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集作者 > 寫端午的小說

寫端午的小說

發布時間:2021-10-13 07:22:43

『壹』 為什麼魯迅小說《端午節》中並沒有詳細描寫端午節而以端午節為題

在網上沒有搜到現成的答案,處於對魯迅小說的愛好,試答如下,望樓主指教:
1、社會背景: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二年九月上海《小說月報》第十三卷第九號。當時正處於"五四"落潮期,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激發起民眾的反封建的革命熱潮,但這種狂熱隨著軍閥政府與封建舊勢力的鎮壓,暫時退了下去。新舊勢力的交鋒出現了此消彼漲的狀況。在這種情況下不單一些封建的遺老遺少們開始大行其道,就是一些接受了新文化洗禮的人也回到了舊的軌跡上來了。還有一些貌似進步,實則落後的人物趁機轉向。
2、中心思想:《端午節》就是魯迅先生運用輕松幽默的方式對「方玄綽」這類表面上進步,骨子裡落後的舊知識分子的辛辣諷刺。
3、人物形象:《端午節》塑造了一個表面上進步,骨子裡落後的舊知識分子"方玄綽"的形象。方弦綽是「這些因循守舊,看不慣新的事物,總是喜歡在過去的世界裡思考問題的人物代表。」
(1)從他的身份地位上看,他不僅廁身於高等學府,喜歡發發奇談怪論,而且又混跡於官場,扭扭捏捏地做個政府的小官。這個知識分子加官僚的身份,使他說話做事充滿矛盾,——「索薪」事件,更是使他不尷不尬,左支右絀,顏面盡失。
(2)從他的文化角色上看,他表面上是新式文人,天天捧著《嘗試集》咿咿唔唔。但骨子裡淺薄、市儈,在家裡是坐吃等伺候的「家長」,在社會上是袖手旁觀,靜觀待變的「看客」,是個披著新衣的舊式文人。
4、語言:魯迅在這篇小說中採用的是輕松、幽默的諷刺筆調。通過描寫方玄綽的行為、語言和心理,讓主人公自己的小丑表演來使讀者發笑,沉思。

『貳』 魯迅寫的端午節的內容

《端午節》塑造的是一個表面上進步,骨子裡落後的舊知識分子形象。而在中國的傳統里,屈原是先進的知識分子的代表,端午節又是紀念詩人屈原的。用端午節作題目,更加諷刺了主人公的淺薄和市儈。

『叄』 關於端午節的記敘文

(1)今天是端午節,我早上一起床,就看每家每戶門前都插著艾草,我們家也不例外。我們的早點是粽子。在吃粽子時,我想起這么一個故事: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戰國時期,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當時楚國被別的國家所滅,屈原不願投降,為了表達他的愛國精神,他抱著一塊大石頭,跳進湖南的汨羅江自殺了。老百姓為了不讓魚把屈原的屍體,就包了許多許多的粽子,扔進汨羅江喂魚。表示了老百姓對屈原的愛戴之情。以後,每到端午節。人們都到端午節人們都包粽子給他
到了10:00,我奶奶就忙個不停,做這道菜,做那道菜,能幫忙的地方,我盡量幫忙。經過十幾分鍾的努力,一桌豐盛的午餐便作好了。 端午節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感人淚下的傳說。據說白蛇精白娘子迷戀上了凡人許仙,白娘子是個心地善良的女子,不做任何壞事。他和許仙結為夫婦,一直過著美好的生活,不久便生兒育女。可是有一天,有個叫法海的壞和尚一心想拆散他們一家,就把許仙騙上了山,對他說,他的娘子是一條白蛇,在端午節的時候,給她喝雄黃酒,他就現出原形來。正如法海所說,許仙給白娘子喝下雄黃酒後,立刻變成一條巨大的白蛇,扭動著身子。這可把許仙嚇的竟然死了。白娘子為了救活許仙,去盜仙草,一路上山高路遠,凹凸不平。爬到山頂時,山神來和她決斗,白娘子和他打得你死我活,遍體鱗傷,歷經千心萬苦,終於拿到了仙草,救活許仙。 狠毒得法海見還沒拆散他們,又把許仙騙來,給他一個圈子,讓他在白娘子梳頭時,戴在她頭上,會保平安的。毫無警備之心的許仙真的照辦,他剛把圈戴在白娘子頭上時,白娘子就被收了進去,關在雷峰塔內。 端午節,我吃著粽子,想著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和不畏艱辛執著追求的白娘子,心裡不禁感慨萬千。

『肆』 記得一點看過一本小說,名字叫做《端午》,小說中的女主人公叫端午,男主人公叫春山

我也看過但是現在找不到了!你有了聯系我我想看👀

『伍』 以端午為話題,題材為小說的1000字作文

又是一年的端午節,又到了賽龍舟吃粽子的時候,端午節的作文1000字.在這個熱熱鬧鬧的季節里,我懷念起了家鄉的端午節.我的家鄉是木蘭溪上的一個小鎮,端午節的氣氛特別濃厚.家鄉的端午節是從農歷五月初一開始的.家鄉過的端午節流傳的風俗: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賽龍舟.糕是為祭祀祖宗用的,是用麵粉或用米磨成粉發酵後加糖做成的,鬆鬆的、甜甜的,很好吃. 記得每年五月初二,母親都會從棕樹上砍下一朵棕葉,捆在高高的四方桌桌腳上,順著葉子的紋路扯成一條一條的,末端還是連在一起的,用來捆粽子.洗好的粽葉和糯米端過來,還有調羹和筷子,一切准備就緒,就搬來小板凳開始包粽子.而我就在旁邊蹦來蹦去的,不停地問什麽時候才能有粽子吃.看著一片片粽葉在母親靈巧的手裡神奇地變成一個個精緻的粽子.沒多大會的功夫,桌腳上就掛起來一串串精巧的粽子,解下來提在手裡沉甸甸的.就那樣提著棕葉的梗一並放進大大的鍋子里,得煮上好半天才能好,等吃上粽子多半都到了下午了.等到一揭開鍋,一股濃郁的棕香肉香立即撲鼻而來.家鄉的端午節有吃螺的習俗,據說是小孩在這一天吃螺會變得聰明.螺這東西當時不昂貴,五分錢就能買一盎,村裡幾乎家家都買得起.初三這一天,賣螺的小販會滿村裡吆喝.小孩們向大人討了錢、買了螺後聚在一起吃;孩子們吃了螺,留下螺殼,就屋頂上扔,弄得舊瓦片喀啦喀啦作響,其樂無窮.

『陸』 求關於端午的近代文學作品,一定要是近代的,魯迅的端午節,汪曾祺的端午的鴨蛋免談。

沈從文《邊城》中《端午日》
邊城所在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過年。三個節日過去三五十年前如何興奮了這地方人,直到現在,還毫無什麼變化,仍能成為那地方居民最有意義的幾個日子。
端午日,當地婦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額角上用雄黃蘸酒畫了個王字。任何人家到了這天必可以吃魚吃肉。大約上午11點鍾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飯。把飯吃過後,在城裡住家的,莫不倒鎖了門,全家出城到河邊看劃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腳樓門口邊看,不然就站在稅關門口與各個碼頭上看。河中龍船以長潭某處作起點,稅關前作終點,作比賽競爭。因為這一天軍官、稅官以及當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稅關前看熱鬧。劃船的事各人在數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備,分組分幫,各自選出了若干身體結實、手腳伶俐的小夥子,在潭中練習進退。船隻的形式,與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體一律又長又狹,兩頭高高翹起,船身繪著朱紅顏色長線,平常時節多擱在河邊乾燥洞穴里,要用它時,拖下水去。每隻船可坐十二個到十八個槳手,一個帶頭的,一個鼓手,一個鑼手。槳手每人持一支短槳,隨了鼓聲緩促為節拍,把船向前劃去。坐在船頭上,頭上纏裹著紅布包頭,手上拿兩支小令旗,左右揮動,指揮船隻的進退。擂鼓打鑼的,多坐在船隻的中部,船一劃動便即刻嘭嘭鐺鐺把鑼鼓很單純的敲打起來,為劃槳水手調理下槳節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聲,故每當兩船競賽到劇烈時,鼓聲如雷鳴,加上兩岸人吶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紅玉老鸛河時水戰擂鼓的種種情形。凡是把船劃到前面一點的,必可在稅關前領賞,一匹紅布,一塊小銀牌,不拘纏掛到船上某一個人頭上去,都顯出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榮。好事的軍人,當每次某一隻船勝利時,必在水邊放些表示勝利慶祝的500響鞭炮。
賽船過後,城中的戍軍長官,為了與民同樂,增加這個節日的愉快起見,便派士兵把30隻綠頭長頸大雄鴨,頸脖上縛了紅布條子,放入河中,盡善於泅水的軍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趕鴨子。不拘誰把鴨子捉到,誰就成為這鴨子的主人。於是長潭換了新的花樣,水面各處是鴨子,同時各處有追趕鴨子的人。
船與船的競賽,人與鴨子的競賽,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柒』 端午日作者是代表作

背景資料

關於端午節

(1)端午節:亦稱「端五節」「端陽節」或「蒲節」。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流傳於漢族和壯、布依、侗、土家等少數民族地區。時在夏歷五月初五。起源說法不一,大都認為是悼念投汨羅江自沉的戰國時楚國愛國詩人屈原;有認為是古越人舉行的龍圖騰祭俗;也有認為是由夏、商、周時的夏至節演變而來的等。於時,人們插艾蒲、吃粽子、飲雄黃酒和在小兒衣襟上系香袋等,以期禳災疫,去蟲毒。南方各省區節前舉行龍舟競渡等娛樂活動。

(2)端午節風俗趣談

掛鍾馗像 在陝西南部與四川交界的一些地方,端午這天,流傳掛鍾馗像的習俗。

迎鬼船 江西南部的部分地方,流傳著迎鬼船的習俗。因為這一帶水淺,不能進行龍舟賽,故在五月初五這天,用紙紮成旱船。帶著登高、遊街,謂之「迎鬼船」。

滾雞蛋 在東北,端午節這天清晨,長者要將熟透了的雞蛋,在小孩肚皮上來回不斷滾動,爾後去殼讓小孩吃下。

懸 艾 亦名「插艾」。以艾草懸插於門戶、堂屋、床頭等處。源於古代端午節採集眾葯草之俗。艾,又名艾蒿、家艾,有驅除蚊蠅蟲蟻、凈化空氣的作用,艾絨可用於針灸。菖蒲作用類似,民間迷信它有辟邪免疫的神效。故自漢晉以來,端午節家家必插艾以應節景,唐以後更添以菖蒲,民間為「蒲龍艾虎」。

五 毒 指蠍子、蜈蚣、蛇、蟾蜍、蜥蜴五種有害於人的毒蟲。端午節,民間有掛五毒圖於門戶及在兒童手臂或身上佩戴五毒形象飾物的習俗,其意在禳避病害,以求平安。源於宋代,五毒後世名目不一。它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進入夏季時除害滅病的願望。

課文點撥

沈從文的這篇短文,按照時間順序,有詳有略地描寫了端午日這天,人們賽龍舟和趕鴨子的場面。通讀全文,我們可以很容易發現,作者將寫作的重點放在對賽龍舟的場面描寫上,至於趕鴨子的情況,則在此以後一筆帶過、點到為止。

課文的主體部分在文章的第1段,它描述全茶峒人在端午日這天,爭相到長潭觀看賽龍舟的歡樂場景。在這個重點部分,作者主要寫了河邊看劃船、河上賽龍船和勝利者領賞三個場面。這三個場面又是按照賽龍舟從開始到結束的時間順序來記敘的,顯得脈絡清楚,條理分明。其中:

第一個場面,寫全茶峒人到河邊觀看劃船。在簡單交代了當地端午日的習俗後,介紹了劃船的地段和終點,為下文寫賽龍舟作了鋪墊。「莫不穿了新衣」一句,看似隨意一筆,實則顯示了人們對賽龍舟的看重,突出了過節的喜慶和歡樂。「額角上用雄黃蘸酒畫了個王字」,民風淳樸,並帶有幾分神秘色彩,顯得虎虎有生氣。「上午11點鍾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飯」,真有點兒迫不及待了。「莫不倒鎖了門」,表示全家出動,家家如此。「莫不在稅關前看熱鬧」,當官的、當地有身份的人也不例外。真正達到了「萬人空巷」的程度。三個「莫不」相當有分量,充分體現了端午日賽龍舟這個傳統活動在人們心目中的分量。整個這一段都在為下文寫賽龍舟的熱鬧場面蓄勢,讓讀者從中讀到了人們喜悅的心情。

第二個場面,寫劃船前的准備、船上賽手的配置和龍舟競賽的盛況。「數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備」,准備充分,一點不馬虎。「身體結實、手腳伶俐的小夥子」,暗示了競爭的激烈。賽龍船時,作者運用一系列准確而生動的詞語,寫出槳手、帶頭的、鼓手、鑼手有特徵的動作,表現了賽船場面的熱烈氣氛。「便使人想起人說故事上樑紅玉老鸛河水戰時擂鼓的種種情形」,運用想像,進一步渲染了龍舟競賽的激烈程度。

第三個場面,寫劃船競賽的優勝者領賞和軍人放鞭炮慶賀的情景。雖然只寫了兩句話,但氣氛同樣熱烈感人。

綜觀這一部分,作者在處理詳略的時候,也是有所取捨的。顯然,對第一、第二個場面作者著筆較多,目的就是為了渲染歡樂的場面和人們過節時喜悅的心情。而對賽後領賞、慶賀的情況則惜墨如金,進行略寫處理。而且,同樣是詳寫的一、二兩個場面,寫法也不盡相同,如第一個場面以記敘為主,達到交代的目的;第二個場面以動作描寫為主,這是由賽龍舟這個活動本身性質決定的,這樣可以給讀者留下具體可感的印象。

第2段,記述賽龍船後人們下水追趕、捕捉鴨子的情景。「為了與民同樂,增加這個節日的愉快起見」,交代放鴨河中的目的。「綠頭」「紅布」,色彩鮮艷,與喜慶氣氛相應。「水面各處是鴨子,同時各處有追趕鴨子的人」,可以想見熱烈、歡樂的程度不下於賽龍船。

第3段,簡述劃船競賽和追鴨競賽「直到天晚方能完事」,表明端午日全民同樂時間很長。在人們的戀戀不舍之中,歡樂的一天就這樣過去了。但餘音繞梁,不絕於耳,端午節這一天留給人們的快樂卻是永遠韻味無窮、難以忘懷的。

本文語言朴實自然、簡練明快、不事雕飾,讀來清新自然、明白曉暢。
作者憑著對湘西端午民俗的細致觀察和深切感受,描寫了龍舟競渡和追趕鴨子的歡快場面,表現了茶峒人同慶端午的淳樸民風,表現了奮發向上、合作爭先的民族精神。

沈從文一生創作的結集約有80多部,是現代作家中成書最多的一個。早期的小說集有《蜜柑》《雨後及其他》《神巫之愛》等,基本主題已見端倪,但城鄉兩條線索尚不清晰,兩性關系的描寫較淺,文學的純凈度也差些。30年代後,他的創作顯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說有《龍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雛》《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駿圖》《如蕤集》《從文小說習作選》《新與舊》《主婦集》《春燈集》《黑鳳集》等,中長篇《阿麗思中國游記》《邊城》《長河》,散文《從文自傳》《記丁玲》《湘行散記》《湘西》,文論《廢郵存底》及續集、《燭虛》《雲南看雲集》等

『捌』 關於端午節的文章...!!!

今天是端午節,本想祝大家節日快樂的,可是伯爵想來想去也想不出在這樣一個節日里,大家能有什麼快樂的……

端午節已經被韓國人注冊成為他們國家的文化遺產了,這也就意味著,世界會承認端午節是當年韓國人用來祭奠屈原而產生了的節日,以此類推,他們甚至可以說屈原是他們韓國人……

可笑嗎?荒謬嗎?偶不覺得有什麼可笑和荒謬的,照我的看法,那個什麼世界教科文組織也是個婊子養的給錢就能上的貨色,而韓國人不過是利用了這一點而已,而可笑的是我們的人民對此並沒有什麼不滿,荒謬的是中國的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人們都還在對那些把中國的麻沸散和第一次外科手術的傑作YY到他們自己身上的大長今們津津樂道……

說起YY來,中國人算得了什麼?起點又算得了什麼?當我們還在YY中建立我們的商業帝國的時候,韓國已經擁有了市值超過1400億美圓的三星,當我們還在小說中YY張俊們獲取的世界盃冠軍的時候,人家韓國人已經在現實中殺入過世界盃的4強,當我們還在小說里夢想著將韓國乃至朝鮮半島都握在手中的時候,端午節已經成為了韓國的文化遺產……

說起YY來,我們又能算得了什麼呢?

當然,有的朋友肯定對我的說法嗤之以鼻了,端午本來就是我們的節日,即使韓國人注冊了又能怎麼樣呢?我們絕對不會承認的!

這就是我們國家的又一種國粹了:阿Q精神,玩不過我就不和你玩!可是,這個世界畢竟是有它自身的游戲規則的,而不幸的是,我們並不是規則的制定者,如果想融入世界,我們只能按照規則來!是的,端午節也許在我們心中並不重要,可是當有一天春節、元宵節、中秋節都被韓國人注冊了去,我們會怎麼樣呢?更甚者,中國的四書五經、儒家學說都被韓國注冊,那又會怎麼樣呢?不要懷疑!那個國家可是無恥到什麼事情都能作的出來的啊!

會不會有一天,我們發現自己的那點東西都成了韓國人的文化遺產呢?

朋友們!伯爵在這里扯開嗓子吼幾聲了!憤青也好,白痴也好!雖然我們的日子大都不怎麼好過,大都在為房子和車子什麼的在奮斗。但是請大家多關注關注我們自己國家文化方面的東西吧!多去那些故紙堆里找尋些我們自己祖宗的符合現代潮流的文化吧!別真的有一天那些東西在我們身上再也找不到了!

被人注冊並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我們精神和靈魂中的文化缺失……

今年的端午節
樓道里散發出淡淡的香味,那是煮粽子發出的清香,端午節到了。 端午節是個傳統的節日,這天人們都要吃粽子,香賽龍舟、掛香包--人們用各種形式來歡度這個節日。 但是今年卻不一樣,看不到人們喜悅的臉寵,聽不到愉快的歌聲,汶川大地震把人們的心變沉重了。他們都在牽掛著災區的人們,想到有多少個幸福的家庭再也不能一起看賽龍舟,有多少個孩子再也吃不到媽媽親手包的粽子--
他們都有共同的想法,去幫助關愛這些受災的人們。
你看,捐款處的隊伍排得像條長龍,有白發蒼蒼的老人,有捧著壓歲錢罐的孩子。一個老漢走來,他的衣服又臟又破,走路顫顫巍巍。當他從口袋裡掏出錢時,人們驚呆了。一枚枚硬幣,一張張破皺的紙幣,一共一百零五元。他是一個乞討者,這錢不知他攢了多長時間。這錢他完全可以在飢餓時買個饅頭充充飢, 這時他也可以在嚴寒買件衣服來抵擋。可他卻毫不猶豫全部捐了出來,也許這是他的全部家當。
在這個大地震中還有許許多多感人的故事,這只是其中一個小小的部分。
災難雖然無情,卻打不垮我們,我們被愛這巨大的力量緊緊團結在一起,希望就在前方。

端午節

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年歷的一個節日-端午節。
這個節日,是我們裹粽子的日子。每一年的這一天,許多人家都會包裹粽子,許許多多不同味道不同種類的粽子,都會在這個粽香的季節紛紛涌現。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其實向來都說法不一。有些人都將它視為是紀念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有人說,這一個節日在古代,是一個消毒避疫的日子。
根據文獻上的記載,以及歷代相傳流行下來的許多端午習俗,五月被視為「毒月」、「惡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這一天便流傳了許多驅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習俗如插蒲子艾葉、喝雄黃酒、祭五瘟使者等。
後來的後來,端午節的意義起了變化。人們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及崇高的人格,將這個一直流傳的端午原意給忘了,把一些原先未必是紀念屈原的劃龍船及包粽子等習俗,聯繫到他的身上。
現在大部分得人都只記得端午節和屈原有關,而其實一些新一代的年輕人對於屈原的故事也沒有多大的印象了。他們知道的是,這是吃粽子的節日,如此而已。
關於端午節賽龍舟,其實現在不是端午節的到來賽龍舟的比賽項目也是處處有。從驅邪避疫,到紀念屈原,端午節的意義起了很大的變化。
這個節日的原意,在年復一年的社會變遷中漸漸的受到「 蠶食」。
今天,這個節日變成了一個中國人美食的節日。從舊有的角黍,粽子製作到今天的各式各樣多姿多彩的包粽。許多的地方都融入自己的地方美食特點在粽子中。
其實,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是賽龍舟。關於龍舟的競渡,文字的記載始於公元五百年前梁代吳均的的《續齊諧記》。較後,許多的記載中都可以找到有關賽龍舟的文字記載。現存中國各地的數千種方誌中,共有227種方誌有龍舟競渡的記載。
端午劃龍舟,龍舟競渡的說法,包括有「大眾舟齊出發,趕往丞救屈原。」及「一吶喊鼓樂嚇退蛟龍。」。這些都讓人聯想到屈原。
每年的端午,在中國大江南北以及南洋一帶的華族,都還會舉辦龍舟競渡,提倡端午龍舟賽。

端 午 節 的 傳 說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郁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 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紛紛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此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汪中,以便葯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一陣微雨,驅散了初夏的暑氣,剛割過的草地清香濃郁,取代了凋零的春花,大女兒放假回來,一聽說端午節到了,就撒著嬌說,媽媽做的粽子最好吃。我沒有想到,在美國出生的女兒居然還記得中國的這個傳統,更吃驚地聽著她說起屈大夫和《離騷》,並為他的遭遇遺憾感慨。

女兒們小的時候,為了讓她們吃中餐、學中文、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可真費了腦筋。直到現在,大女兒還記得自己小時候在中國餐館要漢堡包的笑話,不管當家長的怎麼努力,每周一次的中文學校最終沒有堅持下去,女兒們只能使用一些最簡單的中文。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們懂事以後,才開始了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大女兒上了大學,反而在學校選修了中文課,經常在電話里向媽媽請教中文知識,回家不用我們提醒,也盡量用中文交談,只是畢竟年齡大了些,不如小時候接受的快。唉,早知如今,何不當初多下些功夫。

在北美生活了二十多年,時常忘記這些農歷節日,更沒有時間整治這些復雜的飯食,真難得女兒還會想起粽子。眼看她大學就要畢業了,以後回家的次數只會越來越少,沒有什麼機會吃媽媽做的飯了,自然要想法滿足她的要求。

好在這些應時的商品中國店裡都能買到,大包小包的提回來,一邊和女兒聊著端午節的來歷,說著包粽子、纏香包、劃龍船的傳統,一邊教她處理這些材料。一大扎干竹葉,要先洗干凈,再用滾燙的水浸泡過夜。雖說煮一下會更省事,可是那股清香就會淡薄了。葉子上的硬蒂要一片片地剪去,免得把葉片扎破漏米。一大鍋圓鼓鼓的糯米用溫水泡上,時間要稍微長一些。如果是細細的長糯米,不泡也可以直接使用,但是不如圓米那麼香甜。里邊的配料就稍微麻煩一些,小女兒愛吃甜的,大女兒愛吃鹹的。我們就走了中庸之道,選用了去皮綠豆,栗子,臘肉和咸鴨蛋黃。臘肉選瘦的,蛋黃少放點,怕的是膽固醇太高,健康更要緊。拌了綠豆的糯米里不加醬油和鹽巴,只把臘肉和蛋黃放在中間,這么一來,中間沾了肉汁的有鹹味,邊邊角角的仍然可以蘸糖吃,可甜可咸,一粽兩吃,成全了懶人。

東西准備好了,女兒們一起動手,連玩帶幫忙,包出來的粽子就大小不一,形狀各異,有的長有的扁,有三角有圓柱。不過,她們雖然初出茅廬,還是比我第一次包出來的粽子好得多。

那是四十年前的事情,家裡請了個南方的阿姨,端午節的前一天,她興致勃勃地買了葦葉和糯米回來包粽子。那種新鮮的葉子,洗洗就可以使用。她手指靈巧地把兩張葦葉拼在一起,折出個園三角,把泡好的糯米裝進去,用根尖尖的筷子搗實,再怎麼一轉兩折,拿節線繩攔腰一捆,就成了一個有稜有角的粽子。

我看著有趣,也上前幫忙。誰知那葦葉又細又短,怎麼也擺弄不到一起,手指一動,裝進去的糯米唰一下就跑了出去。我還沒生氣呢,葦葉反而發了火,把我的小手劃破了。我噘著小嘴直瞪眼,還是阿姨有耐心,把著手教了我半天才包了起來。雖然用了一把線繩,左纏右綁的就象怕它逃跑了,總也算是個粽子。

第二天,門口掛了兩把艾葉,桌上斟了幾杯雄黃酒,一家人團團坐下吃粽子。媽媽給我們講了端午的來歷,君昏國弱,天無白日,是非不辨,賢士遭殃。媽媽說著,時而悲傷,時而嘆息。可是我小小的年紀,並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只迷上了阿姨買回來的小香包。

那些香包從大到小的幾個串在一起,大的不到兩寸,小的象個大姆指,菱角似的形狀,里邊裝著噴了酒的香草,外邊用五顏六色的花絲線纏出圖案,淡淡的清香四溢。阿姨說,把它們帶在身上掛在家裡,可以驅惡避邪。我愛不釋手,比著樣子學著做,先用舊報紙折出型狀,沒有花絲線,就用白棉線纏繞。纏了拆,拆了纏,反反復復好幾次,雖然沒有顏色,可總算纏出了那個模樣。

可惜的是,小小香包並不能驅除邪惡。一場紅色大風暴接踵而來,全家人再也沒有機會聚在一起過節。滿天下烏煙瘴氣,誰還有閑情逸趣去包粽子,誰還相信香包可以消災避難,又有誰還敢搞四舊去紀念屈原!那種時代,倘若他還在世,只怕汨羅江里又多出一條冤魂。

天地旋轉,日月輪回,我從城市到農村,從農村到京城,又糊里糊塗地飛越大洋,在異國他鄉安了家。結婚不久的一個端午,老公突然提起粽子。我一時興起,想顯示一下主廚的本領,就到中國店買了材料。可是動起手來才發現困難重重,那些飄洋過海而來的粽葉,比新鮮的難辦多了,無論葦葉竹葉都不肯輕易就範,泡了很久還是很容易折斷破裂。費了好大勁兒煮出一鍋粽子,呆老公並不領情,誇耀著說還是家鄉的粽子好吃。既然鄉情難慰,鄉愁難解,我又何必勞神費力,也就很久沒再嘗試過。

那年領著孩子回國探親,正巧碰上端午節,和媽媽嫂嫂妹妹們一起,一邊聊天兒一邊包粽子,溫馨和睦,其樂融融,那粽子也格外香甜。女兒和我小時候一樣,在一邊湊熱鬧,也同樣愛上了那些花花綠綠清香四溢的香包。媽媽說,這喜好大概是她的遺傳,因為她小時候也喜歡這些小玩意兒。我買了些花絲線,找了些硬紙條,按照童年的記憶教女兒。五顏六色地掛了幾串,卻總覺得哪裡不足。仔細一想,原來是沒有香草。雖然那種馨香無法驅惡避邪,卻仍然讓人心曠神怡,沒有香味的香包,只是徒有其表,而沒有靈魂。

幾年前媽媽病重,我匆忙趕回去看她,正好又是端午時節。忙亂之際,沒人有心情包粽子應景,雖然親戚朋友們送來一些,可總覺得少了那股溫馨親情。我在街頭看見一個賣香包的老太太,一串串地挑在竹枝上,在微風中輕輕搖晃,艷麗的色綵帶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周圍彌漫著那種久違了的氤氳草香。偏巧當時有些急事,本想著辦完事再帶幾串給病床上的媽媽,不料就這么一念之差,回來時已經人去香散。從那以後再也見不到母親,沒買到的香包竟然成了一件難解的遺憾。

女兒們雖然沒學會纏香包的手藝,卻多了一個好吃粽子的習慣,偶然記起端午節來,就給她們包一次,多年下來,有了數次實踐,慢慢地熟能生巧,也就不覺得太麻煩了。和女兒們說笑著,一大鍋粽子就包好了。

粽子熟了,女兒們吃得興高采烈,只是那香包呢,卻完全沒了印象,連姥姥也在記憶里淡漠了。不知道女兒們以後是否還會記得這個節日,能夠自己包幾個粽子,給她們的後代講講中國的傳統故事。或許我對她們的期冀過高,但是,盡管歲月飛逝,往事漸遠,身居異國,人事全非,那飽含著故鄉傳統文化和歷史的粽子,那散發著淡淡思鄉情結的香包,卻永遠也無法從我的心裡消失。

『玖』 主角是東方端午的小說

鬼吹燈八部都是胡八一三人組,從來沒換過,估計是山寨的,天下霸唱沒寫過這樣的書。

『拾』 求一篇bl文《端午》,好像是還孽寫的,有個廣播劇的那個

你好http://pan..com/wap/album/file?uk=1161744970&album_id=8812394267668072629&fsid=1781883600這個是廣播劇的網路網盤地址鏈接


然後 我把文上傳一下 親看看是不是你要的 作者不太清楚了


希望幫到你~~~~

閱讀全文

與寫端午的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適合初三學生看的短篇小說名篇 瀏覽:396
夜夜擼有聲小說 瀏覽:354
小說神秘總裁的蜜戀情人 瀏覽:582
女主全能小說推薦貼吧 瀏覽:163
在線免費閱讀小說金庸百度 瀏覽:980
有女主角懷孕小說全集 瀏覽:193
重生之我是趙雲txt小說下載 瀏覽:681
王虎小說主角 瀏覽:160
農村言情穿越小說 瀏覽:301
養鬼力禍有聲小說 瀏覽:716
河神小說完結了么 瀏覽:69
極品公子起點小說網 瀏覽:615
用手機寫小說怎麼發布 瀏覽:521
都市小說主人公叫秦天修煉混沌仙氣6 瀏覽:389
5度網盤免費全本小說網全文閱讀 瀏覽:750
重生在覺華島的小說 瀏覽:377
小說主人公藍濤 瀏覽:797
女主人公叫喬湘的小說 瀏覽:362
女主是古代寡婦的小說免費閱讀 瀏覽:374
寫社會上闖盪小說有 瀏覽: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