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八九十年代有什麼文學作品
八九十年代的文學作品有路遙的《人生》,李國文的《冬天裡的春天》,現代作家老鬼《血色黃昏》,現代作家張潔的《沉重的翅膀》 ,矯健的《老人倉》等。具體介紹如下:
1、《人生》是作家路遙創作的小說,也是其成名作。原載《收獲》1982年第三期,獲1981——1982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小說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
2、《冬天裡的春天》1981年出版,1982年獲第一屆茅盾文學獎。是一部長篇小說,作者李國文。《冬天裡的春天》以革命幹部於而尤重返故鄉石湖的三天兩夜經歷,回溯、對照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建國後17年到「文革」和粉碎「四人幫」長達40年的斗爭生活。
3、《血色黃昏》,現代作家老鬼1989年寫的《血色黃昏》中,林胡作為這本小說的主人公,切身的反映了作家老鬼在文化大革命中所受的各種各樣的苦難。
4、《沉重的翅膀》是現代作家張潔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81年。《沉重的翅膀》是中國反映四化建設、工業改革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該小說敘述重工業部副部長鄭子雲支持曙光汽車製造廠廠長陳詠明進行改革,卻遭部長田守誠反對。
5、《老人倉》,作者矯健。首刊於《文匯》 月刊1984年第5期。是一部優秀的現實主義力作,它大膽地觸及了當代農村改革中出現的各種新問題和新矛盾。
Ⅱ 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開始的文學作家是哪些
好多!你不會要全世界的吧!
基本上你認識的名作家都在90年代!
比如,法國雨果,代表作《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
法國的斯丹達爾,《紅與黑》
法國的巴爾扎克,《人間喜劇》
英國的簡奧斯汀,《傲慢與偏見》
英國的拜倫,《唐璜》
英國的托馬斯哈代,《苔絲》
俄國的扎爾斯泰,《戰爭與和平》,《復活》
俄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罪與罰》
美國的海明威,《老人與海》
美國的馬克吐溫,《哈里貝瑞歷險記》
美國的傑克倫敦,《馬丁伊甸》
德國的歌德,《浮士德》
德國的席勒,《陰謀與愛情》
……
實在是多,我都打不過來了!
Ⅲ 90年代港台言情小說作家
電影《抄戀空(同名小說改編)》《聽說》,電視劇《會有天使替我愛你(同名小說改編)》《泡沫之夏(同名小說改編)》《一起來看流星雨》古裝言情《美人心計(改編自小說未央沉浮)》《宮(改編自穿越小說)》《畫皮》
根據小說改編的電視劇電影有很多,就是不知道你喜不喜歡了
Ⅳ 90年代以來有哪些著名作家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生於浙江省餘姚縣,現任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中國著名文化學者,理論家、文化史學家、散文家。1966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 1980年陸續出版了《戲劇理論史稿》《中國戲劇文化史述》《戲劇審美心理學》。1985年成為中國大陸最年輕的文科教授。 1986年被授予上海十大學術精英。1987年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的榮譽稱號。2011年被授予甘肅聯合大學榮譽教授。2010年起擔任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
池莉(1957~ ) ,當代著名女作家,湖北仙桃人,1957 年生於湖北仙桃,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她的作品大部分體現了武漢的特色,她寫的人物大部分也和武漢特色有關,多部作品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反響強烈。
嚴歌苓,美籍華人,著名旅美作家[1] ,美國21世紀著名中文、英文作家,好萊塢專業編劇。作品以中、英雙語創作小說,常被翻譯成法、荷、西、日等多國文字,其作品無論是對於東、西方文化魅力的獨特闡釋,還是對社會底層人物、邊緣人物的關懷以及對歷史的重新評價,都折射出復雜的人性,哲思和批判意識。多年的沉澱和積累,直接和間接的經歷與經驗都成為了她的創作「礦藏」,甚至她和勞倫斯被美國聯邦調查局「攪局」的愛情故事也寫成了長篇小說《無出路咖啡館》。張艾嘉執導影片《少女小漁》原作者,張藝謀新執導影片《金陵十三釵》原作者,《天浴》、《梅蘭芳》 原作者及編劇,《小姨多鶴》等多部小說改編為熱播電視劇。曾獲華裔美國圖書館協會「小說金獎」、亞太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編劇獎。
韓寒,1982年9月23日出生於上海市金山區亭林鎮,中國作家、導演、職業賽車手。1999年,他以《杯中窺人》一文獲得首屆全國新概念作文比賽一等獎 。2000年,在上高一的韓寒退學,後出版首部長篇小說《三重門》。2001年,他出版文集《零下一度》,該書獲得當年全國圖書暢銷排行榜第一名。2002年,他出版小說《像少年啦飛馳》。2003開始職業賽車生涯。2004年3月,他出版文集《韓寒五年》。2005年開通博客,開始博客寫作 。2006年9月,發行個人首張唱片書《寒·十八禁》 。2009年,他主編《獨唱團》。2010年,韓寒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封面 。2011年,他出版雜文集《青春》。2012年6月,韓寒發布了APP閱讀應用「ONE·一個」 。2013年,他出版《一個:很高興見到你》。2014年7月導演的《後會無期》在中國內地上映
郭敬明,1983年6月6日出生於四川省自貢市,中國作家、上海最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最小說》等雜志主編。高中時期以「第四維」為筆名在網站榕樹下發表文章。2002年出版第一部作品《愛與痛的邊緣》。2003年,因玄幻小說《幻城》而被人們熟知和關注。2004年,郭敬明成立「島」工作室,開始主編《島》系列雜志。2005年,郭敬明出版了小說《1995——2005夏至未至》。2007年,郭敬明出版了小說《悲傷逆流成河》。2008年至2012年陸續出版《小時代》「三部曲」。2013年6月27日,由郭敬明自編自導的同名電影《小時代》問世,並因此獲得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中國新片「最佳新人導演」獎。2013年12月,郭敬明出版散文集《願風裁塵》,並在騰訊文學首發。2014年7月17日,郭敬明執導的電影《小時代3:刺金時代》上映 。
李軍洋,90後十大作家之一,出版有長篇小說《一路向北》《沉澱》等多部小說。在《課堂內外》《創新作文》《求學》《新作文》《青年文學家》等雜志發表文章百餘篇。暗流書生文化執行總監。2被稱為90後文字第一精靈。曾經被《華西都市報》、《重慶時報》、《少年先鋒報》等近百家媒體報道。2007年9月成為《新周刊》公論人物之一。2009年成為中國90後十大傑出詩人,最受歡迎的90後作家之一。
另維,真名溫暖 ,九零後著名的領軍代表人物之一。七歲加入中國少年作協的天才少女,連年優秀,已逾十載。曾獲第十二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獲獎者、第一、七、八屆「中國少年作家杯」特等獎.一等獎、等無數全國大獎。12歲走上雜志寫手之路,迄今發表文章已近百萬字。 作品散見於《萌芽》、《最女生》、《花火》等,作品集《美麗時光走丟了》即將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先後被《漫女生》、《最天使》等七家雜志、出版經紀公司聘為編輯。
後博寒,90後文學優質偶像,文化公司簽約作家。被新浪讀書、錢江晚報等數十家媒體采訪或報道。短篇小說代表作品:《散落之間》、《東風暗換年華》等;中篇小說代表作品:《這是悲傷的結構》等;出版長篇小說《寂寞鋼琴》、《這是誰的90》等。主編圖書品牌《晝夜》。首部城市氣質作品《玫瑰花男孩》即將出版。他,單純與深邃的結合體,愛好文學與音樂。擁有良好的家庭素養與豐富的生活閱歷。善良的內心中隱藏著一份永不放棄的執著。不憂傷不快樂的淡定讓他獲得更多的思考時間。最大的願望是父母永遠健康快樂。
許豪傑, 990年3月出生,06年因博客和博客文章抨擊社會和學校問題,博客至今已有159萬余點擊,博客文章500餘篇,文章多次被推至搜狐博客首頁,後被學校領導察覺,將其「定罪」為思想有問題的「壞」學生,使他孤立,對其進行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引起媒體關注。受訪於《國際先驅導報》,和子尤同被譽為90後代表人物,成為90後的一個焦點。先後接受《新周刊》采訪,接受《上海青年報》采訪,接受《解放日報》采訪。接受英國BBC電視四台采訪。後參加多個w+k公司創意合作項目。
易涵晨: 90後縱狂派代表作家,繪畫作者,音樂創作人。代表作品有小說《邂逅禁城》《往事恨多少》等。90後第先鋒團隊冰刻工作室創始人和執行總監,縱狂派概念提出者。《顛覆》新概念系列文集主編,《北邊的風》雜志副主編,擔任過記者,社長,影視編劇等身份。就讀於陝西洋縣中學高三理科。作品常見於《美文》《少年寫作》《求學》《語文導報》等。在《少年寫作》《作文升級》等多家刊物開設有個人專欄。曾獲少年作家杯一等獎等10餘次全國徵文大獎。有文字百變精靈之稱,媒體評價為最具潛力和炒作的90後新銳作家。
李 唐:1992年生,14歲開始創作詩歌和小說。就讀於北京垂楊柳中學。作品見《北京詩報》、《中華文學選刊•少年寫作》、《詩歌月刊》、《少年文藝》、《青年文學》、《詩林》。08年登陸《詩刊•下半月刊》「新星四人行」欄目。同年入選《詩選刊》「90年代大展」。詩歌在《黃河詩報》、《獨立》、《春韻》等民間刊物發表。08年與詩人發星主編《90後詩人7家》,在詩壇反響良好。曾獲得第五屆X19詩獎首獎、首屆復興文學獎
蘇笑嫣 蒙古族。1992年生。獲第六屆「雨花杯」全國十佳文學少年稱號。作品曾在《詩刊》《《青年文學》《上海詩人》等刊發表,入選《2008中國詩歌年選》《21世紀中國文學大系•2008詩歌》《盛開•90後天才少年作家作品範本》《閃開,90後來了》《90後新概念獲獎者新作範本》等多種選本。《青少年文學殿堂》小說卷主編。曾獲《詩歌月刊》「霧里青」茶世界華語詩歌大賽二等獎、第三屆冰心作文獎等多種獎項。獲「文化中國」等多家網站評選2009年度90後十大新銳詩人稱號,入選中國詩壇90後詩人風雲榜。現為中國少數民族學會會員。
符 虛 90後才華派代表作家。初中畢業,自稱低級知識分子。 曾擔任過多家民刊主編副主編等職務,年少的時候多次在省市級有作品獲獎,有少量作品以其它筆名散見於《散文詩》《創新作文》等雜志以及《南方聲屏報》等報紙。即將出版長篇嚴肅小說《橢圓》和《偏方》。 曾以「韓寒」的名字在網路發表《不要再給西南災區捐水》一文轟動網路,後經著名80後作家韓寒在新浪博客聲明此文不是他寫的,其後有網友出來證實該文出於符虛之手。 他的新浪博客在短短半年的時候卻有著很不錯的點擊率,在博客里發表的大量時評和詩歌受到了很多網路紅人和作家詩人的表揚,博文經常被幾十個網站論壇轉載點擊上百萬。
延歌, 90後作家,推理小說作家,人氣音樂才子,音樂創作人,DJ,私家偵探以及其他目前未知的身份。曾在《美文》《萌芽》《萌芽》(新概念作文)《美文》、《少男少女》、《後來》、《80後》《蔓延》《課堂內外》《許願草》《男生女生》等雜志。10年即將由知音書局推出個人首本長篇小說《獨占神話》。歌詞方面,與寶寶合作完成《拼圖》《燃淚》《下一個世紀》等歌曲。被媒體譽為「90後實力作家」「靈異當鋪掌門人」。從未在媒體露面,卻為多家報社雜志爭相追蹤報道。
辛曉陽,女,巨蟹座。第十二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第十一屆中國少年作家杯一等獎。作品常見於《中國校園文學》《課堂內外》《飛揚》等雜志與新概念各大文集中。首部長篇小說《七季》即將出版。
Ⅳ 90年代的當代文學作品都有哪些經典的文章
看到了下面幾人的回答於是有一點點不太明白了:你是要的是90年代的作品吧(還是90年代人寫的作品?)
若是90年代的作品 我比較推薦余秋雨《文化苦旅》 說實話余秋雨的作品長期以來風格比較明顯 屬於寫「失落的文化」一類的 文風比較沉重 引人深思
若是90年代人的作品 我比較推薦……好吧 沒想好要推薦誰 畢竟沒覺得他們形成了個人鮮明的文字風格……
Ⅵ 上個世紀90年代的小說,名字和作者忘記了
好像是《祖父的遺產》。
Ⅶ 20世紀90年代,女性小說的代表作家有哪些人
20世紀90年代,女性小說作家主要有陳染、林白、海男和徐小斌等,其作品是:陳染的中篇小說《無處告別》、《與往事乾杯》和長篇小說《私人生活》,林白的長篇小說《一個人的戰爭》、《說吧,房間》和中篇小說《迴廊之椅》等。這兩位女作家都著力於探詢女性生存的私人空間。
Ⅷ 中國80~90年代的文學作家作品(作品簡介)
韓寒
2000年5月《三重門》
2000年8月《零下一度》
2002年1月《像少年啦飛馳》
2002年10月《毒》
2003年9月《通稿2003》
2004年9月《長安亂》
2005年2月文集《韓寒五年》
2005年
出版賽車隨筆《就這么漂來漂去》,首印40萬冊。
2006年
出版長篇小說《一座城池》,首印50萬冊。
2006年
唱片《寒-18禁》
2007年
7月14日
出版長篇小說《光榮日》(第一季)
2008年3月
出版博客精選輯《雜的文》
Ⅸ 尋找一部90年代的舊言情小說。作者、書名都忘記了。
我也想看~
Ⅹ 有誰知道90年代的女性小說家有哪些急!!
在八九十年代之交,文壇出現了另一些女作家。在開始,她們被稱為「新寫實」作
家(池莉、方方),「先鋒作家」(陳染、林白、海男、徐坤),「新都市」小說家(張欣)
,「新言情」小說家(須蘭)等。但她們在創作中表現出來的較為明確的性別態度,使她
們很快被納入「女性文學」范疇加以討論。
林白、陳染、徐小斌是在90年代引起較大爭議的女作家「個人化寫作」的代表。林
白(註:林白,1958年生於廣西。原名林白薇。中學畢業後做過「知青」。1978年考入武
漢大學圖書館系。曾做過圖書管理員、電影廠編輯和報社記者。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
一個人的戰爭》、《守望空心歲月》、《說吧,房間》,小說集《子彈穿過蘋果》、《
致命的飛翔》,散文集《德爾沃的月光》。另有《林白文集》。)出生於廣西一個小鎮,
父母離異,隨母親生活。熱帶小鎮的生活和童年經驗成為林白作品的主要內容(或背景)
。80年代中期開始發表小說,80年代末90後代初的《同心愛者不能分手》和《子彈穿過
蘋果》,確立了她此後的敘述風格和女性主題。她的小說以詩化和抒情化的筆調,通過
一個認同感極強的女性敘述人之口,描述孤立於於庸、雜亂的社會生活中的女性形象。
這些完美的女性形象與男性中心的社會處境之間的對比和悲劇性沖突,營造出一種強烈
的情緒化風格。《一個人的戰爭》講述一個名叫多米的女孩的成長經歷,小說中關於女
性的性體驗和身體感受的描寫引起過很大爭議。
陳染(註:陳染,1962年生於北京。幼年學過音樂。1982年考入大學中文系,畢業後
做過大學教師、報社記者和出版社編輯。出版有小說集《紙片兒》、《嘴唇里的陽光》
、《潛性逸事》,散文集《斷簡殘篇》,長篇小說《私人生活》。另有《陳染文集》。)
的創作經歷了多次轉變。大學期間曾寫詩,自80年代中期開始寫小說。早期的小說主要
表現校園中現代青年的精神狀態,以1986年發表的《世紀病》為代表。其後,她以一個
名為「亂流鎮」的小鎮上人們怪異的生活為主要內容,寫了一系列帶有「魔幻」與象徵
色彩的小說。自1990年的《與往事乾杯》起,她的創作轉向現代都市的女性生活和女性
經驗,尤其擅長表現獨居的知識女性的生活歷程和情緒體驗。這類小說往往以女性第一
人稱形式,敘述一個在家庭、婚姻和社會處境中有著創傷體驗的知識女性在幽居生活中
的情緒感受。由於小說採取的敘述方式帶有自傳色彩,而表現的內容往往是女性個體成
長經歷中的涉及性別問題的部分,陳染的小說被稱為「私人寫作」。她的長篇《私人生
活》是她的女性成長主題、反諷性敘述和反叛性立場的一次集中體現。陳染對小說文體
頻為精心,注重「陌生化」的表達形式。
徐小斌(註:徐小斌,1951年生,北京人。1978年考入中央財政金融學院。畢業後曾
任教於中央電視大學。現為電視劇製作中心編劇。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海火》、《敦
煌遺夢》、《羽蛇》,小說集《迷幻花園》、《如影隨形》、《藍毗尼城》等。)80年代
初開始發表小說。1989年發表的短篇《對一個精神病患者的調查》,寫一個被視為精神
病患者的女孩獨特的精神感受和神秘的心理幻象,引起人們的注目。90年代主要的作品
是《迷幻花園》、《雙魚星座——一個女人和三個男人的古老故事》、《羽蛇》等。她
的小說在人物的心理體驗和敘述內容上,都帶有神秘色彩,往往以一個可讀性的故事包
裹著作家關於命運、生命和文化的思考。她的小說取材上刻意的神秘化,是她創作的特
色,表現她對於某些不可知情景進行探索的強烈興趣。
海男(註:海男,原名蘇麗華,雲南人。1991年畢業於魯迅文學院研究生班。從事雜
志編輯工作。主要作品有詩集《風琴與女人》、《虛構的玫瑰》,長篇小說《我的情人
們》,小說集《香氣》、《瘋狂的石榴樹》,散文隨筆集《屏風的聲音》。)1982年開始
文學創作,開始主要寫詩,後轉入小說創作。她的小說在主題意象、結構、語言等上都
有較強的詩的色彩。她往往從某種帶有原型色彩的關於死亡的記憶進入小說,一般沒有
完整的故事和對話,將小說組織起來的是死亡、詩意、生命等形而上的抽象主題。小說
中充滿著片斷性的情境和意象情緒的描繪,而構造了明顯的「零散化」的小說特徵。
張欣(註:張欣,1954年生於北京。1969年入伍。1984年轉業,從事專業創作。主要
作品有《真純依舊》等。另有《張欣文集》。)從1978年開始發表作品。她的創作分為前
後兩個階段。早期的作品缺乏獨特色彩;自1992年發表《絕非偶然》開始,她主要以言
情小說的形式講述南方都市的職業女性面對事業、婚姻、家庭、愛情的處境與選擇。她
的作品表現出對都市文化趣味和流行時尚的熟諳,能夠機敏地將南方都市流行語轉入小
說的敘述語言之中。小說的可讀性、浪漫色彩和對「姐妹情誼」的信任,合成了一種新
的言情小說形態,而擁有較多的讀者。但在情節和人物類型上常有雷同和重復。
遲子建(註:遲子建,1964年出生於黑龍江漠河。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樹下》、《
晨鍾響徹黃昏》,小說集《北極村童話》、《向著白夜的旅行》、《白雪的墓園》。)出
生於黑龍江省北部的漠河。小說主要取材於她生長的東北農村。與蕭紅的小說在表現內
容和敘述風格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她的《秧歌》、《東坊》等小說,藉助於一種兒童視
角,講述東北農村的風俗和人的生存狀態,常常傳達出一種人在漫長時間中的滄桑感。
女作家還有徐坤、須蘭等。徐坤(註:徐坤,1965年生於沈陽。1989年獲文學碩士學
位。從事文學研究工作。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先鋒》、《女媧》、《遊行》、《行者嫵
媚》。)的《先鋒》、《白話》、《遊行》等小說較為引人注目。她的小說注重對既有的
小說材料的再處理,尤其重視以一種調侃的方式消解80年代形成的諸種中心話語。須蘭(
註:須蘭,1968年生,上海人。主要作品有小說集《須蘭小說選》、《思凡》。)的《仿
佛》、《紅檀板》、《紀念樂師良宵》等,則擅長於對特定歷史情境中的人物心態和命
運的再敘述,刻畫一種遭受深刻創痛的精神狀態。她將自己敘述的故事稱為「聽來的故
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