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關魚類方面的著作有哪些
明清時期,對水生動物的研究利用達到了高峰。與植物相比,盡管對動物特別是水生動物的研究著作較少,但還是可以看到前後相因、各具特色的水產專著系列:魚類方面有明·黃省曾的《種魚經》,楊慎撰、胡世安補的《異魚圖贊補》,顧起元的《魚品》,清·陳鑒的《江南魚鮮品》,著者未詳的《漁書》和《官井洋討魚秘訣》,朱儼的《魚譜》;兼及其他水生動物的綜合性著作有明·屠本畯的《閩中海錯疏》(1596)和《海味索引》,李調元的《然犀志》(1779),郝懿行的《記海錯》(1801),郭柏蒼的《海錯百一錄》(1886)、《閩產錄異》和范端昂的《粵中見聞》等。繼宋付肱《蟹譜》、高似孫《蟹略》之後,清代有褚人獲的《續蟹志》和孫之的《晴川蟹錄》。這些著作中以記魚最多,反映了魚類在水生動物中所佔地位;記福建水產最多,反映了當時福建在沿海開發以及商業貿易中的地位。
『貳』 魚肉丸裹紅薯絲叫什麼名字
四川特色滑肉湯,紅苕粉如何裹漿是關鍵,肉片滑而不散越吃越香
食材准備:
裡脊肉(豬瘦肉)150克
雪菜2根
紅薯澱粉3大勺、溫水少許、開水適量
蔥末薑末適量
食用油、料酒、鹽、生抽
做法:
1、這道湯能不能做出滑肉的感覺,關鍵的一步就在於用對澱粉,以及如何攪拌到適合的狀態。
首先一定是用紅薯澱粉,也稱紅苕粉。三大勺用少許溫水先融化,接著緩緩倒入滾燙的開水,量不用多,邊倒入邊用筷子攪拌,讓澱粉漿呈現略帶透明的狀態,攪拌的時候帶有紋路,這樣才能裹住肉片不散。
2、2根雪菜反復沖洗去除鹽分後切段,豬瘦肉切薄片,用少許鹽、料酒和一小勺食用油抓勻,再切適量蔥末薑末。
3、肉片抓勻腌制個三四分鍾,就裹漿,可以這樣帶著手套,充分抓勻。
4、鍋內放入適量清水燒開,放入肉片,用筷子迅速滑散,裹著紅苕粉的肉片遇熱後,澱粉就呈現透明狀態,肉片裹漿也能滑而不散。肉片放入後,約一分鍾左右就形狀固定了。
5、保持中火,倒入雪菜段和薑末,來一小勺生抽和少許鹽調味,煮2分鍾。撒上蔥花,等個半分鍾就可以關火了。
6、每每做了這道湯,我覺得直接湯泡飯就非常好吃,如果只當是個湯就蠻可惜的。
做起來真是沒什麼難度,卻能呈現特別鮮美的口感,這道地方特色湯品,很值得收藏,自己日常做上幾次呢。
『叄』 魚丸的小說
魚丸的由來
傳說魚丸最早出現於秦朝 江浙一帶。秦始皇雲游江南到了湖州,喜愛魚米之鄉的鮮魚,但魚肉剌多,吃起來極為不便,便下一道諭旨,要求隨行廚子送上的魚必須將魚剌剔凈,否則斬首。廚子前思後想不得要領,氣急之下,掄起刀背猛砸砧板上的鮮魚,沒想到歪打正著,魚肉與魚骨竟截然離析。得來全不費功夫,這種剔骨法讓廚子驚喜不已。他靈機一動,索性將魚肉剁成稀泥,然後包上鮮豬肉餡,團成一粒粒丸子,煮湯送上。這種吃法,深得秦始皇歡心,從此魚丸便在南方流傳開來。
福州七星魚丸的傳說
古時候,閩江之畔有個漁民。一天,有位商人搭他的船南行經商,船出閩江口,進了大海,正遇台風襲擊。船入港灣避風時,不幸觸礁損壞。修船拖誤了時間,糧斷了,天天以魚當飯。商人嘆道:「天天有魚,食之生厭。能不能換換別的口味?」船婦說:「船上糧已斷,唯有薯粉一包。」心靈手巧的船婦便把剛釣到的一條大慢魚,去皮除刺,把魚肉剁細,抹上薯粉,製成丸子,煮熟一嘗別有風味。 事後,這位商人回到福州,便在城裡開設一家「七星小食店」,特聘這位船婦為廚師,獨家經營「魚丸湯」。開頭,生意並不興隆。一天,一位上京應考的舉子路過此店就餐。店主熱情款待,捧出魚丸。舉子食後,頗覺味道極美,便題贈一詩:
點點星斗布空稀,玉露甘香遊客迷。
南疆雖有千秋飲,難得七星沁詩脾。
店主將詩掛在店堂上,賓客齊來觀賞。從此生意興隆,小店日日春風。「七星魚丸」也從此得名。
晉江深滬魚丸的傳說
晉江深滬魚丸在宋元初就甚有名氣,據傳與泉州太守王十朋有關。
時值泉州大旱,餓殍遍野,王十朋往城外法石寺觀農。他發現秦檜親戚秦興正在寺內為老太君做生日,魚肉滿殿。秦興得知太守到來,便到廂房求王十朋題詞討彩,並願敬送紋銀十兩潤筆。王十朋知秦興沒啥文化,官也是買來的,便提出詩成之後,一定要回市舶司當眾宣讀,紋銀十兩則捐給法石寺作求雨香資,大殿上的供品全部留下讓寺周圍村民分享。秦興滿口答應。 秦興出題:「秦百興升」。王十朋當場揮就:「秦家魚肉滿籮筐,百姓糠菜填飢腸。興福毋忘造福眾,陞官莫作殃民郎。」秦興不知其意,興高采烈與家人阿山回城了。
秦興把詩拿到市舶司宣讀,本想炫耀一番,不料卻傳為笑柄。秦興不敢得罪這些新貴,把王十朋恨得咬牙切齒,同時,也把僕人阿山趕出秦家。
至麥子揚花與灌漿時,泉州連日淫雨。王十朋又到法石寺觀農。路上,阿山攔住叫屈。王十朋便為阿山出了個主意。那次在秦家太君生日宴上,王十朋只吃了一碗水丸湯,但覺得水丸太硬,味道也不佳,他正有改良水丸的想法。於是,在法石寺內,王十朋便將京城御菜的做法與水丸結合起來,為阿山寫下了選料、製作、湯頭和內餡的方法.阿山如獲至寶,帶著王十朋的方子舉家遷往深滬,按照王十朋的方子,做水丸賣魚羹去了。
彭城魚丸的由來
清朝康熙年間,徐州名牌老店悅來酒家,店主門徒李自嘗曾以一尾鯉魚制四菜:銀珠魚、醋溜魚丁、多味龍骨、魚衣羹。其中以「銀珠魚」為最佳。清代狀元 李蟠在該店品嘗此菜後曾賦詩贊曰:
鯉魚脫身化銀珠,多味龍骨腹中囿,
大海漂浮王子衣,彎刀紛綸糖醋溜,
點化餚羹瑤台獻,千載毛遂遺風留。
康有為過徐州時。名廚翟世清亦烹銀珠魚奉獻,康品嘗後乃揮毫題聯:「彭城魚丸聞遇邇,聲譽久馳越南北」。自此,銀珠魚改名「彭城魚丸。」
『肆』 陳章華小說集《混子是條什麼魚》出版
青年作家陳章華的中篇小說《混子是條什麼魚》刊發於《東坡文藝》第五期頭條,我饒有興趣,不忍釋卷,一口氣讀完。閱讀過程中,我腦海里不斷浮現出一個畫面,這幅畫就是全國第十一美展獲得金獎的油畫作品《小夫妻》。此畫是廣東畫家李節平的作品,他運用油畫寫實手法,成功塑造了新時期農民工的典型形象。畫中,灰暗的水泥牆前,年輕的丈夫手拿砌刀准備把最後一刀水泥抹上牆,他的妻子則彎著腰,准備挑起泥桶……畫面構圖平淡無奇,色調也很平常,油畫語言更是朴實無華,呈現的人物形象則健康、積極、向上。據說,此畫能否評為金獎,曾引起了爭論。有評委認為太平淡了,在手法上幾乎沒有什麼創新,甚至土氣、落後;力挺的人則贊揚此畫「弘揚主旋律,釋放正能量」。我喜歡這幅畫,恰恰是它的土氣,它的質朴,它平淡之中的不平凡,它展現的積極進取、清新感人的精神品格與昂揚向上的時代氣息。
章華的小說《混子是條什麼魚》前幾節讀起來令人愉快的,調子很明朗,頗能抓住讀者。尤其是小夫妻間那種小俏皮小情調,令人會心一笑,是啊,誰沒有過玫瑰色的年華呢?我一下就進入文中,一度將小說中的混子亮月與李節平畫中的形象劃上了等號,他們生於窮困,但人窮志不窮,不等不靠,憑自己的一雙手,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未來。他們共同努力,一起打拚,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讓人溫暖,叫人感動。然而,讀著讀著,心情開始沉重起來,及至文末,心酸、抑鬱、憂傷,甚至發出無奈的一聲嘆息!
混子和亮月,是如同《小夫妻》畫中人一樣,他們年輕,有活力,有激情,有夢想,所不同的是,迫於生活壓力,混子外出打工,女的在家留守,不得不兩地分居,忍受著生理與物質、情感與歸依的雙重困境,他們在日復一日的思念、等待、煎熬中,艱難維護著一個來之不易的小家,這個家有著沉重的負擔,上有目障的老人,下有柔弱無依的女兒……在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當下,類似亮月和混子這種生存狀態的農村家庭,實事求是說,是再尋常不過的。在我的老家,鄉村已經逐漸萎縮,有的村莊十室九空,留守的也是老弱婦孺。城鎮化的發展,是以鄉村的縮減換來的,這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
據我所知,在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比如黃岡市,打工經濟甚至已成為鄉鎮縣域經濟的的支柱,成千上萬的農民工進城務工,早已是社會生活的一種司空見慣的常態。近十幾年來,文學藝術各個門類,底層寫作、關注民工一直風潮不減,已成為一個特定的表現題材,這是社會存在在文藝中的反應。在這空前的社會變遷中,具體到每一個人活生生的人,他們的生活情態,他們的心路歷程,他們所遭遇到的變故動盪,又有誰能切身體會到呢?老實說,作為城裡人,我感到隔膜,或不屑去關注。章華的小說,打開了一扇窗,幫我走進打工者和留守者的生活內核和心靈深處,較為真切地了解了混子亮月他們,是怎樣一條悲哀的混子,是怎樣的一輪憂傷的亮月。
二
混子是條什麼魚?初讀題目,還真不知道混子到底是條什麼魚,特意網搜了一下,原來混子就是平常所見的草魚。若以牲畜類比,胖頭魚大概像豬,憨頭憨腦的有憨福(就像文中的「胖頭」一樣),那麼草魚就好比牛,牛是什麼品格?任勞任怨,踏實肯干,無私奉獻,強勁厚實,生命力旺盛。生命力旺盛的標志之一,便是性慾的旺盛,那是一種鼓漲的生命激情。作者由衷寫道:「那時候多好啊,十七八的花骨朵,夜夜過得活色生香。兩人都身強力壯,都很貪杯,一晚上最多的要醉上好幾回。」關於夫妻間性事的描寫,在小說中佔了很大篇幅,以至於我在閱讀的過程中,心湖也禁不住泛起了小漣漪。我被這種濃郁的曖昧意緒所籠罩著,彷彿嗅到了植物咸腥的汁液氣息,彷彿看到鮮花盛開、蜂圍蝶陣的灼熱圖景。
小說第五節中有一段對話,初讀不過是小夫妻間調情的「葷話」,但我讀後,感到難過。話說,為了賺錢,也為了能隔三差五與亮月廝守,混子選擇在武漢、黃州等離家較近的城市打工,頭天回,次日走,來去誤了工,還花了車費。亮月心疼錢,說「要盡量克制些(慾望)……「四五百塊錢可以買好多東西哩。我們要給兒子買奶粉,將來還要買房子,要送兒子上大學,要用很多錢,得學會節約。」接下來混子說:「我看一點也不虧,來,我給你算一算。(混子就掰起指頭,油腔滑調地算起來),我們來一次,要親幾多嘴,要抱幾多次,要摸幾多回,還有,你要尖叫幾多聲,出現幾多次快感等等,把這些統統加起來,一個親嘴才幾毛錢,一個抱,一個摸才幾塊錢,一次尖叫才……」
夫妻之事,人生大倫,本該朝夕相處共享魚水之歡。為了生活,不得不別離,不得不計算每一次的親熱的成本和代價。愛情當然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作者這樣寫,表面上看是混子「不正經」,實則是一種無奈,是要給妻子一個心理安慰。這對信奉「距離產生美」的某些人來說,無疑是一種對比,一種反諷。我讀到這里,內心竟顫了一下。有些底層的人們,有太多艱難困苦是我們不了解無法想像的。陳章華的可貴之處就在這里,他已經是一個城裡人,但他放下身價,以向下看的視角、以悲憫的情懷來描寫他所窺見的生活真實,這了不起。作家陳章華與畫家李節平一樣,也許他們的表達手法是土氣的,但是,他們是接地氣的,是真實動人的。
章華寫性,不是為了刺激感官而寫,他寫性也是為了製造沖突、推進情節、塑造人物,為主題服務。在小說中,蓬勃的慾望與困頓的現實,似乎永遠難以達成妥協。在滿足物質慾望的同時,不得不壓抑作為一個鮮活的生命個體的本能慾望,從而造成一種分裂,一種撕扯。在章華給我的信中,他寫道:「……就是表現鄉村留守婦女的情感壓抑,主要是性壓抑問題。在外打工的男人,也同樣面臨這個問題,但是不少人採取傳統道德之外的方式釋放了,而留守在家的三八大軍,苦不堪言,置於傳統道德的大網之下,她們猶如困獸,孤獨、寂寞、無聊,有的把持不住自己,也紅杏出牆;有的在掙扎,精神生活陷入僵局。但如亮月者依然對愛情、親情和美好生活無限熱愛,堅守在日益「荒蕪」的鄉村,雖然苦累,但有精神支柱昂然挺立。」當火熱的情感和洶涌的慾望遭遇到了貧困與分離,就只有採取實用主義:「為賺錢、滅人慾」,或者「賺錢買欲」。可是,錢可以賺,欲也可以買,但情感精神是不能買賣的。小說暴露了現實的無奈和殘酷,作者發出了深沉的喟嘆和無限的悲憫。
三
陳勁松在《小說的尊嚴》里倡導「精神敘事」,藉以確立小說尊嚴。他說:所謂精神的敘事,即是在小說創作中「能看到生命的寬廣和豐富,能『饒恕』那些扭曲的靈魂,能有無所不包的同情心,能在罪與惡之間張揚『無差別的善意』,能對壞人壞事亦『不失好玩之心』,能將生之悲哀和生之喜悅結合為一,能在『通常之人情』中追問需要人類共同承擔的『無罪之罪』,能以『偉大的審問者』和『偉大的犯人』這雙重身份寫出『靈魂的深』。」換句話說,能通過小說傳達出人情與人性之美,將生命關懷和悲憫情懷滲透其中。」參照此論,不難看出章華是完全按照「傳達出人世的善良和溫情,表現出心靈的真實和厚度」這個「精神敘事」的創作標准來自覺地進行創作的。
在「傳達出人世的善良和溫情方面」方面,如第五節,章華寫道:「她們在空巢里守望,守望什麼呢?亮月想,無非是守著老人和兒女,眼巴巴望著遠在外地的丈夫,像放出去的一個風箏,線雖然攥在手裡,但生怕一不小心弄斷了。老人難伺候,兒女不聽話,男人隔省隔縣,還容易生出花花腸子。所以,她們心裡的這根弦,老是綳得緊緊的,弄斷了哪一頭,都會要了她們的命。漫漫長夜,獨守空房,美好的日子就這么白白流走。她們就這么苦苦地撐著,苦苦地熬著,眼睜睜看著自己花朵般的容貌,一天天變憔悴,一天天老去,直至變成老婦女。纖纖十指,會變成雞爪;風擺柳的水蛇腰會變成粗水桶;光滑細膩能掐出水的皮膚,會變成爬滿老年斑的老雞皮......」體察入微,貼心貼肺,深情婉至,以己之心體量留守婦女的艱難,道出了這個特定社會群體的辛酸憂懼。這告白,讓我信服,讓我感動,讓我佩服他觀察與體驗生活的深入精細。
在「表現出心靈的真實和厚度'方面,如第九節:「不過,一想到混子也在同樣惦記著她,她的心裡就甜滋滋的,一天一天慢慢挺了過來,孤單的日子走過來後,再回頭去看,倒覺得有一種成就感,也並沒有覺得日子特別難熬。」這段話更是擊中了我,熬過了孤單的日子,竟然會產生一種成就感,這可能嗎?當然!凡經歷過「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人,凡體味過「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人,都懂得作者此說,是多麼入情入理!章華真正是將生命關懷和悲憫情懷滲透其中,所以寫出了特別動人,特別有人性的溫度。
實在說,寫民工寫底層的作品我也讀過一些,比如浠水作家陳軍猛的小說《桂花的樓房》,留守婦女桂花,為了建造自己的樓房,不得的委身於村幹部……陳軍猛寫出了赤裸裸的現實。章華則從關注農民工的性問題角度切入,既獨辟蹊徑,也充滿冒險。作者把握住了敘說的分寸,駕馭住了小說的節奏,並保留了一份純真:亮月守身如玉,並未紅杏出牆;混子也把持自己,未見出軌——這尤其可貴!這對小夫妻,就像李節平畫中人一樣,為我們保留了一份希望和亮色,固守了一座純凈的精神堡壘。立意可謂高遠,也是文學作品有益於世道人心的價值所在。
四
在閱讀小說的後幾節時,我不斷在思考一個問題:混子到底是怎麼死的?在文末,章華給出了混子死因的幾種版本,有意放了幾個煙霧彈,迷霧重重,有點懸疑色彩。其實,讀者從亮月看到混子那燒成灰也認得的「一筆雞哈狗扒的字」就已經知道了答案,混子的死因,胖頭的版本才是「正版」的。我的理解,混子表面上是捲入了一場情感的糾葛,被誤傷,然後自盡……毋寧說,混子死於慾望,死於困境,死於扭曲的現實,死於分裂的人格。
作者來這么一個開放式的結尾,既增加了小說的現代性,在技術層面,與傳統寫實拉開了距離,同時,也是人物性格發展的必然,更是社會現實生活的生動折射。首先,信息社會,輿論紛紛,很多時候是難以真正抵達事實真相。其次,作者大概也是藉以「版本」的衍生,來暗示打工群體中類似事情的多元可能性。正如章華所說:「混子作為一個民工的代表,三種版本,代表民工們對待家庭,個人性壓抑問題的處理方式,一者堅守,二者迷茫,失去自我,三者背叛,小說中冷酷地玩失蹤,跟了富婆一種就是。」
小說中寫到了一個人物,就是與混子合租的工友黑皮,黑皮找了一個名叫臘梅的女人一起搭夥過日子,但其實他們各有家室。像他們這樣的臨時夫妻也是一種打工族中的普遍現象,也並不能盲目指斥為「道德敗壞」,如果站在當事人的立場上或「精神敘事」的原則上看,他們的所作所為,自有其合理之處。作者設置的黑皮與臘梅,更強烈對比出混子和亮月的忠貞程度和人性高度。在糾結「混子是怎麼死的」這個問題上,我甚至懷疑黑皮這個人物是否真的存在過,也許黑皮就是隱藏在混子靈魂深處的另外一條混子?
在小說中,性描寫佔了一定的篇幅,藉此反復強調和渲染小夫妻慾望的旺盛,甚至是亢奮。而在他們兩地分居之後,才是考驗的開始。在亮月這邊,胖子對她舊情不斷,一有機會就試探誘導,而她不為所動,故而難得可貴;而在混子那邊,則不明寫,是採取黑皮臘梅搭夥、胖頭的濫交等烘托對比的手法來暗寫。我們可以設身處地地為他想想一下:作為混子,他是一個男人,雖然窮困,但他一樣有正常的慾望。在民工聚居地那樣一個混亂環境里,他如何解決洶涌的性渴望?也找個女人搭夥過日子?或找鬼影一樣的站街女?但是,他又有那樣一個美麗忠貞的妻子,他怎麼辦?如果他找了女人,他的淳樸本性決定了他一定內疚自責;如果他不找,慾望又燒得他面目全非……
在富州,混子到底過著怎樣的情感生活?在那個晚上,到底發生了什麼?混子是怎麼死的?是引起了臘梅老公的誤會?是來自臘梅的直接毀容?或者混子根本就沒死,只是失蹤了?我們不得而知,章華也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他甚至故意減少了關於混子的筆墨,除了給胖頭的電話借錢求救之外,混子失蹤後幾乎沒再路面,一切說法都是出自他人之口。這種處理手法類似於國畫中的留白,不著文字,勝過千言萬語,虛白生物,讀者可以去補充、去想像、去思考——這才是高明的技巧。
藝術不是真理,它只是引導我們如何去發現真理。一個優秀的作家,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從來都是這樣:只擺出他所看到的事實,提出他所思考的問題,而幾乎不提供解決問題的具體可行的方案。小說不是制度規定,不是操作流程,小說只是小說,在我們千千萬萬的讀者讀完之後,自然有千千萬萬的解決方案。混子是怎麼死的?章華給出了幾個版本,我們也可以提供自己的版本,在讀者的參與之中,我們可能還是沒有找到混子的死因,但是我們與作者一樣共同關注了這樣一個事件、這樣一個人物、這樣一部小說、這樣一個時代。
五
為了增加小說的可讀性與批判力度,作者也寫了一些美好的事物。如第三節描寫了黃梅特產魚面、第四節寫到了采菱和民俗「撤帳」,這些描寫美不勝收,極具文學感染力。作為一個外地人,我對魚面比較陌生,作者寫這種地方土特產的製作過程,既寫出了風土人情,又塑造了亮月這個女性的心靈手巧。寫采菱角這一段,我就感同身受了,因為我也有類似的經歷和體驗:「菱藤越織越密,把船底兜住了,劃不動的時候,細哥就讓亮月坐入木桶,放到湖中。亮月蹲坐在桶中,拉著菱藤兒穿行其間。亮月的眼尖,小手下去翻起一根菱藤,准能翻出一蓬紅菱。她興高采烈地忙個不停,左邊,右邊,前邊,後邊。紅菱一般有四個角,兩邊翹起,中間特別像兩只牛角,遇到又肥有嫩的,她就嘴饞起來,剝皮掏瓤,吃得滿嘴噴白漿。往往一桶菱角還未裝滿,她已經吃了個肚兒圓。」文字優美,如詩如畫,讀來興趣盎然。再比如撤帳那段,民風民俗繪聲繪色如在眼前。這些溫情而美好的事物,與小說後面部分的凌亂的工地、亂糟糟的蝸居、冰冷的大雪和雪中的城市,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對比,很好烘託了小說主題向縱深的的推進,同時具有隱性的卻是有力的批判效果。
章華是一個青年作家,他把握主題的能力,他駕馭文本的能力,他運用語言的能力,尤其是對生活細節的熟稔度,令我非常佩服。章華就像一位繪畫高手,能用寥寥數筆,生動刻畫出一個人物來,這不是一般的境界。我注意到小說中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人物,那就是混子的老母親,這是一個怎樣的女人?在小說第六節寫道:
「魚面和豬腿都燉熟了,香氣飄出來,亮月端上桌,先盛了一碗混子的瞎子娘。老娘問亮月,都要下雪了,混子那個鬼東西,還冇到家嗎?亮月說,應該快了吧!他是昨夜的火車,今天下午可以到九江,晚上到家不成問題。老娘說,哎——,年頭到年尾,見不著人影,也不曉得能帶回來幾多錢?亮月說,聽他說不錯吧!有三萬多。老娘卻不以為然,這么點有么事不錯的,人家胖頭一年二十多萬,抵得上他賣好幾年的命。亮月也沒有好語氣,回敬她,人家會來事,走了狗屎運,你兒子沒那個命。我曉得你一直後悔找了混子,老娘冷笑一聲,要是當年跟了胖頭,不也跟著成了富婆?噎得亮月只有跺腳的份,好心端魚面給她吃,倒受了她一餐氣,真是狗咬呂洞賓。」
這一段,看似漫不經心,但舉重若輕,字數雖不多,但人物的形象已經很豐滿了。這段文字照應了第五節中提到的「老人難伺候,兒女不聽話,男人隔省隔縣,還容易生出花花腸子……」據此,混子媽和亮月的婆媳關系,也大致可以了解一二。混子媽是怎樣一個老人?得了青光眼,眼睛不好使,心裡明鏡似的,人格卻多少有些扭曲。她對自己的兒子,是心疼的,但她說出來的話,卻是不滿的。明是不滿,其實是敲打媳婦:「這么點有么事不錯的,人家胖頭一年二十多萬,抵得上他賣好幾年的命……」而亮月則羞憤不已滿懷委屈:「好心端魚面給她吃,倒受了她一餐氣,真是狗咬呂洞賓。」這一則對話,生動註解了什麼叫做「老人難伺候」。
混子媽和亮月,都指望著同一個男人,她們都是孤獨的,但又是隔膜的。其實,孤獨的不僅是混子、亮月、混子媽,還有亮月爸媽、女兒星月,以及胖頭、黑皮、臘梅……幾乎小說中每一個人人物都是孤獨的值得悲憫的。一個個孤獨的靈魂,需要安妥,需要溫暖,而他們的周遭,如大雪天一樣寒冷,這不僅是打工族群的現狀,也是人生的現狀。小說很多地方雖然寫到了火辣辣的性,其氛圍也飽含著慾望的熱度,但難以隱藏內心深處的僵冷孤獨。反過來說,正是內心的孤冷,所以才需要肉體與慾望來點燃爆發?
六
在我看來,小說《混子是條什麼魚》是一篇優秀作品,但也有一些小瑕疵,試舉幾處,與章華商榷。一是,混子的死因仍值得懷疑。混子為什麼要死?作者似乎留白留得太多了點,似乎還要再交代明確一點;二是,盡管性愛描寫作用不可或缺,但覺得篇幅還是過多了。章華寫性寫得實在精彩,有點津津樂道剎不住車的意思,但過多過好的描寫,多少總會轉移讀者的注意力,如果稍微節制一點,或許更好。三,結尾部分匆忙了。亮月的移情別戀,似乎太快了一點,損傷了這個人物的形象。另外,可以給她安排一個不同的歸宿,如果就湯下面投入胖頭的懷抱……這就脫不了俗套;其四,文章第三節明白寫的是「女兒已經四歲多了,很有主見,嘟著小嘴,不肯去外婆家……」可是在小說中,幾次提到了混子和亮月有個兒子。比如亮月說「我們要給兒子買奶粉,將來還要買房子,要送兒子上大學,」文後遺書里也寫道:「親愛的老婆、兒子……」到底是女兒還是兒子?
當然,以上列舉有點吹毛求疵。總體看來,《混子是條什麼魚》是一部好小說,是難能可貴的優秀之作。編輯潭冰將它放在頭條發表,也的確是慧眼識珠。章華是近年來黃岡文壇脫穎而出的一名優秀的青年作家,是本土新生代作家的佼佼者。他與我同歲,還很年輕,經過人生歲月的沉澱和寫作實踐的磨礪,我相信並盼望他寫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自己的大作品來!
『伍』 求一個主角重生釣魚方面的小說,主角第一次釣魚釣上來一個大魚鱗泡水做的魚餌非常引魚
是《游釣天下》
作者: 薩瓦斯托波爾
第六章 那片魚鱗
『陸』 魚面的介紹
魚面以黃魚或馬鮫魚為主料。去鮮魚之刺皮,剁其肉至泥醬狀,加一定比例的澱粉、食鹽揉搓成面,將面分成團,用擀麵杖將面團擀成蒲扇大小之大而薄面餅,然後捲成卷,放蒸籠猛火蒸 20~30分鍾,出蘢後攤開,待冷卻後用刀橫切成薄餅,於日光下曬干即成。可單燉,加肉同燉,做火鍋主料,亦可油炸而食。燉熟為面條狀,故稱魚面。其味鮮美,雖為之魚,然食無魚味,實乃一絕。
『柒』 做魚丸子的材料
自己動手做魚丸,要准備魚肉,豬油肉,料酒,黑木耳,
買條魚,去骨,把魚肉跺碎,把豬油肉也跺碎,把魚肉和豬油肉放在一再跺,一定要跺的很爛哦,再放料酒,再把跺好的黑木耳放進去,這三種材料放一起,拿幾雙筷子攪拌,一定要順時針攪,反正要同一個方向不停的攪,旁邊放盆清水,你不停也攪,可以時不時的把攪好的拿一小塊放在清水裡試試,如果魚丸是浮在水面上的,那說明做成功了,如果是沉在水底的,那說明你還要繼續攪,直到浮在水面上為止,記住一定要順時針方向攪拌哦,不然魚丸是浮不起來的哦,至於做魚丸的輔料方面,你可以根據自己喜好加些肉皮什麼的,味道也不錯哦。
『捌』 玉米面老闆魚丸子
這是一道比較好吃的飯菜呀,相信嗯,經過認真的學習,我們也能做出一手好吃菜餚
『玖』 吃魚丸拌面,每次吃面加幾個丸子才是最好吃的
吃魚丸拌面,
每次吃面加六個丸子
才是最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