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聊齋志異的作者是誰
聊齋志異的作者是清朝小說家蒲松齡。
蒲松齡(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濟南府淄川(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清代傑出文學家,優秀短篇小說家。
除《聊齋志異》外,蒲松齡還有大量詩文、戲劇、俚曲以及有關農業、醫葯方面的著述存世,總近200萬言。蒲松齡生前,《聊齋志異》刊行後,遂風行天下。
(1)清代小說聊齋志異是誰寫的擴展閱讀:
蒲松齡出生於書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藉助科舉入仕,可惜屢試不第,只能以教書為生。他自幼便對民間的鬼神故事興致濃厚。據說,蒲松齡曾為了搜集素材,在家門口開了一家茶館,來喝茶的人可以用一個故事代替茶錢。藉助這個方法,蒲松齡搜集了大量離奇的故事,經過整理、加工過後,他都將其收錄到了《聊齋志異》中。
『貳』 《聊齋志異》的作者是誰
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
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張友鶴《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朱其鎧《全本新注聊齋志異》為494篇)。
它們或者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者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在全書中數量最多,它們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過花妖狐魅和人的戀愛,表現了作者理想的愛情。
《聊齋志異》全書將近五百篇,內容豐富,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是愛情故事,占據著全書最大的比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懼封建禮教,勇敢追求自由愛情。這類名篇有《蓮香》《小謝》《連城》《宦娘》《鴉頭》等。
二是抨擊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摧殘。作為科舉制度的受害者,蒲松齡在這方面很有發言權,《葉生》《司文郎》《於去惡》《王子安》等都是這類名篇。
三是揭露統治階級的殘暴和對人民的壓迫,極具社會意義,如《席方平》《促織》《夢狼》《梅女》等。
(2)清代小說聊齋志異是誰寫的擴展閱讀:
蒲松齡對後世的貢獻,「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的《聊齋志異》排第一,《日用俗字》可以排第二。
蒲松齡根據當時最權威的字典《字匯》,將山東淄博老百姓的日常用字串起來,編成比順口溜高級一些的押韻文字。給《日用俗字》取個現代名字差不多就是《山東淄博方言日常用語大全》。
要是那個時候的淄博人用上了微信,在和父母、七大姑八大姨、發小聊天的時候,想打方言,但又不知道該用哪個字。這個時候,就得掏出《日用俗字》了。
村民能說方言,但寫不出方言;能寫出的方言又都是在漢字里找讀音相同的,同一個字你找這個,我找那個,看到字得猜一會才能知道寫的是什麼。蒲松齡看到這種現象,動了編《山東淄博方言日常用語大全》的想法,於是他根據權威的字典確定了方言詞語的正確寫法。
《日用俗字》收錄的字數是同類型中最多的。因為講究押韻,蒲松齡家鄉的很多小孩都會搖頭晃腦地背幾段《日用俗字》。年齡小,讀不了限制級的《聊齋》,但是可以讀《日用俗字》,蒲松齡考慮得也算是很周全了。
說到《日用俗字》,不得不提一下裡面透著蒲家氣息的蔬菜篇。
這一篇基本都是老百姓常吃的菜,豆角、蠶豆、南瓜、北瓜、黃瓜、菠菜……沒什麼山珍海味。蒲松齡還在書中記錄了很多野菜的做法「榆錢下蒸方美,楊葉掐來焯亦青」。
『叄』 聊齋志異寫於清朝的什麼時候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間已有流傳。
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張友鶴《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朱其鎧《全本新注聊齋志異》為494篇)。它們或者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者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在全書中數量最多,它們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過花妖狐魅和人的戀愛,表現了作者理想的愛情。
《聊齋志異》全書將近五百篇,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是愛情故事,占據著全書最大的比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懼封建禮教,勇敢追求自由愛情。這類作品代表作有《蓮香》《小謝》《連城》《宦娘》《鴉頭》等。
二是抨擊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摧殘,《葉生》《司文郎》《於去惡》《王子安》等都是這類作品。
三是揭露統治階級的殘暴和對人民的壓迫,具有社會意義,如《席方平》《促織》《夢狼》《梅女》等。
『肆』 聊齋的作者是誰主要寫的是誰
《聊齋》的作者是蒲松齡,主要寫的是一些奇聞異事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的意思是在書房裡記錄奇異的故事。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張友鶴《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朱其鎧《全本新注聊齋志異》為494篇)。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有極高的藝術成就。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文言短篇小說的巔峰之作。
創作背景:
蒲松齡一生貧困潦倒,但這樣的經歷恰好對他創作《聊齋志異》這樣的文學巨著十分有利。他個人科場蹭蹬的不幸固然可悲,但他卻由此而對科考制度有了深切的體驗,從而促使他把滿腔孤憤傾注在自己的創作中,將揭露和抨擊科舉弊端作為《聊齋》的重要內容,並塑造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應試士子形象。
三十多年的農村教書先生生活對他的創作也極為有利:一方面東家畢際有的石隱園里有林泉之勝可以陶冶性情,豐富的藏書可供他研習學問,豐富知識;另一方面又使他有較為充裕的時間和恰當的機會搜集民間傳說,整理加工聊齋故事。
他去南方一年的幕僚生活也為創作《聊齋志異》作了一定準備。南方的自然山水和風俗民情開闊了他的眼界,幕僚的身份使他有機會接觸社會各階層人物,特別是官僚縉紳和下層歌妓,為他在《聊齋》中塑造各種官僚豪紳和眾多女性形象打下重要基礎。
此外,蒲松齡從小就喜愛民間文學,喜好搜集民間奇聞異事。他不僅從民間文學中汲取藝術營養,而且直接在民間傳說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創造。這是他採用充滿奇幻色彩的花妖狐魅故事來反映現實的重要原因。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出生於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補博士弟子員。以後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0年,直至1709年方撤帳歸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創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伍』 聊齋志異是誰寫的
蒲松齡(1640~1715)清代小說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淄川(今山東淄博)人。出身於一個逐漸敗落的地主家庭,書香世家,但功名不顯。父蒲棄學經商,然廣讀經史,學識淵博。蒲松齡19歲時,以縣、府、道三個第一考取秀才,頗有文名,但以後屢試不中。20歲時,與同鄉學友王鹿瞻、李希梅、張篤慶等人結「郢中詩社」。後家貧,應邀到李希梅家讀書。31~32歲時,應同邑進士新任寶應知縣、好友孫蕙邀請,到江蘇揚州府寶應縣做幕賓。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離鄉南遊,對其創作具有重要意義。南方的自然山水、風俗民情、官場的腐敗、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體驗。還結交了一些南方下層歌女。北歸後,以到縉紳家設館為生,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71歲撤帳歸家,過了一段飲酒作詩、閑暇自娛的生活。一生熱衷科舉,卻不得志,72歲時才補了一個歲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體驗。加之自幼喜歡民間文學,廣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聞異事,吸取創作營養,熔鑄進自己的生活體驗,創作出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現實生活,寄託了作者的理想。除《聊齋志異》外,還有文集4卷,詩集6卷;雜著《省身語錄》、《懷刑錄》等多種;戲曲3種,通俗俚曲14種。今人搜集編定為《蒲松齡集》。
參考資料:http://www.tse.net/leting/04zycb/neirong/05gdmjyj/p00003.htm
『陸』 聊齋志異 的作者是誰 哪個朝代的
蒲松齡生平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室名聊齋,淄川蒲家莊人。生於明末,卒於清初,終生科舉不第,以教書為業,晚年成歲貢生。舊志稱其「性厚朴,篤交遊,重名義,而孤介峭直,尤不能與時相俯仰。」所著有詩詞、文賦、雜著、俚曲、戲等,其文言小說《聊齋志異》膾炙人口,廣為流傳,飲譽海內外。
書香世家
淄川蒲氏,自元代遷來,原籍何處,文獻無征。其遠祖蒲魯渾、蒲居仁曾並任般陽府路總管,名載邑乘,但無任職年代。墓在城西北店子村附近,舊有華表翁仲,俗稱「石人坡」。故其民族成分引發學術界爭議,「蒙古、女真、回族、漢人」多說並存,至今尚未定論。
《蒲氏族譜》記載,相傳蒲姓為元世勛,寧、順間曾遭「夷族之禍」。邢戮之餘,只遺「藐孤」,時方六七歲,匿於外祖楊家,改隨母姓,元亡後,始復姓蒲,名璋(即其始祖)。其後子孫日繁,所居滿井庄因而易名蒲家莊。至明萬曆間,全縣諸生八名補廩者中,其族竟佔六人。嗣後科甲相繼,稱為望族。自蒲璋至蒲松齡歷十一世,其世系為:
璋—子忠—整—海—臻—永祥—世廣—繼芳—生汭—盤—松齡
蒲松齡的高祖世廣,是族中第一位廩生,才冠當時,所生四子中一人為訓導,三人為庠生,而後世子孫中在明清兩代出了(三名)縣令以及教諭,訓導等職的進士、舉人、貢生、廩生與庠生數十人;其曾祖繼芳(行二),庠生,所生五子均為入泮;其祖生汭,所生五子無一采芹者;其父盤,字敏吾,配孫氏、董氏、李氏,少力學而家苦貧,遂棄學經商,數年稱素封。業余不忘經史,博恰淹貫,宿儒所不能及。但長子早喪,四十餘仍無子(曾過繼嗣子),散金行善,救濟鄉里,後連生四子(三人進學)。生平「主忠厚」,值戰亂,策劃守村,出資助修城垣,故而名載縣志「隱逸」中。
『柒』 聊 齋 志 異 的作者是誰
蒲松齡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小說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出生於一個逐漸敗落的地主家庭,書香世家,但功名不顯。父蒲盤棄學經商,然廣讀經史,學識淵博。蒲松齡19歲時,以縣、府、道三個第一考取秀才,頗有文名,但以後屢試不中。20歲時,與同鄉學友王鹿瞻、李希梅、張篤慶等人結「郢中詩社」。後家貧,應邀到李希梅家讀書。31~32歲時,應同邑進士新任寶應知縣、好友孫蕙邀請,到江蘇揚州府寶應縣做幕賓。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離鄉南遊,對其創作具有重要意義。南方的自然山水、風俗民情、官場的腐敗、 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體驗。還結交了一些南方下層歌女。北歸後,以到縉紳家設館為生,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61歲撤帳歸家,過了一段飲酒作詩、閑暇自娛的生活。一生熱衷科舉,卻不得志,71歲時才補了一個歲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體驗。加之自幼喜歡民間文學,廣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聞異事,吸取創作營養,熔鑄進自己的生活體驗,創作出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現實生活,寄託了作者的理想。除《聊齋志異》外,還有文集4卷,詩集6卷;雜著《省身語錄》、《懷刑錄》等多種;戲曲3種,通俗俚曲14種。經人搜集編定為《蒲松齡集》。他的書中常常出現「故家子」、「故大家子」(均指出身於沒落的官僚地主家庭的子弟)等,是作者本人的真實寫照。
『捌』 《聊齋志異》的作者是哪個朝代的誰
你好,是
蒲松齡(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又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淄川(今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城外蒲家莊人。[2] 清代著名的小說家、文學家。
他出身沒落地主家庭,連續四次參加舉人考試而全部落榜。直到72歲赴青州補為貢生。
郭沫若先生為蒲氏故居題聯,贊蒲氏著作「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評價過蒲氏「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著有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概述圖中的蒲松齡像為清朱湘麟繪,山東淄博蒲松齡故居藏。
『玖』 聊齋志異的作者是誰那年代的
聊齋志異的作者是:蒲松齡 清代
蒲松齡,清代著名文學家、短篇小說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
『拾』 聊齋志異是哪個朝代,哪位作者的作品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的著作.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短篇小說之巔峰.
《聊齋志異》完成於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是中國古代一部優秀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在蒲松齡生前多以抄本流傳,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第一次由趙起杲在浙江嚴州刻印.據說作者蒲松齡在寫這部《聊齋志異》時,專門在家門口開了一家茶館.請喝茶的人給他講故事,講過後可不付茶錢,聽完之後再作修改寫到書裡面去,寫成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