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沒有教寫小說的書推薦幾本
這一本值得推薦,咪咕閱讀可以看,其次我也是寫網文的,也就是寫小說的,你的問題也回答專過很屬多次,寫小說的話,它不是光靠幾本這樣的書你就能學會的,因為他只是告訴你怎麼寫,但是給不到實質上的幫助,好比老師教你課本上的東西,但是實質你還得自己練習,所以你將來要寫什麼題材你就看什麼題材,看的同時自己構思並動手這一本,當然這也是我去年寫小說時候的親身經歷與體會,我第一本小說寫的也不太好,雖然也在大網站簽約了,但是寫的不好可以繼續看書,先看大神在一些方面怎麼寫,你可以學習,因為你自己寫過了才能發現不足,這樣看書的時候才能注意,就會有提高,這也是縱橫大神當初給我的建議
② 關於寫小說的書籍
你多讀書就成了~· 尤其是名家的~~ 不管是哪個人的作品~ 注意下他的寫作風格~
和寫作結構~~ 以及辭藻的運用~~
看多了~ 你慢慢也就明白了~~ 多讀就成
③ 小說寫作技巧方面的書籍
一、《小說寫作技巧二十講》
作者:(美)蓋利肖(Gallishaw,J.)著;梁淼 譯
頁數:369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7.11
蓋利肖教授在總結優秀小說家的經驗和自己創作體會的基礎上,撰寫了這部著作。書稿突出了小說談寫作技巧這個主題,並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入手,詳細闡述了有關小說寫作的種種問題。比如,常被一些設評家所提到的「圓型人物」和「扁型人物」,本書里也有所涉及,比起其他有關這方面的書來,它顯得重點實出,言之有物,詳盡系統,總結的經驗也實用可行。
二、《現代小說技巧初探》
作者:高行健著
頁數:129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1
這本書的主要論點,是指出小說寫作技巧的演變實際上是受時代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所影響的,生產方式的不斷創新和變革,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和演進,勢必推動著藝術表現方式——包括小說,技巧的不斷創新和發展。蒸汽機發明後,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有了一個極大的變化,從而形成了西方十九世紀以來的新的文學,但隨著蒸汽機時代的逐漸結束,這些以狄更斯、巴爾扎克、托爾斯泰……為其輝煌標志的文學,也便成為了古典的東西,現在人類已經跨入了電子和原子時代,並即將進入微電子技術佔主導地位的時代,這樣,文學,當然首先是小說的寫作技巧,也便不能不受其影響,而又有新的發展和變化。所以,現代小說技巧的發展和變化,只不過在西方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往往先露了端倪而已,這種小說技巧的發展和變化趨勢當然會受到社會制度、民族傳統、地域差別……等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但它還是有著一個大體上的總發展趨勢,高行健同志此書實際上是對這總趨勢的一個粗略考察。因此,他雖然以介紹西方現代小說技巧為主,卻又並不拘泥於此,而隨時縱向地把中國自古典經「五四」時期到如今的小說技巧發展,以及橫向地把一些當代中國小說作者在創作實踐中的技巧運用,揉合在一起,加以分析、綜合,提出他的一家之言,所以書名稱作《現代小說技巧初探》。
三、《小說寫作藝術與技巧》
作者:蔣曉蘭著
頁數:416
出版社:貴州民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
簡介:本書對小說的文體特徵與源流、類別、人物、環境、情節與結構、語言、藝術構思、風格與流派、現代小說技巧等進行了探討
④ 尋求寫小說的技巧書
起點里<寸芒>前面的作品相關里有寫作技巧,而且寫的很好,你可以去看看~
下面是摘裡面的一小段:
如何寫小說(轉載)
第一忌諱:無論文筆多麼優美,都不要讓描寫使你的敘述陷入中止。
小說的作者必須牢記這點:不要過分描述任何事情,無論它是特頓山脈,是夕陽,還是懷基基海灘上的斑馬。否則,你敘述的力度就要受到影響,你也將使讀者的注意力出現危險的空白。請記住愛勒莫。雷納德的金玉良言:「我總是力圖去掉那些讀者會跳過去的內容。」讀者的確願意跳過那些無效內容。
第二大忌諱:不要浪費過多的時間來描寫並非重要的環境。
小說家大衛。羅吉曾宣稱:「一部好的小說中的描寫絕不僅僅是描寫。大多數背景描寫的危險在於一連串的漂亮的陳述句和敘述的中斷將讀者推向昏昏欲睡的境地。」請牢記羅吉的格言,將它打在紙條上貼到計算機或打字機前:「一部好的小說中的描寫絕不僅僅是描寫。」
第三點忌諱是:不要在一個無關緊要的事情上浪費讀者的注意力。這是初學者最容易犯的錯誤。
第四點忌諱是:不要概括,要具體。
關於寫作忌諱概括化,沒有人比俄國偉大作家契河夫說得更好。他在一封信中,告誡一位作家朋友避免概括化和平常化:「我認為,對於自然的真正描寫應該相當簡略並與主題存在相關性。應該避免落人俗套的描寫,比如,『落日沐浴在黑色海洋的浪花之中,絛紫色的金光一瀉而下』等等。在描寫自然時,要抓住細節,而且要達到這樣一種程度,即使閉上雙眼,也仍能看到你所描寫的場景。
因此,當你坐下來寫作的時候,請記住,不是「一杯飲料」而是「一杯馬丁尼」;不是「一隻狗」而是「一隻長捲毛狗」;不是「一束花」而是「一束玫瑰」;不是「一個滑雪者」而是「一位含苞欲放的年輕少女」;不是「一頂帽子」而是「一隻高頂回角帽」;不是「一隻貓」而是「一隻阿比西尼亞貓」;不是「一支槍」而是「一支0。44口徑的新式自動手槍」,不是「一幅畫」而是一幅「馬奈的『奧林匹亞』」。
將描寫四忌與契河夫的金玉良言合二為一,我們就得到了一條所有好的作者在描寫時都應該遵循的一條規則:要具體!
你要能准確地描繪出一幅幅場景,使人物真實可信,他們在自己國有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味覺中進行著日常工作。——拉威爾•斯潘塞。
「怎麼才能讓事情看起來真實可信呢?」當一位作家被問及這個問題的時候,實際上是對他的一種贊揚。如果有人進一步對他說:「我好像身臨其境,能夠聽到、嗅到、感覺到這些地方,就像走進了小說的書頁中」,那他給讀者的東西就的確非同尋常了。當我被問及同樣的問題時,我的回答是:「藉助於五種感覺」。一些作者總意識不到應利用讀者的五種感覺來獲取真實感。利用讀者的視覺感受是常見的,但是利用讀者的嗅覺、聽覺(除了在對話中)、觸覺或是味覺又有幾次呢?我從1976年開始寫作,至今仍在我辦公室的牆上保留著五個詞:看、聽、感、嘗、嗅。每當我寫作的時候,都會參照這張表,有意識地寫些帶有氣味的東西。實際上,一些令人作嘔的東西在創造真實感的時候,反而有奇跡般的效果。
想想當一個人打開冰箱的時候,那種腐爛的水果的味道;當一個人剝一隻熊皮的時候,那腐臭的脂肪;當一位婦女在無人服務的加油站給油箱加油的時候,手上會沾滿了汽油味。僅在故事的開頭提及味道是不夠的,在敘述情節時,你還得反復參照那張表。讓我們設想一下,一男一女正在爭論某件事情,男人從門口一直沖到廚房,沖著女人大聲嚷嚷:「我不能再忍受你媽媽和我們住在一起,老太太必須在我回來之前搬走,否則我就離開這個家!」在設置這個場景的時候,我可以讓女人烤制南瓜餅(味道甜美、溫馨,讓人回想像感恩節一樣的快樂時光),但是如果再加上腌制香料和醋的氣味,這個場景就呈現出寓意。我會在某個時刻讓讀者想像這種氣味:「我鄭重警告你,勞拉,有她沒我,有我沒她!」他說著,那樣子就像廚房裡的味道一樣酸。不要忘記,在爭吵的時候,勞拉還一邊往罐子里裝著泡菜。當她在大聲吵嘴的時候,可能會燙傷手,然後把手伸到冷水裡沖洗。當然,她也可能正在往泡菜里倒鹽水,並且灑了一地,然後還要擦乾凈。她還在粗棉布制的圍裙上擦乾她的手。她可以擦拭從額頭(熱熱的,癢癢的)上流淌下來的汗水,她可以一邊叫嚷,一邊揮舞手中的勺子(堅硬的,木柄的),並向男人扔去。這些都會增強視覺效果。當爭吵越演越烈的時候,可能會聽到什麼聲音呢?是不是有條狗溜進來,喝錫制餅盤里的水?
是否有一輛行駛的汽車正在馬路上發出卡嚓卡嚓聲響呢?是不是傳來孩子們在隔壁人家院子里玩耍的聲音?當爐子上的水燒開的時候,是不是在叮當作響呢?水有多麼熱呢?你告訴讀者溫度了嗎?小說中女主角是否在泡菜罐的旁邊放了一杯冰茶或是冰咖啡呢?爭吵以男人氣沖沖地出去而告終,但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此時,女主角是否拿起杯子,痛飲冰咖啡,發覺咖啡很苦,然後做了個鬼臉呢?正如你所看到的,在類似上述的情節中要同時喚起人的五種感覺是有可能的,但是為了能夠做到這一點,情節必須進行精心的安排。絕大多數情節是不能用全這五種感覺的(尤其味覺最難寫進去),但是你可以很容易地喚起讀者的四種感覺,在大多數情節中,起碼可以喚起讀者的三種感覺。當你對小說對白的真實性表示懷疑的時候,就大聲讀出你的對白,假裝你是一名演員,並以電影屏幕和舞台上需要的那種抑揚頓挫的腔調說出你的台詞。如果它聽起來很生硬,不自然,就需要修改。不要忘記,人們用語言所表達出來的思想總是未經加工潤飾的,所以要讓人物說的話短一些。生活中人們總是一個一個地提問題,你小說中的人物也應這樣做,特別是當他們要彼此認識了解的時候。人們在談話中經常嘆息、抿著嘴笑、抓頭、鼓起雙頰以及端詳他們的指甲,你也要讓小說中的人物有這些動作,並讓人們在干工作的時候,繼續他們的談話。
使用收尾語來創造意象。請看下面兩個例子:「你從來就不喜歡我的媽媽!」勞拉大聲嚷道。她「砰」地一聲把水壺放下。「你從來就不喜歡我的媽媽!」勞拉猛地扔下水壺。第二句更增加了緊張程度,讓故事情節更快的向前推進,減掉了多餘的詞語,暗示而不是告訴讀者勞拉正在大聲叫嚷。這就是我所提及的原則的最佳時刻,我正是通過這些原則來衡量我所有的作品的。緊張的時刻所用的詞要少而精。我是從我的英語老師那兒學到這一點的。在我寫第二本書時,有幾個情節我總無法寫下去,但是我找不出原因,我就把手稿給這位老師,請她提出批評和建議。當她告訴我這個規則之後,我就把它應用到我的小說中,結果,一切都變得一目瞭然。
在情節緊張的時候,要採用短小精悍的句子,句子中要採用短詞,少用結束語,要寫得突如其來。當你做到這些的時候,緊張氣氛就可以油然而生了。與此相比,在氣氛比較沉悶的情節中,到處籠罩著寂靜和安寧,此時就要使用較長的句子,較長的詞語,較長的段落,以及更多的結束語。這樣做就會自然緩和緊張氣氛。當你在構思小說時,就要確立寫實的態度。只在通過觀察、思考你才能准確地描繪出一幅幅場景,使人物具有可信性。他們以固有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味覺進行著他們的日常工作。好了,正如我前面說的,味覺是最難寫進小說中的,但是五種中有了四種也不算壞。
應用這五種感覺,利用句子結構來創造或緩慢或緊張的氣氛,這樣你寫出來的小說讀者就不能丟下了,因為它們是那樣真實可信。
抓住興奮點:
對小說家而言,能始終抓住那極具魔力的興奮感就是最大的獎勵。——菲立茲•惠特尼
在作家的一生中,有許多令人興奮的時刻。如果這些時刻是在經歷了被拒絕和失望之後,那麼將更加令人喜悅。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些時刻,第一次聽到編輯對我鼓勵的話語,第一次見到自己的文字被印刷出來,或者第一本自己的小說握在手中時的狂喜。我堅信,對任何一位小說家而言,真正的「興奮之巔」是無處不在的。而且,它還會不斷地涌現,因為我們學會了如何去激發它。我是指當一部新的小說在構想時,腦海中所出現的第一縷閃光時的奇妙時刻。在一個新故事(或小說)的最初構思中不斷閃現時,作者會有一種眩目的感覺,我們通常會覺得這將是自己所寫的最好的作品。
這種奇妙的感受可能常在片刻間出現,我會帶著此種感受度過幾天或幾個星期。這些思想中的閃光聚集著如此多的奇異光彩,好像由於某種魔力而不斷地閃爍著。
於是,我把它們寫下來。我總是很高興地寫出一個又一個故事的開頭,但是偶爾才完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我寫出來的東西永遠不如我夢想中的完美,我太心急了,當我發現自己僅僅是給故事開了個頭,必須把它們進行下去的時候,我便失去了興趣。魔力消失了,於是我又不斷地放棄那些故事。
我羨慕那種能夠沿著最初的構想,並把它發展成小說的作家。但是我卻無法一蹴而就,所以我必須在動筆之前,明確寫作的方向。我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保護那些最初的閃光點,並使之繼續閃亮或者再現。我發現自己在寫到30頁左右時,如果仍能保持初始的興奮狀態,我的興趣就會被高度調動起來,直到完成作品。
最初的興奮能持續多久是因書而異的。我先花些時間在筆記本上設計人物,搜集情節中的零碎片段,明確我的寫作方向,或者草草記下腦海中曾涌現過的東西,直到我必須動筆的那一刻到來。那一刻總是在我還沒完全設計好時就來臨了,我從不拒絕那股推動力,至少我可以先為我的故事開個頭。為了獎賞自己,我通常會先寫上幾頁,這對寫作的連續性是有益的,它能隨時幫我回到人物和情節的構想中去。
當我再次翻閱已完成的部分,愉悅的感覺便又湧起,我真想有位讀者能與我一起分享這些優美的文字。我並不期待一下子得到很多,但我的確希望得到贊許和肯定,盡管我知道自己是這些作品的最糟糕的評判者,因為我深陷於創作之中,根本看不到它的缺點
通常我所選擇的讀者都是深諸這套規則的,他會在給我鼓勵的同時又溫柔地來點建議,讓我不至於飄飄然。而我遲早都會再讀一遍第一章,看看經過了思考後是否能改得更好些。對於初學寫作的人而言,過早地請人提出批評意見是危險的,它會使最初的興奮被輕易地澆滅。較為保險的做法是等寫完後再請別人來閱讀和評判。
現在,我不再奢望極度的興奮點能始終延續,我知道它還會再現,令我興奮,激勵我繼續往前走。要知道,幾百頁的故事僅靠一次興奮浪潮的沖擊是不夠的。在寫作過程中,一些絕妙的新想法會使我峰迴路轉,寫出意想不到的轉折之筆,把我再度引向興奮之巔。小說家應該是情緒化的人,倘若我們的寫作成為沒有激情的自覺運動,寫出的小說也一定會平淡無奇。
靜等靈感的突然迸發也是不明智的。寫不下去時,我常問自己:在這種情況下,人物可能會採取什麼意想不到的行動?什麼樣的情節才是既合乎邏輯又出人意料的?我在腦海中過著電影,任靈感的火花不斷地撞擊。
讓我們分析一下小說寫作中常遇到的三種興奮狀況。第一種是最為重要的,即作者對將要描寫的故事的亢奮的感覺;第二種是小說中的人物在發揮某種特殊作用時的體驗。如果你能發現那些促使人物興奮的動力,你就達到了興奮的另一個層次。第三種興奮是有關讀者的。如果你和人物的興致都很高,那麼讀者也將從你的故事中得到滿足感。
作者的目的在於讓讀者和人物同呼吸共命運。但如何令作者始終保持高昂的情緒,使之花上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來完成他的小說,是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對所寫內容產生厭倦和沒有了長遠計劃是主要的症結。為了保持對寫作的新鮮感,我給自己訂了條規矩,即:不要過多地回頭看自己已完成的部分。當我每天開始寫作時,我只讀最後的幾頁,它給我一種趕緊繼續寫下去的動力。盡管我是多麼想了解已經完成的部分,看一看它究竟怎樣,但我絕不允許自己往前翻看超過5頁以上的部分,哪怕是僅僅一小會兒。
那一時刻還是到來了,當我開始確信我寫出的不過是一堆亂八糟的東西時,我便失去了興趣和信心。於是我乾脆從頭讀起,一直讀到我寫作卡死的地方。然而,它們卻比我料想的要好得多,哈,我又精神抖擻,繼續往下寫。我發現經過這遍瀏覽後,我對人物的理解更加透徹了。在寫小說的過程中這種情況會經常出現。
我自己的辦法是讀書,我和小說進行交流。我讀小說的目的不是為了模仿或得到新思路,而是發現某種情緒。我的注意力在書頁之間漫步,當某些東西忽然觸動我的情弦時,我就可以繼續寫了,因為我已經能把那種情緒傳遞給我的人物了。我把乾巴巴的愛情場景重寫了一遍,這一回效果很好。我還發現了一個可以對付興趣喪失的辦法:給你的腦袋補充新給養。
「焦慮感」是值得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我並不推崇這個帶有負面效應的方法,它僅是一種方式而已。我們可以運用各種方式把興奮傳遞給讀者,並使它不斷增強,以保持思想的最初閃光。對小說家而言,能始終抓住那極具魔力的興奮感就是最大的獎勵。
······································
說行天下 是非常不錯的小說網站大全,你值得擁有。
⑤ 一個新手怎麼寫小說
首先,最好列一個大綱。把起因、經過、結果都列在上面。這對寫小說來說是很好的,版因為大權綱讓你更加清晰的知道下面該發展什麼,不會局限你的劇情思想,只會讓劇情更合理,不海闊天空。
接下來便是劇情,如果你是新手,最好寫一點新穎的,開發下自己的創意。等到文筆什麼時候成熟一點,可以專門練習一下,寫一些平淡的小說,但得寫的有聲有色。帶到文筆更成熟了,隨意發揮,但一定得合理。
文筆很重要,劇情再好,文筆像流水賬似的,沒有人想讀下去。當然,好文章是需要修改的,不管誰寫文章,第一次肯定有些瑕疵,注意修改。好文章需要修改,小說也不例外。
最後要說一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你是真的喜歡寫小說,那就堅持的寫下去,不要半途而廢,寫一本小說不容易,寫一本好的小說更不容易。
⑥ 誰可以推薦些練習寫作,寫小說的書籍
推薦卡爾維諾的《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艾柯的《悠遊小說林》、略薩的《給青年小說家的信 》、昆德拉的《小說的藝術》,另外可以看下《巴黎評論》系列、帕慕克的《天真的和感傷的小說家》、傑克倫敦的《馬丁·伊登》等。
寫作技巧就是表現時運用的方法,是作者為表情達意而採取有效藝術手段。寫作技巧受限於作者的世界觀、藝術觀,同時又作用於他的寫作實踐,為寫作活動服務。
寫作方法屬於藝術表現方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的有:懸念,照應,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首尾呼應(也叫前後呼應)、襯托對比、伏筆、白描細描、鋪墊、正面側面比喻象徵、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表達方式就是常見的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其實也屬於藝術表現手法)。
寫好作文口訣法寶
觀察事物用「五覺」,觀察方法容易學。
眼看耳聽心要想,觸覺嗅覺和味覺。
觀察事件要連貫,生活細節細體驗;
觀察人物抓特點,神態動作和語言;
典型特徵細心看,突出特點要記全。
觀察景物要聯想,靜態動態細端詳;
形狀顏色和氣味,聯系生活多想像。
定點觀察按空間,時間變化分階段;
動點觀察寫游記,地點變化要牢記;
抓住特點和重點,景物特徵記心間;
觀察動物很容易,外形習性牢牢記。
觀察植物方法多,生長過程分四季;
靜態動態要聯想,聯系生活舉事例。
觀察建築按遠近,空間方位有條理;
外形結構與作用,分類觀察均須記。
觀察物品很特殊,形狀結構和用途;
對照特點多聯想,聯系生活多想像。
眼中有情筆生趣,擬人觀察很容易;
萬事萬物皆有情,聯想想像觀具體。
觀察不怕根基淺,竅門就是天天練;
恆心架起通天路,勤奮攀登智慧山。
觀察積累素材豐,「五覺」體驗妙無窮;
學會觀察寫文章,妙筆生花筆生風。
⑦ 想寫小說有什麼推薦技巧書籍
最近,看了一本書《暢銷作家寫作全技巧》以後,讓我對成為作家和創作小說這件事有了新的想法。
一、如何塑造形象鮮明的人物角色
小說中的對話設計,和現實中的對話有很大的區別。它在某種程度上貼近實際對話,但同時又省去實際對話中多餘的部分。這就需要我們在構思人物對話時,符合角色的說話方式和口吻。精心設計和構思的對話,不會一次性讓對話結束,而是隨著故事的開展,推動情節不斷向前發展。個性鮮明的台詞,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思考斟酌,根據不同的角色性格塑造,讓讀者感覺到真實,這樣才能為故事增加深度。
三、小說中的「刺」
小說中的「刺」可以說是讓讀者心理激起漣漪的東西,是一部作品的靈魂,也是一部作品具有個性之所在,作品只有具備個性,才能引起共鳴的讀者追隨。
我們通常喜歡一個作家或者喜歡一部作品的風格,往往是因為這部作品的某一個點觸發了思考共鳴。比如我們看一部小說里的某個反派,如果他給人的感覺只是「這個人太可惡了」,說明這部作品還沒有抓住人的心理,沒有引起讀者的共鳴。好的作品可以讓讀者產生「我要是主人公,我一定幹掉他,而不是單純地說這個人討厭。」讀者不會從頭到尾只做旁觀者,而是會融入人物角色的情節中,這才是小說的關鍵所在。
一個最會寫字擅長設計P圖的歷史老師 微信公眾號 【史覺一夢】
⑧ 小說創作入門,推薦看什麼書籍
四點建議:
1、抽時間多看一些在人物描寫上有傾向或特點的書,例如《簡愛》版、《包法利權夫人》、《安娜 卡列尼娜》、《大衛 科波菲爾》以及《紅與黑》等,通過閱讀和學習來提高對於人物的描寫。
2、抽時間多看一些具有經典情節或故事內容的書,例如《戰爭與和平》、《三國演義》、《基督山伯爵》等,以此來提高對於生活中故事情節的汲取與整合。
3、多練習實際的寫作實踐,期望不要過高,但貴在堅持。
4、具體到提高寫作能力的問題,建議先從小部頭的文學體裁開始,或者說是先從短篇開始聯系,之後再寫一些中篇或長篇的作品,但也可以積累一些片段,直接從大部頭的體裁來寫。
祝你成功!
⑨ 有助於寫小說的書籍
說是什麼?理論上的定義是:小說是作者對社會生活進行藝術概括,通過敘述人的語言來描繪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開作品主題,表達作者思想感情,從而藝術地反映和表現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而作家們對小說有著自己的認識,如賈平凹說:"小說是什麼?小說是一種說話,說一段故事,我們做過許許多多的努力,世上已經有那麼多的作家和作品,怎樣從他們身邊走過,依然在走。其實都是在企圖著新的說法。"(《白夜·後記》)這種"小說是一種說話"的經驗之談,值得我們初學小說者認真思索。
小說的特點主要有三點:第一,以塑造人物形象為反映或表現生活的主要手段;第二,有較完整、生動的情節;第三,有具體的、典型的環境描寫。因此,人物、情節和環境被稱 為"小說的三要素"。
小說的類別可分為: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和微型小說。在寫作上,這四類小說各有不同的要求。如短篇小說,它的篇幅和容量比較短小,一般二萬字以下,兩千字以上。人物集中,故事單純,結構緊湊。往往截取生活中富有典型性的某一側面或片斷加以集中描繪,以提示社會生活的意義,"它往往只有一個主人公,一條線索;往往只寫幾個小時或幾天之內集中發生的事,但卻使讀者讀了以後可以聯想到更遠更多的事。"(茅盾)由於它借一斑而窺全貌,以一目盡傳精神,魯迅把它譬之為"大伽藍"中的"一雕欄一畫礎"。如他的《狂人日記》、《風波》、《祝福》等。再如微型小說,它的篇幅更短,幾十個字、幾百個字至 一千多字。情節單一,人物很少。多取材於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寓有褒貶或哲理。如日本現代作家星新一的《寶子姑娘》和我國當代一些作家的微型小說作品。
小說家沙汀說:"我以為小說只分為長篇、中篇和短篇,主要的差異並不在於字數,而在於表現方法。"這個說法對初學寫作者來說,很有指導意義;要從事不同類別的小說寫作,不能不仔細研究並熟練地掌握它們不同的表現方法。
編輯本段
短篇小說
概述
高爾基(主要作品:童年)在《和青年作家談話》中指出:"一開始就寫大部頭的長篇小說,是一個非常笨拙的辦法……學習寫作應該從短篇小說入手,西歐和我國所有最傑出的作家幾乎都是這樣 的,因為短篇小說用字精煉,材料容易合理安排,情節清楚,主題明確。"
怎樣寫
一、充分准備,打好基礎 寫作短篇小說與寫作中、長篇小說一樣,在寫作前必須進行充分的准備。首先,在執筆 寫小說之前,必須具有一定的思想修養和生活積累。其次,讀過較多的文藝作品,喜愛文學創作,有一定的文藝修養和文藝理論的基礎常識。茅盾在《創作的准備》開頭就指出:"世 界文學史上的巨人們遺留給我們的不朽的著作,以及他們畢生的文學事業的經歷,就是這題 目--'創作的准備'的最完美的解答。理論家們從這些文學巨人們的業跡研究分析解釋, 寫了很多論文,數十萬言一厚冊,也就是給這題目作注腳。"再次,在寫作小說之前,從事 過表達方法的基本練習,並從事過一般散文尤其是速寫的寫作練習。"一個初學寫作者最好 多做些基本練習,不要急於寫通常所謂小說,不要急於成篇。所謂基本練習,現在通行的'速寫'這一體,是可以用的。不過我覺得現今通行的'速寫'還嫌太注重了形式上的完整,儼然已是成篇的東西,而不是練習的草樣了。作為初學寫作者的基本練習的速寫,不妨只有半個面孔,或者一雙手,一對眼。這應當是學習者觀察中恍有所得時勾下來的草樣,是將來的精製品所必需的原料。許多草樣結合起來,融和起來,提煉起來,然後是成篇的小說。"(《茅 盾論創作》第358頁)所以,我們要學習寫作小說,必須從思想、生活、技巧各個方面下苦功,打下堅實的基礎。當然,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不能絕對化。這並不是說,我們要等思想、生活、技巧三關都完全過好之後再進行創作。不少青年作者的經驗說明,初學寫作者就是要勇於創作實踐,寫是最好的基本訓練。不要怕失敗,失敗是成功之母。小說創作和其它文體 的寫作一樣,沒有什麼捷徑,小說的技巧只有自己從多次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來。別人的技巧,只能作借鑒,創作還是要靠自己。
二、認識生活,熟悉人物 創作需要生活,對生活不熟悉,不理解,就無法反映和表現生活。社會生活是文學藝術的源泉,人是社會諸關系的總和,只有熟悉、理解社會生活,才能熟悉、理解各類人物。不 熟悉、不理解各類人物,就無法進行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的小說寫作。茅盾在談他怎樣開始小說創作時說:"我是真實地去生活、經驗了動亂中國的最復雜的人生的一幕,終於得了幻滅的悲哀,人生的矛盾,在消沉的心情下,孤寂的生活中,而尚受生活執著的支配,想要以我的生命力的余燼從別方面在這迷亂灰色的人生內發一星微光,於是我開始創作了。我不是為的要做小說,然後去經驗人生。"他還說;"好管閑事是我們做小說的人最要緊的事,你要去聽,要去問。"(《創作的准備》)因此,一個小說作者應像阿·托爾斯泰說的那樣:"他溶化在生活洪流之中,溶化在集體之中;他是一個參加者。"
小說寫作需要的生活不是指日常生活、飲食男女之類,能成為小說素材的"生活",至少應該有三個條件:
1.具有較鮮明、生動的形象;
2.具有獨特性;
3.具有一定的思想內涵。因此,當作者在觀察生活的時候,無論對人物、對故事、對環境,都應從上述三點出發,勇敢地揚棄那些瑣屑的、紛紛擾擾的"流水帳",抓住真正有用的寫作素材,滲透作者 的思想、感情,使生活素材逐漸變成自己的東西。 三、嚴格選材,深入開掘 1931年,沙汀和艾蕪寫信給魯迅,請教短篇小說的題材問題。魯迅回信說:"只要所寫的是可以成為藝術品的東西,那就無論他所描寫的是什麼事情,所使用的是什麼材料, 對於現代以及將來一定是有貢獻的意義的。為什麼呢?因為作者本身便是一個戰斗者。兩位是可以各就自己現在能寫的題材,動手來寫的。不過選材要嚴,開掘要深,不可將一點瑣屑的沒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以創作豐富自樂。" 高爾基也說過:"在短篇小說中,正如在機器上一樣,不應該有一個多餘的螺絲釘,尤其是不應該有多餘的零件。" 這就告訴我們,寫作短篇小說必須嚴格選擇題材,深入開掘。那麼,短篇小說怎樣進行題材的選擇和主題的開掘呢?
選材
(一)擷新去陳,根據時代需要選材。短篇小說的題材是沒有什麼限制的,凡是人類涉足的領域、產生的事件,都可以經過選擇作為作品的題材。但是,從美學價值和社會意義來考慮,我們就必須擷新去陳,盡量選擇我們這個時代、這個社會所需要的題材來寫。
(二)以小見大,根據體裁特點選材。短篇小說這種體裁的形式特點,要求作者不能象寫長篇小說那樣寫人生的縱剖面,而必須寫人生的橫斷面,就象是橫著鋸斷一棵樹,察看年輪可以知道樹齡一樣,短篇小說雖寫人生中的一角、一段,也就可以窺見整個人生。魯迅、 茅盾、巴金等作家為了在短篇小說中反映他們所處的時代,在寫作短篇小說時,都是選取主人公人生道路上的某一段作為題材的。因此,有經驗的小說家在談創作經驗時就指出,創作短篇小說必須善於"截取"、"選擇"。如王蒙在《談短篇小說的創作技巧》中就說過,短篇小說構思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從廣闊的、浩如煙海的生活事件里,選定你要下手的部位。它可能是一個精彩的故事,它可能是一個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人物,它可能是一個美好的畫面,它也可能是深深埋在你的心底的一點回憶,一點情緒,一點印象,而且你自己還一時說不清楚。這個過程叫作從大到小,從面到點,你必須選擇這樣一個'小',否則,你就無從構思無從下筆,就會不知道自己寫什麼。"
(三)揚長避短,根據自己生活選材。一般來說,作者應該寫自己熟悉的題材,因為這些題材是在自己的生活中積累的大量素材的基礎上提煉出來的,寫起來容易駕馭,而且能寫得生動、深刻。當代小說家中的佼佼者大多是從寫自己生活經歷中的人和事開始走上小說創作道路的。 選材是短篇小說寫作中的第一個重要的環節。選材的目的在於從大量的素材中選取可以寫入小說中的題材--生活中有典型意義的片斷。要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必須具有從紛紜的生活現象中"捕捉"題材的能力。這種"捕捉"生活中有典型意義的片斷的能力,對於小說創作極為重要。茅盾在他的《短篇小說選集後記》中指出:"在橫的方面,如果對於社會生活的各樣環節茫然無知;在縱的方面如果對於社會生活的發展方向看不清,那麼,你就很少可能在繁復的社會現象中,恰好地選取了最有代表性、即具有深刻的思想的一事一物,作為短篇小說的題材。"所以,短篇小說在選材時,不能只著眼於事件的故事性和吸引力,而要著眼於把生活的側面、片斷放到整個時代的背景上去考察,要把握住社會的"縱"的和"橫" 的兩個方面,善於從平凡的日常生活現象中捕捉住不平凡的東西,從而由時代和社會的一角反映出時代和社會的全貌,使讀者從生活海洋中的一朵浪花看出奔騰澎湃的大海。
對於短篇小說題材的"開掘"--主題的提煉同樣要十分重視。"幾乎在所有的情況下,作家心中首先想到的總是小說的主題,或者說思想內容。他構思小說的情節是為了表達這一主題,創造人物也是圍繞著這一主題。好的小說總是有一個好的主題的。"([英]《小說家的技巧》) 衡量一篇小說的美學價值,重要的並不是看題材本身,而是看作者對於題材所開掘的思想的深度--主題提煉的程度。所謂開掘,就是要深入發掘生活素材所內涵的本質意義的東西; 作者對生活素材的本質意義開掘得越深入,主題思想就越深刻,作品的教育作用也就越大, 美學價值也就更高。所以說,一篇沒有好的主題的小說,是無法登上大雅之堂的。 李師東在《一個新的文學層面的誕生》中評論九十年代的新生代作家時指出:"八十年代的文學,是以對表現疆域的拓展的掘進、對表現手段的探索和實驗為其顯著特徵的。與前幾茬作家相伴隨的是沖突和對抗、張揚和摒棄、試驗和沿襲、超前和滯後、創新和守成、反撥和 建立等源遠流長的話題。直至今天,我們仍然能在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中感受到來自不同思想觀念、文化背景的沖撞和對舉。""在九十年代新的時空下,這一茬更為年輕的青年作家得以走上文壇,正在於他們明顯疏離了前幾茬作家習慣關心的話題,而與社會的新的變化和進展保持了同步相向的趨勢……把個人的情緒與時代的生活面貌和精神處境勾連在一起,謀求與九十年代社會的契合,體現中國社會新的進展,這正是他們的努力。以一種消解的姿態, 達到對文學的整合,以反先鋒的方式,回歸到樸素的情感姿態,以個人化的方式,進入到文學創作之中,這正是這個新生代作家群的文學用心。"(中國華僑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新 生代小說系列"總序) 應該指出:小說寫作中對材料的分析與科學研究中對材料的分析是根本不同的兩回事。
"一個文學作家應當走的'創作過程'的道路,是和社會科學家研究過程的道路相反的。""社會科學家所取以為研究的資料者,是那些錯綜的自然的現象,文學作家的卻是造成那些現象的活生生的人。社會科學家把那些現象比較分析,達到了結論;文學作家卻是從那些活生生的人身上,--從他們相互的關繫上,看明了某種現象,用藝術手段來'說明'它,如果作家有的是正確的眼光,深入的眼光,則他雖不作結論而結論自在其中了。"(《茅盾論創作》第466頁)因此,小說作者的分析工作是與自己對人物、事件的觀察、感受,對生活的體驗、理解結合在一起的,這種分析是理性的,但是它是融化在形象思維中的。
許多小說作者的創作實踐告訴我們,有的作品的主題是在人物之前產生的,而有的主題是在有了人物之後才確定的。例如茅盾創作《春蠶》,是先有了主題,"其次便是處理人物,構造故事。"(《我怎樣寫〈春蠶〉》)而王蒙說他的許多短篇小說並不是先有了主題然後再去寫的。他說:"《夜的眼》是什麼先行呢?是感覺先行,感受先行,是對城市夜景的感受先行。這里頭有我個人的感覺,但又不全都是。……《夜的眼》就是寫一個長期在農村、在邊遠地區的人對大城市、對我們生活的感受。……這個感受飲食著深思對我們生活的深思,這個深思還沒有做出明確的結論,但是它充滿了深思。"王蒙又說:"《夜的眼》還有一個主題,這也是我在最近才明確的,就是寫了我們生活中的轉機。……所謂'轉機',充滿了艱難,充滿著歷史的負擔,但又開始有了新的東西,大有希望。《夜的眼》里既有負擔,又有希望; 既有傷痕,又有跨越傷痕向前進的努力;既有思索,又有感受;既有想不清的地方,又有相當清楚的地方。我覺得《夜的眼》里包含的東西是比較多的。"(《漫話小說創作》)
總之,我們對小說的材料必須深入開掘,對主題必須刻苦提煉。而在構思時、寫作中,是不能將主題提煉、人物刻劃割裂開來的。可以是主題先行,也可以是人物先行,還可以是感受先行。而且,主題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幾個,即寫成多主題的小說。
編輯本段
微型小說
微型小說又名小小說,超短篇小說,一分鍾小說。過去它作為短篇小說的一個品種而存在, 後來的發展使它已成為一種獨立的文學樣式,其性質被界定為"介於邊緣短篇小說和散文之 間的一種邊緣性的現代新興文學體裁"。阿·托爾斯泰認為:"小小說是訓練作家最好的學 校。"(《論文學》)
日本作家星新一指出:"很久以前就存在著類似超短篇小說的作品。……但是,超短篇小說 這個名字的正式出現,是源於美國。"多數人推崇美國作家歐·亨利(1862-1910) 是創始人。他的近三百篇作品,情節生動,筆調幽默。其中《麥琪的禮物》膾灸人口。可以 這么說,超短篇小說具有立意新穎、情節嚴謹、結局新奇三要素。即在1500字以內,要概括出普通小說應具有的一切。也可以說,微型小說是一種敏感,從一個點、一個畫面、一個 對比、一聲贊嘆、一瞬間之中,捕捉住了小說--一種智慧、一種美、一個耐人尋味的場景, 一種新鮮的思想。
微型小說在寫作上追求的目標是四個字:微、新、密、奇。
一、微。指的是篇幅微小,不超過一千五百個字。因此,構思和行文時必須注意字句的 凝煉,不允許作品中有贅詞冗句。如馬克·吐溫的《丈夫支出帳本中的一頁》。全文只有七 行字,卻具有長篇小說的全部情節。
二、新。指的是立意新穎,風格清新。星新一寫作一分鍾小說,就極力追求"新"。他寫道: "有些評論家把我的小說與美國的超短篇小說(Short-Short)混為一談,這是不妥當的。 我是受了美國超短篇小說的影響。但是沒有完全依靠,而是發揮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技巧。 我的小說強調一個'新'字,給讀者以新題材、新知識,甚至讓他們感到驚訝!"(星新一《一 分鍾小說選》)為此,他常常藉助於童話、寓言、科幻、推理等手法,通過非現實的題材或 現實題材的非現實筆法,反映他在現實生活中的獨特的感覺,表現清新的主題,如他的《保 修》。 當然,微型小說的立意和其它形式的小說作品一樣,有時並不是一眼能看出的,有時主題並 非一個,是多元化的,這都是可以的。例如美國著名科幻作家弗里蒂克·布朗寫的一篇被稱 為世界上最短的科學幻想小說:"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里,這時忽然響起了敲門 聲……"就寫得十分別致而耐人尋味。
三、密。指的是結構嚴密。微型小說的作者在結構上,應力求時間、場所、人物都盡可 能地壓縮、集中,使作品結構簡練、精巧,如同微雕工藝品那樣。因此,特別要在選材、剪 裁和布局上下功夫。
四、奇。指的是結尾要新奇巧妙,出人意料。微型小說的特點多半在於一個"奇"字。 中外作家的許多優秀作品就常在結尾處使人拍案叫絕。如邵寶健的《永遠的門》的結尾就出 人意料。
對待微型小說的特點及技巧,一要弄通掌握, 爭取在理論指導下站在較高起點上進行實踐,二要靈活運用,甚至不去聯系,讓它們在潛意識中隨時起到作用。還可以摹仿。照搬形式、技巧, 發揚精華,受到感應,並力求創新,出自己意。上述特點, 特別是"博採眾長"中已經具備了微型小說的一些結構要求。以下再列出一種模式,供初學者學習。
要點
【開頭】要使人"一見鍾情"。方式有三種:
▲造成懸念,引起興趣。如《那團雲霧》,開頭就寫不知怎的沒了游興,連山頂上也罩上一團雲霧。
▲開門見山,進入情節。往往開頭就是人物對話。
▲含蓄蘊藉,曲徑通幽。往往描寫景物, 烘托鋪墊並有照應和伏筆。
【中間】結構主要有三種基本類型:
▲曲折生致式。
①單線曲折,一波三折。如王任叔的《河豚子》,寫一農民在二三十年代的社會背景中,因窮困而自殺的過程:弄回毒魚, 卻看到孩子們興高采烈;怕見慘象而出外, 回來後卻見妻兒歡笑等待;吃後等死,卻因魚失去毒性,死不成仍要受苦。
②雙線交叉,內在聯系。一人兩事,或兩人一事;可以是兩條明線,也可一明一暗,互為陪襯。如《小星的暑假日記》, 父親編造假材料,兒子編寫假日記。父親打罵兒子後, 再要寫材料時只好苦笑。
③反復回環,同中見異。如《奇妙的循環不等式》,車上只有一個空位,售票員不讓老太太坐,卻讓"首長"坐。 司機上車後趕開"首長"請經理坐,經理的丈母娘正是老太太。 又如《他們都是瞎子》,寫一對青年熱戀、結婚、離婚時都看見一對瞎子相攙相扶。
④前後對比,雙峰對峙。 如《變化》寫一個業余作者先後發表兩篇稿件後,單位領導不同的態度。
(5)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前者,"揚"是主體, 卻先在"抑"上著筆,突然一轉歸於"揚"。後者相反。這樣,產生了情節發展的意外性,加強了相反相成的藝術效果。
▲重旨復意式。微型小說應以小暗示大,達到意義的升華;要講象外之旨,言外之意,引起讀者想像。主要採用:①象徵。 用具體物象寓示概念或另一形象,但只起結構作用, 不是象在詩歌中著力描寫的中心形象那樣。如《槍口》, 寫一官復原職的領導用別人送的槍打下獵物時,得知走後門的"槍口"也對准了他。 ②雙關。如《向不通》, 寫大學生向不通十年勤懇工作反不如工作差的升得上去,因而"想不通"。③比喻。如《"炮"炸宴席》, 寫小孫子在酒宴上放炮仗搗亂, 又在爺爺不滿新經理四十來歲年紀輕時放"炮":"你不是十八歲就當縣長!爸爸三十齣頭就當廠長了! "④省略。這是一種具象化的空白。如《落果》, 老門衛退休後門口棗樹上果子不熟就被打光,他寫信給廠長:"連幾十張饞嘴都管不住,還管廠。"接著省略了廠長感奮、整頓廠風的情節, 而寫第二年老師傅收到一包紅棗。
▲採用其它文體和藝術體裁的特長。
【結尾】結尾宜巧,要"回眸一笑"。主要有三種:
▲畫龍點睛,首尾呼應。如《那團雲霧》,開頭敗了游興,峰頂似乎有團雲霧,結尾那團雲霧也不見了。
▲戛然而止,含蓄雋永。如二百來字的《書法家》,局長在書法展覽會上應邀不過寫了兩個拿手的好字是"同意", 面對驚嘆和要求只好無奈地說?quot;能寫好的數這兩個字……"這樣結尾, 韻味無窮,藝術容量很大。
以上兩種結尾方法只能撩起讀者短暫的激動,最佳結尾是:
▲出人意外,扣人心弦。即"歐·享利式結尾",其特點是"巧"。整個布局為結尾服務,讀者以為情節東向演進, 結果卻西向而行,抖包袱,亮底牌。這種結尾, 打破了情節發展慣用的結構手法,給人以新奇感,深化了主題,增加了容量。大家熟知的《麥琪的禮物》就是這樣,一對窮困夫妻為在節日時互送禮物而煞費苦心,最後禮物拿出來卻沒用:一個賣掉金錶為妻子買了梳子, 一個剪掉長發為丈夫買了根表鏈。又如澳大利亞的《窗》,靠窗的病人每天為角落病人描述窗外美景,為蒼白的生活增光添彩。 但是角落病人卻見死不救,圖謀到了靠窗的好位置,抬頭望見窗外只是一堵高牆。
⑩ 寫小說應該看什麼書
當然是寫到老讀到老啊,怎麼可能你看個幾本書小說就能寫得很6了?那不是人人都專是大作家了嗎,甚至你去屬看教你如何寫小說這種有針對性的文章,你都不可能看了你就寫得出來,寫小說最主要的還是平時的積累和練筆,你叫個六年級小學生寫出一本打怪獸之類的小說,那人家也會寫啊,只不過寫得像流水賬你看得下去?
如果你是要寫網路小說這一塊,那主要還是看網路小說,多去看看那些大神是怎麼寫的,怎麼寫每個人物形象的,怎麼寫每段劇情的,怎麼寫伏筆鋪墊之類的,涉及到的東西太多,這里也沒辦法一一概括,你看了自然懂得網路小說是怎麼寫的,看了還不懂只能說你沒有天賦,或者是缺乏想像力,或者是缺乏筆力,不知道怎麼將腦子里的故事表達出來。
看網路小說還是初步,只是教你一個故事大概要怎麼表達出來,想要讓你的文有深度順便升華一下作者,也就是你自己的各方面世界觀,就去看那些名著,反正書是怎麼都讀不完的,很多作者都是邊寫邊讀,邊實踐邊學習,因為沒有哪個作者敢說自己的書是最nb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