的。
·文體:他或她是怎樣表述的。
在考慮一本小說的內容時,不妨問自己:
·人物有趣或有說服力嗎?
·情節是否能始終吸引我的注意力?
就文體來說,要對作者的語言作出評論:
·是簡潔的,呆板的還是詩意的?
·非特指的,正規的,有感染力的?
·陳辭濫調還是富有創意。
盡量使用新穎的形容詞,我的原則是:在我的評論中決不允許出現任何陳腐的形容詞。
評論非小說文章時,雖然你也得提到文字是否清晰,是否具有可讀性,但內容比文體更重要。需考慮的有:
·作者對材料的駕馭是否充分徹底,是否經過深思熟慮?
·作者的中心觀點是什麼?為什麼?
·結論可否被作者提供的材料充分證實?
你可以對作者的結論存有異議,但必須盡量客觀,不要說,若我寫會如何如何。

簡要的總結
使用有力度的詞語,盡量簡短地總結你對此書的觀點。如果可能,與篇首的評論遙相呼應。
在我給依賽瑪利·瑞德的書《日本的崛起》所作的書評結尾,我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還加了一個轉折,呼應了開篇的觀點:「……這篇聰明、駭人的小說,正是我們抵制拘泥形式的學術風氣的一把利器。

4. 書評應該怎麼寫啊1500左右 ,簡單說下怎麼寫

說點個人看法,不權威。
書評,顧名思義,就是對某書的評論;是一種議論文,類似讀後感。

寫書評也自然該可以參考議論文的寫作方法。
首先把書讀通——不是通讀——把握中心內容主題思想。
然後告訴大家自己對書的感受或看法:哪哪哪的寫作手法可圈可點,哪哪哪的情節真實動人,哪哪哪的思想精神意義深遠……但同時也要注意論據的選擇和論證的嚴密性,並要慎重的把握語言的感情色彩。
書評就是評論或介紹書刊的文章。
寫書評要注意以下幾點:
1.認真閱讀、研究原書。
2.了解所涉獵的知識范疇。
3.有感而發。沒有什麼特殊感受就不要寫了。
4.集中一點,不要面面俱到。什麼都想說,什麼都沒說明白。
5.,書評不必人雲亦雲,求得一點"有感",給他人開拓一層閱讀的空間,
書評,簡單的可以被看作是讀後感,你可以將自己讀該書的感想推薦給潛在讀者,但是它更注重「評」字,而不是「感」。
寫書評,要對文本的內容或者內涵進行分析,講清楚作者想說什麼,說這些想達到什麼目的,他的文本是否達到了這樣的目的,他給讀者帶來了什麼新穎的感受,好在哪裡,不足在哪裡,都要寫到,而且不能像寫報告一樣平鋪直敘,要有文采和鋒芒,因為對於一本書大家都會有不同感受,所以要有讓人讀下去的興趣
寫作格式沒有具體限制,篇幅一般不能太長,最多2000
可參考該網站介紹的一些書

5. 書評怎麼寫哪位大哥大姐幫我查

怎樣寫書評

請記住,你的目標不只是完成書評的寫作,而且要給評論本身加上一個難忘的結尾,使它成為一篇一流的報刊文章。在被評論的書已被人遺忘後多年,你都會為這篇書評而驕傲。
——愛德華·豪爾

你是否想過閱讀最近出的新書,然後就觀感寫點什麼,為此還能獲得報酬,你是不是覺得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自然,這便是書評。
摘自:編輯寫作
著手准備
要想使文章得到發表,你不一定要為已出版的書撰寫書評。許多家報紙,包括本地的消費者周報,都很高興採用當地作家所寫的有關本地區書籍的書評,地區性和特色雜志也發表書評。因此如果你熟悉某個特定地區或擅長某個特定主題,你就可以寫信向出版社咨詢。特別是當你對某書有好感,不妨說明你認為讀者為什麼會喜歡讀這本書,以及為什麼你尤其有資格來寫這本書的書評。對此感興趣的編輯會通過電話或信件的方式作出反應與你討論。
開始做事之前,你手頭必須有一本想為之作書評的書。你可以寫信給出版商的宣傳部,說明你想為哪一家刊物寫該書的書評。如果該刊物的編輯曾給你回復,表示有興趣讀到你的書評,你應將此回復附在致出版商的信中。如果你已發表了一些書評,編輯對你的文章已有所了解。他們可能會給你寄來即將出版的書(出版前的平裝版本),以答復你致宣傳部經理的信。
開始時,不要為毫無報酬或報酬少而感到沮喪,就把它看作是一次練習的機會。我最初發表在本地周報上的幾篇書評,每篇的報酬僅有5美元,但後來我將這幾篇書評的剪報寄給《紐約時報》、《芝加哥論壇》等幾家我目前工作的報社。現在我大約一個月寫兩篇書評,每篇報酬100美元至200美元。我還可免費獲得精裝版圖書,書評寫完後便歸我所有。
一旦你已為幾本書寫過書評,再向編輯寫咨詢信時應附上已發表的書評復制照片,不要擔心咨詢信發得太多。如果幾個星期後你仍未得到編輯的迴音,不妨緊跟著再發幾封信,信中應說明你喜歡什麼類型的書。
我的專長是當代小說和有關第三世界的書。其他書評作者可能擅長婦女問題、美國歷史、自然、運動、船舶或科學。如果你的興趣面太狹窄,得到回復的可能性就會減小,因此,最好在信中表現出你很願意為大范圍的書籍作書評。
每年8月和1月,出版家周刊都會列出將在下個季度出版的書籍,說明出版商和日期。你可到圖書館仔細瀏覽這些目錄,尋找適合自己口味的題目。寫信給編輯時,列出你有興趣作書評的書籍名單。

學寫書評
怎樣學寫書評?首先,邊閱讀,邊就情節和內容做筆記,記下日後可能闡發的評論。你會驚奇地發現,閱讀時手邊有一隻鉛筆,會使理解更為深人。
閱讀報刊雜志上的書評也會使你受益良多。許多國家和地區出版物都辟有書評專欄或專頁,一般在接近封底處。
不妨花些時間到圖書館瀏覽最新幾期的《書籍分類目錄》和《當代文藝評論與批評》,這里發表有大多數著名作家早期作品的書評摘要,由此可獲得有價值的參考文獻。在此你還可讀到那些你沒有時間去看的書的簡略的情節摘要,這為你寫書評提供了很好的背景知識。
你很快會發現,一篇好的書評應包括以下方面:
1.一個生動的開場白:用一兩個簡短的段落揭示作者的姓名、書名,以及有關作者的簡要信息,如過去的作品、曾獲得的榮譽。
2.如果是小說,對情節做簡要勾勒,如果作品不是小說,寫明寫作目的和主題。
3.書評作者對此書優缺點的評論。
4.用一個總結性的語句式段落使讀者對此書有一個總體印象。

開篇
寫好開篇段落對書評來說非常有挑戰性,其目的是抓住讀者的注意力,使他們產生讀這篇文章的熱切願望。
開篇之前,先做一下筆記,問自己一些問題:
·貫穿此書的主題是什麼?
·與同類書相比,這本書的特色是什麼?
·這本書對我產生了什麼影響?通過回答上述問題,你可能就知道該如何人手了。
一般來說,作者姓名和書名應該在第一段中出現,但有時你可能會從書中最重要的觀點說起,猶如書評專門評論該書的主題。
下面是我為一篇有關大學生活的諷刺小說所寫的書評的開場白,它發表在《紐約時報》上:「一段時間以來,大學校園處於喧囂混亂之中。不,不是學生調皮搗蛋,而是教授們在學院的走廊里留下斑斑血跡,他們都以自以為正確的政治觀點(poiticalcctness)向對方進行猛烈攻擊。」
之後,又隔了幾句話,我才寫出作者的名字依賽瑪利·瑞德和書名《日本的崛起》。在第一段中,我稱它為一部「趣味橫生,聳人聽聞的小說」。一般說來,文章開頭用簡短的語言表明作者對本書的總體印象是個不錯的辦法,一兩個形容詞就夠了,過後你可在此基礎上擴展。
為非小說書籍作書評時,最好先對此書主題的背景作簡短介紹,尤其是當一些讀者對主題不太熟悉時。例如,我發表在《聖·佛朗西斯科編年史》的一篇書評就是這樣開頭的:「最近來自南非的新聞既令人興奮,又讓人驚恐。這個國家即將獲得自由,但它的人民卻搞起了內部騷亂。」
下一句才指出書的名稱、作者及與他相關的信。

摘要
人們是為了判斷是否想讀這本書才去看書評的,因此你應讓他們對書的內容有所了解。小說的評論可對主要人物作些介紹,但只需簡要點出部分情節即可。沒有比評論者泄露了小說結局更讓作者和准讀者更惱火的事了!通常我簡介小說的前三分之一或前半部分情節,忽略副情節。在沖突即將解決時,某個人物要做出決定時,或一個主要的活動場景即將開始時,戛然而止。
非小說的書評則應提供所有重要信息的概覽,其中包括重大的日期,人物地點,觀點及作者如何得出結論的闡述。
適當地引用書中原文可使讀者產生真實的感受。要尋找那些機智、動人或有力的話語,並對它們產生的背景作一番描述。除非編輯准許你篇幅拉長,一般情況下,一定要將引言限制在一兩句之內。不要忘記在每句引文後面註上頁碼出處,這樣編輯可以核實。
有的作者不介意為缺乏價值的書做書評,甚至表現出很喜歡的樣子。我不是這樣,如果在一本書的前20或30頁未發現任何讓我喜歡的東西,我會將它寄回,這樣別的評論者可獲得機會。既然有那麼多的好書值得注意,為什麼要將時間浪費在那些我認為沒有價值的書上呢?我寫過各種各樣的評論,盡管這些書也有缺點,但我會誠實地告訴讀者,在這本書里我發現了什麼值得一讀的東西。
為了形成對一本書的觀點,你可問自己這樣一些問題:
·這位著者想做什麼?
·他或她獲得了多大的成功?
·在某些方面,此書是否打動了我?
·關於這本書,我喜歡的是什麼?
·我不喜歡的是什麼?
將你的評價分為兩大類會很有幫助:
·內容:作者所表述的。
·文體:他或她是怎樣表述的。
在考慮一本小說的內容時,不妨問自己:
·人物有趣或有說服力嗎?
·情節是否能始終吸引我的注意力?
就文體來說,要對作者的語言作出評論:
·是簡潔的,呆板的還是詩意的?
·非特指的,正規的,有感染力的?
·陳辭濫調還是富有創意。
盡量使用新穎的形容詞,我的原則是:在我的評論中決不允許出現任何陳腐的形容詞。
評論非小說文章時,雖然你也得提到文字是否清晰,是否具有可讀性,但內容比文體更重要。需考慮的有:
·作者對材料的駕馭是否充分徹底,是否經過深思熟慮?
·作者的中心觀點是什麼?為什麼?
·結論可否被作者提供的材料充分證實?
你可以對作者的結論存有異議,但必須盡量客觀,不要說,若我寫會如何如何。

簡要的總結
使用有力度的詞語,盡量簡短地總結你對此書的觀點。如果可能,與篇首的評論遙相呼應。
在我給依賽瑪利·瑞德的書《日本的崛起》所作的書評結尾,我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還加了一個轉折,呼應了開篇的觀點:「……這篇聰明、駭人的小說,正是我們抵制拘泥形式的學術風氣的一把利器。」
參考資料:編輯寫作

寫書評大概結構

自我簡介:書評完全是自己在閱讀後的感想,因此簡單的自我介紹可以很好的襯托出作者的經歷。沒有人能保證自己的觀點絕對客觀,一個介紹多少可以算作補充。
對自己的幫助:每一本書,只要認證看完,我們一定從中間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在此把這些東西列出來,最大的好處就是1年後當你希望在書中查找信息的時候,可以在自己的書評立刻找出來。「出版是最好的記憶」。
書籍大概結構:大概有哪幾個部分,每個部分一句話概括一下內容。關鍵的時作為讀者的我們在回想一章的時候,哪些內容是最能想的起來的,哪些是對自己最有幫助的。

閱讀建議:從自己的角度,推薦不同的讀者採取的不同的閱讀方式。這是一個書評中對別人最有幫助的部分。

問題和建議:沒有一本書是完美的,在文章最後提出書籍的問題和自己的建議不僅對讀者有幫助,而且還能對出版社有一個反饋。出版社的編輯們真的會用心去看的。這里的任何建議和批評一定要有足夠的操作性。打個比方:與其說「翻譯水平差」,不如說「297頁第三段開始的那句話反映了翻譯斷句的水平有待提高」。這樣譯者才能知道你的困惑,他才能有所改進。

6. 怎麼寫書評

請記住,你的目標不只是完成書評的寫作,而且要給評論本身加上一個難忘的結尾,使它成為一篇一流的報刊文章。在被評論的書已被人遺忘後多年,你都會為這篇書評而驕傲。
——愛德華·豪爾

你是否想過閱讀最近出的新書,然後就觀感寫點什麼,為此還能獲得報酬,你是不是覺得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自然,這便是書評。
摘自:編輯寫作
著手准備
要想使文章得到發表,你不一定要為已出版的書撰寫書評。許多家報紙,包括本地的消費者周報,都很高興採用當地作家所寫的有關本地區書籍的書評,地區性和特色雜志也發表書評。因此如果你熟悉某個特定地區或擅長某個特定主題,你就可以寫信向出版社咨詢。特別是當你對某書有好感,不妨說明你認為讀者為什麼會喜歡讀這本書,以及為什麼你尤其有資格來寫這本書的書評。對此感興趣的編輯會通過電話或信件的方式作出反應與你討論。
開始做事之前,你手頭必須有一本想為之作書評的書。你可以寫信給出版商的宣傳部,說明你想為哪一家刊物寫該書的書評。如果該刊物的編輯曾給你回復,表示有興趣讀到你的書評,你應將此回復附在致出版商的信中。如果你已發表了一些書評,編輯對你的文章已有所了解。他們可能會給你寄來即將出版的書(出版前的平裝版本),以答復你致宣傳部經理的信。
開始時,不要為毫無報酬或報酬少而感到沮喪,就把它看作是一次練習的機會。我最初發表在本地周報上的幾篇書評,每篇的報酬僅有5美元,但後來我將這幾篇書評的剪報寄給《紐約時報》、《芝加哥論壇》等幾家我目前工作的報社。現在我大約一個月寫兩篇書評,每篇報酬100美元至200美元。我還可免費獲得精裝版圖書,書評寫完後便歸我所有。
一旦你已為幾本書寫過書評,再向編輯寫咨詢信時應附上已發表的書評復制照片,不要擔心咨詢信發得太多。如果幾個星期後你仍未得到編輯的迴音,不妨緊跟著再發幾封信,信中應說明你喜歡什麼類型的書。
我的專長是當代小說和有關第三世界的書。其他書評作者可能擅長婦女問題、美國歷史、自然、運動、船舶或科學。如果你的興趣面太狹窄,得到回復的可能性就會減小,因此,最好在信中表現出你很願意為大范圍的書籍作書評。
每年8月和1月,出版家周刊都會列出將在下個季度出版的書籍,說明出版商和日期。你可到圖書館仔細瀏覽這些目錄,尋找適合自己口味的題目。寫信給編輯時,列出你有興趣作書評的書籍名單。

學寫書評
怎樣學寫書評?首先,邊閱讀,邊就情節和內容做筆記,記下日後可能闡發的評論。你會驚奇地發現,閱讀時手邊有一隻鉛筆,會使理解更為深人。
閱讀報刊雜志上的書評也會使你受益良多。許多國家和地區出版物都辟有書評專欄或專頁,一般在接近封底處。
不妨花些時間到圖書館瀏覽最新幾期的《書籍分類目錄》和《當代文藝評論與批評》,這里發表有大多數著名作家早期作品的書評摘要,由此可獲得有價值的參考文獻。在此你還可讀到那些你沒有時間去看的書的簡略的情節摘要,這為你寫書評提供了很好的背景知識。
你很快會發現,一篇好的書評應包括以下方面:
1.一個生動的開場白:用一兩個簡短的段落揭示作者的姓名、書名,以及有關作者的簡要信息,如過去的作品、曾獲得的榮譽。
2.如果是小說,對情節做簡要勾勒,如果作品不是小說,寫明寫作目的和主題。
3.書評作者對此書優缺點的評論。
4.用一個總結性的語句式段落使讀者對此書有一個總體印象。

開篇
寫好開篇段落對書評來說非常有挑戰性,其目的是抓住讀者的注意力,使他們產生讀這篇文章的熱切願望。
開篇之前,先做一下筆記,問自己一些問題:
·貫穿此書的主題是什麼?
·與同類書相比,這本書的特色是什麼?
·這本書對我產生了什麼影響?通過回答上述問題,你可能就知道該如何人手了。
一般來說,作者姓名和書名應該在第一段中出現,但有時你可能會從書中最重要的觀點說起,猶如書評專門評論該書的主題。
下面是我為一篇有關大學生活的諷刺小說所寫的書評的開場白,它發表在《紐約時報》上:「一段時間以來,大學校園處於喧囂混亂之中。不,不是學生調皮搗蛋,而是教授們在學院的走廊里留下斑斑血跡,他們都以自以為正確的政治觀點(poiticalcctness)向對方進行猛烈攻擊。」
之後,又隔了幾句話,我才寫出作者的名字依賽瑪利·瑞德和書名《日本的崛起》。在第一段中,我稱它為一部「趣味橫生,聳人聽聞的小說」。一般說來,文章開頭用簡短的語言表明作者對本書的總體印象是個不錯的辦法,一兩個形容詞就夠了,過後你可在此基礎上擴展。
為非小說書籍作書評時,最好先對此書主題的背景作簡短介紹,尤其是當一些讀者對主題不太熟悉時。例如,我發表在《聖·佛朗西斯科編年史》的一篇書評就是這樣開頭的:「最近來自南非的新聞既令人興奮,又讓人驚恐。這個國家即將獲得自由,但它的人民卻搞起了內部騷亂。」
下一句才指出書的名稱、作者及與他相關的信。

摘要
人們是為了判斷是否想讀這本書才去看書評的,因此你應讓他們對書的內容有所了解。小說的評論可對主要人物作些介紹,但只需簡要點出部分情節即可。沒有比評論者泄露了小說結局更讓作者和准讀者更惱火的事了!通常我簡介小說的前三分之一或前半部分情節,忽略副情節。在沖突即將解決時,某個人物要做出決定時,或一個主要的活動場景即將開始時,戛然而止。
非小說的書評則應提供所有重要信息的概覽,其中包括重大的日期,人物地點,觀點及作者如何得出結論的闡述。
適當地引用書中原文可使讀者產生真實的感受。要尋找那些機智、動人或有力的話語,並對它們產生的背景作一番描述。除非編輯准許你篇幅拉長,一般情況下,一定要將引言限制在一兩句之內。不要忘記在每句引文後面註上頁碼出處,這樣編輯可以核實。
有的作者不介意為缺乏價值的書做書評,甚至表現出很喜歡的樣子。我不是這樣,如果在一本書的前20或30頁未發現任何讓我喜歡的東西,我會將它寄回,這樣別的評論者可獲得機會。既然有那麼多的好書值得注意,為什麼要將時間浪費在那些我認為沒有價值的書上呢?我寫過各種各樣的評論,盡管這些書也有缺點,但我會誠實地告訴讀者,在這本書里我發現了什麼值得一讀的東西。
為了形成對一本書的觀點,你可問自己這樣一些問題:
·這位著者想做什麼?
·他或她獲得了多大的成功?
·在某些方面,此書是否打動了我?
·關於這本書,我喜歡的是什麼?
·我不喜歡的是什麼?
將你的評價分為兩大類會很有幫助:
·內容:作者所表述的。
·文體:他或她是怎樣表述的。
在考慮一本小說的內容時,不妨問自己:
·人物有趣或有說服力嗎?
·情節是否能始終吸引我的注意力?
就文體來說,要對作者的語言作出評論:
·是簡潔的,呆板的還是詩意的?
·非特指的,正規的,有感染力的?
·陳辭濫調還是富有創意。
盡量使用新穎的形容詞,我的原則是:在我的評論中決不允許出現任何陳腐的形容詞。
評論非小說文章時,雖然你也得提到文字是否清晰,是否具有可讀性,但內容比文體更重要。需考慮的有:
·作者對材料的駕馭是否充分徹底,是否經過深思熟慮?
·作者的中心觀點是什麼?為什麼?
·結論可否被作者提供的材料充分證實?
你可以對作者的結論存有異議,但必須盡量客觀,不要說,若我寫會如何如何。

簡要的總結
使用有力度的詞語,盡量簡短地總結你對此書的觀點。如果可能,與篇首的評論遙相呼應。
在我給依賽瑪利·瑞德的書《日本的崛起》所作的書評結尾,我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還加了一個轉折,呼應了開篇的觀點:「……這篇聰明、駭人的小說,正是我們抵制拘泥形式的學術風氣的一把利器。」
參考資料:編輯寫作

寫書評大概結構

自我簡介:書評完全是自己在閱讀後的感想,因此簡單的自我介紹可以很好的襯托出作者的經歷。沒有人能保證自己的觀點絕對客觀,一個介紹多少可以算作補充。
對自己的幫助:每一本書,只要認證看完,我們一定從中間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在此把這些東西列出來,最大的好處就是1年後當你希望在書中查找信息的時候,可以在自己的書評立刻找出來。「出版是最好的記憶」。
書籍大概結構:大概有哪幾個部分,每個部分一句話概括一下內容。關鍵的時作為讀者的我們在回想一章的時候,哪些內容是最能想的起來的,哪些是對自己最有幫助的。

閱讀建議:從自己的角度,推薦不同的讀者採取的不同的閱讀方式。這是一個書評中對別人最有幫助的部分。

問題和建議:沒有一本書是完美的,在文章最後提出書籍的問題和自己的建議不僅對讀者有幫助,而且還能對出版社有一個反饋。出版社的編輯們真的會用心去看的。這里的任何建議和批評一定要有足夠的操作性。打個比方:與其說「翻譯水平差」,不如說「297頁第三段開始的那句話反映了翻譯斷句的水平有待提高」。這樣譯者才能知道你的困惑,他才能有所改進。

7. 書評要怎麼寫有什麼技巧

請記住,你的目標不只是完成書評的寫作,而且要給評論本身加上一個難忘的結尾,使它成為一篇一流的報刊文章。在被評論的書已被人遺忘後多年,你都會為這篇書評而驕傲。 ——愛德華·豪爾 你是否想過閱讀最近出的新書,然後就觀感寫點什麼,為此還能獲得報酬,你是不是覺得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自然,這便是書評。 摘自:編輯寫作 著手准備 要想使文章得到發表,你不一定要為已出版的書撰寫書評。許多家報紙,包括本地的消費者周報,都很高興採用當地作家所寫的有關本地區書籍的書評,地區性和特色雜志也發表書評。因此如果你熟悉某個特定地區或擅長某個特定主題,你就可以寫信向出版社咨詢。特別是當你對某書有好感,不妨說明你認為讀者為什麼會喜歡讀這本書,以及為什麼你尤其有資格來寫這本書的書評。對此感興趣的編輯會通過電話或信件的方式作出反應與你討論。 開始做事之前,你手頭必須有一本想為之作書評的書。你可以寫信給出版商的宣傳部,說明你想為哪一家刊物寫該書的書評。如果該刊物的編輯曾給你回復,表示有興趣讀到你的書評,你應將此回復附在致出版商的信中。如果你已發表了一些書評,編輯對你的文章已有所了解。他們可能會給你寄來即將出版的書(出版前的平裝版本),以答復你致宣傳部經理的信。 開始時,不要為毫無報酬或報酬少而感到沮喪,就把它看作是一次練習的機會。我最初發表在本地周報上的幾篇書評,每篇的報酬僅有5美元,但後來我將這幾篇書評的剪報寄給《紐約時報》、《芝加哥論壇》等幾家我目前工作的報社。現在我大約一個月寫兩篇書評,每篇報酬100美元至200美元。我還可免費獲得精裝版圖書,書評寫完後便歸我所有。 一旦你已為幾本書寫過書評,再向編輯寫咨詢信時應附上已發表的書評復制照片,不要擔心咨詢信發得太多。如果幾個星期後你仍未得到編輯的迴音,不妨緊跟著再發幾封信,信中應說明你喜歡什麼類型的書。 我的專長是當代小說和有關第三世界的書。其他書評作者可能擅長婦女問題、美國歷史、自然、運動、船舶或科學。如果你的興趣面太狹窄,得到回復的可能性就會減小,因此,最好在信中表現出你很願意為大范圍的書籍作書評。 每年8月和1月,出版家周刊都會列出將在下個季度出版的書籍,說明出版商和日期。你可到圖書館仔細瀏覽這些目錄,尋找適合自己口味的題目。寫信給編輯時,列出你有興趣作書評的書籍名單。 學寫書評 怎樣學寫書評?首先,邊閱讀,邊就情節和內容做筆記,記下日後可能闡發的評論。你會驚奇地發現,閱讀時手邊有一隻鉛筆,會使理解更為深人。 閱讀報刊雜志上的書評也會使你受益良多。許多國家和地區出版物都辟有書評專欄或專頁,一般在接近封底處。 不妨花些時間到圖書館瀏覽最新幾期的《書籍分類目錄》和《當代文藝評論與批評》,這里發表有大多數著名作家早期作品的書評摘要,由此可獲得有價值的參考文獻。在此你還可讀到那些你沒有時間去看的書的簡略的情節摘要,這為你寫書評提供了很好的背景知識。 你很快會發現,一篇好的書評應包括以下方面: 1.一個生動的開場白:用一兩個簡短的段落揭示作者的姓名、書名,以及有關作者的簡要信息,如過去的作品、曾獲得的榮譽。 2.如果是小說,對情節做簡要勾勒,如果作品不是小說,寫明寫作目的和主題。 3.書評作者對此書優缺點的評論。 4.用一個總結性的語句式段落使讀者對此書有一個總體印象。 開篇 寫好開篇段落對書評來說非常有挑戰性,其目的是抓住讀者的注意力,使他們產生讀這篇文章的熱切願望。 開篇之前,先做一下筆記,問自己一些問題: ·貫穿此書的主題是什麼? ·與同類書相比,這本書的特色是什麼? ·這本書對我產生了什麼影響?通過回答上述問題,你可能就知道該如何人手了。 一般來說,作者姓名和書名應該在第一段中出現,但有時你可能會從書中最重要的觀點說起,猶如書評專門評論該書的主題。 下面是我為一篇有關大學生活的諷刺小說所寫的書評的開場白,它發表在《紐約時報》上:「一段時間以來,大學校園處於喧囂混亂之中。不,不是學生調皮搗蛋,而是教授們在學院的走廊里留下斑斑血跡,他們都以自以為正確的政治觀點(poiticalcctness)向對方進行猛烈攻擊。」 之後,又隔了幾句話,我才寫出作者的名字依賽瑪利·瑞德和書名《日本的崛起》。在第一段中,我稱它為一部「趣味橫生,聳人聽聞的小說」。一般說來,文章開頭用簡短的語言表明作者對本書的總體印象是個不錯的辦法,一兩個形容詞就夠了,過後你可在此基礎上擴展。 為非小說書籍作書評時,最好先對此書主題的背景作簡短介紹,尤其是當一些讀者對主題不太熟悉時。例如,我發表在《聖·佛朗西斯科編年史》的一篇書評就是這樣開頭的:「最近來自南非的新聞既令人興奮,又讓人驚恐。這個國家即將獲得自由,但它的人民卻搞起了內部騷亂。」 下一句才指出書的名稱、作者及與他相關的信。 摘要 人們是為了判斷是否想讀這本書才去看書評的,因此你應讓他們對書的內容有所了解。小說的評論可對主要人物作些介紹,但只需簡要點出部分情節即可。沒有比評論者泄露了小說結局更讓作者和准讀者更惱火的事了!通常我簡介小說的前三分之一或前半部分情節,忽略副情節。在沖突即將解決時,某個人物要做出決定時,或一個主要的活動場景即將開始時,戛然而止。 非小說的書評則應提供所有重要信息的概覽,其中包括重大的日期,人物地點,觀點及作者如何得出結論的闡述。 適當地引用書中原文可使讀者產生真實的感受。要尋找那些機智、動人或有力的話語,並對它們產生的背景作一番描述。除非編輯准許你篇幅拉長,一般情況下,一定要將引言限制在一兩句之內。不要忘記在每句引文後面註上頁碼出處,這樣編輯可以核實。 有的作者不介意為缺乏價值的書做書評,甚至表現出很喜歡的樣子。我不是這樣,如果在一本書的前20或30頁未發現任何讓我喜歡的東西,我會將它寄回,這樣別的評論者可獲得機會。既然有那麼多的好書值得注意,為什麼要將時間浪費在那些我認為沒有價值的書上呢?我寫過各種各樣的評論,盡管這些書也有缺點,但我會誠實地告訴讀者,在這本書里我發現了什麼值得一讀的東西。 為了形成對一本書的觀點,你可問自己這樣一些問題: ·這位著者想做什麼? ·他或她獲得了多大的成功? ·在某些方面,此書是否打動了我? ·關於這本書,我喜歡的是什麼? ·我不喜歡的是什麼? 將你的評價分為兩大類會很有幫助: ·內容:作者所表述的。 ·文體:他或她是怎樣表述的。 在考慮一本小說的內容時,不妨問自己: ·人物有趣或有說服力嗎? ·情節是否能始終吸引我的注意力? 就文體來說,要對作者的語言作出評論: ·是簡潔的,呆板的還是詩意的? ·非特指的,正規的,有感染力的? ·陳辭濫調還是富有創意。 盡量使用新穎的形容詞,我的原則是:在我的評論中決不允許出現任何陳腐的形容詞。 評論非小說文章時,雖然你也得提到文字是否清晰,是否具有可讀性,但內容比文體更重要。需考慮的有: ·作者對材料的駕馭是否充分徹底,是否經過深思熟慮? ·作者的中心觀點是什麼?為什麼? ·結論可否被作者提供的材料充分證實? 你可以對作者的結論存有異議,但必須盡量客觀,不要說,若我寫會如何如何。 簡要的總結 使用有力度的詞語,盡量簡短地總結你對此書的觀點。如果可能,與篇首的評論遙相呼應。 在我給依賽瑪利·瑞德的書《日本的崛起》所作的書評結尾,我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還加了一個轉折,呼應了開篇的觀點:「……這篇聰明、駭人的小說,正是我們抵制拘泥形式的學術風氣的一把利器。」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10622910.html?fr=qrl3

8. 書評怎麼寫開頭

怎樣寫書評

列夫·托爾斯泰說:「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而要使理想的書籍成為打開人們智慧的鑰匙,往往要藉助於書評,供更多的人了解它,熱愛它,和它交朋友。我國著名教育家、作家葉聖陶先生在《給少年兒童更多的課外讀物》一文中對書評的作用作了形象的概括,他說:「一篇精要精當的評介文章登出來,好的讀物就象長了翅膀,飛到廣大讀者心靈的窗戶前,等候開窗歡迎。報刊有義務使好的讀物長翅膀。」

什麼叫「書評」?讀過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把自己的感受、見解寫成文章,這就是「書評」。那麼,怎樣才能寫好「書評」呢?

首先,要認真讀一本書的「序」和「跋」。序、跋是一本書的重要組成部分,讀了序和跋,可以大致知道書的內容。有些書的「序」是作者自己寫的,主要談寫書的宗旨和經過,有些書的「序」是作者請別人(多半是某方面的專家)寫的,主要是介紹或評比本書的內容和特色。有的書的前言,實際上也是序的性質,有些書的後記,實際上與跋的性質類似。序一般是放在書的正文之前,有個別的放在正文之後,如漢代史學家司馬遷為自己的巨著《史記》寫的自序,就放在《史記》的末尾。序、跋是讀書指徑人門的向導,寫書評,不可不讀。

其次,要學會寫內容提要。唐代散文作家韓愈說:「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意思是說:對於記載事情的書必定掌握住它的要領,對於闡述道理的書必定探索出它的主旨。」我們讀書要學會在深刻領會原著的基本思想和精神實質以後,用自己的話對書中的主要內容和大意簡明扼要地概述出來。寫書評,不可能把原著的內容從頭到尾復述一遍,學會寫內容提要,就比較能把握住作品的主題,主題抓得准,書評也就「有的放矢」,不至於文不對題。所以,練習寫內容提要,對於鍛煉提高自己的綜合、概括能力很有裨益。

再次,要聯系實際。讀了一本書,感想、收獲也許很多,這就要抓住書中使你最受感動的地方,結合自己所想到的、所經歷的事情,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和受到的啟迪。比如江西師院附中高一學生吳嵐寫的《我愛〈紅岩〉》一文,獲山西《語文教學通訊》全國中學生書評徵文一等獎。文章從「我」和《紅岩》的聯系中,緊扣著一個「愛」字來寫。先寫《紅岩》是「自己最愛看的一本書」,然後詳細敘述愛的原因——「還是這本書給了我前進的力量、生活的勇氣」,作者訴說了自己童年的不幸,分析了《紅岩》一書中的許雲峰、華子良、江姐、小蘿卜頭等幾個主要英雄人物形象在自己心中引起的震動,回憶了媽媽的囑咐,最後概括了《紅岩》一書如何幫助她從厭惡生活到熱愛生活,書評寫得情理交織,娓娓動人。

最後,要有獨立的見解。古人雲:「非學無以質疑,非問無以廣積。」宋代學者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讀書要多思考,善於問,在正確理解原著的本義的基礎上,將自己的觀點和書中的觀點進行分析、比較,然後提出質疑,發表自己的新見解。比如高中語文課本有一篇郭沫若同志寫的《甲申三百年祭》,這是一篇立意新穎、文情並茂的散文。內蒙古烏蘭浩特一中丁少華同學讀後寫了一篇書評,文章就郭老提到的李自成殺李岩的舉動,進行了深入而具體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李自成殺李岩犯了雙重錯誤。作者為了論證這一中心論點,作出了種種「設想」,然後逐一加以論證,指出李自成既輕信了牛金星的讒言,又輕率殺了一個不該殺的人,「這就尤其使自成的錯誤又蒙上了一層悲劇色彩」,最後得出李自成殺李岩實屬「失策之舉,鼠目寸光」這一結論。丁少華同學的這篇書評立論求新、求異,論據不貪多求全,論證過程擺事實、講道理,緊緊圍繞論題進行推理,作出判斷,力求以理服人。雖然文章的個別觀點還有待商榷,對李自成聽信讒言的思想基礎以及殺李岩的階級界線還缺乏必要的分析,但作者敢於提出自己不同見解的膽識和論辯能力,實在值得稱道。

寫書評,貴在有獨立見解,最忌踏陳習故、人雲亦雲。

9. 書評怎麼寫呀

怎樣寫書評

請記住,你的目標不只是完成書評的寫作,而且要給評論本身加上一個難忘的結尾,使它成為一篇一流的報刊文章。在被評論的書已被人遺忘後多年,你都會為這篇書評而驕傲。
——愛德華·豪爾

你是否想過閱讀最近出的新書,然後就觀感寫點什麼,為此還能獲得報酬,你是不是覺得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自然,這便是書評。
摘自:編輯寫作
著手准備
要想使文章得到發表,你不一定要為已出版的書撰寫書評。許多家報紙,包括本地的消費者周報,都很高興採用當地作家所寫的有關本地區書籍的書評,地區性和特色雜志也發表書評。因此如果你熟悉某個特定地區或擅長某個特定主題,你就可以寫信向出版社咨詢。特別是當你對某書有好感,不妨說明你認為讀者為什麼會喜歡讀這本書,以及為什麼你尤其有資格來寫這本書的書評。對此感興趣的編輯會通過電話或信件的方式作出反應與你討論。
開始做事之前,你手頭必須有一本想為之作書評的書。你可以寫信給出版商的宣傳部,說明你想為哪一家刊物寫該書的書評。如果該刊物的編輯曾給你回復,表示有興趣讀到你的書評,你應將此回復附在致出版商的信中。如果你已發表了一些書評,編輯對你的文章已有所了解。他們可能會給你寄來即將出版的書(出版前的平裝版本),以答復你致宣傳部經理的信。
開始時,不要為毫無報酬或報酬少而感到沮喪,就把它看作是一次練習的機會。我最初發表在本地周報上的幾篇書評,每篇的報酬僅有5美元,但後來我將這幾篇書評的剪報寄給《紐約時報》、《芝加哥論壇》等幾家我目前工作的報社。現在我大約一個月寫兩篇書評,每篇報酬100美元至200美元。我還可免費獲得精裝版圖書,書評寫完後便歸我所有。
一旦你已為幾本書寫過書評,再向編輯寫咨詢信時應附上已發表的書評復制照片,不要擔心咨詢信發得太多。如果幾個星期後你仍未得到編輯的迴音,不妨緊跟著再發幾封信,信中應說明你喜歡什麼類型的書。
我的專長是當代小說和有關第三世界的書。其他書評作者可能擅長婦女問題、美國歷史、自然、運動、船舶或科學。如果你的興趣面太狹窄,得到回復的可能性就會減小,因此,最好在信中表現出你很願意為大范圍的書籍作書評。
每年8月和1月,出版家周刊都會列出將在下個季度出版的書籍,說明出版商和日期。你可到圖書館仔細瀏覽這些目錄,尋找適合自己口味的題目。寫信給編輯時,列出你有興趣作書評的書籍名單。

學寫書評
怎樣學寫書評?首先,邊閱讀,邊就情節和內容做筆記,記下日後可能闡發的評論。你會驚奇地發現,閱讀時手邊有一隻鉛筆,會使理解更為深人。
閱讀報刊雜志上的書評也會使你受益良多。許多國家和地區出版物都辟有書評專欄或專頁,一般在接近封底處。
不妨花些時間到圖書館瀏覽最新幾期的《書籍分類目錄》和《當代文藝評論與批評》,這里發表有大多數著名作家早期作品的書評摘要,由此可獲得有價值的參考文獻。在此你還可讀到那些你沒有時間去看的書的簡略的情節摘要,這為你寫書評提供了很好的背景知識。
你很快會發現,一篇好的書評應包括以下方面:
1.一個生動的開場白:用一兩個簡短的段落揭示作者的姓名、書名,以及有關作者的簡要信息,如過去的作品、曾獲得的榮譽。
2.如果是小說,對情節做簡要勾勒,如果作品不是小說,寫明寫作目的和主題。
3.書評作者對此書優缺點的評論。
4.用一個總結性的語句式段落使讀者對此書有一個總體印象。

開篇
寫好開篇段落對書評來說非常有挑戰性,其目的是抓住讀者的注意力,使他們產生讀這篇文章的熱切願望。
開篇之前,先做一下筆記,問自己一些問題:
·貫穿此書的主題是什麼?
·與同類書相比,這本書的特色是什麼?
·這本書對我產生了什麼影響?通過回答上述問題,你可能就知道該如何人手了。
一般來說,作者姓名和書名應該在第一段中出現,但有時你可能會從書中最重要的觀點說起,猶如書評專門評論該書的主題。
下面是我為一篇有關大學生活的諷刺小說所寫的書評的開場白,它發表在《紐約時報》上:「一段時間以來,大學校園處於喧囂混亂之中。不,不是學生調皮搗蛋,而是教授們在學院的走廊里留下斑斑血跡,他們都以自以為正確的政治觀點(poiticalcctness)向對方進行猛烈攻擊。」
之後,又隔了幾句話,我才寫出作者的名字依賽瑪利·瑞德和書名《日本的崛起》。在第一段中,我稱它為一部「趣味橫生,聳人聽聞的小說」。一般說來,文章開頭用簡短的語言表明作者對本書的總體印象是個不錯的辦法,一兩個形容詞就夠了,過後你可在此基礎上擴展。
為非小說書籍作書評時,最好先對此書主題的背景作簡短介紹,尤其是當一些讀者對主題不太熟悉時。例如,我發表在《聖·佛朗西斯科編年史》的一篇書評就是這樣開頭的:「最近來自南非的新聞既令人興奮,又讓人驚恐。這個國家即將獲得自由,但它的人民卻搞起了內部騷亂。」
下一句才指出書的名稱、作者及與他相關的信。

摘要
人們是為了判斷是否想讀這本書才去看書評的,因此你應讓他們對書的內容有所了解。小說的評論可對主要人物作些介紹,但只需簡要點出部分情節即可。沒有比評論者泄露了小說結局更讓作者和准讀者更惱火的事了!通常我簡介小說的前三分之一或前半部分情節,忽略副情節。在沖突即將解決時,某個人物要做出決定時,或一個主要的活動場景即將開始時,戛然而止。
非小說的書評則應提供所有重要信息的概覽,其中包括重大的日期,人物地點,觀點及作者如何得出結論的闡述。
適當地引用書中原文可使讀者產生真實的感受。要尋找那些機智、動人或有力的話語,並對它們產生的背景作一番描述。除非編輯准許你篇幅拉長,一般情況下,一定要將引言限制在一兩句之內。不要忘記在每句引文後面註上頁碼出處,這樣編輯可以核實。
有的作者不介意為缺乏價值的書做書評,甚至表現出很喜歡的樣子。我不是這樣,如果在一本書的前20或30頁未發現任何讓我喜歡的東西,我會將它寄回,這樣別的評論者可獲得機會。既然有那麼多的好書值得注意,為什麼要將時間浪費在那些我認為沒有價值的書上呢?我寫過各種各樣的評論,盡管這些書也有缺點,但我會誠實地告訴讀者,在這本書里我發現了什麼值得一讀的東西。
為了形成對一本書的觀點,你可問自己這樣一些問題:
·這位著者想做什麼?
·他或她獲得了多大的成功?
·在某些方面,此書是否打動了我?
·關於這本書,我喜歡的是什麼?
·我不喜歡的是什麼?
將你的評價分為兩大類會很有幫助:
·內容:作者所表述的。
·文體:他或她是怎樣表述的。
在考慮一本小說的內容時,不妨問自己:
·人物有趣或有說服力嗎?
·情節是否能始終吸引我的注意力?
就文體來說,要對作者的語言作出評論:
·是簡潔的,呆板的還是詩意的?
·非特指的,正規的,有感染力的?
·陳辭濫調還是富有創意。
盡量使用新穎的形容詞,我的原則是:在我的評論中決不允許出現任何陳腐的形容詞。
評論非小說文章時,雖然你也得提到文字是否清晰,是否具有可讀性,但內容比文體更重要。需考慮的有:
·作者對材料的駕馭是否充分徹底,是否經過深思熟慮?
·作者的中心觀點是什麼?為什麼?
·結論可否被作者提供的材料充分證實?
你可以對作者的結論存有異議,但必須盡量客觀,不要說,若我寫會如何如何。

簡要的總結
使用有力度的詞語,盡量簡短地總結你對此書的觀點。如果可能,與篇首的評論遙相呼應。
在我給依賽瑪利·瑞德的書《日本的崛起》所作的書評結尾,我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還加了一個轉折,呼應了開篇的觀點:「……這篇聰明、駭人的小說,正是我們抵制拘泥形式的學術風氣的一把利器。」
參考資料:編輯寫作

寫書評大概結構

自我簡介:書評完全是自己在閱讀後的感想,因此簡單的自我介紹可以很好的襯托出作者的經歷。沒有人能保證自己的觀點絕對客觀,一個介紹多少可以算作補充。
對自己的幫助:每一本書,只要認證看完,我們一定從中間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在此把這些東西列出來,最大的好處就是1年後當你希望在書中查找信息的時候,可以在自己的書評立刻找出來。「出版是最好的記憶」。
書籍大概結構:大概有哪幾個部分,每個部分一句話概括一下內容。關鍵的時作為讀者的我們在回想一章的時候,哪些內容是最能想的起來的,哪些是對自己最有幫助的。

閱讀建議:從自己的角度,推薦不同的讀者採取的不同的閱讀方式。這是一個書評中對別人最有幫助的部分。

問題和建議:沒有一本書是完美的,在文章最後提出書籍的問題和自己的建議不僅對讀者有幫助,而且還能對出版社有一個反饋。出版社的編輯們真的會用心去看的。這里的任何建議和批評一定要有足夠的操作性。打個比方:與其說「翻譯水平差」,不如說「297頁第三段開始的那句話反映了翻譯斷句的水平有待提高」。這樣譯者才能知道你的困惑,他才能有所改進。

閱讀全文

與非小說書評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校園肉文GAY小說 瀏覽:121
主角身懷洞天的都市小說 瀏覽:301
艷後難求完結小說 瀏覽:856
主角風屬性玄幻小說 瀏覽:460
作者茶蘼小說在哪 瀏覽:496
都市帶戀足的小說 瀏覽:5
短篇小說父女合集 瀏覽:417
修羅武神玄幻小說排行榜2015 瀏覽:692
主角機智長篇的小說 瀏覽:126
518小說網和嫂子同居的日子 瀏覽:609
後宮青春文完結小說排行榜 瀏覽:431
青春小說人物獨白 瀏覽:672
穿越玄幻女完結好看的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824
兄弟同愛一女主的小說 瀏覽:119
重生怪物之類的小說 瀏覽:387
北枝寒小說免費閱讀 瀏覽:910
穿越小說女主是金發 瀏覽:153
帶著龍之戒穿越小說蘇落 瀏覽:155
電腦什麼寫小說好 瀏覽:881
都市娛樂後宮TXT小說下載 瀏覽: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