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集作者 > 寫小說里名人的作文600字作文

寫小說里名人的作文600字作文

發布時間:2021-12-18 08:22:49

Ⅰ 作文里有名人事例或寫名人的作文600字 七年級

我最崇拜的名人
他,有矯健的身影;他,有獵豹一般的速度;他,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劉翔。劉翔就是我最崇拜的人,因為他是中國人的驕傲。
2004年雅典奧運會之前,盡管中國在各項比賽中成績不錯,但最讓人頭痛的是田徑運動,田徑運動員屢遭重創,幾乎沒有獲勝的機會,遭到外國人的百般嘲諷。可就在這歷盡挫折、一蹶不振的困頓中,一個人的出現讓中國這條跌倒在田徑賽場上的巨龍又重新爬了起來,這個人就是劉翔。
他肩負起了讓中國田徑振興的重任,他的身後是一面鮮紅的五星紅旗,他依然決定參加110米跨欄比賽。他不凡的靈魂承起了他平凡的身軀。有人勸他說:「沒有用的,黑人太厲害!」他搖搖頭說:「中國跨欄有倒下去的力氣,就有爬起來的力量。」他比別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比別人揮灑了更多的汗水。別人每天跑三千米,他卻每天負重跑四千五百米,從不叫苦叫累。有人問他為什麼,他只說了兩個字——中國。教練很看好他,經常傳授他一些體育知識,對他也比其他人嚴厲許多,跑得慢了總要被罰重跑,劉翔咬咬牙堅持了下來,即使在別人休息的時間他也在訓練。面對困難他不屑一顧,面對挫折他從不低頭,他身上奔涌著炎黃子孫的血液,胸膛里跳躍著一顆中國心。他的速度突飛猛進,很快就成為國家隊里的「飛人」。
當他將要踏上讓祖國驕傲的征程時,他熱血沸騰,猶如一顆蓄勢待發的子彈將要脫鏜而出。一聲令下,他如一支離弦的飛箭沖了出去。跨過一個又一個欄,如同跨過了一座又一座山。因為每一欄都是決定成敗的細節。他的汗水如雨滴揮灑出去,為坎坷而漫長的道路增添著輝煌。這一刻全中國人的心都揪著,都在默默祈禱。他用自信的眼神向世界宣告他不會輸,因為他腳下有祖國堅實的土地,身後有同胞偉岸的身軀,還有自己一顆怦怦跳動的中國心。他奮力拚搏的那種精神感動著每一個中國人、鼓舞著每一個中國人、震撼著每一個中國人。看哪!他超過了黑人,超過了所有的人,他挺直胸脯沖過了終點,那黃色的皮膚鮮明地裝點著賽嘗扮靚了賽常他邁出的最後那一小步,使中國田徑邁出了一大步。他那堅持不懈的精神彷彿告訴人們:不要向困難低頭,中國永遠不會輸!
劉翔是我心中的偶像,是我精神的楷模,是我品質的高標。他的青春感染了我,他的熱血沸騰了我。他把中國的田徑運動頂起,他讓中國田徑運動員抬起了頭,他是中國甚至是全世界的模範。

Ⅱ 一篇寫名人的作文600字

我最崇拜的名人
他,有矯健的身影;他,有獵豹一般的速度;他,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劉翔。劉翔就是我最崇拜的人,因為他是中國人的驕傲。
2004年雅典奧運會之前,盡管中國在各項比賽中成績不錯,但最讓人頭痛的是田徑運動,田徑運動員屢遭重創,幾乎沒有獲勝的機會,遭到外國人的百般嘲諷。可就在這歷盡挫折、一蹶不振的困頓中,一個人的出現讓中國這條跌倒在田徑賽場上的巨龍又重新爬了起來,這個人就是劉翔。
他肩負起了讓中國田徑振興的重任,他的身後是一面鮮紅的五星紅旗,他依然決定參加110米跨欄比賽。他不凡的靈魂承起了他平凡的身軀。有人勸他說:「沒有用的,黑人太厲害!」他搖搖頭說:「中國跨欄有倒下去的力氣,就有爬起來的力量。」他比別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比別人揮灑了更多的汗水。別人每天跑三千米,他卻每天負重跑四千五百米,從不叫苦叫累。有人問他為什麼,他只說了兩個字--中國。教練很看好他,經常傳授他一些體育知識,對他也比其他人嚴厲許多,跑得慢了總要被罰重跑,劉翔咬咬牙堅持了下來,即使在別人休息的時間他也在訓練。面對困難他不屑一顧,面對挫折他從不低頭,他身上奔涌著炎黃子孫的血液,胸膛里跳躍著一顆中國心。他的速度突飛猛進,很快就成為國家隊里的「飛人」。
當他將要踏上讓祖國驕傲的征程時,他熱血沸騰,猶如一顆蓄勢待發的子彈將要脫鏜而出。一聲令下,他如一支離弦的飛箭沖了出去。跨過一個又一個欄,如同跨過了一座又一座山。因為每一欄都是決定成敗的細節。他的汗水如雨滴揮灑出去,為坎坷而漫長的道路增添著輝煌。這一刻全中國人的心都揪著,都在默默祈禱。他用自信的眼神向世界宣告他不會輸,因為他腳下有祖國堅實的土地,身後有同胞偉岸的身軀,還有自己一顆怦怦跳動的中國心。他奮力拚搏的那種精神感動著每一個中國人、鼓舞著每一個中國人、震撼著每一個中國人。看哪!他超過了黑人,超過了所有的人,他挺直胸脯沖過了終點,那黃色的皮膚鮮明地裝點著賽場、扮靚了賽場。他邁出的最後那一小步,使中國田徑邁出了一大步。他那堅持不懈的精神彷彿告訴人們:不要向困難低頭,中國永遠不會輸!
劉翔是我心中的偶像,是我精神的楷模,是我品質的高標。他的青春感染了我,他的熱血沸騰了我。他把中國的田徑運動頂起,他讓中國田徑運動員抬起了頭,他是中國甚至是全世界的模範。

Ⅲ 以電影或小說里的人物為話題,寫一篇作文不少於600字

穿越了時光,穿過了檐廊,將生命的絕唱留在了世間的某個地方;看過了滄桑,經歷了悲涼,只願今生的錯別再造就後世的果......
先來介紹一下主人公,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一名吉利,沛國譙郡人也。身長七尺,細眼長髯。其父嵩,本姓夏侯氏,為中常侍曹騰之養子,故冒名姓曹。操幼時,好游獵,喜歌舞,有權謀,多機變。以上為《三國演義》中對曹操的介紹。後人給與他的評價是,東漢詩人,政治家,軍事家。由此,我不禁聯想起另外的一位人物,毛澤東。他們均為文學,政治,軍事的風流人物。然而,只要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均知道,曹操奸雄也。而另一位三國人物,劉備世之梟雄也。為還曹操一個清白,我決定撰寫此文。
首先,曹操有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罵名,因此,我想先正其名。觀當時之事,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天下大亂。先者董卓盡起西涼之兵,得詔入京,平定十常侍之亂,取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有利優勢。彼時之董卓,權傾朝野,意氣風發,然終死於三姓家奴之手。本以呂布之勇,兵戈之利,是可以一統天下的。卻終中王允之美女連環計,然為一貂禪而身首兩異,為天下笑!再看曹公,下邳城下擒呂布,白門樓呂布殞命。而當時獻計殺呂布者,劉備也。誠然,呂布貪財好色,毫無信義可言,但轅門射戟解其兵血之災亦有恩於其。而劉備反制其於死地,可能與呂布奪徐州有密切關系,可見此人心胸之狹窄,趁他人之威。據本人推斷,當時曹操很想留呂布之性命,正如後來留關雲長,由此觀之,曹操很惜才。正如當時曹操不殺張遼,接受「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之諫相吻合。曹操為何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罵名,實與中國的儒家文化不謀而合的。無論是中國的古代還是現代,在中國的民眾心靈的深處總是存有正統的觀念。漢高祖斬蛇起義,滅秦而立西漢,不也是」造反「嗎?對於愚昧的平民百姓是不會去想的。社會要發展,都是有道滅無道,這是顛仆不破的歷史規律。當然,我現在的觀點是現代人的觀點,古人是有時代局限性的,羅貫中當然也擺脫不了,我們是不能強求他們,但是,生於現代的人們就不能人雲亦雲了。因此,每當我聽到現在的人們在談論曹操時總是將羅貫中的觀點直接搬用過來,真是可悲。人之為人,主要的原因是人有自己健全的大腦,能夠有自己的為人處世的准則,能夠明辨是非,否則和牲畜無異!
其次,曹操移駕幸許都之時,雖位居諸侯之列,但並沒有取得霸主之地位,當時的局勢,西涼仍有董卓的余黨郭汜,河北有袁氏兄弟,江東有孫策,荊州有劉表,西蜀有劉漳,漢中有張魯。充其量曹操只是一個小小的軍閥。但是他能先滅呂布,再滅袁氏兄弟,平劉表,定遼東,一舉平定北方,建立一統天下的基礎。此為曹操能撲捉機會,相時而動也。深明亂世造英雄之理也。再看劉備,雖被漢獻帝尊稱為皇叔,實為販履織席之村夫,雖有劉氏之血統卻無韜略,東投西靠,是為暗中取利也;曹有上將千員,其雖有關張趙馬諸猛將,然較之於曹公實在太少,究其原因個人之魅力所致也。劉備雖有三顧茅廬之故事,曹公卻有跣足迎許攸之美談。「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只有胸懷坦盪,立志高遠之人方能明白其中之道理。曹操能以七萬之兵破袁紹之七十萬之眾,足以顯示其軍事才能,同時也強烈的對比了袁紹和曹操的人格魅力。袁紹,優柔寡斷,剛愎自用,不能接受許攸等人的建議,終致身首兩異;曹操,既有自己的主見,劫烏巢堅決而果斷,善與把握時機,也廣開言路,有當世之名士郭嘉等鼎力相助。官渡之戰,雖為軍閥之間的混戰,但曹公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實為有運籌帷幄之能也。本初雖世列三公,然兄弟不和,謀略不足,魅力有限而滅族。因此,曹操可以稱為三國時與諸葛亮並駕齊驅的戰略家和軍事家。
再說赤壁之戰,曹操雖然80萬大軍葬身魚腹,然此為當時錯綜復雜的行使所逼也。吳蜀兼有天時,地利,人和。既有隆冬之際之東南風,又有長江之天險,更有周瑜打黃蓋。人無完人,曹操雖有經天緯地之才也難於勝也,然很多民眾認為當時之東南風為諸葛亮所借。其實不然,只是碰巧罷了。一個羅貫中,歪曲事實,使《三國演義》蒙上神話色彩,盡管它不是歷史書,但很多民眾《三國志》,《三國演義》不分。以至將諸葛亮神化,對起盲目崇拜,導致蜀國後期的將領總是活在諸葛亮的陰影之下,而坐失諸多良機。當然,我並不否認諸葛亮之能,隆中定三分,隆中定三分,做為一個戰略家是很優秀的,但作為一個軍事家就不怎麼樣了。雖有七擒孟獲之美名,然孟獲終究為蠻荒之人,怎明《孫子兵法》?此為勝之不武也。諸葛亮六齣祁山,無功而返。魏延之抄小路直取長安實為妙計也,然諸葛亮棄之不用,此為其墨守成規之故也。由此觀之,劉備所識之千里馬實為駑馬也。劉備亦非伯樂也,三顧茅廬的意義猶在乎?!再看劉備作為軍中主帥指揮的一場重大戰役,此為蜀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魯肅奇襲荊州,關雲長敗走麥城,劉備急報關張之仇,一意孤行,不諳行軍布陣之道,陸遜火燒七百里連營,終致身死白帝城,為天下笑!由此可見此人,行軍打仗一竅不通。較之曹公,實不可相提並論。
咱們再看看曹操和劉備的性格。曹操性格開朗,作詩氣沖雲霄,慷慨激昂,令人激奮向前!其詩《觀蒼海》,《嵩里行》為千古之絕唱!今天我們讀之猶能看到一個高大的英雄形象。讀《三國演義》,感觸最多的是,諸葛亮怎麼那麼多的錦囊妙計,劉備怎麼有那麼多的眼淚。我看劉備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哭喪者。這時有人可能認為劉備生性善良,其實不然,此為起陰險狡詐之故也。他深明什麼時候該哭,什麼時候哭能夠得到最大的回報。第一次哭泣是在桃園結義之時,由此他得了兩員願意替其出生入死的兄弟。第二次哭泣是在張飛失徐州之時,其道出了「兄弟是手足,妻子如衣服」的感慨。他哭泣原因有二:一為失去了徐州就失去了立足之地;二為他明白失了徐州現在已無法挽回,還不如趁機再拉近和關張之間的關系。第三次哭泣是在關雲長斬顏良文丑袁紹欲遷怒於其,此為保住小命也。以後還有就是在漢中,奪人城池。最後就是在白帝城,其道出了當今最經典的遺囑之一。當時情景如下孔明等泣拜於地曰:「願陛下將息龍體!臣等盡效犬馬之勞,以報陛下知遇之恩也。」先主命內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淚,一手執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聖渝!」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吾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節選〈三國演義〉)由該節可以看出,劉備此次哭泣,是為給諸葛亮加上金箍圈也,名為諸葛亮可以自立為主,實為令其不能簪越。原因何在呢?如果大家細心一定看到了這么一個細節,劉備向諸葛亮說起馬謖不可以重用之時,令馬謖且退。由此觀之,劉備此時完全清醒,然而劉備對諸葛亮有心腹之鹽述說之時,卻沒有揮退左右,明理人不難看出劉備的用意。當然,諸葛亮也不是傻瓜,因此,後來盡管劉禪很是無能,諸葛亮仍無二心。談論完了劉備的哭泣技巧之後,我們就不難看出劉備的為人了。
總之,曹操是應該給其一個公正的地位的時候了,就象文革以後,咱們也給劉少奇等人平反一樣,咱們應該要有自己的看法,用事實說話。不能人雲亦雲。這樣,咱們的社會才會更有發展。最後,我得出結論,三國鼎立初期的英雄人物中,唯操爾.

這個好么 你可以自己刪選

Ⅳ 寫名人的作文600字左右

牛頓的童年是和母親一起度過的。十二歲時,他進了一所公立學校,離開了外祖母家,在一個葯劑師家裡寄宿。

「一個很糟糕的房客!一個淘氣的小鬼!」最初,葯劑師對他的印象很不好。牛頓喜歡大大小小的斧子、鋸子和錘子,一天到晚叮叮當當製造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兒,弄得可憐的老葯劑師很傷腦筋,毫無辦法。

Ⅳ 我要一篇600字的作文,寫名人的。

蘇州自古以來文化昌盛,人文薈萃。隋唐開科取士以來,自唐至清的近1300年間.科舉仕進的,蘇州轄區共出文狀元45名,佔全國的7.6%,其中,唐代有7名,宋代有4名,明代為8名,清代為26名(占清代114科狀元的22.8%),明代蘇州府有進士437名,清代則有600名。至於封疆大吏、征戰良將、地方官員、社會名流,有貢獻於社稷的蘇州人,或外地人有功蘇地而為後人推崇的,清道光年間滄浪亭所立名賢祠,初建即列名賢像贊570名,後又續增名賢600餘名。名賢祠幾經興廢,民國30年(1941)重修後,尚存名賢像贊594名。

商末

泰伯、仲雍南奔吳地,教民農耕,三以天下讓,號為至德,堪稱吳地文化的開化之祖。

春秋時期

言偃(前506—前443),字子游,是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也是將北方儒家文化傳播吳地的第一人,世稱「南方夫子」。

孫武,齊景公時齊國貴族,因齊國內亂而奔吳。著就《兵法》十三篇,幫助吳王闔閭南服越國,西破強楚,爭霸中原,號稱「兵聖」。

三國

陸績(187—219),字公紀,天文學家。一生成就除了著天文專著《渾天圖》外,「二十四孝」故事中「懷橘遺親」,為官卸任「載石表廉」,即廉石的故事,都堪為後人楷模。

兩晉

陸機(261—303),字士衡,文學家。曾任平原內史,世稱「陸平原」,與弟陸雲並稱「二陸」。20歲時寫的《文賦》,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系統完整的文學論著。他的《平復帖》被譽為法帖之祖。

南北朝

張僧繇,梁天監至大同年間大畫家。擅長人物及佛教畫,所繪佛像,自成樣式,有「張家樣」之稱,被雕塑者取作模範。亦精繪肖像,作風俗畫,尤善畫龍,曾有「畫龍點睛,破壁飛去」的故事。僧繇作畫,骨氣奇偉,「六法」精備。用筆多依書法,有意到筆不到之妙。與顧愷之、陸探微、吳道子並稱為中國古代畫家「四祖」。

陸探微(?~約485),著名畫家。畫學東晉顧愷之法,畫史上常與顧愷之並稱「顧陸」。平生愛畫古聖賢肖像,骨秀神清,嚴正生動。後人謂其畫筆跡周密,勁利如錐刀刻劃,號為「密體」。亦工繪蟬、雀、馬、猴,及繪搗衣、盪舟、斗鴨等,被譽為中國古代「畫中四祖」之一。

顧野王(519—581),字希馮,文字訓詁學家。曾搜羅和考證古今文字的形體和訓詁,著《玉篇》30卷,收字16917個,先以反切注音,再引群書,解釋頗詳,為中國現存最早的楷書字典,文字訓詁學的重要著作。



張 旭(658—747),字伯高,一字季明。著名書法家。能詩,長於七絕,與包融及賀知章、張若虛都有名當時,號稱「吳中四友」。其書法以草書名世,所書「狂草」逸勢奇狀,瀟灑豪放,連綿回繞,別具一格。人們尊為「草聖」。張旭嗜酒,常於大醉後呼叫狂走而後落筆,甚至以頭發濡墨而書,酒醒後,自己都認為是神來之筆,不可能再寫出第二幅,世稱「張顛」。文宗時詔以李白詩歌、斐旻劍舞與張旭草書為「三絕」。

楊惠之,唐開元天寶年間(712~755)雕塑家。先學畫,與吳道子同師張僧繇筆法,後專攻雕塑,成為天下第一雕塑手,與「畫聖」吳道子齊名。時有「道子畫,惠之塑,奪得僧繇神筆路」之說。其塑像能抓住人物的外形與神情特徵,生動傳神,對後世塑像藝術影響甚大,被尊為「塑聖」。崑山慧聚寺大殿佛像、吳縣角直保寺聖羅漢像相傳出自其手。

韋應物(737—約791),唐代著名詩人,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一說洛陽人。貞元四年(788)秋,由左司馬郎中任蘇州刺史,在任3年,清正勤政,又能賓禮儒士,顧況、劉長卿、邱丹、秦系、皎然之輩,與之酬唱。其性高潔,以清德為唐人所重,號稱「韋蘇州」。其詩以寫田園風物著名,語言簡淡,得建安風韻。著有《韋蘇州集》。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寶歷元年五月任蘇州刺史,翌年九月因病離任。任蘇州刺史時,勤政除弊,主持修築蘇州虎丘山塘河堤,使人「免於病涉,亦可以障流潦」,後人紀念他,與西湖之堤同稱之為「白堤」。他離任蘇州時,百姓啼哭相送,劉禹錫贈詩雲:「姑蘇十萬戶,皆作嬰兒啼。」白居易文章精切,最長於詩,多至數千篇,在蘇州時也有歌頌姑蘇山水和友人酬唱的詩歌。

陸龜蒙(?—876),字魯望,唐代長洲縣人。隱居甫里(今吳中區角直鎮),自號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又號天隨子,不喜與流俗交,雖造門不肯見。他生活清貧,一面親自下田耕作,一面讀書論撰不輟,史稱「樂聞人學,講論不倦」。他擅長詩文,與皮日休友善,互相唱和,同負盛名,人稱「皮陸」。所作詩多寫閑適隱居生活,寫景詠物為多。所著《耒耜經》,是研究農業生產工具的重要文獻。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教育家、文學家。景佑元年(1034)知蘇州時,大水成災,他主持疏浚白茆等五河,導太湖水入江、海,解除了水患,保障了農業生產。他在蘇州還創設郡學,成為蘇州有學之始。范仲淹工詩詞散文,善書法。文章闡述其政治主張,詞多寫塞上風光,風格較為明健。其《岳陽樓記》中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凝聚了范仲淹畢生心志,成為激勵後代志士仁人思想情操的著名格言。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一作致能),號北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著名詩人。乾道六年(1170),以起居郎假資政殿學士名義出使金,不畏強暴,敢與金主力爭國權,終於不辱使命,全節而歸,受到當時南宋朝野的稱頌。晚年退居故里,在石湖築「石湖草堂」。范成大工詩,與楊萬里、陸游、尤袤齊名,合稱「南宋四家」。其《田園四時雜興》詩60首,描寫農村風光和民生疾苦,尤為突出。他撰寫的《吳郡志》是一部極有價值的蘇州地方誌乘。



高 啟(1336—1374),字季迪,號槎軒,長洲縣人。元末隱居吳淞青丘(今屬吳中區角直),自號青丘子。與楊基、張羽、徐賁同以詩名,稱「吳中四傑」,洪武五年(1372)蘇州知府魏觀以張士誠府重修府治,被讒受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樑文」,而被腰斬於南京,年僅39歲。其詩作爽朗清逸,部分作品對民生疾苦有所反映。

況 鍾(1383—1443),字伯律,號龍崗,別號如愚。江西靖安縣人。宣德五年(1430)七月出任蘇州知府。在巡撫周忱的支持和協助下,銳意改革,整頓吏治,削減高額田賦,減輕人民負擔,興修太湖水利,設置「濟農倉」,清理歷年積案,維護社會治安,發展教育,培養選拔人才等,蘇州人民把他比作「青天」。況鍾因丁憂、考滿,三次離任時,蘇州府先後有十三萬五千餘名群眾聯名上書,請求奪情起復和留任。明正統七年(1422)十二月卒於任上,享年60歲,「郡民罷市,如哭私親,七邑紳耆人等俱奔赴哭奠。鄰群蘇、松、常、嘉、湖之民,赴吊者絡繹弗絕」。

蒯 祥(1398—1481),字廷瑞,傑出建築大師,北京明故宮設計者。吳縣香山(今屬胥口)人。出身木匠世家。父蒯福「能大營繕,永樂中為木工首」。永樂十五年(1417),蒯祥參加北京宮殿的設計和建築,被任命為「營繕所丞」。正統年間(1436~1449)負責重建皇宮三大殿及文武諸司。天順末年(1464),又主持規劃建造裕陵。精尺度,擅長榫卯技術,被譽為「蒯魯班」。

吳 寬(1435—1504),字原博,號匏庵,書法家,長洲縣(今蘇州)人。少時勤奮好學,「好古力學,至老不倦。」善詩文,為當時文章領袖;擅繪畫,尤長書法。平生學宗蘇軾,書法亦酷似東坡。好藏書,且多親手抄錄。故居在蘇州城區樂橋西尚書里。其待人寬厚,講人情,重友誼,常慷慨解囊救人之困。卒於任,贈太子太保,謚「文定」。

沈 周(1427—1509),字啟南,號石田,晚號白石翁,著名書畫家、詩人,「吳門畫派」創始人。長洲相城人。擅畫山水,初得法於父沈恆吉、伯父沈貞吉,兼師杜瓊、趙同魯;後學宋元,於董源、巨然、黃公望、吳鎮、王蒙尤有心得,並能融會變化,自成風格。與其學生文徵明及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居其首。書法學黃庭堅,詩學白居易、蘇軾、陸游。其詩、書、畫,被時人視作「神品」,稱之為「三絕」。

唐 寅(1470—1524),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等,著名書畫家。少與張靈相善,學畫於周臣;後結交沈周、文徵明、祝允明、徐禎卿等,切磋文藝。29歲中鄉試第一,次年因牽涉科場舞弊案而被革黜入獄。後游歷名山大川,致力繪畫,賣畫為生。生性不羈,常用「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印。後皈心佛教,自號「六如」。擅畫山水,多取法南宋李唐、劉松年,兼學元人。工畫人物、花鳥,與沈周、文徵明,仇英齊名畫苑,被稱作「明四家」,又善書法,和沈周、文徵明、祝允明、王寵同為明代中期的中興書法家。詩初多穠麗,中年學劉禹錫、白居易,晚年不拘成格,與文徵明、祝允明、徐禎卿譽為「吳門四才子」。

王 鏊(1450—1524),字濟之,號守溪,晚年又號拙叟。文學家,吳縣東山陸巷人。明成化十年(1474)鄉試,明年會試均第一,廷試第三名,授翰林院編修。王鏊秉性耿介,與宦官劉瑾勢力斗爭,與大學士李東揚力救被劉瑾加害幾死的崔璿、姚祥、張瑋、韓文、劉健、謝遷、楊一清、劉大夏等官員,得以免死。但終因劉瑾專橫,禍流縉紳,自己力薄不能救,遂力求告歸。辭官返里後,蟄居東山14年。其間廷臣交相薦舉,終不再出。著有《姑蘇志》、《震澤集》、《震澤長語紀聞》、《震澤編》、《守溪文集》等。嘉靖三年(1524)卒於家鄉,墓表坊上鐫有唐寅書「海內文章第一,山中宰相無雙」對聯。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自號枝山、枝指生,長洲縣(今蘇州)人。著名書法家。5歲能書徑尺字,9歲能詩。稍長,博覽群書,詩文有奇氣,當眾疾書,思若湧泉。青年時與文徵明、唐寅、徐禎卿等交遊,世稱「吳中四才子」。工書法,擅直、行、草、章;尤長草書,名動海內。王世貞《藝苑卮言》雲:「天下書法歸吾吳,而京兆允明為最。」有「明代草書第一人」之譽。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以字行,更字徵仲,號衡山,著名書法家,長洲(今蘇州)人。少時學文於吳寬,學書法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並常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相切磋。工行、草書,有智永筆意,大字仿黃庭堅,尤精小楷,推為第一,亦能隸書。擅畫山水,師法宋元,多寫江南湖山庭園和文人悠閑生活,構圖平穩,筆墨蒼潤秀雅。早年所作多細謹,中年較粗放,晚年粗細兼備。亦善花卉、蘭竹、人物。亦能詩,宗白居易、蘇軾。以詩、書、畫「三絕」兼擅,馳譽藝苑,名滿天下。沈周、唐寅死後,推為吳門畫壇領袖。

魏良輔(1502—1583),字上泉、尚泉,太倉州人,崑曲「水磨腔」創始人。他早年習北曲,經過十年潛心研究,在原來流行吳中的南曲聲腔基礎上,研製成既保留南曲紆徐回環的特點,又兼收北曲雄健剛勁風格的新崑山腔,被後人譽為崑曲的「鼻祖」、「曲聖」。

馮夢龍(1574—1646),字猶龍,別署龍子猶、顧曲散人、墨憨齋主人等,著名文學家、戲曲家。長洲縣(今蘇州)人。少有才氣,惜懷才不遇。馮夢龍才情跌宕,詩文麗藻,尤明經學。輯有話本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世稱「三言」。還編有民歌集《掛枝兒》、《山歌》,散曲集《太霞新奏》,筆記《古今譚概》等,並改寫小說《平妖傳》、《新列國志》。戲曲創作有傳奇劇本《雙雄記》曾修改湯顯祖、李玉、袁於令等人作品多種,合稱《墨憨齋定本傳奇》。另外還著有《春秋衡庫》、《春秋指月》、《別本春秋大全》、《智囊》、《智囊補》、《七樂齋集》、《情史》、《笑府》等上百卷。兄夢桂、弟夢熊皆有名,稱「吳下三馮」 。

文震亨(1585—1645) ,字啟美,長洲人。造園藝術家。文徵明之曾孫。其造園專著《長物志》12卷,闡發了獨特的造園理論,認為園林必須內外配合,融合直接和間接的各種有關要素,方能形成綜合之美。

李 玉(1591—1671;一說1596—1676),字玄玉,一作元玉,號蘇門嘯侶,又號一笠庵主人。吳縣人。明末清初著名戲曲作家,為「吳縣派」戲曲作家領袖。明亡後,專事劇本創作。與畢魏、朱素臣、張大復等相友善,研究曲調,從事戲劇創作,形成「吳縣派」。作有傳奇40餘種,今存《一捧雪》、《人獸關》、《永團圓》、《占花魁》、《清忠譜》、《麒麟閣》等18種,劇作為戲班所爭演。又編訂《北詞廣正譜》,是研究北曲曲律的重要著作。

金聖嘆(1608—1661),本姓張,名采,字若采,後改姓金,名喟,明亡後改名人瑞,字聖嘆。明末清初長洲(今蘇州)人。明諸生。穎敏絕世,奇才橫溢,為人倜儻高奇,俯視一切,生性不羈。好飲酒。能文善詩,絕意仕進。善衡文評書,議論發前人所未發。曾以《離騷》、《莊子》、《史記》、「杜詩」、《水滸》與《西廂記》合稱「六才子書」,並對後兩種進行批改。他將《水滸》七十回以後的情節全部刪除,並續上他寫的「梁山泊英雄驚噩夢」作為全書的結局。清順治十八年(1661),金聖嘆與一些秀才於順治皇帝治喪期間,控告縣官貪污倉糧,酷刑逼稅杖斃鄉民的罪行,遭巡撫朱國治鎮壓,逮捕諸生5人,金聖嘆等又與一批群眾哭於文廟,以示抗議,朱國治又以大不敬罪逮捕金聖嘆等13人,是為「哭廟案」。



毛 晉(1599—1659),字子晉,號潛在,常熟人,著名出版家、藏書家。毛氏汲古閣前後收藏書籍8400餘冊,並聘請各方名士精心校勘出版,40多年時間里,毛晉刻書共600多種,為中國古代出版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流傳下來的毛刻本,至今為學者珍視。

孫雲球,字文玉,號泗濱。原籍吳江,遷居長洲。明末清初光學家。他除了研製出近視鏡、老花鏡外,還製成了顯微鏡等光學儀器,留給後人《鏡史》1卷,對後世光學儀器和眼鏡的製造技術的發展有獨特的貢獻。

葉 桂(1667—1746),字天士,號香岩,晚號上津老人,吳縣人。著名醫學家,中國溫病學說主要創始人、奠基者。世居蘇州閶門外下塘上津橋,世代業醫。葉桂繼承家學而博採眾長,自成一家。著《溫熱論》,倡溫病衛、氣、營、血的辨證和治療方法,為溫病學說奠定了基礎。其臨床處方精簡,用葯配伍有獨到見解。尤擅治奇經、脾、兒科等病,曾有「天醫星」之譽。與薛生白、繆遵義合稱「吳中三名醫」。

毛宗崗,康熙年間長洲縣人,字序始,號子庵,清初小說評點家(批評家)。其父毛綸,字德音,晚更號聲山,有文才,曾評論過《琵琶記》、《三國演義》,稱《琵琶記》為「第七才子書」。毛綸晚年雙目失明,毛宗崗繼承父業,評刻《三國演義》。毛氏父子對羅貫中原本重新加以修訂,整頓四月,修訂文辭,削除論贊,增刪瑣事,改換詩文,使之更加緊湊暢達,成為至今流傳的120回本,為小說流傳及價值的揭示作出了貢獻。

王周士,元和人,清評彈藝人,善說《白蛇傳》、《游龍傳》。乾隆南巡時,奉召至御前彈唱,賜以七晶小京官之冠,並隨駕回京,在南府中供奉,以說書游公卿大夫間,名著京華。病乞歸鄉後,在蘇州創建光裕公所(後稱光裕社)。

惠 棟(1679—1758),字定宇,號松崖,人稱「小紅豆先生」,著名經學家。原籍吳縣東渚,後遷居蘇州城區元和縣境,故又作元和(今蘇州市)人。祖父惠周惕,本名恕,字元龍,故居在東渚硯溪,故自號硯溪。後徙蘇州葑門冷香溪側,宅有紅豆樹,故又號紅豆老人。父惠士奇(1671—1741),字仲儒,一字天牧,號半農,人稱「紅豆先生」。惠棟傳祖、父之學,搜集漢儒經說,加以編輯考訂,評贍博識,集「吳派」經學之大成,為「吳派」經學的奠基者與領袖。

沈德潛(1673—1769),字確士,號歸愚,著名詩人、詩歌批評家。長洲縣(今蘇州市)人。初學詩於吳江葉燮。中年以前授徒為生,並以詩名。曾築屋居木瀆山塘街,著書作述,後歸居蘇州城區。曾為乾隆帝校《御制詩集》,深受賞識,稱為「江南老名士」。其論詩主「格調說」,拘於「溫柔敦厚」的詩教。其詩多歌功頌德之作,少數篇章也對民間疾苦有所反映。其詩學深邃,曾選編《古詩源》、《唐詩別裁集》、《明詩別裁集》,辨析源流,指出名家得失,為研究古代詩歌發展的重要著作。

薛 雪(1681—1770),字生白,號一瓢,晚號牧牛老叟,著名醫學家。吳縣人早年學詩於吳江葉燮,博學多才,不求聞達。善詩,工畫。尤精於醫,長於溫病,與葉天士齊名,為溫病大家。臨診多奇驗,治學不拘成說。其《濕熱論》系探索研究濕熱病之力作,條分縷析,深切詳明,與葉天士《溫熱論》齊名,堪稱闡發濕熱、溫熱病的姊妹篇。

吳大澄(1835—1902),字清卿,號恆軒,又號愙齋,清末學者,書畫家、金石學家、古文學學家。吳縣人。善書畫,工篆書,精於金石學與古文字學。著《古籀補》、《古玉圖考》、《字說》、《權衡度量實驗考》、《恆軒所見所藏吉金錄》、《愙齋詩文集》等。

俞樾(1821—1907),字蔭甫,號曲園,浙江德清人,後寓居蘇州。著名學者。以小學(文字、音韻、訓詁學)、古文經學,諸子學見長。所著《群經平議》、《諸子平議》、《古書疑義舉例》三書,正句讀,審字義,通古文假借,校正誤文,發明古義,為士林所推重。又擅長詩詞,旁及小說、戲曲;亦工書法,尤長篆隸。其書張繼《楓橋夜泊》詩碑,為其86歲病逝前4月所書,雄渾剛健,被奉為翰墨之寶。

沈 壽(1874—1921)女,初名雲芝,字雪君,後名壽,晚署雪宧。傑出的蘇綉藝術大師。同治十三年八月十三日(1974.9.23)生於蘇州。自幼受家庭熏陶,學刺綉。8歲綉制「鸚鵡圖」即顯露了她的藝術才智,得到親友們的稱贊。光緒十九年與余覺結婚。余能詩善畫,夫妻畫綉相輔。沈精心綉事,創造出近10種新的針法。其綉品押印題識,署「天香閣」三字,為士夫爭相購藏。宣統二年(1910)綉制的《義大利王後愛麗娜像》在南京舉辦的南洋勸業會上獲一等獎。民國4年,沈壽借鑒油畫稿所綉的《耶穌像》在美國舊金山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一等大獎。

顧頡剛 (1893—1980) 名誦坤,字銘堅,號頡剛,著名歷史學家。吳縣(蘇州)人。早年就讀於長元吳高等小學堂,蘇州公立第一中學堂,民國9年(1920)畢業於北京大學。20年代,他提出了有名的「層累地造成的古史觀」,編纂出版了《古史辨》,轟動了整個史學界。先後主持《資治通鑒》和《二十四史》的校點工作,為整理出版這兩部中華民族的歷史巨著作出了重要貢獻。

葉聖陶(1894—1988),名紹鈞,字聖陶,著名教育家、作家、出版家、社會活動家。畢業於草橋中學,先後在蘇州干將坊言子小學、角直吳縣縣立第五高等小學任教,曾任上海商務印書館、開明書店編輯,出版有童話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鳥語獸言》,短篇小說集《膈膜》、《水災》、《線下》、《城中》、《未厭集》、《聖陶短篇小說集》,長篇小說《倪煥之》,散文小說集《腳步集》、《未厭居習作》、《四三集》、《鄰居》等,以及《十三經索引》,與夏丐尊合著《文心》、《文章例話》等。

顏文梁(1893—1988),字棟臣,吳縣(蘇州)人。著名美術教育家、油畫家。自小隨父學畫,曾任振華女中、吳江中學、太倉省立四中、蘇州第二女師、蘇州第一師范圖畫教員。民國11年與胡粹中,朱士傑等人創辦蘇州美術專科學校,任校長。後赴法國,入巴黎高等美術學校留學。回國,仍任美專校長,並兼任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代主任、浙江之江大學、上海幼稚師范專科學校教授。一生為弘揚中華文化,開創美術教育事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Ⅵ 名人故事作文600字

貝多芬的祖父與父親都是宮廷歌手。在大部分時間里,他的父親都喝得太醉,沒有對家庭和氣過一點,甚至連家人們是否有足夠的吃穿都從未過問。起初,善良的祖父還能使這個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過來,他最大的孫子的音樂才能也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還把自己的名字給了他。Beethoven_house_of_birth出生地但是當小貝多芬3歲生日時,祖父就去世了。貝多芬的父親常把孩子拽到鍵盤前,讓他在那裡艱苦地練上許多小時,每當彈錯的時候就打他的耳光。鄰居們常常聽見這個小孩子由於疲倦和疼痛而抽泣著睡去。不久,一個沒什麼水平的旅行音樂家法伊弗爾來到這個市鎮,被帶到貝多芬家裡。他和老貝多芬常常在外面一個小酒館里喝酒到半夜,然後回家把小路德維希拖下床開始上課,這一課有時要上到天亮才算完。為了使他看上去象一個神童,父親謊報了他的年齡,在他八歲時,把他帶出去當做六歲的孩子開音樂會。但是天下哪有後天培養出來的神童,盡管費了很多事,老貝多芬始終沒有能夠把他的兒子造就成另一個年輕的莫扎特。與莫扎特相比,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練功時間是愉快而安靜的,有著一個慈愛的父親和一個被鍾愛的姐姐;而貝多芬則不然,雖然他的演奏贏得了家鄉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卻遠未象莫扎特那樣引起世人的驚嘆。
我行我素
貝多芬不願做一個客廳里的寵兒,他寧願在自己的住所,能夠隨己意進進出出、起床、穿衣和吃東西。他喜歡按照自己的興趣為房間里的瑣事瞎忙。有一次,為了空氣流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他竟特意把窗戶砍掉一塊。他總是同房東們發生糾葛,總是不斷地搬家。每當他處於創作高潮時,他總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潑到自己頭上來使它冷卻,直到水浸透到樓下的房間——我們可以想像那房東和其他房客的情緒會怎樣!有時他搬家搬得是這樣的頻繁,以致他甚至不願操心把鋼琴的腿支上,乾脆就坐在地板上彈奏它。由於他每次租新房時必須簽署一張租契,指明租期,他就往往同時為四個公寓付房租。這大概就是為什麼他雖然掙了不少錢,可總是沒有多少積蓄的原因吧!
失聰
當他真切地感覺到自己的耳朵越來越聾時,他幾乎絕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對一個音樂家來說,還有比聽不見他喜歡聽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聲音更不幸的事情嗎!起初,只有威格勒醫生和斯蒂芬.馮.勃羅伊寧等幾個老朋友知道他的不幸。他放棄到各王宮去聽他如此喜愛的歡快的音樂會,他怕人們注意到他的耳聾,以為一個聽不見聲音的音樂家是寫不出好作品來的。不!他想起他想寫的一切音樂,「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也許對他來說,在耳聾的時候創作音樂並沒有別的音樂家那麼難。在他看來,音樂不僅是用迷人的聲音安排各種主題或音型,它也是表現最深刻的思想的一種語言。
推薦於 2017-11-23
查看全部2個回答
找字畫?就上阿里巴巴
關注國畫寫意的人也在看
字畫采購批發,盡在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匯聚海量商機信息,提供便捷在線交易!
杭州阿里媽媽軟體服..廣告 
名人字畫有哪些?名人字畫保真跡,包郵

關注書法字畫的人也在看
名人字畫,提供合影及收藏證書,包郵,適合收藏送禮
洛陽市澗西區景誠文..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廣告中國名人字畫網,鑒定為真,免費送拍,50w藏友的選擇
中國名人字畫網,藏品不知真假,不知價值,老師免費鑒定,鑒定為真,即可免費送拍,中國名人字畫網交易出手周期短,實時關注藏品動態,線下展銷免費送展
572020-06-17
寶應名人故事作文600字
王雲樵 建國以來,能有幸與開國總理親切握手並用鄉土語言交談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喝著灌河水長大的,在音樂界被譽為蘇北「阿炳」的王雲樵就是少之又少中的一個。 王雲樵,男,原籍響水縣南河鎮新南村,生於1916年10月,1976年在響水縣六套中學任教時不幸落水作古,終年60歲。 王雲樵全家喜愛器樂,祖父輩、父叔輩乃至同輩,均善於演奏蕭、笛、三弦、琵琶、二胡等民族樂器。百里范圍,無人不知。王雲樵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音樂藝術的熏陶,對器樂興趣十分濃厚,且天資聰慧,加之勤奮好學,十歲左右就彈得一手好琵琶。他尤其鍾愛二胡,可以說無論他在何時見到了二胡,總要拉上一曲,無論他在何地只要聽到胡琴聲必定停步靜聽,難怪有人戲稱他「二胡痴」。王雲樵七歲時就讀於公立雙港小學,16歲考入上海泉章中學。在校期間他不僅刻苦學習書本知識,且潛心學習樂器,四處拜師,八方討教,藝技大增,水平日長,常被邀請參加演奏二胡,深得聽眾歡迎。 1949年解放前夕,他在家鄉參加了文工團。50年代初被調至省歌舞團任琵琶演奏員。1957年在反右運動中被錯處返鄉,直至故世。 王雲樵擅長二胡、琵琶演奏,也熱衷於曲目創作。他所創作的作品不僅豐富了當時社會的樂壇所需,而且,有些精品已成為傳世之作。如在解放後,他看到新生的灌河春意盎然,在欣喜感嘆之餘,一氣呵成寫成了二胡獨奏名曲《波搖金影》,此曲被評為全省器樂曲目創作一等獎;他在省歌舞團期間所創作的琵琶獨奏曲《甘雨灌田》,參加全國比賽時被評為第二名;他在深入江都體驗生活時,與江蘇名人錢靜人一起共同挖掘,整理了蘇北民歌《拔根蘆柴花》。這首民歌的演唱者,著名歌唱家薛飛在演唱該民歌時,基本上都是由王雲樵伴奏。另外他還有不少作品先後發表在《江蘇音樂》、《江蘇文藝》等刊物上流傳全省,全國。如歌曲《小桃紅》、《和平鴿》等。 1956年,全國舉辦第一屆音樂周,王雲樵以他獨到的技藝,光榮地出席會議並參加演奏二胡伴奏《拔根蘆柴花》。演出結束後,敬愛的周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上台接見了全體參演人員。當總理與王雲樵握手時,總理倍感興趣地問他:「聽說你被人稱為蘇北的阿炳,二胡拉得蠻不錯嘛,你是蘇北哪裡人啊?」 「我是響水人。」 「喲,我們還是同鄉呢。我是淮安人,民國之前響水就隸屬淮安府嘛!」 當中央籌備拍攝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時,周總理還不忘這位同鄉,邀請他參加編排工作。 1956年,毛主席到南京視察,江蘇省歌舞團部分同志被抽調參加接待演出,其中就有二胡名家王雲樵,他同參演的同志一起,受到了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王雲樵不愧是一位技藝超群、情感豐富、作品豐盈的人民藝術家。他雖已離世,但他的作品將永遠留存於天地間,活在人民的心裡。
5 瀏覽3102016-11-24
抗戰愛國名人故事作文600字
旱河上,巨大的橋型暗堡中向外噴吐著罪惡的火舌;橋型暗堡下,一個全副武裝的年輕戰士巍然挺立,單手托舉著炸葯包,導火索燃燒著,冒著青煙哧哧作響,戰士高聲呼喊著:「為了新中國,沖啊!」這喊聲,震撼山河;這喊聲,穿透硝煙,成了千萬人的呼喊;這喊聲,至今還回盪在我們的耳邊。 董存瑞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劉胡蘭 1946年秋天,國軍隊大舉進攻陝甘寧邊區,住文水一帶的八路軍調往晉西作戰,閻錫山趁機掃盪晉中平川,形勢惡化。為了保存革命力量,減少不必要的犧牲,中共文水縣委根據上級指示,決定留少數幹部組織「武工隊」,堅持敵後斗爭,大批幹部轉移上山,劉胡蘭也接到上山的通知。但經過鍛煉逐漸成熟起來的劉胡蘭,想到自己年齡小易於隱蔽,敵後工作更需要她,請求留下來堅持斗爭,上級批准了她的請求。在艱苦的環境里,她深入敵區;收集情報,發動群眾,開展斗爭。經常出入「青紗帳」,隱匿「古墓穴」;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協助「武工隊」鎮壓了雲周西村罪大惡極的反動村長石佩懷。 黃繼光 攻打上甘嶺的戰斗是1952年10月14日開始的。主力部隊是我們45師的134團和135團。黃繼光當時是135團二營六連的通信員。 上甘嶺戰役打響後, 他被抽到營部當通信員。六連的戰斗任務是依次收復六號、五號、四號和零號陣地。拿下了前面的三個陣地後,六連的90多人只剩下十來個人了。19日凌晨,連長萬福來把剩餘的戰士編成三個爆破小組,對零號陣地的幾個地堡實施爆破。結果,三個爆破組輪番上陣,全部傷亡殆盡。 正在這時,黃繼光、吳三羊和肖登良沖了上去。他們三個人交替掩護爆破,很快炸掉了三個小地堡,只剩下最後一個大地堡了。這時,吳三羊犧牲了,肖登良也重傷後奄奄一息。指導員在敵照明彈的光亮上看見只剩黃繼光一個人帶著傷在運動時,連忙爬過來用機槍掩護黃繼光。黃繼光拖著受傷的腿,慢慢爬到地堡前,然後奮力投出一顆手雷。不料這個大地堡很堅固,手雷爆炸後只炸塌了地堡的小小一角。敵人的機槍依然瘋狂噴吐著火舌。這時,黃繼光的身體向機槍射孔果斷移動,用身體堵住了那條熾烈的火舌…… 王二小 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庄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八女投江 「八女投江」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8名女官兵,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軍,與日軍血戰到底而決不屈服,最後集體投江殉國的英勇事跡。 1938年夏天,日本關東軍糾集偽蒙、偽滿軍在松花江下游展開了「三江大討伐」,東北抗聯第4、5軍為擺脫困境決定向西轉移,遭到日軍多次圍追堵截,犧牲了很多抗聯戰士。10月,東北抗日聯軍第5軍第1師的一支百餘人的隊伍被烏斯渾河擋住了去路,隊伍中有第5軍婦女團的八名女戰士,她們是:冷雲(原名鄭志民)、胡秀蘭、楊貴珍、郭桂琴、黃貴清、李鳳善、王惠民、安順福。抗聯隊伍經過幾日的奔襲,戰士們又餓又累,師長決定在岸邊休息一夜明天早晨過河。10月的北方天氣已經非常寒冷,部隊在河畔露營後,燃起了幾堆篝火取暖。日偽特務葛海祿發現了江邊有篝火閃動,向日本守備隊報告有抗聯戰士在江邊休息。後半夜,日軍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軍與偽軍將抗聯戰士包圍。拂曉時,抗聯戰士們發現了日軍,急忙向外沖。冷雲比較冷靜,命令七名女戰士卧倒,敵人沒有發現她們,向大部隊逼近。此時情況十分危急,在此生死關頭冷雲果斷地組織女戰士殿後,從背後襲擊敵人,吸引日軍火力,掩護大部隊突圍。敵人一下子慌了神,以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們還擊,大部隊乘機突出了日軍的包圍圈。沖出去的同志最後聽到她們齊聲喊――「快往外沖啊!保住手中槍,抗戰到底!」日軍在得知她們只有八名女兵時,變的更加猖狂邊打邊叫:「乖乖投降吧!皇軍不會虧待婦女!」當大部隊發現還有八名女戰士沒有沖出日軍的包圍後,多次組織抗聯戰士回來營救,因日軍火力強大未能成功。被包圍的八名女戰士投出了最後一顆手榴彈,趁敵人卧倒的機會,毀掉槍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烏斯渾河中……寫下「八女投江」的壯麗篇章。 8名女戰士為中華民族的解放獻出了她們年輕的生命,她們中最大的25歲,最小隻有13歲。 趙一曼 趙一曼的原名叫李坤秦,她1905年出生在四川省的一個封建地主家庭里。她勤奮好學,從小就向封建習俗示威。她逃脫了裹小腳的惡習,她還帶頭把長辮子剪了,從此走上了追求革命真理的道路。1926年趙一曼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1年「九.一八」事件後,日本侵略者佔領了東山省。在這緊急的關頭,中國共產黨派出大批優秀幹部到東北發動人民抗日戰爭。趙一曼就是其中的一員。在復雜的對敵斗爭中趙一曼經受了種種挑戰。為了便於工作,她毅然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鄉下,一直到犧牲,她一直沒見過自己的孩子。 1935年趙一曼在白雪茫茫的山林中被捕了。敵人用用盡了殘酷的手段,也無法使趙一曼開口。1936年8月2日,敵人用子彈取了趙一曼年輕的生命。
221 瀏覽80132017-12-16
包含歷史名人故事的作文(600字以上)急急!!~
「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是世人皆知的一個故事,《三國演義》中的重點篇章。小說寫赤壁戰前,諸葛亮算定曹操必敗走華容,且夜觀天象,曹操不當身亡,考慮到曹操與關羽有恩,於是派關雲長把守華容道,留個人情與關羽做。小說又寫曹操果然由烏林向華容道敗退,並在途中三次大笑諸葛亮、周瑜智謀不足,未在險要處暗設伏兵。然而,一笑笑出趙子龍,多虧徐晃、張郃二人雙敵趙雲,才使曹操得以逃脫;二笑笑出張翼德,又是張遼、徐晃二將抵擋張飛,使曹操再次脫險;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關雲長,且又在有一夫當關之險的華容狹路上,加之曹軍幾經打擊,此時已無力再戰,無奈,曹操只得親自哀求關羽放行,關羽念舊日恩情,義釋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 《三國演義》的上述描寫,並非全是憑空之筆。曹操從赤壁敗退,走的確實是華容道,但並沒有關羽;曹操在途中確曾大笑,但不是三次,而是一次;曹操笑的也不是諸葛亮與周瑜智謀不足,而是笑劉備雖有計謀卻遲緩;曹操笑後確也出現了敵情,但已無驚無險。 據《三國志》記載,曹操在赤壁中了周瑜的火攻之計,索性又一把火燒掉所剩戰船,率軍經華容向江陵一路敗退。孫劉聯軍則水陸並進,尾隨曹軍,緊追不舍。 其實,當時曹操雖然戰敗,但面臨的形勢並不十分嚴峻。因為在赤壁交鋒之前,是曹操強大,孫劉弱小,孫權和劉備首先考慮的是如何挫敗曹操的強大攻勢,使曹操不得渡過長江,以保全自己的勢力范圍,或保證自己不被曹操消滅掉,在勝負未卜的情況下,他們沒有也無力抽出部分兵力去在曹操可能敗退的路線上去設伏。所以,曹操在敗退的路上,雖後有追兵,卻前無伏軍。可是,在通向華容的道路上,卻遇到了難以想像的困難。 《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山陽公載記》說:曹操戰船被燒,率軍從華容道步行而歸。華容道上一片泥濘,根本無法通行,加之那天又刮大風,行走更加艱難。於是曹操下令,命羸弱之兵割草墊路,大軍才得以通過,而羸兵被人馬踐踏,深陷泥中,死亡無數。眼看大軍就要全部通過華容道,曹操不由哈哈大笑。諸將本已狼狽不堪,見曹操大笑,十分不解,問曹操為何發笑。曹操說道:「劉備的才智與我不相上下,但他的計謀總要晚我一步;假使他早派快馬至華容道放火,我等必全軍覆沒了。」曹操話音剛落,接探馬報劉備追兵在後面開始順風點火。但曹操大軍已通過華容道,奔江陵而去。 《三國演義》寫曹操三次大笑,笑出三個英雄,是為了表現曹操雖奸詐,但不如諸葛亮神機妙算;寫關羽在華容道義釋曹操,是為了表現關羽知恩圖報、義重如山的人格,均系作者欲神化諸葛亮與關羽二人的演義之筆,並非史實。曹操在奪取荊州後,馬不停蹄,率領二十多萬 水陸大軍順江東下。計劃一舉消滅劉備和孫權,實現統一全國的宏願,可是他被勝利沖昏了頭腦,驕傲輕敵,結果被孫劉聯軍火燒赤壁,倉惶潰逃,敗走華容道。(史無此事,僅以《三國演義》論)[編輯本段]什麼叫華容道據《資治通鑒》注釋中的說法,就是「從此道可至華容也」。這里所說的華容,當然是指華容縣城。華容道也就是赤壁戰爭中曹軍逃入華容縣界後向華容縣城逃跑的路線 。古華容縣城在現監利縣城以北約60里的周老咀附近。如果從曹操屯兵的地方烏林到曹操逃跑的目的地南郡劃一條直線,華容城正好在這條直線的中心。曹要逃回江陵,走華容縣城是最捷徑的路線。而且當時華容縣城附近有曹軍的糧草倉庫,便於撤退中的將士補充草。 由於這一帶有古代的沼澤湖泊阻隔。從烏林到華容城沒有直路可走。曹軍只能沿江向西潰逃,進入華容縣境之後,再向西北折奔華容縣城。這樣就必須涉過大澤邊上的一片沼澤地帶。根據縣志記載,曹操逃到太平橋時,人馬陷入泥濘之中,不得不扔掉馬鞭,下馬步行,這里尚有「曹鞭港」古地名。曲鞭港到毛家口二十里路,「地窄路險,坎坷難行」,曹軍「遇泥濘,道不通。」乃令兵士砍蘆葦、蒿草填路,「贏兵為人踏藉,陷泥中,死者甚眾」。 南宋大詩人陸游在乾道六年(1170年)曾經坐船經過這一帶。他寫道:「自是復無人居,兩岸葭葦彌望,謂之百里荒」。舟人雲:「自此陂澤深阻,虎狼出沒。未明而行,則挽夫多為所害」。距曹操兵敗960年之後,華容道一帶尚且如此荒涼,曹軍當時的艱辛狼狽之狀,就可想而知了。 華容道真正得到開發是從元代開始的。今日的華容道,已根本看不見昔日的荒涼,而是綠樹成蔭,道路兩側良田萬頃。稻穀飄香,荷花吐艷。傍晚,裊裊炊煙騰空而起,呈現出一派平原水鄉風光.秋七月,公南征劉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陽,劉備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備走夏口。公進軍江陵,下令荊州吏民,與之更始。乃論荊州服從之功,侯者十五人,以劉表大將文聘為江夏太守,使統本兵,引用荊州名士韓嵩、鄧艾等。益州牧劉璋始受征役,遣兵給軍。十二月,孫權為備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備,至巴丘,遣張□救合肥。權聞□至,乃走。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 〉 從先主就劉表。表卒,曹公定荊州,先主自樊將南渡江,別遣羽乘船數百艘會江陵。曹公追至當陽長阪,先主斜趣漢津,適與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孫權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軍退歸。先主收江南諸郡,乃封拜元勛,以羽為襄陽太守、盪寇將軍,駐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荊州事。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比誰類」?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羽美須髯,故亮謂之髯。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三國志 關張馬黃趙傳〉參考資料: 1.三國演義 2. http://..com/question/1997982.html
2 瀏覽165
中國古代名人事例作文600字
諸葛亮(181—234)是西蜀的丞相,他以神機妙算而聞名。他為子孫的打算,也是算計得比較久遠的。他在給哥哥諸葛瑾的信中曾特意說到他的兒子諸葛瞻:「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正器耳。」 諸葛亮擔心的是:聰明過早外露,容易自滿自足,反而成不了大器。所以他給諸葛瞻起的名字叫做「思遠」。他給外甥的信也說:「志當存高遠。」這都表明他希望後代有遠大的理想和志向。 怎樣才能有遠大的志向呢?諸葛亮在給兒子的信中指出了兩個條件:一個叫靜,一個叫儉。他說: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他認為人要有才,就要刻苦學習,要學習就要有志氣。還要心靜,心不靜就不能專心治學。生活太舒適了,也容易分散精力,立不了大志。生活儉朴才是涵養道德的主要條件。 他在給外甥的信中進一步指出:要堅持自己的遠大志向,「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這就是說,要不考慮一時的得失,不貪圖生活上的享受,廣交師友,不計較個人的恩怨,這樣做了,「雖有淹留」也許一時不成功,「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學習之中有樂趣,也一定會有用的。怕的是「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受追求世俗的物質生活和情慾的影響,失去堅強的信心那就會「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 可見,諸葛亮讓子孫生活儉朴,是為了使他們更有出息,其眼光不能不說「超俗」遠大!
11 瀏覽513
貴州名人故事作文600字
話說當年的春天,那年方十有二歲、起於閭左,尚在年少時的魯班,曾在魯國的家鄉小山村旁,於雲蒸霞蔚之時,被一陣仙風捲入半天雲中,沿東南方向進終南山,師從仙道,叩拜了南山道人,歷五年而學得木、瓦、石、鐵四門技藝。待伺轉家鄉之後,始「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之艱而終成大道,並以所學之業作生涯,助於廣大黎民百姓。功夫則日見精深,其後的一生有過許多重大建樹和不少驚世的製作,人皆譽以「神匠」之稱。
6 瀏覽3232016-12-07
11評論
135314956575
好變態,一點都看不懂!
鬼怪丫頭5
答得太好了,怒贊^ω^
阿城丶小俊4
圍觀大神級回答!
查看全部11條評論
評論兩句11317

Ⅶ 著名作家寫的描寫人物的文章,600字左右

現在我才想到,當年我總是獨自跑到地壇去,曾經給母親出了一個怎樣的難題。
她不是那種光會疼愛兒子而不懂得理解兒子的母親。她知道我心裡的苦悶,知道不該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裡結果會更糟,但她又擔心我一個人在那荒僻的園子里整天都想些什麼。我那時脾氣壞到極點,經常是發了瘋一樣地離開家,從那園子里回來又中了魔似的什麼話都不說。母親知道有些事不宜問,便猶猶豫豫地想問而終於不敢問,因為她自己心裡也沒有答案。她料想我不會願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從未這樣要求過,她知道得給我一點獨處的時間,得有這樣一段過程。她只是不知道這過程得要多久,和這過程的盡頭究竟是什麼。每次我要動身時,她便無言地幫我准備,幫助我上了輪椅車,看著我搖車拐出小院;這以後她會怎樣,當年我不曾想過。
有一回我搖車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麼事又返身回來,看見母親仍站在原地,還是送我走時的姿勢,望著我拐出小院去的那處牆角,對我的回來竟一時沒有反應。待她再次送我出門的時候,她說:「出去活動活動,去地壇看看書,我說這挺好。」許多年以後我才漸漸聽出,母親這話實際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禱告,是給我的提示,是懇求與囑咐。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後,我才有餘暇設想,當我不在家裡的那些漫長的時間,她是怎樣心神不定坐卧難寧,兼著痛苦與驚恐與一個母親最低限度的祈求。現在我可以斷定,以她的聰慧和堅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後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後的白天,她思來想去最後準是對自己說:「反正我不能不讓他出去,未來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園子里出了什麼事,這苦難也只好我來承擔。」在那段日子裡——那是好幾年長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親作過了最壞的准備了,但她從來沒有對我說過:「你為我想想。」事實上我也真的沒為她想過。那時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為母親想,他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她有一個長到二十歲上忽然截癱了的兒子,這是她唯一的兒子;她情願截癱的是自己而不是兒子,可這事無法代替;她想,只要兒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是活著,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終於能找到。——這樣一個母親,註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
有一次與一個作家朋友聊天,我問他學寫作的最初動機是什麼?他想了一會說:「為我母親。為了讓她驕傲。」我心裡一驚,良久無言。回想自己最初寫小說的動機,雖不似這位朋友的那般單純,但如他一樣的願望我也有,且一經細想,發現這願望也在全部動機中佔了很大比重。這位朋友說:「我的動機太低俗了吧?」我光是搖頭,心想低俗並不見得低俗,只怕是這願望過於天真了。他又說:「我那時真就是想出名,出了名讓別人羨慕我母親。」我想,他比我坦率。我想,他又比我幸福,因為他的母親還活著。而且我想,他的母親也比我的母親運氣好,他的母親沒有一個雙腿殘廢的兒子,否則事情就不這么簡單。
在我的頭一篇小說發表的時候,在我的小說第一次獲獎的那些日子裡,我真是多麼希望我的母親還活著。我便又不能在家裡呆了,又整天整天獨自跑到地壇去,心裡是沒頭沒尾的沉鬱和哀怨,走遍整個園子卻怎麼也想不通:母親為什麼就不能再多活兩年?為什麼在她兒子就快要碰撞開一條路的時候,她卻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來此世上只是為了替兒子擔憂,卻不該分享我的一點點快樂?她匆匆離我去時才只有四十九歲呀!有那麼一會,我甚至對世界對上帝充滿了仇恨和厭惡。後來我在一篇題為「合歡樹」的文章中寫道:「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閉上眼睛,想,上帝為什麼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裡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里穿過。」小公園,指的也是地壇。
只是到了這時候,紛紜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現得清晰,母親的苦難與偉大才在我心中滲透得深徹。上帝的考慮,也許是對的。
搖著輪椅在園中慢慢走,又是霧罩的清晨,又是驕陽高懸的白晝,我只想著一件事:母親已經不在了。在老柏樹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頹牆邊停下,又是處處蟲鳴的午後,又是鳥兒歸巢的傍晚,我心裡只默念著一句話:可是母親已經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沒,坐起來,心神恍惚,獃獃地直坐到古祭壇上落滿黑暗然後再漸漸浮起月光,心裡才有點明白,母親不能再來這園中找我了。
曾有過好多回,我在這園子里呆得太久了,母親就來找我。她來找我又不想讓我發覺,只要見我還好好地在這園子里,她就悄悄轉身回去。我看見過幾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見過幾回她四處張望的情景,她視力不好,端著眼鏡像在尋找海上的一條船,她沒看見我時我已經看見她了,待我看見她也看見我了我就不去看她,過一會我再抬頭看她就又看見她緩緩離去的背影。我單是無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沒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樹叢中,樹叢很密,我看見她沒有找到我;她一個人在園子里走,走過我的身旁,走過我經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經找了多久還要找多久,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決意不喊她——但這絕不是小時候的捉迷藏,這也許是出於長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強或羞澀?但這倔強只留給我痛悔,絲毫也沒有驕傲。我真想告誡所有長大了的男孩子,千萬不要跟母親來這套倔強,羞澀就更不必,我已經懂了可我已經來不及了。
兒子想使母親驕傲,這心情畢竟是太真實了,以致使「想出名」這一聲名狼藉的念頭也多少改變了一點形象。這是個復雜的問題,且不去管它了罷。隨著小說獲獎的激動逐日暗淡,我開始相信,至少有一點我是想錯了:我用紙筆在報刊上碰撞開的一條路,並不就是母親盼望我找到的那條路。年年月月我都到這園子里來,年年月月我都要想,母親盼望我找到的那條路到底是什麼。母親生前沒給我留下過什麼雋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誨,只是在她去世之後,她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隨光陰流轉,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鮮明深刻。
有一年,十月的風又翻動起安詳的落葉,我在園中讀書,聽見兩個散步的老人說:「沒想到這園子有這么大。」我放下書,想,這么大一座園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兒子,母親走過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來我頭一次意識到,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

節選自史鐵生《我與地壇》

Ⅷ 寫名人的作文600字

一次在取汽車鑰匙時,李嘉誠不慎丟落一枚2元硬幣。硬幣滾到車底。當時他估計若汽車開動,硬幣會掉到坑渠里。李嘉誠及時蹲下身欲拾取。此時旁邊一名印度籍值班見到,立即代他拾起。李嘉誠收回該硬幣後,竟給他100元酬謝。李嘉誠對此的解釋是:「若我不拾該2元,讓它滾到坑渠,該2元便會在世上消失。而100元給了值班,值班便可將之用去。我覺得錢可以用但不可以浪費。」 這件小事說明了李嘉誠的一種理財哲學,也說明了他的思維風格,這就是用社會總凈值的增損來判斷個人行為合理與否。只要社會總斗爭值增加了,自己損失一點也不算什麼;相反,如果社會總凈值減少了,自己即使收獲了一定的財利也是損失。 不要小覷了著眼社會總凈值的 思維方式,這是關繫到國家富強的大問題。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有這樣一個重要論點:人以自利為出發點對社會貢獻,要比意圖改善社會的人的貢獻大。這樣的「自利」或者說「自私」 就有幾分可愛了。因為如此,「自利」能給別人帶來利益,自己的「利」和別人的「利」加起來,社會總凈值必然會增加,國家自然富強。 中國傳統社會是一個「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社會。「不患寡」,就是不怕社會積弱; 「患不均」,就是怕別人比自己好。別人好了,我要想辦法讓他不好,雖然這樣做我也沒利。「內耗」的結果是沒有「利」的我和沒有「利」的別人組成了一個平均型的「寡」的會。 用社會總凈值衡量,也能說明製造假冒偽劣產品的行為為什麼可惡。制假貨造成的資源和人國成本的浪費,最終造成的是社會總凈值的減少。如果任其發展,勢必削弱國國。一部分藉此先富起來的人和其他被剝奪了財富的人組成的是一個不均型的「寡」的社會。李嘉誠的境界是富國的境界。他的心態既是傳統文化的異質,也是不規范的市場經濟文化的異質,值得我們好好揣摩。

Ⅸ 求一篇關於寫名人的作文,600字,主人公自擬

我崇拜的名人--劉翔

他,有矯健的身影;他,有獵豹一般的速度;他,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劉翔。劉翔就是我最崇拜的人,因為他是中國人的驕傲。
2004年雅典奧運會之前,盡管中國在各項比賽中成績不錯,但最讓人頭痛的是田徑運動,田徑運動員屢遭重創,幾乎沒有獲勝的機會,遭到外國人的百般嘲諷。可就在這歷盡挫折、一蹶不振的困頓中,一個人的出現讓中國這條跌倒在田徑賽場上的巨龍又重新爬了起來,這個人就是劉翔。
他肩負起了讓中國田徑振興的重任,他的身後是一面鮮紅的五星紅旗,他依然決定參加110米跨欄比賽。他不凡的靈魂承起了他平凡的身軀。有人勸他說:「沒有用的,黑人太厲害!」他搖搖頭說:「中國跨欄有倒下去的力氣,就有爬起來的力量。」他比別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比別人揮灑了更多的汗水。別人每天跑三千米,他卻每天負重跑四千五百米,從不叫苦叫累。有人問他為什麼,他只說了兩個字——中國。教練很看好他,經常傳授他一些體育知識,對他也比其他人嚴厲許多,跑得慢了總要被罰重跑,劉翔咬咬牙堅持了下來,即使在別人休息的時間他也在訓練。面對困難他不屑一顧,面對挫折他從不低頭,他身上奔涌著炎黃子孫的血液,胸膛里跳躍著一顆中國心。他的速度突飛猛進,很快就成為國家隊里的「飛人」。
當他將要踏上讓祖國驕傲的征程時,他熱血沸騰,猶如一顆蓄勢待發的子彈將要脫鏜而出。一聲令下,他如一支離弦的飛箭沖了出去。跨過一個又一個欄,如同跨過了一座又一座山。因為每一欄都是決定成敗的細節。他的汗水如雨滴揮灑出去,為坎坷而漫長的道路增添著輝煌。這一刻全中國人的心都揪著,都在默默祈禱。他用自信的眼神向世界宣告他不會輸,因為他腳下有祖國堅實的土地,身後有同胞偉岸的身軀,還有自己一顆怦怦跳動的中國心。他奮力拚搏的那種精神感動著每一個中國人、鼓舞著每一個中國人、震撼著每一個中國人。看哪!他超過了黑人,超過了所有的人,他挺直胸脯沖過了終點,那黃色的皮膚鮮明地裝點著賽嘗扮靚了賽常他邁出的最後那一小步,使中國田徑邁出了一大步。他那堅持不懈的精神彷彿告訴人們:不要向困難低頭,中國永遠不會輸!
劉翔是我心中的偶像,是我精神的楷模,是我品質的高標。他的青春感染了我,他的熱血沸騰了我。他把中國的田徑運動頂起,他讓中國田徑運動員抬起了頭,他是中國甚至是全世界的模範。

閱讀全文

與寫小說里名人的作文600字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寓意小說推薦完本 瀏覽:565
寵物小精靈之無限抽獎系統類小說 瀏覽:116
寫夢幻西遊比較好的小說 瀏覽:790
重生小說非人 瀏覽:209
雙性受從古代穿到現代的小說 瀏覽:200
好看的唐朝歷史小說推薦超經典 瀏覽:240
乳娘母乳小說在線閱讀 瀏覽:653
有關丹道的小說完結 瀏覽:15
鳳輕歌是哪個小說里的女主 瀏覽:623
單身女主小說下載 瀏覽:264
古言小說女主養著婆婆小姑 瀏覽:310
都市之無限刷錢的小說 瀏覽:513
現代男男小說已完結 瀏覽:176
重生到古代王朝爭霸的小說 瀏覽:246
女主胸大獃萌的言情小說微肉 瀏覽:556
完結穿越斗羅大陸小說免費閱讀 瀏覽:243
神鵰俠侶小說結局截圖 瀏覽:156
仙俠言情系列好看的小說 瀏覽:771
灌籃完結小說推薦 瀏覽:46
大主宰有聲小說原野 瀏覽: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