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日本文化屬於中華文明圈嗎日本民族究竟有著怎樣的起源
說實話這個題目是一個非常有爭議性的話題,不光我們中國人,可能連日本人自己也沒有完全搞清楚它到底是中華文明圈的一部分還是獨立的文明。所以今天我們稍微討論一下,不求能夠得出結論,但是看看是否能得出一個更合理的說法。
依照個人之見,要解答這一點挺難的。日本文化很難說不是中國文明圈的一員,同時也很矛盾地、很難說不是一個獨立的文化。因為它太特殊了。
我們現在就將日本文化中的核心與重要元素一一羅列出來,看看哪些是屬於中國或者是中國影響的,哪些是日本人自己的或者是他們改造成自己的。
首先,日本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員,這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假名也是根據漢字來發明的,日本現在共計使用和式漢字近2000個,新年號「令和」,每個中國人都認識。日語中也有大量漢語介詞,很多詞彙發音相同,這都是兩者文化聯系的明證。
神道教是了解日本最重要的窗口之一,主導了日本民族的內在核心意識,圖為神道教標志性建築鳥居
部分學者把日本作為一個受到中國影響的、獨立的文明,這一點或許可以,日本文化中與中國同質的那一部分我們所有人都很熟悉了,我們今天就來重點討論一下它不同的哪些方面。
我們知道,每一個文明都有它的內核。這種內核往往是兩種方面。其一是語言,要是語言不通的話,很難認為連說話都聽不懂的兩幫人會融合成為一個文明。另一個是宗教或者是意識形態,也就是思想文化。大部分文明看重宗教,但也不一定是宗教,但是必須要有一個可供輸出的意識形態或者是核心思想,不然很難認為這是一個文明。
西方文明,我們重點討論過它的文化特徵,其最重要的兩點,就是西方語言和西方基督教的結合,一般我們說起各種文明,都會是它們的語言和宗教並列。
比如日耳曼新教文明圈、拉丁天主教文明圈、斯拉夫東正教文明圈、阿拉伯伊斯蘭文明圈,還有以前的波斯拜火教文明圈,以及印度婆羅米文明圈。語言同時也是民族,這個定式換成中國,就是華夏儒家文明圈。
㈡ 中華文明圈的國家,為何沒能抱成一團
因為不敢。因為抱成團基本上等於滅亡……
所以中華文明圈的國家,為何沒能抱成一團?答案就不用說了,他們都怕死。抱成團是更加強大了,甚至有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可是這個世界第一是屬於中國的,和他們都沒有關系,或者說從此以後就徹底沒有他們什麼事了……
他們敢抱嗎?中國的懷抱一直是敞開的,從來不拒絕任何一個友好的“孩子”。
想要在文明圈上抱成團,首先你要保證自身的獨立性,否則就只能成為他人的嫁衣。可是對於“中華文明”來說,“獨立性”是不存在的,中華文明幾千年來一直就是一個不斷融合的過程,只要沾邊了,就慢慢地融合了,你想拒絕都不行。
看看越南為了掙脫中華文化而做出的犧牲是什麼:把神話當作歷史,更改使用了幾千年的文字,習俗也要改變。可是到現在為止,越南的骨子裡仍然是中華文化。
說白了,在中華文明圈的字典里,根本不存在“抱”這個字眼。
㈢ 什麼是大中華文化圈
大中華圈是指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台灣完全實現自由貿易。
㈣ 3、分析題:什麼是中華文化圈形成的過程有什麼影響
對於「大中華文化圈」,目前似乎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首先,學者對「大中華」一詞有幾種不同的解釋。有一派學者認為,「大中華」包括中國大陸和香港、澳門、台灣。此外,有些學者把「大中華」的概念擴大為涵蓋所有華人種族為主要居民的地區。還有學者認為「大中華」不僅是一個地區概念,同時也是一個文化概念。
㈤ 大中華的文化圈
大中華區主要屬於人文經濟區域,當然可以有兩種解釋,在地理層面上特指的是: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外蒙古。而在人文和經濟層面上泛指的則是:包括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在內的,以及華人華裔華僑人口眾多,移民歷史悠久的(移民僑居)聚集國,或華人華裔華僑的經濟和中華文化影響力較大的國家或地區,如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大中華華人圈。另外有時也包括泰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英國、法國、越南等地的唐人街,或華人聚居區。
試以英國文化為例,在16世紀之前,英國文化的傳播,原只限於英倫三島,但隨著大英帝國的崛起與殖民地的擴張,後來擴展到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是為第二圈。再擴展到從英殖民地獨立出來的國家,如印度、斯里蘭卡、緬甸、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國,是為第三圈。而其他國家或地區受英國文化影響的人士,尤其是專業人士,就是第四圈。
英國在寰球各國或地區,都設有「英國文化協會」,為世界各地不同種族的人民服務,此外還有「共和聯邦」的組織機構,成員來自寰球五大洲的國家,足見英國文化對全球人民的影響之大了。 大中華文化的發展模式可能會近似英國,先以中國大陸本土為主,香港、澳門、台灣是第二圈。第三圈是過去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也包括東亞和東南亞經濟發達的國家,例如日本、韓國、越南和泰國等。
日本是世界經濟強國之一,過去受中國文化的影響至大且深,至今仍使用漢字。韓國和中國文化也有千絲萬縷的關系,雖然已經採用拼音文字,但韓國人的姓名和特殊的專有名詞,仍需要用到漢字。
越南也已改用拼音文字,但越南的許多歷史和文化,仍載錄在漢字古籍中,而越南的經濟與中國有著密切的關系。泰國的佛教文化、中庸之道和進取心,也與中國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
至於第四圈的大中華經濟圈則可涵蓋兩類,一類是指居住於世界各地的華人華裔,特別是指亞洲以外的華人華裔,他們大都群居於拉丁美洲、歐洲、大洋洲等文化和經濟發達的國家,而且都已經歸屬為所在國的公民,效忠所在國。 華人自願遷徙海外,始於19世紀,王賡武指出:「19世紀時,國內的戰亂與飢饉,把許多中國人『推出』國外;而國外一些新興的工業國又亟需廉價勞工,為貧困的中國人提供了工作的機會,把他們『拉』過去。這些華人以堅韌不拔與大無畏的進取精神,接受了挑戰。海外華人的核心問題,在於他們對國外不同的情況作出不同的反應。尤其是許多人從實際經驗中,決定在居留地定居下來,不再回中國,這就形成了海外華人建立了特殊的社區,而這也反過來決定了他們希望其後裔在居留地的前途。」(見潘翎主編《海外華人網路全書》)
這些決定在居留地定居下來的中國人,就被歷史學家稱為「海外華人」(Overseas Chinese)或「散居海外的華人」(Chinese diaspora)。
台灣從六七十年代開始,島內大量人民移居海外,80年代以後,香港和中國大陸人民蜂擁移居歐美,甚至遠至中東和非洲。他們在政治上雖然效忠所在國,但血比水濃,在文化上卻認同中國,學者杜維明在《海外華人網路全書》里把這這一類人歸為全球「文化中國」(Cultural China)的成員。然而,無論如何歸類,他們都是大中華文化圈第四圈的基石和大本營。
大中華文化圈第四圈第二類主要是指非華族人士,包括熱愛中華文化或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人士,也包括跟中國在商業與經貿上有來往的人士。
中國文化由本土而至兩岸三地、再擴展到第三圈,第四圈也正在逐漸發展形成中。因此,漢字作為中國文化和經濟的載體,其使用價值就顯得越來越重要了。
然而,不管是大中華經濟圈也好,還是大中華文化圈也罷,筆者偏愛使用「漢字文化圈」。不過這個詞應該賦予新的涵義,意指受到漢字文化影響的國家,以及使用漢字的國家或地區,都可概括在漢字文化圈裡頭。 換言之,漢字文化圈就是「筷子文化圈」,包括了中國大陸、港澳和台灣,也包括了日本、韓國、越南、新加坡和世界各地的華人華裔。
㈥ 中華文化圈都包括哪些國家,他們的實力如何
自從人類進化開始,在世界各地就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文明,比如西方國家的基督宗教文明,東亞的中華文化等,因為地區不同,文化的根源不同,這些文明也是各有各的特色。
而隨著時間長河的流逝,一部分文明因為各種原因被歷史淘汰,逐漸消失,其他文明卻保留至今,比如曾經的四大文明古國,就剩下了如今的中國還在興盛發展。
以至於現在有一種說法,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十分深厚,所以處於或者深受中華文化圈影響的國家發展得也不會落後。
那這句話是怎麼得出來的呢?且看下文分析。
一、早期中華文化圈的興盛
甚至在其他第三世界的國家眼中,中國儼然已經成為了第二個超級大國,而這一系列的發展當然得益於中華文化圈的強大影響力。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經歷了幾千年的文明建設,沒有泯滅在時間長河當中,自然有它的精妙之處。
而且建設這樣一個中華文明並非一日之功,哪怕中華文明十分古老也阻擋不住它特有的文化魅力,況且,現如今我們生活的社會就是中西方文明相結合的結果,足以見得中華文化的重要。
所以作為新一代中華文明的守護者和建設者,我們不僅要努力學習中華文化,更要堅持弘揚中華文化中的瑰寶、特色,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讓傳統中華文化再次復興偉大。
㈦ 中華文化的中華文化圈
自古以來,中華文化對中國周邊地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形成了相對獨立的中華文化圈、儒家文化圈,這一地區除了中國外,還包括日本、朝鮮、韓國、越南、琉球等地。
中華文化也對世界其他地區產生了重要影響。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中國文化,以及科舉制度、四大發明、航海造船等等,是歐洲近代啟蒙運動的重要思想源泉。
中華文化在古代曾經對周邊國家造成深重影響。一般把中國和收到中華文化影響的國家同城為漢文化圈或者中華文化圈。
日本文化是指在日本群島形成的獨特文化。日本文化在歷史上曾深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
朝鮮戰爭後朝鮮半島的南北對峙導致了南北朝鮮現代文化的差異,但雙方傳統文化卻一脈相承。朝鮮半島在歷史上與中國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朝鮮半島傳統文化深受中國文化影響,不過與中國傳統文化相比,朝鮮半島的傳統文化略有不同和獨特之處。
越南由於在歷史上曾是中國的一部分,所以其文化特徵和中國文化非常接近,亦是漢字文化圈的一部分。
琉球曾是中國的附屬國,在中日甲午戰爭之後被日本佔領並長期進行殖民統治,但琉球文化亦屬於中華文化圈。
㈧ 中華文化圈為何那麽小
可能你不愛聽。
現在世界的主流應該是英美文化。
中國文化輝煌過,但已經是很久的事了,那時傳媒落後,加上中國文化的擴張性不強,除了鄭和那時外也極少把目光投到大海上。
所以只是影響了周邊的國家。
印度文化不是很了解,擴張到中南半島和南洋群島也很正常啊,
因為他們離那更近。
工業革命開始,歐美就成為主流了。
以前我們先進,所以才有了周邊國家和地區漢化的說法。
就像現在我們都在西化一樣。。。
要不怎麼中國全民學英語,沒見歐美有把漢語從中小學就要學的。
民國到解放後一段時間我們還自己把自己的文化當毒草殺了。。。
個人意見,勿拍。。。
㈨ 中華文明圈的中心現在在哪
以中國為核心,中華文明圈西起今天的哈薩克的巴爾喀什湖,西南到西藏高原,南到越南北部,東南和正東臨海,東北涉及朝鮮半島和中國東三省,北則到蒙古以北。 台灣學者高明士認為:「東亞世界在地理上是以中國為中心,包括今天的韓國、日本、越南等地,這個地區是以中國文化為主要成分,與其它歷史世界顯然不同,稱為中國文化圈並不為過」。亨廷頓指出:「歷史上,中國自認為是兼容並蓄的一個『中華圈』,包括朝鮮、越南、琉球群島,還包括日本;……」。如今,隨著國家實力的強大、經濟的繁榮、國際間交往的頻繁,當代的中華文明正在以類似的方式來構建、來傳播:以中華民族為核心……,一個由華人佔多數的國家(新加坡),在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有重大影響的華人居民;以及受中國儒家教化影響頗大的非華人社會(南北朝鮮、越南)。」
㈩ 大中華區的大中華文化圈
大中華文化圈具體指漢字的誕生地中國以及周邊的越南、朝鮮、琉球、日本等國家和地區。 為文化圈的概念之一。其指歷史上受中華政治及中華文化影響、曾經或現在仍然使用漢字、以漢語文言文(日韓越稱之為「漢文」)作為書面語(並不使用口頭語言的漢語官話作為交流媒介)、文化、習俗相近的國家和地區,主要包括中國、日本(包括以前的琉球,現日本沖繩縣和鹿兒島縣南部奄美群島)、朝鮮、韓國、越南等東亞和東南亞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