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沈從文寫多年情書終於追到張兆和,為啥轉頭又愛上高青子
對於沈從文來說,張兆和是他心目中的女神。
當沈從文第一次看到張兆和時,便為她的美麗和氣質所傾倒。數年如一日,堅持不懈地給張兆和寫了許多繾綣纏綿的情書。
哪怕好朋友胡適勸他放棄,說:「這個女子不能了解你,更不能了解你的愛,你錯用情了。」
但沈從文不甘心,依舊寫出優美痴情的文字,源源不斷寄給張兆和。
(沈從文和張兆和)
沈從文聽從了林徽因的建議,向張兆和坦白了他和高青子的感情。
本來,沈從文以為張兆和能夠理解他在情感上的掙扎。沒想到張兆和卻抱起孩子回了娘家。
沈從文不願意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家庭,就這樣土崩瓦解。所以他中斷了和高青子的往來,轉而不斷寫信央求張兆和回家。
1937年,抗戰爆發後,沈從文到西南聯大擔任中文教授。
沒想到高青子也在那裡擔任圖書館館員。
異地他鄉,再加上張兆和久久不原諒,讓沈從文再次燃起了對高青子的愛情。
但是,最終理智還是佔了上風,沈從文和高青子長達8年的感情,最終不了了之。
在這之後,沈從文的作品遭到左翼文化界猛烈攻擊和批判,他被罵作是「奴才主義者」和「地主階級的弄臣」。
這讓沈從文一度患上了抑鬱症。而張兆和始終與他分開居住,孩子們對他也很不理解。這種種遭遇,都使得沈從文絕望不已,曾經還發生過自殺的事情,幸好後來被人救了回來。
但自此後,沈從文再也沒有進行文學創作,而是轉向文物研究了。
建國後,沈從文的作品再次受到攻擊和批判。他因此也成了「反動文人」,甚至有影響力的大學者還踩上一腳,說他是「桃色作家」。
好在,沈從文年邁時,張兆和回到了他身邊。
1988年,沈從文在病逝前,抓住張兆和的手說了一聲:「對不起。」
B. 為什麼沈從文結婚後沒過多久就出軌了高青子
沈從文結婚後沒多久就出軌,也許是沈從文在這段感情當中一廂情願的注入了太多的感情,最後沒有換來同等的理解和懂得,所以在他婚後不久遇到高青子的時候才會忍不住動了感情。高青子是沈從文的粉絲,她熟讀沈從文所有的小說。也會按照沈從文小說中的形象來打扮自己,所以當沈從文看到高青子的第一眼,就有了一種非常熟悉的感覺,他覺得高青子是他生活中找到的夢寐以求理想型的女孩兒。
雖然他們在生活當中出現了一些小插曲,但是沈從文他明白自己心裡想要的是什麼,也堅定了自己的所愛,所以他們還是走到了最後。
C. 沈從文為追張兆和寫多年情書,為何又愛上高青子
這是得到了就不珍惜的典型案例。沈從文沒有顯貴的家世,也沒有令人驚嘆的高學歷,他只是一個窮小子,只有一腔真情和澄澈的才華,而張兆和不僅長得好看,是學校“黑牡丹”,還是安徽有名的富商之女,張兆和不僅是沈從文的女神,她也是很多人的女神。但沈從文一無所有隻能給她寫數年不斷的情書,試圖以心意打動女神,但張兆和依舊不為所動。時間一久,張兆和的態度也松動了,於是沈從文鼓起勇氣去向張兆和的父親張吉友上門求親。
更何況,沈從文和高青子這是戀愛嗎?不,這是出軌,是介入夫妻感情的第三者。毫不客氣地說,沈從文就是個渣男,他對妻子坦白的時候都一副“張兆和會理解他”的理直氣壯的樣子,憑什麼呢?就憑人家被他多年的深情感動了,所以他做出什麼事張兆和都要諒解他嗎?說句實話,張兆和是名媛,家裡千嬌萬寵長大的寶貝,嫁給沈從文了之後日子過得苦巴巴還發現丈夫出軌小姑娘,真是倒了八輩子霉。
D. 沈從文好不容易追到張兆和,怎麼轉頭愛上高青子
當沈從文第一次看到張兆和時,便為她的美麗和氣質所傾倒。數年如一日,堅持不懈地給張兆和寫了許多繾綣纏綿的情書。
哪怕好朋友胡適勸他放棄,說:“這個女子不能了解你,更不能了解你的愛,你錯用情了。”
但沈從文不甘心,依舊寫出優美痴情的文字,源源不斷寄給張兆和。
沈從文聽從了林徽因的建議,向張兆和坦白了他和高青子的感情。
本來,沈從文以為張兆和能夠理解他在情感上的掙扎。沒想到張兆和卻抱起孩子回了娘家。
沈從文不願意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家庭,就這樣土崩瓦解。所以他中斷了和高青子的往來,轉而不斷寫信央求張兆和回家。
1937年,抗戰爆發後,沈從文到西南聯大擔任中文教授。
沒想到高青子也在那裡擔任圖書館館員。
異地他鄉,再加上張兆和久久不原諒,讓沈從文再次燃起了對高青子的愛情。
但是,最終理智還是佔了上風,沈從文和高青子長達8年的感情,最終不了了之。
在這之後,沈從文的作品遭到左翼文化界猛烈攻擊和批判,他被罵作是“奴才主義者”和“地主階級的弄臣”。
這讓沈從文一度患上了抑鬱症。而張兆和始終與他分開居住,孩子們對他也很不理解。這種種遭遇,都使得沈從文絕望不已,曾經還發生過自殺的事情,幸好後來被人救了回來。
但自此後,沈從文再也沒有進行文學創作,而是轉向文物研究了。
E. 沈從文生平及作品簡介
沈從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男,原名沈岳煥,乳名茂林,字崇文,筆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鳳凰縣人,中國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
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交界地區。1924年開始進行文學創作,撰寫出版了《長河》《邊城》等小說。1931年-1933年在青島大學任教,抗戰爆發後到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歷史與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國古代服飾研究》。1988年5月10日病逝於北京,享年86歲。
中文名
沈從文
外文名
Shen Congwen
別名
沈岳煥
國籍
中國
民族
苗族[1]
人物關系
沈宏富
爺爺
汪曾祺
學生
黃永玉
表侄
黃永厚
表侄
精品薦讀
沈從文:我們相愛一生,一生太短
作者:靈林玖玖
快速
導航
婚姻家庭人物軼事個人作品作品風格人物評價後人紀念
人物生平
一代大師一世淡泊,回顧沈從文的曲折人生
9個視頻 | 3萬次播放
精選
片單
1902年12月28日,沈從文出生於湖南鳳凰縣。
1917年參加湘西靖國聯軍第二軍游擊第一支隊,駐防辰州(沅陵)。1918年自家鄉小學畢業後,隨當地土著部隊流徙於湘、川、黔邊境與沅水流域一帶,後正式參軍。
共2張
少年時期的沈從文
1922年,沈從文脫下軍裝,來到北京,他渴望上大學,可是僅受過小學教育,又沒有半點經濟來源,就在北京大學旁聽。
1923年去北京。報考燕京大學國文班,未被錄取。在北京大學旁聽。
1924年,他的作品陸續在《晨報》《語絲》《晨報副刊》《現代評論》上發表。[2]
1928年從北京到上海。與胡也頻、丁玲籌辦《紅黑》雜志和出版社。
1929年去吳淞中國公學任教,愛上女學生張兆和。
1930年後赴國立青島大學(國立山東大學前身)執教,到抗戰前,出版了20多個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雛》《月下小景》《八駿圖》等。
1931年陪同丁玲營救胡也頻未果,護送丁玲母子回湖南。1931年至1933年在國立山東大學任文學院講師;1933年9月9日,與張兆和結婚。同月23日,與楊振聲合編《大公報·文藝副刊》。
1934年完成的《邊城》,是這類「牧歌」式小說的代表,也是沈從文小說創作的一個高峰。
沈從文小說邊城
1938年春,到昆明繼續與楊振聲編選中小學國文教科書。11月,任西南聯大中文系教授。
1948年開始受到左翼文化界的猛烈批判。同年,工作重心開始轉移到文物研究。1949年後,長期從事文物研究工作。建國後,沈從文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1950年因承受不了政治壓力而自殺,獲救。
1960年發表《龍鳳藝術》等文。1969年去湖北咸寧五七幹校勞動。1978年調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1981年出版了歷時15年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專著。
沈從文解放後從事中國紡織服飾考古研究工作,1983年突患腦血栓,住院治療。1984年大病一場。搶救脫險後,說話、行動更加不便。1988年5月10日下午,心臟病復發,搶救無效去世,享年86歲。
婚姻家庭
1930年7月張兆和沈從文在胡適的辦公室第一次見面,剛見面時,胡校長大誇沈從文是天才,是中國小說家中最有希望的。張兆和卻不以為然,沈從文對張兆和的愛戀來得默然,卻是一發不可收拾,寫給她的情書一封接一封,延綿不絕地表達著心中的傾慕。在1931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以做張兆和的奴隸為己任。他說,多數人願意仆伏在君王的腳下做奴隸,但他只願做張兆和的奴隸。最終打動了張兆和,於1933年9月9日在北京中央公園成婚。[3]
新婚不久,因母親病危,沈從文回故鄉鳳凰探望。他在船艙里給遠在北平的張兆和寫信說:「我離開北平時還計劃每天用半個日子寫信,用半個日子寫文章,誰知到了這小船上卻只想為你寫信,別的事全不能做」。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歷次政治運動打擊著沈從文,使他陷入了迷狂狀態,他不斷念叨著「回湘西去,我要回湘西去」,張兆和無言地面對此情此景,眼淚禁不住滾滾而下。後來,在妻子悉心的照料和葯物治療下,沈從文漸漸恢復了健康,他和妻子堅強地度過了艱辛清貧的歲月。[4]
人物軼事
孩童趣事
1915年,沈從文由私塾進了鳳凰縣立第二初級小學讀書,半年後轉入文昌閣小學。因沈從文天性活潑好動且貪玩,常常逃學去街上看木偶戲,書包就藏放在土地廟里,有一次,他照樣把書包放在土地廟,看了一整天的戲,戲看完了,別的孩子早已放學回家,他再回到土地廟里取書包,才發現書包不見了。第二天,他硬著頭皮照樣上學,剛走到校園里一株楠木樹下,就遇見了他的級任老師毛老師。毛老師罰沈從文跪在那株楠木樹下,大聲責問沈從文昨天到哪裡去了。沈從文回答:「看戲去了。」毛老師見沈從文貪玩逃學還如此理直氣壯,便狠狠地批評說:「勤有功,戲無益,樹喜歡向上長,你卻喜歡在樹底下,高人不做,做矮人,太不爭氣了!」經毛老師耐心地說服教導一番後,沈從文知恥而後勇,一改以往的頑劣脾氣,勤奮學習,成績提高非常快。[5]
初次授課
沈從文第一次登台授課那天,因為緊張,獃獃地站了10分鍾。好不容易開了口,急促的10分鍾全講完了。他再次窘迫,無奈,在黑板上寫道:「我第一次上課,見你們人多,怕了。」下課後,學生議論紛紛,傳到北大校長胡適耳里,胡適笑著說:「上課講不出話來,學生不轟他,這就是成功。」[6]
婚外情愫
沈從文和高韻秀(筆名高青子)的相逢和相識,極具有戲劇性。當時高青子是熊希齡的家庭教師,沈從文有事去熊希齡在香山的別墅,主人不在,迎客的是高青子,雙方交談,都留下了極好的印象。[7]一個月後,他們又一次相見時,沈從文發現,高青子的裝束有意模仿自己的說《第四》里的女主人公,兩人開始更多地交往。此後,抗戰期間,兩人同在昆明,交往的機會更多。沈從文備受爭議的作品《看虹錄》,可能就與這段情愫有關。但最終,兩人的關系沒有一直維持下去。高青子就像一顆流星在沈從文生命的天空劃過。[8]
題字
1982年5月,沈從文攜夫人張女士一起去張家界,前一天看了山下的金鞭溪,第二天要上山去,他因腿腳不方便,夫人和陪同的人去了,他留在賓館里,張家界管理處的同志拿來紙和筆要請他題字,他答應了。管理處的人員想陪著他,被他拒絕了。管理處的同志想到讓他一個人留在房間里,不放心,怕有什麼不方便。沈從文說,「至於身體,我才檢查的,沒什麼大毛病,你們放心吧」。玩了大半天,夫人和陪同的人回到賓館時,看到沈從文寫了「張家界」「金鞭岩」「展卷」等好多幅。這時,他已是一身疲倦,見了夫人便說,今天是真正寫累了。看到一沓題字,管理處的同志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對於要出書請他題寫書名的,他常常要寫好幾幅寄給人家,讓人家去選。沈從文寫字,從來不講究筆和墨。1981年,他在給作家彭荊風信中說到,用的筆通只值一毛三分中小學習字筆,紙也只用一毛五分的糊窗高麗紙,墨是沉澱後加水的墨汁,所以無光彩,應叫死墨,用書行家看來就知道是外行。他也常常不滿意自己寫字。[9]
個人作品
小說集
《老實人》
《蜜柑》
《雨後及其他》
《神巫之愛》
《龍朱》
《旅店及其他》
《石子船》
《虎雛》
《阿黑小史》
《月下小景》
《八駿圖》
《如蕤集》
《從文小說習作選》
《雪晴》
《新與舊》
《主婦集》
《春燈集》
《黑鳳集》
《阿麗思中國游記》
《邊城》
《長河》
《街》 《蕭蕭》 《三三》
散文集
《記胡也頻》
《從文自傳》
《記丁玲》
《湘行散記》
《湘西》
《廢郵存底》
《燭虛》
《雲南看雲集》
《沈從文散文選》
《不知為什麼忽然愛上你》
學術著作
《從文賞玉》《唐宋銅鏡》《龍鳳藝術》《戰國漆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
相關傳記
沈從文《從文自傳》
湖南美術出版社
書法
沈先生一直愛好書法,而且在圈子裡頗有聲名,但從來視書法於自己是件好玩的事情,從沒想到賣字,以此謀利。只是有一回例外,抗戰勝利以後,幫助一位詩歌作者柯原。
共2張
沈從文書法
作品風格
創作風格
沈從文的創作風格趨向浪漫主義,他要求小說的詩意效果,融寫實、紀夢、象徵於一體,語言格調古樸,句式簡峭、主幹突出,單純而又厚實,朴訥而又傳神,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凸現出鄉村人性特有的風韻與神采。沈從文以鄉村為題材的小說是典型的鄉村文化小說,它不僅在整體上與都市「現代文明」相對照,而且始終注目於湘西世界朝現代轉型過程中,不同的文化碰撞所規定的鄉下人的生存方式、人生足跡及歷史命運。整個作品充滿了對人生的隱憂和對生命的哲學思考,一如他那實在而又頑強的生命,給人教益和啟示。
共5張
沈從文及其作品
沈從文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鄉村世界的主要表現者和反思者,他認為「美在生命」,雖身處於虛偽、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卻醉心於人性之美,他說:「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傑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小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緻,結實、對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築,這廟供奉的是「人性」(《習作選集代序》)。[10]
創作題材
沈從文創作的小說主要有兩類,一種是以湘西生活為題材,一種是以都市生活為題材,前者通過描寫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贊美人性美;後者通過都市生活的腐化墮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喪失。[11]其筆下的鄉村世界是在與都市社會對立互參的總體格局中獲得表現的,而都市題材下的上流社會「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與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燭照下獲得顯現,正是他這種獨特的價值尺度和內涵的哲學思辨,構起了沈從文筆下的都市人生與鄉村世界的橋梁,也正由於這種對以金錢為核心的「現代文學」的批判,以及對理想浪漫主義的追求,使得沈從文寫出了《邊城》這樣的理想生命之歌。
人物評價
沈從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文學作品《邊城》、《湘西》《從文自傳》等,在國內外有重大的影響。他的作品被譯成日本、美國、英國、前蘇聯等四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出版,並被美國、日本、韓國、英國等十多個國家或地區選進大學課本,兩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候選人。沈從文不僅是作家,還是歷史學家、考古學家。[12]
共4張
沈從文先生在北京(1983年)
先生一生中,有著五百萬字的著作文章,《邊城》《長河》《從文自傳》是他的代表作。他晚年專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一書,填補了中國物質文化史上的一頁空白。[13]
後人紀念
故居
沈從文故居於1991年被列為湖南省人民政府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撥款進行了整修。故居現陳列有沈老的遺墨、遺稿、遺物和遺像,成為鳳凰最吸引人的人文景觀之一,來瞻仰者絡繹不絕。[14]
墓地
家鄉人民非常崇敬他,縣委、縣政府與其家屬商議,決定將沈從文骨灰安葬在「聽濤」山下,沈家主動自理安葬費。
共2張
沈從文墓地
沈從文墓碑,采天然五彩石,狀如雲茹,高2.8米,寬1.9米,厚0.9米,重約6噸。碑石正面,集其手跡,其文曰:「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背面,為沈從文姨妹張充和撰聯並書,聯曰:「不折不從,星斗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由中央美術學院著名雕塑家劉煥章教授鐫。
先生一生,淡名如水,勤奮、儉朴、謙遜、寬厚、自強不息。先生愛祖國、戀故鄉,時刻關心國之安、鄉之勃興、民之痛癢、人之溫愛,堪稱後輩學習之楷模,特立墓地,以示永遠懷念。[15]——鳳凰縣人民政府一九九二年清明立
紀念館
沈從文紀念館位於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大學內,與黃永玉藝術博物館相臨,在2012年12月28日正式開館。開館儀式上,北嶽文藝出版社、沈從文祖籍地江西、工作地山東等相關單位分別為紀念館捐贈了沈從文圖書全集、文物及書畫作品。隨後在紀念館內舉行了一場關於沈從文先生的學術研討會。湖南省委宣傳部,湖南省作協,國內各相關高校,研究單位相關負責人出席開館儀式。
F. 寫了多年情書才追到張兆和,沈從文為何轉身就愛上高青子
當沈從文第一次看到張兆和時,便為她的美麗和氣質所傾倒。數年如一日,堅持不懈地給張兆和寫了許多繾綣纏綿的情書。
哪怕好朋友胡適勸他放棄,說:“這個女子不能了解你,更不能了解你的愛,你錯用情了。”
但沈從文不甘心,依舊寫出優美痴情的文字,源源不斷寄給張兆和。
(沈從文和張兆和)
沈從文聽從了林徽因的建議,向張兆和坦白了他和高青子的感情。
本來,沈從文以為張兆和能夠理解他在情感上的掙扎。沒想到張兆和卻抱起孩子回了娘家。
沈從文不願意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家庭,就這樣土崩瓦解。所以他中斷了和高青子的往來,轉而不斷寫信央求張兆和回家。
1937年,抗戰爆發後,沈從文到西南聯大擔任中文教授。
沒想到高青子也在那裡擔任圖書館館員。
異地他鄉,再加上張兆和久久不原諒,讓沈從文再次燃起了對高青子的愛情。
但是,最終理智還是佔了上風,沈從文和高青子長達8年的感情,最終不了了之。
在這之後,沈從文的作品遭到左翼文化界猛烈攻擊和批判,他被罵作是“奴才主義者”和“地主階級的弄臣”。
G. 貌美溫柔的張兆和,忠實粉絲高青子,沈從文最愛的人是誰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愛情總是在不經意間到來,讓人猝不及防地陷進去,想要從中脫身時,卻發現早已情根深種。
景色迷人的鳳凰古城,猶如世外桃源,是沈從文創作靈感的來源,也塑造了他溫柔多情的性格。
看起來古板木訥的沈先生,卻是心思細膩、柔情似水。不善言辭他,將千言萬語化作筆下之花,俘獲了妻子張兆和的芳心。
沈從文當年對張兆和一見傾心,可他笨嘴拙舌,家中一貧如洗,如何能追到家庭條件優渥、出類拔萃的張兆和呢?
自知身處劣勢的沈從文,選擇用真心打動張兆和。他花費三年的時間,寫了一封又一封情意綿綿的情書,最後終於換來圓滿的結局。
本以為他會珍惜來之不易的感情,可婚後張兆和懷孕,他卻在這期間愛上了另一個女子。
沈從文曾說:「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這樣動人的情話,是說給妻子還是情人?究竟誰才是他唯一愛過的人?
原本只是圖新鮮的沈從文,在妻子回娘家後,追悔莫及。他立刻中斷與高青子的關系,並且想盡各種辦法挽回妻子。
他故技重施,給張兆和寫了很多封情書,表達自己的歉意和內疚之情。沈從文在信中寫道:「我原以為我是個受得了寂寞的人,現在方明白我們自從在一起後,我就變成一個不能同你離開的人了。」
沈從文真的很會寫情話,不知內情的人,看了這樣的言辭,恐怕會兩眼濕潤。可受了如此大委屈的張兆和,怎麼會那麼快原諒他。
張兆和在娘家住了很久,沈從文也獨居了很長一段日子,還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1949年沈從文在家中自殺,幸好被趕來的張兆和救下,保住了性命。從那以後,張兆和便整日陪在他身邊,照顧他、關心他,直到去世。
毫無疑問,沈從文唯一愛過的人,是結發妻子。
在那個小小的城鎮里,沈從文穿過寂寞的長街,走過蜿蜒泥濘的山路,遇見自己一生所愛。只是後來的他,在這條路上迷失了方向,把心愛的人弄丟了。
H. 寫完情書又寫懺悔信,沈從文的婚姻經歷了什麼
「在青山綠水之間,我想牽著你的手,走過這座橋,橋上是綠葉紅花,橋下是流水人家,橋的那頭是青絲,橋的這頭是白發。」
沈從文一生寫過不少的情話,他的情話唯美卻不做作,最能讓人陷入唯美愛情的幻想之中。其妻張兆和正是被他的情話所打動,答應與他共度一生。
高青子介入沈從文與張兆華的感情整整八年,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黯然退場。
對於高青子的去向,人們有很多種說法;有的說她嫁人了,也有的說她歸隱了。但沈從文與張兆和的婚姻卻是紮起也回不到過去了。
I. 沈從文和高青子有孩子嗎
沈從文和高青子沒有孩子。沈從文與張兆和的婚姻,曾是民國動人的愛情傳奇。但是事實上沈從文曾經婚內出軌過女詩人高青子,而且這段婚外情持續了長達八年。
高青子介入沈從文與張兆和的婚姻時,沈從文和張兆和剛結婚不到兩年。兩人初識是在沈從文好友熊希齡家,當時的高青子是熊家的家庭教師。沈從文出現那天,負責接待他的便是美貌且有才華的文學愛好者高青子,高青子對他欽慕有加,高青子曾對沈從文含蓄的表達過愛意,沈從文也對這才女有愛慕之心。
情感經歷
沈從文外遇的對象是女作家高韻秀,筆名高青子。當時她是熊希齡的家庭教師,沈從文有事去熊希齡在香山的別墅,主人不在,迎客的是高青子,雙方交談,都留下了極好的印象。「這段故事的線索是在林徽因和美國著名歷史學家費正清的夫人費慰梅之間的英文書信中發掘出來的,這件事很隱秘,沈從文只對林徽因一個人傾訴。
後來我發現高青子是西南聯大的圖書館職員,檔案我也找到了。」蔡登山說。而這段往事的發掘,也解答了為什麼沈從文的《看虹錄》如此晦澀難懂。這部小說敘述一個作家身份的男子,在深夜去探訪情人的故事。
J. 沈從文寫情書多年才追到張兆和,為何轉頭又愛上了高青子
因為沈從文和張兆和的婚後生活矛盾很多,恰巧這時年輕又溫柔的高青子出現在了沈從文身邊,沈從文就喜歡上了高青子。張兆和一直是高高在上的姿態,而高青子卻是以小女人姿態欣賞和崇拜著沈從文,所以婚後生活得並不是很幸福的沈從文就精神出軌了。
張兆和和沈從文之間的愛情,在我們外人看來,是才子配佳人,一段佳話。然而在沈從文死後,張兆和卻承認自己,也許這輩子始終不懂沈從文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