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集作者 > 小說的教案咋寫

小說的教案咋寫

發布時間:2021-12-09 22:58:51

A. 邊城的教案怎麼寫作業

《邊城》教案
課題:《邊城》
科目:高中語文
年級:高中一年級第二學期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沈從文及作品特點。
2、結合課文進一步理解和學習小說中人物描寫的幾種方式。(特別是心理描寫和對話描寫)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習小說細膩入微的逼真傳神的心理描寫方法;
2、通過分析小說環境、心理和對話描寫,培養學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3、美讀課文,提高學生對含蓄語言的感悟能力.
三、情感與態度目標:感悟真、善、美,親情與愛情。
教學重點:
一、理解細膩入微的逼真傳神的心理描寫和情感變化把握翠翠形象。
二、通過翠翠的情感變化來理解爺爺對翠翠在感情上的呵護。
教學難點:
理解細膩入微、逼真傳神的心理描寫和情感變化來把握翠翠形象以及小說所蘊涵的人性美與人情美。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安排: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創設意境)
1、課前播放黃磊的歌曲《等等等等》,帶領同學們進入到作品中的境界。
2、播放一些湘西風情的圖片,使學生對小說中刻畫的獨特而美麗的景色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同時給學生以充分的美感享受。
3、介紹沈從文及其作品風格以及《邊城》的寫作背景。
沈從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煥,筆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鳳凰縣人,苗族,祖母劉氏是苗族,其母黃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漢族。沈從文是現代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說代表人物。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1924年開始文學創作,抗戰爆發後到西南聯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東大學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歷史的研究。沈從文1988年病逝於北京。
沈從文的創作風格趨向浪漫主義,他要求小說的詩意效果,融寫實、紀夢、象徵於一體,語言格調古樸,句式簡峭、主幹突出,單純而又厚實,朴訥而又傳神,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凸現出鄉村人性特有的風韻與神采。整個作品充滿了對人生的隱憂和對生命的哲學思考,一如他那實在而又頑強的生命,給人教益和啟示。
《邊城》完成於1934年4月19日,是作者的代表作。關於這篇小說的創作動機,作者說:「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領導讀者去桃源旅行,卻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個小城小市中幾個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牽連在一處時,各人應得的一分哀樂,為人類『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說明。」全篇以翠翠的愛情悲劇作為線索,淋漓盡致地表現了湘西地方的風情美和人性美。
二、介紹整個小說的情節
這篇課文是節選的,知道整個故事情節有助於把握情節之間的聯系和理解文意。
《邊城》的情節: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朴的邊遠小城,生活著靠擺渡為生的祖孫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壯;孫女翠翠十五歲,情竇初開。他們熱情助人、純朴善良。兩年前在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了當地船總的二少爺儺送,從此種下情苗。儺送的哥哥天保喜歡上美麗清純的翠翠,託人向翠翠的外公求親。而地方上的王團總也看上了儺送,情願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兒嫁給儺送。儺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為妻,寧願做個擺渡人。於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外公為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著渡船,痴心地等著儺送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第二課時:
三、分析人物形象
1、翠翠形象
在課文中找出描寫翠翠情感變化的關鍵詞語,仔細觀察和揣摩這些詞語及其內在的關聯,這種關聯其實構成了一條翠翠感情變化的線索,讓學生結合作者寫作風格和課文背景理解這些情感背後的因素是什麼。
「凄涼」—「胡思亂想」—「哭起來」—「神往傾心」—
「頂美頂甜」—「吃了一驚」—「沉默」—「吹不好」—「柔軟」
設問讓學生揣摩情感:
(1)翠翠為什麼心中有些「凄涼」?(抓凄涼的含義:寂寞冷落)
(2)翠翠為什麼「胡思亂想」想離開祖父,想讓祖父著急呢?
(3)祖父不理會她真是她「哭起來」的原因嗎?
(4)翠翠為什麼會聽母親的愛情故事聽的「神往傾心」,會覺得是「頂美頂甜」的夢呢?(「虎耳草」的寓意?)
(5)翠翠「吃了一驚」,「吹不好」蘆管說明了什麼?
通過設問讓學生理清了翠翠心理變化的這條線,這其實是純情翠翠的愛情由朦朧變清晰的過程。
通觀全文總結翠翠的形象:
翠翠天真善良、溫柔清純。她和外公相依為命,對外公關心備至。因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讓外公去尋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時的無奈,又為外公擔心起來,為自己的想法的後果害怕自責。她愛上了儺送,感情純潔真摯。節選部分以後,儺送遠去,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著心上人的歸來,表現了她對愛的執著。
2、爺爺形象
小說以翠翠的情感變化為線索,翠翠的情感變化離不開爺爺,表面上看,祖孫兩在生活上相依為命,互相照顧,其實更重要的是爺爺在精神上感情上非常理解呵護翠翠。文章中有多處體現,讓學生找出來:
(1) 講翠翠父母的故事——告訴翠翠應該怎樣去愛
(2)去城裡打聽卻不告訴翠翠——給她餘地,不影響翠翠的選擇
(3)第三節對話——爺爺十分尊重翠翠的感情,把提親的事當笑話講。(這部分找學生分角色讀去體會,老師點撥)
(4) 翠翠心亂了,吹不好蘆管,爺爺給她吹,吹的她心都軟了。——理解翠翠的心
(5)當儺送出走,翠翠確不知情,翠翠讓爺爺唱歌,爺爺唱的事儺送唱的歌翠翠就又摘了一把「虎耳草」。——心疼翠翠,其實是一種復雜的感情。
我們通過翠翠的這條感情線索,看到了爺爺對翠翠在愛情上那麼無微不至的呵護,生怕有一點點對孫女的影響,這種來自心靈的愛護是那麼的讓人感動。
爺爺形象總結:
外公因為女兒和女婿的悲劇,在他心裡留下不可磨滅的傷痕。翠翠害怕地痛哭讓他覺得莫名其妙,他給孫女講母親的故事,更讓孫女感動不已。對於天保兄弟的選擇,他卻沒有直接告訴翠翠,反而讓孫女「心中不免有點亂」。他對翠翠「溫和悲憫地笑」,表現了他內心的矛盾,既愛孫女,又害怕她再走母親的老路,卻不能直接說出來。節選部分以後因天保的死造成孫女的悲劇,他又無能為力,不能向任何人求助訴說,只能撒手而去。可以說他是在孤獨中死去的。
3、天保儺送兄弟
兩個人都深愛著翠翠,他們的愛情「決斗」方式確是最淳樸的唱歌,當天保知道自己歌比不過,翠翠喜歡的是儺送時,自己選擇了孤獨的離開,成全兩對有情人,但他最後卻死於意外,而儺送因為哥哥的死內疚,也選擇了離開。
四、主題分析
全文通過細膩入微的逼真傳神的心理描寫和情感變化來展現了純真女翠翠的愛情由朦朧到清晰的過程,翠翠的情感變化這條紅線一頭是爺爺對翠翠愛情心靈上的呵護,另一頭是線索所關聯的情節勾勒出的湘西人民的敦厚純朴的品性,作者在貌似不經意中,譜寫了一曲充滿人性美和人情美的美好詩篇。
在課文講解結束後放映了電影《邊城》,這樣能更好的去體會人物的情感,並真正去理解小說的主題。
五、布置作業。
1、完成課後習題。
2、寫一篇學習本文後或是觀看電影《邊城》後的感想。
教學方法:
一、提問法:讓學生在預習後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劃出描寫翠翠情感變化的關鍵詞語,並結合作者寫作風格和課文背景理解情感變化的原因是什麼,此外仔細觀察和揣摩這些詞語之間的內在關聯。
二、指導頌讀法和討論法:讓學生分角色朗讀祖孫兩的對話,讓學生四人一組討論這段對話是如何展現人物性格的,體現了爺爺對翠翠哪方面的疼愛與呵護,並結合翠翠的情感變化這條線讓學生總結爺爺對翠翠的愛體現在哪幾方面。在留了預習作業的基礎上完成的,這樣可以避免走形式,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的不同觀點可以碰撞和交流。
三、教師點撥(注意發現學生問題並及時解決):通過批改預習作業我發現學生們對翠翠的「凄涼」和「哭」的理解不太好,所以要著重啟發講解。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板書設計:

《邊城》(節選)
沈從文
豆 天朗風輕水清——風景美 環
綠 淳樸原始和樂——風俗美 境
色 古樸善良淳厚——人情美 美
教學後記:
作者極力謳歌的傳統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對於現代社會傳統美德受到破壞,到處充溢著物慾金錢主義的淺薄、庸俗和腐化墮落的現實而言的。作者描寫的湘西,自然風光秀麗、民風純朴,人們不講等級,不談功利,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待,相互友愛。外公對孫女的愛、翠翠對儺送純真的愛、天保兄弟對翠翠真摯的愛以及兄弟間誠摯的手足之愛,這些都代表著未受污染的農業文明的傳統美德。作者極力狀寫湘西自然之明凈,也是為了狀寫湘西人的心靈之明凈。作者寫以歌求婚、兄弟讓婚、外公和翠翠相依之情,這些湘西人生命的形態和人生的方式,都隱含著對現實生活中古老的美德、價值觀失落的痛心,以及對現代文明物慾泛濫的批判。作者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也想以此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

B. 小說環境描寫怎麼寫教案

小說環境描寫就愛你就描寫一些相對來說個環境的變化呀,等等,這些應該可以吧?

C. 教案怎麼寫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八.作業處理(說明如何布置書面或口頭作業)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教案書寫過程的關鍵包括以下幾個步驟:(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2.怎樣進行,復習那些內容?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2.怎樣提出問題,如何逐步啟發、誘導? 3.教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詳細步驟安排,需用時間。(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樣進行,誰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時間?(四)歸納小結 1.怎樣進行,是教師還是學生歸納? 2.需用多少時間?(五)作業安排 1.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釋?

D. 小說的教學目標是什麼

1、教學目標:「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現、創新」。

2、小說教學內容的確定

小說教學,其教學內容的確定要強調四個「關注」:關注編者、關注文本、關注學生、關注教者。

E. 《小說的三要素是什麼》教案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或通過情節的展開和環境的渲染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小說有三個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典型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F. 短篇小說贊賞師教案

幾乎所有的學校都要求教師寫教案,並把教案做為考核教師教學工作的一個方面。但據調查,有相當數量的教師寫教案純粹是為了應付檢查,對教學並無多大實際意義,後補教案的現象非常普遍。
自己做了教師之後,我一直按「備教材」和「備學生」這兩個要求來設計我的教學。後來我發現,「備教材」與「備學生」其實是合二為一的事情,而並非分開的兩個要求或兩個程序。我將它理解為「根據學生的學情梳理教材的知識結構」。有一段時間,我認為我自己的這個想法和做法得意。學校曾在全校范圍內檢查教師的教案,我寫的教案作為優秀教案受到學校領導的認可和贊賞。但做教師的時間長了,我感覺我的教案越來越沒有個性、越來越沒有生機。像周圍其他老師一樣,我發現我的教案不過是在不斷「重復」昨天的、過去的故事。只是用心地去寫工整,並沒有思考的過程,上課按案上的內容去上幾乎是沒幾次,多說公開課的教案是照著去做,但一堂課下來也超越了教案的界線。
我開始為寫教案的問題感到困惑。
下面我就結合自己工作中的案例來談談。
有一次學校讓我在省現場會上上一節公開課,在為這節「公開課」准備教案的過程中,我提醒自己「要注意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開始反思我自己以往的「公開課」的得意與失意。意識到所有的得意與失意,似乎都與「教案」、「教學設計」相關。而且,關鍵的問題不在「上課前」我如何設計教案,關鍵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根據學生在課堂中的實際狀況調整我的原先設計好的「教案」。如果這樣來看,「教案」可能不完全是在上課之前設計好的,真正的教案,是在教學之後。
我不知道我這個想法是否正確,但我很願意按照這個想法來展開這次的「公開課」。
那天語文課的內容是是《小書架》, 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學生進行滲透性識字,從中讓學生領會我們每個人要讀書,與課後的語文天地中的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相吻合,調動學生讀書的興趣。
這節課一開始我利用我事先准備好的課件與精心設計的導入語相結合把學生帶入學習的情境之中,可以說教案中的第一個環節按部就班地得以展現,我很得意地把自己的注意力轉到了下一個環節。
後來有一位學生說到「老師丁丁冬冬那麼喜歡讀書,你喜歡嗎?我也喜歡讀書,你能給我介紹幾本嗎?」。當時我就一愣,平時我讀的關於教學方面的書比較多,還真是忽略學生應該讀哪些書,可是我靈機一動,說到:「我們班有很多同學也喜歡讀書,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幾個孩子紛紛舉手為我解圍。下課後,我有些後悔因時間緊而沒有上書店走走。在講課的過程中向學生滲透該讀哪些書好,這本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可這一契機卻在我沒有準備的情況下溜走,忽略了這一「課程資源」。
接下來的課堂過程中,就並不是按我所寫的每一個步驟去完成,而是時而與學生議論紛紛,時而產生共鳴。課堂的氣氛在孩子們一次次的問題得到解答時而不斷地掀起高潮。
而且,在整個課堂教學中,盡管我一直在努力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和學生的「插嘴」調整上課前設計好的「教案」,但仍然留下很多遺憾,要是再有機會教同樣的內容,我想我的「教案」會重新改寫。
從上述的一個小小的案例中,我得到很多的啟示:
我認為:教案要寫,但不一定要詳細的,而是根據學生實際寫出可操作性強的個性化的教案。教案是課前的整體構思,可以是以框架的形式出現,其具體內容應隨課堂的需要而充實,因為學生的思維是多變的,如果按預定的教案去教,那就是死灌,不符合新形勢下的教育。 所以我認為應該寫,至少對課堂的流程應有一個安排,盡管課堂上大多數教師會靈活安排,但是整體把握還是變化不大的。應在走進課堂之前,自己准備在這節課帶著學生做什麼,達到一個什麼目標,預測一下學情並作一定的應答准備。這些都是教學准備所必不可少的。人腦的絕對記憶畢竟是有限的,我們常教導學生:「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們自己首就應該作個榜樣。
到北京的兩次學習給我很深的體會,我看到他們那裡的教師的教案都是別俱一格的,每一位教師的教案都有可值得學習的地方,拿到哪一本都愛不釋手,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書寫「開放式」的教案。首先,要打破傳統教案的固定、僵化模式,允許教案因人、因課程、因教學內容而異,倡導書寫個性化、創新性教案。同時要改變教案檢查的傳統理念和標准,重新界定教案的功能和地位。書寫教案的終極目的不是為了迎合檢查而是為了促進教師實現個性化的教;不是苛求環節的完備與否而是充分張揚教師的個性;不是約束教學活動的範式而是促進教學生成的載體。唯其如此,才能調動教師寫教案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其次,倡導教案「留白」。所謂的教案「留白」,就是指教案的開放性和靈活性。具體來說就是教案的書寫在內容上不要過於詳盡,形式上不要過於瑣碎,結構上不要過於封閉和程式化,而是要體現出內容上的概要性、形式上的模糊性和結構上的不確定性,以便能夠適應新情境、容納新內容、確立新策略,為教學中師生間的互動共振、互生新知、互建新情留有餘地。

G. 教案該怎麼去寫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案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的內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讀課文,學會質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體味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教學重點
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的內容。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體味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教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人生在世,人們誇贊的最多的是母愛,人們最不能忘懷的也是母愛。可是今天我們要為我們的父輩唱一首頌歌,他們同樣讓我們難以忘懷,他們同樣值得我們誇贊。現在我們就一同去認識一位可敬又可愛的父親吧!
二、整體感悟:
1、檢查預習情況。
2、快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在朗讀中思考問題:
從全文看,爸爸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花」在全文結構中起著怎樣的作用?
c、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學生速讀課文後,四人小組討論回答,學生間互相評論補充。
a.爸爸表面上很嚴厲,實際上卻充滿愛心。
鼓勵孩子要堅強,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很重感情,他聽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別愛花,每天下班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澆花。
b.文章題目為「爸爸的花兒落了」,與題目相映,文章也多處寫到花,如開頭由衣襟上的夾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結尾用「垂落的夾竹桃」回應前文,點出爸爸已不在人間,可以看出「花」是作為線索貫穿小說始末的。
c.表達了作者失去父親的痛楚與無奈,同時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三、研讀與賞析
1、教師導學:
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兒落了」為題,一方面指爸爸種的夾竹桃凋謝了,另一方面則點出了爸爸的離開人世。那麼爸爸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究竟起了怎樣的作用呢?同學們可以圍繞這個話題再深入提出問題進行討論,力求對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2、自主探究;
確定思考題,教師引導學生逐漸將思考題集中到以下幾方面,大屏幕出示問題組:
a.文中哪些寫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回憶的事情呈怎樣引出的?
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經病得很重,可能將不久於人世的?
c.怎樣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話的含義?
教師引導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然後學生在課文中勾畫,四人小組討論回答,教師補充歸納。
a. 文章開篇用衣襟上的粉紅色夾竹桃,引出前一天去醫院探望爸爸時的情形;通過憶述探病時爸爸的一番話,特別是囑咐她不要遲到,引出六年前因賴床不起受爸爸懲罰以及自己以後上學從不遲到的情形;這時,禮堂的鍾聲響了,想到爸爸不會來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兒,於是又憶起爸爸愛花的情形;還沒有想完,韓主任已經講話了,我們也唱起了驪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長大,進而回憶起爸爸要她闖練,讓她到東郊民巷正金銀行匯款給在日本的陳叔叔的經過;最後畢業典禮回來,看著滿院零落的花兒,聽到老高的話,她清醒地意識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經長大了。
-
b.比如開頭「我」回憶去醫院看望爸爸時,爸爸曾說:「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並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長大了,是不是?」這是一處伏筆。又如當畢業典禮的鍾聲響起後,我突然又想到媽媽爸爸,疑惑「媽媽今早的眼睛為什麼紅腫著」,是在暗示媽媽對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將去世。而畢業典禮結束後,「催著自己,我好像怕趕不上什麼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趕回家去,這恐怕是一種預感。至於寫他進家門以後看到「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麼時候垂下了好幾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將喪父的傷痛推到極致。
c.是說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時,終於體會到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四、作業
1、識記字詞,完成讀一讀,寫一寫。
2、思考「研討與練習」一。

3、進一步閱讀文章,思考「研討與練習」:
4、准備說說自己的爸爸。

第二課時
一、研讀與賞析
教師導學
上節課我們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已經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內容,也理清了文章的脈絡。這節課我們就文章的重點進一步學習和探討,使自己的認識達到新的高度。請同學們重點閱讀爸爸逼「我」去上學以及畢業典禮後「我」急著回家兩部分,可就下面的問題展開討論。
a. 對爸爸逼「我」去上學的回憶表明了爸爸怎樣的態度和情感?對「我」的成長有什麼影響?
b. 畢業典禮後「我」回家時見到了怎樣的情景?這情景預示著什麼呢?
c.「我」是不是真正感覺到自己長大了?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教師引導學生再讀有關內容,然後進行討論,共同解決問題。
明確:
爸爸對「我」要求很嚴格,希望「我」從小就能養成好的習慣,但是他表面的嚴厲中又有無限的關愛,關心自己的冷暖和苦樂。爸爸的愛使「我」意識到不能懶惰,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為「我」以後的成長上了很好的一課。
弟弟妹妹們只是自顧自地玩著;爸爸種的夾竹桃垂下了好幾枝,很不像樣子;小青石榴從樹上掉下來,老高急匆匆地告訴醫院來了電話,等等,這些都預示著爸爸已經病得很重,將不久於人世。
是的。「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識到「這里就數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後就對老高說話,而且是「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定,這樣的安靜」,最後在心裡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二、體驗與反思
組織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討論「我們」為什麼很喜歡、又害怕變成大人?教師應給學生自由說話的機會,使學生暢所欲言,並且明確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煩惱,但只要正確對待就一定會解除煩惱,迎接新的挑戰。
進一步提問:
1、課文中還有什麼情節會引起你的閱讀興趣?談談體會。
2、你有沒有類似「我」賴在床上不想上學的經歷,你的父親是如何處理的?
三、拓展延伸
有首歌說;世上只有媽媽好。今天的文章讓大家重新認識了父親,那深沉的愛,那感人的愛,讓我們說真話,訴真情,用自己的心聲說說,「世上還有爸爸好」。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作者的文章和同學們的發言合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父愛的樂章,讓我們把這些內容記在本子上,印在腦海里,留在我們成長的記憶長河中。
四、作業
小作文:《世上還有爸爸好》

課後心得:這是一篇感情頗深的文章,學習中學生能夠理解文章的意思,但對作者的感情理解不到位,不能夠完全進入課文中的狀態。衣襟上的夾竹桃引起「我」對爸爸的回憶,回憶中有快樂,也有感傷;有爸爸嚴厲的責罰,也有他綿綿的愛意。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我」已經長大了。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案2

一、設計理念
本單元的課文「或記錄作者成長的足跡,或展示他人成長的歷程,都給我們以有益的啟示」而一、二課雖文體不同(第一課是散文,第二課是小說節選)但都是記錄「成長的足跡」的。教學此文,應本著新課標中「使學生學會欣賞作品,領會作品的內涵」,及「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口語交際的能力」 的理論指導,讓學生從中獲得對人生健康成長與自身成熟的有益的啟示,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來談與父母之間的情感故事,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設計此課,為達到上邊的要求,選用「讀讀——議議——說說」的形式較好。
二、學習目標
1、理解文中父親朴實的語言中所包含的生活哲理,理解長輩對自己的嚴格要求的必要性。
2、把握文中父親的思想性格。
3、理解標題的雙關意義。
4、學習記敘中運用插敘的敘事方法。
三、學習重點、難點
記敘中運用插敘的敘事方法及朴實中蘊涵真摯感情的語言特點。

四、教學准備
1、讓學生課下通過圖書及網路查找有關作者的內容。
2、教師搜集有關作者的肖像圖片製作簡單的課件
五、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1.整體感知,把握文章脈絡。
2. 朗讀、復述課文
3. 了解敘事方法及主要作用

教學過程
(一) 激發感情,導入新課
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真摯無私的。這種愛表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子女對這種感情有的當時就體會到了,有的過了多少年後才逐步體會到。長輩們的這種崇高美好的感情深深地感動和鞭策著一代代年輕人。同學們,父母的疼愛之情是否感動過你?你是通過什麼事體會到的?這種感情是體現在父母的只言片語中還是在父母的神情語氣里?無論是哪一種,都會令我們終生難忘。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爸爸的花兒落了》就寫出了課文中的「我」所感受到的那種影響自己一生的真摯的父愛。板書課題。
(二)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把握文章脈絡。〔讀讀〕
1、你了解作者嗎?(讓學生交流搜集的作者資料,教師不必多講)〔林海音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灣省苗栗縣,父母曾東渡日本經商,林海音於1918年3月18日生於日本大版,不久即返台,當時台灣已被日本帝國主義侵佔,其父林煥父不甘在日寇鐵蹄下生活,舉家遷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長大。曾先後就讀於北京城南廠甸小學、北京新聞專科學校,畢業後任《世界日報》記者。不久與報社同事夏承楹結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帶著三個孩子回到故鄉台灣,任《國語日報》編輯。1953主編《聯合報》副刊,開始文藝創作,並兼任《文星》雜志編輯和世界新聞學校教員,1967年創辦《純文學雜志》,以後又經營純文學出版社。林海音的創作是豐厚的。訖今為止,已出版十八本書。散文集《窗》(與何凡合作)、《兩地》、《作客美國》、《芸窗夜讀》、《剪影話文壇》《一家之主》、《家住書坊邊》,散文小說合集《冬青樹》,短篇小說集《燭心》、《婚姻的故事》、《城南舊事》、《綠藻與鹹蛋》;長篇小說《春風》、《曉雲》、《孟珠的旅程》,廣播劇集《薇薇的周記》、《林海音自選集》、《林海音童話集》,編選《中國近代作家與作品》,此外,還有許多文學評論、散文等,散見於台灣報刊。〕
-
2、學生朗讀課文(讀時發現不理解的字詞自行解決或同桌交流解決)。
3、簡要復述課文。(主要事件復述清楚即可。)
點名復述,其他同學評價。師及時鼓勵,精要指導。
4、了解敘事方法及主要作用。(學生對順序、倒敘比較熟悉,但插敘卻接觸較少,教師要作必要指導)
〔⑴文章主要採用了記敘中的插敘方法。回憶是要有感觸點的,這個感觸點就是眼前的事,由於眼前事的觸發,引起了對往事的回憶。同學們能找出觸發的事與回憶的事嗎?學生分小組完成。⑵插敘使文章的內容顯得豐富而不繁雜,插敘使文章的事件交錯而不散亂。由此可知,插敘的方法最適於回憶性文章的寫作。〕
(三)、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小組討論交流,然後推選代表班級交流)〔議議〕
〔爸爸的思想性格是通過事件和語言表現出來的⑴表面嚴厲,實際上卻充滿了愛心。⑵是一個特重感情的人⑶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等。鼓勵表揚把握較好的小組和同學〕
(四)小結。(也可以讓學生做)
這一節我們理清了文章思路,了解了文中爸爸的性格,那麼課文什麼地方最感動你,並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什麼?我們下節課再來探討。
(五)推薦作業:⑴反復讀課文,體會文章朴實的語言中所蘊涵的思想感情。⑵熟記「讀一讀,寫一寫」中的字詞音義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案3

教學要點:1品味文章語言
2. 課題理解
3. 拓展延伸
教學過程.
(一)品味文章語言。〔談談〕
文章朴實的語言中蘊涵真摯的思想感情。你認為本文中爸爸的哪些做法或哪些話對「我」影響最大,為什麼?(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做法:⑴爸爸打我;⑵讓我闖練等。話語:⑴「英子,不要怕,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⑵「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並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長大了」等。〕
(二)本文寫爸爸的花的內容很少,但課題卻是《爸爸的花兒落了》為什麼?你能另擬一個題目嗎?試一試。(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標題一語雙關:一方面實指夾竹桃的敗落;另一方面象徵天性愛花的爸爸離開了人世。另擬題時,要引導學生對所擬題目進行分析,找出優點及不足,老師不能,隨便否定或肯定〕
(三) 拓展延伸課文內容。
同學們,我們的父母也曾如文中的爸爸那樣教導過我們,甚至象文中的爸爸那樣打過我們吧,但我們以前卻不理解,學習了本文後你有了新的認識嗎?請大家談談。(小組交流,如時間允許,也可以讓部分同學在班上談談。)
(四)推薦作業
⑴課外閱讀林海音的小說《城南舊事》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⑵運用插敘的方法,自擬題目寫一篇反映自己成長歷程的文章。

我只是幫你找些資料 僅供參考

H. 如何進行小說的閱讀教學設計

【建議】感受語言;感受楊志的感受。
作者用怎樣的語言去敘述;楊志丟失生辰綱的失敗、緊張、焦慮、警惕。
執教《失街亭》設計如下三個問題:
1.街亭失守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2.街亭失守,誰之過
3.諸葛亮為什麼揮淚斬馬謖?

I. 怎麼寫一篇小說教案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案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的內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讀課文,學會質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體味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教學重點
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的內容。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體味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教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人生在世,人們誇贊的最多的是母愛,人們最不能忘懷的也是母愛。可是今天我們要為我們的父輩唱一首頌歌,他們同樣讓我們難以忘懷,他們同樣值得我們誇贊。現在我們就一同去認識一位可敬又可愛的父親吧!
二、整體感悟:
1、檢查預習情況。
2、快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在朗讀中思考問題:
從全文看,爸爸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花」在全文結構中起著怎樣的作用?
c、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學生速讀課文後,四人小組討論回答,學生間互相評論補充。
a.爸爸表面上很嚴厲,實際上卻充滿愛心。
鼓勵孩子要堅強,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很重感情,他聽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別愛花,每天下班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澆花。
b.文章題目為「爸爸的花兒落了」,與題目相映,文章也多處寫到花,如開頭由衣襟上的夾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結尾用「垂落的夾竹桃」回應前文,點出爸爸已不在人間,可以看出「花」是作為線索貫穿小說始末的。
c.表達了作者失去父親的痛楚與無奈,同時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三、研讀與賞析
1、教師導學:
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兒落了」為題,一方面指爸爸種的夾竹桃凋謝了,另一方面則點出了爸爸的離開人世。那麼爸爸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究竟起了怎樣的作用呢?同學們可以圍繞這個話題再深入提出問題進行討論,力求對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2、自主探究;
確定思考題,教師引導學生逐漸將思考題集中到以下幾方面,大屏幕出示問題組:
a.文中哪些寫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回憶的事情呈怎樣引出的?
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經病得很重,可能將不久於人世的?
c.怎樣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話的含義?
教師引導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然後學生在課文中勾畫,四人小組討論回答,教師補充歸納。
a. 文章開篇用衣襟上的粉紅色夾竹桃,引出前一天去醫

閱讀全文

與小說的教案咋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雨蔓的小說全集 瀏覽:615
二戰前蘇聯小說排行榜 瀏覽:405
日久深情總裁大人小說 瀏覽:199
虐渣系統重生小說 瀏覽:927
系統流後宮類小說排行榜 瀏覽:748
唐媛季雲笙古代小說 瀏覽:795
校園男歡女愛小說全集 瀏覽:910
免費冥婚小說全集 瀏覽:157
荔枝很甜的全部小說重生 瀏覽:889
男變女小說嫁人古代 瀏覽:281
免費小說我欲封天下 瀏覽:768
小說亭蘋果版叫什麼名字 瀏覽:885
惹火小妖妃小說全集 瀏覽:201
最強腹黑商女有聲小說 瀏覽:550
小說作者寫作特點是什麼 瀏覽:548
女強三國同人小說 瀏覽:464
男生重生變成女神的小說 瀏覽:983
小說主人公佟錦年 瀏覽:840
有聲小說餘罪441 瀏覽:275
小說女主在學校被上 瀏覽: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