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生記事文的經過怎麼細分
各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
001 敘述:把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表達出來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也是最主要的表達方式。
002 描寫:是對人物的外形、動作、事物的性質、形態和景物的狀貌,變化所作的具體刻畫和生動描摹。
003說明:是用簡明的語言、客觀而准確地解說事物或闡述說事理的一種表達方式。
004 抒情:是作者通過作品中心人物表達主觀感受,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兩種。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間接抒情是在敘述、描寫、議論中流露出愛憎感情。
005 議論:根據作品寫出自己的見解或道理.(記敘文中的議論往往起畫龍點睛,揭示記敘目的和意義的作用。)
小結:
001.記敘文的6要素 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002.記敘文的人稱 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
003.記敘文的線索:1以時間轉移為線索 2以一人為線索 3以一事為線索 4以一物為線索 5以感情為線索
004.記敘文的順序:順敘、倒敘、插敘、補敘
005.記敘文的劃分 按事件的發展過程、空間轉換、內容變化、人物、場景變化、感情變化、表達方式的變換來劃分
006.記敘文的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語言,動作,外貌,心理,神態,環境等或正面,側面)、議論、抒情、說明等
007.記敘文的語言的特點:准確,生動
008.記敘文的表現手法:白描、襯托、渲染、對比、伏筆、鋪墊等。
總結:
001.關於記敘文和文學作品閱讀題的解答主要從兩方面著手:
00一是概括文章的內容,抓住以下幾個要點:
00(1)把握記敘文的要素,以寫事為主的應明確寫什麼事,寫人為主的應明確寫什麼樣的人。
00(2)把握關鍵性語句,揣摩作者為什麼要寫這些人,事。
00(3)分析層與層之間的關系,理清文章脈絡,然後概括。
00二是弄清記敘文和文學作品的結構特點及表現形式。掌握以下劃分段落的方式:
00(1) 以時空變化劃分
00(2) 以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來劃分
00(3) 按記敘內容的變化來劃分
00(4) 按描述角度的變化、事情發展的階段來劃分
002.文段在內容上:以中心、意思相聯系(思想感情)來答
00在結構上:總分總
00文段在開頭:總起全文
00文段在中間:承上啟下
00文段在結尾:總結全文或照應主題或首尾呼應。
補充:
00童話一般情況下是記敘文,但是也可以用議論的方式來寫作技巧。
00記敘文的閱讀,要明確有關的知識點,把握其文體特徵。
00一、記敘文的概念:記敘文是以記敘、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要內容的文章。中學階段,為了教學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訊、人物傳記、回憶錄、寓言、童話、小說等,都劃歸到記敘文教學中。
00二、記敘文的分類:從寫作內容與方式看,可分為兩類:簡單的記敘文和復雜的記敘文。從寫作對象的不同,可分為四類:1.寫人的記敘文;2.敘事的記敘文;3.寫景的記敘文(即散文);4.狀物的記敘文。
00三、記敘的要素:記敘文有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00四、記敘的順序:常用的有三種——順敘、倒敘、插敘。
00五、記敘的線索:一般有以下幾種——人線、物線、情線、事線、時線、地線。
00六、記敘的人稱:一般採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個別時候使用第二人稱。
00七、記敘的中心與詳略:整體感知,准確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與中心的關系,理解材料的詳略安排。
00八、記敘文所用的表達方式:常見的是五種——記敘、描寫、說明、議論和抒情。比較復雜的記敘文,往往幾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
❷ 記敘文的結構有哪些,求具體!!!!!
結構指的是文章中組織材料和編排內容的具體形式,它就好比是一篇文章的骨架,沒有了它,各種材料就猶如一團亂麻,不能形成一篇文章不說,主題也就更是無從揭示了。因此上我們說,安排好結構對寫好一篇文章而言極為關鍵。
記敘文是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文章,其常見的結構模式大致有以下五種:
一、時序貫穿式
人物的性格成長、事件的發生發展,總是處在一定的時間「線條」上的,所以,一般人在寫記敘文時均會自覺不自覺地採用時序貫穿式的結構。
二、空間轉移式
人物的活動和事件的展開都要以一定的空間為背景,所以,人們在寫記敘文時也常常會採用空間轉移式的結構。這種結構的記敘文,作者或者處於固定的觀察位置,然後由此分別觀察處於不同位置的幾個事物,或者處於行動之中,按照行動路線,逐個展現觀察到的不同事物。但不管是哪一種情形,「空間」的不斷「轉移」使文章條理清楚、內容充實就成了這種結構記敘文的最大優點。
三、時空互動式
「時空互動式」結構顧名思義,是指將時間和空間相互糅合在一起,以此來組織材料和編排內容的一種結構。這種結構的記敘文,其內容一般都是時間跨度較大,而空間轉移又比較頻繁的人事等。採用「時空互動式」,有利於對處於不同時段不同空間的人事等有條理地進行敘述。
四、逐層深入式
逐層深入的寫法符合人物性格形成、事件發生發展的規律,所以,「逐層深入式」的結構也是記敘文常用的一種結構。這種結構比較容易掌握,因為只要我們能讓文章在內容前後上表現出某種「意思」的「遞進」便可以了。
五、並列組合式
並列組合式的結構就是將有關「意思」相近的內容「並列組合」在一起,以達到充分揭示主旨目的的一種文章結構。
❸ 文章都有哪些結構框架模式有哪些文體
文體,指文章的風格或結構、體裁。
按文章分類,有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公文。
按文學分類,有詩歌、散文、小說、戲劇
散文(prose;essay)是與詩歌、小說、戲劇並稱的一種文學體裁,指不講究韻律的散體文章,包括雜文、隨筆、游記等。是最自由的文體,不講究音韻,不講究排比,沒有任何的束縛及限制,也是中國最早出現的行文體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個或多個中心思想,以抒情、記敘、論理等方式表達。
文章的體裁,一般人把它分做記敘文、論說文、抒情文、應用文四類。現在分別說明如下:
(一) 記敘文:記敘文是記事文和敘事文的合稱。記事文又叫做記述文,是把個人看到的、聽到的或是想像的情形,將人物、地方或事物的形狀、色彩、狀態、情景、性質、效用、方法記述下來的文章。敘事文,又叫做敘述文,是敘述人物或事物的動作、變化,使人知道事實經過的文章。
(二) 論說文:論說文包括說明文和議論文。說明文是解釋事物、闡明事理、分析因果、說明意義,使人知道事物、事理或因果知識的文章;議論文是發表自己的主張,批評別人的意見,列舉理由和例證,來確立自己主張,使別人信服為目的的文章。
(三) 抒情文:凡是抒寫個人的情感,如喜、怒、哀、樂、愛、惡、欲,以及微妙情緒,如憂悒、頹唐、寧靜、興奮等心靈感觸的文章,就叫做抒情文。
(四) 應用文:凡是人們日常生活上,為了處理公私事務所寫的文字、文書,都屬於應用文。常見的應用文如:書信、日記、便條、公文、契約、柬帖、啟事、對聯等等都是.
記敘文包括的范圍很廣,如記人記事,日記、游記、傳說、新聞、通訊、小說等,都屬於記敘文的范疇。記敘文重在以情動人;說明文重在以事明人;而議論文重在以理服人。
一、 記敘、說明、議論三種文體常識
(一) 記敘文
1、 寫作目的:通過繼續反映社會生活,通過寫人表現人物思想品質,通過寫精裝物抒發感情。
2、 表達方式:以記敘、描寫為主,輔以抒情、議論(表達感受,表明觀點,挖掘含義,揭示本質)和說明(對事物、環境、背景做簡明介紹或解說)
3、 要素: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4、 方法:表現手法——人物肖像(外貌)、人物語言、動作、心理、環境(景物)描寫。
5、 順序或結構:順序——按事情發生、發展、結局的時間順序記敘。
倒敘——後發生的事情先說,先發生的事情後說。
插敘——記敘過程中插入某些情節再接敘原來的事情
6、 中心:通過寫人記事反映中心(一般記敘文)或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某一事物,挖掘深刻意義或象徵意義並展開豐富聯想藉以揭示中心(散文)。
(二) 說明文
1、 寫作目的:介紹事物特點,解說事理本質。
2、 表達方式:以說明為主,有時也用一些描寫,目的在於藉助某些形象化的手法作一些必要的描繪,更具體的說明事物。
3、 方法:說明方法——分類別、下定義、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喻、配插圖。
4、 順序或結構:時間順序、空間順序(時、空順序相結合)、邏輯順序。
5、 中心:即說明對象的特徵或本質。
(三) 議論文
1、 寫作目的:闡明道理,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2、 表達方式:以議論為主,穿插記敘(以事實論據的形式出現交代議論對象的情況或交代議論的背景)
3、 要素:論點——作者對所議論問題持的見解或主張,應正確、鮮明(文中的分論點
是中心論點的道理依據。)
論據——用來證明論點的論據(事實和道理)應充足確鑿。
論證——用論據證明論點的方法,是論點和論據之間邏輯關系的紐帶,論據
與論點之間是證明與被證明的關系。
4、 方法:論證方法——例證法、引證法、對比論證法、比喻論證法。
5、 順序或結構:結構:引論—本論—結論
寫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6、 中心:中心論點是文章中心的一部分(文章中心尚包含寫作目的等)。
7、 其他:論證方法-立論、駁論
駁論:駁論點、駁論據、駁論證。
二、 散文、小說、詩歌、戲劇常識
(一) 散文
1、 定義散文詩指同詩歌、小說、戲劇並列的一種文學體裁。(精粹警辟,形式自
由,能較迅速反映生活。)
2、 分類抒情散文——以一定的事物為對象,側重於具體生動的抒發作者的情懷。
敘事散文——以寫人記事為中心,往往也帶有抒情成分。
3、 特點A自由、靈活的抒寫作者對於人生和自然的感悟;取材十分廣泛自由,不
受時間、空間限制;組織材料、結構成片較自由;立意方面所表達的中
心思想必須明確而集中。
B表現方法不拘一格:可虛實、寫人、托物、抒情、發議論。
C揭示中心思想的獨特方式:散文作者往往抓住自己在生活中感受最深的某
一事物,挖掘這事務所包含的深刻意義或象徵意義,並展開豐富的聯想,
藉以揭示中心思想。
D結構上:往往有一條線索,把材料關拴成一個有機整體。
(二) 小說
1、 特點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反映社會生
活的文學體裁。
2、 三要素人物-人物於社會生活的關系:塑造人物是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
段。可以某一真人為模特兒,綜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跡,也可雜取許
多人的特點和為一個典型人物。
-塑造人物的手段;描寫人物外貿、心理語言、行動,可以概括介紹
或具體描繪,可以正面著筆或側面烘托。再問中可適當插入議論或
抒情。
情節-故事情節的作用:展示人物性格,表現中心思想。
-故事情節的內容: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有時前面有序幕,後
面有尾聲。
環境-環境的分類:社會環境揭示時代背景
自然環境內容-地點、時間、季節、氣候及景物
作用-表現人物身份、地位、行動、心情
渲染氣氛。
-對環境的要求:要典型。
3、 分類短篇篇幅短,情節簡單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斷,人物較少,有的寫
的是一個人的大半生或一生的典型生活片斷。
長篇篇幅長,情節復雜,表現某一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面貌,某些人物的
一生事跡,敘述幾代人的生活歷程,人物眾多。
中篇篇幅介於長短篇之間,情節比短篇復雜、廣泛,比長篇簡單,人物較
多。
4注意事項除紀實性小說外,小說的情節一般都是虛構的。
一般情況下,小說中的第一人稱不是作者。
❹ 記敘文寫作結構
記 敘 文 的 特 點
記敘文是指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等類的文章。古代的記、傳、序、表、志等,現代的消息、通訊、簡報、特寫、傳記、回憶錄、游記等,都屬於記敘文的范疇。
寫作記敘文要做到一下幾點:
第一,要交代明白。無論記人記事,還是寫景狀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否則文章就不完整。
第二,線索清楚。雖然觀察的角度、記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應當有一條綰聯材料、統貫全篇的中心線索,否則文章就會鬆散。
第三,人稱要一致。無論用第一人稱「我」記述,還是用第三人稱「他」記述,都要通篇一貫,一般不宜隨意轉換,否則就容易造成混亂。
記敘文以記敘為主,但往往也間有描寫、抒情和議論,不可能有截然的劃分。它是一種形式靈活、寫法盡可能多樣的文體。
記敘文,是以敘述為主要表達方式,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
記敘文是用來描述事物的文章.時間,人物,地點,發展,經過,結果是記事文的6要素.描寫物體的就要從運動狀態,物體形態或變化上來說了。
記敘文寫作,是把自己的親身感受和經歷,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給讀者。
記敘文包括的范圍很廣,如記人記事,日記、游記、傳說、新聞、通訊、小說等,都屬於記敘文的范疇。
記敘文寫的是生活中的見聞,要表達出作者對於生活的真切感受。
總的說,以記敘和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叫記敘文。
但記敘文寫作,伴隨自然流漏的適當議論和抒情。
記敘文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的記敘文,包括記敘性的文學作品,如散文、小說等。
狹義的記敘文是指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對社會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態變化和發展進行敘述和描寫的一類文章,常見的如消息、通訊、特寫、報告文學、游記、日記、參觀記、回憶錄,以及一部分書信等。
正因為記敘文寫的是生活中的見聞,所以一定要表達出作者對於生活的真切感受。
寫好記敘文——寫人篇(上)
我們從小學接觸作文開始,最早寫的就是記敘文,一直到初中,我們還是不斷地在寫記敘文,記敘文可以分為寫人記敘文和敘事記敘文,怎樣寫好一篇寫人記敘文呢?我們平時的寫人記敘文中有什麼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解決問題之後,採取怎樣的步驟可以寫出一篇好的寫人記敘文。這一切,我們將在此篇中給予指導。
記敘文可以說是我們最早接觸的一種文章,在寫作時也是最早接觸的文體,記敘文看似所有人都可以寫,可是記敘文真的很容易嗎?我們遺憾地發現很多同學都存在種種問題,而且這些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一、故事老套陳舊。寫老師,一定是挑燈批改作業,雨天送我們回家;寫父母,總是冒著風雪背著我們去看醫生;寫朋友,總是最初要好,然後有了誤解,最後又好起來了。親愛的同學們,這是一個現代社會,別讓80年代的流行統治我們21世紀的頭腦,別人嚼過的饃饃已經索然無味,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偉大的,後來的效仿者常常落入「東施效顰」的嫌疑。
二、塑造的人物過於模式化。漢語是一種偉大美麗的語言,漢語詞庫里用來形容人的形容詞不勝枚舉,很遺憾,我們大部分同學寫人的時候,都把人寫得很完美,缺乏真實的感覺,媽媽總是慈祥,爸爸總是嚴厲的,老師總是充滿關愛的,沒有缺點的人物是不飽滿的。
三、寫作技巧有待提高。(1)缺乏對人物的描寫,使人物顯得干癟。(2)敘述太過平淡,不帶情感,缺乏感人的力量,連自己都不能感動的作品是沒有辦法感動別人的。(3)表達方式太單調,只有平板的敘述,如同白開水,索然無味。
綜合這些問題,我們要對症下葯。現在我們寫作通常都是課堂作文,講究即興發揮,要寫好作文,卻需要課外的功夫,這課外的功夫,就是我們要走的第一步路。
第一步:課外的功夫
同學們可以發現一般來說作文寫得好的同學都比較喜歡閱讀,或者有良好的摘抄習慣。俗語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是非常有道理的。我們會覺得生活平淡,無物可寫,這樣的觀念是錯的。生活不是平淡的,即使是平淡的,也有很多細微的震撼過你,讓你心情波動過的事情,我們覺得生活平淡只是因為缺乏觀察,缺乏用心體會;更經常的是,即使我們身邊出現了讓你為之一動的事情,由於缺乏記錄的習慣,我們常常讓好的材料擦肩而過;此外,除了生活的真實,我們可以從別人寫人的文章中獲得靈感,看看別人是怎樣刻畫人物的,可以作為借鑒;也可以把別人描寫過的人物作為一個人物模板,聯想到其他你身邊這樣的人,哪怕以閱讀後印象深刻的某個人物作為自己寫作的對象也可以,只要符合題目要求,虛構的真實並不比真切的真實效果差。總言之:
1. 觀察生活,用心體會
2. 隨身攜帶筆記本,不錯過任何一個小小的靈感,任何一個感動你,讓你震驚的瞬間;
3. 從閱讀中模仿人物的刻畫,從閱讀中汲取材料。
第二步:確定好中心
既然是寫人的文章,同學們一般會選擇自己熟悉的人來寫,那麼選擇哪一個人不會成為問題,會成為問題的是,怎樣描寫這個人,很顯然,按照我們老一套的寫法是不行的。寫人通常都是為了表現突出人物的某種性格特點,更深入,可能是為了贊頌或者批判這個人,表達對這個人的懷念;又或許,通過對這個人物的描寫,來以小見大地反映社會背景,比如說《孔乙己》就是這樣。因此,我們寫人的記敘文可以確立這樣幾個中心:
1、 單純表現某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2、 贊頌或批判這個人的品質特徵;
3、 通過回憶「我」與這個人的交往,表達「我」對他的懷念;
4、 通過對某個特定人的描寫,來表現這個社會上和他具有同樣的特徵的一群人,反映一個社會背景。
通常來說,我們選擇前三種中心比較多,第四種中心如果可以寫出來,便是十分出彩的,但因為主題較大,很難把握。
第三步,確定幾個人,幾件事
寫人記敘文可分為寫單個人、寫兩個人和寫群體的。寫單個人可以「以一事寫一人」或「以多事寫一人」。寫群體的文章就像是《誰是最可愛的人》,實際上是寫一個團體的共性,我們不主張大家寫群體。其餘的幾種模式是各有千秋的,也有其要注意的重點。
(1)一事一人
� 這樣的記敘文通過一件較為完整的事情來表現一個人,要求事情具體、生動,因此我們要選擇能夠表現人物的最典型的事件,選擇自己印象最深、最能使自己感動的事情來寫,要求這個事件表現的是這個人物最典型的特徵,或者這個人的多個特徵在這個事件中慢慢呈現出來。就好像,我們攝影的時候,鏡頭慢慢推進,人物在敘述的過程中慢慢豐滿起來。
(2)多事一人
初中記敘文要求的字數是600字,因此我們用多事寫一人,也是有限制的,通常是兩三事,如若超過四五事,那麼這樣的文章就讓人生厭了,因為寫的事情太多,只能匆忙一筆帶過。這樣的文章要求詳略得當,段落之間可以互相補充。寫多事通常也就代表著多角度,一個人身上的不同的幾個特徵;當然,並不排除用相互聯系的幾件事情來寫一個人的某一方面典型性格。
(3)兩人文章
通常都是為了體現兩人之間的某種情誼或人物間的新型關系,寫這類文章之前要弄清兩人之間的聯系和主次地位,意識到兩個人物之間應相互映襯,相互影響。
我們談到這個步驟是因為只有確定了要寫幾個人,怎樣寫,知道寫的重點應該是什麼,才方便我們真正動筆的時候有備無患。請同學們參考下篇,我們將談到正式動筆時該如何下手。
寫好記敘文——寫人篇(中)
在上篇中,我們講了動筆之前應該准備的步驟,包括素材的准備、中心的確定、人物和事件的確定。這篇我們將要主要講到的是審題、擬題、選材、結構四個步驟,把這四個步驟完成,等於把這篇寫人的文章的整體框架搭建起來了,本文將告訴你怎樣做好這四個步驟。
第四步:審題。
審題是個老掉牙的話題,但是我們在這里依然強調出來,是因為很多同學還是不厭其煩地犯著不切題意的毛病,關鍵在於我們同學缺乏審題能力和正確的審題方法。正確的審題應該做到三點:
1、 看題目要求是寫人還是寫事,如果是要求寫人的文章,敘述的重點就是通過具體的事情來表現人物;如果是寫事的文章,人只是其中的主角,主要是通過整個完整的事件來突出主題。
2、 看題目限定的范圍。在題目中也許已經限定了寫什麼人,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的人。如《我的輔導員》就限定了必須使用第一人稱;有的在材料中要求寫你身邊的人;有的材料要求寫在學校和在家裡,一個人的不同表現;有的題目是《爸爸變了》就要求你寫以前和現在爸爸的不同樣貌。
3、 看題目有沒有題眼。所謂題眼,就是指題目中的關鍵字詞,比如說一篇文章叫做《我最喜歡的一個人》,題眼是「喜歡」,你不可以大量筆墨來寫我多麼崇拜這個人,喜歡和崇拜是不同的情感。《奶奶的微笑》題眼在於微笑。
第五步:擬題
一般來說鮮明的要求寫人的記敘文都已經給出題目,大部分是命題或者半命題,當然也存在讓你擬題的可能。題目是文章的窗口,擬一個好題目,可以使文章增色不少,怎樣擬好寫人記敘文的題目呢?
1、 通常我們以寫的人為題,這樣可以一目瞭然讓人了解你是在寫人,在題目中,也可以加入一些修飾語,把這個人的主要特徵寫入,如《可愛的老爸》;或者把我對一個人的情感寫入《難忘的他》,這裡面「我」基本上是不對人物進行議論的。
2、 如果你在文章當中要強調你對這個人的主觀感受,可以在題目中表現,用上「我最尊敬的……」,「讓我感動的一個人」等。
3、 如果你在文章當中要強調一個人的變化過程,你可以寫「他變了」,「張小寶新記」、「浪子回頭金不換」等。
4、 如果你強調兩者的關系和交往,可以寫「一起走過的日子」,「最好的朋友」、「永遠難忘的情誼」等。
人物角度的作文題形式多樣,除常見的直言式外,還有比喻式:如《我身邊的雷鋒》;傾訴式:《老師,您聽我說——》;贊嘆式:《他是好樣的》;陳述式,如《我最了解他》等。這里我們只是談到了一些傳統的擬題方式,是為了避免同學們單純地求新求異,而最後以文題害文。要做到文題創新,是一個很大的話題,請同學們繼續關注我們的巧學網。
第六步:選材
在上篇中我們提到了同學們在選材的普遍問題,可以說選材是寫人記敘文的一個坎兒,很多同學就摔倒在這里了,我們說選材創新不能只是塑造完美的人物,當然也要注意選材創新不等於描寫社會陰暗面,總體來說,我們的文章都是要積極向上的。審卷老師討厭那種大而空,而且不切生活實際的材料,如寫父親冒風雪騎著自行車送我去醫院,這樣的事情發生在21世紀幾乎是不太可能,打的已經變得非常便利了。那麼,我們怎樣選材呢?
1、 寫生活的小細節。要寫父母,其實是最容易的,每天生活在一起,注意一下生活的細節就可以找到無窮的材料,爸爸每天等你自習回家做夜宵,或者為了你改掉了一個懷毛病;媽媽有時候很嘮叨,可是和你卻情同姐妹。看似不經意的東西,其實已經包含著爸爸媽媽的愛在里頭了。不論寫誰,我們都可以考慮從一些生活小細節入手,然後擴大加以描寫。
2、 以寫人反映時代新風貌,要寫一個人拾金不昧、樂於助人,請擺脫陳舊的套數,要明白,時代日新月異,每天都出現新人新事,比較於自己小的時候,身邊的人從各方面是不是也隨著時代發生了變化,比如說競爭意識變強後,人怎麼變化了。
3、 寫某個具體時期或者某個具體地點的人,在特殊時期的人,常常會表現出特殊的狀態,如非典時期,你身邊的人怎樣表現的?在不同的社會地點,一般人們表現不同的社會角色,在家的和在辦公室的爸爸一定看起來很不一樣。
第七步:結構
怎樣給一篇文章搭上一個好的框架,不但可以幫助我們確定要怎樣寫,同時也從一定程度上確定了我們在開頭、主體和結尾分別應該寫什麼。孫子兵法雲:「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意,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熟能窮也。」作文結構是深層的東西,也是萬變不離其宗的。我們的寫人記敘文可以採用這樣的結構:
1.引入:人物外貌描寫+點明題旨
2.蓄勢:從不同的角度選取
3.揭題:詳寫最能體現人物思想內涵的一件事。
4.點化:緊扣題旨或議論或抒情。
此篇中,我們已經把寫人記敘文的基本結構架下來了,在下篇中,我們將談到怎樣寫人,才可以使文章顯得生動。
寫好記敘文——寫人篇(下)
我們在上、中兩篇已經把寫人記敘文的基本框架搭建起來了,同學們一定急著想知道,如何寫,怎樣才可以把文章的內容充實和豐富起來,怎樣才能讓一個人物栩栩如生,我們如何寫人的外貌、性格,怎樣去表現一個人物的具體特徵,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把這些訣竅一一揭示。
人物是寫人記敘文的重點,寫人記敘文的目的就是要寫出個性鮮明的人物,怎樣寫一個個性鮮明的人物,怎樣讓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動人心弦呢?每個人有不同的面貌,不同的語言、行動,不同的思想和性格,因此寫人第一寶典就是描寫。
人物的描寫有肖像描寫、語言、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等。
第一、通過人物的肖像寫人。
人物的肖像主要指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服飾、姿態和神情等等。肖像描寫可以寫人物的靜態,也可以寫人物的動態。
進行外貌描寫有幾大技巧:
1、簡筆勾勒特徵;
2、運用修辭手法;
3、寄託作者愛憎;
4、一人幾幅肖像;
肖像描要注意兩點:
一、肖像描寫不是說把一個人,從眼睛寫到鼻子,從鼻子寫到嘴巴,從嘴巴寫到耳朵,從耳朵寫到頭發,從臉寫到身材。通常我們只是選取這個人的外表上一個最最鮮明的部分進行特寫,比如說,寫眼睛,魯迅說要"畫眼睛"。"畫眼睛"是寫人物肖像的關鍵。他在《祝福》中14次寫到樣林嫂的眼睛,而每一次眼神的變化,都透露出人物當時的心理和性格的變化。我們不是說都要寫眼睛,而是說魯迅用了「畫」這個字,強調對人外貌最具有特徵的部分的特寫,通常寫人的外表都是為了表現人的性格服務的。魯迅寫祥林嫂是"畫眼睛",但也寫了祥林嫂 "花白的頭發"(表現其悲慘的命運);寫閏土,在寫眼睛的同時,重點寫到閏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是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反映了閏土生活的艱辛和痛苦。
二、肖像描寫切忌公式化、臉譜化。一般情況下,"人如其面"。然而人的內心與外貌並不總是一致的,外表漂亮不一定心靈美。通常外表和人物性格的反差可以給讀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比如說:《牛虻》中的中年牛虻,就是瘸腿,面部醜陋,有刀傷痕。《紅樓夢》中的王熙風美麗俊俏,卻心狠手辣。
第二、通過人的語言來寫人。
1.通過人物的語言寫人。人物的語言要充分個性化的,能表現人物的出身、教養、經歷和性格,讓人讀了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魯迅先生指出:「人物語言的描寫,能使讀者由說話看出人來。」這就是說從人物語言的描寫中看出人物的鮮明特點。要達到這種境界需要做到以下兩點:
一、 人物語言的描寫要符合人物的年齡、經歷、身份、文化教養等特點。如《孔乙己》當中的孔乙己總是「之乎者也」,在文章當中描寫一個農民說的道理,言語一般都是朴實的,如果你寫得文縐縐的,顯然就脫離了生活實際。
二、 人物語言的描寫,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徵。孔乙己說的話就處處表現出了他的酸腐氣。
第三、通過人物的行動寫人。
人物的行動要符合生活的本質,符合人物的性格發展的邏輯。可以選擇具體的、富有特徵的行動來顯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動。
人們的所作所為是其思想和性格的表現,茅盾說:「人物的性格必須通過行動來表現。」施耐庵要塑造武松的性格,就安排了一回"景陽崗武松打虎",全是寫武松怎樣"打",從行動上描寫出武松謀略的機智和武藝的高強
在描寫人物行動的時候,應該注意人物行動的生動性和典型性。所謂生動性,指的是作者不僅要寫出人物在做什麼,而且要寫出他怎樣做。所謂典型性,則指的是作者要寫出人物為什麼這樣做,而不那樣做。
第四、通過人物的心理寫人。
人物的內心世界是很豐富的,心理描寫就是要充分揭示出人物內心的喜、怒、哀、樂、愛慕、思念、苦悶、痛苦、怨恨、驚恐、嫉妒等等。常見的心理描寫方式有內心獨白、思憶聯想、夢境幻覺等。
不是每篇文章都適合出現心理活動的,我們在寫心理活動的時候應該注意:
一、應寫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環境中才會產生的心理活動,記得《賣炭翁》中有一句,「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本來寒冷的冬天,賣炭翁縱然身上衣衫單薄,為了賣炭只能希望天更冷一些。
二、要努力寫人物細微的感情波瀾和復雜的心理變化過程。例如高爾基的《母親》最後一章所寫尼洛夫娜發現暗探時一剎那的動搖、害怕,以及內心沖突,直到堅定、沉著。
第五、通過人物的活動環境寫人。
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的,人物的個性的形成與他所處的環境有關,寫好環境對表現人物的性格極為有用。
馬克思認為:「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 茅盾也認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環境中活動,因此,作品中就必須寫到環境。作品中的環境描寫,不論是社會環境或自然環境,都不是可有可無的裝飾品,而是密切地聯系著人物的思想行動。」因此寫人的記敘文常常需要對環境進行描寫。
同學們都知道環境描寫分為兩類:
(一)自然環境描寫,又稱景物描寫,是對人物活動的自然景物進行的描寫。
景物描寫的作用主要有:(l)寫景襯託人物心情;(2)寫景點明時令、地點;(3)寫景表現 物關系;(4)寫景表現人物性格。�
進行景物描寫,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l、抓住景物特徵描寫。
2、要選好寫景的角度。
3、寫景應滲透人物的感情。應該有意識地把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融入到周圍的自物景物,在所寫的景物上直接滲透作者的感情。
4、可以採用對比方法寫景。如《祝福》的開頭與結尾寫祝福時的景色氣氛,以樂景反襯祥林嫂的悲劇,更增強了作品對舊社會的批判力量。
5、自然景色可以暗喻某種社會環境,如高爾基的《海燕》,茅盾的《雷雨前》。
(二)社會環境貓寫:從狹義上說,社會環境是指人物活動的處所、背景、氛圍等;而從廣義上說,是指一定的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人際關系的總和。
社會環境描寫應該注意幾點:
1、必須具有鮮明的時代色彩。我們所處的時代常常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比如很多典型的世紀新人,新新人類,都是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中產生的。�
2、必須具有鮮明的地方特點。魯迅在寫《祝福》時,用了大量的筆墨來描寫魯鎮的風情,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篇文章我們講述了人物描寫的幾種方法,能夠善用我們的這幾種描寫方法,我們筆下的人物一定可以從干癟逐漸豐富,躍然紙上的。
參考資料:http://www.qiaoxue365.com
❺ 寫事的記敘文一般都包括四個要素,分別是哪幾個
第一要素是時間,年、月、日、時寫清楚;第二要素是地點,要寫環境和發生事情的地點。第三要素是人物,不寫人物是糊塗,第四要素是起因,為何發生找起因;第五要素是經過,來龍去脈寫清楚;第六要素是結果,交代結局別含糊。記敘文六要素中最重要的兩個應該是人物和經過!
❻ 記敘文結構
結構指的是文章中組織材料和編排內容的具體形式,它就好比是一篇文章的骨架,沒有了它,各種材料就猶如一團亂麻,不能形成一篇文章不說,主題也就更是無從揭示了。因此上我們說,安排好結構對寫好一篇文章而言極為關鍵。
記敘文是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文章,其常見的結構模式大致有以下五種:
一、時序貫穿式
人物的性格成長、事件的發生發展,總是處在一定的時間「線條」上的,所以,一般人在寫記敘文時均會自覺不自覺地採用時序貫穿式的結構。
二、空間轉移式
人物的活動和事件的展開都要以一定的空間為背景,所以,人們在寫記敘文時也常常會採用空間轉移式的結構。這種結構的記敘文,作者或者處於固定的觀察位置,然後由此分別觀察處於不同位置的幾個事物,或者處於行動之中,按照行動路線,逐個展現觀察到的不同事物。但不管是哪一種情形,「空間」的不斷「轉移」使文章條理清楚、內容充實就成了這種結構記敘文的最大優點。
三、時空互動式
「時空互動式」結構顧名思義,是指將時間和空間相互糅合在一起,以此來組織材料和編排內容的一種結構。這種結構的記敘文,其內容一般都是時間跨度較大,而空間轉移又比較頻繁的人事等。採用「時空互動式」,有利於對處於不同時段不同空間的人事等有條理地進行敘述。
四、逐層深入式
逐層深入的寫法符合人物性格形成、事件發生發展的規律,所以,「逐層深入式」的結構也是記敘文常用的一種結構。這種結構比較容易掌握,因為只要我們能讓文章在內容前後上表現出某種「意思」的「遞進」便可以了。
五、並列組合式
並列組合式的結構就是將有關「意思」相近的內容「並列組合」在一起,以達到充分揭示主旨目的的一種文章結構。
記 敘 文 的 特 點
記敘文是指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等類的文章。古代的記、傳、序、表、志等,現代的消息、通訊、簡報、特寫、傳記、回憶錄、游記等,都屬於記敘文的范疇。
寫作記敘文要做到一下幾點:
第一,要交代明白。無論記人記事,還是寫景狀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否則文章就不完整。
第二,線索清楚。雖然觀察的角度、記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應當有一條綰聯材料、統貫全篇的中心線索,否則文章就會鬆散。
第三,人稱要一致。無論用第一人稱「我」記述,還是用第三人稱「他」記述,都要通篇一貫,一般不宜隨意轉換,否則就容易造成混亂。
記敘文以記敘為主,但往往也間有描寫、抒情和議論,不可能有截然的劃分。它是一種形式靈活、寫法盡可能多樣的文體。
記敘文,是以敘述為主要表達方式,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
記敘文是用來描述事物的文章.時間,人物,地點,發展,經過,結果是記事文的6要素.描寫物體的就要從運動狀態,物體形態或變化上來說了。
記敘文寫作,是把自己的親身感受和經歷,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給讀者。
記敘文包括的范圍很廣,如記人記事,日記、游記、傳說、新聞、通訊、小說等,都屬於記敘文的范疇。
記敘文寫的是生活中的見聞,要表達出作者對於生活的真切感受。
總的說,以記敘和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叫記敘文。
但記敘文寫作,伴隨自然流漏的適當議論和抒情。
記敘文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的記敘文,包括記敘性的文學作品,如散文、小說等。
狹義的記敘文是指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對社會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態變化和發展進行敘述和描寫的一類文章,常見的如消息、通訊、特寫、報告文學、游記、日記、參觀記、回憶錄,以及一部分書信等。
正因為記敘文寫的是生活中的見聞,所以一定要表達出作者對於生活的真切感受。
寫好記敘文——寫人篇(上)
我們從小學接觸作文開始,最早寫的就是記敘文,一直到初中,我們還是不斷地在寫記敘文,記敘文可以分為寫人記敘文和敘事記敘文,怎樣寫好一篇寫人記敘文呢?我們平時的寫人記敘文中有什麼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解決問題之後,採取怎樣的步驟可以寫出一篇好的寫人記敘文。這一切,我們將在此篇中給予指導。
記敘文可以說是我們最早接觸的一種文章,在寫作時也是最早接觸的文體,記敘文看似所有人都可以寫,可是記敘文真的很容易嗎?我們遺憾地發現很多同學都存在種種問題,而且這些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一、故事老套陳舊。寫老師,一定是挑燈批改作業,雨天送我們回家;寫父母,總是冒著風雪背著我們去看醫生;寫朋友,總是最初要好,然後有了誤解,最後又好起來了。親愛的同學們,這是一個現代社會,別讓80年代的流行統治我們21世紀的頭腦,別人嚼過的饃饃已經索然無味,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偉大的,後來的效仿者常常落入「東施效顰」的嫌疑。
二、塑造的人物過於模式化。漢語是一種偉大美麗的語言,漢語詞庫里用來形容人的形容詞不勝枚舉,很遺憾,我們大部分同學寫人的時候,都把人寫得很完美,缺乏真實的感覺,媽媽總是慈祥,爸爸總是嚴厲的,老師總是充滿關愛的,沒有缺點的人物是不飽滿的。
三、寫作技巧有待提高。(1)缺乏對人物的描寫,使人物顯得干癟。(2)敘述太過平淡,不帶情感,缺乏感人的力量,連自己都不能感動的作品是沒有辦法感動別人的。(3)表達方式太單調,只有平板的敘述,如同白開水,索然無味。
綜合這些問題,我們要對症下葯。現在我們寫作通常都是課堂作文,講究即興發揮,要寫好作文,卻需要課外的功夫,這課外的功夫,就是我們要走的第一步路。
第一步:課外的功夫
同學們可以發現一般來說作文寫得好的同學都比較喜歡閱讀,或者有良好的摘抄習慣。俗語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是非常有道理的。我們會覺得生活平淡,無物可寫,這樣的觀念是錯的。生活不是平淡的,即使是平淡的,也有很多細微的震撼過你,讓你心情波動過的事情,我們覺得生活平淡只是因為缺乏觀察,缺乏用心體會;更經常的是,即使我們身邊出現了讓你為之一動的事情,由於缺乏記錄的習慣,我們常常讓好的材料擦肩而過;此外,除了生活的真實,我們可以從別人寫人的文章中獲得靈感,看看別人是怎樣刻畫人物的,可以作為借鑒;也可以把別人描寫過的人物作為一個人物模板,聯想到其他你身邊這樣的人,哪怕以閱讀後印象深刻的某個人物作為自己寫作的對象也可以,只要符合題目要求,虛構的真實並不比真切的真實效果差。總言之:
1. 觀察生活,用心體會
2. 隨身攜帶筆記本,不錯過任何一個小小的靈感,任何一個感動你,讓你震驚的瞬間;
3. 從閱讀中模仿人物的刻畫,從閱讀中汲取材料。
第二步:確定好中心
既然是寫人的文章,同學們一般會選擇自己熟悉的人來寫,那麼選擇哪一個人不會成為問題,會成為問題的是,怎樣描寫這個人,很顯然,按照我們老一套的寫法是不行的。寫人通常都是為了表現突出人物的某種性格特點,更深入,可能是為了贊頌或者批判這個人,表達對這個人的懷念;又或許,通過對這個人物的描寫,來以小見大地反映社會背景,比如說《孔乙己》就是這樣。因此,我們寫人的記敘文可以確立這樣幾個中心:
1、 單純表現某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2、 贊頌或批判這個人的品質特徵;
3、 通過回憶「我」與這個人的交往,表達「我」對他的懷念;
4、 通過對某個特定人的描寫,來表現這個社會上和他具有同樣的特徵的一群人,反映一個社會背景。
通常來說,我們選擇前三種中心比較多,第四種中心如果可以寫出來,便是十分出彩的,但因為主題較大,很難把握。
第三步,確定幾個人,幾件事
寫人記敘文可分為寫單個人、寫兩個人和寫群體的。寫單個人可以「以一事寫一人」或「以多事寫一人」。寫群體的文章就像是《誰是最可愛的人》,實際上是寫一個團體的共性,我們不主張大家寫群體。其餘的幾種模式是各有千秋的,也有其要注意的重點。
(1)一事一人
這樣的記敘文通過一件較為完整的事情來表現一個人,要求事情具體、生動,因此我們要選擇能夠表現人物的最典型的事件,選擇自己印象最深、最能使自己感動的事情來寫,要求這個事件表現的是這個人物最典型的特徵,或者這個人的多個特徵在這個事件中慢慢呈現出來。就好像,我們攝影的時候,鏡頭慢慢推進,人物在敘述的過程中慢慢豐滿起來。
(2)多事一人
初中記敘文要求的字數是600字,因此我們用多事寫一人,也是有限制的,通常是兩三事,如若超過四五事,那麼這樣的文章就讓人生厭了,因為寫的事情太多,只能匆忙一筆帶過。這樣的文章要求詳略得當,段落之間可以互相補充。寫多事通常也就代表著多角度,一個人身上的不同的幾個特徵;當然,並不排除用相互聯系的幾件事情來寫一個人的某一方面典型性格。
(3)兩人文章
通常都是為了體現兩人之間的某種情誼或人物間的新型關系,寫這類文章之前要弄清兩人之間的聯系和主次地位,意識到兩個人物之間應相互映襯,相互影響。
我們談到這個步驟是因為只有確定了要寫幾個人,怎樣寫,知道寫的重點應該是什麼,才方便我們真正動筆的時候有備無患。請同學們參考下篇,我們將談到正式動筆時該如何下手。
寫好記敘文——寫人篇(中)
在上篇中,我們講了動筆之前應該准備的步驟,包括素材的准備、中心的確定、人物和事件的確定。這篇我們將要主要講到的是審題、擬題、選材、結構四個步驟,把這四個步驟完成,等於把這篇寫人的文章的整體框架搭建起來了,本文將告訴你怎樣做好這四個步驟。
第四步:審題。
審題是個老掉牙的話題,但是我們在這里依然強調出來,是因為很多同學還是不厭其煩地犯著不切題意的毛病,關鍵在於我們同學缺乏審題能力和正確的審題方法。正確的審題應該做到三點:
1、 看題目要求是寫人還是寫事,如果是要求寫人的文章,敘述的重點就是通過具體的事情來表現人物;如果是寫事的文章,人只是其中的主角,主要是通過整個完整的事件來突出主題。
2、 看題目限定的范圍。在題目中也許已經限定了寫什麼人,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的人。如《我的輔導員》就限定了必須使用第一人稱;有的在材料中要求寫你身邊的人;有的材料要求寫在學校和在家裡,一個人的不同表現;有的題目是《爸爸變了》就要求你寫以前和現在爸爸的不同樣貌。
3、 看題目有沒有題眼。所謂題眼,就是指題目中的關鍵字詞,比如說一篇文章叫做《我最喜歡的一個人》,題眼是「喜歡」,你不可以大量筆墨來寫我多麼崇拜這個人,喜歡和崇拜是不同的情感。《奶奶的微笑》題眼在於微笑。
第五步:擬題
一般來說鮮明的要求寫人的記敘文都已經給出題目,大部分是命題或者半命題,當然也存在讓你擬題的可能。題目是文章的窗口,擬一個好題目,可以使文章增色不少,怎樣擬好寫人記敘文的題目呢?
1、 通常我們以寫的人為題,這樣可以一目瞭然讓人了解你是在寫人,在題目中,也可以加入一些修飾語,把這個人的主要特徵寫入,如《可愛的老爸》;或者把我對一個人的情感寫入《難忘的他》,這裡面「我」基本上是不對人物進行議論的。
2、 如果你在文章當中要強調你對這個人的主觀感受,可以在題目中表現,用上「我最尊敬的……」,「讓我感動的一個人」等。
3、 如果你在文章當中要強調一個人的變化過程,你可以寫「他變了」,「張小寶新記」、「浪子回頭金不換」等。
4、 如果你強調兩者的關系和交往,可以寫「一起走過的日子」,「最好的朋友」、「永遠難忘的情誼」等。
人物角度的作文題形式多樣,除常見的直言式外,還有比喻式:如《我身邊的雷鋒》;傾訴式:《老師,您聽我說——》;贊嘆式:《他是好樣的》;陳述式,如《我最了解他》等。這里我們只是談到了一些傳統的擬題方式,是為了避免同學們單純地求新求異,而最後以文題害文。要做到文題創新,是一個很大的話題,請同學們繼續關注我們的巧學網。
第六步:選材
在上篇中我們提到了同學們在選材的普遍問題,可以說選材是寫人記敘文的一個坎兒,很多同學就摔倒在這里了,我們說選材創新不能只是塑造完美的人物,當然也要注意選材創新不等於描寫社會陰暗面,總體來說,我們的文章都是要積極向上的。審卷老師討厭那種大而空,而且不切生活實際的材料,如寫父親冒風雪騎著自行車送我去醫院,這樣的事情發生在21世紀幾乎是不太可能,打的已經變得非常便利了。那麼,我們怎樣選材呢?
1、 寫生活的小細節。要寫父母,其實是最容易的,每天生活在一起,注意一下生活的細節就可以找到無窮的材料,爸爸每天等你自習回家做夜宵,或者為了你改掉了一個懷毛病;媽媽有時候很嘮叨,可是和你卻情同姐妹。看似不經意的東西,其實已經包含著爸爸媽媽的愛在里頭了。不論寫誰,我們都可以考慮從一些生活小細節入手,然後擴大加以描寫。
2、 以寫人反映時代新風貌,要寫一個人拾金不昧、樂於助人,請擺脫陳舊的套數,要明白,時代日新月異,每天都出現新人新事,比較於自己小的時候,身邊的人從各方面是不是也隨著時代發生了變化,比如說競爭意識變強後,人怎麼變化了。
3、 寫某個具體時期或者某個具體地點的人,在特殊時期的人,常常會表現出特殊的狀態,如非典時期,你身邊的人怎樣表現的?在不同的社會地點,一般人們表現不同的社會角色,在家的和在辦公室的爸爸一定看起來很不一樣。
第七步:結構
怎樣給一篇文章搭上一個好的框架,不但可以幫助我們確定要怎樣寫,同時也從一定程度上確定了我們在開頭、主體和結尾分別應該寫什麼。孫子兵法雲:「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意,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熟能窮也。」作文結構是深層的東西,也是萬變不離其宗的。我們的寫人記敘文可以採用這樣的結構:
1.引入:人物外貌描寫+點明題旨
2.蓄勢:從不同的角度選取
3.揭題:詳寫最能體現人物思想內涵的一件事。
4.點化:緊扣題旨或議論或抒情。
此篇中,我們已經把寫人記敘文的基本結構架下來了,在下篇中,我們將談到怎樣寫人,才可以使文章顯得生動。
寫好記敘文——寫人篇(下)
我們在上、中兩篇已經把寫人記敘文的基本框架搭建起來了,同學們一定急著想知道,如何寫,怎樣才可以把文章的內容充實和豐富起來,怎樣才能讓一個人物栩栩如生,我們如何寫人的外貌、性格,怎樣去表現一個人物的具體特徵,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把這些訣竅一一揭示。
人物是寫人記敘文的重點,寫人記敘文的目的就是要寫出個性鮮明的人物,怎樣寫一個個性鮮明的人物,怎樣讓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動人心弦呢?每個人有不同的面貌,不同的語言、行動,不同的思想和性格,因此寫人第一寶典就是描寫。
人物的描寫有肖像描寫、語言、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等。
第一、通過人物的肖像寫人。
人物的肖像主要指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服飾、姿態和神情等等。肖像描寫可以寫人物的靜態,也可以寫人物的動態。
進行外貌描寫有幾大技巧:
1、簡筆勾勒特徵;
2、運用修辭手法;
3、寄託作者愛憎;
4、一人幾幅肖像;
肖像描要注意兩點:
一、肖像描寫不是說把一個人,從眼睛寫到鼻子,從鼻子寫到嘴巴,從嘴巴寫到耳朵,從耳朵寫到頭發,從臉寫到身材。通常我們只是選取這個人的外表上一個最最鮮明的部分進行特寫,比如說,寫眼睛,魯迅說要"畫眼睛"。"畫眼睛"是寫人物肖像的關鍵。他在《祝福》中14次寫到樣林嫂的眼睛,而每一次眼神的變化,都透露出人物當時的心理和性格的變化。我們不是說都要寫眼睛,而是說魯迅用了「畫」這個字,強調對人外貌最具有特徵的部分的特寫,通常寫人的外表都是為了表現人的性格服務的。魯迅寫祥林嫂是"畫眼睛",但也寫了祥林嫂 "花白的頭發"(表現其悲慘的命運);寫閏土,在寫眼睛的同時,重點寫到閏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是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反映了閏土生活的艱辛和痛苦。
二、肖像描寫切忌公式化、臉譜化。一般情況下,"人如其面"。然而人的內心與外貌並不總是一致的,外表漂亮不一定心靈美。通常外表和人物性格的反差可以給讀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比如說:《牛虻》中的中年牛虻,就是瘸腿,面部醜陋,有刀傷痕。《紅樓夢》中的王熙風美麗俊俏,卻心狠手辣。
第二、通過人的語言來寫人。
1.通過人物的語言寫人。人物的語言要充分個性化的,能表現人物的出身、教養、經歷和性格,讓人讀了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魯迅先生指出:「人物語言的描寫,能使讀者由說話看出人來。」這就是說從人物語言的描寫中看出人物的鮮明特點。要達到這種境界需要做到以下兩點:
一、 人物語言的描寫要符合人物的年齡、經歷、身份、文化教養等特點。如《孔乙己》當中的孔乙己總是「之乎者也」,在文章當中描寫一個農民說的道理,言語一般都是朴實的,如果你寫得文縐縐的,顯然就脫離了生活實際。
二、 人物語言的描寫,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徵。孔乙己說的話就處處表現出了他的酸腐氣。
第三、通過人物的行動寫人。
人物的行動要符合生活的本質,符合人物的性格發展的邏輯。可以選擇具體的、富有特徵的行動來顯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動。
人們的所作所為是其思想和性格的表現,茅盾說:「人物的性格必須通過行動來表現。」施耐庵要塑造武松的性格,就安排了一回"景陽崗武松打虎",全是寫武松怎樣"打",從行動上描寫出武松謀略的機智和武藝的高強
在描寫人物行動的時候,應該注意人物行動的生動性和典型性。所謂生動性,指的是作者不僅要寫出人物在做什麼,而且要寫出他怎樣做。所謂典型性,則指的是作者要寫出人物為什麼這樣做,而不那樣做。
第四、通過人物的心理寫人。
人物的內心世界是很豐富的,心理描寫就是要充分揭示出人物內心的喜、怒、哀、樂、愛慕、思念、苦悶、痛苦、怨恨、驚恐、嫉妒等等。常見的心理描寫方式有內心獨白、思憶聯想、夢境幻覺等。
不是每篇文章都適合出現心理活動的,我們在寫心理活動的時候應該注意:
一、應寫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環境中才會產生的心理活動,記得《賣炭翁》中有一句,「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本來寒冷的冬天,賣炭翁縱然身上衣衫單薄,為了賣炭只能希望天更冷一些。
二、要努力寫人物細微的感情波瀾和復雜的心理變化過程。例如高爾基的《母親》最後一章所寫尼洛夫娜發現暗探時一剎那的動搖、害怕,以及內心沖突,直到堅定、沉著。
第五、通過人物的活動環境寫人。
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的,人物的個性的形成與他所處的環境有關,寫好環境對表現人物的性格極為有用。
馬克思認為:「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 茅盾也認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環境中活動,因此,作品中就必須寫到環境。作品中的環境描寫,不論是社會環境或自然環境,都不是可有可無的裝飾品,而是密切地聯系著人物的思想行動。」因此寫人的記敘文常常需要對環境進行描寫。
同學們都知道環境描寫分為兩類:
(一)自然環境描寫,又稱景物描寫,是對人物活動的自然景物進行的描寫。
景物描寫的作用主要有:(l)寫景襯託人物心情;(2)寫景點明時令、地點;(3)寫景表現 物關系;(4)寫景表現人物性格。
進行景物描寫,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l、抓住景物特徵描寫。
2、要選好寫景的角度。
3、寫景應滲透人物的感情。應該有意識地把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融入到周圍的自物景物,在所寫的景物上直接滲透作者的感情。
4、可以採用對比方法寫景。如《祝福》的開頭與結尾寫祝福時的景色氣氛,以樂景反襯祥林嫂的悲劇,更增強了作品對舊社會的批判力量。
5、自然景色可以暗喻某種社會環境,如高爾基的《海燕》,茅盾的《雷雨前》。
(二)社會環境貓寫:從狹義上說,社會環境是指人物活動的處所、背景、氛圍等;而從廣義上說,是指一定的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人際關系的總和。
社會環境描寫應該注意幾點:
1、必須具有鮮明的時代色彩。我們所處的時代常常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比如很多典型的世紀新人,新新人類,都是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中產生的。
2、必須具有鮮明的地方特點。魯迅在寫《祝福》時,用了大量的筆墨來描寫魯鎮的風情,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篇文章我們講述了人物描寫的幾種方法,能夠善用我們的這幾種描寫方法,我們筆下的人物一定可以從干癟逐漸豐富,躍然紙上的。
❼ 記敘文的主要格式。、
、記敘文知識:
1.記敘文的6要素 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2.記敘文的人稱:第一人稱(真實可信)、第二人稱(更加親切)和第三人稱(更加廣泛)。
3.記敘文的線索:1)以時間轉移為線索 2)以一人為線索 3)以一事為線索 4)以一物為線索 5)以感情為線索。
4.記敘文的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5.記敘文的劃分:按事件的發展過程、空間轉換、內容變化、人物、場景變化、感情變化、表達方式的變換來劃分。
6.記敘文的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肖像,語言,動作,心理,環境等或正面,側面、細節)、議論、抒情、說明等 。
7.記敘文的語言的特點:准確,生動。
8.記敘文的表現手法:描寫、襯托、渲染、對比、伏筆、鋪墊、象徵、比喻、以小見大、欲揚先抑、借景抒情卒章顯志、托物言志等。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體的、淺顯、熟悉的事物或情境來說明另一種抽象的、深奧、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種修辭方法。作用:能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深刻鮮明的形象,使說理更透徹。
(2)借代。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關系的名稱來替代。作用:可引人聯想,形象突出、生動、具體、使特點更鮮明。
(3)比擬。把人當物寫或把物當人來寫的一種修辭方法,前者稱之為擬物,後者稱之為擬人。作用: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4)誇張。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描繪的一種修辭方法。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質,烘托氣氛,引起聯想,使表達的事物更突出、更鮮明。
(5)對比。是把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並舉加以比較的方法。作用:能使語言色彩鮮明,事物的性質、特徵等更加鮮明突出。
(6)對偶。用結構相同或相近,字數相等的一對短語或句子對稱排列起來表達相對或相近的意思。主要作用是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有音樂美。
(7)排比。把內容相關、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一般要三個或三個以上)短語或句子連用的方法。作用:增強語言氣勢,深化思想內容,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8)反復。根據表達需要,使同一個詞語或句子一再出現的方法。反復可以是連續的,也可間隔出現。作用:突出思想,強調感情,有時能夠加強節奏感。
(9)反語。即通常所說的"說反話"--實際要表達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作用比直接說更有感情,更有力量。
(10)反問。是用疑問的形式來表達確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作用:加強語氣,激發讀者的感情,以使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11)設問。為了突出所說的內容,把它用問話的形式表示出來。作用是提醒人們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內容。
三、記敘文開頭作用
1.總領全文,點明主旨。
2.為下文作鋪墊。
3.設置懸念,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4.奠定全文感情基調。
四、記敘文最後一段的作用
結構方面的作用:
1、總結上文
2、首尾呼應,使文章結構完整
3、照應題目、照應開頭、前文
內容方面的作用:
1、畫龍點睛、點明事件的意義,點明中心
.2、深化文章中心,抒發作者什麼感悟或者情感
3、寫出了人物怎樣的品質、精神或性格。
4、言有盡而意無窮,留下想像的空間,增強感染力
5、引起讀者的注意、思考
五、其他答題格式
景物描寫的作用、運用描寫方法的作用、反問句的作用等。
1、運用描寫方法的作用:表現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題
2、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的作用:運用了……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3、景物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的品質,襯托中心意思
4、運用排比的作用:增強語言啟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5、反問句的作用:加強語氣,引起下文,承上啟下
6、設問句的作用: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啟下
7、題目的作用:概括內容;揭示主題;提示線索
8、賞析句段從三方面考慮:
內容(寫了什麼,選材有什麼獨特之處)
形式(寫作方法,語言特色,修辭)
❽ 寫小說時,所謂的『短篇寫事,長篇寫人』是個什麼定義
簡單點說嘛...
由於長篇小說的故事一般是由很多個『事』連接而成的(畢竟那麼多版字只寫一個事兒會讓人厭煩的),所權以就著重表現角色在經歷這些個事後出現的變化,也就是把重點放在『人』上面。
短篇則相反,因為篇幅的限制,沒辦法寫出復雜的人性,角色必須是有著鮮明的個性的,在整個故事中也不該出現大的變化,否則讀者會因篇幅過短印象不深,對角色的認知出現混亂的,所以重點不能放在『人』上。
❾ 記敘文的結構
結構指的是文章中組織材料和編排內容的具體形式,它就好比是一篇文章的骨架,沒有了它,各種材料就猶如一團亂麻,不能形成一篇文章不說,主題也就更是無從揭示了。因此上我們說,安排好結構對寫好一篇文章而言極為關鍵。
記敘文是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文章,其常見的結構模式大致有以下五種:
一、時序貫穿式
人物的性格成長、事件的發生發展,總是處在一定的時間「線條」上的,所以,一般人在寫記敘文時均會自覺不自覺地採用時序貫穿式的結構。
二、空間轉移式
人物的活動和事件的展開都要以一定的空間為背景,所以,人們在寫記敘文時也常常會採用空間轉移式的結構。這種結構的記敘文,作者或者處於固定的觀察位置,然後由此分別觀察處於不同位置的幾個事物,或者處於行動之中,按照行動路線,逐個展現觀察到的不同事物。但不管是哪一種情形,「空間」的不斷「轉移」使文章條理清楚、內容充實就成了這種結構記敘文的最大優點。
三、時空互動式
「時空互動式」結構顧名思義,是指將時間和空間相互糅合在一起,以此來組織材料和編排內容的一種結構。這種結構的記敘文,其內容一般都是時間跨度較大,而空間轉移又比較頻繁的人事等。採用「時空互動式」,有利於對處於不同時段不同空間的人事等有條理地進行敘述。
四、逐層深入式
逐層深入的寫法符合人物性格形成、事件發生發展的規律,所以,「逐層深入式」的結構也是記敘文常用的一種結構。這種結構比較容易掌握,因為只要我們能讓文章在內容前後上表現出某種「意思」的「遞進」便可以了。
五、並列組合式
並列組合式的結構就是將有關「意思」相近的內容「並列組合」在一起,以達到充分揭示主旨目的的一種文章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