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集作者 > 屠格涅夫欣賞的小說的作者是

屠格涅夫欣賞的小說的作者是

發布時間:2021-11-05 12:29:37

㈠ 《欣賞是一種善良》這篇短文中屠格涅夫的欣賞,對《童年》的作者產生了什麼影響

欣賞是一種善良》其實不是一本書,而是我們考試時的一篇文章。《欣賞是一種善良》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兩個故事。第一件事是屠格涅夫對《童年》這本小說很感興趣,千方百計的去找寫作者,找了許久,只找到了作者的姑母,後來姑母寫信給侄兒,告訴他有人鼓勵了他寫的作文,讓作者得到了自信,點燃了作者心中的火焰,讓他成為了世界上的思想家和藝術家;第二件事講了一位小偷由於偷盜失敗,被抓了,林清玄無心寫了一句話:「心思這么細密、手法這么靈巧,風格這樣獨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應該會有成就。」這句話讓小偷看見生命的希望,他從此痛改前非,現在這位小偷已經是台灣幾家羊肉店的大老闆了。
通過《欣賞是一種善良》這篇文章,我想起我在生活中也被人欣賞過。以前我不愛寫作文,談到寫作文我就頭痛,但我寫出的作文常常受到老師的鼓勵,老師總是說我一次比一次寫得好了,這讓我信心倍增,也更加努力地寫好作文。
其實在社會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同時,每一個人也應該學會欣賞別人。欣賞與被欣賞是一種互動的力量能源,欣賞者必須有愉悅之心、仁愛之懷、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賞者必自然產生自尊之心、奮進之力、向上之志。因此,學會欣賞應該是做人的美德。讓我們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賞,欣賞是一種給予,一種馨香,一種溝通與理解,一種信賴與祝福,欣賞是一種善良。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我們都要學會真誠地欣賞別人,這是我在《欣賞是一種善良》這篇文章中領悟到的一個道理。

㈡ 屠格涅夫的所有作品

《斯傑諾》1834
《巴拉莎》1843
《安德烈·柯洛索夫》
《地主》
《彼圖什科夫》
《食客》
《貴族長的早宴》
《單身漢》等
19世紀50年代初《多餘人日記》
《雅科夫·帕辛科夫》
《村居一月》
《獵人筆記》1847~1851
《木木》1852
《羅亭》1856《羅亭》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塑造了繼奧涅金、皮卻林之後又一個「多餘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羅亭死於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戰中。《父與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會階級力量的「父與子」的關系,描寫親英派自由主義貴族代表基爾沙諾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識分子巴札羅夫。但巴札羅夫身上也充滿矛盾,他是舊制度的叛逆者,一個「虛無主義者」,否認一切舊傳統、舊觀念,他宣稱要戰斗,但卻沒有行動。小說問世後在文學界引起劇烈爭論。
《貴族之家》1859
《處女地》1859
《前夜》1860
《父與子》1862
《煙》1867
屠格涅夫的作品還有《浮士德》、《阿霞》、《初戀》、《春潮》等中篇小說以及晚期的《散文詩》

㈢ 屠格涅夫的主要作品有什麼

屠格涅夫
羅亭》(1856)
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1818~ 1883)

俄國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出生於世襲貴族之家,1833年進莫斯科大學文學系,一年後轉入彼得堡大學哲學系語文專業,畢業後到德國柏林大學攻讀哲學、歷史和希臘與拉丁文。

1843年春,屠格涅夫發表敘事長詩《巴拉莎》受別林斯基好評,二人建立深厚友誼。

1847~1851年,他在進步刊物《現代人》上發表其成名作《獵人筆記》。以一個獵人在狩獵時所寫的隨筆形式出現的,包括25個短篇故事,全書在描寫鄉村山川風貌、生活習俗、刻畫農民形象的同時,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實際上丑惡殘暴的本性,充滿了對備受欺凌的勞動人民的同情,寫出了他們的聰明智慧和良好品德。該作品反農奴制的傾向觸怒了當局,當局以屠格涅夫發表追悼果戈里文章違反審查條例為由,將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寫了著名的反農奴制的短篇小說《木木》。

19世紀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創作的旺盛時期,他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羅亭》(1856)、《貴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與子》(1862)、《煙》(1867)、《處女地》(1859)。其中《羅亭》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塑造了繼奧涅金、皮卻林之後又一個「多餘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羅亭死於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戰中。《父與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會階級力量的「父與子」的關系,描寫親英派自由主義貴族代表基爾沙諾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識分子巴札羅夫。但巴札羅夫身上也充滿矛盾,他是舊制度的叛逆者,一個「虛無主義者」,否認一切舊傳統、舊觀念,他宣稱要戰斗,但卻沒有行動。小說問世後在文學界引起劇烈爭論。

從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時間在西歐度過,結交了許多著名作家、藝術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龔古爾等。參加了在巴黎舉行的「國際文學大會」,被選為副主席(主席為維克多·雨果)。屠格涅夫對俄羅斯文學和歐洲文學的溝通交流起到了橋梁作用。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獨特藝術風格的作家,他既擅長細膩的心理描寫,又長於抒情。小說結構嚴整,情節緊湊,人物形象生動,尤其善於細致雕琢女性藝術形象,而他對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寫也充滿詩情畫意。

Turgenev,Ivan Sergeevich

俄國作家。
生平 1818年11月9日生於奧勒爾省一貴族家庭,1883年9月3日卒於巴黎。父親系一退職軍官,母親是個暴戾任性的女地主。童年和少年時代在斯帕斯克田莊度過。1827年隨全家遷居莫斯科。1833年入莫斯科大學語文系,翌年轉聖彼得堡大學哲學系語文專業,1837年畢業。1838年出國在柏林大學進修哲學和古典語文。1841年歸國,供職於內務部,1842年底認識了別林斯基,二人結下了深厚友誼,對他的一生和文學事業有深遠的影響。1847年初寫了以後收入《獵人筆記》中的幾篇特寫 。1848年2月轉往巴黎 ,目睹了資產階級對工人起義的血腥鎮壓,深感氣憤。1850年回國。1852年果戈理逝世時,他發表了悼念文章,沙皇當局以「違反審查條例」為由,將他拘留一個月。被拘留期間,他寫出了抗議農奴制的短篇小說《木木》,表達自己堅持斗爭的心志。隨後他被逐回原籍,繼續受警方的監管,1853年底才獲准回彼得堡。
自1847年起屠格涅夫便開始為《現代人》雜志撰稿,50年代與它保持密切的合作。後由於自己的自由派觀點與雜志負責人車爾尼雪夫斯基等人的革命民主主義觀點發生嚴重分歧而離開了《現代人》雜志。
1863年以後,他僑居巴登-巴登。1872年2月遷居巴黎 。在巴黎,他同福樓拜、左拉等法國作家交往甚密,並在向西歐宣傳和介紹俄國文學成就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同時他還結交僑居國外的俄國民粹派拉夫羅夫、克魯泡特金等人,並資助他們的刊物《前進》。後在巴黎去世,遺體運回國內,安葬在彼得堡沃爾科夫公墓。
創作 屠格涅夫的創作生涯始於大學時代 。1834年寫成處女作詩劇《斯傑諾》,帶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1843年發表的敘事詩《巴拉莎》標志著他從浪漫主義轉向現實主義,別林斯基從這部詩作中看出了作者「獨特的才華」。此後他逐漸轉向了散文創作。第一篇散文作品是中篇小說《安德烈·柯洛索夫》。繼而發表敘事詩《地主》和中篇小說《彼土什科夫》,它們已顯示出自然派和果戈理的影響。他還創作了許多劇本,其中《食客》、《貴族長的早宴》、《單身漢》等,主要反映貴族生活和風習。50年代初發表的中篇小說如《多餘人日記》和《雅科夫·帕辛科夫》等。劇本《村居一月》第一次反映出平民知識分子與貴族的矛盾。
給屠格涅夫 帶來巨大聲譽 的是他由22篇特 寫和短篇小說組成的《獵人筆記》,全書有統一的主題,即對封建農奴制度的揭露和抗議。所寫的眾多人物,主要可分為截然對立的兩大類:一類是作者「從以前沒有任何人這樣接近過的」視角去描寫的農民形象,另一類則是作者懷著憎惡之情加以刻畫的地主形象,通過對兩類人物的不同態度和評價清楚顯示了作者的人道主義和民主主義的思想傾向。作品中對大自然富有詩意的描寫和敘述中的抒情筆調,增添了它的藝術魅力。
從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後期 ,作家先後發表6部長篇小說,它們成了俄國19世紀40~70年代社會生活的藝術編年史。
《羅亭》,寫貴族知識分子的作用問題。主人公羅亭是他生活時代的「多餘的人」。《貴族之家》,也是一部描寫「多餘的人」的小說。主人公拉夫列茨基最終無可奈何地退出了人生戰場,表明貴族知識分子歷史作用的終結。《前夜》是作家轉向以「新人」——平民知識分子為主人公的第一部小說,女主人公葉蓮娜是追求自由和解放新女性形象。《父與子》著力描寫俄國自己的「新人」。父輩指老一代貴族,「子」輩指新一代平民知識分子。小說深刻揭示了這兩代人的矛盾和沖突。《煙》反映出農奴制改革的有名無實。《處女地》則直接反映70年代民粹派所發動的「到民間去」這一社會運動。作者以自己的漸進論觀點去評價這一運動,而把希望寄託在改良主義者沙羅明身上。
屠格涅夫的作品 ,還有《浮士德》 、《阿霞》 、《初戀》、《春潮》等中篇小說以及晚期的《散文詩》等。
屠格涅夫是 19 世紀俄國有世界 聲譽的現實主義藝術大師。他的小說不僅迅速及時地反映了當時的俄國社會現實 ,而且善於通過生動的情節和恰當的言語、行動,通過對大自然情境交融的描述,塑造出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的語言簡潔、朴質、精確、優美,為俄羅斯語言的規范化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早在1917年就開始翻譯介紹屠格涅夫的小說,現在幾乎他所有的主要作品都有了中譯本,一些名作還有多種譯本。

屠格涅夫(1818—1883),俄國作家。生於貴族家庭。早期寫詩(《帕拉莎》《地主》等)。1847~1852年發表《獵人筆記》,揭露農奴主的殘暴,農奴的悲慘生活,因此被放逐。在監禁中寫成中篇小說《木木》,對農奴製表示抗議。以後又發表長篇小說《羅亭》(1856年)、《貴族之家》(1859年),中篇小說《阿霞》《多餘人的日記》等,描寫貴族地主出身的知識分子好發議論而缺少斗爭精神的性格。在長篇小說《前夜》(1860年)中,塑造出保加利亞革命者英沙羅夫的形象。後來發表長篇小說《父與子》,刻畫貴族自由主義者同平民知識分子之間的思想沖突。後期長篇小說《煙》(1867年)和《處女地》(1877年),否定貴族反動派和貴族自由主義者,批評不徹底的民粹派,但流露悲觀情緒。此外,還寫有劇本《村居一月》和散文詩等。

《獵人筆記》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也是他的第一部現實主義力作。
《獵人筆記》是一部形式獨特的特寫集。作品控訴了腐朽的農奴制度,表現了作者的民主主義思想。作品以一個獵人的行獵為線索,刻畫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婦、城鎮醫生、貴族知識分子、農奴、農家孩子等眾多的人物形象,真實地展現了農奴制背景下外省城鄉各階層人民的生活風貌。在美麗的大自然的景色中,發生的卻是種種悲劇,體現了對農奴制度的無言控訴。作品也生動地描述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
作品採用見聞錄的形式,真實、具體、生動、形象,體裁風格多樣,語言簡練優美,可謂散文化小說、詩化小說的範例。別林斯基評價該作品「從一個前人所不曾有過的角度接近了人民」。《獵人筆記》是作者成名之作,對俄羅斯文學產生了很大影響。因此屠格涅夫是個促進俄羅斯文學的大人物

㈣ 被屠格涅夫欣賞的小說的作者是誰

列夫·托爾斯泰。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獵時無意間撿到一本皺巴巴的《現代人》雜志。他隨手翻了幾頁,竟被一篇題名為《童年》的小說所吸引。作者是一個初出茅廬的無名小輩,但屠格涅夫卻十分欣賞,鍾愛有加。
屠格涅夫四處打聽作者的住處,最後得知作者是由姑母一手撫養照顧長大的。屠格涅夫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達他對作者的欣賞與肯定。姑母很快就寫信告訴自己的侄兒:「你的第一篇小說在瓦列里揚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大名鼎鼎、寫《獵人筆記》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便稱贊你。他說:『這位青年人如果能繼續寫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後驚喜若狂,他本是因為生活的苦悶而信筆塗鴉打發心中寂寥的,由於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賞,竟一下子點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價值,於是一發而不可收地寫了下去,最終成為具有世界聲譽和世界意義的藝術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爾斯泰。

社會生活中,欣賞與被欣賞是一種互動的力量之源,欣賞者必具有愉悅之心,仁愛之懷,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賞者必產生自尊之心,奮進之力,向上之志。因此,學會欣賞應該是一種做人的美德。

㈤ 屠格涅夫的代表作

屠格涅夫(1818~1883)
Turgenev,Ivan Sergeevich

俄國作家。
生平 1818年11月9日生於奧勒爾省一貴族家庭 ,1883年9月3日卒於巴黎。父親系一退職軍官,母親是個暴戾任性的女地主 。童年和少年時代在斯帕斯克田莊度過 。1827年隨全家遷居莫斯科。1833年入莫斯科大學語文系,翌年轉聖彼得堡大學哲學系語文專業 ,1837年畢業 。1838年出國在柏林大學進修哲學和古典語文。1841年歸國,供職於內務部,1842年底認識了別林斯基,二人結下了深厚友誼,對他的一生和文學事業有深遠的影響。1847年初寫了以後收入《獵人筆記》中的幾篇特寫 。1848年2月轉往巴黎 ,目睹了資產階級對工人起義的血腥鎮壓,深感氣憤。1850年回國。1852年果戈理逝世時,他發表了悼念文章,沙皇當局以「違反審查條例」為由,將他拘留一個月。被拘留期間,他寫出了抗議農奴制的短篇小說《木木》,表達自己堅持斗爭的心志。隨後他被逐回原籍,繼續受警方的監管,1853年底才獲准回彼得堡。

自1847年起屠格涅夫便開始為《現代人》雜志撰稿,50年代與它保持密切的合作。後由於自己的自由派觀點與雜志負責人車爾尼雪夫斯基等人的革命民主主義觀點發生嚴重分歧而離開了《現代人》雜志。
1863年以後,他僑居巴登-巴登。1872年2月遷居巴黎 。在巴黎,他同福樓拜、左拉等法國作家交往甚密,並在向西歐宣傳和介紹俄國文學成就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同時他還結交僑居國外的俄國民粹派拉夫羅夫、克魯泡特金等人,並資助他們的刊物《前進》。後在巴黎去世,遺體運回國內,安葬在彼得堡沃爾科夫公墓。
創作 屠格涅夫的創作生涯始於大學時代 。1834年寫成處女作詩劇《斯傑諾》,帶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1843年發表的敘事詩《巴拉莎》標志著他從浪漫主義轉向現實主義,別林斯基從這部詩作中看出了作者「獨特的才華」。此後他逐漸轉向了散文創作。第一篇散文作品是中篇小說《安德烈·柯洛索夫》。繼而發表敘事詩《地主》和中篇小說《彼土什科夫》,它們已顯示出自然派和果戈理的影響。他還創作了許多劇本,其中《食客》、《貴族長的早宴》、《單身漢》等,主要反映貴族生活和風習。50年代初發表的中篇小說如《多餘人日記》和《雅科夫·帕辛科夫》等。劇本《村居一月》第一次反映出平民知識分子與貴族的矛盾。
給屠格涅夫 帶來巨大聲譽 的是他由22篇特 寫和短篇小說組成的《獵人筆記》,全書有統一的主題,即對封建農奴制度的揭露和抗議。所寫的眾多人物,主要可分為截然對立的兩大類:一類是作者「從以前沒有任何人這樣接近過的」視角去描寫的農民形象,另一類則是作者懷著憎惡之情加以刻畫的地主形象,通過對兩類人物的不同態度和評價清楚顯示了作者的人道主義和民主主義的思想傾向。作品中對大自然富有詩意的描寫和敘述中的抒情筆調,增添了它的藝術魅力。
從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後期 ,作家先後發表6部長篇小說,它們成了俄國19世紀40~70年代社會生活的藝術編年史。
《羅亭》,寫貴族知識分子的作用問題。主人公羅亭是他生活時代的「多餘的人」。《貴族之家》,也是一部描寫「多餘的人」的小說。主人公拉夫列茨基最終無可奈何地退出了人生戰場,表明貴族知識分子歷史作用的終結。《前夜》是作家轉向以「新人」——平民知識分子為主人公的第一部小說,女主人公葉蓮娜是追求自由和解放新女性形象。《父與子》著力描寫俄國自己的「新人」。父輩指老一代貴族,「子」輩指新一代平民知識分子。小說深刻揭示了這兩代人的矛盾和沖突。《煙》反映出農奴制改革的有名無實。《處女地》則直接反映70年代民粹派所發動的「到民間去」這一社會運動。作者以自己的漸進論觀點去評價這一運動,而把希望寄託在改良主義者沙羅明身上。

屠格涅夫的作品 ,還有《浮士德》 、《阿霞》 、《初戀》、《春潮》等中篇小說以及晚期的《散文詩》等。
屠格涅夫是 19 世紀俄國有世界 聲譽的現實主義藝術大師。他的小說不僅迅速及時地反映了當時的俄國社會現實 ,而且善於通過生動的情節和恰當的言語、行動,通過對大自然情境交融的描述,塑造出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的語言簡潔、朴質、精確、優美,為俄羅斯語言的規范化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早在1917年就開始翻譯介紹屠格涅夫的小說,現在幾乎他所有的主要作品都有了中譯本,一些名作還有多種譯本。

㈥ 屠格涅夫的作品

1.《羅亭》

是俄國作家屠格涅夫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作品以主人公羅亭與娜塔莉亞的愛情為主要線索,以各種人物的對話、觀點、評價為輔助線索。小說通過對拉松斯卡婭、皮加索夫以及羅亭後來相隨的那個愛好科學的先生的描寫,展示了19世紀40年代貴族地主保守、庸俗、無聊、反動的生活,同時,通過描寫波克爾斯基和羅亭,使讀者看到了19世紀40年代貴族知識分子的活動。

2.《貴族之家》

鮮明、形象地描繪了俄國貴族的興亡史。拉夫列茨基雖有遠大目標,但怯懦得不知所措,甚至寄希望於貴族少女的指點與拯救。在《貴族之家》中,作家通過拉夫列茨基與麗莎的愛情波折,探索了人生和個人幸福問題。

3.《前夜》

反映的是改革的「前夜」。1853年夏,兩名貴族青年舒賓和別爾謝涅夫在莫斯科河畔漫無邊際的閑聊,漸漸談到了愛情,談到了們他倆都悄悄愛上長發姑娘葉琳娜。葉琳娜是一位有同情心、醉心理想的姑娘。這個熱情、正直、有自我犧牲精神、美麗的俄羅斯姑娘愛上了一個以解放祖國為己任的保加利亞青年。她不管父母反對,嫁給了他。她決心為解放保加利亞而獻身。雖然她的丈夫在他們回保加利亞的路上病故,但她忠於自己的信仰,一個人出發到保加利亞去了。

4.《父與子》

貴族子弟基爾沙諾夫大學畢業後,帶著他的朋友、平民出身的醫科大學生巴扎羅夫到父親的田莊作客。巴扎羅夫的民主主義觀點,同基爾沙諾夫一家、特別是同阿爾卡狄的伯父巴威爾的貴族自由主義觀點發生了尖銳的沖突,在這場沖突中巴扎羅夫佔了上風。有一次,巴扎羅夫和阿爾卡狄到省城去參加舞會,遇見貴族寡婦奧津佐娃,巴扎羅夫對她產生了愛情,但是遭到拒絕。最後巴扎羅夫回到父母家中,在一次解剖屍體的時候感染病菌而死。

5.《處女地》

處女地,屠格涅夫於1877年在停筆十年之後又創作了的長篇小說。這部小說以民粹主義者「到民間去」運動為背景,以一個理想主義者理想的破滅和他的愛情故事為主線,描述了又一代青年的思想歷程。

(6)屠格涅夫欣賞的小說的作者是擴展閱讀

屠格涅夫

出生在奧廖爾省一個貴族家庭,但自幼厭惡農奴制度。曾先後在莫斯科大學、彼得堡大學就讀,畢業後到柏林進修,回國後和別林斯基成為至交。

從1847年起為《現代人》雜志撰稿,出於自由主義和人道主義的立場反對農奴制。屠格涅夫在大學時代就開始創作,1847~1852年陸續寫成的《獵人筆記》是其成名作,主要表現農奴制下農民和地主的關系。

該作品反農奴制的傾向觸怒了當局,當局以屠格涅夫發表追悼果戈里文章違反審查條例為由,將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寫了反農奴制的短篇小說《木木》。

㈦ 屠格涅夫的作品有哪些

屠格涅夫俄國作家。他出生在奧廖爾省一個貴族家庭,但自幼厭惡農奴制度。曾先後在莫斯科大學、彼得堡大學就讀,畢業後到柏林進修,回國後和別林斯基成為至交。屠格涅夫像從1847年起為《現代人》雜志撰稿,出於自由主義和人道主義的立場反對農奴制。60年代後長期居住巴黎等地。他在大學時代就開始創作,1847—1852年陸續寫成的特寫集《獵人筆記》是其成名作,主要表現農奴制下農民和地主的關系,在日常的平淡生活中表現出濃郁的詩意。他的主要作品有戲劇《貴族長的早餐》、《村居一月》,長篇小說《羅亭》《貴族之家》《前夜》《父與子》《阿霞》《初戀》《處女地》等。屠格涅夫善於敏銳地把握時代特點,迅速反映俄國現實,對俄國文學中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也為俄羅斯語言規范化做出了貢獻。

㈧ 屠格涅夫的6部著作

是《童年》。
原文摘自文章《欣賞是一種美德》: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獵時無意間撿到一本皺巴巴的《現代人》雜志。他隨手翻了幾頁,竟被一篇題名為《童年》的小說所吸引。作者是一個初出茅廬的無名小輩,但屠格涅夫卻十分欣賞,鍾愛有加。

屠格涅夫四處打聽作者的住處,最後得知作者是由姑母一手撫養照顧長大的。屠格涅夫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達他對作者的欣賞與肯定。姑母很快就寫信告訴自己的侄兒:「你的第一篇小說在瓦列里揚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大名鼎鼎、寫《獵人筆記》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便稱贊你。他說:『這位青年人如果能繼續寫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後驚喜若狂,他本是因為生活的苦悶而信筆塗鴉打發心中寂寥的,由於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賞,竟一下子點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價值,於是一發而不可收地寫了下去,最終成為具有世界聲譽和世界意義的藝術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爾斯泰。

㈨ 屠格涅夫所欣賞的《童年》的作家是高爾基嗎

不是高爾基,是列夫·托爾斯泰,高爾基出生於1968年,他的童年寫於1913年

㈩ 屠格涅夫是那國的作家

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1818~ 1883)

作者簡介:

俄國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出生於世襲貴族之家,1833年進莫斯科大學文學系,一年後轉入彼得堡大學哲學系語文專業,畢業後到德國柏林大學攻讀哲學、歷史和希臘與拉丁文。

1843年春,屠格涅夫發表敘事長詩《巴拉莎》受別林斯基好評,二人建立深厚友誼。

1847~1851年,他在進步刊物《現代人》上發表其成名作《獵人筆記》。以一個獵人在狩獵時所寫的隨筆形式出現的,包括25個短篇故事,全書在描寫鄉村山川風貌、生活習俗、刻畫農民形象的同時,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實際上丑惡殘暴的本性,充滿了對備受欺凌的勞動人民的同情,寫出了他們的聰明智慧和良好品德。該作品反農奴制的傾向觸怒了當局,當局以屠格涅夫發表追悼果戈里文章違反審查條例為由,將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寫了著名的反農奴制的短篇小說《木木》。

19世紀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創作的旺盛時期,他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羅亭》(1856)、《貴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與子》(1862)、《煙》(1867)、《處女地》(1859)。其中《羅亭》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塑造了繼奧涅金、皮卻林之後又一個「多餘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羅亭死於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戰中。《父與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會階級力量的「父與子」的關系,描寫親英派自由主義貴族代表基爾沙諾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識分子巴札羅夫。但巴札羅夫身上也充滿矛盾,他是舊制度的叛逆者,一個「虛無主義者」,否認一切舊傳統、舊觀念,他宣稱要戰斗,但卻沒有行動。小說問世後在文學界引起劇烈爭論。

從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時間在西歐度過,結交了許多著名作家、藝術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龔古爾等。參加了在巴黎舉行的「國際文學大會」,被選為副主席(主席為維克多·雨果)。屠格涅夫對俄羅斯文學和歐洲文學的溝通交流起到了橋梁作用。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獨特藝術風格的作家,他既擅長細膩的心理描寫,又長於抒情。小說結構嚴整,情節緊湊,人物形象生動,尤其善於細致雕琢女性藝術形象,而他對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寫也充滿詩情畫意。

閱讀全文

與屠格涅夫欣賞的小說的作者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在都市小說在線閱讀 瀏覽:531
陸司宸顧萌萌小說免費小說名 瀏覽:372
主角劉後主小說 瀏覽:158
超級旺夫系統小說 瀏覽:273
變身結婚小說完結 瀏覽:856
製造了系統小說 瀏覽:839
上課看小說3000字怎麼寫 瀏覽:521
已完結文筆好的輕小說 瀏覽:978
豆奶視頻推薦的小說app 瀏覽:641
唐山大地震小說全集 瀏覽:313
特工小說免費全文閱讀 瀏覽:852
小說主人公是葉雄楊心怡是哪部小說 瀏覽:767
七仙女正傳有聲小說閱 瀏覽:799
重生現實娛樂圈小說單女主 瀏覽:788
主人公渡劫的小說九轉 瀏覽:257
韓娛小說女主sunny 瀏覽:31
神農都市小說 瀏覽:922
男主成為魔帝重生都市的小說 瀏覽:15
童林傳有聲小說百度 瀏覽:298
虐戀總裁的換心新娘小說46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