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寫科幻小說需要做哪些准備
儲備豐富的科學知識。在科學知識上的涉足越精深越廣泛,就越容易寫出嚴謹專業的科幻小說,科幻小說作者是很忌諱文章中出現科學知識性錯誤的。因此在決定寫科幻之前,至少預留一年的時間博覽科學群書,先廣泛學習,後精深鑽研,做好充足的知識准備。同時發掘深刻的社會人文認知。科學知識如果單獨變成文字,那就成了科普文章而不是科幻小說了。即使是硬科幻小說,故事情節同樣要跟人類有關,因為讀者是人類。對社會人文認知得越深刻,寫出的故事情節就越能貼近人心,引起讀者共鳴。要培養這一點,必須經常與各種人和事打交道,豐富閱歷,對這些人和事勤於思考,慢慢地就會對社會、人性都有深刻的理解。
當兩部分原材料都已配齊,准備創作了,要先確定自己想告訴讀者一件什麼樣的宏觀大事,這也是故事的梗概。科幻小說的故事梗概可不一定是對現實社會的感悟了,它可以是對未來人類狀態的悲喜預測,可以是宇宙尺度上微觀與宏觀生物之間的火花,甚至可以超出本宇宙之外,放眼另一個平行宇宙中的關聯沖突。總之盡管放開膽量去想像,無論想像有多遠,都遠不過科幻的疆土。
『貳』 寫科幻小說要注意點什麼
首先建議讀一些正統的科幻小說,比如《科幻世界》和《科幻世界譯文版》上刊登和版推薦的小說權。如果要寫科學性比較強的的話,就必須提高自己的科學知識儲備,應該讀一些科學期刊,上網瀏覽一些科普網站。之後就是要多練習,多改進,多投稿,
要避免的事就是不要跟起點上的那些二流寫手一樣就好
『叄』 寫科幻小說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知識體系
至少知道點名詞和意義吧 別出什麼宇宙中轟隆一聲爆炸 百萬倍光速 黑洞很深
星球上有個上千公里長的戰艦 駕駛機甲 之類的奇怪錯誤就行了...
『肆』 寫科幻小說的人要懂許多的科學知識嗎
對於科學知識,不會要求你很專業,但是你多少要能懂一些,否則你寫出來的小說會有很多硬傷,比較失敗。樓上說的硬科幻和軟科幻,我認為只是純專業知識的含量不同。如果你要寫科幻小說,而又對科學知識懂的不是很多,我建議你可以寫一些不太涉及什麼專業知識,而是側重於對生活、社會以及人性的思考,相信一個喜歡科幻小說的朋友平常應該不會缺少這類的思考吧??如果你有興趣多和我交流,我的郵箱是[email protected](可以看出我也是個科幻迷了吧),對了,如果你寫出了第一篇科幻小說,別忘了發給我看看,加油啊。
『伍』 寫科幻小說,需要了解或者通曉哪些方面的知識
當然要注重文章裡面所描寫的技術內容,這就十分需要作者自身的理工科的功底,要使寫的內容在基本的尺度上自圓其說,注重描寫的技術細節,讓人感覺這就是現實中或者是在某個空間應該存在的。
『陸』 作為一個科幻小說作家,應了解哪些知識。
要看往哪個方向寫,硬科幻、軟科幻,或者新的創意方向。
硬科幻講究現實邏輯,需要嚴格的技術推演和科學依據,描寫極其可能實現的新技術新發明,不可過分的臆想虛構。比如高端武器、生物科學、人工智慧、能源、航空航天領域等等。
軟科幻,與硬科幻相反,不需要從科學的角度上進行合理或者說比較合理的推論和想像的科幻作品,稱之為軟科幻。它的情節和題材集中於哲學、心理學、政治學、歷史學或社會學等傾向。
『柒』 想學寫科幻小說應該從哪些方方面入手
http://www.zzsck.com/網站裡面有科幻小說的素材 以及一些寫小說的方法 祝作者的小說越寫越好
『捌』 科幻小說寫作技巧
單線式結構中的線索有可能是人,也有可能是物,或者事。在科幻小說中,以物、事,特別是具有神奇色彩的物或事為線索的情況要遠遠多過以人為線索情況,某種神秘事件從出現到解謎,通常就是一篇科幻小說的全部內容。這也是科幻小說的重要特徵。
二,復線式結構,即以兩條或兩條以上的線索交插表現形成的結構。復線式又分平行復線、主次復線、明暗復線等情況。村上春樹的科幻小說《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是平行復線的典型。「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兩個線索一直平行出現,直到小說結尾處才合為一體。王晉康的《生死平衡》是空間上主次復線的典型。圍繞主人公皇埔林展開的故事是主線,其餘是復線。劉慈欣的《地火》是時間上主次復線的典型。劉欣主持的地下煤制氣實驗上主線。一百多年後一個初中生體驗前輩采礦生涯的內容是副線。而他在《鄉村教師》里,更是運用復線式結構的佳作。一方面是極端落後的鄉村學校環境,一方面是先進得無法理喻的銀河系「碳基智慧生命」和「硅基智慧生命」的大戰。兩條線索最後交匯到一處,取得一種奇特的美學效果。金·凱利主演的科幻片《楚門的世界》則是明暗副線的典型。主人公被製片人操縱的生活是明線,製片人的活動是暗線。影片的前半部分一直是圍繞著主人公的明線,直到內容過了一半才進入另一條線索,揭開謎底。
三,散文式結構。這種結構打破了情節核心,以作者希望創造的某種意境、氛圍、情感為結構中心。比如克拉克的名著《地球凌日》,就是宇航員臨死前的樂觀主義精神為結構中心。國內作品採用散文式結構的有劉維佳的《黑太陽升起來》、凌晨的《燃燒的星球》,以及天津作者張卓的短篇科幻小說等。散文式結構較易表達作者的內心感受。不過,由於沒有情節線索,讀起來不太有趣,散文式結構的小說是那種提供給知音細細品味的作品。
還有一種比較少見的輻射式結構。在這種結構里,情節從一點發散開,向不同的方向輻射。王晉康的《解讀生命》也運用了這種結構。在這篇小說里,外星人來到地球,並且在與人類的沖突中被殺死。然而它們那種奇怪的死法最終沒有得到解釋。父子兩代科幻作者就根據這種死亡現象,虛構出不同的致死理由。在這里,小說從外星人死亡這個事件開始輻射出去,引出了不同的線索。與其它結構方式相比。輻射式結構過於復雜,適用范圍也小。
更有一些表面上凌亂不堪的結構方式,卻正符合作品本身的主題。比如,賽伯朋克流派的開山之作《神經漫遊者》,被譯成中文後,許多讀者無法接受那種天上地下的隨意式結構。但作者運用這樣的結構方式,正是為了表現網路世界裡人們支離破碎的生活特點。
上面這些結構方式,主要談了小說的主幹部分。小說的開始和結尾也是作者必須要注意的。開始決定了一篇小說是否吸引人,在讀者缺乏時間和耐心的今天,開始部分不吸引人,小說就失敗了一半。甚至可以這樣說,三五個自然段里不能讓讀者喜歡的作品就是失敗的作品。而結尾則決定這篇小說能給人留下什麼回味,好的結尾可以把全篇的努力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所以開始和結尾的構思往往更費力氣。
楊平的小說《黑客事件》的開始一個自然段只有一句話:「這個世界只有二百五十六色」。了解計算機技術的讀者一下子就知道,這是一個數字虛擬世界的故事。而對計算機技術了解不多的讀者也會產生疑問:什麼叫「只有二百五十六色」?這個優秀的開篇一直為科幻愛好者稱道。王晉康的《生死平衡》用了一個歌舞昇平式的開端:人類終於消滅了天花,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來到最後一個天花病人那裡,想取些樣本,卻得知已經有神秘人物取走了樣本。這個很喜氣的開始卻為後面的悲劇故事埋下的伏筆。
出色的結尾在科幻小說中也屢見不鮮。在克拉克的《與拉瑪相會》中,外星人的巨大飛船絲毫不理會人類的一番折騰,從太陽中得到能量後,轉頭高速飛走。星河的《殘缺的磁痕》中,主人公放棄了躲避地球磁場變化的機會,讓女友進入隱蔽所,獨自去面對危險的未來。這些結尾都把充分的想像空間留給了讀者,同時又結束了整個故事。
不過,對於不少作者來說,寫小說開頭時還很有創作沖動,寫到結尾時可能就會煩了、倦了,於是匆匆收尾了事。如果有這種情況,作者一定要提醒自己重視結尾的構造。
掌握小說的結構藝術,還要了解所謂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一種電影藝術手法,指把本來不在同樣時空的畫面、聲音等因素擺放在一處,使觀眾產生聯想,達到編導希望的效果。蒙太奇手法原本是電影工作者汲取自小說的技巧。只是這種技巧在小說創作中不為人注重。當蒙太奇在電影里大放光彩時,小說家們又把它請回來,加以改造,成為一種成熟的小說結構技巧。
(還是我,接上個回答)
『玖』 科幻小說怎樣寫
看你是准備些軟科幻還是硬科幻了抑或是稀飯科幻。硬科幻最難寫。首先要有過硬的知識,不能有硬傷,其次,一旦硬起來就會有很多專有名詞。會導致文章可讀性降低,軟科幻和稀飯科幻只要把背景設在未來或者太空然後處理好人物之間的關系就可以了,很簡單,但是也很可惜科幻兩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