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想看小說《清平樂》,作者五光零下 ,哪裡可以看
這個小說真的很好看誒,好像點閱APP,閱讀王都可以看,我是在點閱上看的,已經看完了
⑵ 《清平樂 村居》的作者
原文
清平樂(yuè)·村居
宋 辛棄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
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
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
溪頭卧剝蓮蓬。
注釋
①清平樂 村居:清平樂,詞牌名。村居,這首詞的題目,意為鄉村生活。「樂」在此處讀yuè。
②茅檐:茅屋 ,茅屋的屋檐。
③吳音:作者當時住在江西東部的上饒,這一帶古時是吳國的領土,所以稱這一帶的方言為吳音,吳地的方言。
④相媚好:這里指互相逗趣,取樂。
⑤翁媼(ǎo)(也讀yùn和wò):老年夫婦,老翁老婦。
⑥鋤豆:鋤掉豆田裡的草。
⑦織:編織,文中指編織雞籠。
⑧無賴:「無」在這里念第一聲,這里指頑皮、淘氣。
⑨卧:趴。
譯文
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緊靠著一條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一對滿頭白發的老夫妻,剛剛飲罷酒,帶著醉意,親熱地在一起悠閑自得地聊天。大兒子在溪東豆地鋤草,二兒子在家門口編織雞籠。最有趣的是三兒子,他是那麼調皮地玩耍,躺卧在溪邊剝蓮蓬吃。
⑶ 《清平樂·村居》的作者
清平樂·村居作者:
辛棄疾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著有《美芹十論》、《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後,相繼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病逝,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謚號「忠敏」。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但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 。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清平樂
作者:辛棄疾(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譯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的老人是誰家的呀?
大兒子在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忙於編織雞籠。最令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正橫卧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⑷ 清平樂GL小說的現代篇,謝謝
《清平樂》GL小說的現代篇是《歸途GL》
已上傳附件,望採納!
⑸ 清平樂的作者是誰
《清平樂》,詞牌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為宋詞常用詞牌。晏殊,晏幾道,黃庭堅,辛棄疾等著名詞人均用過此調,其中晏幾道尤多。
這三個字沒有任何意義,誰寫首詞都可以用這個。
打個比方吧,比如我和一個朋友見面,見面第一句話:Hellow,或者:天氣不錯,這些話本身沒多大意義,就是個套話,清平樂也是差不多,沒意義的。
再舉個例子,比如說英文名字:Tom,是個很常見的英文男子名,隨便給誰用都行,也沒啥意義。
《清平樂》,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後用作詞牌。
你可以這么想,甄嬛傳裡面大家講話都用甄嬛體,然後流傳開來,大家覺得都蠻好玩的,於是寫點東西、講兩句話也套個甄嬛體。就像清平樂。(當然還是有細微差別的)
還有...我想說一句........樓下的........詞牌名啊...那是宋詞啊..宋朝以後才有的啊...李白他是唐朝人啊!!
⑹ 清平樂的原文是什麼小說改編的
如果清平樂的原文改成小說的話是非常容易的因為這一首古詩當中塑造了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那麼你要改邊
⑺ 清平樂的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
中國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1161年(宋紹興三十一年),金海陵王完顏亮發動侵宋戰爭,金統治的華北地區人民紛紛起義,辛棄疾時年22歲,也聚眾加入耿京起義軍,任掌書記。次年,辛棄疾勸耿京歸宋,並受命去南宋接洽歸附事,返回時,耿京已被叛徒張安國所害。辛棄疾即率王世隆等,將已任知州的張安國俘獲,並率反正士兵萬人歸來。初任江陰軍簽判,後著《御戎十論》,向宋政府陳述宋金形勢,要求備戰抗金。乾道四年(1168),開始詞的創作活動。淳熙四年(1177),任知江陵府、兼荊湖北路安撫使 ,成為封疆大吏 ,後歷江西 、湖南 安 撫使等官。八年冬罷職,退居上饒城郊「帶湖」的「稼軒」新居,從此以稼軒為號。在上饒一住10年,他把滿腔愛國激情以及南渡以來的無限感慨和義憤 ,全部寓寄在歌詞中 。淳熙 十 五年,第一本詞集《稼軒詞甲集》問世。辛詞慷慨激昂,縱橫馳騁,繼承並發展了蘇軾豪放派的詞風,後人以蘇辛並稱。辛詞多方面反映了錯綜復雜、激烈動盪的社會現實,表現了非凡的英雄氣概和創造力,在中國文學史,特別是詞史上佔有特殊地位。紹熙三年(1192)至五年,他出任福建提刑、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等職,接著又罷官 ,不久自上饒移居鉛山(今江西鉛山東南)期思的瓢泉。嘉泰三年(1203)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年末,奉詔入朝。四年三月,出任鎮江知府。登北固亭,賦《永遇樂》以抒懷,有句雲:「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表達了老當益壯的戰斗意志。然而次年夏天又被免職 ,返回鉛山 ,不久病死 。現存 詩文數量較少,詞則尚有630餘首。後人進行輯佚補存,以鄧廣銘《 稼軒詞編年箋注》和《辛稼軒詩文鈔存》、《稼軒長短句》最為完備。
⑻ 清平樂的作者是
《清平樂》是東方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書籍,作者為樂崇熙。該書以樂家第十三世傳人樂崇熙先生以其親身經歷和回憶為線索,全面介紹了樂氏家族第十世到第十三世各家的情況,追憶了同仁堂近百餘年的發展概況。⑼ 清平樂·春歸何處的作者簡介
黃庭堅(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字魯直,乳名繩權,號清風閣、山穀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黔安居士、八桂老人,世稱黃山谷、黃太史、黃文節、豫章先生。宋江南西路洪州府分寧人(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祖籍浙江省金華市。北宋詩人黃庶之子,南宋中奉大夫黃相之父。北宋大孝子,《二十四孝》中「滌親溺器」故事的主角。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江西詩派開山之祖。
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的詩,被蘇軾稱為「山谷體」。黃庭堅的書法獨樹一格,自成一家,他和北宋書法家蘇軾、米芾和蔡襄齊名,世稱為「宋四家」。在文學界,黃庭堅生前與蘇軾齊名,時稱「蘇黃」。作品有《山谷詞》《豫章黃先生文集》等。
《清平樂·春歸何處》黃庭堅〔宋代〕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翻譯:春天回到了哪裡?尋不見它的蹤跡只感苦悶寂寞。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一定要幫我呼喚它回來與我同住。誰也不知道春天的蹤跡,只好去問一問黃鸝。然而黃鸝的婉轉鳴聲,誰又能懂呢?一陣風起它便隨風飛過了盛開的薔薇。
賞析:此詞賦予抽象的春以具體的人的特徵。詞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無處覓得安慰,像失去了親人似的。這樣通過詞人的主觀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愛和春去的可惜,給讀者以強烈的感染。
全詞的構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歸何處,一心要向別人請教;無人能知時,又向鳥兒請教。問人人無語,問鳥鳥百囀,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詞人自己又無法理解,這比有問無答更可嘆。最後,鳥兒連「話」都不「說」,翻身飛走。這番妙趣橫生的抒寫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⑽ 清平樂的作者的介紹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