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摩訶伽葉阿喏陀的含義
【摩訶迦葉】
(梵Maha^ka^s/yapa,巴Maha^kassapa,藏H!od-srun%s-chen-po)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又作摩訶迦葉波、摩訶罽葉、大迦葉、大迦葉波、大迦攝。略作迦葉、迦葉波、迦攝波。意譯大飲光或大龜。在佛弟子中,有『頭陀第一』、『上行第一』等稱號。
據《佛本行集經》卷四十五〈大迦葉因緣品〉、《雜阿含經》卷四十一等記載,師為王舍城摩訶娑陀羅村人,大富婆羅門尼拘盧陀羯波之子。以誕生於畢缽羅樹下,故取名畢缽羅耶那;又因出自大迦葉種,而稱大迦葉。及長,娶毗耶離城迦羅毗迦村迦毗羅婆羅門之女,夫婦二人相約不耽五欲之樂,不同室而眠。十二年後,父母俱亡,乃舍財寶,纏白疊無價之僧伽梨衣,與其婦共出家剃發。不久,於多子神處(Bahuputtaka-nigrodha,在王舍城至那荼陀村之間)遇見佛陀,蒙受教化。八日後,發正智,於脫卻自身之僧伽梨以奉佛,並穿著佛陀所授之糞掃衣之際,證得阿羅漢果。
師在俗時,以富裕聞名,然於出家後,少欲知足,常行頭陀行。由於其人品、梵行為同輩所推崇,故被尊為教團之上首,亦深為佛陀所重。《增一阿含經》卷三〈弟子品〉雲(大正2·557b)∶『十二頭陀難得之行,所謂大迦葉比丘是。』
《雜阿含經》卷四十一載,師嘗久住舍衛國阿練若床坐處,須發長生,著弊納衣來詣只園,大眾見師之衣服粗陋,無有儀容,而生輕慢之心。爾時,佛知諸比丘之心念,遂告師言(大正2·302a)∶『善來迦葉,於此半座。』時諸比丘心生恐怖,身毛皆涑,悉知師之大德大力。佛復欲警惕諸比丘,而稱贊師之所得同於佛所得之殊勝廣大功德。又,《大般涅盤經》卷二載,佛有無上正法,悉付囑於師;佛滅後,諸比丘當以師為大依止雲雲。
此外,依《四分律》卷五十四、《五分律》卷三十等所載,師自波婆城歸來的途中,聞佛入涅盤之消息,遂至拘屍那城禮拜佛足。不久,師為令正法流通,乃集五百阿羅漢,以其本人為上首,在王舍城舉行第一次佛法之結集。又,據緬甸《佛傳》雲,今日之『佛滅紀元』,乃師勸當時之阿闍世王所制定。其後,師付法予阿難,著佛所授之糞掃衣,持己缽,登摩揭陀國雞足山,敷坐入定,等待彌勒之出世。
又,古來以師為付法藏第一祖,尤以『拈花微笑』之故事,為禪家所傳頌。密教則安置師於現圖胎藏界曼荼羅釋迦院,中央釋迦牟尼佛之右方上列第六位。其形像通身肉色,左手執袈裟之角,右手手掌向外,作施無畏印,坐於赤蓮華上。
◎附一∶〈摩訶迦葉〉(摘錄自《佛菩薩聖德大觀》)
大迦葉(『葉』讀『ㄕㄜˋ』)生性討厭女人,他與妻子結婚十二年,仍然保持處子之身。在其父母去世之後,遂舍卻所有產業,自行出家。由於他具威儀,德行深厚,因此佛陀對他相當器重。佛陀曾經在大眾面前,將座位分半座給迦葉就坐。
在佛陀涅盤之時,迦葉擔心正法可能散失與錯亂,因此乃在王舍城集合五百比丘,從事經藏與律藏的結集。這次王舍城的結集,完全是由迦葉所主持、策劃的。後世佛法的流傳,與這次結集有極大的關系。這也正是迦葉之具有歷史地位的主要緣由。
迦葉的個性較拘謹,一生重視苦行與戒律。這與他的師弟阿難的偏向多聞博學,與溫和的個性,恰恰相反。迦葉極端反對女性可以出家,也對阿難在佛滅後所傳的『小小戒可舍』的佛陀遺教,不表贊同。他與阿難的相對性格,令人彷彿見到後世僧團中之保守與變通的兩大潮流。
相傳迦葉曾受佛咐囑,在佛陀滅後,入雞足山入定,擬等候彌勒佛出世時,將如來袈裟傳給彌勒。禪宗所傳『拈花微笑』的典故,講的也是佛陀傳法給迦葉的故事。
◎附二∶印順〈大迦葉與辟支佛〉(摘錄自《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第九章第一節)
佛教有『獨覺』一類,與大迦葉(Maha^-ka^s/yapa)是不無關系的,如《雜阿含經》卷四十一說(大正2·301c)∶
『世尊告摩訶迦葉言∶汝今已老,年耆根熟。糞掃衣重,我衣輕好。汝今可住僧中,著居士壞色輕衣!迦葉白佛言∶世尊!我已長夜習阿練若,贊嘆阿練若;(長夜習糞掃衣、乞食,贊嘆)糞掃衣、乞食。』
迦葉年紀老大了,釋尊覺得不用著粗重的糞掃衣,住阿蘭若。勸他回到僧伽中來,著輕好一些的居士施衣。但大迦葉拒絕了佛的好意,因為『長夜』以來,這樣的生活方式,已經習慣了,『雲何可舍』!此外,在《增壹阿含經》卷五這樣說(大正2·570b)∶
『世尊告曰∶迦葉!汝今年高長大,志衰朽弊,汝今可舍乞食乃至諸頭陀行,亦可受諸長者請,並受衣裳。迦葉對曰∶我今不從如來教,所以然者,若如來不成無上正真道者,我則成辟支佛。然彼辟支佛,盡行阿練若,(中略)行頭陀。如今不敢舍本所習,更學余行。』
依經說,住阿蘭若等頭陀行,是辟支佛所行的。上面曾說到,釋尊出家修行,以及初期的佛弟子,都是住阿蘭若,著糞掃衣,常乞食的。這是當時一般沙門的生活方式。釋尊『依法攝僧』,重視僧伽的集體生活;採取不苦不樂的中道行,使更多的人能依法修證。所以釋尊勸大迦葉住到僧伽中來,不妨著居士施衣,正是釋尊建立僧伽的精意所在。大迦葉習慣了當時一般的沙門生活,獨住阿蘭若處,不願意住在僧中,暗示了大迦葉與釋尊在精神上的差距。大迦葉是相當自豪的,特別是發起主持了結集大會,成為(佛涅盤後的)佛教權威,所以有佛請迦葉坐,分迦葉半座,受佛糞掃衣,是世尊法子,成就六神通(有佛那樣的廣大勝妙功德);在佛弟子中,迦葉是不同於一般弟子的。《增壹阿含經》稱大迦葉所行的,是『辟支佛所行』。除生活方式外,辟支佛的特性,大迦葉的確是具備的。
(1)無師自悟∶『若如來不成無上正真道者,我則成辟支佛。』因為釋尊出世成佛,所以才現弟子身,而其實是自己能覺證的。
(2)不說法教化∶佛勸大迦葉為大眾說法,迦葉不願意說∶『今諸比丘難可為說法;若說法者,當有比丘不忍不喜。』
(3)現神通∶如《分別功德論》說∶『夫辟支佛法,不說法教化,專以神足感動,三昧變現。大迦葉雖復羅漢例,本識猶存。』大迦葉的風格,就是辟支佛的風格,這是《雜阿含經》所暗示,《增壹阿含經》與《分別功德論》所明說的。
Ⅱ 挈訶夫與誰和誰並稱世界短篇小說之王
契訶夫與莫伯桑、歐.亨利並稱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
Ⅲ 挈訶夫的資料
契訶夫簡介
契訶夫,А.П.(Антон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1860~1904) 俄國小說家、戲劇家。1860年1月29日生於羅斯托夫省塔甘羅格市。祖父是贖身農奴。父親曾開設雜貨鋪,1876年破產,全家遷居莫斯科。但契訶夫隻身留在塔甘羅格,靠擔任家庭教師以維持生計和繼續求學。1879年進莫斯科大學醫學系。1884年畢業後在茲威尼哥羅德等地行醫,廣泛接觸平民和了解生活,這對他的文學創作有良好影響。
在19世紀80年代的俄國,反動的書刊檢查制度空前嚴格,庸俗無聊的幽默刊物風靡一時。契訶夫開始創作時常以安東沙·契洪特等筆名向這類雜志(如《蜻蜓》、《斷片》)投稿。短篇小說《一封給有學問的友鄰的信》(1880)和幽默小品《在長篇、中篇等小說中最常見的是什麼?》(1880)是他初期發表的作品。80年代中葉前,他寫下大量詼諧的小品和幽默的短篇小說,很多是無甚價值的笑料和趣事,但其中也有一些比較優秀的作品,繼承俄羅斯文學的民主主義優良傳統,針砭當時社會的丑惡現象,如寫卑欺強節的小官吏(《在釘子上》、《一個官員的死》、《勝利者的勝利》,均1883),凌辱弱者的士紳和老爺(《英國女子》1883),見風使舵的奴才骨(《變色龍》,1884),專制制度的衛道士(《普里希別葉夫中士》,1885)。但他迫於生計和缺乏經驗,在當時主要只求速成和多產。1886年3月,名作家格里戈羅維奇寫信要他尊重自己的才華,他深受啟發,開始嚴肅對待創作。寫於1886年的《萬卡》、《苦惱》和1888年的《渴睡》,表現了作家對窮苦勞動者的深切同情。1888年問世的著名中篇小說《草原》描繪和歌頌了祖國的大自然,思考農民的命運,表達人民對幸福生活的渴望。《命名日》(1888)和《公爵夫人》(1889)等暴露了偽善、愛慕虛榮和庸俗等習氣。這些作品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方面都有明顯進展。但受小資產階級環境影響的契訶夫在這時不問政治,只「想做一個自由的藝術家」,要有「最最絕對的自由」。他從1886年起為反動文人蘇沃林發行的《新時報》撰稿,雖經批評家尼·米哈伊洛夫斯基的勸告,仍同它保持關系。1888年10月,契訶夫獲「普希金獎金」半數。這時他已是5部短篇小說集的作者(《梅爾波梅尼的故事》,1884;《五顏六色的故事》,1886;《在昏暗中》,1887;《天真的話》,1887;《短篇小說集》,1888)。聲譽和地位的日益增高,使他強烈地意識到自己作為作家的社會責任感,認真地思索人生的目的和創作的意義。他說:「自覺的生活,如果缺乏明確的世界觀,就不是生活,而是一種負擔,一種可怕的事情。」這種思想形象地表現在中篇小說《沒意思的故事》(1889)里。
從這個時期起,契訶夫開始創作戲劇。獨幕劇《結婚》(1890)和《論煙草的危害》(1886)、《蠢貨》(1888)、《求婚》(1888~1889)、《一個不由自主的悲劇角色》(1889~1890)、《紀念日》(1891~1892)等輕松喜劇在思想內容和喜劇性上接近於他的早期幽默作品。劇本《伊凡諾夫》(1887~1889)批判缺乏堅定信念、經不起生活考驗的80年代的「多餘的人」。
1890年4月至12月,體弱的契訶夫不辭長途跋涉,去沙皇政府安置苦役犯和流刑犯的庫頁島游歷,對那裡的所有居民、「將近一萬個囚徒和移民」逐一進行調查。庫頁島之行提高了他的思想覺悟和創作意境。1891年他在一封信里說:「……如果我是文學家,我就需要生活在人民中間……我至少需要一點點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哪怕很少一點點也好。」他開始覺察到,為《新時報》撰稿所帶給他的只是「禍害」,終於在1893年同這家刊物斷絕關系。他對俄國的專制制度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寫出了《庫頁島》(1893~1894)和《在流放中》(1892)等作品,而最重要的則是震撼人心的《第六病室》(1892)。這部中篇小說控訴監獄一般的沙皇俄國的陰森可怕,也批判了他自己不久前一度醉心的「勿以暴力抗惡」的托爾斯泰主義。列寧讀它後受到強烈的感染,說自己「覺得可怕極了」,以致「在房間里待不住」,「覺得自己好象也被關在『第六病室』里了」。
在1890至1900年間,契訶夫曾去米蘭、威尼斯、維也納和巴黎等地療養和游覽。從1892年起,他定居在新購置的莫斯科省謝爾普霍夫縣的梅里霍沃庄園。1898年,身患嚴重肺結核病的契訶夫遷居雅爾塔。1901年他同莫斯科藝術劇院的演員奧爾迦·克尼碧爾結婚。在雅爾塔他常與列·托爾斯泰、瑪克西姆·瑪克西姆·高爾基、布寧、庫普林和列維坦等人會見。
19世紀90年代和20世紀初期是契訶夫創作的全盛時期。當時俄國的解放運動進入無產階級革命的新階段。在革命階級的激昂情緒激盪下學生以及其他居民階層中間的民主精神漸趨活躍。契訶夫也漸漸克服了不問政治的傾向,積極投入社會活動:1892年在下諾夫哥羅德省和沃羅涅什省賑濟飢荒;1892至1893年間在謝爾普霍夫縣參加撲滅霍亂的工作;1897年參與人口普查工作;1898年支持法國作家左拉為德雷福斯辯護的正義行動,並因此疏遠同蘇沃林的關系;1902年為了抗議沙皇當局取消瑪克西姆·瑪克西姆·高爾基的科學院名譽院士資格的決定,他和柯羅連科一起放棄在1900年獲得的科學院名譽院士稱號;1903年他資助為爭取民主自由而受迫害的青年學生。他的民主主義立場日益堅定,對社會生活的底奧的觀察更為深刻,對醞釀中的革命的預感也日益明朗,從漆黑的現實中漸漸看到隱約的「火光」。他的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他強調藝術作品應該有明確的思想(劇本《海鷗》,1896);他在一系列作品裡接觸到重大的社會問題。例如《農民》(1897)以清醒的現實主義反映了農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貧乏:赤貧、愚昧、落後和野蠻;《在峽谷里》(1900)並描繪了農村資產階級——富農瘋狂地掠奪財富和殘忍本性。這些小說對美化農村公社生活的民粹派是有力的反駁。揭露資本主義的主題也見於《女人的王國》(1894)和《三年》(1895)等作品;而《出診》(1898)則表明資本主義「魔鬼」不僅壓榨工人,而且也折磨著工廠主後裔的良心,他們意識到生活沒有意義和不合理,因而深深感到抑鬱不安。劇本《萬尼亞舅舅》(1897)描寫沒有真正理想和嚴肅目標的知識分子的可悲命運,他們的正直無私的勞動終成無謂的犧牲。《帶狗的女人》(1899)以愛情為題材,暴露庸俗和虛偽,喚起讀者「對渾渾噩噩的、半死不活的生活……的厭惡」。《帶閣樓的房子》(1896)和《我的一生》(1896)否定80至90年代流行的、用日常工作代替社會斗爭的「小事」論,批判自由主義者的漸進論思想,認為需要一種「更強大、更勇敢、更迅速的斗爭方式」,要走出日常活動的狹隘圈子,去影響廣大群眾。他的創作中逐漸響起了「不能再這樣生活下去!」的呼聲。在《套中人》(1898)里揭示80年代反動力量對社會的壓制及他們的保守和虛弱,並鞭撻當時存在的套中人習氣。在《醋栗》(1898)和《姚內奇》(1898)里他刻畫自私自利、蜷伏於個人幸福小天地的庸人的心靈空虛和墮落,並指出「人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土地,也不是一座庄園,而是整個地球,整個大自然,在那廣大的天地中,人才能盡情發揮他的自由精神的所有品質和特點」。
隨著20世紀初社會運動的進一步高漲,契訶夫意識到一場強大的、盪滌一切的「暴風雨」即將降臨,社會中的懶惰、冷漠、厭惡勞動等惡習將被一掃而光。他歌頌勞動,希望每個人以自己的工作為美好的未來做准備(《三姊妹》,1900~1901)。在1905年革命的前夕寫成的《新娘》(1903)表達了要「把生活翻一個身」、奔赴新生活的渴望。劇本《櫻桃園》(1903~1904)展示了貴族的無可避免的沒落和由新興資產階級所代替的歷史過程,同時表現了毅然同過去告別和嚮往幸福未來的樂觀情緒:櫻桃園伐木的斧聲伴隨著「新生活萬歲!」的歡呼聲。然而由於契訶夫的思想立場從未超越民主主義的范疇,他筆下的新人都不知道創建嶄新生活的必由之路,他們渴望的「新生活」始終只是一種朦朧的憧憬。
1904年6月,契訶夫因病情惡化,前往德國巴登維勒治療,7月15日在那裡逝世,遺體運回莫斯科安葬。
契訶夫創造了一種風格獨特、言簡意賅、藝術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說。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憑借精巧的藝術細節對生活和人物作真實描繪和刻畫,從中展示重要的社會內容。這種小說抒情氣味濃郁,抒發他對丑惡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把褒揚和貶抑、歡悅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體系之中。他認為:「天才的姊妹是簡練」,「寫作的本領就是把寫得差的地方刪去的本領」。他提倡「客觀地」敘述,說「越是客觀給人的印象就越深」。他信任讀者的想像和理解能力,主張讓讀者自己從形象體系中琢磨作品的涵義。
契訶夫戲劇創作的題材、傾向和風格與他的抒情心理小說基本相似。他不追求離奇曲折的情節,他描寫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從中揭示社會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契訶夫的劇作中有豐富的潛台詞和濃郁的抒情味;他的現實主義富有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徵意義,「海鷗」和「櫻桃園」就都是他獨創的藝術象徵。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欽科以及莫斯科藝術劇院(1898年建立)與契訶夫進行了創造性的合作,對舞台節術作出了重大革新。
契訶夫在世界文學中佔有自己的位置。他以短篇小說和莫泊桑齊名。歐美許多作家談到契訶夫的創作對20世紀文學的影響。在中國,在契訶夫逝世後不久,《黑衣教士》和《第六病室》等小說就被譯介過來。他的劇本《海歐》、《萬尼亞舅舅》、《三姊妹》和《櫻桃園》也早在1921年和1925年先後由鄭振鐸和曹靖華等譯成中文。以後,魯迅藝術學院曾在延安演出《蠢貨》、《求婚》和《紀念日》。瞿秋白、魯迅、茅盾、郭沫若、巴金等對契訶夫都有過論述。他的小說和戲劇幾乎全部有中譯本。契訶夫(1860—1904),19世紀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出生於小市民家庭,靠當家庭教師讀完中學,1879年入莫斯科大學學醫,1884年畢業後從醫並開始文學創作。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說,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務員之死》(1883)、《苦惱》(1886)、《萬卡》(1886),主要再現「小人物」的不幸和軟弱、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瑣。而在《變色龍》及《普里希別葉夫中士》(1885)中,作者揭露了忠實維護專制暴政的奴才及其專橫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惡嘴臉,揭示出黑暗時代的反動精神特徵。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庫頁島考察後,創作出表現重大社會課題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猛烈抨擊沙皇專制暴政;《帶閣樓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會對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毀滅。他的小說短小精悍,簡練樸素,結構緊湊,情節生動,筆調幽默,語言明快,寓意深刻。他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通過幽默可笑的情節進行藝術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來反映當時的俄國社會。其代表作《變色龍》《裝在套子里的人》,前者成為見風使舵、善於變相、投機鑽營者的代名詞;後者成為因循守舊、畏首畏尾、害怕變革者的符號象徵。
契訶夫創作後期轉向戲劇,主要作品有《伊凡諾夫》(1887)、《海鷗》(1896)、《萬尼亞舅舅》(1896)、《三姊妹》(1901)、《櫻桃園》(1903),這些作品反映了俄國1905年大革命前夕知識分子的苦悶和追求。其劇作含有濃郁的抒情味和豐富的潛台詞,令人回味無窮。
Ⅳ 俄國作家挈可夫
契河夫,(l860~1904)
19世紀末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情趣雋永、文筆犀利的幽默諷刺大師,短篇小說的巨匠,著名劇作家。
契河夫出生於小市民家庭,父親的雜貨鋪破產後,他靠當家庭教師讀完中學,1879年入莫斯科大學學醫,1884年畢業後從醫並開始文學創作。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說,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務員之死》(1883)、《苦惱》(1886)、(萬卡)(1886)年,再現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軟弱,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瑣。而在《變色龍》及《普里希別葉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撻了忠實維護專制暴政的奴才及其專橫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惡嘴臉,揭示出黑暗時代的反動精神特徵。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庫頁島考察後,創作出表現重大社會課題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就是猛烈抨擊沙皇專制暴政的作品,該小說使列寧閱讀後都受到很大震動。《帶閣樓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會對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毀滅,諷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會改良主義活動的於事無補。《農民》(1897)極其真實地描述了農民在80、90年代極度貧困的生活現狀,表現了他對農民悲慘命運的關心同情,而《在峽谷里》則揭露富農窮凶極惡的剝削,反映了資本主義滲透農村的情況,說明作者把表現俄國社會階級斗爭列入其創作主題,在《新娘》(1903)中,他相信舊制度一定滅亡,新「生活早晚會來!」
契訶夫後期轉向戲劇創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諾夫》(1887)、《海鷗》(1896)、《萬尼亞舅舅》(1896)、《三姊妹》(1901)、櫻桃園》(1903),都曲折反映了俄國1905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苦悶和追求。其劇作含有濃郁的抒情味和豐富的潛台詞,令人回味無窮,劇本故事雖取材於日常生活,情節樸素,進展平穩,但卻富有深刻象徵意義。
他的小說短小精悍,簡練樸素,結構緊湊,情節生動,筆調幽默,語言明快,富於音樂節奏感,寓意深刻。他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通過幽默可笑的情節進行藝術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來反映當時的俄國社會。其代表作《變色龍》、《套中人》堪稱俄國文學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藝術珍品
19世紀中期在俄國發展道路問題上的斗爭並非是普魯士式道路和美國式道路之爭,因為當時俄國並不存在走美國式道路的選項。人數極少的激進革命派鼓動農民革命的目的是要實現具有空想性質的村社社會主義。農民運動在本質上是自發的、無組織的力量,不具有資產階級性質。新興的俄國資產階級自由主義運動不能左右發展道路的選擇,因而力促政權進行改革。沙皇政權在發展道路選擇問題上具有決定性作用,它採取了相對獨立的政策,既沒有聽命於保守貴族,也沒有容忍革命運動和農民運動,而是堅持進行由政權主導的自由主義性質的改革,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
Ⅳ 語文題目
知識是海洋中的一葉小舟:文史理工是船漿,情感智慧是風帆,老師學生是知識的孩子。
波的圖像是人生的道路:波峰是成功,波谷是挫折,質點是波的圖像的閃光。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濤聲是音序,魚蝦海鷗是海的文字。
12、風從水上走過,留下粼粼波紋;駱駝從沙漠上走過,留下深深的腳印;哨鴿從天空飛過,留下串串歡韻;歲月從樹林穿過,留下圈圈年輪。啊,朋友,我們從時代的舞台走過,將給社會留下些什麼?花從春走過,留下縷縷花香;葉從夏走過,留下片片蔭涼;風從秋走過,留下陣陣金浪;雪從冬走過,留下種種希望。啊,朋友,我們從人生的四季走過,將給人生留下些什麼?
13、沒有落日般的瑰麗,沒有流雲般的飄逸,但可以有水晶般的清純與透明。沒有大山般的巍峨,沒有湖水般的輕柔,但可以有岩石般的堅毅與穩重。沒有大海般的浩瀚,沒有瀑布般的飛瀉,但可以有泥土般的樸素與隨和。
14、書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導我們登上知識的殿堂。書籍如同一把鑰匙,它能幫助我們開啟心靈的智慧之窗。時間好象一把尺子,它能衡量奮斗者前進的進程。時間如同一架天平,它能稱量奮斗者成果的重量。時間就像一把皮鞭,它能鞭策我們追趕人生的目標。時間猶如一面戰鼓,它能激勵我們加快前進的腳步。
16、小溪是勇敢的,它不畏高山峻嶺的阻隔,不畏腳下道路的崎嶇,勇往直前。大樹是堅強的,它不畏狂風暴雨的打擊,不畏嚴寒酷暑的煎熬,昂首屹立。燈塔是無畏的,它不怕無邊黑暗的包圍,不怕常年累月的孤獨,永放光芒。
17、人需要祝福,需要快樂,需要思念。如果一滴水代表一個祝福,我送你一個東海;如果一顆星代表一份快樂,我送你一條銀河;如果一棵樹代表一縷思念,我送你一片森林。
18、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願為春天獻上一點嫩綠;假若生命是一棵大樹,我願為大地(夏日)撒下一片綠陰(陰涼),假如生命是一朵鮮花,我願意為世界奉上一縷馨香;假如生命是一枚果實,我願為人間留下一絲甘甜。
19、你無法改變容貌,但你可以展示笑容。你無法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你無法預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無法樣樣順利,但你可以事事盡力。
20、錢能買到佳餚,不能買到胃口;錢能買到書籍,不能買到知識;錢能買到葯品,不能買到健康;錢能買到時裝,不能買到美麗;錢能買到朋友,不能買到友誼。錢能買漂亮的眼鏡,但買不來明亮的眼睛。錢能買高檔的鋼筆,但買不來敏捷的文思。錢能買來芬芳的玫瑰,但買不來真正的愛情。錢能買來名貴的籃球,但買不來精湛的球技。錢能買來精確的鍾表,但買不來流逝的光陰。
21、人們都愛秋天,愛她的天高氣爽,愛她的雲淡日麗,愛她的香飄四野。人們都愛春天,愛她的風和日麗,愛她的花紅柳綠,愛她的雨潤萬物。
22、人生如一首詩,應該多一些悠揚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嘆息。人生如一幅畫,應該多一些亮麗的著色,少一些灰色的基調。人生如一支歌,應該多一些昂揚的吟唱,少一些哀婉的詠嘆。人生如一局棋,應該多一些主動的出擊,少一些消極的龜縮。
23、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人生自有悲與歡,人生自有離與合,人生自有甜與痛。書中自有苦辣酸甜,書中自有悲歡離合,書中自有喜怒快樂。書中自少年五彩的夢;書中自有中年朴質的影;書中自有老年夕陽的紅。書中自有感人的親情,書中自有純潔的友情,書中自有誠摯的感情。
24、書是鑰匙,能開啟智慧之門。書是階梯,幫助人們登上理想的高峰。書是良葯,能醫治愚昧之症。書是乳汁,哺育人們成長。書是你的最好伴侶,與你共度美好時光。
25、大自然能給我們許多啟示:成熟的稻穗低著頭,那是在啟示我們要謙虛;一群螞蟻抬走骨頭,那是在啟示我們要齊心協力;長江東流奔騰不息,那是在啟示我們為理想奮斗。
27、擁有青春,就擁有了一份瀟灑和風流;擁有青春,就擁有了一份燦爛和輝煌。擁有知識,就擁有了無限的光明和希望;擁有知識,就擁有了無限的力量和財富。擁有友情,就擁有了一份理解和支持;擁有友情,就擁有了一份快樂和溫馨。擁有網路,就擁有了時間和空間;擁有網路,就擁有了世界和夢想。
28、青春,是一本自傳體的大書,書的作者是自己。那麼,這本書怎樣才能寫好?我們要用智慧的頭腦構思,用良好的道德立意,用崇高的理想布局,用堅定的信念寫作,用奮斗的精神修改,用執著的追求出版!
29、當一個人懷疑自己的時候,他忘記了建立自信是一種習慣;當一個人渾噩度日的時候,他忘記了閱讀好書是一種習慣;當一個人悲觀失望的時候,他忘記了建立自信是一種習慣;當一個人志得意滿的時候,他忘記了謙卑為懷是一種習慣;當一個人背信棄義的時候,他忘記了誠實守信是一種習慣。
30、青春是一種令人羨慕的資本。憑著健壯的體魄,你可以支撐起一方蔚藍的天空;憑著頑強的毅力,你可以攀登上一座魏峨的高山。憑著旺盛的精力,你可以開墾出一片肥沃的地;憑著超人的智慧,你可以描繪出一幅精美的畫卷。憑著洋溢的熱情,你可以遨遊一片汪洋大海;憑著樂觀的精神,你可以走過一叢繁茂的荊棘。憑著無盡的好奇,你可以游覽一方神奇的土地。
31、善思則能「從無字句處讀書」。讀沙漠,讀出了它坦盪豪放的胸懷;讀太陽,讀出了它普照萬物的無私;讀春雨,讀出了它潤物無聲的柔情。讀大海,讀出了它氣勢磅礴的豪情。讀石灰,讀出了它粉身碎骨不變色的清白。
32、世間的事情往往是一分為二的。失敗雖然是人人不願得到的結果,但有時卻能激發人們堅韌的力;貧困雖然是人人不願過的生活,但有時卻能成為人們奮斗的動力;痛苦雖然是人人不願經受的情感,但有時卻能造就人們剛強的性格。因此,我們看問題需要用辯證的觀點。
33、太陽無語,卻放射出光輝,高山無語,卻體現出巍峨;藍天無語,卻顯露出高遠;大地無語,卻展示出廣博;鮮花無語,卻散發出芬芳;青春無語,卻散發出活力。
34、生活是一杯酒,散發著迷人的醇香;
生活是一本書,蘊涵著深刻的哲理;
生活是一首歌,奏著高低不一的音符。
生活是一首詩,充滿著「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豪情。
35、我心裡總是充滿著太多的喜歡。我喜歡傾聽春天的腳步,我知道我如果不喜歡,便意味著我不珍惜鮮嫩的花碧綠的草;我喜歡欣賞大地的容顏,我知道我如果不喜歡,便意味著我不熱愛高峻的山清淺的河。
36、什麼樣的年齡最理想,鮮花說,開放的年齡千枝競秀。
什麼樣的青春最輝煌,太陽說,燃燒的青春一片光芒。
什麼樣的心靈最明亮,月亮說,純潔的心靈晶瑩透亮。
什麼樣的人生最美好,海燕說,奮斗的人生快樂無窮。
37、飛瀑之所以能飛流直下,除了它有積累之外,就是因為它選准了一個突破口。
滴水之所以能穿石,除了它能鍥而不舍之外,就是因為它有一個明確的目標。
種子之所以能茁壯成長,除了它有春雨的滋潤,就是因為它有堅定的信心。
38、諒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風,能消融凝結在人們心中的堅冰;諒解是一束溫暖的陽光,能驅散積聚在人們心頭的陰雲;諒解是一場綿綿的春雨,能洗滌飄落在人們心頭的塵埃;諒解是一陣柔和的清風,能熄滅堆積在人們心中的怒火;諒解是一滴晶瑩的甘露,能滋潤人們心中乾涸的土地。
39如果說生命是一本書,那麼時間則是一支筆,書寫著人生
如果說生命是一張白紙,那麼時間則是一把顏料,描繪著人生
如果說生命是一條長河,那麼時間則是涌動的波濤,推動著人生
如果說生命是一棵樹,那麼時間則是一片片綠葉,充實著人生。
如果說生命是一扇門,那麼時間則是一把鑰匙,開啟著人生
如果說生命是一杯咖啡,那麼時間則是一袋佐料,調味著人生
如果說生命是一場戲,那麼時間則是無名主人公,演繹著人生
如果說生命是一幅畫,那麼時間則是調色盤,渲染著人生。
如果說生命是一匹快馬,那麼時間則是一塊綠地,承受著人生
如果說生命是一塊綠地,那麼時間則是一場春雨,滋潤著人生
40一頁歷史,是一面鏡子;擦亮了鏡子,你呼喚著理性與良知。一顆沙礫,是一種苦痛;歷經了苦痛,你孕育了圓潤與晶瑩。一道轍印,是一段歷史;塵封了歷史,你迷濛著今日和未來。一道轍印,是一段歷史;展示出歷史,你開發了近林和遠山。一片歸帆,是一縷鄉情;傾注著鄉情,你滿載著滄桑和希望。一股細流,是一曲歡歌;匯聚了歡歌,你成就為大江與汪洋。一片嫩綠,是一份自然;呼吸著自然.你孕育出果實與豐收。一縷清香,是一份成熟;醞釀了成熟,你展示著高潔和恬淡。一朵飛絮,是一絲希望,放飛了希望,你喚來了溫風和細雨。
41、每一汪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氣息;每一棵嫩葉上,都有春天的芬芳;
每一棵綠樹上,都有森林的蒼翠;每一滴露珠上,都有太陽的光輝。
所以詩人才說:「一株三葉草,再加上我的想像,便是一片廣闊的草原。」
42、我嚮往一種生活狀態,叫做——安詳,安詳就像夕陽下散步的老人,任雲卷雲舒;
我也憧憬另一種生活狀態,叫做——拼搏,拼搏就像暴風雨中的海燕,任雷鳴電閃。
我也憧憬另一種生活狀態,叫做——緊張,緊張就像夜色里趕路的人,任月出月落。
我也憧憬另一種生活狀態,叫做——奮進,奮進就像海上行駛的帆船,任浪打風吹。
43、童年是旭日,老年是夕陽,歲月充滿變幻的風雲,理想則是人生永遠的北斗。
出生是天明,死亡是天黑,旅程布滿難辨的岔道,智慧則是生命永恆的雷達。
44、如果說人生是一首優美的樂曲,那麼痛苦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音符。
如果說人生是一望無際的大海,那麼挫折則是一個驟然翻起的浪花。
如果說人生是一片湛藍的天空,那麼失意則是一朵漂浮的淡淡的雲。
45、如果你是大海,何必在乎別人把你說成小溪。如果你是峰巒,何必在乎別人把你當作平地。
如果你是春色,何必為一朵花的凋零嘆息。如果你是種子,何必為還沒有結出果實著急。
如果你就是你,那就靜靜微笑,沉默不語。
46、友誼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讓人回味無窮。家是休生養息的港灣,讓人留戀往返。童年是五彩繽紛的夢,讓人魂牽夢縈。
50、歷史是一幅畫,時間是絢麗的色彩。歷史是一座高山,時間是嶙峋的巨石。
歷史是一棵大樹,時間是繁茂的枝葉。歷史是一條長河,時間是涌動的波濤。
歷史是一艘行進的船,時間是一張網。人生是一條河,歲月是一張櫓。
51、梅花: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風,而是凜冽的北風;伴隨它成長的不是溫暖的春天,而是寒冷的冬天。滋潤它成長的不是晶瑩的甘露,而是肅殺的嚴霜。襯托它美姿的不是濃濃的綠意,而是寒徹的白雪。花壇暖房裡,它不開;冰天雪地里,它怒放;寒風霜氣中,它綻開。陽春三月,不見它的蹤影;寒冬臘月,它迸發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52、沒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沒有生氣;沒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沒有光明;沒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宮,沒有方向。
53、人生需要理想的呼喚。你慵懶時,它呼喚你勤奮;你昏睡時,它呼喚你;你高傲時,它呼喚你清醒謙恭(謙虛、謙遜);你莽撞時,它呼喚你謹慎(小心);你跌倒時,它呼喚你站起(站立)。
54、希望是如此的神奇,能讓一個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寒冬里看到春光在痛苦中看到幸福,只要我們自己不放棄,就沒有力量能夠摧毀我們心中的希望。
55、在人生短暫而漫長的路途中,給你快樂的也許是你的朋友,讓你美麗的也許是你的追求,令你充實的也許是你的事業,但是,使你溫暖的必定是你的母親。她用她的身體為你阻擋著寒氣襲人的風霜,更用她的愛心為你消除了成長中的煩惱,用她的智慧為你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迷惘;母親永遠是你的燦爛陽光。
56、成熟的麥穗低垂著頭,那是在教我們謙虛;
忙碌的蜜蜂在花叢中穿梭,那是在教我們勤勞。
嬌媚的曇花選擇在夜間開放,那是在教我們不要張揚。
綻放的臘梅傲立在冰天雪地中,那是在教我們頑強。
溫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們堅韌。
57、愛讀書,是一種美德。
世界上有大成就的人,對人類有特殊貢獻的人,幾乎都是愛讀書的人。讀書,使人思維活躍,聰穎智慧;讀書,使人胸襟開闊,豁達曉暢;讀書,使人目光遠大,志存高遠;讀書,使入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綻開花蕾。
58、我們贊美大海的浩瀚,是否會想到江河奔流中的坎坷與執著?
我們贊美高山的雄偉,是否會想到土石積淀中的漫長與沉默?
我們贊美景色的秀美,是否會想到萬物生長中的艱辛與蓬勃。?
59、賞識不是單向的施捨,是智慧與智慧的主動碰撞;
賞識不是別有用心的廉價恭維,是對一種相對價值的公正認可;
賞識不是諛詞滿口的鄙俗奉承,而是對事物固有魅力的真誠。
60、也許你無法擁有深邃的藍天,但是你可以做飄逸的白雲;
也許你無法擁有浩瀚的大海,但是你可以做清幽的小溪,
也許你無法擁有遼闊的草原, 但是你可以做執著的綠洲。只要你滿懷信心,你就會感受到生命的意義。
61、高中三年,光陰荏苒。憶同學少年,良多趣味。我們曾談曹操青梅煮酒,縱論天下英雄;我們曾誦李白舉頭望明月,細訴思鄉情懷;我們曾學毛澤東指點江山,歌頌風流人物;我們曾吟周敦頤愛蓮篇章,立下君子之志。 ……如今,這些都如片片楓葉,珍藏在你我青春的詩集。
62、如果說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麼,人類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個小水滴。
如果說國家的利益是泰山,那麼,個人的利益就只是泰山上的一顆小石子。
63、假如我是個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來傳達廈門不息的浪濤;
假如我是個畫家,我就要用畫筆描繪廈門迷人的景色。
假如我是個詩人,我就要用詩句表達我對廈門的無限深情。
64、春天的雨,細膩而輕柔,給山野披上美麗的衣裳;
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為生命敲響熱烈的戰鼓;
秋天的風,涼爽而愜意,為落葉送去溫馨的問候;
冬天的雪,慈祥而溫厚,為莊稼帶來多情的呵護。
65、在開滿鮮花的小道上,一群群活蹦亂跳的少年追逐嬉戲是幸福的;
在鋪滿黃葉的公園里,一對對銀發夫婦相攜漫步也是幸福的。
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一個個天真可愛的學生刻苦學習是幸福的;
在寬廣肥沃的田野上,一群群勤勞朴實的農民辛勤勞作也是幸福的。
66隻有一望無際的森林,才能創造出大地的翠綠和嬌美;而孤獨的樹木,只好任狂風摧殘。
只有勇於搏擊的雄鷹,才能領略藍天的遼闊和美麗;而懶惰的知了,只好棲於枝頭鳴「知了」。
只有百折不撓的雄鷹,才能在自由的天空展翅翱翔;而具有漂亮羽毛的孔雀,只好望而卻步。
只有耐寒的菊花,才能點綴出冬天的生機和氣息;而怕冷的牡丹,只好讓寒流吞噬。
只有寬廣博大的胸懷,才能容納世間的真誠和美好;而狹隘的眼界,只好讓虛偽填平。
只有勤奮的人,才能取得成功;而懶惰的人,只好平庸地活著。
只有激情、勇敢的呼喚,才能喚醒國民的良知和正義;而軟弱的嘆息,只好讓愚昧淹沒。
只有把不幸當成財富的人,才能從失敗中走向成功;而自甘潦倒之輩,只好一蹶不振。
66、黃土高原,是我挺起的胸膛;黃河流水,是我沸騰的血液;黃帝陵丘,是我遠古的懷想;黃海大潮,是我激盪的心聲;黃山勁松,是我不屈的脊樑;黃埔大橋,是我展開的臂膀;大興安嶺,是我堅硬的肋骨;洞庭鄱陽,是我明亮的眼睛;喜馬拉雅,是我高昂的頭顱;巍巍長城,是我不屈的脊樑。
67、我是一隻蜜蜂,在祖國的花園里,飛來飛去,不知疲倦地為祖國釀制甘甜的蜂蜜;我是一隻紫燕,在祖國的藍天上,穿越千家萬戶,向祖國向人民報告春的信息;我是一滴雨點,在祖國的原野上,從天而降,滋潤乾渴的禾苗;我是一株青松,在祖國的邊疆,傲然屹立,顯示出庄嚴的身姿。
67「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誦讀這流傳千古的名句,誰不為背井離鄉綿綿無盡的思鄉之情所感動?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讀著這優美的詩句,哪個浪跡天涯的浪子不希望飛回生我養我的故鄉?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吟誦這豪邁的詩句,誰不為在外面建功立業的健兒們的思鄉之情所感動?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讀著這凄婉的詩句,誰不理解浪跡天涯的遊子那濃濃的思鄉之情?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春節來臨,讀著這千古名句,那些身在國外留學的學子們,誰不想念自己的祖國和親人啊?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讀著這傷感的詩句,哪個遊子不會湧起鄉愁?
68「採菊東籬下」是一種清靜的瀟灑,
「勝似閑庭信步」是一種喜悅的瀟灑,
「明月松間照」是一種怡然的瀟灑。
「舉酒邀明月」是一種孤寂的瀟灑。
「仰天大笑出門去」是一種自信的瀟灑。
「我自橫刀沖天笑」是一種無畏的瀟灑。
「留得殘荷聽雨聲」是一種寬容的瀟灑。
「一日看盡長安花」是一種得意的瀟灑。
「醉卧沙場君莫笑」是一種豪邁的瀟灑。
69、當魯迅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我懂得了人應具有的反抗精神;
當李白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我懂得了作為人的尊嚴;
當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起地球」,我懂得了知識能給生命以無窮的力量。
當尼采說「失敗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力」,我懂得了當我失敗時應該做些什麼;
當孟子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我懂得了應怎樣去讀書。
當托爾斯泰說「對於心靈純潔的人,生活是充滿甜蜜和喜悅的」,我懂得了人生的真諦;
當但丁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我懂得了該怎樣去面對別人的誤解。
當曹操說「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我懂得了人到老也仍要有雄心壯志。
70、十步之內,必有芳草。而英雄,卻常常難以用距離或時間的密度來衡量.
遠的有家貧少年岳飛,我們在千年之外望去仍可見他在民族氣節的大江高唱《滿江紅》;
近的有平凡青年雷鋒,我們向萬里之外的美國西點軍校望去,仍可見其助人為樂的精神在閃爍;再近的,有抗洪勇士高建成,己暑盡寒來,我們的腦海中仍可見他舍已救人的情景。
近的有民族英雄林則徐,透過百年的風雲,至今我們仍可見迷漫在虎門的禁毒硝煙;再近的,有文壇巨匠魯迅,世易時移,至今我們仍可見他頭頂上根根直立的怒發。
近的有清朝將軍鄧世昌,百年之後,我們仍可見他駕船向敵人撞過去的那壯烈的一霎那;再近的,有特等功臣王偉,雖是機毀人亡,我們向煙波浩淼的南海望去,仍可見他誓死保家衛國的赤誠。
近的有一心為民的孔繁森,我們向人煙稀少的西藏望去,仍可見他鞠躬盡瘁為人民的光輝形象;再近的,有人民的好警察方堃,幾個春秋已過,我們仍可見他奮不顧身的英雄身影。
近的有戊戌君子譚嗣同,我們在百年之後看去仍可見他在國運衰微的關頭大呼 "我自橫刀向天笑";再近的有民族作家魯迅,我們在多年之後想去仍可見他在山河淪落的日子疾書"我以我血薦軒轅"。
71.假如當初袁紹能禮賢下士,虛心聽取許攸的勸告,何至於痛失烏巢.兵敗官渡呢?假如當初唐宗不能聽取魏徵逆耳忠言,又怎能出現"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呢?善納忠言者昌;拒納人言者亡。
假如劉備能聽信忠言,戒驕戒躁,又何至於落得個大事難成,白帝託孤的結局呢?假若當初劉備不能三顧茅廬,虛心求教,又怎能「三分天下有其一」呢?要想事業興旺,就必須廣開言路,察納忠言。
假若當初楚懷王能聽取屈原的意見,又何至於落得個「兵挫地削」「客死於秦」的下場呢?如果當初康熙不能採納周培公的進諫,又怎能取得打敗吳三桂,平定三藩的輝煌業績呢?能虛心納諫,則國家興旺;不能虛心納諫,則國家衰亡。
72、古往今來,彪炳史冊的傑出人物,都曾做出過非同尋常的努力,因而在事業上創造了輝煌的業績。試想,如果沒有李時珍跋山涉水、遍嘗百草,沒有他數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筆耕不息,哪裡會有葯學巨著《本草綱目》的問世!
如果沒有陳景潤身居斗室,痴心硬幹,沒有他十幾年如一日的運算推理,鑽研不止,又哪裡會有數學領域陳氏定理的發現!
如果沒有司馬遷忍辱負重,嘔心瀝血,沒有他數十年如一日的伏案攻讀,挑燈夜戰,哪裡會有史學巨著《史記》的流傳。
73、心正則筆直。宋代抗金名將岳飛,精忠報國,一心收復失地,不是寫下了情真意切,壯懷激烈的《滿江紅》?宋末的文天祥,富貴不淫,威武不屈,大義凜然,視死如歸,不是寫下了氣貫長虹的《正氣歌》?戰國的愛國詩人屈原,枉遭放逐,仍心系楚國,不寫下了憂愁幽思、感天動地的《離騷》?唐代的大詩人杜甫,身經亂世,仍關心天下寒士,不是寫下了感嘆時世,渴救眾生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唐代的大詩人李白,意興豪放,一生傲視權貴,不是寫下了想像瑰麗、渴望自由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宋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一片磁心,不指南方死不休,不是寫下了氣貫長虹、豪情萬丈的《正氣歌》?清代的小說家曹雪芹,茅屋瓦舍,歷十載批閱之苦,不是寫下了氣勢恢弘、柔情萬種的《紅樓夢》?
74、勤學苦練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不是這樣嗎?有勤,才有了孔子"韋編三絕"的佳話,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美譽;有勤,才有了祖逖"聞雞起舞"的美談,也方有了雄才大展、北伐報國的偉業;有勤,才有了曹雪匠「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壯舉,也才有了世界文學史上不朽的名著《紅樓夢》。有勤,才有了蘇秦「頭懸梁,錐刺股」的刻苦,也才有了合縱六國,一人身掛六國相印的佳話;有勤,才有了王獻之墨染池水的傳說,也才有了歷史上不朽的王氏書法。有勤,才有了張海迪"當代保爾"的稱號,也才有了"通五經、貫六藝"的這位當代青年學習的楷模。我國偉大的數學家華羅庚不也曾積數十年辛勤耕耘慨而嘆道:"一分辛苦一分才,勤能補拙是良訓"嗎?由此可見,碌碌無為與大有作為之間差的不就是一個"勤"嗎?勤,有如一架彩橋,把人們從無知引向有知,從有知引向有才,從有才引向有為……
77、擁有是美麗的,但不要因為失去而黯淡了自己的生命。失去了太陽,你還會有星光的照耀;失去了甘霖,你還有露珠的滋潤。可以設想,屈原不失去生活的優裕和舒適,怎麼會寫出《離騷》這樣燦爛的篇章?司馬遷不失去個人的名譽和尊嚴,哪裡會成就《史記》這樣輝煌的巨著?
78、我喜歡婉約中透出英氣的李清照,雖是"人比黃花瘦",也高歌"不肯過江東"的項羽;我喜歡意氣豪邁又沉鬱冷峭的陸游,雖只能"夜闌卧聽風吹雨",但"位卑未敢忘憂國"才是他的初衷;我喜歡嫉惡如仇又心懷柔腸的魯迅,雖多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但也有"憐子如何不丈夫"的柔情。
79、讀《三國演義》,我們可以領略到諸葛亮舌戰群儒的風采;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們能領悟到人生的真諦和生命的意義;讀《西遊記》,我們能學到孫悟空的嫉惡如仇;讀《紅樓夢》,我們能體會到封建社會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讀《水滸傳》,我們可以領略到梁山好漢嫉惡如仇的英雄氣概;《讀駱駝祥子》,我們可以感受到舊社會下層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
80如果忘記是春天裡消逝的冰層,那麼銘記就是灼灼其華的桃花;如果忘記是夏季里落英繽紛的桃瓣,那麼銘記就是映日別樣紅的荷花;如果忘記是秋季里已無挈雨蓋的荷花,那麼銘記就是猶有傲霜枝的金菊。如果忘記是冬季里比西風更瘦的殘菊,那麼銘記就是傲雪獨立、猶有暗香的雪梅!
Ⅵ 求挈柯夫的簡介
契柯夫,(l860~1904)
19世紀末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情趣雋永、文筆犀利的幽默諷刺大師,短篇小說的巨匠,著名劇作家。
契柯夫出生於小市民家庭,父親的雜貨鋪破產後,他靠當家庭教師讀完中學,1879年入莫斯科大學學醫,1884年畢業後從醫並開始文學創作。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說,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務員之死》(1883)、《苦惱》(1886)、(萬卡)(1886)年,再現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軟弱,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瑣。而在《變色龍》及《普里希別葉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撻了忠實維護專制暴政的奴才及其專橫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惡嘴臉,揭示出黑暗時代的反動精神特徵。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庫頁島考察後,創作出表現重大社會課題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就是猛烈抨擊沙皇專制暴政的作品,該小說使列寧閱讀後都受到很大震動。《帶閣樓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會對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毀滅,諷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會改良主義活動的於事無補。《農民》(1897)極其真實地描述了農民在80、90年代極度貧困的生活現狀,表現了他對農民悲慘命運的關心同情,而《在峽谷里》則揭露富農窮凶極惡的剝削,反映了資本主義滲透農村的情況,說明作者把表現俄國社會階級斗爭列入其創作主題,在《新娘》(1903)中,他相信舊制度一定滅亡,新「生活早晚會來!」
契柯夫後期轉向戲劇創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諾夫》(1887)、《海鷗》(1896)、《萬尼亞舅舅》(1896)、《三姊妹》(1901)、櫻桃園》(1903),都曲折反映了俄國1905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苦悶和追求。其劇作含有濃郁的抒情味和豐富的潛台詞,令人回味無窮,劇本故事雖取材於日常生活,情節樸素,進展平穩,但卻富有深刻象徵意義。
他的小說短小精悍,簡練樸素,結構緊湊,情節生動,筆調幽默,語言明快,富於音樂節奏感,寓意深刻。他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通過幽默可笑的情節進行藝術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來反映當時的俄國社會。其代表作《變色龍》、《套中人》堪稱俄國文學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藝術珍品,前者成為見風使舵、善於變相、投機鑽營者的代名詞;後者成為因循守舊、畏首畏尾、害怕變革者的符號象徵。
契柯夫以卓越的諷刺幽默才華為世界文學人物畫廊中增添了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他的名言「簡潔是天才的姊妹」也成為後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銘。
契柯夫對中國人民懷有美好的感情,曾約高爾基一同訪問中國,但因久病不治而未遂心願。1904年7月15日因肺病惡化而辭世。
Ⅶ 魯迅的文言小說《懷舊》在哪裡有全文
懷舊〔1〕
吾家門外有青桐一株,高可三十尺,每歲實如繁星,兒童擲石落桐子,往往飛入書窗中,時或正擊吾案,一石入,吾師禿先生輒走出斥之。桐葉徑大盈尺,受夏日微瘁,得夜氣而蘇,如人舒其掌。家之閽人王叟,時汲水沃地去暑熱,或掇破幾椅,持煙筒,與李嫗談故事,每月落參橫〔2〕,僅見煙斗中一星火,而談猶弗止。
彼輩納晚涼時,禿先生正教予屬對〔3〕,題曰:「紅花。」予對:「青桐。」則揮曰:「平仄弗調。」令退。時予已九齡,不識平仄為何物,而禿先生亦不言,則姑退。思久弗屬,漸展掌拍吾股使發大聲如撲蚊,冀禿先生知吾苦,而先生仍弗理;久之久之,始作搖曳聲曰:「來。」余健進。便書綠草二字曰:「紅平聲,花平聲,綠入聲,草上聲。去矣。」余弗遑聽,躍而出。禿先生復作搖曳聲曰:「勿跳。」余則弗跳而出。
予出,復不敢戲桐下,初亦嘗扳王翁膝,令道山家故事。而禿先生必繼至,作厲色曰:「孺子勿惡作劇!食事既耶?盍歸就爾夜課矣。」稍迕,次日便以界尺擊吾首曰:「汝作劇何惡,讀書何笨哉?」我禿先生蓋以書齋為報仇地者,遂漸弗去。況明日復非清明端午中秋,予又何樂?設清晨能得小恙,映午〔4〕而愈者,可藉此作半日休息亦佳;否則,禿先生病耳,死尤善。弗病弗死,吾明日又上學讀《論語》〔5〕矣。
明日,禿先生果又按吾《論語》,頭搖搖然釋字義矣。先生又近視,故唇幾觸書,作欲嚙狀。人常咎吾頑,謂讀不半卷,篇頁便大零落;不知此咻咻然之鼻息,日吹拂是,紙能弗破爛,字能弗漫漶耶!予縱極頑,亦何至此極耶!禿先生曰:「孔夫子說,我到六十便耳順;耳是耳朵。到七十便從心所欲,不逾這個矩了。……」余都不之解,字為鼻影所遮,余亦不之見,但見《論語》之上,載先生禿頭,爛然有光,可照我面目;特頗模糊臃腫,遠不如後圃古池之明晰耳。
先生講書久,戰其膝,又大點其頭,似自有深趣。予則大不耐,蓋頭光雖奇,久觀亦自厭倦,勢胡能久。
「仰聖先生!仰聖先生!」幸門外突作怪聲,如見眚而呼救者。
「耀宗兄耶?……進可耳。」先生止《論語》不講,舉其頭,出而啟門,且作禮。
予初殊弗解先生何心,敬耀宗竟至是。耀宗金氏,居左鄰,擁巨資;而敝衣破履,日日食菜,面黃腫如秋茄,即王翁亦弗之禮。嘗曰:「彼自蓄多金耳!不以一文見贈,何禮為?」故翁愛予而對耀宗特傲,耀宗亦弗恤,且聰慧不如王翁,每聽談故事,多不解,唯唯而已。李媼亦謂,彼人自幼至長,但居父母膝下如囚人,不出而交際,故識語殊聊聊。如語及米,則竟曰米,不可別粳糯;語及魚,則竟曰魚,不可分魴鯉。否則不解,須加註幾百句,而注中又多不解語,須更用疏,疏又有難詞,則終不解而止,因不好與談。惟禿先生特優遇,王翁等甚訝之。予亦私揣其故,知耀宗曾以二十一歲無子,急蓄妾三人;而禿先生亦雲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6〕,故嘗投三十一金,購如夫人〔7〕一,則優禮之故,自因耀宗純孝。王翁雖賢,學終不及先生,不測高深,亦無足怪;蓋即予亦經覃思多日,始得其故者。
「先生,聞今朝消息耶?」
「消息?……未之聞,……甚消息耶?」
「長毛〔8〕且至矣!」
「長毛!……哈哈,安有是者。……」
耀宗所謂長毛,即仰聖先生所謂�逆;而王翁亦謂之長毛,且雲,時正三十歲。今王翁已越七十,距四十餘年矣,即吾亦知無是。
「顧消息得自何墟三大人,雲不日且至矣。……」「三大人耶?……則得自府尊者矣。是亦不可不防。」先生之仰三大人也,甚於聖,遂失色繞案而踱。
「雲可八百人,我已遣底下人復至何墟探聽。問究以何日來。……」
「八百?……然安有是,哦,殆山賊或近地之赤巾黨耳。」
禿先生智慧勝,立悟非是。不知耀宗固不論山賊海盜白帽赤巾,皆謂之長毛;故禿先生所言,耀宗亦弗解。「來時當須備飯。我家廳事小,擬借張睢陽廟〔9〕庭饗其半。彼輩既得飯,其出示安民耶。」耀宗稟性魯,而簞食壺漿以迎王師〔10〕之術,則有家訓。王翁曾言其父嘗遇長毛,伏地乞命,叩額赤腫如鵝,得弗殺,為之治庖侑食,因獲殊寵,得多金。逮長毛敗,以術逃歸,漸為富室,居蕪市雲。時欲以一飯博安民,殊不如乃父智。
「此種亂人,運必弗長,試搜盡《綱鑒易知錄》〔11〕,豈見有成者?……特特亦間不無成功者。飯之,亦可也。雖然,耀宗兄!足下切勿自列名,委諸地甲可耳。」
「然!先生能為書順民二字乎。」
「且勿且勿,此種事殊弗宜急,萬一竟來,書之未晚。且耀宗兄!尚有一事奉告,此種人之怒,固不可攖,然亦不可太與親近。昔�逆反時,戶貼順民字樣者,間亦無效;賊退後,又窘於官軍,故此事須待賊薄蕪市時再議。惟尊眷卻宜早避,特不必過遠耳。」
「良是良是,我且告張睢陽廟道人去耳。」
耀宗似解非解,大感佩而去。人謂遍搜蕪市,當以我禿先生為第一智者,語良不誣。先生能處任何時世,而使己身無幾微之痏,故雖自盤古開辟天地後,代有戰爭殺伐治亂興衰,而仰聖先生一家,獨不殉難而亡,亦未從賊而死,綿綿至今,猶巍然擁皋比〔12〕為予頑弟子講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若由今日天演家〔13〕言之,或曰由宗祖之遺傳;顧自我言之,則非從讀書得來,必不有是。非然,則我與王翁李媼,豈獨不受遺傳,而思慮之密,不如此也。
耀宗既去,禿先生亦止書不講,狀頗愁苦,雲將返其家,令子廢讀。予大喜,躍出桐樹下,雖夏日炙吾頭,亦弗恤,意桐下為我領地,獨此一時矣。少頃,見禿先生急去,挾衣一大縛。先生往日,惟遇令節或年暮一歸,歸必持《八銘塾鈔》〔14〕數卷;今則全帙儼然在案,但攜破篋中衣履去耳。
予窺道上,人多於蟻陣,而人人悉函懼意,惘然而行。手多有挾持,或徒其手,王翁語予,蓋圖逃難者耳。中多何墟人,來奔蕪市;而蕪市居民,則爭走何墟。王翁自雲前經患難,止吾家勿倉皇。李媼亦至金氏問訊,雲仆猶弗歸,獨見眾如夫人,方檢脂粉薌澤紈扇羅衣之屬,納行篋中。此富家姨太太,似視逃難亦如春遊,不可廢口紅眉黛者。予不暇問長毛事,自撲青蠅誘蟻出,踐殺之,又舀水灌其穴,以窘蟻禹。未幾見日腳遽去木末,李媼呼予飯。予殊弗解今日何短,若在平日,則此時正苦思屬對,看禿先生作倦面也。飯已,李媼挈予出。王翁亦已出而納涼,弗改常度。惟環而立者極多,張其口如睹鬼怪,月光娟娟,照見眾齒,歷落如排朽瓊〔15〕,王翁吸煙,語甚緩。
「……當時,此家門者,為趙五叔,性極憨。主人聞長毛來,令逃,則曰:『主人去,此家虛,我不留守,不將為賊占耶?』……」
「唉,蠢哉!……」李媼斗作怪叫,力斥先賢之非。
「而司爨之吳嫗亦弗去,其人蓋七十餘矣,日日伏廚下不敢出。數日以來,但聞人行聲,犬吠聲,入耳慘不可狀。既而人行犬吠亦絕,陰森如處冥中。一日遠遠聞有大隊步聲,經牆外而去。少頃少頃,突有數十長毛入廚下,持刀牽吳嫗出,語格磔不甚可辨,似曰:『老婦!爾主人安在?趣將錢來!』吳嫗拜曰:『大王,主人逃矣。老婦餓已數日,且乞大王食我,安有錢奉大王。』一長毛笑曰:『若欲食耶?當食汝。』斗以一圓物擲吳嫗懷中,血模糊不可視,則趙五叔頭也……」「啊,吳嫗不幾嚇殺耶?」李媼又大驚叫,眾目亦益瞠,口亦益張。
「蓋長毛叩門,趙五叔堅不啟,斥曰:『主人弗在,若輩強欲入盜耳。』長……」
「將得真消息來耶?……」則禿先生歸矣。予大窘,然察其顏色,頗不似前時嚴厲,因亦弗逃。思倘長毛來,能以禿先生頭擲李媼懷中者,余可日日灌蟻穴,弗讀《論語》矣。
「未也。……長毛遂毀門,趙五叔亦走出,見狀大驚,而長毛……」
「仰聖先生!我底下人返矣。」耀宗竭全力作大聲,進且語。「如何?」禿先生亦問且出,睜其近眼,逾於余常見之大。餘人亦競向耀宗。
「三大人雲長毛者謊,實不過難民數十人,過何墟耳。所謂難民,蓋猶常來我家乞食者。」耀宗慮人不解難民二字,因盡其所知,為作界說,而界說只一句。
「哈哈!難民耶!……呵……」禿先生大笑,似自嘲前此倉皇之愚,且嗤難民之不足懼。眾亦笑,則見禿先生笑,故助笑耳。
眾既得三大人確消息,一鬨而散,耀宗亦自歸,桐下頓寂,僅留王翁輩四五人。禿先生踱良久,雲:「又須歸慰其家人,以明晨返。」遂持其《八銘塾鈔》去。臨去顧余曰:「一日不讀,明晨能熟背否?趣去讀書,勿惡作劇。」余大憂,目注王翁煙火不能答,王翁則吸煙不止。余見火光閃閃,大類秋螢墮草叢中,因憶去年撲螢誤墮蘆盪事,不復慮禿先生。
「唉,長毛來,長毛來,長毛初來時良可恐耳,顧後則何有。」王翁輟煙,點其首。
「翁蓋曾遇長毛者,其事奈何?」李媼隨急詢之。「翁曾作長毛耶?」餘思長毛來而禿先生去,長毛蓋好人,王翁善我,必長毛耳。
「哈哈!未也。——李媼,時爾年幾何?我蓋二十餘矣。」「我才十一,時吾母挈我奔平田,故不之遇。」
「我則奔幌山。——當長毛至吾村時,我適出走。鄰人牛四,及我兩族兄稍遲,已為小長毛所得,牽出太平橋上,一一以刀斫其頸,皆不殊,推入水,始斃。牛四多力,能負米二石五升走半里,今無如是人矣。我走及幌山,已垂暮,山顛喬木,雖略負日腳,而山趺之田禾,已受夜氣,色較白日為青。既達山趺,後顧幸無追騎,心稍安。而前瞻不見鄉人,則凄寂悲涼之感,亦與並作。久之神定,夜漸深,寂亦彌甚,入耳絕無人聲,但有吱吱!口汪口汪口汪!……」
「口汪口汪?」余大惑,問題不覺脫口。李媼則力握余手禁余,一若余之懷疑,能貽大禍於媼者。
「蛙鳴耳。此外則貓頭鷹,鳴極慘厲。……唉,李媼,爾知孤木立黑暗中,乃大類人耶?……哈哈,顧後則何有,長毛退時,我村人皆操鍬鋤逐之,逐者僅十餘人,而彼雖百人不敢返斗。此後每日必去打寶,何墟三大人,不即因此發財者耶。」「打寶何也?」余又惑。
「唔,打寶行寶,……凡我村人窮追,長毛必投金銀珠寶少許,令村人爭拾,可以緩追。余曾得一明珠,大如戎菽〔16〕,方在驚喜,牛二突以棍擊吾腦,奪珠去;不然縱不及三大人,亦可作富家翁矣。彼三大人之父何狗保,亦即以是時歸何墟,見有打大辮子之小長毛,伏其家破櫃中。……」
「啊!雨矣,歸休乎。」李媼見雨,便生歸心。
「否否,且住。」余殊弗願,大類讀小說者,見作驚人之筆後,繼以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則偏欲急看下回,非盡全卷不止,而李媼似不然。
「咦!歸休耳,明日晏起,又要吃先生界尺矣。」
雨益大,打窗前芭蕉巨葉,如蟹爬沙,余就枕上聽之,漸不聞。
「啊!先生!我下次用功矣。……」
「啊!甚事?夢耶?……我之噩夢,亦為汝嚇破矣。……夢耶?何夢?」李媼趨就余榻,拍余背者屢。
「夢耳!……無之。……媼何夢?」
「夢長毛耳!……明日當為汝言,今夜將半,睡矣,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