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集作者 > 作者南山舊藏小說評價

作者南山舊藏小說評價

發布時間:2021-11-20 18:57:17

⑴ 對蘇軾的認識與評價。100字左右。

蘇軾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蘇軾的創造性活動不局限於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葯、烹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蘇軾典型地體現著宋代的文化精神。

從文學史的范圍來說,蘇軾的人生態度成為後代文人景仰的範式:進退自如,寵辱不驚。由於蘇軾把封建社會中士人的兩種處世態度用同一種價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處變不驚,無往而不可。

當然,這種範式更適用於士人遭受坎坷之時,它可以通向既堅持操守又全生養性的人生境界,這正是宋以後的歷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

(1)作者南山舊藏小說評價擴展閱讀:

在後代文人的心目中,蘇軾是一位天才的文學巨匠,人們爭相從蘇軾的作品中汲取營養。在金國和南宋對峙的時代,蘇軾在南北兩方都發生了深遠的影響。

蘇詩不但影響有宋一代的詩歌,而且對明代的公安派詩人和清初的宋詩派詩人有重要的啟迪。蘇軾的詞體解放精神直接為南宋辛派詞人所繼承,形成了與婉約詞平分秋色的豪放詞派,其影響一直波及清代陳維崧等人。

蘇軾的散文,尤其是他的小品文,是明代標舉獨抒性靈的公安派散文的藝術淵源,直到清代袁枚、鄭燮的散文中仍可時見蘇文的影響。

⑵ 陶淵明的人物評價

魯迅《題未定草(七)》:陶潛正因為並非渾身是「靜穆」,所以他偉大。

朱光潛《詩論》:淵明在情感生活上經過極端底苦悶,達到極端底和諧肅穆。

梁啟超《陶淵明之文藝及其品格》:自然界是他愛戀的伴侶,常常對著他笑。

李調元《雨村詩話》:淵明詩清遠閑放,是其本色,而其中有一段深古樸茂不可及處。

喬億《劍溪說詩》:陶詩混然元古,在六朝中自為一格。

(2)作者南山舊藏小說評價擴展閱讀:

飲酒詩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他的以「醉人」的語態或指責是非顛倒、毀譽雷同的上流社會;或反映仕途的險惡;或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現詩人在困頓中的牢騷不平。

詠懷詩

陶淵明的詠懷詩以《雜詩》十二首,《讀山海經》十三首為代表。《雜詩》十二首多表現了自己歸隱後有志難騁的政治苦悶,抒發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人格。

可見詩人內心無限深廣的憂憤情緒。《讀山海經》十三首借吟詠《山海經》中的奇異事物表達了同樣的內容,如第十首借歌頌精衛、刑天的「猛志固常在」來抒發和表明自己濟世志向永不熄滅。

田園詩

陶淵明的田園詩數量最多,成就最高。這類詩充分表現了詩人守志不阿的高尚節操;充分表現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勞動的認識和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現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嚮往。

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者。他的田園詩以純朴自然的語言、高遠拔俗的意境,為中國詩壇開辟了新天地,並直接影響到唐代田園詩派。在他的田園詩中,隨處可見的是他對污濁現實的厭煩和對恬靜的田園生活的熱愛。

⑶ 求 九眼天珠 百度雲資源,謝謝

鏈接:

提取碼:zf1h

《九眼天珠》是一部網路小說。雁北堂簽約作品,作者南山舊藏,已完結。

⑷ 後人對五柳先生評價的詩句

後人對五柳先生評價:
南北朝至唐代
顏延之《陶徵士誄》:居備勤儉,躬兼貧病。人否其憂,孑然其命。隱約就閑,遷延辭聘。非直也明,是惟道性。糾纏斡流,冥漠報施。孰雲與仁?實疑明智。謂天蓋高,胡愆斯義?履信曷憑?思順何置?年在中身,疢維痁疾。視死如歸,臨凶若吉。葯劑弗嘗,禱祀非恤。傃幽告終,懷和長畢。
沈約《宋書·隱逸傳》:潛弱年薄官,不潔去就之跡。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後代,自高祖王業漸隆,不復肯仕。所著文章,皆題其年月,義熙以前,則書晉氏年號;自永初以來,唯雲甲子而已。
蕭統《陶淵明傳》:淵明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群,任真自得。
《陶淵明集序》:有疑陶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者也。其文章不群,辭彩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橫素波而傍流,干青雲而直上。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加以貞志不休,安道苦節,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自非大賢篤志,與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鍾嶸《詩品》:文體省凈,殆無長語。篤意真古,辭興婉愜。每觀其文,想其人德。世嘆其質直。至如「歡顏酌春酒」,「日暮天無雲」,風華清靡,豈直為田家語邪!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也。
楊休之《陶集序錄》:余覽陶潛之文,辭采雖未優,而往往有奇絕異語,放逸之致,棲托仍高。
王通《文中子中說·立命篇》:或問陶元亮,子曰:「放人也。《歸去來》有避地之心焉,《五柳先生傳》則幾於閉關也。」
《晉書·隱逸傳》:厚秩招累,修名順欲。確乎群士,超然絕俗。養粹岩阿,銷聲林曲。激貪止競,永垂高躅。
孟浩然《仲夏歸漢南寄京邑舊游》:賞讀《高士傳》,最嘉陶征君,目耽田園趣,自謂羲皇人。
王維 《偶然作》:陶潛任天真,其性頗耽酒。自從棄官來,家貧不能有。九月九日時,菊花空滿手。中心竊自思,儻有人送否。白衣攜壺觴,果來遺老叟。且喜得斟酌,安問升與斗。奮衣野田中,今日嗟無負。兀傲迷東西,蓑笠不能守。傾倒強行行,酣歌歸五柳。生事不曾問,肯愧家中婦。
《與魏居士書》:近有陶潛,不肯把板屈腰見督郵,解印綬棄官去。後貧,《乞食》詩曰「叩門拙言辭」,是屢乞而慚也……一慚之不忍,而終身慚乎?此亦人我攻中,忘大守小,不受其後之累也。
李白《九日登山》: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為無杯中物,遂偶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黃花菊。
韓愈《送王秀才序》:吾少時讀《醉鄉記》,私怪隱居者,無所累於世,而猶有是言,豈誠旨於味邪?及讀阮籍、陶潛詩,乃知彼雖偃蹇不欲與世接,然猶未能平其心,或為事物是非相感發,於是有托而逃焉者也。
白居易《訪陶公舊宅》:垢塵不污玉,靈鳳不啄膻……連征竟不起,斯可謂真賢……不慕樽有酒,不慕琴無弦。慕君遺容利,老死此丘園。

宋代
林逋《省心錄》:陶淵明無功德以及人,而名節與功臣、義士等,何耶?蓋顏子以退為進,寧武子愚不可及之徒歟。

歐陽修: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蘇軾:吾與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過也。
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飢則扣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迎客。古今賢之,貴其真也。
黃庭堅《宿舊彭澤懷陶令》:潛魚願深渺,淵明無由逃。彭澤當此時,沉冥一世豪。司馬寒如灰,禮樂卯金刀。歲晚以字行,更始號元亮。凄其望諸葛,骯臟猶漢相。時無益州牧,指揮用諸將。平生本朝心,歲月閱江浪。空餘時語工,落筆九天上。向來非無人,此友獨可尚。屬予剛制酒,無用酌杯盎。欲招千載魂,斯文或宜當。
陳師道《後山詩話》:陶淵明之詩,切於事情,但不文耳。……淵明不為詩,寫其胸中之妙耳。……右丞、蘇州,皆學於陶,正得其自在。
王安石(陳正敏《遯齋閑覽》載):(王安石)言其(淵明)詩有奇絕不可及之語,如「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由詩人以來無此句也。然則淵明趨向不群,詞彩精拔,晉、宋之間,一人而已。
楊時《龜山先生語錄》:陶淵明詩所不可及者,沖澹深粹,出於自然。若曾用力學,然後知淵明詩非著力之所能成。
晁說之《晁氏客語》:淵明如:「歷覽千載書,時時見遺烈;高操非所攀,深得固窮節」,不與物競,不強所不能,自然守節。
蔡啟《蔡寬夫詩話》:觀其(淵明)《貧士》、《責子》與其他所作,當憂則憂,遇喜則喜,忽然憂樂兩忘,則隨所遇而皆適,未嘗有擇於其間,所謂超世遺物者,要當如是而後可也。
曾紘(李公煥《箋注陶淵明集》載):余嘗評陶公詩語造平淡而寓意深遠,外若枯槁,中實敷腴,真詩人之冠冕也。
蔡絛《西清詩話》:淵明意趣真古,清淡之宗,詩家視淵明,猶孔門之視伯夷也。
陶淵明像
許顗《彥周詩話》:陶彭澤詩,顏、謝、潘、陸皆不及者,以其平昔所行之事,附之於詩,無一點愧詞,所以能爾。
楊萬里《西溪先生和陶詩序》:淵明之詩,春之蘭,秋之菊,松上之風,澗下之水也。
《誠齋詩話》:五言古詩句雅淡而味深長者,陶淵明、柳子厚也。
朱熹《朱子語類》:淵明所說者庄、老,然辭卻簡古。……陶淵明詩,人皆說是平淡,據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來不覺耳。
敖器之:陶彭澤如絳雲在霄,舒捲自如。
辛棄疾《鷓鴣天》:晚歲躬耕不怨貧,只雞斗酒聚比鄰。都無晉宋之間事,自是羲皇以上人。千載後,百篇存,更無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謝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塵。
姜夔《白石道人詩說》:陶淵明天資既高,趣詣又遠,故其詩散而庄,澹而腴,斷不容作邯鄲步也。
真德秀《跋黃瀛甫擬陶詩》:以余觀之,淵明之學,正自經術中來,故形之於詩,有不可掩。《榮木》之憂,逝川之嘆也;《貧士》之詠,簞瓢之樂也。《飲酒》末章有曰:「羲農去我久,舉世少復真。汲汲魯中叟,彌縫使其淳。」淵明之智及此,是豈玄虛之士所可望耶?雖其遺寵辱,一得喪,其有曠達之風,細玩其詞,時亦悲涼感慨,非無意世事者,或者徒知義熙以後不著年號,為恥事二姓之驗,而不知其眷眷王室,蓋有乃祖長沙公之心,獨以力不得為,故肥遯以自絕,食薇飲水之言,銜木填海之喻,至深痛切,顧讀者弗之察耳。淵明之志若是,又豈毀彝倫、外名教者可同日語乎!
嚴羽《滄浪詩話》:漢、魏古詩,氣象混沌,難以句摘,晉以還方有佳句,如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謝靈運「池塘生春草」之類。謝所以不及陶者,康樂之詩精工,淵明之詩質而自然耳。
劉克庄《後村詩話》:陶公如天地間之有醴泉慶雲,是惟無出,出則為祥瑞,且饒坡公一人和陶可也。
《水龍吟》:平生酷愛淵明,偶然一出歸來早。題詩信意,也書甲子,也書年號。陶侃孫兒,孟嘉甥子,疑狂疑傲。與柴桑樵牧,斜川魚鳥,同盟後、歸於好。除了登臨吟嘯。事如天、莫相咨報。田園閑靜,市朝翻覆,回頭堪笑。節序催人,東籬把菊,西風吹帽。做先生處士,一生一世,不論資考。
湯漢《陶靖節詩集注自序》:陶公詩精深高妙,測之愈遠,不可漫觀也。不事異代之節,與子房五世相韓之義同。
黃震《張史院詩跋》:陶淵明無志於世,其寄於世也,悠然而澹。
陳模《懷古錄》:陶淵明窮而至於乞食,其視樂天富貴聲色之樂,豈可同年而語?然淵明陶然自得,未嘗數數留意於外物,蓋真實有得於心者,與徒事虛言者不同。
文天祥《海上》:王濟非痴叔,陶潛豈醉人。得官須報國,可隱即逃秦。

金元
趙秉文《東籬採菊圖》:淵明初亦仕,跡留心已遠。雅志懷林淵,高情邈雲漢。妖狐同晝昏,獨鶴警夜半。平生忠義心,回作松菊伴。東籬把一枝,意豈在酒盞。不見白衣來,目送南山雁。淡然忘言說,聊付一笑粲。
元好問《論詩》: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淵明是晉人。
劉因《歸去來圖》:淵明豪氣昔未除,翱翔八表凌天衢。歸來荒徑手自鋤,草中恐生劉寄奴。中年欲與夷皓俱,晚節樂地歸唐虞。平生磊磊一物無,《停雲》懷人早所圖。有酒今與龐通沽,眼中之人不可呼,哀歌撫卷聲嗚嗚。
吳澄《詹若麟淵明集補序》:予嘗謂楚之屈大夫,韓之張司徒,漢之諸葛丞相,晉之陶徵士,是四君子者,其制行也不同,其遭時也不同,而其心一也。一者何?明君臣之義而已。……陶子之詩,悟者尤鮮。其泊然沖淡而甘無為者,安命分也;其慨然感發而欲有為者,表志願也。嗚呼!陶子無昭烈之可輔以圖存,無高皇之可倚以復仇,無可以伸其志願,而寓於詩,使後之觀者,又昧昧焉,豈不重可悲也哉!屈子不忍見楚之亡而先死,陶子不幸見晉之亡而後死,死之先後異爾,異地則皆然,其亦重可哀已夫!
趙夢頫《題歸去來圖》:生世各有時,出處非偶然。淵明賦歸來,佳處未易言。後人多慕之,效顰惑蚩妍。終然不能去,俛仰塵埃間。斯人真有道,名與日月懸。青松卓然操,黃華霜中鮮。棄官亦易耳,忍窮北窗眠。撫琴三嘆息,世久無此賢。
《五柳先生傳論》:志功名者,榮祿不足以動其心;重道義者,功名不足以易其慮。何則?紆青懷金,與荷鋤畎畝者殊途;抗志青雲,與徼幸一時者異趣;此伯夷所以餓於首陽,仲連所以欲蹈東海者也。矧名教之樂,加乎軒冕,違己之痛,甚於凍餒,此重彼輕,有由然矣。仲尼有言曰,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未見其人。嗟乎,如先生近之矣!
虞集《跋子昂所畫淵明像》:田園歸來,涼風吹衣。窈窕崎嶇,遐蹤遠微。帝鄉莫期,乘化以歸。哲人之思,千載不違。

明代
宋濂《題張泐和陶詩》:陶靖節詩,如展禽仕魯,三仕三止,處之沖然,出言制行,不求甚異於俗,而動合於道,蓋和而節,質而文,風雅之亞也。
李東陽《懷麓堂詩話》:陶詩質厚近古,愈讀而愈見其妙。
陶淵明把酒南山
李夢陽《刻陶淵明集序》:淵明,高才豪逸人也,而復善知幾,厥遭靡時,潛龍勿用。然予讀其詩,有俯仰悲慨、玩世肆志之心焉,嗚呼惜哉!
朱奠培《松石軒詩評》:陶潛之作,如清瀾白鳥,長林麋鹿,雖弗嬰籠絡,可與其潔,而隱顯未齊,厭欣猶滯,直視乎此而不能忘隘乎彼者耶!
謝榛《四溟詩話》:淵明最有性情,使加藻飾,無異鮑、謝,何以發真趣於偶爾,寄至味於淡然?
歸有光《悠然亭記》:靖節之詩,類非晉、宋雕繪者之所為。而悠然之意,每見於言外,不獨一時之所適,而中無留滯,見天壤間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嘗以為悠然者,實與道俱,謂靖節不知道,不可也。
焦竑《陶靖節先生集序》:靖節先生人品最高,平生任真推發其而似易,譬之嶺玉淵珠,光彩自露,先生不知也。
王世貞《藝苑卮言》:淵明托旨沖淡,其造語有極工者,乃大入思來,琢之使無痕跡耳。後人苦一切深沉,取其形似,謂為自然,謬以千里。
何孟春《陶靖節集跋》:陶公自三代而下為第一風流人物,其詩文自兩漢以還為第一等作家。惟其胸次高,故其言語妙,而後世慕彼風流。
王文祿《文脈》:魏、晉以來,詩多矣,獨稱陶詩。陶辭過淡,不及曹、劉之雄,謝、江之麗,然多寓懷之作,故誦者慨然有塵外之思。
安磐《頤山詩話》:予謂漢、魏以來,知遵孔子而有志聖賢之學者,淵明也,故表而出之。
黃文煥《陶詩析義自序》:古今尊陶,統歸平淡;以平淡概陶,陶不得見也。析之以煉字煉章,字字奇奧,分合隱現,險峭多端,斯陶之手眼出矣。鍾嶸品陶,徒曰隱逸之宗;以隱逸蔽陶,陶又不得見也。析之以憂時念亂,思扶晉衰,思抗晉禪,經濟熱腸,語藏本末,涌若海立,屹若劍飛,斯陶之心膽出矣。
許學夷《詩源辯體》:惟靖節不宗古體,不習新語,而真率自然,則自為一源也……靖節詩真率自然,自為一源,雖若小偏,而文體完純,實有可取。……靖節詩,初讀之覺其平易,及其下筆,不得一語彷彿,乃是其才高趣遠使然,初非琢磨所至也。……靖節詩句法天成而語意透徹,有似《孟子》一書。……靖節詩直寫己懷,自然成文。……靖節詩不為冗語,惟意盡便了,故集中長篇甚少;此韋、柳所不及也。
唐順之《答茅鹿門知縣》:陶彭澤未嘗較聲律,雕句文,但信手寫出,便是宇宙間第一等好詩。何則?其本色高也。
胡應麟《詩藪》:……陶之五言,開千古平淡之宗;……陶之意調雖新,源流匪遠;……
薛應旂《方山紀述》:陶靖節之乞食而詠,邵康節之微醺而吟,非有所自得者,能若是乎?過此以往,孔、顏之樂其樂矣。
江盈科《雪濤詩評》:陶淵明超然塵外,獨辟一家,蓋人非六朝之人,故詩亦非六朝之詩。
何湛之《陶韋合集序》:晉處士植節於板盪之秋,游心於名利之外,其詩沖夷清曠,不染塵俗,無為而為,故語皆實際,信《三百篇》之後一人也。
王圻《稗史》:情之所蓄,無不可吐出;景之所觸,無不可寫人;晉惟淵明,唐惟少陵。……陶詩淡,不是無繩削,但繩削到自然處,固見其淡之妙,不見繩削之跡。
鍾惺《古詩歸》:陶詩閑遠,自其本色,一段淵永淹潤之氣,其妙全在不枯。
陸時雍《詩鏡總論》:素而絢、卑而未始不高者,淵明也。
劉朝箴《論陶》:靖節非儒非俗,非狂非狷,非風流非抗執,平淡自得,無事修飾,皆有天然自得之趣;而飢寒困窮,不以累心,但足其酒,百慮皆空矣。及感遇而為文詞,則牽意任真,略無斧鑿痕、煙火氣。

清代
顧炎武《日知錄》:栗里之徵士,淡然若忘於世,而感憤之懷,有時不能自止,而微見其情者,真也,其汲汲於自表暴而為言者,偽也。
《菰中隨筆》:陶徵士、韋蘇州,非直狷介,實有志天下者。
陶淵明像
王夫之《古詩評選》:鍾嶸以陶詩「出於應璩」,「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論者為以為然。然自非沉酣六義,豈不知此語之確也。平淡之於詩,自為一體。平者取勢不雜,淡者遣意不煩之謂也。陶詩於此,固多得之,然亦豈獨陶詩為爾哉?若以近俚為平,無味為淡,唐之元、白,宋之歐、梅,據此以為勝場。而一行欲了,引之使長;精意欲來,去之若鶩,乃以取適於老嫗,見稱蠻夷,自相張大,則亦不知曝背之非暖而欲獻之也。且如《關雎》一篇,實為風始,自其不雜不煩者言之,題以平淡,夫豈不可?乃夫子稱其「不淫不傷」,「為王化之基」。今試思其不淫不傷者何在?正自古人莫喻其際。彼所稱平淡者,淫而不返,傷而無節者也。陶詩恆有率意一往,或篇多數句,句多數字,正唯恐愚蒙者不知其意,故以樂以哀,如聞其哭笑,斯惟隱者弗獲。已而與田舍翁嫗相酬答,故習與性成;因之放不知歸爾。夫乃知鍾嶸之品陶為得陶真也。
馮班《滄浪詩話糾謬》:詩人言飲酒,不以為諱,陶公始之也。
陳祚明《采菽堂詩選》:千秋之詩,謂惟陶與杜可也。……陶靖節詩,如巫峽高秋,白雲舒捲,木落水清,日寒山皎之中,長空曳練,縈郁紓回。
汪琬《陶淵明像贊》:金行既衰,寄奴嗣起。蟻斗蠅營,公實憎恥。欲群鳥獸,無所棲止。桃華之源,特寓言爾。風生北窗,菊抽東籬。何以悅志,拊琴賦詩。遺詩百篇,澹漠沖誇。二蘇之後,其孰能知之?
朱彝尊《題亡兒書陶靖節文》:少陵野老,譏陶公未必能達道,非篤論也。
葉燮《原詩》:陶潛胸次浩然,吐棄人間一切,故其詩俱不從人間得,詩家之方外,別有三昧也。
張謙宜《絸齋詩談》:陶詩句句近人,卻字字高妙,不是工夫,亦不是悟性。只緣胸襟浩盪,所以矢口超絕。
吳菘《論陶》:淵明非隱逸也,其忠君愛國,憂愁感憤,不能自已,間發於詩,而詞句溫厚和平,不激不隨,深得《三百篇》遺意。
賀貽孫《詩筏》:陶元亮詩,淡而不厭。何以不厭?厚為之也。詩固有濃而薄、淡而厚者矣。……晉人詩,能以朴自立門戶者,惟陶元亮一人。
吳瞻泰《陶詩匯注序》:古詩自漢而下,定以靖節為宗,其詞旨沖澹,彌朴彌巧,真所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者也。
喬億《劍溪說詩》:陶詩混然元古,在六朝中自為一格。
沈德潛《說詩晬語》:陶公以名臣之後,際易代之時,欲言難言,時時寄託,不獨《詠荊軻》一章也,六朝第一流人物。其詩自能曠世獨立,鍾記室謂其源出於應璩,目為中品,一言不智,難辭厥咎已。
紀昀《雲林詩抄序》:夫陶淵明詩,時有壯論,然不至如明人道學詩之迂拙也。
趙文哲《媕雅堂詩話》:陶公之詩,元氣淋漓,天機瀟灑,純任自然。然細玩其體物抒情,傅色結響,並非率易出之者,世人以白話為陶詩,真堪一哂。學者須從此著神,然亦不宜多學。
李調元《雨村詩話》:淵明詩清遠閑放,是其本色,而其中有一段深古樸茂不可及處。
宋大樽《茗香詩論》:淵明田園詩之佳,佳於其人之有高趣也。使淵明游山賦詩,不知又當何如?至宋之詩人,無逾康樂者,遂與陶並稱,幸矣。
方東樹《昭昧詹言》:惟陶公則全是胸臆自流出,不學人而自成,無意為詩而已至。
潘德輿《養一齋詩話》:陶公詩雖天機和鬯,靜氣流溢,而其中曲折激盪處,實有憂憤陳郁不可一世之慨,不獨於易代之際,奮欲圖報。
龔自珍《雜詩》:陶潛詩喜說荊軻,想見《停雲》發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俠骨恐無多。
陶潛酷似卧龍豪,萬古潯陽松菊高。莫信詩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騷》。
陶潛磊落性情溫,冥報因他一飯恩。頗覺少陵詩吻薄,但言朝叩富兒門。

⑸ 人們對駱賓王的評價,駱賓王的代表作和他的影響,個是什麼

駱賓王(約640~684)唐代詩人。字觀光,義烏人(今中國浙江義烏)人。唐朝初期的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又與富嘉謨並稱「富駱」。

其父官青州博昌縣令,死於任所。他7歲能詩,有「神童」之稱。據說詠鵝詩就是此時所作:「鵝,鵝,鵝,曲頸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父死後,他流寓博山,後移居兗州瑕丘縣,在貧困落拓的生活中度過了早年歲月。唐高宗永徽(650~655)年間,為道王李元慶府屬,道王叫他陳述才能,他恥於自炫,辭不奉命。後拜奉禮郎,為東台詳正學士。因事被謫,從軍西域,久戍邊疆。後入蜀,居姚州道大總管李義軍幕,平定蠻族叛亂,文檄多出其手。在蜀時,與盧照鄰往還唱酬。儀鳳三年(678),後調任武功主簿、長安主簿,又由長安主簿入朝為侍御史,武則天當政,駱多次上書諷刺,得罪入獄。駱在獄詠蟬,有雲:「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以抒悲憤。次年,遇赦得釋。調露二年(680),出任臨海縣丞,世稱駱臨海。棄官游廣陵,作詩明志:「寶劍思存楚,金椎許報韓。」嗣聖元年(684),武則天廢中宗自立,這年9月,徐敬業(即李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駱賓王為徐府屬,被任為藝文令,掌管文書機要。他起草著名的《討武氏檄》(即《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沖而南斗平,暗鳴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慷慨激昂,氣吞山河。武則天讀至「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皇然問:「誰為之?」或以賓王對,武則天感嘆曰:「宰相安得失此人?」11月徐敬業兵敗被殺,駱賓王下落不明。《資治通鑒》說他與李同時被殺,《朝野僉載》說是投江而死,《新唐書》本傳說他「亡命不知所之」,而孟綮《本事詩》則說:「當敬業之敗,與賓王俱逃,捕之不獲。將帥慮失大魁,得不測罪。時死者數萬人,因求戮類二人者,函首以獻。後雖知不死,不敢捕送。故敬業得為衡山僧,年九十餘乃卒。賓王亦落發,遍游名山。至靈隱,以周歲卒。」

在四傑中他的詩作最多。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為初唐罕有的長篇,當時以為絕唱。駱還曾久戍邊城,寫有不少邊塞詩「晚鳳迷朔氣,新瓜照邊秋。灶火通軍壁,烽煙上戍樓。」豪情壯志,見聞親切。唐中宗復位後,詔求駱文,得數百篇。後人收集之駱賓王詩文集頗多,以清陳熙晉之《駱臨海集筆注》最為完備。
他和盧照鄰都擅長七言歌行,「富有才情,兼深組織」,「得擅長什之譽」(胡震亨《唐音癸簽》)。他的長篇歌行《帝京篇》在當時就己被稱為絕唱,《疇昔篇》、《艷情代郭氏贈盧照鄰》、《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等也都具有時代意義,往往以□崎磊落的氣息,驅使富艷瑰麗的詞華,抒情敘事,間見雜出,形式非常靈活。這種詩體,從六朝小賦變化而來,它吸取了六朝樂府中轆轤輾轉的結構形式以及正在發展中的今體詩的對仗和韻律,言詞整齊而流利,音節宛轉而和諧,聲情並茂,感染力強,易於上口成誦。明代何景明說初唐四子「音節往往可歌」(《明月篇序》),所指即此。在駱賓王稍後的劉希夷、張若虛以及盛唐的李頎、王維、高□,中唐的元稹、白居易,晚唐的鄭□、韋庄,及至清代吳偉業等人的長篇歌行,都是沿著這條線索發展下來的。

駱賓王的五律也有不少佳作。如《在獄詠蟬》,托物寄興,感慨深微,是膾炙人口的名篇;《送鄭少府入遼》抒寫立功報國的樂觀戰斗精神,格高韻美,詞華朗耀,除了全首平仄聲調還不協調,律體形式尚未成熟而外,比起楊炯的《從軍行》、《紫騮馬》並無遜色。絕句小詩,如《於易水送人》、《在軍登城樓》,寥寥20字中,壯志豪情,激盪著風雲之氣,頗能見出詩人的個性風格,在初唐絕句中也是不多見的。

「四傑」齊名,原是詩文並稱的。他們的駢文在才華艷發、詞采贍富之中,寓有一種清新俊逸的氣息。無論抒情、說理或敘事,都能運筆如舌,揮灑自如,比起六朝後期堆花儷葉,一味追求形式之美的文風,有著明顯的不同。駱賓王《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便是最能代表這種時代新風、流傳廣泛的名作之一。它以封建時代忠義大節作為理論根據,號召人們起來反對正在籌建中的武周王朝,氣勢充沛,筆端帶有情感。其中「一□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二句,頗能激發唐朝舊臣對故君的懷念。據說武後讀到了這兩句,矍然為之動容,問:「誰為之?」或以賓王對。後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新唐書》本傳)足見他在政治和文學上的才能,連敵對方面目空一世的武則天,也為之折服。

《駱賓王集》,最早為中宗時郗雲卿所輯10卷本,其書已佚。明、清兩朝流行的有4卷本、6卷本和10卷本,所收篇目大致相同,均為後人重輯。清人陳熙晉《駱臨海集箋注》後出,最為完善,有中華書局排印本。事跡見新、舊《唐書》。

駱賓王詩集:
詠鵝(七歲時作)

鵝, 鵝 ,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在獄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詠美人在天津橋

美女出東鄰,容與上天津。
整衣香滿路,移步襪生塵。
水下看妝影,眉頭畫月新。
寄言曹子建,個是洛川神。

早發諸暨

征夫懷遠路,夙駕上危巒。
薄煙橫絕巘,輕凍澀回湍。
野霧連空暗,山風入曙寒。
帝城臨灞涘,禹穴枕江干。
橘性行應化,蓬心去不安。
獨掩窮途淚,長歌行路難。

夏日游德州贈高四

日觀鄰全趙,星臨俯舊吳。
鬲津開巨浸,稽阜鎮名都。
紫雲浮劍匣,青山孕寶符。
封疆恢霸道,問鼎競雄圖。
神光包四大,皇威震八區。
風煙通地軸,星象正天樞。
天樞限南北,地軸殊鄉國。
辟門通舜賓,比屋封堯德。
言謝垂鉤隱,來參負鼎職。
天子不見知,群公詎相識。
未展從東駿,空戢圖南翼。
時命欲何言,撫膺長嘆息。
嘆息將如何,遊人意氣多。
白雪梁山曲,寒風易水歌。
泣魏傷吳起,思趙切廉頗。
凄斷韓王劍,生死翟公羅。
羅悲翟公意,劍負韓王氣。
驕餌去易論,忌途良可畏。
夙昔懷江海,平生混涇渭。
千載契風雲,一言忘賤貴。
去去訪林泉,空谷有遺賢。
言投爵里刺,來泛野人船。
締交君贈縞,投分我忘筌。
成風郢匠斫,流水伯牙弦。
牙弦忘道術,漳濱恣閑逸。
聊安張蔚廬,詎掃陳蕃室。
虛室狎招尋,敬愛混浮沉。
一諾黃金信,三復白珪心。
霜松貞雅節,月桂朗沖襟。
靈台萬頃浚,學府九流深。
談玄明毀璧,拾紫陋籝金。
鷺濤開碧海,鳳彩綴詞林。
林虛星華映,水澈霞光凈。
霞水兩分紅,川源四望通。
霧卷天山靜,煙銷太史空。
鳥聲流向薄,蝶影亂芳叢。
柳陰低槧水,荷氣上薰風。
風月芳菲節,物華紛可悅。
將歡促席賞,遽爾又歸別。
積水帶吳門,通波連禹穴。
贈言雖欲盡,機心庶應絕。
潘岳本自閑,梁鴻不因熱。
一瓢欣狎道,三月聊棲拙。
棲拙隱金華,狎道訪仙查。
放曠愚公谷,消散野人家。
一頃南山豆,五色東陵瓜。
野衣裁薜葉,山酒酌藤花。
白雲離望遠,青溪隱路賒。
儻憶幽岩桂,猶冀折疏麻。

在江南贈宋五之問

井絡雙源浚,潯陽九派長。
淪波通地穴,輸委下歸塘。
別島籠朝蜃,連洲擁夕漲。
韞珠澄積潤,讓璧動浮光。
浮光凝折水,積潤疏圓沚。
玉輪涵地開,劍閣連星起。
風煙標迥秀,英靈信多美。
懷德踐遺芳,端操慚謀己。
謀己謬觀光,牽跡強凄惶。
揆拙迷三省,勞生昧兩忘。
彈隨空被笑,獻楚自多傷。
一朝殊默語,千里易炎涼。
炎涼幾遷貿,川陸疲臻湊。
積水架吳濤,連山橫楚岫。
風月雖殊昔,星河猶是舊。
姑蘇望南浦,邯鄲通北走。
北走平生親,南浦別離津。
瀟湘一超忽,洞庭多苦辛。
秋江無綠芷,寒汀有白蘋。
采之將何遺,故人漳水濱。
漳濱已遼遠,江潭未旋返。
為聽短歌行,當想長洲苑。
露金熏菊岸,風佩搖蘭坂。
蟬鳴稻葉秋,雁起蘆花晚。
晚秋雲日明,亭皋風霧清。
獨負平生氣,重牽搖落情。
占星非聚德,夢月詎懸名。
寂寥傷楚奏,凄斷泣秦聲。
秦聲懷舊里,楚奏悲無已。
郢路少知音,叢台富奇士。
溫輝凌愛日,壯氣驚寒水。
一顧重風雲,三冬足文史。
文史盛紛綸,京洛多風塵。
猶輕五車富,未重一囊貧。
李仙非易托,蘇鬼尚難因。
不惜勞歌盡,誰為聽陽春。

晚憩田家

轉蓬勞遠役,披薜下田家。
山形類九折,水勢急三巴。
懸梁接斷岸,澀路擁崩查。
霧岩淪曉魄,風漵漲寒沙。
心跡一朝舛,關山萬里賒。
龍章徒表越,閩俗本殊華。
旅行悲泛梗,離贈折疏麻。
唯有寒潭菊,獨似故園花。

出石門

層岩遠接天,絕嶺上棲煙。
松低輕蓋偃,藤細弱絲懸。
石明如掛鏡,苔分似列錢。
暫策為龍杖,何處得神仙。

至分陝

陝西開勝壤,召南分沃疇。
列樹巢維鵲,平渚下雎鳩。
憩棠疑勿剪,曳葛似攀樛。
至今王化美,非獨在隆周。

寓居洛濱對雪憶謝二
(一作洛濱對雪憶謝二兄弟)

旅思眇難裁,沖飆恨易哀。
曠望洛川晚,飄颻瑞雪來。
積彩明書幌,流韻繞琴台。
色奪迎仙羽,花避犯霜梅。
謝庭賞方逸,袁扉掩未開。
高人儻有訪,興盡詎須回。

北眺舂陵

攬轡疲宵邁,驅馬倦晨興。
既出封泥谷,還過避雨陵。
山行明照上,溪宿密雲蒸。
登高徒欲賦,詞殫獨撫膺。

夏日游目聊作

暫屏囂塵累,言尋物外情。
致逸心逾默,神幽體自輕。
浦夏荷香滿,田秋麥氣清。
詎假滄浪上,將濯楚臣纓。

同崔駙馬曉初登樓思京

麗譙通四望,繁憂起萬端。
綺疏低晚魄,鏤檻肅初寒。
白雲鄉思遠,黃圖歸路難。
唯餘西向笑,暫似當長安。

月夜有懷簡諸同病

閑庭落景盡,疏簾夜月通。
山靈響似應,水凈望如空。
棲枝猶繞鵲,遵渚未來鴻。
可嘆高樓婦,悲思杳難終。

敘寄員半千

薄宦三河道,自負十餘年。
不應驚若厲,只為直如弦。
坐歷山川險,吁嗟陵谷遷。
長吟空抱膝,短翮詎沖天。
魂歸滄海上,望斷白雲前。
釣名勞拾紫,隱跡自談玄。
不學多能聖,徒思鴻寶仙。
斯志良難已,此道豈徒然。
嗟為刀筆吏,恥從繩墨牽。
岐路情雖狎,人倫地本偏。
長揖謝時事,獨往訪林泉。
寄言二三子,生死不來旋。

詠懷古意上裴侍郎

三十二餘罷,鬢是潘安仁。
四十九仍入,年非朱買臣。
縱橫愁系越,坎壈倦遊秦。
出籠窮短翮,委轍涸枯鱗。
窮經不沾用,彈鋏欲誰申。
天子未驅策,歲月幾沉淪。
輕生長慷慨,效死獨殷勤。
徒歌易水客,空老渭川人。
一得視邊塞,萬里何苦辛。
劍匣胡霜影,弓開漢月輪。
金刀動秋色,鐵騎想風塵。
為國堅誠款,捐軀忘賤貧。
勒功思比憲,決略暗欺陳。
若不犯霜雪,虛擲玉京春。

春夜韋明府宅宴得春字

酌桂陶芳夜,披薜嘯幽人。
雅琴馴魯雉,清歌落范塵。
宿雲低迥蓋,殘月上虛輪。
幸此承恩洽,聊當故鄉春。

過張平子墓

西鄂該通理,南陽擅德音。
玉卮浮藻麗,銅渾積思深。
忽懷今日昔,非復昔時今。
日落豐碑暗,風來古木吟。
惟嘆窮泉下,終郁羨魚心。

從軍中行路難二首
(一作行軍軍中行路難、 軍中行路難)

君不見封狐雄虺自成群,馮深負固結妖氛。
玉璽分兵征惡少,金壇受律動將軍。
將軍擁旄宣廟略,戰士橫行靜夷落。
長驅一息背銅梁,直指三巴登劍閣。
閣道岧嶢起戍樓,劍門遙裔俯靈丘。
邛關九折無平路,江水雙源有急流。
征役無期返,他鄉歲華晚。
杳杳丘陵出,蒼蒼林薄遠。
途危紫蓋峰,路澀青泥坂。
去去指哀牢,行行入不毛。
絕壁千里險,連山四望高。
中外分區宇,夷夏殊風土。
交趾枕南荒,昆彌臨北戶。
川原繞毒霧,溪谷多淫雨。
行潦四時流,崩查千歲古。
漂梗飛蓬不自安,捫藤引葛度危巒。
昔時聞道從軍樂,今日方知行路難。
滄江綠水東流駛,炎洲丹徼南中地。
南中南斗映星河,秦川秦塞阻煙波。
三春邊地風光少,五月瀘中瘴癘多。
朝驅疲斥候,夕息倦樵歌。
向月彎繁弱,連星轉太阿。
重義輕生懷一顧,東伐西征凡幾度。
夜夜朝朝斑鬢新,年年歲歲戎衣故。
灞城隅,滇池水,天涯望轉積,地際行無已。
徒覺炎涼節物非,不知關山千萬里。
棄置勿重陳, 征行多苦辛。
且悅清笳楊柳曲,詎憶芳園桃李人。
絳節朱旗分白羽,丹心白刃酬明主。
但令一被君王知,誰憚三邊征戰苦。
行路難,幾千端,無復歸雲憑短翰,
空餘望日想長安。
(此首一作辛常伯詩)

君不見玉關塵色暗邊庭,
銅鞮雜虜寇長城。
天子按劍征餘勇,
將軍受脤事橫行。
七德龍韜開玉帳,
千里鼉鼓疊金鉦。
陰山苦霧埋高壘,
交河孤月照連營。
連營去去無窮極,
擁旆遙遙過絕國。
陣雲朝結晦天山,
寒沙夕漲迷疏勒。
龍鱗水上開魚貫,
馬首山前振雕翼。
長驅萬里詟祁連,
分麾三命武功宣。
百發烏號遙碎柳,
七尺龍文迥照蓮。
春來秋去移灰琯,
蘭閨柳市芳塵斷。
雁門迢遞尺書稀,
鴛被相思雙帶緩。
行路難,行路難,
誓令氛祲靜皋蘭。
但使封侯龍額貴,
詎隨中婦鳳樓寒。
(同辛常伯作)

帝京篇

山河千里國,城闕九重門。
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
皇居帝里崤函谷,鶉野龍山侯甸服。
五緯連影集星躔,八水分流橫地軸。
秦塞重關一百二,漢家離宮三十六。
桂殿嶔岑對玉樓,椒房窈窕連金屋。
三條九陌麗城隈,萬戶千門平旦開。
復道斜通鳷鵲觀,交衢直指鳳凰台。
劍履南宮入,簪纓北闕來。
聲名冠寰宇,文物象昭回。
鉤陳肅蘭戺,璧沼浮槐市。
銅羽應風回,金莖承露起。
校文天祿閣,習戰昆明水。
朱邸抗平台,黃扉通戚里。
平台戚里帶崇墉,炊金饌玉待鳴鍾。
小堂綺帳三千戶,大道青樓十二重。
寶蓋雕鞍金絡馬,蘭窗綉柱玉盤龍。
綉柱璇題粉壁映,鏘金鳴玉王侯盛。
王侯貴人多近臣,朝游北里暮南鄰。
陸賈分金將宴喜,陳遵投轄正留賓。
趙李經過密,蕭朱交結親。
丹鳳朱城白日暮,青牛紺幰紅塵度。
俠客珠彈垂楊道,倡婦銀鉤採桑路。
倡家桃李自芳菲,京華游俠盛輕肥。
延年女弟雙鳳入,羅敷使君千騎歸。
同心結縷帶,連理織成衣。
春朝桂尊尊百味,秋夜蘭燈燈九微。
翠幌珠簾不獨映,清歌寶瑟自相依。
且論三萬六千是,寧知四十九年非。
古來榮利若浮雲,人生倚伏信難分。
始見田竇相移奪, 俄聞衛霍有功勛。
未厭金陵氣,先開石槨文。
朱門無復張公子,灞亭誰畏李將軍。
相顧百齡皆有待,居然萬化咸應改。
桂枝芳氣已銷亡,柏梁高宴今何在。
春去春來苦自馳,爭名爭利徒爾為。
久留郎署終難遇,空掃相門誰見知。
當時一旦擅豪華,自言千載長驕奢。
倏忽摶風生羽翼,須臾失浪委泥沙。
黃雀徒巢桂,青門遂種瓜。
黃金銷鑠素絲變,一貴一賤交情見。
紅顏宿昔白頭新,脫粟布衣輕故人。
故人有湮淪,新知無意氣。
灰死韓安國,羅傷翟廷尉。
已矣哉,歸去來。
馬卿辭蜀多文藻,揚雄仕漢乏良媒。
三冬自矜誠足用,十年不調幾邅回。
汲黯薪逾積, 孫弘閣未開。
誰惜長沙傅,獨負洛陽才。

疇昔篇

少年重英俠,弱歲賤衣冠。
既托寰中賞,方承膝下歡。
遨遊灞水曲,風月洛城端。
且知無玉饌,誰肯逐金丸。
金丸玉饌盛繁華,自言輕侮季倫家。
五霸爭馳千里馬,三條競騖七香車。
掩映飛軒乘落照,參差步障引朝霞。
池中舊水如懸鏡,屋裡新妝不讓花。
意氣風雲倏如昨,歲月春秋屢回薄。
上苑頻經柳絮飛,中園幾見梅花落。
當時門客今何在,疇昔交朋已疏索。
莫教憔悴損容儀,會得高秋雲霧廓。
淹留坐帝鄉,無事積炎涼。
一朝披短褐,六載奉長廊。
賦文慚昔馬,執戟嘆前揚。
揮戈出武帳,荷筆入文昌。
文昌隱隱皇城裡,由來奕奕多才子。
潘陸詞鋒駱驛飛,張曹翰苑縱橫起。
卿相未曾識,王侯寧見擬。
垂釣甘成白首翁,負薪何處逢知己。
判將運命賦窮通,從來奇舛任西東。
不應永棄同芻狗,且復飄颻類轉蓬。
容鬢年年異,春華歲歲同。
榮親未盡禮,徇主欲申功。
脂車秣馬辭鄉國,縈轡西南使邛僰。
玉壘銅梁不易攀,地角天涯眇難測。
鶯囀蟬吟有悲望,鴻來雁度無音息。
陽關積霧萬里昏,劍閣連山千種色。
蜀路何悠悠,岷峰阻且修。
回腸隨九折,迸淚連雙流。
寒光千里暮,露氣二江秋。
長途看束馬,平水且沉牛。
華陽舊地標神制,石鏡蛾眉真秀麗。
諸葛才雄已號龍,公孫躍馬輕稱帝。
五丁卓犖多奇力,四士英靈富文藝。
雲氣橫開八陣形,橋形遙分七星勢。
川平煙霧開,游戲錦城隈。
墉高龜望出,水凈雁文回。
尋姝入酒肆,訪客上琴台。
不識金貂重,偏惜玉山頹。
他鄉冉冉消年月,帝里沈沈限城闕。
不見猿聲助客啼,唯聞旅思將花發。
我家迢遞關山裡,關山迢遞不可越。
故園梅柳尚餘春,來時勿使芳菲歇。
解鞅欲言歸, 執袂愴多違。
北梁俱握手,南浦共沾衣。
別情傷去蓋, 離念惜徂輝。
知音何所託,木落雁南飛。
回來望平陸, 春來酒應熟。
相將菌閣卧青溪,且用藤杯泛黃菊。
十年不調為貧賤,百日屢遷隨倚伏。
只為須求負郭田,使我再干州縣祿。
百年鬱郁少騰遷,萬里遙遙入鏡川。
涘江拂潮沖白日,淮海長波接遠天。
叢竹凝朝露,孤山起暝煙。
賴有邊城月,常伴客旌懸。
東南美箭稱吳會,名都隱軫三江外。
塗山執玉應昌期,曲水開襟重文會。
仙鏑流音鳴鶴嶺,寶劍分輝落蛟瀨。
未看白馬對蘆芻,且覺浮雲似車蓋。
江南節序多,文酒屢經過。
共踏春江曲,俱唱采菱歌。
舟移疑入鏡,棹舉若乘波。
風光無限極,歸楫礙池荷。
眺聽煙霞正流眄,即從王事歸艫轉。
芝田花月屢裴回,金谷佳期重遊衍。
登高北望嗤梁叟,憑軾西征想潘掾。
峰開華岳聳疑蓮,水激龍門急如箭。
人事謝光陰,俄遭霜露侵。
偷存七尺影,分沒九泉深。
窮途行泣玉,憤路未藏金。
茹荼空有嘆,懷橘獨傷心。
年來歲去成銷鑠,懷抱心期漸寥落。
掛冠裂冕已辭榮,南畝東皋事耕鑿。
賓階客院常疏散,蓬徑柴扉終寂寞。
自有林泉堪隱棲,何必山中事丘壑。
我住青門外,家臨素滻濱。
遙瞻丹鳳闕,斜望黑龍津。
荒衢通獵騎,窮巷抵樵輪。
時有桃源客,來訪竹林人。
昨夜琴聲奏悲調,旭旦含顰不成笑。
果乘驄馬發囂書,復道郎官稟綸誥。
冶長非罪曾縲紲,長孺然灰也經溺。
高門有閱不圖封,峻筆無聞斂敷妙。
適離京兆謗,還從御史彈。
炎威資夏景,平曲況秋翰。
畫地終難入,書空自不安。
吹毛未可待,搖尾且求餐。
丈夫坎壈多愁疾,契闊迍邅盡今日。
慎罰寧憑兩造辭,嚴科直掛三章律。
鄒衍銜悲系燕獄,李斯抱怨拘秦桎。
不應白發頓成絲,直為黃沙暗如漆。
紫禁終難叫,朱門不易排。
驚魂聞葉落,危魄逐輪埋。
霜威遙有厲,雪枉遂無階。
含冤欲誰道,飲氣獨居懷。
忽聞驛使發關東,傳道天波萬里通。
涸鱗去轍還游海,幽禽釋網便翔空。
舜澤堯曦方有極,讒言巧佞儻無窮。
誰能跼跡依三輔,會就商山訪四翁。

艷情代郭氏答盧照鄰

迢迢芊路望芝田,眇眇函關恨蜀川。
歸雲已落涪江外,還雁應過洛水瀍。
洛水傍連帝城側,帝宅層甍垂鳳翼。
銅駝路上柳千條,金谷園中花幾色。
柳葉園花處處新,洛陽桃李應芳春。
妾向雙流窺石鏡,君住三川守玉人。
此時離別那堪道,此日空床對芳沼。
芳沼徒游比目魚,幽徑還生拔心草。
流風回雪儻便娟,驥子魚文實可憐。
擲果河陽君有分,貨酒成都妾亦然。
莫言貧賤無人重,莫言富貴應須種。
綠珠猶得石崇憐,飛燕曾經漢皇寵。
良人何處醉縱橫,直如循默守空名。
倒提新縑成慊慊,翻將故劍作平平。
離前吉夢成蘭兆,別後啼痕上竹生。
別日分明相約束,已取宜家成誡勖。
當時擬弄掌中珠,豈謂先摧庭際玉。
悲鳴五里無人問,腸斷三聲誰為續。
思君欲上望夫台,端居懶聽將雛曲。
沉沉落日向山低,檐前歸燕並頭棲。
抱膝當窗看夕兔,側耳空房聽曉雞。
舞蝶臨階只自舞,啼鳥逢人亦助啼。
獨坐傷孤枕,春來悲更甚。
峨眉山上月如眉,濯錦江中霞似錦。
錦字迴文欲贈君,劍壁層峰自糾紛。
平江淼淼分清浦,長路悠悠間白雲。
也知京洛多佳麗,也知山岫遙虧蔽。
無那短封即疏索,不在長情守期契。
傳聞織女對牽牛,相望重河隔淺流。
誰分迢迢經兩歲,誰能脈脈待三秋。
情知唾井終無理,情知覆水也難收。
不復下山能借問,更向盧家字莫愁。

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

玄都五府風塵絕,碧海三山波浪深。
桃實千年非易待,桑田一變已難尋。
別有仙居對三市,金闕銀宮相向起。
台前鏡影伴仙娥,樓上簫聲隨鳳史。
鳳樓迢遞絕塵埃,鶯時物色正裴回。
靈芝紫檢參差長,仙桂丹花重疊開。
雙童綽約時游陟,三鳥聯翩報消息。
盡言真侶出遨遊,傳道風光無限極。
輕花委砌惹裾香,殘月窺窗覘幌色。
個時無數並妖妍,個里無窮總可憐。
別有眾中稱黜帝,天上人間少流例。
洛濱仙駕啟遙源,淮浦靈津符遠筮。
自言少小慕幽玄,只言容易得神仙。
佩中邀勒經時序,簫里尋思復幾年。
尋思許事真情變,二人容華識少選。
漫道燒丹止七飛,空傳化石曾三轉。
寄語天上弄機人,寄語河邊值查客,
乍可匆匆共百年,誰使遙遙期七夕。
想知人意自相尋,果得深心共一心。
一心一意無窮已,投漆投膠非足擬。
只將羞澀當風流,持此相憐保終始。
相憐相念倍相親,一生一代一雙人。
不把丹心比玄石,惟將濁水況清塵。
只言柱下留期信,好欲將心學松蕣。
不能京兆畫蛾眉,翻向成都騁騶引。
青牛紫氣度靈關,尺素赩鱗去不還。
連苔上砌無窮綠,修竹臨壇幾處斑。
此時空床難獨守,此日別離那可久。
梅花如雪柳如絲,年去年來不自持。
初言別在寒偏在,何悟春來春更思。
春時物色無端緒,雙枕孤眠誰分許。
分念嬌鶯一種啼,生憎燕子千般語。
朝雲旭日照青樓,遲暉麗色滿皇州。
落花泛泛浮靈沼,垂柳長長拂御溝。
御溝大道多奇賞,俠客妖容遞來往。
寶騎連花鐵作錢,香輪騖水珠為網。
香輪寶騎競繁華,可憐今夜宿倡家。
鸚鵡杯中浮竹葉,鳳凰琴里落梅花。
許輩多情偏送款,為問春花幾時滿。
千回鳥信說眾諸,百過鶯啼說長短。
長短眾諸判不尋,千回百過浪關心。
何曾舉意西鄰玉,未肯留情南陌金。
南陌西鄰咸自保,還轡歸期須及早。
為想三春狹斜路,莫辭九折邛關道。
假令白里似長安,須使青牛學劍端。
蘋風入馭來應易,竹杖成龍去不難。
龍飆去去無消息,鸞鏡朝朝減容色。
君心不記下山人,妾欲空期上林翼。
上林三月鴻欲稀,華表千年鶴未歸。
不分淹留桑路待,只應直取桂輪飛。

易水送別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駱賓王,字觀光,義烏人。他幼年就才華出眾,高宗永徽年間(650—655年)為道王李元慶府屬,後以奉禮郎從軍西域,久戍邊疆。儀鳳中(676—679年),由長安主簿入朝為侍御史,因上書議論政事,觸忤武則天下獄,貶臨海縣丞,悒悒不得志,乃棄官而去。睿宗文明元年(684年),他以衰暮之年投奔徐敬業討伐武則天,並寫下了著名的《討武照檄》。武則天讀到「一杯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贊嘆他很有才氣,說「宰相安得失此人」。在臨海時,他曾寫過一首《久客臨海有懷》,借景抒情:「天涯非日觀,地岜望星樓。練光搖亂馬,劍氣上連牛。草濕姑蘇夕,葉下洞庭秋。欲知凄斷意,江上涉安流」。

⑹ 歷史對玄武門之變如何評價

為了權利之爭,手足相殘。

⑺ 劉敞治世的評價

劉敞任地方官時,關心百姓疾苦。注意發展生產。知鄆州和永興軍期間,適逢大旱,民眾外逃。劉敞採取很多措施進行治理,使農業生產逐漸恢復,並有發展。於是流亡在外的災民,便陸續返鄉安居落業,使社會秩序安定,受到百姓的愛戴。同時為了農民的利益,劉敞不考慮個人利害,敢於得罪權貴,壓抑豪強。他在知揚州時,發運使冒占雷塘民田數百頃,使許多農民沒有田耕而失業。劉敞根據舊的田契,毅然將田地發還民戶耕種。劉敞為官清正,曾為民平反冤獄。劉敞發現天長縣富人陳氏,由於殺人被捕,暗中使用錢財賄賂官吏,不但得到釋放,反而嫁禍於貧民王甲。審理者糊塗結案。王甲畏懼官吏,不敢自白其冤。劉敞另派官復審,不但不能平反,反而使王甲殺人案更不可破。於是劉敞親自審理此案,才弄清原委,平反了冤獄。永興軍豪強范偉,在當地是大姓,冒占同姓官戶戶籍五十年,以此逃避徭役,把持官府,屢次犯法,當地官員不敢治其罪。劉敞知永興軍,窮治其事,范亦服罪,未及受刑,劉敞被召回京任職,范偉立即翻案,拒不認罪,繼任官員不能決,最後由御史台復審,仍按劉敞的原判執行。
劉敞是一位著名的經學家,學問淵博。翰林學士歐陽修每有疑問,就寫成書信派人來向劉敞求教。他當即揮筆作答。歐陽修在《集賢院學士劉公墓誌銘》中稱劉敞「於學博,自六經、百氏、古今傳記,下至天文、地理、卜醫、數術、浮圖、老莊之說,無所不通。」
有一次,劉敞奉命出使契丹,契丹人帶著他出古北口,故意走了許多彎路,以顯示路途的遙遠。劉敞熟知地理。對道路了如指掌,就質問對方:「本來有大路可走,用不了幾天就可抵達中京,為什麼要這么走呢?」契丹人又驚又愧,只得認錯。
契丹山地中有一種怪獸,形狀像馬,卻能獵食虎豹,契丹人不知其名,就向劉敞打聽。劉敞回答說:「這種獸就是所謂的駁。」劉敞還描述了這種獸的叫聲和模樣,並且告訴契丹人,在古書《山海經》和《管子》中,都有這種獸的記載。契丹人聽後,敬佩不已。
劉敞對金文亦有研究,嘗得先秦彝鼎數十,考青銅器銘文,辨識古文字。因以知夏、商、周三代之典章制度,補充史籍之不足。尤長於《春秋》三傳,其解經說義,與傳統的漢代學者不一樣,開宋學者批評漢學者之先聲。劉敞既精通經學,又熟悉史學。歐陽修撰寫《新唐書》、《新五代史》時,亦求教於劉敞。王安石、曾鞏(均為唐宋八大家成員)對劉敞也很欽佩,說他博學多才。熙寧元年(1068)劉敞病卒於官舍。門人私下稱呼他「公是先生」。
其弟劉攽曾協助司馬光編修《資治通鑒》,專任漢代部分,後人合稱兄弟倆為「北宋二劉」。劉敞有四子,二子劉奉世最為優秀,他的文章文辭雅贍,在史學研究方面造詣很高,尤其精通漢書學,與「二劉」共同寫有《三劉漢書標注》傳世,因而後人又並稱三人為「北宋三劉」。
折疊編輯本段個人成就
他的文章頗有見解。例如《題魏太祖紀》說漢高帝哭項羽,魏武帝祭袁紹,都不是「匿怨矯情
劉敞撰《春秋權衡》
」,而是「慷慨英雄之風」;策問《孟軻教齊梁之君》說孟軻譏別人「言利」,而自己卻講「好貨不害」,是「譏人甚詳而自任太略」。這都是不同尋常的看法。此外,劉敞還有《疑禮》一文,說「今之禮,非醇經也」,乃「聖人之徒合百說而雜編之」。這也不是一般儒生的見解。關於文風,劉敞重實用而反虛浮。他的《雜說》寫道:「今日之俗不矜節義而皆安於富貴,尚文章,文章濟理者寡而為名者重」,他認為這是「將來之弊」。劉敞的文章比較質朴,自然流暢,近於韓(愈)、歐(陽修)。例如《送楊鬱林序》說:「前世之所以能治也,為官擇人;後世之所以不治也,為人擇官」,寫得慷慨激昂,很有情致。劉敞的詩流傳也不少,五言、七言都不乏佳作。例如《聖俞輓詞》:「孤宦眾人後,空名三十年,交遊一時絕,詩筆四方傳。」簡潔凝練,辭情相稱。
劉敞在經學方面的主要成就表現在其對《春秋》的研究上。他的《春秋學》研究自出新意解經,頗多自得之處。著有《春秋權衡》、《春秋傳》、《七經小傳》、《春秋傳說例》、《春秋意林》﹑《公是集》等,還與弟劉攽、子劉奉世合著《漢書標注》。在金石之學方面造詣深湛,是個金石學家,且是我國金石學的開山人。他開私人收藏著錄之先例,把家藏的十一件古器物,使人摹其銘文,繪其繪畫,刻之於石,名為《先秦古器圖碑》。
折疊編輯本段詩作軼事
劉敞在長安時結識了妓女茶嬌,劉敞被召還朝,茶嬌路上送別,劉敞贈詩雲:「畫堂銀燭徹宵明,白玉佳人唱渭城。唱盡一杯須起舞,關河風月不勝情。」歐陽修笑說:「原父,非獨酒能病人,茶亦能病人多矣。」
劉敞晚年的時候,曾經再娶,歐陽修作了一首詩送給他:仙家千載一何長,浮世空驚日月忙。洞里桃花莫相笑,劉郎今是老劉郎。
折疊編輯本段宋史文載
劉敞,字原父,臨江新喻人。舉慶歷進士,廷試第一。編排官王堯臣,其內兄也,以親嫌自列,乃以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賢院,判尚書考功。
夏竦薨,賜謚文正。敞言:「謚者,有司之事,竦行不應法。今百司各得守其職,而陛下侵臣官。」疏三上,改謚文庄。方議定大樂,使中貴人參其間。敞諫曰:「王事莫重於樂。今儒學滿朝,辨論有餘,而使若趙談者參之,臣懼為袁盎笑也。」權度支判官,徙三司使。
秦州與羌人爭古渭地。仁宗問敞:「棄守孰便?」敞曰:「若新城可以蔽秦州,長無羌人之虞,傾國守焉可也。或地形險利,賊乘之以擾我邊鄙,傾國爭焉可也。今何所重輕,而殫財困民,捐士卒之命以規小利,使曲在中國,非計也。」議者多不同,秦州自是多事矣。
溫成後追冊,有佞人獻議,求立忌。敞曰:「豈可以私昵之故,變古越禮乎?」乃止。吳充以典禮得罪,馮京救之,亦罷近職。敞因對極論之。帝曰:「充能官,京亦亡它,中書惡其太直,不兼容耳。」敞曰:「陛下寬仁好諫,而中書乃排逐言者,是蔽君之明,止君之善也。臣恐感動陰陽,有日食、地震、風霾之異。」已而果然。因勸帝收攬威權,無使聰明蔽塞,以消災咎。帝深納之,以同修起居注。未一月,擢知制誥。宰相陳執中惡其斥己,沮止之,帝不聽。宦者石全彬領觀察使,意不愜,有慍言,居三日為真,敞封還除書,不草制。
奉使契丹,素習知山川道徑,契丹導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誇示險遠。敞質譯人曰:「自松亭趨柳河,甚徑且易,不數日可抵中京,何為故道此?」譯相顧駭愧曰:「實然。但通好以來,置驛如是,不敢變也。」順州山中有異獸,如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識,問敞。敞曰:「此所謂駁也。」為說其音聲形狀,且誦《山海經》、《管子》書曉之,契丹益嘆服。使還,求知揚州。
狄青起行伍為樞密使,每出入,小民輒聚觀,至相與推誦其拳勇,至壅馬足不得行。帝不豫,人心動搖,青益不自安。敞辭赴郡,為帝言曰:「陛下幸愛青,不如出之,以全其終。」帝頷之,使出諭中書,青乃去位。
揚之雷塘,漢雷陂也,舊為民田。其後官取瀦水而不償以它田,主皆失業。然塘亦破決不可漕,州復用為田。敞據唐舊券,悉用還民,發運使爭之,敞卒以予民。天長縣鞫王甲殺人,既具獄,敞見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戶曹杜誘,誘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益牢。將論囚,敞曰:「冤也。」親按問之。甲知能為己直,乃敢告,蓋殺人者,富人陳氏也。相傳以為神明。徙鄆州,鄆比易守,政不治,市邑攘敓公行。敞決獄訟,明賞罰,境內肅然。客行壽張道中,遺一囊錢,人莫敢取,以告里長,里長為守視,客還,取得之。又有暮遺物市中者,旦往訪之,故在。先是,久旱,地多蝗。敞至而雨,蝗出境。召糾察在京刑獄。營卒桑達等醉斗,指斥乘輿。皇城使捕送開封,棄達市。敞移府,問何以不經審訊。府報曰:「近例,凡聖旨及中書、樞密所鞫獄,皆不慮問。」敞奏請一準近格,樞密院不肯行,敞力爭之,詔以其章下府,著為令。
嘉佑祫享,群臣上尊號,宰相請撰表。敞說止不得,乃上疏曰:「陛下不受徽號且二十年。今復加數字,不足盡聖德,而前美並棄,誠可惜也。今歲以來,頗有災異,正當寅畏天命,深自抑損,豈可於此時乃以虛名為累。」帝覽奏,顧侍臣曰:「我意本謂當爾。」遂不受。
蜀人龍昌期著書傳經,以詭僻惑眾。文彥博薦諸朝,賜五品服。敞與歐陽修俱曰:「昌期違古畔道,學非而博,王制之所必誅,未使即少正卯之刑,已幸矣,又何賞焉。乞追還詔書,毋使有識之士,窺朝廷深淺。」昌期聞之,懼不敢受賜。
敞以識論與眾忤,求知永興軍,拜翰林侍讀學士。大姓范偉為奸利,冒同姓戶籍五十年,持府縣短長,數犯法。敞窮治其事,偉伏罪,長安中言雚喜。未及受刑,敞召還,判三班院,偉即變前獄,至於四五,卒之付御史決。
敞侍英宗講讀,每指事據經,因以諷諫。時兩宮方有小人間言,諫者或訐而過直。敞進讀《史記》,至堯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側微也,堯禪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於上下耳。」帝竦體改容,知其以義理諷也。皇太後聞之,亦大喜。
積苦眩瞀,屢予告。帝固重其才,每燕見他學士,必問敞安否;帝食新橙,命賜之。疾少間,復求外,以為汝州,旋改集賢院學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寧元年,卒,年五十。
敞學問淵博,自佛老、卜筮、天文、方葯、山經、地誌,皆究知大略。嘗夜視鎮星,謂人曰:「此於法當得土,不然,則生女。」後數月,兩公主生。又曰:「歲星往來虛、危間,色甚明盛,當有興於齊者。」歲余而英宗以齊州防禦使入承大統。嘗得先秦彝鼎數十,銘識奇奧,皆案而讀之,因以考知三代制度,尤珍惜之。每曰:「我死,子孫以此蒸嘗我。」朝廷每有禮樂之事,必就其家以取決焉。為文尤贍敏。掌外製時,將下直,會追封王、主九人,立馬卻坐,頃之,九製成。歐陽修每於書有疑,折簡來問,對其使揮筆,答之不停手,修服其博。長於《春秋》,為書四十卷,行於時。弟分文,子奉世。
折疊編輯本段作品選摘
折疊詩作
【哀王十三都官】
把臂猶昨日,如何長不歸。賓天亦有似,招隱固疑非。
玉折謝庭樹,采余萊子衣。永懷想平昔,涕下不能揮。
白河逢雁
白河見歸雁,顧我影徘徊。憶昔從此逝,相看經歲回。
春生聊自樂,鄉近不須哀。為問經南國,能無尺素來。
【暴雨】
山晚雲霧合,江秋風雨多。馮夷何事舞,楚水忽翻波。
黯黯夕陽盡,翩翩暮鳥過。輕舟送兩槳,聞唱石城歌。
【爆竹】
節物隨時俗,端憂見旅情。土風猶記楚,辭賦謾譏倫。
烈火琅玕碎,深堂霹靂鳴。但令休鬼瞰,非敢願高明。
【北窗聞雨】
泄雲霏棟宇,危葉墮霜枝。忽忽時空晚,蕭蕭坐自悲。
竟無高枕興,還有閉關宜。生事安蓬藋,商歌恣所為。
【北風】
北風動江海,飛雨濕清秋。蟬噪曾何急,猿啼不自愁。
冥冥高葉下,莽莽亂雲浮。正復開人意,披襟百尺樓。
【八角井】
誰鑒八角井,不方亦不圓。此地饒美水,此井獨苦泉。
泉甘常早竭,泉苦更永年。浪得世上名,對之還慨然。
【八月旦始涼】
騷騷北風急,杳杳白雲飛。江漢波新起,蒹葭露欲晞。
狂歌聞鳳鳥,楚制見荷衣,歷歷先賢趣,南浮亦庶幾。
【八月十六日夜月】
不減冰輪滿,微增玉漏長。過雲收薄潤,重露濕清光。
歷歷素娥影,菲菲丹桂芳。枯槎容客載,醉過羽人傍。
【哀三良詩】
士為知己死,女為悅己容。咄嗟彼三良,殺身徇穆公。
丹青懷信誓,夙昔哀樂同。人命要有訖,奈何愛厥躬。
國人悲且歌,黃鳥存古風。死復不食言,生寧廢其忠。
存為百夫防,逝為萬鬼雄。豈與小丈夫,事君謬始終。
【白登】
白登計秘自堪羞,相印猶歸曲逆侯。安用熊罷三十萬,平城遺有子孫憂。
【微雨登城二首】
雨映寒空半有無,重樓閑上倚城隅。淺深山色高低樹,一片江南水墨圖。
日午風高新雨晴,殘花飛絮兩輕輕。 垂鞭緩轡饒間望,時復林間布穀鳴。
【城南雜題】
盤跚不稱三公位,掩抑空妨數畝庭。只有老僧偏愛惜,倩人圖畫作書屏。
【春草】
春草綿綿不可名,水邊原上亂抽榮。 似嫌車馬繁華地,才入城門便不生。
【安福院二首】
溪流婉轉樹蒙蘢,復閣虛廊小徑通。下馬解鞍一長嘯,便疑身已出塵中。
三十六陂秋水來,龍蛇奔走起風雷。老僧與置南軒地,會是憑欄心目開。
【岸旁倒樹】
滄洲老樹生幾秋,斡如黑龍根紫虯。雨水摧激勢突兀,夭矯出飲滄江流。
危不見持顛不扶,蕭蕭生意令人愁。豈無耕夫與過客,暫時憩爾行則休。
西風八月海水飛,枯槎昔曾凌鬥牛。恐爾漂零未終極,掛帆欲去仍回頭。
折疊詞作
【清平樂】
小山叢桂。最有留人意。拂葉攀花無限思。雨濕濃香滿袂。
別來過了秋光。翠簾昨夜新霜。多少月宮閑地,姮娥與借微芳。
【踏莎行】
蠟炬高高,龍煙細細。玉樓十二門初閉。疏簾不卷水晶寒,小屏半掩琉璃翠。
桃葉新聲,榴花美味。南山賓客東山妓。利名不肯放人閑,忙中偷取工夫醉。

⑻ 古人對陶淵明的評價

陶淵明 (東晉詩人)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人物評價

南北朝至唐代

顏延之《陶徵士誄》:居備勤儉,躬兼貧病。人否其憂,孑然其命。隱約就閑,遷延辭聘。非直也明,是惟道性。糾纏斡流,冥漠報施。孰雲與仁?實疑明智。謂天蓋高,胡愆斯義?履信曷憑?思順何置?年在中身,疢維痁疾。視死如歸,臨凶若吉。葯劑弗嘗,禱祀非恤。傃幽告終,懷和長畢。

沈約《宋書·隱逸傳》:潛弱年薄官,不潔去就之跡。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後代,自高祖王業漸隆,不復肯仕。所著文章,皆題其年月,義熙以前,則書晉氏年號;自永初以來,唯雲甲子而已。

蕭統《陶淵明傳》:淵明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群,任真自得。

《陶淵明集序》:有疑陶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者也。其文章不群,辭彩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橫素波而傍流,干青雲而直上。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加以貞志不休,安道苦節,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自非大賢篤志,與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鍾嶸《詩品》:文體省凈,殆無長語。篤意真古,辭興婉愜。每觀其文,想其人德。世嘆其質直。至如「歡顏酌春酒」,「日暮天無雲」,風華清靡,豈直為田家語邪!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也。

楊休之《陶集序錄》:余覽陶潛之文,辭采雖未優,而往往有奇絕異語,放逸之致,棲托仍高。

王通《文中子中說·立命篇》:或問陶元亮,子曰:「放人也。《歸去來》有避地之心焉,《五柳先生傳》則幾於閉關也。」

《晉書·隱逸傳》:厚秩招累,修名順欲。確乎群士,超然絕俗。養粹岩阿,銷聲林曲。激貪止競,永垂高躅。

孟浩然《仲夏歸漢南寄京邑舊游》:賞讀《高士傳》,最嘉陶征君,目耽田園趣,自謂羲皇人。

王維 《偶然作》:陶潛任天真,其性頗耽酒。自從棄官來,家貧不能有。九月九日時,菊花空滿手。中心竊自思,儻有人送否。白衣攜壺觴,果來遺老叟。且喜得斟酌,安問升與斗。奮衣野田中,今日嗟無負。兀傲迷東西,蓑笠不能守。傾倒強行行,酣歌歸五柳。生事不曾問,肯愧家中婦。

《與魏居士書》:近有陶潛,不肯把板屈腰見督郵,解印綬棄官去。後貧,《乞食》詩曰「叩門拙言辭」,是屢乞而慚也……一慚之不忍,而終身慚乎?此亦人我攻中,忘大守小,不受其後之累也。

李白《九日登山》: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為無杯中物,遂偶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黃花菊。

韓愈《送王秀才序》:吾少時讀《醉鄉記》,私怪隱居者,無所累於世,而猶有是言,豈誠旨於味邪?及讀阮籍、陶潛詩,乃知彼雖偃蹇不欲與世接,然猶未能平其心,或為事物是非相感發,於是有托而逃焉者也。

白居易《訪陶公舊宅》:垢塵不污玉,靈鳳不啄膻……連征竟不起,斯可謂真賢……不慕樽有酒,不慕琴無弦。慕君遺容利,老死此丘園。

宋代

林逋《省心錄》:陶淵明無功德以及人,而名節與功臣、義士等,何耶?蓋顏子以退為進,寧武子愚不可及之徒歟。

歐陽修: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蘇軾:吾與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過也。

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飢則扣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迎客。古今賢之,貴其真也。

黃庭堅《宿舊彭澤懷陶令》:潛魚願深渺,淵明無由逃。彭澤當此時,沉冥一世豪。司馬寒如灰,禮樂卯金刀。歲晚以字行,更始號元亮。凄其望諸葛,骯臟猶漢相。時無益州牧,指揮用諸將。平生本朝心,歲月閱江浪。空餘時語工,落筆九天上。向來非無人,此友獨可尚。屬予剛制酒,無用酌杯盎。欲招千載魂,斯文或宜當。

陳師道《後山詩話》:陶淵明之詩,切於事情,但不文耳。……淵明不為詩,寫其胸中之妙耳。……右丞、蘇州,皆學於陶,正得其自在。

王安石(陳正敏《遯齋閑覽》載):(王安石)言其(淵明)詩有奇絕不可及之語,如「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由詩人以來無此句也。然則淵明趨向不群,詞彩精拔,晉、宋之間,一人而已。

楊時《龜山先生語錄》:陶淵明詩所不可及者,沖澹深粹,出於自然。若曾用力學,然後知淵明詩非著力之所能成。

晁說之《晁氏客語》:淵明如:「歷覽千載書,時時見遺烈;高操非所攀,深得固窮節」,不與物競,不強所不能,自然守節。

蔡啟《蔡寬夫詩話》:觀其(淵明)《貧士》、《責子》與其他所作,當憂則憂,遇喜則喜,忽然憂樂兩忘,則隨所遇而皆適,未嘗有擇於其間,所謂超世遺物者,要當如是而後可也。

曾紘(李公煥《箋注陶淵明集》載):余嘗評陶公詩語造平淡而寓意深遠,外若枯槁,中實敷腴,真詩人之冠冕也。

蔡絛《西清詩話》:淵明意趣真古,清淡之宗,詩家視淵明,猶孔門之視伯夷也。

許顗《彥周詩話》:陶彭澤詩,顏、謝、潘、陸皆不及者,以其平昔所行之事,附之於詩,無一點愧詞,所以能爾。

楊萬里《西溪先生和陶詩序》:淵明之詩,春之蘭,秋之菊,松上之風,澗下之水也。

《誠齋詩話》:五言古詩句雅淡而味深長者,陶淵明、柳子厚也。

朱熹《朱子語類》:淵明所說者庄、老,然辭卻簡古。……陶淵明詩,人皆說是平淡,據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來不覺耳。

敖器之:陶彭澤如絳雲在霄,舒捲自如。

辛棄疾《鷓鴣天》:晚歲躬耕不怨貧,只雞斗酒聚比鄰。都無晉宋之間事,自是羲皇以上人。千載後,百篇存,更無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謝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塵。

姜夔《白石道人詩說》:陶淵明天資既高,趣詣又遠,故其詩散而庄,澹而腴,斷不容作邯鄲步也。

真德秀《跋黃瀛甫擬陶詩》:以余觀之,淵明之學,正自經術中來,故形之於詩,有不可掩。《榮木》之憂,逝川之嘆也;《貧士》之詠,簞瓢之樂也。《飲酒》末章有曰:「羲農去我久,舉世少復真。汲汲魯中叟,彌縫使其淳。」淵明之智及此,是豈玄虛之士所可望耶?雖其遺寵辱,一得喪,其有曠達之風,細玩其詞,時亦悲涼感慨,非無意世事者,或者徒知義熙以後不著年號,為恥事二姓之驗,而不知其眷眷王室,蓋有乃祖長沙公之心,獨以力不得為,故肥遯以自絕,食薇飲水之言,銜木填海之喻,至深痛切,顧讀者弗之察耳。淵明之志若是,又豈毀彝倫、外名教者可同日語乎!

嚴羽《滄浪詩話》:漢、魏古詩,氣象混沌,難以句摘,晉以還方有佳句,如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謝靈運「池塘生春草」之類。謝所以不及陶者,康樂之詩精工,淵明之詩質而自然耳。

劉克庄《後村詩話》:陶公如天地間之有醴泉慶雲,是惟無出,出則為祥瑞,且饒坡公一人和陶可也。

《水龍吟》:平生酷愛淵明,偶然一出歸來早。題詩信意,也書甲子,也書年號。陶侃孫兒,孟嘉甥子,疑狂疑傲。與柴桑樵牧,斜川魚鳥,同盟後、歸於好。除了登臨吟嘯。事如天、莫相咨報。田園閑靜,市朝翻覆,回頭堪笑。節序催人,東籬把菊,西風吹帽。做先生處士,一生一世,不論資考。

湯漢《陶靖節詩集注自序》:陶公詩精深高妙,測之愈遠,不可漫觀也。不事異代之節,與子房五世相韓之義同。

黃震《張史院詩跋》:陶淵明無志於世,其寄於世也,悠然而澹。

陳模《懷古錄》:陶淵明窮而至於乞食,其視樂天富貴聲色之樂,豈可同年而語?然淵明陶然自得,未嘗數數留意於外物,蓋真實有得於心者,與徒事虛言者不同。

文天祥《海上》:王濟非痴叔,陶潛豈醉人。得官須報國,可隱即逃秦。

金元

趙秉文《東籬採菊圖》:淵明初亦仕,跡留心已遠。雅志懷林淵,高情邈雲漢。妖狐同晝昏,獨鶴警夜半。平生忠義心,回作松菊伴。東籬把一枝,意豈在酒盞。不見白衣來,目送南山雁。淡然忘言說,聊付一笑粲。

元好問《論詩》: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淵明是晉人。

劉因《歸去來圖》:淵明豪氣昔未除,翱翔八表凌天衢。歸來荒徑手自鋤,草中恐生劉寄奴。中年欲與夷皓俱,晚節樂地歸唐虞。平生磊磊一物無,《停雲》懷人早所圖。有酒今與龐通沽,眼中之人不可呼,哀歌撫卷聲嗚嗚。

吳澄《詹若麟淵明集補序》:予嘗謂楚之屈大夫,韓之張司徒,漢之諸葛丞相,晉之陶徵士,是四君子者,其制行也不同,其遭時也不同,而其心一也。一者何?明君臣之義而已。……陶子之詩,悟者尤鮮。其泊然沖淡而甘無為者,安命分也;其慨然感發而欲有為者,表志願也。嗚呼!陶子無昭烈之可輔以圖存,無高皇之可倚以復仇,無可以伸其志願,而寓於詩,使後之觀者,又昧昧焉,豈不重可悲也哉!屈子不忍見楚之亡而先死,陶子不幸見晉之亡而後死,死之先後異爾,異地則皆然,其亦重可哀已夫!

趙夢頫《題歸去來圖》:生世各有時,出處非偶然。淵明賦歸來,佳處未易言。後人多慕之,效顰惑蚩妍。終然不能去,俛仰塵埃間。斯人真有道,名與日月懸。青松卓然操,黃華霜中鮮。棄官亦易耳,忍窮北窗眠。撫琴三嘆息,世久無此賢。

《五柳先生傳論》:志功名者,榮祿不足以動其心;重道義者,功名不足以易其慮。何則?紆青懷金,與荷鋤畎畝者殊途;抗志青雲,與徼幸一時者異趣;此伯夷所以餓於首陽,仲連所以欲蹈東海者也。矧名教之樂,加乎軒冕,違己之痛,甚於凍餒,此重彼輕,有由然矣。仲尼有言曰,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未見其人。嗟乎,如先生近之矣!

虞集《跋子昂所畫淵明像》:田園歸來,涼風吹衣。窈窕崎嶇,遐蹤遠微。帝鄉莫期,乘化以歸。哲人之思,千載不違。

明代

宋濂《題張泐和陶詩》:陶靖節詩,如展禽仕魯,三仕三止,處之沖然,出言制行,不求甚異於俗,而動合於道,蓋和而節,質而文,風雅之亞也。

李東陽《懷麓堂詩話》:陶詩質厚近古,愈讀而愈見其妙。

陶淵明把酒南山

陶淵明把酒南山

李夢陽《刻陶淵明集序》:淵明,高才豪逸人也,而復善知幾,厥遭靡時,潛龍勿用。然予讀其詩,有俯仰悲慨、玩世肆志之心焉,嗚呼惜哉!

朱奠培《松石軒詩評》:陶潛之作,如清瀾白鳥,長林麋鹿,雖弗嬰籠絡,可與其潔,而隱顯未齊,厭欣猶滯,直視乎此而不能忘隘乎彼者耶!

謝榛《四溟詩話》:淵明最有性情,使加藻飾,無異鮑、謝,何以發真趣於偶爾,寄至味於淡然?

歸有光《悠然亭記》:靖節之詩,類非晉、宋雕繪者之所為。而悠然之意,每見於言外,不獨一時之所適,而中無留滯,見天壤間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嘗以為悠然者,實與道俱,謂靖節不知道,不可也。

焦竑《陶靖節先生集序》:靖節先生人品最高,平生任真推發其而似易,譬之嶺玉淵珠,光彩自露,先生不知也。

王世貞《藝苑卮言》:淵明托旨沖淡,其造語有極工者,乃大入思來,琢之使無痕跡耳。後人苦一切深沉,取其形似,謂為自然,謬以千里。

何孟春《陶靖節集跋》:陶公自三代而下為第一風流人物,其詩文自兩漢以還為第一等作家。惟其胸次高,故其言語妙,而後世慕彼風流。

王文祿《文脈》:魏、晉以來,詩多矣,獨稱陶詩。陶辭過淡,不及曹、劉之雄,謝、江之麗,然多寓懷之作,故誦者慨然有塵外之思。

安磐《頤山詩話》:予謂漢、魏以來,知遵孔子而有志聖賢之學者,淵明也,故表而出之。

黃文煥《陶詩析義自序》:古今尊陶,統歸平淡;以平淡概陶,陶不得見也。析之以煉字煉章,字字奇奧,分合隱現,險峭多端,斯陶之手眼出矣。鍾嶸品陶,徒曰隱逸之宗;以隱逸蔽陶,陶又不得見也。析之以憂時念亂,思扶晉衰,思抗晉禪,經濟熱腸,語藏本末,涌若海立,屹若劍飛,斯陶之心膽出矣。

許學夷《詩源辯體》:惟靖節不宗古體,不習新語,而真率自然,則自為一源也……靖節詩真率自然,自為一源,雖若小偏,而文體完純,實有可取。……靖節詩,初讀之覺其平易,及其下筆,不得一語彷彿,乃是其才高趣遠使然,初非琢磨所至也。……靖節詩句法天成而語意透徹,有似《孟子》一書。……靖節詩直寫己懷,自然成文。……靖節詩不為冗語,惟意盡便了,故集中長篇甚少;此韋、柳所不及也。

唐順之《答茅鹿門知縣》:陶彭澤未嘗較聲律,雕句文,但信手寫出,便是宇宙間第一等好詩。何則?其本色高也。

胡應麟《詩藪》:……陶之五言,開千古平淡之宗;……陶之意調雖新,源流匪遠;……

薛應旂《方山紀述》:陶靖節之乞食而詠,邵康節之微醺而吟,非有所自得者,能若是乎?過此以往,孔、顏之樂其樂矣。

江盈科《雪濤詩評》:陶淵明超然塵外,獨辟一家,蓋人非六朝之人,故詩亦非六朝之詩。

何湛之《陶韋合集序》:晉處士植節於板盪之秋,游心於名利之外,其詩沖夷清曠,不染塵俗,無為而為,故語皆實際,信《三百篇》之後一人也。

王圻《稗史》:情之所蓄,無不可吐出;景之所觸,無不可寫人;晉惟淵明,唐惟少陵。……陶詩淡,不是無繩削,但繩削到自然處,固見其淡之妙,不見繩削之跡。

鍾惺《古詩歸》:陶詩閑遠,自其本色,一段淵永淹潤之氣,其妙全在不枯。

陸時雍《詩鏡總論》:素而絢、卑而未始不高者,淵明也。

劉朝箴《論陶》:靖節非儒非俗,非狂非狷,非風流非抗執,平淡自得,無事修飾,皆有天然自得之趣;而飢寒困窮,不以累心,但足其酒,百慮皆空矣。及感遇而為文詞,則牽意任真,略無斧鑿痕、煙火氣。

清代

顧炎武《日知錄》:栗里之徵士,淡然若忘於世,而感憤之懷,有時不能自止,而微見其情者,真也,其汲汲於自表暴而為言者,偽也。

《菰中隨筆》:陶徵士、韋蘇州,非直狷介,實有志天下者。

王夫之《古詩評選》:鍾嶸以陶詩「出於應璩」,「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論者為以為然。然自非沉酣六義,豈不知此語之確也。平淡之於詩,自為一體。平者取勢不雜,淡者遣意不煩之謂也。陶詩於此,固多得之,然亦豈獨陶詩為爾哉?若以近俚為平,無味為淡,唐之元、白,宋之歐、梅,據此以為勝場。而一行欲了,引之使長;精意欲來,去之若鶩,乃以取適於老嫗,見稱蠻夷,自相張大,則亦不知曝背之非暖而欲獻之也。且如《關雎》一篇,實為風始,自其不雜不煩者言之,題以平淡,夫豈不可?乃夫子稱其「不淫不傷」,「為王化之基」。今試思其不淫不傷者何在?正自古人莫喻其際。彼所稱平淡者,淫而不返,傷而無節者也。陶詩恆有率意一往,或篇多數句,句多數字,正唯恐愚蒙者不知其意,故以樂以哀,如聞其哭笑,斯惟隱者弗獲。已而與田舍翁嫗相酬答,故習與性成;因之放不知歸爾。夫乃知鍾嶸之品陶為得陶真也。

馮班《滄浪詩話糾謬》:詩人言飲酒,不以為諱,陶公始之也。

陳祚明《采菽堂詩選》:千秋之詩,謂惟陶與杜可也。……陶靖節詩,如巫峽高秋,白雲舒捲,木落水清,日寒山皎之中,長空曳練,縈郁紓回。

汪琬《贊》:金行既衰,寄奴嗣起。蟻斗蠅營,公實憎恥。欲群鳥獸,無所棲止。桃華之源,特寓言爾。風生北窗,菊抽東籬。何以悅志,拊琴賦詩。遺詩百篇,澹漠沖誇。二蘇之後,其孰能知之?

朱彝尊《題亡兒書陶靖節文》:少陵野老,譏陶公未必能達道,非篤論也。

葉燮《原詩》:陶潛胸次浩然,吐棄人間一切,故其詩俱不從人間得,詩家之方外,別有三昧也。

張謙宜《絸齋詩談》:陶詩句句近人,卻字字高妙,不是工夫,亦不是悟性。只緣胸襟浩盪,所以矢口超絕。

吳菘《論陶》:淵明非隱逸也,其忠君愛國,憂愁感憤,不能自已,間發於詩,而詞句溫厚和平,不激不隨,深得《三百篇》遺意。

賀貽孫《詩筏》:陶元亮詩,淡而不厭。何以不厭?厚為之也。詩固有濃而薄、淡而厚者矣。……晉人詩,能以朴自立門戶者,惟陶元亮一人。

吳瞻泰《陶詩匯注序》:古詩自漢而下,定以靖節為宗,其詞旨沖澹,彌朴彌巧,真所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者也。

喬億《劍溪說詩》:陶詩混然元古,在六朝中自為一格。

沈德潛《說詩晬語》:陶公以名臣之後,際易代之時,欲言難言,時時寄託,不獨《詠荊軻》一章也,六朝第一流人物。其詩自能曠世獨立,鍾記室謂其源出於應璩,目為中品,一言不智,難辭厥咎已。

紀昀《雲林詩抄序》:夫陶淵明詩,時有壯論,然不至如明人道學詩之迂拙也。

趙文哲《媕雅堂詩話》:陶公之詩,元氣淋漓,天機瀟灑,純任自然。然細玩其體物抒情,傅色結響,並非率易出之者,世人以白話為陶詩,真堪一哂。學者須從此著神,然亦不宜多學。

李調元《雨村詩話》:淵明詩清遠閑放,是其本色,而其中有一段深古樸茂不可及處。

宋大樽《茗香詩論》:淵明田園詩之佳,佳於其人之有高趣也。使淵明游山賦詩,不知又當何如?至宋之詩人,無逾康樂者,遂與陶並稱,幸矣。

方東樹《昭昧詹言》:惟陶公則全是胸臆自流出,不學人而自成,無意為詩而已至。

潘德輿《養一齋詩話》:陶公詩雖天機和鬯,靜氣流溢,而其中曲折激盪處,實有憂憤陳郁不可一世之慨,不獨於易代之際,奮欲圖報。

龔自珍《雜詩》:陶潛詩喜說荊軻,想見《停雲》發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俠骨恐無多。

陶潛酷似卧龍豪,萬古潯陽松菊高。莫信詩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騷》。

陶潛磊落性情溫,冥報因他一飯恩。頗覺少陵詩吻薄,但言朝叩富兒門。

現代

魯迅《題未定草(七)》:陶潛正因為並非渾身是「靜穆」,所以他偉大。

朱光潛《詩論》:淵明在情感生活上經過極端底苦悶,達到極端底和諧肅穆。

梁啟超《陶淵明之文藝及其品格》:自然界是他愛戀的伴侶,常常對著他笑。

⑼ 端方的主要成就 如何評價托忒克·端方

端方字午橋,號陶齋,從小就被過繼給伯父,28歲時走上了仕途,得到翁同龢與剛毅的引薦,見到光緒帝並受到重用。端方期盼在戊戌變法中一張拳腳,兢兢業業,但最終慈禧太後結束了他的振興大清美夢。
端方的主要成就
端方是中國新式教育的創始人之一,他在代任兩江總督期間,在南京鼓樓創辦了暨南學堂。在任湖北、湖南巡撫期間,命令各道、府開辦師范學院。在任江蘇巡撫期間,決心革除陋習,下令各州縣照例奉送的紅包全數退回,用作選派兩名當地學生出國留學。
端方還是中國第一所幼兒園和省立圖書館的創辦人。他還派出了二十多名幼女赴日本學習師范教育。
端方從政之餘,醉心於古玩收藏,是中國著名的收藏家之一,個人亦喜藏書,且收藏頗富,精品亦多,藏書處曰「寶華庵」、「陶齋」,藏書印有「樂道主人真賞」、「端方藏記」等。同伯希和等人保持著良好的關系。在出洋考察期間,他還收集了古埃及文物,是近代中國收藏外國文物第一人。
如何評價托忒克·端方
張謇:物聚於好,力又能強,世所稱者,燕邸收藏,三吳已編《陶齋錄》;守或匪親,化而為患,魂其歸半,夔雲慘淡,萬古同悲《蜀道難》!
辜鴻銘:張文襄(張之洞)學問有餘而聰明不足,故其病在傲;端午橋聰明有餘而學問不足,故其病在浮。文襄傲,故其門下幕僚多偽君子;午橋浮,故其門下幕僚多真小人。
王國維:對案輟食慘不歡,請為君歌蜀道難。蜀江委蛇幾千折,峰巒十二煙雲間。中有千愁與萬冤,南山北山啼杜鵑。雲是江南開府魂,非復當年蜀天子。開府河朔生名門,文章政事頗絕倫。早歲才名揭曼碩,中年書札趙王孫。簪筆翩翩趨郎署,綉衣一著飛騰去。十年持節遍西南,萬里皇華光道路。幕府山頭幕府開,黃金台畔起金台。主人朱畢多時譽,賓客孫洪盡上才。奉使山林絕馳道,幸緣薄譴歸田早。寶華庵中足百城,更將何地堪娛老。
劉師培:提兵苦少賊苦多,縱使兵多且奈何。戲下自翻漢家幟,帳中驟聽楚人歌。楚人三千公舊部,數月巴渝共辛苦。朝趨武帳呼元戎,暮叩轅門詬索虜~

⑽ 怎樣評價多爾袞這個人物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多爾袞氏,亦稱鐸爾袞氏,滿語為Dorgun Hala,漢義「獾」,世居索倫(今黑龍江嫩江以西廣大地區)、愛湖和屯(今黑龍江愛琿)等地。
清朝中葉以後,滿族多爾袞氏多冠漢姓為趙氏、納(那)氏、桓氏、多氏、杜氏等。

愛新覺羅·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14個兒子,他的母親是努爾哈赤最喜歡的一個妃子。多爾袞生於l6l2年,卒於l65O年的年末,年僅38歲。 多爾袞的一生是謎一樣的一生。他戰功顯赫,位至極尊,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權傾朝野。 歷史上的多爾袞給後人留下了無數的謎:多爾袞與孝庄皇太後的關系之謎……爭奪後金汗位失敗之謎…爭奪大清帝位失敗之謎……

評價:
豪格曾評多爾袞是「有病無福」之人,多爾袞身材細瘦,素患風疾,壯年猝死,大抵跟縱欲有關。嗜色與嗜殺,是早期滿清貴族的特色。民間野史有「太後下嫁」一說,即多爾袞按照滿人入關前的妻寡嫂的風俗娶了皇太極永福宮庄妃,即順治母孝庄皇太後大玉兒,同時孝庄皇太後也為了穩住多爾袞,避
免其權勢野心膨脹危及福臨的皇位。此一觀點在近代史學界里雖有人正面認同,但更多學者認為此乃當時漢人為抹黑滿清而造的謠言。
多爾袞是滿人能統一中國的重要功臣之一,但一般認為他有「六大弊政」[1],剃發、易服、圈地、占房(侵佔房舍)、投充(搶掠漢人為奴隸)、逋逃(逃人法),延續時間最長的,是逃人法。清廷統治者從努爾哈赤、皇太極到多爾袞,都以兇悍殘暴著稱,終有清一朝,滿漢之間的矛盾始終無法根除,辛亥革命時革命黨人仍是在高喊「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40654.html
去這里再看看,會有更深的了解。

閱讀全文

與作者南山舊藏小說評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必齊之姜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瀏覽:804
重生都市後中獎的小說 瀏覽:217
主角很帥的穿越小說 瀏覽:861
小流氓的光榮與煩惱小說閱讀 瀏覽:862
越戰被俘的女隊長受刑小說閱讀 瀏覽:288
總裁無小三小說下載 瀏覽:886
完本小說人物唐悠悠 瀏覽:959
男主有一個老婆的都市小說 瀏覽:341
小說作者淡櫻 瀏覽:907
外國禁毀小說小酒店在線閱讀 瀏覽:650
玄幻小說的內容簡介 瀏覽:383
重生女強小說玄幻完結小說排行榜 瀏覽:791
都市女主娛樂圈完結小說排行榜 瀏覽:183
用意識流寫一篇小小說 瀏覽:80
女特種兵重生完結小說排行榜 瀏覽:429
小說裡面寫關於迪麗熱巴的 瀏覽:835
小說作者唐爺 瀏覽:936
玄幻小說主角帶著神格重生 瀏覽:895
中國好看的現實主義小說推薦 瀏覽:309
渣攻後忠犬的小說推薦 瀏覽: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