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集作者 > 朱光潛寫的小說

朱光潛寫的小說

發布時間:2021-11-21 18:47:16

❶ 朱光潛有哪些著作

朱光潛主要編著有 《文藝心理學》、《悲劇心理學》、《談美》、《詩論》 、《談文學》、《克羅齊哲學述評》、《西方美學史》、《美學批判論文集》、《談美書簡》、《 美學拾穗集》等,並翻譯了《歌德談話錄》、柏拉圖的《文藝對話集》、G.E.萊辛的《拉奧孔》、G.W.F.黑格爾的《美學》、B.克羅齊的《美學》、G.B.維柯的《新科學》等。朱光潛不僅著述甚豐,他本人更具有崇高的治學精神和高尚的學術品格。他勇於批判自己,執著地求索真理:當他認識到以往在唯心主義體系下研究美學「是在迷徑里使力繞圈子」,就開始用更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指導自己的研究,使自己的美學思想向真理趨進;他反對老化、僵化,提倡不斷進取。為方便研究馬列主義原著,他在花甲之年開始自學俄語,更在八十高齡之際寫出《談美書簡》和《美學拾穗集》,翻譯近代第一部社會科學著作——維科的《新科學》,學習研究一生不輟。

❷ 不符合朱光潛 說的具有「宇宙的情感」的外國文學作品是什麼

蘇菲克里司(索福克勒斯)的七悲劇,莎士比亞的《哈孟列德(哈姆雷特)》、《李爾王》和《奧塞羅》,歌德的《浮士德》,易卜生的戲劇集,杜(屠)格涅夫的《新田地(處女地)》和《父與子》,妥斯套夫斯克(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福洛伯(福樓拜)的《布華里(包法利)夫人》,莫泊桑的小說集,小泉八雲關於日本的著作
朱先生將情感分為了主要的幾大類,當然還可以再細分。戀愛的宇宙是其主題,但是全篇從道德的宇宙再到科技的宇宙等等,看似很少涉及到主題,但是句句都在影射這個主題。其意是把情感這一美好的東西根據不同的觀察角度進行分門別類。
由此自然而然的聯繫到自己,戀愛是美好的,進入到生活中,自然會有道德觀、科學觀、儒學觀等等各觀影響著自己,落差當然會有,從美好到非常不美好,從而質疑到當時的愛情。

❸ 朱光潛 的簡介和代表作

朱光潛,筆名孟實,安徽桐城人。1918年入武昌高等師范學校國文系,次年進香港大學教育系。這時?寫了第一篇美學論文《無言之美》。1922年畢業,先後在上海吳淞中國大學和浙江上?春暉中學執教。

❹ 如何評價朱光潛先生的著作

朱光潛先生的譚美書簡,譚美書簡是朱先生82歲高齡的暮年之作,但小說總共只有七八萬字,由13封信封寄件人稱文字通俗,穿透風去,獨來親切自然,朱先生說他這本書是給未來未付的朋友們,做一次總的回答。

❺ 聯系朱光潛的作品,談談其語言風格

《詩論》無論是在朱光潛全部著述中或是在整個現代詩學史上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從《詩論》研究的薄弱現狀出發,在對《詩論》及其相關論文整體把握的基礎上提出了朱光潛以「情趣」論詩的總看法。

首先,作者考察了王國維的「境界」說在《詩論》中被「情趣」化了的事實,並且論證了朱光潛實際上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情趣」說。接著,在探討「情趣」來源與含義的前提下歸納了「情趣」在文學活動中的主要特點。最後,本文作者對朱光潛從「境界」說到「情趣」說的轉變與發展的原因從外在影響和內在根源兩個方面做出了具體的揭示。

「情趣」是一個貫穿於文學活動全程的核心概念:詩人的創作表達的是他在生活中體驗到的各種各樣的情趣,讀者的閱讀是在具體作品中欣賞到的不同層次的情趣。情趣寄寓在語言之中,語音的連接組成聲音,語義的組合形成意象,情趣、聲音、意象與語言四位一體,構成了「情趣」說的四要素。

「情趣」作為一個批評范疇對於當代詩歌現狀具有切實有效的闡釋力和批判力。「情趣」說的四要素及其密切融合是詩歌的生命力所在,也是詩歌美的根源。要切實有效地推動新詩發展必須在恢復傳統與走向民眾的基礎上使情趣、聲音、意象和語言這四個不可分割的要素齊頭並進。

❻ 誰能給我找一下朱光潛寫的《談讀書》一文

談讀書

選自《朱光潛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朱光潛(1897—1986),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翻譯家。

朱光潛朋友:

中學課程很多,你自然沒有許多的時間去讀課外書。但是你試撫心自問:你每天真抽不出一點鍾或半點鍾的功夫嗎?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點鍾,你每天至少可以讀三四頁,每月可以讀一百頁,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讀四五本書了。何況你在假期中每天斷不會只能讀三四頁呢?你能否在課外讀書,不是你有沒有時間的問題,是你有沒有決心的問題。

世間有許多人比你忙得多。許多人的學問都是在忙中做成的。美國有一位文學家、科學家和革命家富蘭克林,幼時在印刷局裡做小工,他的書都是在做工時抽暇讀的。

人類學問逐天進步不止,你不努力跟著跑,便落伍退後,這固不消說,尤其要緊的是養成讀書的習慣,是在學問中尋出一種興趣。你如果沒有一種正常嗜好,沒有一種在閑暇時可以寄託你的心神的東西,將來離開學校去做事,說不定要被惡習慣引誘。你不看見現在許多叉麻雀抽鴉片的官僚們紳商們乃至教員們,不大半由學生出身嗎?你慢些鄙視他們,臨到你來,再看看你的成就罷!但是你如果在讀書中尋出一種趣味,你將來抵抗引誘的能力比別人定要大些。這種興趣你現在不能尋出,將來永不會尋出。凡人都越老越麻木,你現在已經不像三五歲的小孩子那樣好奇、那樣興味淋漓了。你長大一歲,你感覺興味的銳敏力便須遲鈍一分。達爾文在自傳里曾經說過,他幼時頗好文學和音樂,壯時因為研究生物學,把文學和音樂都丟開了,到老來他再想拿詩歌來消遣,便尋不出趣味來了。興味要在青年時設法培養,過了正常時節,便會萎謝。比方打網球,你在中學時喜歡打,你到老都喜歡打。假如你在中學時代錯過機會,後來要發展去學比登天還要難十倍。養成讀書習慣也是這樣。

你也許說,你在學校里終日念講義看課本不就是讀書嗎?講義課本著意在平均發展基本知識,固亦不可不讀。但是你如果以為念講義看課本,便盡讀書之能事,就是大錯特錯。第一,學校功課門類雖多,而范圍究極窄狹。你的天才也許與學校所有功課都不相近,自己在課外研究,去發現自己性之所近的學問。再比方你對於某種功課不感興趣,這也許並非由於性不相近,只是規定課本不合你的胃口。你如果能自己在課外發現好書籍,你對於那種功課的興趣也許就因而濃厚起來了。第二,念講義看課本,免不掉若干拘束,想藉此培養興趣,頗是難事。比方有一本小說,平時自由拿來消遣,覺得多麼有趣,一旦把它拿來當課一讀,用預備考試的方法去讀,便不免索然寡味了。興趣要逍遙自在地不受拘束地發展,所以為培養讀書興趣起見,應該從讀課外書入手。

書是讀不盡的,就算讀盡也是無用,許多書沒有一讀的價值。你多讀一本沒有價值的書,便喪失可讀一本有價值的書的時間和精力;所以你須慎加選擇。你自己自然不會選擇,須去就教於批評家和專門學者。我不能告訴你必讀的書,我能告訴你不必讀的書。許多人曾抱定宗旨不讀現代出版的新書。因為許多流行的新書只是迎合一時社會心理,實在毫無價值,經過時代淘汰而巍然獨存的書才有永久性,才值得讀一遍兩遍以至於無數遍。我不敢勸你完全不讀新書,我卻希望你特別注意這一點,因為現代青年頗有非新書不讀的風氣。別的事都可以學時髦。我所指不必讀的書,不是新書,是談書的書,是值不得讀第二遍的書。走進一個圖書館,你盡管看見千卷萬卷的紙本子,其中真正能夠稱為「書」的恐怕還難上十卷百卷。你應該讀的只是這十卷百卷的書。在這些書中間,你不但可以得到正確的知識,而且可以於無形中吸收大學者治學的精神和方法。這些書才能松動你的心靈,激動你的思考。其他像「文學大綱」「科學大綱」以及雜志報章上的書評,實在都不能供你受用。你與其讀千卷萬卷的詩集,不如讀一部《國風》或《古詩十九首》,你與其讀千卷萬卷談希臘哲學的書籍,不如讀一部柏拉圖的《理想國》。

你也許要問我像我們中學生究竟應該讀些什麼書呢?這個問題可不易回答。你大約記得北平京報副刊曾徵求「青年必讀書十種」,結果有些人所舉十種盡是幾何代數,有些人所舉十種盡是《史記》《漢書》。這在旁人看起來似近於滑稽,而應征的人卻各抱有一番大道理。本來這種徵求的本意,是以一個人的標准做一切人的標准,好像我只喜歡吃面,你就不能吃米,完全是一種錯誤見解。各人的天資、興趣、環境、職業不同,你怎能定出萬應靈丹似的十種書,供天下無數青年讀之都能感覺同樣趣味、發生同樣效力?

我為了寫這封信給你,特地去調查了幾個英日公共圖書館。他們的青年讀物部最流行的書可以分為四類:(一)冒險小說和游記;(二)神話和寓言;(三)生物故事;(四)名人傳記和愛國小說。有些書在國外雖流行,給中國青年讀,卻不十分相宜。中國學生大半是少年老成,在中學時代就喜歡像煞有介事的談一點學理。他們——你和我自然都在內——不僅喜歡談談文學,還要研究社會問題,甚至於哲學問題。這既是一種自然傾向,也就不能漠視,我個人的見解也不妨提起和你商量商量。十五六歲以後,教育宜注重發達理解,十五六歲以前的教育宜注重發達想像。所以初中的學生們宜多讀想像的文字,高中的學生才應該讀含有學理的文字。

談到這里,我還沒有答復應讀何書的問題。老實說,我沒有能力答復,我自己便沒曾讀過幾本「青年必讀書」,老早就讀些壯年必讀書。所以我現在不敢答復你應該讀何書的問題。你如果要知道,你應該去請教你所知的專門學者,請他們各就自己所學范圍以內指定三兩種青年可讀的書。你如果請一個人替你面面俱到地設想,比方他是學文學的人,他也許明知青年必讀書應含有社會問題科學常識等等,而自己又沒有甚把握,姑且就他所知的一兩種拉來湊數,你就像問道於盲了。同時,你要知道讀書好比探險,也不能全靠別人指導,你自己也須得費些功夫去搜求。我從來沒有聽見有人按照別人替他定的「青年必讀書十種」或「世界名著百種」讀下去,便成就一個學者。別人只能介紹,抉擇還要靠你自己。

關於讀書方法,我不能多說,只有兩點須在此約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讀的書至少須讀兩遍。第一遍須快讀,著眼在了解全篇大旨與特色。第二遍須慢讀,須以批評態度衡量書的內容。第二,讀過一本書,須筆記綱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見。筆記不僅可以幫助你記憶,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細,刺激你思考。記著這兩點,其他瑣細方法便用不著說。各人天資習慣不同,你用哪種方法收效較大,我用哪種方法收效較大,不是一概而論的。你自己終究會找出你自己的方法,別人決不能給你一個單方,使你可以「依法炮製」。

❼ 朱光潛的主要著作有

朱光潛主要編著有
《文藝心理學》、《悲劇心理學》、《談美》、《詩論》
、《談文學》、《克羅齊哲學述評》、《西方美學史》、《美學批判論文集》、《談美書簡》、《
美學拾穗集》等,並翻譯了《歌德談話錄》、柏拉圖的《文藝對話集》、G.E.萊辛的《拉奧孔》、G.W.F.黑格爾的《美學》、B.克羅齊的《美學》、G.B.維柯的《新科學》等。朱光潛不僅著述甚豐,他本人更具有崇高的治學精神和高尚的學術品格。他勇於批判自己,執著地求索真理:當他認識到以往在唯心主義體系下研究美學「是在迷徑里使力繞圈子」,就開始用更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指導自己的研究,使自己的美學思想向真理趨進;他反對老化、僵化,提倡不斷進取。為方便研究馬列主義原著,他在花甲之年開始自學俄語,更在八十高齡之際寫出《談美書簡》和《美學拾穗集》,翻譯近代第一部社會科學著作——維科的《新科學》,學習研究一生不輟。

❽ 朱光潛的作品有什麼

朱光潛(1897年-1986年),筆名孟實、盟石。安徽桐城人。代表作品: 《朱光潛選集》,《悲劇心理學》,《無言之美》具體查看:http://ke..com/view/116093.htm
《我所認識的沈從文》(朱光潛著/張兆和著) 嶽麓書社 1986年 《朱光潛選集》(朱光潛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3年、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7年 《我與文學及其他》(朱光潛著)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6年 《美學和中國美術史》(朱光潛著) 知識出版社 1984年 《悲劇心理學:各種悲劇快感理論的批判研究》(朱光潛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3年 《悲劇心理學:中英文合本》(朱光潛著)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9年 《悲劇心理學》(朱光潛著) B83-06/2a1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6年 《朱光潛美學文集》(朱光潛著) (1)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82年 《給青年的二十封信》(朱光潛著) 170.7/2593 開明書店 民國二十年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朱光潛著) I266/17b1 開明出版社 1996年;I266/17b2 開明書店 民國三十七年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朱光潛著) I266/17b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6年 《詩論》(朱光潛著) I052/20.1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7年、I052/20 三聯書店 1984年 《變態心理學派別》(朱光潛著) B84-06/59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7年 《文藝心理學》(朱光潛著) B849:I/15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6年 《談文學》(朱光潛著) I0/159d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6年;I0/159d1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01年;I0/159d2 康橋出版事業公司 1986年;漢藝色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9年 《談美》(朱光潛著) I0/159a1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7年;I0/159a2 開明出版社 1994年;I0/159a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9年;I0/159a3 漢藝色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8年 《西方美學史》(朱光潛著) 700.9/2593.1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9年 《談讀書》(朱光潛著) I106/126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8年 《美學拾穗集》(朱光潛著) B83-53/5 百花文藝出版社 1980年 《變態心理學派別》(朱光潛著) 155/2593a1 上海文化出版社 1989年 《美學》(黑格爾/朱光潛) 700.1/0464:3.2 商務 1981年 《美學批判論文集》(朱光潛著) 700.1/2593a 作家出版社 1958 年 《美學原理》(克羅齊著/朱光潛譯) 700.1/2702a1 作家出版社 1958年 《文藝心理學》(朱光潛著) 700.15/2593 開明書店 民國二十六年;700.15/2593/1936 開明書店 民國25年 《西方美學史》(朱光潛著) 700.9/2593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63年 《變態心理學派別》(朱光潛著) 155/2593a2 上海書店 1989年 《柏拉圖文藝對話集》(柏拉圖 著/朱光潛 譯) 800.1/1703.1 新文藝出版社 1957年 《美學.談文學》(朱光潛著) I0/159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8年 《朱光潛美學文學論文選集》(朱光潛著) I0-53/5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0年 《藝文雜談》(朱光潛著) I266/17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81年 《朱光潛批評文集》(朱光潛著) I206.7/501 珠海出版社 1998年 《朱光潛自傳》(朱光潛著) B83/168f 江蘇文藝出版社 1998年 《變態心理學派別》(朱光潛著) 155/2593a (贈) 開明書店 1930年 《朱光潛學術文化隨筆》(朱光潛著) I0/159e 中國青年出版社 1998年 《談美書簡二種》(朱光潛著) D432.63/42 上海譯文出版社 1999年 《詩論》(朱光潛著) I052/20.3 三聯書店 1998年;I052/20.2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I052/20.4(SH)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4年 《變態心理學派別》(朱光潛著) B84-06/59.1 商務印書館 1999年 《談修養》(朱光潛著) 188.6/2593 中周出版社 1946年;B825/160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4年 《孟實文鈔》(朱光潛著) 817.8/2593 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 1936年 《美學原理》(朱光潛重譯) 700.1/2702a 正中書局 民國三十六年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朱光潛著) 170.7/2593.1 愛麗書店 1931年;170.7/2593.2 開明書店 1929年 《Wit in the essay on criticism》(Empson,著/朱光潛著/錢學熙著/袁可嘉著/金?著/夏濟安著) 北京大學 1948年 《談美:給青年的第十三封信》(朱光潛著) 700.1/2593 開明書店 民國二十二年 《孟實文鈔》(朱光潛著) 817.8/2593.1 上海書店 1990年 《談美書簡》(朱光潛著,1979年完成) B83/252 北京出版社 2004年 《新文學作家信札》(朱光潛著) I266/17a 業強出版社 1988年 《無言之美》(朱光潛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年

❾ 朱光潛的主要文藝理論作品是哪本

中文名: 朱光潛
別名: 孟實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安徽桐城
出生日期: 1897年9月19日
逝世日期: 1986年3月6日
職業: 學者 美學家,文藝理論家
畢業院校: 香港大學
主要成就: 我國現代美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
代表作品: 《朱光潛選集》,《悲劇心理學》,《無言之美》

詳見:http://ke..com/view/116093.htm

❿ 誰有朱光潛的文章

朱光潛
●文學與人生
文學是以語言文字為媒介的藝術。就其為藝術而言,它與音樂圖畫雕刻及一切號稱藝術的製作有共同性:作者對於人生世相都必有一種獨到的新鮮的觀感,而這種觀感都必有一種獨到的新鮮的表現;這觀感與表現即內容與形式,必須打成一片,融合無間,成為一種有生命的和諧的整體,能使觀者由玩索而生欣喜。達到這種境界,作品才算是「美」。美是文學與其他藝術所必具的特質。就其以語言文字為媒介而言,文學所用的工具就是我們日常運思說話所用的工具,無待外求,不像形色之於圖畫雕刻,樂聲之於音樂。每個人不都能運用形色或音調,可是每個人只要能說話就能運用語言,只要能識字就能運用文字。語言文字是每個人表現情感思想的一套隨身法寶,它與情感思想有最直接的關系。因為這個緣故,文學是一般人接近藝術的一條最直截簡便的路;也因為這個緣故,文學是一種與人生最密切相關的藝術。
我們把語言文字聯在一起說,是就文化現階段的實況而言,其實在演化程序上,先有口說的語言而後有手寫的文字,寫的文字與說的語言在時間上的距離可以有數千年乃至數萬年之久,到現在世間還有許多民族只有語言而無文字。遠在文字未產生以前,人類就有語言,有了語言就有文學。文學是最原始的也是最普遍的一種藝術。在原始民族中,人人都歡喜唱歌,都歡喜講故事,都歡喜戲擬人物的動作和姿態。這就是詩歌、小說和戲劇的起源。於今仍在世間流傳的許多古代名著,像中國的《詩經》,希臘的荷馬史詩,歐洲中世紀的民歌和英雄傳說,原先都由口頭傳誦,後來才被人用文字寫下來。在口頭傳誦的時期,文學大半是全民眾的集體創作。一首歌或是一篇故事先由一部分人倡始,一部分人隨和,後來一傳十,十傳百,輾轉相傳,每個傳播的人都貢獻一點心裁把原文加以潤色或增損。我們可以說,文學作品在原始社會中沒有固定的著作權,它是流動的,生生不息的,集腋成裘的。它的傳播期就是它的生長期,它的欣賞者也就是它的創作者。這種文學作品最能表現一個全社會的人生觀感,所以從前關心政教的人要在民俗歌謠中窺探民風國運,采風觀樂在春秋時還是一個重要的政典。我們還可以進一步說,原始社會的文字就幾乎等於它的文化;它的歷史、政治、宗教、哲學等等都反應在它的詩歌、神話和傳說裡面。希臘的神話史詩,中世記的民歌傳說以及近代中國邊疆民族的歌謠、神話和民間的故事都可以為證。
口傳的文學變成文字寫定的文學,從一方面看,這是一個大進步,因為作品可以不純由記憶保存,也不純由口誦流傳,它的影響可以擴充到更久更遠。但從另一方面看,這種變遷也是文學的一個厄運,因為識字另需一番教育,文學既由文字保存和流傳,文字便成為一種障礙,不識字的人便無從創造或欣賞文學,文學便變成一個特殊階級的專利品。文人成了一個特殊階級,而這階級化又隨社會演進而日趨尖銳,文學就逐漸和全民眾疏遠。這種變遷的壞影響很多,第一,文學既與全民眾疏遠,就不能表現全民眾的精神和意識,也就不能從全民眾的生活中吸收力量與滋養,它就不免由窄狹化而傳統化,形式化,僵硬化。其次。它既成為一個特殊階級的興趣,它的影響也就限於那個特殊階級,不能普及於一般人,與一般人的生活不發生密切關系,於是一般人就把它認為無足輕重。文學在文化現階段中幾已成為一種奢侈,而不是生活的必需。在最初,凡是能運用語言的人都愛好文學;後來文字產生,只有識字的人才能愛好文學;現在連識字的人也大半不能愛好文學,甚至有一部分鄙視或仇視文學,說它的影響不健康或根本無用。在這種情形之下,一個人要鄭重其事地來談文學,難免有幾分心虛膽怯,他至少須說出一點理由來辯護他的不合時宜的舉動。這篇開場白就是替以後陸續發表的十幾篇談文學的文章作一個辯護。
先談文學有用無用問題。一般人嫌文學無用,近代有一批主張「為文藝而文藝」的人卻以為文學的妙處正在它無用。它和其它藝術一樣,是人類超脫自然需要的束縛而發出的自由活動。比如說,茶壺有用,因能盛茶,是壺就可以盛茶,不管它是泥的瓦的扁的圓的,自然需要止於此。但是人不以此為滿足,制壺不但要能盛茶,還要能娛目賞心,於是在質料、式樣、顏色上費盡機巧以求美觀。就淺狹的功利主義看,這種工夫是多餘的,無用的;但是超出功利觀點來看,它是人自作主宰的活動。人不憚煩要作這種無用的自由活動,才顯得人是自家的主宰,有他的尊嚴,不只是受自然驅遣的奴隸;也才顯得他有一片高尚的向上心。要勝過自然,要彌補自然的缺陷,使不完美的成為完美。文學也是如此。它起於實用,要把自己所感的說給旁人知道;但是它超過實用,要找好話說,要把話說的好,使旁人在話的內容和形式上同時得到愉快。文學所以高貴,值得我們費力探討,也就在此。
這種「為文藝而文藝」的看法確有一番正當道理,我們不應該以淺狹的功利主義去估定文學的身價。但是我以為我們縱然退一步想,文學也不能說是完全無用。人之所以為人,不只因為他有情感思想,尤在他能以語言文字表現情感思想。試假想人類根本沒有語言文字,像牛羊犬馬一樣,人類能否有那樣燦爛的文化?文化可以說大半是語言文字的產品。有了語言文字,許多祟高的思想,許多微妙的情境,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才能那樣流傳廣播,由一個心靈出發,去感動無數的心靈,去啟發無數心靈的創作。這感動和啟發的力量大小與久暫,就看語言文字運用的好壞。在數千載之下,《左傳》、《史記》所寫的人物事跡還能活現在我們眼前,若沒有左丘明、司馬遷的那種生動的文筆,這事如何能做到?在數千載之下,柏拉圖的《對話集》所表現的思想對於我們還是那麼親切有趣,若沒有柏拉圖的那種深入而淺出的文筆,這事又如何能做到?從前也許有許多值得流傳的思想與行跡,因為沒有遇到文人的點染,就湮沒無聞了。我們自己不時常感覺到心裡有話要說而不出的苦楚么?孔子說得好:「言之無文,行之不遠。」單是「行遠」這一個功用就深廣不可思議。
柏拉圖、盧梭、托爾斯泰和程伊川都曾懷疑到文學的影響,以為它是不道德的或是不健康的。世間有一部分文學作品確有這種毛病,本無可諱言,但是因噎不能廢食,我們只能歸咎於作品不完美,不能斷定文學本身必有罪過。從純文藝觀點看,在創作與欣賞的聚精會神的狀態中,心無旁涉,道德的問題自無從闖入意識閾。縱然離開美感態度來估定文學在實際人生中的價值,文藝的影響也決不會是不道德的,而且一個人如果有純正的文藝修養,他在文藝方面所受的道德影響可以比任何其他體驗與教訓的影響更較深廣。「道德的」與「健全的」原無二義。健全的人生理想是人性的多方面的諧和的發展,沒有殘廢也沒有臃腫。譬如草木,在風調雨順的環境之下,它的一般生機總是欣欣向榮,長得枝條茂暢,花葉扶疏。情感思想便是人的生機,生來就需要宣洩生長,發芽開花。有情感思想而不能表現,生機便遭窒塞殘損,好比一株發育不完全而呈病態的花草。文藝是情感思想的表現,也就是生機的發展,所以要完全實現人生,離開文藝決不成。世間有許多對文藝不感興趣的人乾枯濁俗,生趣索然,其實都是一些精神方面的殘廢人,或是本來生機就不暢旺,或是有暢旺的生機因為窒塞而受摧殘。如果一種道德觀要養成精神上的殘廢人,它的本身就是不道德的。
表現在人生中不是奢侈而是需要,有表現才能有生展,文藝表現情感思想,同時也就滋養情感思想使它生展。人都知道文藝是「怡情養性」的。請仔細玩索「怡養」兩字的意味!性情在怡養的狀態中,它必是健旺的,生發的,快樂的。這「怡養」兩字卻不容易做到,在這紛紜擾攘的世界中,我們大部分時間與精力都費在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奔波勞碌,很機械地隨著疾行車流轉,一日之中能有幾許時刻回想到自己有性情?還論怡養!凡是文藝都是根據現實世界而鑄成另一超現實的意象世界,所以它一方面是現實人生的反照,一方面也是現實人生的超脫。在讓性情怡養在文藝的甘泉時,我們霎時間脫去塵勞,得到精神的解放,心靈如魚得水地徜徉自樂;或是用另一個比喻來說,在乾燥悶熱的沙漠里走得很疲勞之後,在清泉里洗一個澡,綠樹陰下歇一會兒涼。世間許多人在勞苦裡打翻轉,在罪孽里打翻轉,俗不可耐,苦不可耐,原因只在洗澡歇涼的機會太少。
從前中國文人有「文以載道」的說法,後來有人嫌這看法的道學氣太重,把「詩言志」一句老話抬出來,以為文學的功用只在言志;釋志為「心之所之」,因此言志包含表現一切心靈活動在內。文學理論家於是分文學為「載道」、「言志」兩派,彷彿以為這兩派是兩極端,絕不相容——「載道」是「為道德教訓而文藝」,「言志」是「為文藝而文藝」。其實這個問題的關鍵全在「道」字如何解釋。如果釋「道」為狹義的道德教訓,載道顯然就小看了文學。文學沒有義務要變成勸世文或是修身科的高頭講章。如果釋「道」為人生世相的道理,文學就決不能離開「道」,「道」就是文學的真實性。志為心之所之,也就要合乎「道」,情感思想的真實本身就是「道」,所以「言志」即「載道」,根本不是兩回事,哲學科學所談的是「道」,文藝所談的仍是「道」,所不同者哲學科學的道理是抽象的,是從人生世相中抽繹出來的,好比從鹽水中提出來的鹽;文藝的道是具體的,是含蘊在人生世相中的,好比鹽溶於水,飲者知咸,卻不辨何者為鹽,何者為水。用另一個比喻來說,哲學科學的道是客觀的、冷的、有精氣而無血肉的;文藝的道是主觀的、熱的,通過作者的情感與人格的滲瀝,精氣和血肉凝成完整生命的。換句話說,文藝的「道」與作者的「志」融為一體。
我常感覺到,與其說「文以載道」,不如說「因文證道」。《楞嚴經》記載佛有一次問他的門徒從何種方便之門,發菩提心,證圓通道。幾十個菩薩羅漢輪次起答,有人說從聲音,有人說從顏色,有人說從香味,大家共說出二十五個法門(六根、六塵、六識、七大,每一項都可成為證道之門)。讀到這段文章,我心裡起了一個幻想,假如我當時在座,輪到我起立作答時,我一定說我的方便之門是文藝。我不敢說我證了道,可是從文藝的玩索,我窺見了道的一斑。文藝到了最高的境界,從理智方面說,對於人生世相必有深廣的觀照與徹底的了解,如阿波羅憑高遠眺,華嚴世界盡成明鏡里的光影,大有佛家所謂萬法皆空,空而不空的景象;從情感方面說,對於人世悲歡好醜必有平等的真摯的同情,沖突化除後的諧和,不沾小我利害的超脫,高等的幽默與高等的嚴肅,成為相反者之同一。柏格森說世界時時刻刻在創化中,這好比一個無始無終的河流,孔子所看到的「逝者如是夫,不舍晝夜」,希臘哲人所看到的「濯足清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所以時時刻刻有它的無窮的興趣。抓住某一時刻的新鮮景象與興趣而給以永恆的表現,這是文藝。一個對於文藝有修養的人決不感覺到世界的乾枯或人生的苦悶。他自己有表現的能力固然很好,縱然不能,他也有一雙慧眼看世界,整個世界的動態便成為他的詩,他的圖畫,他的戲劇,讓他的性情在其中「怡養」。到了這種境界,人生便經過了藝術化,而身歷其境的人,在我想,可以算是一個有「道」之士。從事於文藝的人不一定都能達到這個境界,但是它究竟不失為一個祟高的理想,值得追求,而且在努力修養之後,可以追求得到。

●文學的趣味
文學作品在藝術價值上有高低的分別,鑒別出這高低而特有所好,特有所惡,這就是普通所謂趣味,辨別一種作品的趣味就是評判,玩索一種作品的趣味就是欣賞,把自己在人生自然或藝術中所領略得的趣味表現出就是創造。趣味對於文學的重要於此可知。文學的修養可以說是趣味的修養。趣味是一個比喻,由口舌感覺引申出來的。它是一件極尋常的事,卻也是一件極難的事。雖說「天下之口有同嗜」而實際上「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它的難處在沒有固定的客觀的標准,而同時又不能完全憑主觀的抉擇。說完全沒有客觀的標准吧,文章的美醜猶如食品的甜酸,究竟容許公是公非的存在;說完全可以憑客觀的標准吧,一般人對於文藝作品的欣賞有許多個別的差異,正如有人嗜甜,有人嗜辣。在文學方面下過一番功夫的人都明白文學上趣味的分別是極微妙的,差之毫釐往往謬以千里。極深厚的修養常在毫釐之差上見出,極艱苦的磨練也常在毫釐之差上做功夫。
舉一兩個實例來說。南唐中主的《浣溪沙》是許多讀者所熟讀的: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干。」
馮正中、王荊公諸人都極賞「細雨夢回」二句,王靜安在《人間詞話》里卻說:「菡萏香銷二句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乃古今獨賞其細雨夢回二句,故知解正不易得。」《人間詞話》又提到秦少游的《踏莎行》,這首詞最後兩句是「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最為蘇東坡所嘆賞,王靜安也不以為然:「少游詞最為凄惋,至『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則變而為凄厲矣。東坡賞其後二語,猶為皮相。」
這種優秀的評判正足見趣味的高低。我們玩味文學作品時,隨時要評判優劣,表示好惡,就隨時要顯趣味的高低。馮正中、王荊公、蘇東坡諸人對於文學不能說算不得「解人」,他們所指出的好句也確實是好,可是細玩王靜安所指出的另外幾句,他們的見解確不無可議之處,至少是「郴江繞郴山」二句實在不如「孤館閉春寒」二句。幾句中間的差別微妙到不易分辨的程度,所以容易被人忽略過去。可是它所關卻極深廣,賞識「郴江繞郴山」的是一種胸襟,賞識「孤館閉春寒」的另是一種胸襟;同時,在這一兩首詞中所用的鑒別的眼光可以應用來鑒別一切文藝作品,顯出同樣的抉擇,同樣的好惡,所以對於一章一句的欣賞大可見出一個人的一般文學趣味。好比善飲酒者有敏感鑒別一杯酒,就有敏感鑒別一切的酒。趣味其實就是這樣的敏感。離開這一點敏感,文藝就無由欣賞,好醜妍媸就變成平等無別。
不僅欣賞,在創作方面我們也需要純正的趣味。每個作者必須是自己的嚴正的批評者,他在命意布局遣詞造句上都須辨析錙銖,審慎抉擇,不肯有一絲一毫的含糊敷衍。他的風格就是他的人格,而造成他的特殊風格的就是他的特殊趣味。一個作家的趣味在他的修改鍛煉的功夫上最容易見出。西方名家的稿本多存在博物館,其中修改的痕跡最足發人深省。中國名家修改的痕跡多隨稿本湮沒,但在筆記雜著中也偶可見一斑。姑舉一例。黃山谷的《沖雪宿新寨》一首七律的五六兩句原為「俗學近知回首晚,病身全覺折腰難」。這兩句本甚好,所以王荊公在都中聽到,就擊節贊嘆,說「黃某非風塵俗吏」。但是黃山谷自己仍不滿意,最後改為「小吏有時須束帶,故人頗問不休官。」這兩句仍是用陶淵明見督郵的典故,卻比原文來得委婉有含蓄,棄彼取此,亦全憑趣味。如果在趣味上不深究,黃山谷既寫成原來兩句,就大可苟且偷安。
以上談欣賞和創作,摘句說明,只是為其輕而易舉,其實一切文藝上的好惡都可作如是觀。你可以特別愛好某一家,某一體,某一時代,某一派別,把其餘都看成左道狐禪。文藝上的好惡往往和道德上的好惡同樣地強烈深固,一個人可以在趣味異同上區別敵友,黨其所同,伐其所異。文學史上許多派別,許多筆墨官司,都是這樣起來的。
在這里我們會起疑問:文藝有好壞,愛憎起於好壞,好的就應得一致愛好,壞的就應得一致憎惡,何以文藝的趣味有那麼大的紛歧呢?你擁護六朝,他崇拜唐宋;你贊賞蘇辛,他推尊溫李,紛紜擾攘,莫衷一是。作品的優越不盡可為憑,莎士比亞、布萊克、華茲華斯一般開風氣的詩人在當時都不很為人重視。讀者的深厚造詣也不盡可為憑,托爾斯泰攻擊莎士比亞和歌德,約翰遜看不起彌爾頓,法郎士譏誚荷馬和維吉爾。這種趣味的紛歧是極有趣的事實。粗略地分析,造成這事實的有下列幾個因素:
第一是資稟性情。文藝趣味的偏向在大體上先天已被決定。最顯著的是民族根性。拉丁民族最喜歡明晰,條頓民族最喜歡力量,希伯來民族最喜歡嚴肅,他們所產生的文藝就各具一種風格,恰好表現他們的國民性。就個人論,據近代心理學的研究,許多類型的差異都可以影響文藝的趣味。比如在想像方面,「造型類」人物要求一切像圖像那樣一目瞭然,「渙散類」人物喜歡一切像音樂那樣迷離隱約;在性情方面,「硬心類」人物偏袒陽剛,「軟心類」人物特好陰柔;在天然傾向方面,「外傾」者喜歡戲劇式的動作,「內傾」者喜歡獨語體詩式的默想。這只是就幾個犖犖大端來說,每個人在資稟性情方面還有他的特殊個性,這和他的文藝的趣味也密切相關。
其次是身世經歷。《世說新語》中謝安有一次問子弟:「《毛詩》何句最佳?」謝玄回答:「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謝安表示異議,說:「訏謨定命,遠猷辰告句有雅人深致。」這兩人的趣味不同,卻恰合兩人不同的身份。謝安自己當朝一品,所以特別能欣賞那形容老成謀國的兩句;謝玄是翩翩佳公子,所以那流連風景,感物興懷的句子很合他的口胃。本來文學欣賞,貴能設身處地去體會。如果作品所寫的與自己所經歷的相近,我們自然更容易了解,更容易起同情。杜工部的詩在這抗戰期中讀起來,特別親切有味,也就是這個道理。
第三是傳統習尚。法國學者泰納著《英國文學史》,指出「民族」、「時代」、「周圍」為文學的三大決定因素,文藝的趣味也可以說大半受這三種勢力形成。各民族、各時代都有它的傳統。每個人的「周圍」(法文milieu略似英文circle,意謂「圈子」,即常接近的人物,比如說,屬於一個派別就是站在那個圈子裡)都有它的習尚。在西方,古典派與浪漫派、理想派和寫實派;在中國,六朝文與唐宋古文,選體詩、唐詩和宋詩,五代詞、北宋詞和南宋詞,桐城派古文和陽湖派古文,彼此中間都樹有很森嚴的壁壘。投身到某一派旗幟之下的人,就覺得只有那一派是正統,阿其所好,以致目空其餘一切。我個人與文藝界朋友的接觸,深深地感覺到傳統習尚所產生的一些不愉快的經驗。我對新文學屬望很殷,費盡千言萬語也不能說服國學耆宿們,讓他們相信新文學也自有一番道理。我也很愛讀舊詩文,向新文學作家稱道舊詩文的好處,也被他們嗤為頑腐。此外新舊文學家中又各派別之下有派別,京派海派,左派右派,彼此相持不下。我冷眼看得很清楚,每派人都站在一個「圈子」里,那圈子就是他們的「天下」。
一個人在創作和欣賞時所表現的趣味,大半由上述三個因素決定。資稟性情、身世經歷和傳統習尚,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個人身上的,輕易不能擺脫,而且它們的影響有好有壞,也不必完全擺脫。我們應該做的功夫是根據固有的資稟性情而加以磨礪陶冶,擴充身世經歷而加以細心的體驗,接收多方的傳統習尚而求截長取短,融會貫通。這三層功夫就是普通所謂學問修養。純恃天賦的趣味不足為憑,純恃環境影響造成的趣味也不足為憑,純正的可憑的趣味必定是學問修養的結果。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彷彿以為知、好、樂是三層事,一層深一層;其實在文藝方面,第一難關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樂。知、好、樂三種心理活動融為一體,就是欣賞,而欣賞所憑的就是趣味。許多人在文藝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於在知上有欠缺。
有些人根本不知,當然不會盛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聽琴,不起作用。這是的精神上的殘廢。犯這種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有些人知得不正確,於是趣味低劣,缺乏鑒別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惡劣作品療飢過癮,以為這就是欣賞文學。這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整個的精神受腐化。
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難免窄狹,像上文所說的,被囿於某一派別的傳統習尚,不能自拔。這是精神上的短視,「坐井觀天,誣天渺小」。
要診治三種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劑是擴大眼界,加深知解。一切價值都由比較得來,生長在平原,你說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諒,但是你錯誤。「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見到的天下。要把山估計得准確,你必須把世界名山都游歷過,測量過。研究文學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種類愈復雜,風格愈紛歧,你的比較資料愈豐富,透視愈正確,你的鑒別力(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人類心理都有幾分惰性,常以先入為主,想獲得一種新趣味,往往須戰勝一種很頑強的抵抗力。許多舊文學家不能欣賞新文學作品,就因為這個道理。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起初習文言文,後來改習語體文,頗費過一番沖突與掙扎。在才置信語體文時,對於文言文頗有些反感,後來多經摸索,覺得文言文仍有它的不可磨滅的價值。專就學文言文說,我起初學桐城派古文,跟著古文家們罵六朝文的綺靡,後來稍致力於六朝人的著作,才覺得六朝文也有為唐宋文所不可及處。在詩方面我從唐詩入手,覺宋詩索然無味,後來讀宋人作品較多,才發見宋詩也特有一種風味。我學外國文學的經驗也大致相同,往往從篤嗜甲派不了解乙派,到了解乙派而對甲派重新估定價值。我因而想到培養文學趣味好比開疆闢土,須逐漸把本來非我所有的征服為我所有。英國詩人華茲華斯說道:「一個詩人不僅要創造作品,還要創造能欣賞那種作品的趣味。」我想不僅作者如此,讀者也須時常創造他的趣味。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像死水一般靜止的趣味必定陳腐。活的趣味時時刻刻在發現新境界,死的趣味老是囿在一個窄狹的圈子裡。這道理可以適用於個人的文學修養,也可以適用於全民族的文學演進史。

閱讀全文

與朱光潛寫的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戰被俘的女隊長受刑小說閱讀 瀏覽:288
總裁無小三小說下載 瀏覽:886
完本小說人物唐悠悠 瀏覽:959
男主有一個老婆的都市小說 瀏覽:341
小說作者淡櫻 瀏覽:907
外國禁毀小說小酒店在線閱讀 瀏覽:650
玄幻小說的內容簡介 瀏覽:383
重生女強小說玄幻完結小說排行榜 瀏覽:791
都市女主娛樂圈完結小說排行榜 瀏覽:183
用意識流寫一篇小小說 瀏覽:80
女特種兵重生完結小說排行榜 瀏覽:429
小說裡面寫關於迪麗熱巴的 瀏覽:835
小說作者唐爺 瀏覽:936
玄幻小說主角帶著神格重生 瀏覽:895
中國好看的現實主義小說推薦 瀏覽:309
渣攻後忠犬的小說推薦 瀏覽:859
無盡武裝有聲小說715 瀏覽:337
重生商場的經典小說 瀏覽:373
重生後全家寵的現代小說 瀏覽:577
有聲小說散兵游泳 瀏覽: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