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集作者 > 樂九韶小說全集

樂九韶小說全集

發布時間:2021-12-03 06:48:22

① 九韶殤 【完結全本】txt全集下載

九韶殤 【完結全本】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在驚風遏雲中,寶對這一部有些地方已經描述過了,但是世事多變啊,寶對此文有了一些更改,所以這裡面很多細節和在驚遏裡面提到過的有些不同,比如男主角名字啦什麼的,但是,一切都以這一部為先哦~~~
然後,寶沒別的要求了,寶只求乃們,乃們留下腳印吧,求評!!求評~~~~
謝謝謝謝愛你們!
——————————挺好玩又挺貼切的————————————————————————
尼瑪一群人天天都在吼神馬折翼的天使!!!!!!!!!!!!
尼瑪學法語的說神馬折翼的天使!!!!!!!!!!
尼瑪學德語的說神馬折翼的天使!!!!!!!!!!
尼瑪中國人說中國話還特么是神馬折翼的天使!!!!!!!!!!!!!!!!!
尼瑪看玄幻小說的都特妹的是神馬折翼的天使!!!!!!!!!!!!!!!!
尼瑪天使都快成烏鴉堵塞天空了!!!!!!!!!!!!!!!!!!
有那麼多天使么!!!!!!!!!!!!!!!!!!!!!
學語言是自己要學……

② 至樂的作品簡介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後人稱之為「南華真人」,戰國時期宋國蒙(今安徽省蒙城縣,又說今河南省商丘縣東北民權縣境內)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道家)莊子學派的創始人,著有《莊子》(又名《南華經》、《南華真經》,一說為莊子的後世信徒所作)。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於老子的哲學。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他的思想包含著樸素辯證法因素,認為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他認為「道」是「先天生地」的,從「道未始有封」(即「道」是無界限差別的),主張「無為」,放棄一切妄為。又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因此他否定知識,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質區別,極力否定現實,追求一種「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主觀精神境界,安時處順,逍遙自得,反對當時的社會制度,擯棄需要靠後天學習才能獲得的「智」,提倡通過「坐忘」、「心齋」來達到「逍遙」的境界,對中國傳統經典哲學命題如「道」、「命」、「氣」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認識。 天下有至樂無有哉?有可以活身者無有哉?今奚為奚據?奚避奚處?奚就奚去?奚樂奚惡?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貴壽善也;所樂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聲也;所下者,貧賤夭惡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聲。若不得者,則大憂以懼,其為形也亦愚哉!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積財而不得盡用,其為形也亦外矣!夫貴者,夜以繼日,思慮善否,其為形也亦疏矣!人之生也,與憂俱生。壽者惛惛,久憂不死,何之苦也!其為形也亦遠矣!烈士為天下見善矣,未足以活身。吾未知善之誠善邪?誠不善邪?若以為善矣,不足活身;以為不善矣,足以活人。故曰:忠諫不聽,蹲循勿爭。故夫子胥爭之,以殘其形;不爭,名亦不成。誠有善無有哉?今俗之所為與其所樂,吾又未知樂之果樂邪?果不樂邪?吾觀夫俗之所樂,舉群趣者,誙誙然如將不得已,而皆曰樂者,吾未之樂也,亦未之不樂也。果有樂無有哉?吾以無為誠樂矣,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樂無樂,至譽無譽。天下是非果未可定也。雖然,無為可以定是非。至樂活身,唯無為幾存。請嘗試言之:天無為以之清,地無為以之寧。故兩無為相合,萬物皆化生。芒乎芴乎,而無從出乎!芴乎芒乎,而無有象乎!萬物職職,皆從無為殖。故曰:天地無為也而無不為也。人也孰能得無為哉!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
支離叔與滑介叔觀於冥伯之丘,昆侖之虛,黃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惡之。支離叔曰:子惡之乎?滑介叔曰:亡,予何惡!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塵垢也。死生為晝夜。且吾與子觀化而化及我,我又何惡焉!
莊子之楚,見空髑髏,髐然有形。撽以馬捶,因而問之,曰:夫子貪生失理而為此乎?將子有亡國之事、斧鋮之誅而為此乎?將子有不善之行,愧遺父母妻子之丑而為此乎?將子有凍餒之患而為此乎?將子之春秋故及此乎?於是語卒,援髑髏,枕而卧。夜半,髑髏見夢曰:子之談者似辯士,諸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則無此矣。子欲聞死之說乎?莊子曰:然。髑髏曰:死,無君於上,無臣於下,亦無四時之事,從然以天地為春秋,雖南面王樂,不能過也。莊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復生子形,為子骨肉肌膚,反子父母、妻子、閭里、知識,子欲之乎?髑髏深顰蹙額曰:吾安能棄南面王樂而復為人間之勞乎!
顏淵東之齊,孔子有憂色。子貢下席而問曰:小子敢問:回東之齊,夫子有憂色,何邪?孔子曰:善哉汝問。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夫若是者,以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適也,夫不可損益。吾恐回與齊侯言堯、舜、黃帝之道,而重以燧人、神農之言。彼將內求於己而不得,不得則惑,人惑則死。且女獨不聞邪?昔者海鳥止於魯郊,魯侯御而觴之於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夫以鳥養養鳥者,宜棲之深林,游之壇陸,浮之江湖,食之鰍鰷,隨行列而止,委蛇而處。彼唯人言之惡聞,奚以夫譊譊為乎!咸池九韶之樂,張之洞庭之野,鳥聞之而飛,獸聞之而走,魚聞之而下入,人卒聞之,相與還而觀之。魚處水而生,人處水而死。彼必相與異,其好惡故異也。故先聖不一其能,不同其事。名止於實,義設於適,是之謂條達而福持。
列子行,食於道,從見百歲髑髏,鑳蓬而指之曰:唯予與汝知而未嘗死、未嘗生也。若果養乎?予果歡乎?種有幾,得水則為繼,得水土之際則為蛙蠙之衣,生於陵屯則為陵舄,陵舄得郁棲則為烏足,烏足之根為蠐螬,其葉為胡蝶。胡蝶胥也化而為蟲,生於灶下,其狀若脫,其名為鴝掇。鴝掇千日為鳥,其名為干余骨。干余骨之沫為斯彌,斯彌為食醯。頤輅生乎食醯,黃軦生乎九猷,瞀芮生乎腐蠸,羊奚比乎不筍,久竹生青寧,青寧生程,程生馬,馬生人,人又反入於機。萬物皆出於機,皆入於機。 天下有沒有最大的快樂的事呢?有沒有可以存活身形的東西呢?現在,應該做些什麼又依據什麼?迴避什麼又安心什麼?靠近什麼又舍棄什麼?喜歡什麼又討厭什麼?
世上的人們所尊崇看重的,是富有、高貴、長壽和善名;所愛好喜歡的,是身體的安適、豐盛的食品、漂亮的服飾、絢麗的色彩和動聽的樂聲;所認為低下的,是貧窮、卑微、短命和惡名;所痛苦煩惱的,是身體不能獲得舒適安逸、口裡不能獲得美味佳餚、外形不能獲得漂亮的服飾、眼睛不能看到絢麗的色彩、耳朵不能聽到悅耳的樂聲;假如得不到這些東西,就大為憂愁和擔心,以上種種對待身形的作法實在是太愚蠢啊!
富有的人,勞累身形勤勉操作,積攢了許許多多財富卻不能全部享用,那樣對待身體也就太不看重了。高貴的人,夜以繼日地苦苦思索怎樣才會保全權位和厚祿與否,那樣對待身體也就太忽略了。人們生活於世間,憂愁也就跟著一道產生,長壽的人整日里糊糊塗塗,長久地處於憂患之中而不死去,多麼痛苦啊!那樣對待身體也就太疏遠了。剛烈之士為了天下而表現出忘身殉國的行為,可是卻不足以存活自身。我不知道這樣的行為是真正的好呢,還是實在不能算是好呢?如果認為是好行為,卻不足以存活自身;如果認為不是好行為,卻又足以使別人存活下來。所以說:「忠誠的勸諫不被接納,那就退讓一旁不再去爭諫。」伍子胥忠心勸諫以致身受殘戮,如果他不努力去爭諫,忠臣的美名也就不會成就。那麼果真又有所謂好還是沒有呢?
如今世俗所從事與所歡欣的,我又不知道那快樂果真是快樂呢,果真不是快樂呢?我觀察那世俗所歡欣的東西,大家都全力去追逐,拚死競逐的樣子真像是不達目的決不罷休。人人都說這就是最為快樂的事,而我並不看作就是快樂,當然也不認為不是快樂。那麼,世上果真有快樂還是沒有呢?我認為無為就是真正的快樂,但這又是世俗的人所感到最痛苦和煩惱的。所以說:「最大的快樂就是沒有快樂,最大的榮譽就是沒有榮譽。」
天下的是非果真是未可確定的。雖然如此,無為的觀點和態度可以確定是非。最大的快樂是使自身存活,而唯有無為算是最接近於使自身存活的了。請讓我說說這一點。蒼天無為因而清虛明澈,大地無為因而濁重寧寂,天與地兩個無為相互結合,萬物就全都能變化生長。恍恍惚惚,不知道從什麼地方產生出來!惚惚恍恍,沒有一點兒痕跡!萬物繁多,全從無為中繁衍生殖。所以說,天和地自清自寧無心去做什麼卻又無所不生無所不做,而人誰又能夠做到無為呢!
莊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表示弔唁,莊子卻正在分開雙腿像簸箕一樣坐著,一邊敲打著瓦缶一邊唱歌。惠子說:「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輩子,生兒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人死了不傷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著瓦缶唱起歌來,不也太過分了吧!」
莊子說:「不對哩。這個人她初死之時,我怎麼能不感慨傷心呢!然而仔細考察她開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來就不曾具有形體,不只是不曾具有形體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氣。夾雜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變化而有了元氣,元氣變化而有了形體,形體變化而有了生命,如今變化又回到死亡,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運行一樣。死去的那個人將安安穩穩地寢卧在天地之間,而我卻嗚嗚地圍著她啼哭,自認為這是不能通曉於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
支離叔和滑介叔在冥伯的山丘上和昆侖的曠野里游樂觀賞,那裡曾是黃帝休息的地方。不一會兒,滑介叔的左肘上長出了一個瘤子,他感到十分吃驚並且厭惡這東西。支離叔說:「你討厭這東西嗎?」滑介叔說:「沒有,我怎麼會討厭它!具有生命的形體,不過是藉助外物湊合而成;一切假借他物而生成的東西,就像是灰土微粒一時間的聚合和積累。人的死與生也就猶如白天與黑夜交替運行一樣。況且我跟你一道觀察事物的變化,如今這變化來到了我身上,我又怎麼會討厭它呢!」
莊子到楚國去,途中見到一個骷髏,枯骨突露呈現出原形。莊子用馬鞭從側旁敲了敲。於是問道:「先生是貪求生命、失卻真理,因而成了這樣呢?抑或你遇上了亡國的大事,遭受到刀斧的砍殺,因而成了這樣呢?抑或有了不好的行為,擔心給父母、妻兒子女留下恥辱,羞愧而死成了這樣呢?抑或你遭受寒冷與飢餓的災禍而成了這樣呢?抑或你享盡天年而死去成了這樣呢?」莊子說罷,拿過骷髏,用作枕頭而睡去。
到了半夜,骷髏給莊子顯夢說:「你先前談話的情況真像一個善於辯論的人。看你所說的那些話,全屬於活人的拘累,人死了就沒有上述的憂患了。你願意聽聽人死後的有關情況和道理嗎?」莊子說:「好。」骷髏說:「人一旦死了,在上沒有國君的統治,在下沒有官吏的管轄;也沒有四季的操勞,從容安逸地把天地的長久看作是時令的流逝,即使南面為王的快樂,也不可能超過。」莊子不相信,說:「我讓主管生命的神來恢復你的形體,為你重新長出骨肉肌膚,返回到你的父母、妻子兒女、左右鄰里和朋友故交中去,你希望這樣做嗎?」骷髏皺眉蹙額,深感憂慮地說:「我怎麼能拋棄南面稱王的快樂而再次經歷人世的勞苦呢?」
顏淵向東到齊國去,孔子十分憂慮。子貢離開座席上前問道:「學生冒昧地請問,顏淵往東去齊國,先生面呈憂色,這是為什麼呢?」
孔子說:「你的提問實在是好啊!當年管仲有句話,我認為說得很好:『布袋小的不可能包容大東西,水桶上的繩索短了不可能汲取深井裡的水。』如此說來,就應當看作是稟受天命而形成形體,形體雖異卻各有適宜的用處,全都是不可以隨意添減改變的。我擔憂顏淵跟齊侯談論堯、舜、黃帝治理國家的主張,而且還進一步地推重燧人氏、神農氏的言論。齊侯必將要求自己而苦苦思索,卻仍不能理解,不理解必定就會產生疑惑,一旦產生疑惑便會遷怒對方而殺害他。
「況且你不曾聽說過嗎?從前,一隻海鳥飛到魯國都城郊外停息下來,魯國國君讓人把海鳥接到太廟里供養獻酒,奏『九韶』之樂使它高興,用『太牢』作為膳食。海鳥竟眼花繚亂憂心傷悲,不敢吃一塊肉,不敢飲一杯酒,三天就死了。這是按自己的生活習性來養鳥,不是按鳥的習性來養鳥。按鳥的習性來養鳥,就應當讓鳥棲息於深山老林,游戲於水中沙洲,浮游於江河湖澤、啄食泥鰍和小魚,隨著鳥群的隊列而止息,從容自得、自由自在地生活。它們最討厭聽到人的聲音,又為什麼還要那麼喧鬧嘈雜呢?咸池、九韶之類的著名樂曲,演奏於廣漠的原野,鳥兒聽見了騰身高飛,野獸聽見了驚惶逃遁,魚兒聽見了潛下水底,一般的人聽見了,相互圍著觀看不休。魚兒在水裡才能生存,人處在水裡就會死去,人和魚彼此間必定有不同之處,他們的好惡因而也一定不一樣。所以前代的聖王不強求他們具有劃一的能力,也不等同他們所做的事情。名義的留存在於符合實際,合宜的措置在於適應自然,這就叫條理通達而福德長久地得到保持。」
列子外出遊玩,在道旁吃東西,看見一個上百年的死人的頭骨,拔掉周圍的蓬草指著骷髏說:「只有我和你知道你是不曾死、也不曾生的。你果真憂愁嗎?我又果真快樂嗎?」
物類千變萬化源起於微細狀態的「幾」,有了水的滋養便會逐步相繼而生,處於陸地和水面的交接處就形成青苔,生長在山陵高地就成了車前草,車前草獲得糞土的滋養長成烏足,烏足的根變化成土蠶,烏足的葉子變化成蝴蝶。蝴蝶很快又變化成為蟲,生活在灶下,那樣子就像是蛻皮,它的名字叫做灶馬。灶馬一千天以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叫做干余骨。干余骨的唾沫長出蟲子斯彌,斯彌又生出蠛蠓。頤輅從蠛蠓中形成,黃軦從九猷中長出;蠓子則產生於螢火蟲。羊奚草跟不長筍的老竹相結合,老竹又生出青寧蟲;青寧蟲生出豹子,豹子生出馬,馬生出人,而人又返歸造化之初的渾沌中。萬物都產生於自然的造化,又全都回返自然的造化。 「至樂」是首句中的兩個字,符合《莊子·外篇》大部分以首句非虛詞二字命名的規律,意思是最大的快樂。人生在世什麼是最大的快樂呢?人應怎樣對待生和死呢?篇文的內容就在於討論、回答這樣的問題。作者認為「至樂無樂」。生老病死都是人們不可躲避的苦惱,作者以幾個寓言說明死亡、疾病都是自然的變化,只要認識到這一點,就不值得為之憂傷了。在生活中排除了這些引人憂傷的事,順其自然,也就可以得到最大的快樂了。
全文自然分成七個部分。第一部分至「人也孰能得無為哉」,連續五句提問後,列舉並逐一批評了世人對苦和樂的看法,指出從來就沒有什麼真正的快樂,所謂「至樂」也就是「無樂」。第二部分至「故止也」,寫莊子妻子死時鼓盆而歌的故事,借莊子的口指出人的死生乃是氣的聚合與流散,猶如四季的更替。第三部分至「我又何惡焉」,指出「死生如晝夜」,人只能順應這一自然變化。第四部分至「復為人間之勞乎」,借髑髏之口寫出人生在世的拘累和勞苦。第五部分至「是之謂條達而福持」,借孔子之口講述一個寓言故事,指出人為的強求只能造下災禍,一切都得任其自然。第六部分至「予果歡乎」,指出人的死生都不足以憂愁與歡樂。餘下為第七部分,寫物種的演變,這一演變雖然不符合現代科學研究的物種演進序列,但其目的在於說明萬物從「機」產生,又回到「機」的循環往復過程,人也不例外;從而照應了首段,人生在世無所謂「至樂」,人的死與生也只是一種自然的變化。
本篇與《莊子·內篇》中莊子思想的核心內容多有照應,與莊子的哲學體系相符,是外篇中與內篇關系較為切近的一篇,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一些莊子哲學中「道」的普遍性、無差別性等一以貫之的概念和認識,反雖然文字上有些艱澀,但具有極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莊子的散文哲學思想博大精深,是我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因此,莊子不但是我國哲學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也是文學史上一位不朽的散文家。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方面,他都給了我國歷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我國思想史、文學史上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莊子的文章,想像奇特,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並採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諷刺的意味,對後世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其超常的想像和變幻莫測的寓言故事,構成了莊子特有的奇特的想像世界,「意出塵外,怪生筆端。」(劉熙載《藝概·文概》)莊周著有《莊子》(被道教奉為《南華經》),道家經典之一。《漢書藝文志》著錄《莊子》五十二篇,但留下來的只有三十三篇。
《莊子》在哲學、文學上都有較高研究價值。魯迅先生說過:「其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先也。」(《漢文學史綱要》)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養生主》等,《養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為後世傳誦。司馬遷在《史記》用精練的一二百字介紹了莊子的生平,並未提起莊子的字,字子休是由唐人提出的。說他著書十餘萬言,用來辨明老子的主張的。
莊子的文章結構,很奇特。看起來並不嚴密,常常突兀而來,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變化無端,有時似乎不相關,任意跳盪起落,但思想卻能一線貫穿。句式也富於變化,或順或倒,或長或短,更加之詞彙豐富,描寫細致,又常常不規則地押韻,顯得極富表現力,極有獨創性。
莊子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渾飛越,想像的奇特豐富,情致的滋潤曠達,給人以超凡脫俗與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國的文學史上獨樹一幟,他的文章體制已脫離語錄體形式,標志著先秦散文已經發展到成熟的階段,可以說,《莊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③ 1、魯侯御而觴之於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2、此以己養鳥也,非以鳥養鳥也。現在漢語

1魯君用車子迎接它,(並且)在宗廟里對它敬酒,演奏《九韶》使它高興,准備牛、羊、豬三牲全備的肉作為它的食物。2這是用自己的生活方式來養鳥,不是用養鳥的方法來養鳥啊!

④ 九韶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九韶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天邊一抹紅雲漸漸變白,太陽終於爬上了千躍山,灑下一片金輝。
千躍山位於大鐸國東部邊陲,山東隔一條濁浪江便是小國稽和,濁浪江繞過千躍山向南流入湯澤邑境內。千躍山以西是山西平原,也是大鐸國的千躍郡轄地,從山上望去,千躍郡一馬平川,地廣人稀。這里的房屋並不像京城附近人口稠密的地方那樣連成一排,幾戶人家共用一面牆壁,而是獨門獨戶,零星地散落在各處。黃石村便是千躍郡的一個村莊,村裡人不是姓黃便是姓石。這里本是一片沃土,黃石村的村民也還算富足,但最近連續三年大旱無雨,平原上一片焦黃,連野草也枯死了。庄戶人家三年顆粒無收,再富足也是坐吃山空。村裡的人餓死的餓死,逃荒的逃荒,十戶中倒有六七戶人去屋空。剩下的人家都是家有老弱走不了的,只得想盡辦法挖些草根樹皮,苟延殘喘罷了。
初升的陽光照進黃石村中一個破敗的小土坯房裡。房子用黃泥混了稻草做磚砌成,幾年前剛蓋成時還算整齊,無奈這幾年失於修葺,早已是四面透風,雨……
應該是全本了

⑤ 急求《禮記·樂記》全文的完整白話文翻譯

《禮記.樂記》選段譯文

凡音之起①,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②,及干戚羽旄③,謂之樂也。樂者,音之所由生也④,其本在人心感於物也。

①以下為《禮記·樂記》文。《正義》引皇甫侃的話說:此章「備言音聲所起,故名《樂本》。夫樂之起,其事有二:一是人心感樂(lè),樂(yuè)聲從心而生;一是樂(yuè)感人心,心隨樂(yuè)聲而變也。」②比:隨著、順著。《易經·比卦》彖辭說:「比,輔也。下順從也。」樂之:樂讀如yuè,做動詞用,全句的意思是,順著音調的變化,而將它音樂化,或說是將它變成為樂。怎樣變?《樂記》孔穎達疏說是「言以樂器次比音之歌曲而樂器播之。」用白話說就是隨音調的變化,用樂器演奏之。③干戚羽旄:按《樂記》鄭玄的解釋,干就是盾牌,戚指斧(兵器)。這兩種是周武王所制《武》舞中,舞人手執的器具;羽指雄性山雞尾,旄指旄牛尾。這兩種是文舞中舞人手執的器具。④由:因緣、緣故。此句硬譯應是:由於樂的緣故,音才發生變化,產生新的樂西。或者說,以樂為目的,音產生了新的東西。意譯就是:樂是音產生的。

譯文:大凡音的起始,是由人心產生的。而人心的變動,是物造成的。心有感於物而變動,由聲表現出來;聲與聲相應和,才發生變化;按照一定的方法、規律變化,就叫做音;隨著音的節奏用樂器演奏之,再加上干戚羽旄以舞之,就叫做樂(yuè,月)了。所以說樂是由音產生的,而其根本是人心有感於物造成的。

故禮以導其志,樂以和其聲,政以壹其行,刑以防其奸。禮樂刑政,其極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譯文:因此說禮用以誘導人的意志,樂用以調和人的聲音,政用來統一人的行動,刑用來防止奸亂。禮樂刑政,其終極目的是相同的,都是為了齊同民心而使出現天下大治的世道啊。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於中,故形於聲,聲成文謂之音①。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正和②;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正乖③;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正通矣。

①聲成文:《正義》解釋說:「清濁雖異,各見於外,成於文彩。」「文」釋為「文彩」,義仍不明。文就是文章的文,聲能成文是由於聲的清濁變化有規律,形成一定的結構和組織,不再是簡單的聲了,就如同文章不再是單個的字母一樣。②正:《樂記》作政。正同政。以下同。③乖:背戾,不和諧。《說文》:「乖,戾也」。

譯文:凡是音,都是在人心中生成的。感情在心裡沖動,表現為聲,片片段段的聲組合變化為有一定結構的整體稱為音。所以世道太平時的音中充滿安適與歡樂,其政治必平和;亂世時候的音里充滿了怨恨與憤怒,其政治必是倒行逆施的;滅亡及瀕於滅亡的國家其音充滿哀和愁思,百姓困苦無望。聲音的道理,是與政治相通的。

凡音者,生於人心者也;樂者,通於倫理者也①。是故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知音而不知樂者,眾庶是也②。唯君子為能知樂③。是故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④。是故不知聲者不可與言音,不知音者不可與言樂,知樂則幾於禮矣⑤。禮樂皆得,謂之有德。德者得也。是故樂之隆,非極音也;食饗之禮⑥,非極味也。清廟之瑟⑦,朱弦而疏越⑧,一倡而三嘆,有遺音者矣。大饗之禮⑨,尚玄酒而俎腥魚⑩,大羹不和(11),有遺味者矣。是故先王之制禮樂也,非以極口腹耳目之欲也,將以教民平好惡而反人道之正也(12)。

①倫理:關於人與人之間道德關系的准則。又稱倫常、人倫、綱常等。②眾庶:此處指普通百姓,或謂之民。眾庶猶言眾民。按《說文》及《爾雅》等,庶的本意為眾,不可作民字解。六經中有庶人、庶民、民、百姓等語,用法是有區別的:庶人與民的區別是在官為庶人,在野為民。百姓范圍更廣,可以包括士甚至大夫,只有把眾庶中的庶字當作是庶民二字的省稱時,眾庶才能釋為眾民。③君子:有道德、有知識的人。《樂記》孔穎達解釋為「大德聖人」, 即有大道德的聖人。六經中君子一詞的含意很混亂,有時泛指統治階級,不包括在下位的普通民眾;有時又與地位無關,循禮行事,仆隸可稱君子,如《禮記·檀弓》記載的「曾子易簀」的故事,曾子把執燭童子(幼仆)稱為君子等。具體含意當視文義而定。《樂書》這句話中的君子是指有知識深明樂理的人。④治道:治理國家的方法。備:完備。⑤幾:近。《爾雅·釋詁》:「幾,近也。」如《禮記·聘義》說:「日幾中而後禮成」。⑥食(sì,寺)饗(xiǎng,享):食通飼,饗通享。《正義》說:「食饗謂宗廟祭也」。誤。宗廟之祭有大祭、小祭,小祭只饗神,無食義。大祭祀祭畢還要把饗神之物(牲肉酒醴之類)饗賓客,合稱為饗祭。單言後者則稱大饗,才有食義。而「食饗之禮」中的食饗二字含意廣泛得多,凡以酒食待客均稱為食饗,規模小的為食,大的為饗。包括喪祭中的饗食以及其他吉禮中的饗客如鄉飲酒、射、加冠、婚、朝聘等禮中以酒食饗客的部分,都稱為食饗之禮。⑦《集解》引王肅語說:「於清廟中所鼓(按:同奏)之瑟」。清廟,周天子祭祀七廟之一。《詩·周頌·清廟序》:「清廟,祀文王也。」這是一種說法。另《樂記》鄭玄注說:「清廟,謂作樂歌《清廟》也,孔穎達疏也說:「清廟之瑟,謂歌《清廟》之詩所彈之瑟。以前說為長。⑧《樂記》鄭玄注說:「朱弦,練弦,練則聲濁;越,瑟底孔也,畫疏之使聲遲也。」按:練就是搗練,絲經搗練,除去絲膠,生絲變為熟絲,柔韌性更強,同時,固有頻率變小(音低而濁)。所以朱弦就是紅色熟絲的意思。畫疏二字不可解,孔穎達疏說是指疏通。瑟底加孔,疏通瑟底氣流使與弦共振,聲音變得遲緩,與義可通,然而畫疏何以能釋為疏通,終不可解。因此,不必理會鄭注,可直接以孔疏解釋:疏越為疏通氣流之孔,或釋為通氣孔。⑨大饗:《樂記》鄭玄釋為祫祭先王,誤。比如五年一次的禘祭,與祫祭同稱殷(盛的意思)祭,也是大饗。又《正義》說:「大享(按同饗)即食饗也。變『食』言『大』,崇其名故也」。這也是錯誤的。食享不極味,大享尚玄酒,這是二碼事,不可混淆。若食享就是大享,二句話完全合在一起說,不必要分為兩層了。大饗指郊天與宗廟之祭等大祭祀中的饗食賓客,其中有玄酒之設,而一般食饗是重禮不極味,但不一定設玄酒,所以於食享只言其不極味,於大饗才說尚玄酒。⑩俎:盛肉食的木盤(切肉木板亦謂之俎,此文指盛肉具)。腥:肉未熟為腥。如《論語·鄉黨》說:「君賜腥,必熟而薦之。」全句的意思是:大饗中要有盛生魚的俎。(11)大羹:肉汁羹。參見《禮書》注。不和:不調合五味。(12)好惡:喜好與厭惡。人道:《正義》釋為人之正道,《禮記·喪服小記》說:「親親、尊尊、長長、男女之有別,人道之大者也。」。

譯文:凡音,是在人心中產生的;樂,是與倫理相通的。所以單知聲而不知音的,是禽獸;知音而不知樂的,是普通百姓。唯有君子才懂得樂。所以詳細審察聲以了解音,審察音以了解樂,審察樂以了解政治情況,治理天下的方法也就完備了。因此不懂得聲的不足以與他談論音,不懂得音的不足以與他談論樂,懂得樂就近於明禮了。禮樂的精義都能得之於心,稱為有德,德就是得的意思。所以說大樂的隆盛,不在於極盡音聲的規模;宴享禮的隆盛,不在於餚饌的豐盛。周廟太樂中用的瑟,外表是朱紅色弦,下有二個通氣孔,毫不起眼;演奏時一人唱三人和,形式單調簡單,然而於樂聲之外寓意無窮。大饗的禮儀中崇尚玄酒,以生魚為俎實,大羹用味道單一的鹹肉湯,不具五味,然而,在實際的滋味之外另有滋味。所以說先王制定禮樂的目的,不是為了滿足口腹耳目的嗜欲,而是要以此教訓百姓,使有正確的好惡之心,從而歸於人道的正路上來。

先王制禮樂,人為之節……禮節民心,樂和民聲,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悖,則王道備矣。樂者為同①,禮者為異。同則相親,異則相敬。樂勝則流②,禮勝則離③。合情飾貌者④,禮樂之事也。禮義立,則貴賤等矣;樂文同⑤,則上下和矣;好惡著,則賢不肖別矣⑥;刑禁暴,爵舉賢,則政均矣。仁以愛之⑦,義以正之⑧,如此則民治行矣⑨。

①以下四段為《樂論》章,論禮樂同異。《正義》解釋頭兩句的意思說:「夫樂使率土合和,是為同也;禮使父子殊別,是為異也」。②流:流移不定,這里是莊重的反意詞。全句的意思是:樂勝則和合太過,使各階層之間的尊卑界限混淆、流移不定了。③離:《集解》釋為「離析而不親」。④合情:和合人情。飾貌:整飾(飭)行為、外貌,使保持等級界限,不相混淆。⑤《正義》解釋說:「文謂聲成文也。若作樂文采諧同,則上下並和,是樂和民聲也。」樂文釋為樂的文采,同釋為諧同,誤。樂文與上句禮義對言:禮義指禮的精義,樂文指樂的外部形式。「禮義立」、「樂文同」是指統一禮樂制度的意思。同釋為相同。樂不相同,則人情不通,上下不和。⑥不肖:《正義》釋為愚,不妥。肖,似也。不肖謂不似。賢不肖謂賢與不肖賢,即賢與不賢。所以不肖即不賢。如《禮記·中庸》說:「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孔穎達疏說:「變知(智)稱賢,變愚稱不肖,是賢勝於知(智),不肖勝於愚也」。⑦仁:儒學倡導的優秀品質之一,含意很龐雜,故孔子論仁,常因人因事而異,包括了智、勇、恕、忠、孝、恭、信、寬等各種內容,但最主要的是愛,《說文》說:「仁,親也」。徐鉉解釋說:「仁者兼愛」。《墨子·經上》說:「仁,體愛也。」《國語·周語》說:「博愛於人為仁」。孔子也說:「仁者愛人」等。⑧義:《說文》中徐鉉說,義「與善同意」。《墨子·經上》說:「義,利也」。孫詒讓引《孝經》唐明皇注說:「利物為義」。⑨民治:就是天下之治,民治行矣;意譯就是:達到(實現)天下大治了。

譯文:所以,先王制禮作樂,人為的加以節制……用禮節制民心,用樂調和民氣,以政治推行之,刑罰防範之。禮樂刑政四者都能發達而不相孛亂,帝王之術也就完備了。樂的特性是求同,禮的特徵是求異。同使人們互相親愛,異則使人互相尊敬。樂事太過不加節制,會使人之間的尊卑界限混淆、流移不定;禮事太過不加節制,則使人們之間離心離德。和合人情,使相親愛,整飭行為、外貌,使尊卑有序,便是禮樂的功用了。禮的精義得以實現,就貴賤有等;樂事得以統一,則上下和合,無有爭斗;人們好惡分明,賢與不賢自然區分開來;用刑罰禁止強暴,以爵賞推舉賢能,就會政事均平。以仁心愛人,以義心糾正他們的過失,這樣就會天下大治了。

樂由中出,禮自外作。樂由中出,故靜;禮自外作,故文⑩。大樂必易(11),大禮必簡(12)。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揖讓而治天下者(13),禮樂之謂也。暴民不作(14),諸侯賓服(15),兵革不試(16),五刑不用(17),百姓無患,天子不怒,如此則樂達矣(18)。合父子之親,明長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內。天子如此,則禮行矣。

(11)易:簡易。指樂器簡單,曲調變化少。(12)簡:通儉。《論語·八佾》:林放問禮之本,孔子答說:「禮與其奢也寧儉。」大禮保留著原始的質朴性,所以禮尚儉。(13)揖讓治天下:言其無所事事而天下得到治理。君主不施刑罰、威儀,無所為而天下治。終日但作揖、禮讓而己。(14)暴民:強暴之民,即富於反抗精神的老百性。不作:不能發作,無以施其強暴。(15)賓服:《樂記》鄭玄釋「賓」為「協」,《說文》解釋:「協,眾之同和也」。《尚書·堯典》有「協和萬邦」是其典型用法,賓服釋為協和而且服從,《爾雅·釋詁》:「賓,服也。」賓、服都是服從的意思。(16)兵革:兵指兵器,戈矛之屬;革為甲胄之屬。兵革泛指軍用器械或兵事。試:《樂記》鄭玄注說:「試,用也。」(17)五刑:墨、劓、宮、刖、殺。按照《周禮·秋官·司刑》的解釋:墨刑就是黥面,「先刻其面,以墨窒之」;劓刑是「截其鼻也;」「宮者,丈夫則割其勢,女子閉於宮中」;刖刑就是「斷足也」;殺就是死刑。又《尚書·呂刑》記載的五刑是墨、劓、剕(feì,去聲,非)、宮、大辟。剕就是刖,大辟即殺刑。鄭玄說周朝時,刖刑改為臏(bi,去膝蓋骨),司馬遷《報任安書》說:「孫子臏腳,兵法修列」,可知戰國仍是這種刑法。由於《呂刑》中說五刑三千,包括了刑法的所有條目,所以《樂書》中五刑是泛指所有刑法。(18)樂達:樂讀如月,達謂發達,完美、隆盛貌。前段說:「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悖」,以上數款為樂達的表現。

譯文:樂是自人心中產生的,禮則是自外加於人的。正因為樂自心出,所以它有靜的特徵;禮自外加於人身,其特徵則是注重形式、外表。因而大樂的曲調、器具必甚簡易,大禮必甚儉朴。樂事做得好了人心無怨,禮事做得好了則人無所爭。所謂揖讓而治天下,就是指的以禮樂治天下。強暴之民不起而作亂,諸候對天子恭敬臣服,甲兵不起,刑罰不用,百姓無有憂患,天子沒有怨怒,這樣就是樂事發達了。調合父子之間的親情,申明長幼之間的次序,使四海之內互相敬愛。天子做到這些,算是禮事發達了。

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別。樂由天作(15),禮以地制(16)。

(15)《樂記》孔穎達的解釋是:「樂由天作者,樂生於陽,是法天而作也。」樂生於陽的意思就是樂屬陽;法天而作就是按照天的形象締造樂。天以和氣化物,樂也是以律呂的調和產生的。如此「樂由天生」中的「由」字釋為依據、按照,硬譯為樂是按照天的榜樣構造而成的。(16)《樂記》中孔穎達解釋說:「禮以地制者,禮主於陰,是法地而制」。也是把禮樂與陰陽學說相附會,認為樂屬陽,禮屬陰。陽為天,陰為地。所以樂法(象)天,禮法(象)地。法地就以地為法,為榜樣,如地有山川丘陵,禮也仿照這種情況,把人分成尊卑貴賤,高低不同的若乾等級。所以「禮以地制」中的「以」也釋為按照、依照,與「樂由天作」中的「由」字同義。

譯文:樂是模仿天地的和諧產生的;禮是模仿天地的有序性產生的。和諧,才能使百物都化育生長;有序,才使群物都有區別。樂是按照天作成,禮是仿照地所制。

仁近於樂(11),義近於禮(12)。樂者敦和(13),率神而從天(14);禮者辨宜(15),居鬼而從地(16)。故聖人作樂以應天,作禮以配地。禮樂明備,天地官矣(17)。

(11)正義》解釋說:「春夏生長萬物,故為仁愛。樂主淘和萬性,故仁近於樂也」。(12)正義》解釋說:「秋則殺斂,冬則蟄藏,並是義主斷割。禮為節限,故義近於禮也。(13)敦和:敦厚和同。(14)率:遵循、順服。有敬義。(15)辨宜:分辨其宜貴宜賤。「辯」,《樂記》作「別」,通。(16)居鬼:《樂記》鄭玄注說:「居鬼,謂居其所為,亦言循之也。鬼神,謂先聖先賢也」。(17)官:《樂記》鄭玄注說:「官猶事也。各得其事」。

譯文:樂能陶化萬物,與仁相近,禮主決斷,所以義與禮相近。樂使人際關系敦厚和睦,尊神而服從於天;禮能分別宜貴宜賤,敬鬼而服從於地。所以聖人作樂以與天相應,制禮與地相應。禮樂詳明而完備,天地也就各得其職了。

五帝三王樂:古人對五帝三王說法不一:其一認為,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夏禹、商湯、周文王為三王;其二認為,伏犧、神農、黃帝為三皇,少昊,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參見《史記·五帝本紀》序《正義》)。此外儒者還由《禮記·月令》把太昊(伏犧)、炎帝(神農)、黃帝、少昊、顓頊稱為五帝(五方帝,各主一方),夏禹、商湯、周文為三王(《孟子·告子下》)等。又有把周文、武二王合為一王者。由以上諸說,五帝三王之樂應指自伏犧氏以來至周初的古樂。《呂氏春秋·古樂》記載:伏犧氏樂不詳,朱襄氏(神農別號)時作五弦琴,葛天氏歌八闕,陰康氏作舞,黃帝作《咸池》,顓頊作《承雲》,帝嚳作唐歌,堯樂《大章》,舜作《九招》、《六列》、《六英》,禹作《夏龠(yuè,躍)》(一說樂名《大夏》,以龠伴奏)、《九成》,湯作《大護》,周武王作《大武》。《列子·周穆王》篇晉·張湛注文說:「《乘雲》,黃帝樂;《六瑩》,帝嚳樂;《九韶》,舜樂;《晨露》,湯樂。」《漢書·禮樂志》說:「昔黃帝作《咸池》,顓頊作《六莖》,帝嚳作《五英》,堯作《大章》,舜作《招》,禹作《夏》,湯作《濩》,武王作《武》。」《周禮·春官·大司樂》鄭玄注說,黃帝樂名《雲門》、《大卷》,堯樂名《咸池》,舜樂名《大》,禹樂名《大夏》,湯樂名《大濩》,周武王樂名《大武》(以上樂名中「招」、「韶」、「」三字通,「護」、「濩」二字通)。同書賈公彥疏引《孝經緯》說:「伏犧之樂曰《立基》,神農之樂曰《夏謀》」;又引《樂緯》說:顓頊樂名《五莖》,帝嚳之樂名《六英》;引皇甫謐語說:「少昊之樂曰《九淵》。」這些說法不同的原因是古樂有的一樂多名,如賈公彥考證《大卷》就是《大章》等,再者古樂失傳,學者各承師說,難免以訛傳訛(《周禮》雖載有六代樂名,戰國時已有許多失傳,故孔子聞《韶》樂,三月不知肉味,此時惟存《韶》、《武》兩樂而已。

⑥ 列子的txt全集下載地址

列子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列子·周穆王
周穆王時,西極之國有化人來,入水火,貫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虛不墜,觸實不硋。千變萬化,不可窮極。既已變物之形,又且易人之慮。穆王敬之若神,事之若君。推路寢以居之,引三牲以進之,選女樂以娛之。化人以為王之宮室卑陋而不可處,王之廚饌腥螻而不可饗,王之嬪御膻惡而不可親。穆王乃為之改築。土木之功。赭堊之色,無遺巧焉。五府為虛,而台始成。其高千仞,臨終南之上,號曰中天之台。簡鄭衛之處子娥媌靡曼者,施芳澤,正蛾眉,設笄珥,衣阿錫。曳齊紈。粉白黛黑,佩玉環。雜芷若以滿之,奏《承雲》、《六瑩》、《九韶》、《晨露》以樂之。日月獻玉衣,旦旦薦玉食。化人猶不舍然,不得已而臨之。居亡幾何,謁王同游。王執化人之祛,騰而上者,中天乃止。暨及化人之宮。化人之宮構以金銀,絡以珠玉;出雲雨之上,而不知下之據,望之若屯雲焉。耳目所觀聽,鼻口所納嘗,皆非人間之有。王實以為清都、紫微、鈞天、廣樂,帝之所居。王……

⑦ 帝嚳時的《九韶》

帝嚳(kù),姓姬,為上古時期「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黃帝的曾孫,「生而神靈,自言其名」,前承炎黃,後啟堯舜,奠定華夏基根,是華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 九韶亦作「 九招 」。舜 時樂曲名。《周禮·春官·大司樂》:「九德之歌,《九韶》之舞。」《莊子·至樂》:「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 成玄英 疏:「《九韶》,舜 樂名也。」《史記·五帝本紀》:「四海之內咸戴 帝舜 之功,於是 禹 乃興《九招》之樂。」 司馬貞 索隱:「招音韶,即舜樂《簫韶》。九成,故曰《九招》。」一說, 帝嚳 時所作。《呂氏春秋·古樂》:「 帝嚳 命 咸墨 作為聲歌:《九招》、《六列》、《六英》。」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頌贊》:「昔 帝嚳 之世, 咸墨 為頌以歌《九韶》。」唐 楊炯 《盂蘭盆賦》:「鏗《九韶》,撞六律;歌千人,舞八佾。」

記得採納啊

⑧ 九韶這首古代歌曲還在嗎

應該不在了吧,周的音樂留下來歌詞的除了《
詩經
》恐怕都不多或者不全,別說譜子了。

⑨ 關於一個道家思想的故事。一個王給落到他國家的鳳凰聽音樂,款待他,後來那個鳳凰死了。求原文和出處、

魯 侯 養 鳥 《莊子》

有一天,魯國的城郊飛來了一隻海鳥。魯王從來沒見過這種鳥,以為是神聖,就派人把他捉來,親自迎接供養在廟堂里。

魯王為了表示對海鳥愛護和尊重,馬上吩咐把宮廷最美妙的音樂奏給鳥聽,用最豐盛的筵席款待鳥吃。可是鳥呢,它體會不到國王這番招待盛情,只嚇得神魂顛倒,舉止失常,連一片肉也不敢嘗,一滴水也不敢沾,這樣,只三天就活活餓死了。

這篇寓言告訴我們:對待可觀事務,一定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同的對象,應當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對待。否則,像魯王那樣,用供養自己的方法供養海鳥,盡管主管願望很好,也難免要失敗。

[原文]
昔者海鳥止於魯郊①。魯侯御而觴之於廟②,奏《九韶》以為樂③,具
太牢以為膳④。鳥乃眩視憂悲⑤,不敢食一臠⑥,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養養鳥也⑦,非以鳥養養鳥也⑧。

—— 出自《莊子·外篇·至樂》

[注釋]
①止——停止、歇息。魯郊——魯國的郊外。
②魯侯御而觴 (shāng)之於廟——魯侯親自迎接它到廟堂中請它喝酒。
御,迎接。觴,請飲酒。廟,宗廟,供奉、祭祀祖先的地方。
③ 《九韶(Sháo)》——相傳是舜時的樂曲,在隆重的場合演奏。
④具太牢以為膳——准備了豐盔的酒席請海鳥享用。具,准備(酒席)。
太牢,古代帝王、諸侯祭祀的時候,牛、羊、豬三樣祭品俱全叫」太牢」。
⑤鳥乃眩 (xuàn)視憂悲——海鳥頭暈眼花、驚恐悲傷。眩,眼睛昏花
看不清東西。
⑥臠 (luán)——切成小塊兒的肉。
⑦此以己養養鳥也——這是用供養自己的辦法來喂養海鳥。己養,指供
養自己的辦法和食物。
⑧非以鳥養養鳥也——不是用喂養鳥類的辦法來養海鳥。
==============================================
這篇寓言本來是一篇歷史故事:《國語·魯語》中有記載:「海鳥曰愛居,止於魯東門之外,臧文仲使國人祭之。」受到了魯國的賢人展禽的批評,認為臧文仲是無故加典,非政之宜。莊子把養鳥的主人公改成魯侯,增加了魯侯用九韶的樂章和豬、牛、羊三牲盛宴養鳥的情節。這些養鳥的具體情節,在奴隸制全盛時代,也許是本該如此的,但在臧文仲時代,就是 「無故加典,非政之宜」,使庄嚴的祀典成為愚蠢而可笑的了。
人與人,人與物,差異很大。你認為最好的,人家可能覺得不好,甚至可能覺得最差。以己度人,有時是錯誤的;主觀臆斷,往往導致事情失敗。魯侯養鳥,過於人性化,把鳥當成人,鳥不死才怪。

⑩ 九韶是什麼

九韶 九韶 舜樂名。《列子·周穆王》:「奏《承雲》、《六瑩》、《九韶》、《晨露》以樂之。」註:「《九韶》,舜樂。」參見「九招」。 文學組織: 一群不知何時冒出來的年輕人,狂妄地舉起「夢想」的大旗,宣稱要造一個屬於他們的世界。 九韶分上海部和四川部, 成員大致如下: 晏羅秋。莫非。殤非。沙曼華。容嫣。茚歆。溧溪。咕嘰。相思弦。帝江羽。(四川) 羅綺香(山東) 凌悠染。覓雪。翁鑫泉。醉煙楓。洛沫月。(上海)(排名不分先後)

閱讀全文

與樂九韶小說全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超級廢柴的主角玄幻小說 瀏覽:550
高考小說閱讀復習鑒賞題 瀏覽:655
回到古代當夫子小說 瀏覽:958
重生穿越水滸的小說 瀏覽:734
魔爪小說閱讀器官方 瀏覽:479
買女主的小說 瀏覽:65
女主古代重生文排行榜完本小說下載 瀏覽:550
我當陰陽先生的那幾年有聲小說打包下載 瀏覽:615
航天玄幻小說 瀏覽:535
主角收母的小說 瀏覽:28
好男人培養系統玫瑰小說 瀏覽:628
主角有異能小說 瀏覽:793
十大娛樂明星小說排行榜 瀏覽:110
取一個小說的名字大全 瀏覽:101
關於神豪系統的小說下載 瀏覽:972
推薦重生網游小說完結版 瀏覽:857
最新很很擼小說網 瀏覽:665
李涼小說全集孔夫子 瀏覽:369
主角是空降兵的小說 瀏覽:143
有聲的仙俠小說推薦 瀏覽: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