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寫小說和寫劇本哪個好
首先
劇本【注重人物的心理變化,以及語言神態等等的描寫,因為,劇本寫出來是要演員演繹出來的,所以靈活性和塑造性更強,不能太過主角化,要兼並其他人物。
當然,劇本也有很不多形式,最大不同就是多了演繹一方面】
小說【小說相對劇本而言就不太拘謹,類型多種多樣,可以用多中形式來寫作,我認為空間更廣闊】
現在各種小說泛濫,寫劇本也有不乏者,事實上沒有那個是好寫,如果不努力。
建議先從小說開始練筆,然後嘗試寫劇本。在小說中學會塑造人物,然後再在劇本中把人物寫的更有演繹性。
② 寫小說的人, 能寫劇本嗎
寫小說的人,再寫劇本,這是完全可以的,只要作者有這個能力。
小說和劇本都屬於文回學作品,有一定的共答通性和差異。能寫得出好的小說,很可能也就可以寫出好的劇本。
小說劇和劇本,都是用文學語言來表達出來的。小說和劇本,只是不同的文學表現形式而已。
③ 劇本和小說的區別
小說:表現手法以敘述為主
劇本:表現手法以對白為主
表現手法截然不同,這是小說和電視文學劇本寫作的最大也是最根本的區別。
寫小說,自然離不開刻畫人物、講述故事、描寫人物肖像和心理、描繪社會和自然環境、交代相關人物和歷史背景等等,表現手法是以敘述為主;寫電視文學劇本,同樣也要刻畫人物、講述故事、剖析人物心理,但表現手法恰恰不能使用敘述,而是以人物對白為主。
近年來,許多小說使用間接引語,說白一點,就是人物對話不加冒號和引號。這種文本的效果,淡化了對話,增強了敘述感,突出了整體性,但往往也給閱讀造成一些障礙,人稱容易混淆。
對於小說的敘述,老舍先生曾說過類似的話,這是小說所有表現手法中最難掌握的,需要大量的訓練和琢磨方可入道,搞不好就會索然無味、就會幹了吧唧、就會不知所雲。如何把敘述做得地道?老舍先生給我們指出一條明路,開出一劑葯方,他說,在敘述中融進感情色彩,加入生活常識和生活細節。本人照方抓葯,醫治頑疾,寫起小說來,果真獲益匪淺,並將此運用到所從事的職業新聞報道的寫作中,同樣效果甚佳,屢試不爽。
小說作為敘述性文體,自然要以敘述為主,但並不是涵蓋所有的小說,有些刻意追求的小說除外。如林斤瀾的《醉話》,通篇沒有一句敘述,從頭到尾都是一個醉鬼在絮絮叨叨、顛三倒四地說醉話(盡管也可以理解這是借用一個人的口吻進行敘述)。這種風格樣式一般限於短篇小說,作為中篇或長篇,如果通篇用一個人物的說話來結構,作者不被逼瘋了才怪。
寫電視文學劇本,除了少量的旁白,小說式的敘述幾乎一丁點兒也用不上了。如果將小說改編成供拍攝用的電視文學劇本,必須要把小說通過敘述表現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心理活動,想辦法變為人物對白。結合《半個月亮掉下來》小說和《暗宅之謎》劇本試舉一例,一看便知。
小說敘述:
幾十年來,王一斗重復地做著同樣的夢,有時清晰,有時朦朧,內容大同小異,幾乎一成不變,結局都是被金條燙醒,每次醒來,手掌都感到火辣辣地疼。王一斗請過不少睜眼的瞎眼的睜一隻眼的瞎一隻眼的算命先生,但都無法解析這個夢,也說不清這些年為啥總做同樣一個夢。只好認同滿囤媽的話:「都怪你不開眼的爺爺給你起了個一斗的名兒,你這輩子頂多就是一斗糧食的命,窮瘋了就做發財夢唄。」
劇本人物對白:
王一斗大叫一聲,醒了:啊———
滿囤媽:又做你那發財夢了吧?
王一斗伸開手:那金條就像是剛剛澆鑄的,燙得我手火辣辣地疼。
滿囤媽:同樣一個夢,做了幾十年,你哪次不是讓金條燙醒呀?有本事,拿回一根真的金條來,哪怕讓我過過眼癮也行啊……我算看透了,你這一輩子,就是一斗糧食的窮命!想發財?做夢吧!
王一斗:要說這夢,也真邪門了!自從住進這院子,幾十年了,為啥總是做同一個夢?每次還都不走樣兒,有時清楚,有時模糊,有時像是在夢里,有時又像是真的。
既然電視文學劇本表現手法是以人物對白為主,那麼人物對白越生動、越口語越好。對此,作為《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和《少年天子》等非常有影響的電視劇編劇、著名作家劉恆一語中的,他說,作為電視劇的編劇,第一能力是復原口語的能力。復原絕對不是照搬,而是經過藝術的加工、提煉和升華。有些編劇總也擺脫不掉書面語言,根本原因就是復原口語能力低。電視劇里的人物對白是否口語化,是編劇最重要的基本功,是考驗編劇、衡量編劇、決定編劇作品好壞和作品多少的試金石!
如何把人物對白寫得生動、寫得口語化?捷徑只有一條,刻苦地向生活學習、向人民學習、向書本學習。聽來,這似乎像吃了大蒜的嘴裡發出的味道。但以我的體會,除此之外,再沒有別的途徑可言。這里需要申明的是,人物對白口語化,並不是日常生活的大白話,而是經過精心提煉、反復琢磨、逐字逐句、冥思苦想推敲後,才可落在紙面上。劉恆說,劇本對人物對白的要求非常嚴格,要從台詞中煥發出生動性,用台詞來刻畫人物、推動故事發展。寫有《康熙微服私訪》《琉璃廠傳奇》《五月槐花香》《傾城之戀》等電視劇的著名編劇鄒靜之說,寫好對白特別重要,不要流俗地寫對白,要有生命。何為對白的生命?我理解,一個字,活!要想讓對白活起來、有生命,這很熬人、很要功力,需要長期練習、潛心鑽研,再加上天賦,才可修成正果。苦啊!
小說表現手法以敘述為主,電視文學劇本表現手法以人物對白為主,是兩種文體所決定的。以本人的體會,在面對兩種文體時,創作的思維狀態和微妙感覺也完全不一樣。寫小說時,感覺似乎自己在與自己心靈交流,作者猶如當事者;而寫電視文學劇本時,感覺似乎劇中人物與人物直面對話,作者彷彿是旁觀者。相信有過兩種文體實踐的朋友,都會有相近的細微的感受。
小說:塑造人物可以調動一切手段
劇本:塑造人物只有靠台詞和動作
無論傳統小說還是電視文學劇本,塑造人物是作家和編劇的首要任務。如何塑造人物,兩種文體采寫小說,塑造人物、刻畫人物性格可以調動敘述、白描、對話、動作、心理描寫、肖像描寫等一切文學手段,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十八般武藝,盡顯神通;而寫劇本,塑造人物、刻畫人物性格只有台詞和動作這兩種外化的基本手段,同時還得要肩負推動情節、講述故事,甚至搭建結構的重任。
小說塑造的人物形象,最終根植於讀者心中,一百個人心中可能有一百個林黛玉,一千個人心中可能有一千個賈寶玉。電視劇就不一樣了,劇本塑造的人物形象通過演員二度創作,最終活生生地映入觀眾的眼睛,一百個人眼裡往往只有一個林黛玉,一千個人眼裡往往只有一個賈寶玉。
用的手段區別很大。
於小說如何塑造人物、刻畫人物性格,由於篇幅關系,這里只談一小點,即不要停下你的故事進行靜止的人物肖像描寫(而靜止的肖像描寫在我們看到的小說里比比皆是)。對此,老舍先生早有教導。寫一個姑娘出場,不要急於靜止地介紹她「梳著一條大辮子,長著一對兒淺淺的酒窩和兩扇長長的眼睫毛」,而是讓她先言語起來、動作起來,將她的肖像通過她的言行不經意間一點點地傳遞、滲透、熏染給讀者。比如,她生氣了,「把大辮子往後一甩」;她哭了,「淚水打濕了長長的眼睫毛」;她又笑了,「露出一對兒淺淺的酒窩」。鑒於此,本人曾向書法家求了一幅草書,「讓你的故事流動起來」,掛在書房,以作自勉。
小說在言行中完成肖像描寫,起到刻畫人物作用,這一點與電視文學劇本可謂異曲同工。鄒靜之說,所有人物在電視劇里出場都應該帶著事,一定要給他一件事情,這個人就一下子出來了,他的面目(性格)也出來了。劇本里,人物是否「梳著一條大辮子,長著一對兒淺淺的酒窩和兩扇長長的眼睫毛」,根本不用你編劇瞎操心,編劇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這個「刀刃」就是人物台詞和動作(事件)。而一個人物在劇中說什麼台詞、做什麼動作,歸根結底是人物性格決定的。
一個人,閱歷如何,身世怎樣,學識深淺,心眼好壞,從事什麼職業,身體是否健康,有什麼愛好和習慣以及家庭環境的影響……所有這些,都決定了性格形成、行為准則和道德取向。對一部電視劇而言,主要人物性格,決定劇本風格,決定故事走向,決定戲劇沖突,決定起承轉合……決定劇本的一切!鄒靜之說,寫電視劇,我的心得是認認真真做好梗概和分集梗概,還要做好特別細致的人物梗概(小傳)。
當你計劃原創或把小說改編成一部電視文學劇本時,不妨先把劇中確定的人物寫一個小傳,主要人物可以寫一兩千字,次要人物可以寫七八百字。不要以為這樣會耽誤工夫。磨刀不誤砍柴工。當你後來進入劇本創作時,以至在整個寫作過程中,你會感到當初寫人物小傳有多麼重要!這不是故弄玄虛,而是掏心窩子的真實感受。
④ 寫劇本和小說有什麼區別呢
劇本使用電影和視覺描述以及對話來成為電影故事和屏幕角色歷程的文學藍圖。製片人和電影製片人(及其陪同人員)對這些藍圖進行解釋,以使這些故事在屏幕上以視覺方式變為現實。
角色向外表達自己的情感。他們悲傷的時候會哭。他們開心的時候會笑。他們生氣時會尖叫。
角色可以從屏幕上隱瞞他們的情感,但只能等到他們最終釋放出來之後,因為否則編劇就不會講電影故事了。
⑤ 如何寫劇本或小說
想寫書,首先就要多看書。俗話說的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如果你真想把寫作當成一種職業,我建議你還是去報考個文學專業吧。
⑥ 寫重生後主角靠寫小說、寫劇本、寫歌為生的小說:50萬字以上;寫一段時間書賺錢後去開公司這類的不要
《紙上人 》脂肪顆粒寫的 我挺喜歡的
《她是渣男他妹》 司空冇冇寫的
⑦ 寫劇本和寫小說的區別
首先
劇本【注重人物的心理變化,以及語言神態等等的描寫,因為,劇本版寫出來是要演員演權繹出來的,所以靈活性和塑造性更強,不能太過主角化,要兼並其他人物。當然,劇本也有很不多形式,最大不同就是多了演繹一方面】
小說【小說相對劇本而言就不太拘謹,類型多種多樣,可以用多中形式來寫作,我認為空間更廣闊】
現在各種小說泛濫,寫劇本也有不乏者,事實上沒有那個是好寫,如果不努力。
建議先從小說開始練筆,然後嘗試寫劇本。在小說中學會塑造人物,然後再在劇本中把人物寫的更有演繹性。
這是我的認為。
祝親成功。
——麒麟
⑧ 寫劇本和寫小說有什麼不同嗎
劇本有情景的設定、動作的描寫等,雖然小說也有這些,但就沒有劇本那麼細致
⑨ 編劇是干什麼的是寫自己的劇本還是改別人的小說
都可以,不過有時修改他人作品需要獲得授權。
編劇,主要以文字表述的形式完成節目的整體設計,既可原創故事,也可對已有的故事進行改編(個別須獲得授權),一般創作好劇本後,編劇會將劇本交付導演審核,若未通過審核,則可與導演一同進行二次創作(劇本的修改權歸編劇所有)。因為各種編劇所從事的職業領域不同,編劇一般分為:電影編劇、電視編劇、話劇編劇等。
編劇的大概能力是:
1、影視、戲劇、廣告及專題片劇本的前期內容策劃:題材選擇,表現手法及方式創意。
2、編寫劇本,即創作出故事、台詞,主戲以及過場戲,突出故事中心,塑造人物性格。
3、把一定內容以劇本或稿本形式表現出來,掌握電視特性及創作規律,善於運用視聽造型來表達事情。和導演一起研究劇本,做出修改,使其更加適合電視表現。
⑩ 劇本和小說的區別,如何寫劇本,高分求教!
沒有什麼嚴格的區別,通過修改,小說和劇本之間可以很容易的轉化。
「劇本」是小說藝術為了適應舞台劇或者電影藝術而產生的變種。 舞台劇或者電影,可以通過演員的表演或者鏡頭畫面的特殊處理,達到心理表達的效果,這么一來,小說中的大量抽象化的描寫就要刪除,依賴舞台劇或者電影特有的表達方式來取代。
小說的表達方式極其隨意,那取決與作者講故事的風格,看小說的人不太容易產生具體的畫面感,而是一種強烈的回憶感。比如小說中一個游俠浪跡到一個氣勢磅礴但又令人不安的地方,期間大量的現實描寫有可能穿插十分細膩的心理和表情描寫,有些地方可能用主人公特有的動作和語言取代,甚至加上一些議論,他使得讀者在閱讀中產生自己的聯想,你腦子里的東西有可能和作者具體的描述相差很遠,而這就是作者的目的,在你迷茫時,那可能才是與作者產生共鳴的真正時刻。作者就是要告訴你:那個地方極其詭異,令人興奮的同時也產生了強烈的不安,主人公和讀者一樣,是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抵抗著那種不安。 當這個故事結束時,你能產生很抽象化的回憶感。你不可能知道故事具體的環境,人物的具體相貌,但是你覺得你彷彿和主人公在夢中經歷了那些故事。這就是回憶感。
如果這個小說要拍攝成電影,演員不可能依靠原來的小說來表演。就像上面提到的情節,大量的議論不能被表演出來。這個時候就需要編劇把這個議論的內涵想辦法用電影的方式取代,旁白或者用一些對話表達。大量的心理描寫也是不可能表演出來的,需要精簡成簡單的表演動作,演技高超的演員可以通過幾個表情和動作表達出復雜的心理狀況。 所以,簡單的說,劇本就是為了指導舞台劇或者電影的表演的特殊小說。
由於劇本的針對性強,所以其表達風格就不能像小說那樣隨意。要一場一場的敘述,不能出現大量的第三人稱議論,所有藝術指標都要盡量集中到人物的性格塑造上,而這個效果是依賴人物的動作和語言來完成的。那些表情描寫並非不能用,適當的運用有時候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但是還是體現在人物的動作和語言上。你要時刻想著這個劇本是指導演員表演的,你要營造一種具體的畫面感。這是和小說最大的區別。
劇本並非要出現大量的對話。優秀的劇本,對話過程十分簡練,一句話可以概括一個人物在整個劇本的性格或者命運。簡單的對話對於表演者的發揮是很重要的。對話太繁雜就會擁有了小說的嫌疑。
小說里,作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風格,時不時跳出來大發議論和感慨,字詞之間都遊走著作者本人的影子。劇本中不能出現這個狀況,劇本作者就是幕後操作者,他指導著具體的場景和人物的表演,但是不會走上台前說話或者表演。
從某些角度說,劇本作家和小說家並非同行。小說家需要高度的文字敏感和想像力;劇作家不一定需要高超的想像力,但是需要擁有捕獲具體場景的具體內涵的能力。劇作家轉行導演是有絕對優勢的。電影史上,很多極富才華的導演本身就是編劇,反之亦然。
現在一些劇本和小說其實已經沒有明顯的區別了。這是國內文學藝術水平不高的表現。劇本作家需要高度的畫面敏感度和精確敘述能力,把劇本當小說寫的人,都是缺失這些能力的人。這給國內電影藝術帶來極大的傷害。
所以無法推薦劇本。要看劇本,去書店買吧,國外的劇作家很多。不過曾經看到《幸福時光》這個劇本,先不說張藝謀的這個電影拍得怎麼樣,總之這個劇本還是很不錯的。當然,你也可以去看《雷雨》,那是一部嚴格的劇本,但就怕你看不下去。年輕人需要先培養興趣,如果你看了《雷雨》發現自己很討厭那個故事或者風格,估計你也就沒下文了。找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劇本來看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