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集作者 > 根據作者巴金的小說團圓改編的

根據作者巴金的小說團圓改編的

發布時間:2021-10-19 11:47:33

⑴ 根據巴金的小說

巴金的小說《家》是他的長篇系列小說《激流三部曲》中最成功的一部,也是現代文學中描寫封建大家族興衰史的優秀長篇、現實主義的歷史巨著,影響深遠。隨著影視業的興起和繁榮,這部巨著先後七次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有著不同的文化語境和審美趣味,改編的傾向性也不盡相同。受當代大眾文化消費邏輯的影響,二○○七年版電視劇《家》緊扣消費文化,實現了對小說原著從傳統審美文化形態向當代消費文化形態的轉化,通過改編重構了傳統文學經典,顛覆了文學經典傳統的審美特徵與闡釋模式,凸顯出消費時代審美文化「視覺娛樂性」的基本特徵。
新版《家》根據巴金小說原著改編,以凄美的愛情故事為主線,控訴封建家族的罪惡,表現了青年一代民主主義覺醒和反抗。導演汪俊曾拍過多部海岩劇,以情感劇見長。他表示新版將以覺新、瑞珏、梅表姐之間的三角戀作為故事主線,並強化了陸毅演的覺慧的戲份,而原著中覺慧想要沖破舊勢力束縛的內容會被淡化。因此新版《家》會是一部符合現代人審美方式的情感大戲。

⑵ 高分求巴金短篇小說《團圓》

作者·巴金
父親的書房裡有一件奇怪的東西。那是一隻俄國的木製三角琴,已經很破舊了,上面的三根弦斷了兩根。這許多年來,我一直看見這只琴掛在牆角的壁上。但是父親從來沒有彈過它,甚至動也沒有動過它。它高高地掛在牆角,灰塵蓋住它的身體。它凄慘地望著那一架大鋼琴,羨慕鋼琴的幸運和美妙的聲音。可是它從來不曾發過一聲悲嘆或者呻吟。它啞了,連哀訴它過去生活的力量也失掉了。我叫它做「啞了的三角琴」。
我曾經幾次問過父親,為什麼要把這個無用的東西掛在房裡。父親的回答永遠是這樣的一句話:「你不懂。」但是我的好奇心反而更強了。我想我一定要把這只三角琴弄下來看看,或者想法使它發出聲音。但是我知道父親不許我這樣做。
而且父親出門的時候總是把書房鎖起來。我問狄約東勒夫人(管家婦)要鑰匙,她也不肯給我。
有一天午後父親匆忙地出去了,他忘記鎖上書房門。狄約東勒夫人在廚房裡安排什麼。我偷偷地進了父親的書房。
啞了的三角琴苦悶地望著我。我不能忍耐地跑到牆角,抬起頭仔細地看它。我把手伸上去。但是我的手太短了。我慢慢地拉了一把椅子過去,自己再爬上椅子。我的身子抖著,我的手也在打顫。我的手指挨到了三角琴,自己也不知道怎樣地忽然縮回了手,耳邊起了一個響聲,我膽怯地下了椅子。
地上躺著那隻啞了的三角琴,已經成了幾塊破爛的舊木板。現在它不但啞,而且永遠地死了。這個禍是我闖下來的。
我嚇昏了,痴痴地立了一會兒,連忙把椅子拖回原處,便不作聲地往外面跑。剛剛跑出書房門,我就撞在一個人的懷里。
「什麼事情?跑得這樣快!」這個人捏住我的兩只膀子說。
我抬起頭看,正是我的父親。
我紅著臉,不敢回答一句話,又不敢掙脫身子跑開,就被父親拉進了書房。
三角琴的屍首靜靜地躺在地上,成了可怕的樣子,很顯明地映在我的眼睛裡。我掉開了頭。
「啊,原來是你乾的事!我曉得它總有一天會毀在你的手裡。」父親並不責備我,他的聲音很柔和,而且略帶悲傷的調子。父親本來是一個和藹的人,我很少看見他惡聲罵人。可是我把他的東西弄壞以後,他連一句責備的話也沒有,卻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了。
他放了我,一個人去把那些碎木板一片一片地拾了起來細看,又小心地把它們用報紙包起來,然後慎重地放到櫥里去。
他回到書桌前,在那把活動椅上坐下,頭埋在桌上,不說一句話。我很感動,又很後悔,我慢慢地走到他的身邊,撫摩他的膀子。我說:「父親,請你饒恕我。我並不是故意毀壞它的。」
父親慢慢地抬起頭。他的眼睛亮起來。「你哭了!」他撫著我的頭發說。「孩子,我的好孩子!……我並不怪你,我不過在思索,在回憶一件事情。」他感動地把我緊緊地抱在懷里。
「父親,你又在想念母親嗎?」
「孩子,是的,」父親鬆了手回答說。他揩了一下眼睛,又加了一句話:「不,我還在想一件更遙遠的,更遙遠的事情。」
他的眼睛漸漸地陰暗起來。他微微地嘆息了一聲,又撫著我的頭說:「這跟你母親也有關系。」
我在兩歲的時候便失掉了母親,母親的音容在我的記憶中早已消失了。只有書房裡壁爐架上還放著母親的照像,穿著俄國女人的服裝,這是在聖彼得堡攝的;我就是在那個地方出世,我的母親也就是死在那裡。
這些都是父親告訴我的。這一兩年來每天晚上在我睡覺以前父親總要向我講一件關於母親的事,然後才叫狄約東勒夫人帶我去睡。關於母親的事我已經聽得很多了。我這時便驚訝地問:「父親,怎麼還有關於母親的事情我不知道的?」
「孩子,多著呢,」父親苦笑地說,「你母親的好處是永遠說不完的。……」
「那麼快向我說,快說給我聽,」我拍著父親的雙膝請求道。「凡是跟母親有關的話,我都願意聽。」
「好,我今晚上再告訴你罷,」父親溫和地說。「現在讓我靜靜地思索一下。你出去玩玩。」他把我的頭拍了兩下,就做個手勢,要我出去。
「好,」我答應一聲,就高高興興地出去了,完全忘記了打碎三角琴的事情。
果然到了晚上,用過晚餐以後,父親就把我帶到書房裡面去。他坐在沙發上,我站在他面前,靠著他的身子聽他講話。
「說起來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了,」父親這樣地開始了他的故事,他的聲音非常溫和。「是在我同你母親結婚以後的第二年,那時你還沒有出世。我在聖彼得堡大使館里做參贊。
「這一年夏天,你母親一定要我陪她到西伯利亞去旅行。
你母親本來是一個活潑好動的女子。她愛音樂,又好旅行。就在這一年春天她的一個好友從西伯利亞回來,這位女士是《紐約日報》的記者,到西伯利亞去考察監獄制度。她在我們家裡住了兩天。她向你母親談了不少西伯利亞的故事。尤其使你母親感到興趣的,是囚人的歌謠。你母親因為這位女士的勸告和鼓舞,便下了到西伯利亞去採集囚人歌謠的決心。我們終於去了。
「我們是六月里從聖彼得堡出發的,身上帶著監獄與流放部的介紹信。我們在西伯利亞差不多住了半年。凡是西伯利亞的重要監獄與流放地,我們都去看過了。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流放地還容易聽見流放人的歌聲。在監獄里要聽見囚人的歌聲卻很難。監獄里向來絕對禁止囚人唱歌,犯了這個禁例,就要受嚴重的處罰。久處在這樣的環境之下,連本來會唱歌的人也失掉了唱歌的興致。況且囚人從來就不相信禁卒,凡是禁卒叫他們做不合獄規的事,他們都以為是在陷害他們。所以每次禁卒引著我們走進一間大監房,向那些囚人說:『孩子們,這位太太和這位先生是來聽你們唱歌的。你們隨便給他們唱一兩首歌罷。』那時候他們總是驚訝地望著我們,不肯開口。如果他們給逼得厲害了,他們便簡單地回答說:『不會唱。』任是怎樣強迫,都沒有用處。
一定要等到我們用了許多溫和的話勸他們,或者你母親先給他們唱一兩首歌,他們才肯放聲唱起來。這些歌裡面常常有幾首是非常出色,非常好的。例如那首有名的《腳鐐進行曲》與《長夜漫漫何時旦》,便是我們此行最好的成績。你母親後來把它們介紹到西歐各國和美洲了。但是可惜這樣的歌我們採集得不多。
「這些囚人大部分是農民,而俄國農民又是天生的音樂家。他們對音樂有特殊的愛好。在他們中間我們可以找出一些人,只要給他們以音樂的教育,他們就能夠成為音樂界的傑出人物。我們在西伯利亞就遇到一個這樣的人。我們第一次聽見的《長夜漫漫何時旦》便是從他的口裡唱出來的。
「這是一個完全未受過教育的青年農人,加拉監獄中的囚犯。我還記得那一天的情形:我們把來意告訴獄中當局的時候,在旁邊的一個禁卒插嘴說:『我知道拉狄焦夫會唱歌,』典獄便叫他把拉狄焦夫領來。
「拉狄焦夫來了,年紀很輕,還不到三十歲。一對暗黑的大眼,一頭栗色的細發,樣子一點也不凶惡,如果不是穿著囚衣,戴著腳鐐,誰也想不到他是一個殺人犯。他站在我們的面前,膽怯地望著我們。
「『拉狄焦夫,我聽見人說你會唱歌,是不是?』典獄問。
「他微笑了一下,溫和地答道:『大人,他們在跟我開玩笑。……很久以前,我還在地上勞動的時候,我倒常常干這種事情。現在完全忘掉了。』「『你現在不想試一試嗎?』典獄溫和地問,『這兩位客人特地從遠道來聽你唱歌。不要怕,他們不是調查員,他們是音樂家。』「這個囚人的暗黑的眼睛裡忽然露出了一線亮光,似乎有一種快樂的慾望鼓舞著他。他稍微遲疑了一下就坦白地說:
『我還記得幾首歌,在監獄里也學到了一兩首。既然你大人要我唱,我怎麼好拒絕呢?』「聽見這樣的話,我們大家都很高興,你母親便問道:
『你現在可以唱給我們聽嗎?』「他望瞭望典獄,然後望著你母親,略帶興奮地說:『太太,沒有樂器,我是不能夠唱歌的。……如果你們可以給我一隻三角琴,那麼……』「『好,我叫人給你找一隻三角琴來,』典獄介面說,『你明天到這里來拿好了。』「『謝謝你,大人,』拉狄焦夫說了這句話以後,就被帶出去了。
「第二天我們到了監獄,禁卒已經找到了一隻舊的三角琴。典獄差人把拉狄焦夫叫了來。
「他現出很疲倦的樣子,拖著沉重的腳鐐,一步一步地走進來,很覺吃力。可是他看見桌上那隻三角琴,眼睛立刻睜大起來,臉上也發了光。他想伸出手去拿,但是又止住了。
「『拉狄焦夫,三角琴來了,』典獄說。
「『你大人可以允許我拿它嗎?』他膽怯地問。
「『當然可以,』典獄說。禁卒就把琴放在拉狄焦夫的手裡。他小心地接著,把它緊緊地壓在胸上,用一種非常親切的眼光看它。他又溫柔地撫摩它,然後輕輕地彈了幾下。
「『好,你現在可以唱給我們聽了!』你母親不能忍耐地說。
「『我既然有了三角琴,又為什麼不唱呢?』他快活地說。
『可是這幾年來我不曾弄過這個東西了。最好我能夠先練習一下,練習三天。……太太,請你允許我練習三天。那時候我一定彈給你們聽,唱給你們聽。』他的一雙暗黑的大眼裡露出了哀求的表情。
「我們有點失望,但是也沒有別的辦法。我只得附耳同典獄商量。典獄答應了這個囚人的要求。拉狄焦夫快活地去了,雖然依舊拖著腳鐐,依舊被人押著。
「三天以後,用過了午飯,我們又到監獄去,帶著鉛筆和筆記本。典獄把我們領到辦公室隔壁一間寬大的空屋子裡,那裡有一張小小的寫字台,是特別為你母親設的。
「囚人帶進來了。兩個帶槍的兵押著他。我們讓他坐下。
一個禁卒坐在門口。
「拉狄焦夫把三角琴抱在懷里,向我們行了一個禮,問道:
『我現在可以開始嗎?』「『隨你的便,』你母親回答。
「他的面容立刻變得庄嚴了。這時候秋天的陽光從玻璃窗射進屋子裡,正落在他的身上,照著他的上半身。他閉著眼睛,彈起琴弦,開始唱起來。他唱的是男高音,非常柔和。初唱的時候,他還有點膽怯,聲音還不能夠完全聽他指揮。但是唱了一節,他似乎受到了鼓舞,好像進到了夢里一樣,完全忘掉了自己盡情地唱著。這是西伯利亞流放人的歌,叫做《我的命運》。這首歌在西伯利亞很流行。但是從沒有人唱得有他唱的這么好聽。
「一首歌唱完了,聲音還留在我的耳邊。我對你的母親小聲說:『這個人真是天生的音樂家!』她也非常感動,眼睛裡包了淚水。
「尤其使人吃驚的是那隻舊的三角琴在他的手裡居然彈出了很美妙的聲音,簡直比得上一位義大利名家彈的曼陀林。
這樣的琴調伴著這樣的歌聲,……在西伯利亞的監獄裡面!
「他的最後一首歌更動人,那就是我方才說過的《長夜漫漫何時旦》。我完全沉溺在他的歌中的境地里了,一直到他唱完了,我們才醒過來。我走到他的面前,熱烈地跟他握手,感謝他。
「『請你設法叫典獄允許我把這只琴多玩一會兒,』他趁著典獄不注意的時候,忽然偷偷地對我說,『最好讓我多玩兩三天。』「我去要求典獄,你母親也幫忙我請求,可是典獄卻板起面孔說:『這是絕對不可能的。我已經為你們破過一次例了,再要違犯獄中禁例,上面知道了,連我也要受處罰。』他一面又對拉狄焦夫說:『把三角琴給我。』「拉狄焦夫緊緊抱著琴,差不多要跪下地哀求道:『大人,讓我多玩一些時候罷,一天也好,半天也好,……一點鍾也好。……大人,你不懂得。……這生活,……開恩罷。』他吻著琴,像母親吻孩子一樣。
「『尼特加,把三角琴給我拿過來!』典獄毫不動心地對禁卒說。
「禁卒走到拉狄焦夫面前,這個囚人的面容突然改變了:
兩隻眼睛裡充滿著血和火,臉完全成了青色。他堅定地立著,緊緊抱著三角琴,怒吼道:『我決不肯放棄三角琴。無論誰,都把它拿不去!誰來,我就要殺誰!』「我們,你母親和我,都嚇壞了,不知道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典獄一點也不驚惶,他冷酷地說:『給他奪下來。』「他這時候明白抵抗也沒有用了,便慢慢地讓三角琴落在地上,用充滿愛憐的眼光望著它,忽然倒在椅子上低聲哭起來。他哭得異常凄慘,哭聲里包含著他那整個凄涼寂寞的生存的悲哀。這只舊的三角琴的失去,使他回憶起他一生中所失去的一切東西——愛情、自由、音樂、幸福以及萬事萬物。
他的哭聲里泄露了他無限的悔恨和一個永不能實現的新生的慾望。好像一個人被拋在荒島上面,過了一些年頭,已經忘記了過去的一切,忽然有一隻船駛到這個荒島來給了他一線的希望,卻又不顧他而駛去了,留下他孤零零地過那種永無終結、永無希望的寂寞生活。
「我們聽見他的哭聲,心裡很不安,因為這一切都是我們夫婦引起來的。我們走到他面前,想安慰他。我除了再三向他道謝外,還允許送他十個盧布。
「他止了淚,苦笑地對我說:『先生,我不是為錢而來的。
只請你讓我再把三角琴玩一下,——只要一分鍾。』「我得到了典獄的同意,把琴遞給他。他溫柔地撫弄了一會兒,又放到嘴唇邊吻了兩下,然後嘆了一口氣,便把它還給我。他口裡喃喃地說:『完了,完了。』「『我們不能夠再幫忙你什麼嗎?』你母親悲聲地問,我看見她還在揉眼睛。
「『謝謝你們。我用不著什麼幫助了,』他依舊苦笑地說。
『不過你們回去的時候,如果有機會走過雅洛斯拉甫省,請你們到布——村的教堂里點一支蠟燭放在聖壇左邊的聖母像前,並且做一次彌撒祝安娜·伊凡洛夫娜的靈魂早升天堂。』說到安娜這個名字,他幾乎又要哭了出來,但是他馬上忍住了。他向我們鞠了一個躬,悲聲地說:『再會罷,願上帝保佑你們平安地回到家裡。』「門開了,兩個兵把他押了出去;腳鐐聲愈去愈遠。一切回到平靜了。剛才的事情好像是一場夢,但是我們夫婦似乎都飲了憂愁之酒。你母親緊緊地握著我的手。
「『這個拉狄焦夫是怎樣的一個人?』我凄然地問。
「『誰知道!』禁卒聳了聳肩頭說,『他的性情很和順,從來不曾犯過獄規。無論你叫他做什麼事情,他總是服從,永遠不反抗,不吵鬧,不訴苦。可是他不愛說話,很少聽見他跟誰談過話。所以我簡直沒法知道他是個怎樣的人。總之,他跟別的囚犯不同。』「『那麼他犯的是什麼罪呢?』你母親接著問。
「『事情是很奇怪的。在雅洛斯拉甫省的布——村裡,有一天教堂中正在舉行婚禮,新郎是一個有錢的中年商人,新娘是本村中出名漂亮的小家女子。一個青年男子忽然闖進來,用斧頭把站在聖壇前面的新娘、新郎都砍倒了。新娘後來死了,新郎成了殘廢。兇手並不逃走,卻丟了斧頭讓別人把他捉住。他永遠不肯說明他犯罪的原因,也不說一句替自己辯護的話,只是閉著嘴不作聲。他給判了終身懲役罪,也不要求減刑。從此他的口就永遠閉上了。他在這里住了這些年,我從來沒有聽見他像今天這樣說了這么多的話。他的事情,只有魔鬼知道!』禁卒一面說,一面望著桌上的三角琴,最後又加了一句,『三角琴也弄壞了。』「你母親就花了一點錢向禁卒買來了三角琴。她把它帶回聖彼得堡。我們以後也沒有機會再看見拉狄焦夫。我們臨去時留在典獄那裡的十個盧布,也不知道他究竟收到沒有。
「說來慚愧,我們所答應他的事並不曾做到。雅洛斯拉甫省的布——村,我們始終沒有去過。第二年你母親生了你,過了兩年她就離開了這個世界。她臨終時還記住她允許拉狄焦夫的蠟燭和彌撒,她要我替她辦到,她要我好好保存著這只三角琴,以便時時記起那個至今還不曾實踐的諾言。可是我不久就離開了俄國,以後也就沒有再去過。
「現在你母親睡在聖彼得堡的公墓里,三角琴掛在牆上又被你打碎了,而雅洛斯拉甫省布——村的教堂里聖母像前那支蠟燭還沒有人去點過,為安娜做的彌撒也沒有人去做。……
孩子,你懂得了罷。」
父親說話的時候常常撫摩我的頭發。他說到最後露出痛苦的樣子,慢慢地站起來,走到鋼琴前面,坐在琴凳上,揭開鋼琴蓋子,不疾不徐地彈著琴,一面唱起歌來。這首歌正是《長夜漫漫何時旦》。我從來沒有像這樣地感動過。父親的聲音里含得有眼淚,同時又含得有無限的善意。我覺得要哭了。我不等父親唱完便跑過去,緊緊地抱著他,口裡不住地喚道:「我的好爸爸!……我的唯一的善良的父親!」
父親含笑地望著我,問:「孩子,怎樣了?」我從模糊的淚眼裡看見父親的眼角也有兩顆大的淚珠。「啊,父親,你哭了!」我悲聲叫道。
父親捧起我的頭,看著我的眼睛,溫和地說:「孩子,你也哭了。」
1930年

⑶ 巴金的作品電視劇有哪些

作品:
《家》、《寒夜》、《春》

《家》:
電影《家》根據著名作家巴金的同名小說改編,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56年。書籍是《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第8位)。其他兩部為《春》、《秋》,《家》被認為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最早於1931年在《時報》開始連載,原篇名為《激流》。開明書局於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單行本。它描寫了19世紀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大家庭的罪惡及腐朽,控訴了封建制度對生命的摧殘,歌頌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爭以及民主主義的覺醒。
主要劇情為:一個沒落的官僚地主家庭的一家之主高老太爺蠻橫專制;長房長孫覺新敦厚軟弱,雖然與梅表姐傾心相愛,卻只能與李瑞珏結婚。胞弟覺民、覺慧思想活躍,積極參加愛國運動,因戰亂,高老太爺的外孫女琴小姐偕守寡的梅表姐住進高家避難;覺慧與婢女鳴鳳相愛,馮樂山卻要霸佔鳴鳳做妾,鳴鳳自盡;覺民反抗包辦婚姻,離家出走;高老太爺去世,瑞珏難產而死;覺新終於有所覺醒,覺慧則脫離家庭,參加革命。

《寒夜》:
《寒夜》根據巴金同名小說改編,由潘虹、許還山主演,影片圍繞汪文宣一家的悲劇,展現了解放前知識分子的復雜情感和心態。
1944年的重慶,汪文宣不顧母親的反對與同學曾樹生戀愛、同居。隨後,他又懷著遠大抱負走入社會,但冷酷的現實使他的理想破滅,他蛻變成一個忍辱偷安的小公務員,為一點微薄的薪水,辛苦工作,一家人在貧病交困中勉強度日。而妻子曾樹生不甘於這樣的生活,憑借姿色,謀得在某銀行當「花瓶」的工作來補貼家用。汪母對媳婦非常看不慣,並以他們「沒有正式結婚」來奚落她。曾樹生同情丈夫,並且幾次想離開銀行與丈夫一起去搞教育工作,但因捨不得拋棄習慣了的生活方式而作罷。終於有一天,冷漠的家庭氣氛和婆婆的冷言冷語使她與年輕且有權有勢上司陳主任隨銀行外遷到蘭州。曾樹生雖然離開,但一直惦念丈夫和兒子,按時寄錢。抗戰勝利後,她立刻趕回來看望丈夫和兒子,卻沒有想到丈夫早已死於貧病,兒子則隨婆婆去了老家。

《春》:
電影《春》由中華聯合製片公司於1942年出品。該片改編自巴金所著同名小說《春》(《激流三部曲》的第二部),由楊小仲執導 ,周曼華、張帆、王丹鳳等領銜主演。主要劇情是:高家三老爺給女兒淑英定下一門親事,女婿是個不長進的人,淑英在覺慧和覺民的影響下渴望婚姻自由,但父親的專制使她的反抗毫無作用。覺新深愛著的表妹因被迫嫁給一個品行很壞的人而抑鬱致死。覺新的兒子得病,因長輩們不準看西醫而不治而死。淑英婚期將近,她決心出走,兄弟姐妹都支持她,覺民的傷心欲絕使覺新終於醒了過來,把三叔讓他為淑英辦嫁妝的錢給了淑英,使這個少女得到了新生。

《秋》:
電影《秋》由中華聯合製片股份有限公司於1942年出品。該片改編自巴金所著同名小說《秋》(《激流三部曲》的第三部),由楊小仲執導,李麗華、張帆、王丹鳳、嚴化、徐立、嚴俊等領銜主演。在進步電影文化遭到摧殘的歲月,愛國電影工作者以嚴謹的態度改編了巴金的這部巨著。影片從封建家族後繼人的墮落上以及從封建觀念受毒最深的懦弱者的反抗上,描寫了封建大家庭高家的最後衰敗。

⑷ 巴金的哪部小說被排成電影

巴金:
巴金一生,筆耕不輟,作品浩如煙海,卻很少直接參與電影的拍攝與製作,但他的幾部文學作品卻是電影界改編的熱門原著。根據他的小說改編的電影作品《家》、《春》、《秋》、《英雄兒女》、《寒夜》、《故園春夢》等,至今讓人印象深刻。他的電影作品不僅激勵了幾代青年人,也成就了陳燕燕、孫道臨、張瑞芳、王丹鳳、潘虹等一代中國電影人。

鴻篇巨制———《家》、《春》、《秋》

巴金的文學作品《家》三次被搬上銀幕。 第一次是在1941年,上海影界的卜萬蒼、徐欣夫、周貽白等以嚴謹的態度改編了這部名著。影片的上映引起了空前轟動,由徐莘園(高老太爺)、梅熹(覺新)、劉群(覺民)、王引(覺慧)、袁美雲(梅表姐)、陳雲裳(琴表妹)、顧蘭君(瑞珏)、陳燕燕(鳴鳳)組成的明星陣容,使影片連映一個多月場場客滿,各家報紙好評如潮。作品的第二次改編是1953年1月,香港當時新成立的中聯電影公司把根據巴金小說《家》改編的同名電影作為創業作品。第三次則是1956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第三次搬上銀幕的《家》演員陣容相當強大,孫道臨扮演覺新,張瑞芳演瑞珏,王丹鳳演鳴鳳、黃宗英演梅表姐、魏鶴齡演高老爺子,影片的導演則是大名鼎鼎的戲劇博士陳西禾,這在當時可謂是超豪華的演員陣容。雖然是一部黑白影片,但這個版本的《家》卻被認為是迄今為止最出色的一個版本。

「激流三部曲」中的另兩部作品,《春》與《秋》則分別於1953年和1954年由香港中聯攝制完成,由李晨風導演的《春》曾獲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榮譽獎。在秦劍導演的《秋》中,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紅線女在影片中出演翠環一角。

激昂之歌———《英雄兒女》

電影《英雄兒女》改編自巴金的中篇小說《團圓》。1952年3月,以巴金為組長的全國文聯赴朝創作組深入到志願軍中體驗生活,回國後巴金創作了這部作品。當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夏衍讀後,讓長春電影製片廠將它改編成電影。1964年,《英雄兒女》在全國放映取得巨大成功。

凄婉小調———《故園春夢》

在「激流三部曲」之後,巴金的另一部作品《憩園》也進入了電影人的視野之中。1964年,《憩園》由香港鳳凰影業公司搬上銀幕,夏衍擔任編劇,朱石麟執導、夏夢主演,片名改為《故園春夢》。影片表現了一個城市封建家族在社會動盪中的變遷衰落,塑造了幾個極富特色的人物形象。可惜的是這部內地與香港電影人精誠合作的影片未能在兩地大規模公映,當時也未能引起轟動。

震撼力作——《寒夜》

巴金小說《寒夜》寫的是1944年冬季到1945年年底,在國民黨統治下重慶一個小職員汪文宣的生活。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寒夜》,1955年曾由香港華聯拍攝,仍是李晨風任編劇和導演,而1984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的版本則為廣大國內觀眾熟知。潘虹與許還山的表演具有相當的藝術感染力,該片不僅獲得文化部1985年優秀影片獎,而且還獲得了香港第九屆國際電影節優秀影片證書以及法國第38屆戛納電影節榮譽證書。

⑸ 求根據老舍魯迅巴金等人作品改編的電影..

老舍:
《二馬》——有電視連續劇,陳道明主演;
《離婚》——有電影,也有電視連續劇;
《駱駝樣子》——有電影(張豐毅、斯琴高娃主演),也有電視連續劇(谷智鑫、丁嘉莉主演);
《四世同堂》——電視連續劇(鄭邦玉、李維康等主演);
《鼓書藝人》——電影,建國初拍的,侯寶林先生在片中出演角色;
《月牙兒》——好像有電影,記不清了;
《我這一輩子》——電影(石揮主演),電視連續劇(張國立主演,改得面目全非);
《龍須溝》——電影,有電視連續劇嗎?記不清;
《茶館》——電影。

魯迅:
《鑄劍》,根據魯迅《故事新編》中的同名故事改編,由徐克監制,CCTV6還放過
還有就是嚴順開主演的《阿Q正傳》,很老了
《葯》、《傷逝》、《祝福》、《祥林嫂》、《風雨故園》及紀錄片《魯迅傳》、《魯迅之路》等影片。

巴金:
巴金一生,筆耕不輟,作品浩如煙海,卻很少直接參與電影的拍攝與製作,但他的幾部文學作品卻是電影界改編的熱門原著。根據他的小說改編的電影作品《家》、《春》、《秋》、《英雄兒女》、《寒夜》、《故園春夢》等,至今讓人印象深刻。他的電影作品不僅激勵了幾代青年人,也成就了陳燕燕、孫道臨、張瑞芳、王丹鳳、潘虹等一代中國電影人。

鴻篇巨制———《家》、《春》、《秋》

巴金的文學作品《家》三次被搬上銀幕。 第一次是在1941年,上海影界的卜萬蒼、徐欣夫、周貽白等以嚴謹的態度改編了這部名著。影片的上映引起了空前轟動,由徐莘園(高老太爺)、梅熹(覺新)、劉群(覺民)、王引(覺慧)、袁美雲(梅表姐)、陳雲裳(琴表妹)、顧蘭君(瑞珏)、陳燕燕(鳴鳳)組成的明星陣容,使影片連映一個多月場場客滿,各家報紙好評如潮。作品的第二次改編是1953年1月,香港當時新成立的中聯電影公司把根據巴金小說《家》改編的同名電影作為創業作品。第三次則是1956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第三次搬上銀幕的《家》演員陣容相當強大,孫道臨扮演覺新,張瑞芳演瑞珏,王丹鳳演鳴鳳、黃宗英演梅表姐、魏鶴齡演高老爺子,影片的導演則是大名鼎鼎的戲劇博士陳西禾,這在當時可謂是超豪華的演員陣容。雖然是一部黑白影片,但這個版本的《家》卻被認為是迄今為止最出色的一個版本。

「激流三部曲」中的另兩部作品,《春》與《秋》則分別於1953年和1954年由香港中聯攝制完成,由李晨風導演的《春》曾獲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榮譽獎。在秦劍導演的《秋》中,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紅線女在影片中出演翠環一角。

激昂之歌———《英雄兒女》

電影《英雄兒女》改編自巴金的中篇小說《團圓》。1952年3月,以巴金為組長的全國文聯赴朝創作組深入到志願軍中體驗生活,回國後巴金創作了這部作品。當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夏衍讀後,讓長春電影製片廠將它改編成電影。1964年,《英雄兒女》在全國放映取得巨大成功。

凄婉小調———《故園春夢》

在「激流三部曲」之後,巴金的另一部作品《憩園》也進入了電影人的視野之中。1964年,《憩園》由香港鳳凰影業公司搬上銀幕,夏衍擔任編劇,朱石麟執導、夏夢主演,片名改為《故園春夢》。影片表現了一個城市封建家族在社會動盪中的變遷衰落,塑造了幾個極富特色的人物形象。可惜的是這部內地與香港電影人精誠合作的影片未能在兩地大規模公映,當時也未能引起轟動。

震撼力作——《寒夜》

巴金小說《寒夜》寫的是1944年冬季到1945年年底,在國民黨統治下重慶一個小職員汪文宣的生活。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寒夜》,1955年曾由香港華聯拍攝,仍是李晨風任編劇和導演,而1984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的版本則為廣大國內觀眾熟知。潘虹與許還山的表演具有相當的藝術感染力,該片不僅獲得文化部1985年優秀影片獎,而且還獲得了香港第九屆國際電影節優秀影片證書以及法國第38屆戛納電影節榮譽證書。

⑹ 巴金《團圓》的內容簡介

巴金的《團圓》主要講述了一個幸福的家庭由於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導致五個兄弟姐妹失散流離,天各一方,歷盡人事滄桑,最終再次團圓在一起的故事。

《團圓》是巴金上個世紀創作的一部中篇小說,60年代初發表在《上海文學》上,後來長影把這部小說搬上了銀幕,改名為《英雄兒女》。影片公映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向我開炮,」影片中的英雄王成那句擲地有聲的豪言壯語深深銘刻在我們心中。

這是一部優秀的軍事題材影片,它描寫了廣大志願軍戰士在朝鮮國土上的流血奮斗,並藉助父子、父女、老戰友之間的生死離別、劫後重逢來渲染氣氛、結構故事,表現了革命事業的艱難歷程。

影片在巴金原小說的基礎上,充實了王成的故事,以細膩的筆觸突出了這個英雄戰士的成長過程以及對其他戰士的影響。人物關系的情感內容和炮火連天的戰場氣氛的營造,使影片既洋溢著革命激情,又深蘊著親情與道德力量。

(6)根據作者巴金的小說團圓改編的擴展閱讀

《團圓》創作背景

1950年,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一場「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爭開始了。1952年,曹禺受當時的中宣部文藝處處長丁玲之託寫信給巴金,動員他參加全國文聯組織的赴朝創作組。

1952年冬天,以巴金為組長的全國文聯組織的赴朝創作人員踏上了滿目瘡痍的朝鮮大地。在朝鮮戰場上,巴金與創作人員一同深入到志願軍中采訪生活。給巴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第二次赴朝期間了解到的志願軍某團六連的事跡。他在志願軍某團六連生活的兩個多月。

1952年10月,六連在開城保衛戰中擔任攻打「紅山包」主攻任務。在連長、指導員先後負傷後,副指導員趙先友指揮全連堅守陣地,最後只剩下趙先友和通訊員劉順武兩人了。

趙先友用步話機向團長報告:敵人已沖上我軍陣地,要求炮兵直接向自己陣地射擊,並大聲喊:「向我開炮!」陣地被奪回來了,但趙先友和劉順武卻壯烈犧牲了。

戰斗勝利後,巴金到六連所在團采訪,團長張振川向巴金詳細介紹了戰斗經過和趙先友烈士的英雄事跡,巴金聽後非常感動。巴金同創作組成員在朝鮮一待就是半年,回國後,當聽到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字時,他決定再次赴朝體驗生活。

這次出行,他准備創作中、長篇小說的設想逐漸在心中形成。他在信中告訴夫人蕭珊:「要寫出一部像樣的作品,我得吃很多苦,下很多功夫……我還想在上海仔細地讀兩本蘇聯戰爭小說,看別人怎樣寫戰爭,好好學習一下……」

1961年,經過七八年的沉澱,巴金終於寫出了中篇小說《團圓》,發表在1961年8月號的《上海文學》上。在這部小說中,巴金採用第一人稱的寫法,用「我」的耳聞目睹,向讀者講述了發生在朝鮮戰場上的故事。

⑺ 巴金的《團圓》,以圖書的形式出版過么

《團圓》是巴金上個世紀創作的一部中篇小說,60年代初發表在《上海文學》上,後來長影把這部小說搬上了銀幕,改名為《英雄兒女》。影片公映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另有由余麗瓊、朱成梁共同完成的同名圖書作品《團圓》。這個才是作為圖書出版的。

⑻ 由曹禺創作根據巴金的同名小說改編的話劇是什麼

《家》。

話劇《家》是曹禺根據巴金同名小說改編而成,曾被譽為從文學作品到戲劇劇本改編的典範。

主要講述故事發生於「五四」前後,當時中國社會正處於一個風起雲涌、激烈動盪的歷史轉折時期,集中展現了封建大家族生活的典型形態。

劇情:

《家》中的故事發生於「五四」前後,當時中國社會正處於一個風起雲涌、激烈動盪的歷史轉折時期。背景是中國當時還很封閉的內地——四川成都。

那裡有一個官僚地主階級的大家族——高公館,公館中除了老太爺,還有五房分支。

小說主要以長房中的三兄弟:覺新、覺民、覺慧的故事為主,以各房以及親戚中的各種人物為緯,描繪出一幅大家族生活的畫面,集中展現了封建大家族生活的典型形態,也真實地記錄了一個封建大家族衰落、敗壞以至最後崩潰的歷史過程。

閱讀全文

與根據作者巴金的小說團圓改編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唐穎小的小說城府全文免費閱讀 瀏覽:322
超級手機抽獎系統小說 瀏覽:45
折草記有聲小說 瀏覽:339
有沒有細致描繪古代生活的小說 瀏覽:437
女主角是夏朵的小說 瀏覽:976
仙俠小說已完結小說排行榜 瀏覽:214
武俠系統小說主角白凡 瀏覽:400
後宮獨寵的小說推薦 瀏覽:613
主角苦逼的玄幻小說 瀏覽:272
愛格完結小說百度 瀏覽:300
主角和小賣部老闆啪啪的小說 瀏覽:412
簡言季深的小說叫什麼名字 瀏覽:605
都市主角重生小說 瀏覽:611
現在公務員可以寫小說么 瀏覽:14
小說妖媚全文閱讀目錄 瀏覽:968
軍婚寶寶小說免費完結 瀏覽:308
做個魔小說免費閱讀全文 瀏覽:766
血凝講鬼故事有聲小說 瀏覽:45
媽媽網小說閱讀未完結 瀏覽:158
最熱小說排行榜2019玄幻完結 瀏覽: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