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魯迅指導下 蕭紅寫出了中篇小說什麼
在魯迅指導下 蕭紅寫出了中篇小說《生死場》。
蕭紅曾把已經出版的《跋內涉》和抄好的《生死容場》原稿寄給了魯迅,希望得到魯迅的批評和指導。不久,蕭紅來到舉目無親的上海。這是蕭紅短促生命中的最大轉折,也是她成為作家的起點。到了上海,魯迅成了她唯一的親人和依靠。
㈡ 為什麼說蕭紅的小說具有越軌的筆致
因為從寫的東西可以看出來,她作為一個女性卻特別冷靜看待東北老百姓的生生死死,其中節奏還能掌握的悠緩,她的生死場和呼蘭河傳都很現實,敘述也超乎常人的冷靜,但是卻又點果戈里的幽默,不像魯迅一樣寫著寫著就跟炸毛了的貓似的!個人的見解,很不喜歡上面那人把蕭紅個人遇到渣男的身世與魯迅對蕭紅寫作的贊譽相提並論。
㈢ 蕭紅的短篇小說有哪些
短篇小說集《曠野的呼喊》、《蕭紅散文》、《回憶魯迅先生》
㈣ 論文 蕭紅小說的藝術特點 提綱---急
蕭紅運用類似散文那樣鋪開的寫法,在筆法上顯得從容不迫,瀟灑自如,然而同時它又有一根貫串其中的線索,引導著故事情節的發展和人物性格的展開,這就形成了蕭紅小說的獨特的藝術風格。
㈤ 蕭紅的長篇小說
《呼蘭河傳》
中國作家蕭紅創作的長篇小說。該作品於1940年9月1日見載於香港《星島日報》,1940年12月12日,蕭紅於香港完成《呼蘭河傳》書稿創作,12月27日全稿連載完。該作品以蕭紅自己童年生活為線索,把孤獨的童話故事串起來,形象地反映出呼蘭這座小城當年的社會風貌、人情百態,從而無情地揭露和鞭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陋習在社會形成的毒瘤,以及這毒瘤潰爛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災難。文本中的「呼蘭河」,它不是《呼蘭府志》所記載的那條流動的呼蘭河,而是一座在松花江和呼蘭河北岸有固定地理位置的小城。
㈥ 蕭紅是怎麼死的
蕭紅在1942年1月22日,因肺結核和惡性氣管擴張病逝於香港,年僅31歲。
民國三十一年1月21日,瑪麗醫院由日軍接管,蕭紅被送進紅十字會在聖提士反女校設立的臨時醫院。1月22日上午10點,蕭紅病逝,享年31歲。
拓展資料:
蕭紅(1911-1942),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乳名榮華,學名張秀環,後由外祖父改名為張廼瑩。筆名蕭紅、悄吟、玲玲、田娣等。
蕭紅是一位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女性作家,以其作品中悲喜交雜的情感基調、剛柔並濟的語言風格以及獨特的寫作視角的運用和對行文結構的處理,在文學史中獨樹一幟。1935年,在魯迅的支持下,發表成名作《生死場》。
1936年,東渡日本,創作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後發表中篇小說《馬伯樂》、長篇小說《呼蘭河傳》等。
蕭紅的小說具有鮮明的文體特徵,創造出場景性的小說結構。系列散文《商市街》在發表時曾遭到「看不明白」的議論,因為蕭紅使用了不少小說的技巧,這樣的寫作形式在20世紀30年代異常新穎,從文體上看,它更接近小說,不過它又是「不折不扣的生活記錄」(蕭軍《商市街·讀後記》)。
㈦ 《蕭紅小說精品》讀後感600字
這樣一個夜裡,尖銳來而凜冽的寒源風,就像蕭紅的筆觸,從這悲喜的人生中,一陣陣的從窗外呼嘯而過……
不知道為什麼,今年南方的春天,由於連日的雨,潮濕、陰冷得出乎意料.也許冷洌的不是蕭紅的文字,而是生與死的輕易和沉重.只是,她「以細致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魯迅)」,用她的率性和敏感,用她的才情描繪著世間的悲歡,力透紙背.
「欲織繁花為錦綉,已傷凍雨過清明」(聶紺弩).在清明節未到來之前,我敲下這些拼湊的文字,算是為蕭紅默哀.蕭紅說自己「是《紅樓夢》里的人」,於是,只好「留著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去了……」
更多關於喜歡蕭紅的文字,也由別人寫去吧!
㈧ 蕭紅短篇小說有哪些
有不少,,,有<幸福>...
㈨ 蕭紅資料
現代著名女作家蕭紅,1933年與蕭軍自費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魯迅的幫助和支持下,1935年發表了成名作《生死場》(開始使用筆名蕭紅)。1936年,為擺脫精神上的苦惱東渡日本,在東京寫下了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後發表了中篇小說《馬伯樂》和著名長篇小說《呼蘭河傳》。 有同名者。蕭紅(1911-1942),原名張乃瑩,筆名蕭紅,悄吟,玲玲,田娣……被譽為「30年代文學洛神」。出生於黑龍江省呼蘭縣一個地主家庭,幼年喪母。1930年,為了反對包辦婚姻,逃離家庭,困窘間向報社投稿,並因此結識蕭軍,兩人相愛,蕭紅也從此走上寫作之路,兩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4年到上海,與魯迅相識,同年完成長篇小說《生死場》,次年在魯迅幫助下作為「奴隸叢書」之一出版。蕭紅由此取得了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生死場》是最早反映東北人民在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下生活和斗爭的作品之一,引起當時文壇的重視。魯迅為之作序,給予熱情鼓勵。抗日戰爭爆發後,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後應李公僕之邀到山西臨汾,在民族革命大學任教。1940年去香港。蕭紅帶有左翼現實主義風格的小說還有一部長篇小說《馬伯樂》,但質量不高。她更有成就的長篇是寫於香港的回憶性長篇小說《呼蘭河傳》,以及一系列回憶故鄉的中短篇小說如《牛車上》、《小城三月》。其中長篇小說《呼蘭河傳》被香港「亞洲文壇」評為20世紀中文小說百強第九位。
㈩ 蕭紅小說論文的選題依據
蕭紅小說論文的選題依據我可以幫你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