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集作者 > 七之之歌誰寫的小說

七之之歌誰寫的小說

發布時間:2022-04-19 12:26:48

⑴ 七子之歌的歌詞是為澳門回歸而創作的新作品嗎

不是

《七子之歌》是聞一多於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一首組詩,共七首,分別是澳門、香港、台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大(旅順-大連)。其中,《七子之歌·澳門》被大型電視紀錄片《澳門歲月》改編選作主題曲,由於該紀錄片的影響力故而在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主題曲。此外,《七子之歌·台灣》與《七子之歌·廣州灣》也被改編譜曲為現代歌曲。描寫中國被侵犯的土地。

⑵ 七子之歌出於哪本書

七子之歌出於聞一多的《現代評論》

《七子之歌》是近代愛國主義詩人聞一多於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組詩作品。詩人在這一組詩作品裡用擬人化的手法,把中國的澳門、香港、台灣等七個被割讓、租借的地方,比作祖國母親被奪走的七個孩子,讓他們來傾訴「失養於祖國、受虐於異類」的悲哀之情,「以抒其孤苦亡告,春懷祖國之哀忱」,從而讓民眾從漠然中警醒,振興中華,收復失地。全詩整體構架均齊、各節勻稱、富於建築美,韻律迴旋起伏、一唱三嘆、饒有深致。

⑶ 七子之歌是現代文嗎

《七子之歌》是聞一多於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一首組詩,共七首,分別是澳門、香港、台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大(旅順-大連)

演唱:容韻琳 詞:聞一多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演唱:容韻琳 詞:聞一多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要歸來! 歸來!母親!!!
-

⑷ 《七子之歌》是誰的作品

聞一多

那是20年代上半葉,剛剛從清華學校畢業的聞一多遠涉重洋,到美國留學。從1922年開始,他先後在芝加哥美術學院、柯泉科羅拉多大學和紐約藝術學院學習美術,同時繼續用大量的精力從事幾年前就開始的新詩創作和文學研究。獨居異域他邦,聞一多對祖國和家鄉產生了深深的眷戀;在西方「文明」社會中親身體會到很多種族歧視的屈辱,更激起了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聞一多寫下了《七子之歌》等多篇愛國思鄉之作。《七子之歌》的全文是: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詩人作《凱風》以愍之。吾國自尼布楚條約迄旅大之租讓,先後喪失之土地,失養於祖國,受虐於異類,臆其悲哀之情,蓋有甚於《凱風》之七子,因擇其與中華關系最親切者七地,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懷祖國之哀忱,亦以勵國人之奮興雲爾。國疆崩喪,積日既久,國人視之漠然。不見夫法蘭西之Alsace-Lorraine耶?「精誠所至,金石能開」。誠如斯,中華「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

澳門
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香港
我好比鳳閣階前守夜的黃豹,
母親呀,我身分雖微,地位險要。
如今獰惡的海獅撲在我身上,
啖著我的骨肉,咽著我的脂膏;
母親呀,我哭泣號啕,呼你不應。
母親呀,快讓我躲入你的懷抱!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台灣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灣。
我胸中還氳氤著鄭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
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
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城一戰。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威海衛
再讓我看守著中華最古的海,
這邊岸上原有聖人的丘陵在。
母親,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將,
我有一座劉公島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來呀,時期已經到了。
我背後葬的盡是聖人的遺骸!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廣州灣
東海和匈州是我的一雙管鑰,
我是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
你為什麼把我借給一個盜賊?
母親呀,你千萬不該拋棄了我!
母親,讓我快回到你的膝前來,
我要緊緊地擁抱著你的腳踝。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九龍
我的胞兄香港在訴他的苦痛,
母親呀,可記得你的幼女九龍?
自從我下嫁給那鎮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淚濤洶涌!
母親,我天天數著歸寧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變作一場空夢。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旅順,大連
我們是旅順,大連,孿生的兄弟。
我們的命運應該如何的比擬?
兩個強鄰將我來回的蹴蹋,
我們是暴徒腳下的兩團爛泥。
母親,歸期到了,快領我們回來。
你不知道兒們如何的想念你!
母親!我們要回來,母親!

這篇組詩作於1925年3月,當時聞一多正在紐約。其序辭中Alsace-Lorraine通譯為洛林地區,位於法國東部浮士山腳下,普法戰爭中割讓給德國,凡爾塞和約後歸還。在詩中,聞一多以擬人的手法,將我國當時被列強掠去的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的七個孩子,哭訴他們受盡異族欺凌、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詩歌一方面抒發了對祖國的懷念和贊美,一方面表達了對帝國主義列強的詛咒。

⑸ 《七子之詩》是誰的作品

是《七子之歌》,聞一多的作品。
《七子之歌》是聞一多於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一首組詩,共七首,分別是澳門、香港、台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大(旅順-大連)。大型電視紀錄片《澳門歲月》主題曲亦使用此組詩《七子之歌·澳門》。由於紀錄片的影響力,故而在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用作主題曲。2000年代初播出的電視連續劇《鄭成功》,亦選用了此組詩《七子之歌·台灣》,作劇集之片尾曲。

目錄

創作背景
作者介紹簡介
生平
詩歌原文序
澳門
香港
台灣
威海衛
廣州灣
九龍
旅順,大連
社會價值
《七子之歌·澳門》簡介
改編歌詞
演繹與傳唱
《七子之歌·台灣》歌詞
演繹與傳唱
《七子之歌·廣州灣》作品說明
創作靈感
歌詞
創作背景
作者介紹 簡介
生平
詩歌原文 序
澳門
香港
台灣
威海衛
廣州灣
九龍
旅順,大連
社會價值
《七子之歌·澳門》 簡介
改編歌詞
演繹與傳唱
《七子之歌·台灣》 歌詞
演繹與傳唱
《七子之歌·廣州灣》 作品說明
創作靈感
歌詞
展開 編輯本段創作背景

《七子之歌》是中國著名學者聞一多於1925年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一組詩,全文共七首,象徵被外國強烈侵佔的七處中國國土,即澳門、香港、台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大(旅順-大連)。我們常聽的《七子之歌·澳門》,僅僅是七首之中的第一首。 《七子之歌》作於1925年3月,當時聞一多正在紐約。其序辭中Alsace-Lorraine通譯為洛林地區,位於法國東部浮士山腳下,普法戰爭中割讓給德國,《凡爾塞和約》後歸還。在詩中,聞一多以擬人的手法,將我國當時被強烈掠去的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的七個孩子,哭訴他們受盡異族欺凌、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詩歌一方面抒發了對祖國的懷念和贊美,一方面表達了對帝國主義列強的詛咒。 1925年夏,聞一多從美國留學歸國。走下海輪,詩人難以抑制心頭的興奮,把西服和領帶扔進江中,急切地撲向祖國懷抱。 然而,等待他的,卻是無邊的黑暗和奇恥大辱…… 放眼家國故園,山河破碎,風雨如磐,豺狼當道,列強橫行,祖國母親被瓜分割占……詩人悲憤地寫下了詩歌《發現》,並旋即在《現代評論》上發表了著名的愛國詩篇《七子之歌》。「七子」是指當時被列強霸佔的七塊土地,澳門只是「七子」之一。祖國母親被掠去的七子分別是香港、澳門、台灣、九龍、威海衛、廣州灣和旅大(旅順、大連)。 歷史不會忘記1842年那個屈辱的8月,清朝官員卑躬屈膝,登上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國軍艦康華麗號,在荷槍實彈的英國士兵環視下簽署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條約規定中國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列強瓜分中國的序幕從此拉開。 1860年,中英簽署《北京條約》,英國割佔九龍半島南端;1898年,清政府被迫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香港的姐妹」九龍半島其餘部分劃為「新界」,租給英國100年。 1887年,中葡簽署《友好通商條約》,在明朝中葉以「晾曬貨物」為名獲准在澳門居留的葡萄牙人從此強據了「蓮花寶地」澳門。 1895年,中日簽署《馬關條約》,「東海的一串珍珠」寶島台灣割讓日本,與她同時被割讓的還有渤海灣畔的「孿生兄弟」旅順和大連(俄羅斯帝國租借)。 1898年,中英簽署《訂租威海衛專條》,「防海的健將」威海衛租借英國25年。 1899年,中法簽署《廣州灣租借專條》,「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廣州灣(今廣東省湛江市)被租讓給法國。 到1900年,帝國主義列強已在中國土地上強行開辟商埠上百處,在10多個城市劃定租界20餘處。「中華七子」在英、法、日、俄等帝國主義列強的淫威下四散飄零。有一首詩代表了當時愛國志士們的心境:「沉沉酣睡我中華,哪知愛國即愛家,國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七子盡淚下,詩人獨悲歌。聞一多目睹「國疆崩喪,積日既久」,有感於神州故土「失養於祖國,受虐於異類」,「因擇其中與中華關系最親切者七地,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懷祖國之哀忱,亦以勵國人之奮興雲爾。」 激盪在詩行間的熱愛祖國、熱盼統一的濃烈情感立即在讀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一位姓吳的青年在給編輯部的信中寫道:「余讀《七子之歌》,信口悲鳴一闕復一闕,不知清淚之盈眶。讀《出師表》《陳情表》時,故未有如是之感動也。」 被列強擄去的「中華七子」,是民族罹難、國家浩劫的象徵。它表明:「國弱民受辱」、「落後就要挨打」;它警示國人:「中華民族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10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為了國家富強、民族獨立挺身而出,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上下求索,譜寫了一首首恢弘壯麗的歷史詩篇。 中國人民不屈不撓追求統一的意志匯成不可阻擋的洪流。1930年10月,中國收回威海衛;1945年,中國人民戰勝日本侵略者,10月25日,日本在台灣的最後一任總督安藤利吉在台北中山堂向中國政府遞交投降書,台灣從此重歸中國版圖。與此同時,廣州灣、旅順和大連也相繼回到祖國的懷抱。 祖國大地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聞一多之子說:「願父親九泉下有知,與我們同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誠如斯,「中華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聞一多《七子之歌·詩序》
編輯本段作者介紹
簡介
聞一多(1899-1946),原名聞家驊,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中國現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戰士,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的摯友,詩人,學者。新月派代表詩人。 清光緒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1899年11月24日)生於湖北省蘄水縣(今浠水縣)下巴河鎮的一個書香門第。
生平
1912年考入北京清華學校,喜讀中國古代詩集、詩話、史書、筆記等。1916年開始在《清華周刊》上發表系列讀書筆記,總稱《二月廬漫記》。同時創作舊體詩。1919年五四運動時積極參加學生運動,曾代表學校出席全國學聯會議(上海)。 1920年4月,發表第一篇白話文《旅客式的學生》。同年9月,發表第一首新詩《西岸》。 1921年11月與梁實秋等人發起成立清華文學社,次年3月,寫成《律詩底研究》,開始系統地研究新詩格律化理論。 1922年7月赴美國芝加哥美術學院學習。年底出版與梁實秋合著的《冬夜草兒評論》,代表了聞一多早期對新詩的看法。 1923年出版第一部詩集《紅燭》,把反帝愛國的主題和唯美主義的形式典範地結合在一起。 1925年5月回國後,歷任國立第四中山大學(1928年更名為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武漢大學(任文學院首任院長並設計校徽)、國立山東大學、北京藝術專科學校、政治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曾任北京藝術專科學校教務長、南京第四中山大學外文系主任、武漢大學文學院長、國立山東大學文學院長。 1928年出版第二部詩集《死水》,在頹廢中表現出深沉的愛國主義激情。此後致力於古典文學的研究。對《周易》、《詩經》、《莊子》、《楚辭》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後匯集成為《古典新義》,被郭沫若稱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1937年抗戰開始,他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抗戰八年中,他留了一把鬍子,發誓不取得抗戰的勝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戰到底的決心。 在西南聯大時期,特別是1943年以後,聞一多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和領導下,積極投身於反對國民黨政權的獨裁統治、爭取人民民主的斗爭的洪流。 1944年,參加西南文化研究會,隨後加入中國民主同盟。從此,他以民主教授和民盟雲南省支部領導人的身份,積極參與社會政治活動,成為廣大革命青年衷心 愛戴和無比尊敬的良師益友。 在「一二.一」學生愛國運動中,聞一多始終站在廣大愛國學生一邊,指導和鼓舞他們敢於斗爭、善於斗爭,為「一二.一」運動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聞一多1945年為中國民主同盟會委員兼雲南省負責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長。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會上,發表了著名的《最後一次的演講》,當天下午即被國民黨特務殺害。 21日,西南聯大校友會召開一多先生追悼會,朱自清出席並講了話。他一開頭便憤激地說:聞一多先生在昆明慘遭暗殺,激起全國的悲憤。這是民主主義運動的大損失,又是中國學術的大損失。 澳門大三巴牌坊前紛紛照相留念
接著,他詳細地敘說了聞一多在學術上的巨大貢獻。首先告訴人們,聞一多是中國抗戰前「唯一的愛國新詩人」,「也是創造詩的新格律的人」,「他創造自己的詩的語言,並且創造自己的散文的語言」。又詳盡地介紹聞一多對神話、《楚辭》、《周易》、《詩經》等各方面研究的成就。他突出強調聞一多在學術上的偉大功績,目的就在告訴人們國民黨反動派殘殺了一個多麼有價值的學者,摧殘了中國學術界不可多得的人才!激起了人們對敵人更大的憤恨。最後他悲憤地說:他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常跟我們說要活到80歲,現在還不滿48歲,竟慘死在那卑鄙惡毒的槍下!有個學生曾瞻仰他的遺體,見他「遍身血跡,雙手抱頭,全身痙攣」。唉!他是不甘心的,我們也是不甘心的! 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把聞一多的全部遺著整理出版,這是對敵斗爭的一種方法。他在給學生王瑤寫信說:一多先生之死,令人悲憤。其遺稿擬由研究所同人合力編成,設法付印。後編成《聞一多全集》四卷。
編輯本段詩歌原文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詩人作《凱風》以愍之。吾國自《尼布楚條約》迄旅大之租讓,先後喪失之土地,失養於祖國,受虐於異類,臆其悲哀之情,蓋有甚於《凱風》之七子,因擇其中與中華關系最親切者七地,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懷祖國之哀忱,亦以勵國人之奮興雲爾。國疆崩喪,積日既久,國人視之漠然。不見夫法蘭西之ALSACE---LORRAINE耶?「精誠所至,金石能開。」誠如斯,中華「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 (譯文:《詩經·邶風》中記載七子的母親有外心,七個孩子就自責自己有過失,希望母親回心轉意。詩人作《凱風》的詩來憐憫,我國自尼布楚條約到旅順大連的向外國租讓,先後喪失的土地,離開了祖國的養育,受外國人的虐待,考慮他們的悲哀之情,要比《凱風》中描寫的七子還要厲害,為此,就選擇了和中華關系最親切的七塊地,各寫了一首詩歌,藉此來替他們抒發有孤獨的苦而無處告訴的感情,緬懷祖國的哀痛,也以此激勵全國人民的興奮感情。國土喪失,日子已經很久了,全國人民漠然地對待。你沒有看見法蘭西的阿爾薩斯-洛林嗎?「精誠達到的地方,就是金子和石頭也能開花。」真要是這樣的話,我中華的「七子」的歸來大概就在朝夕之間了!)
澳門
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離開你的襁(qiǎng)褓(bǎo)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lǔ)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註:聞一多原文使用的是「媽港」,到1999年中央電視台編配歌曲《七子之歌·澳門》時,將歌詞中的「媽港」改為「MACAU」,便於理解)
香港
我好比鳳闕(qùe)階前守夜的黃豹, 母親呀,我身份雖微,地位險要。 香港島&新界租借地
如今獰惡的海獅撲在我身上, 啖(dàn)著我的骨肉,咽著我的脂膏; 母親呀,我哭泣號啕,呼你不應。 母親呀,快讓我躲入你的懷抱!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台灣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灣。 我胸中還氤氳著鄭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
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 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城一戰。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威海衛
再讓我看守著中華最古的海, 這邊岸上原有聖人的丘陵在。 母親,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將, 我有一座劉公島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來呀,時期已經到了。 我背後葬的盡是聖人的遺骸!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廣州灣
(即今天的廣東省湛江港,不是廣州) 東海(島)和硇(náo)洲(島)是我的一雙管鑰, 我是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 '法國強租'廣州灣'(今湛江市)的租借地圖'
你為什麼把我借給一個盜賊? 母親呀,你千萬不該拋棄了我! 母親,讓我快回到你的膝前來, 我要緊緊地擁抱著你的腳踝(huái)。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九龍
我的胞兄香港在訴他的苦痛, 母親呀,可記得你的幼女九龍? 自從我下嫁給那鎮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淚濤洶涌! 母親,我天天數著歸寧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變作一場空夢。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旅順,大連
我們是旅順,大連,孿(luán)生的兄弟。 旅順大連租借地
我們的命運應該如何的比擬? 兩個強鄰將我來回的蹴(cù)蹋, 我們是暴徒腳下的兩團爛泥。 母親,歸期到了,快領我們回來。 你不知道兒們如何的想念你! 母親!我們要回來,母親!
編輯本段社會價值
「中華七子」命運的歷史性轉折發生在1949年金秋的北京。在這塊曾被八國聯軍燒殺擄掠的土地上,毛澤東向世界庄嚴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宣布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徹底結束了中國近代史上一幕幕慘痛的悲劇。 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8年,中國宣布實行改革開放,國力蒸蒸日上。強盛的社會主義中國躍起在東方的地平線上,實現祖國統一的呼聲響遏行雲。 「不能將殖民主義的尾巴拖到下個世紀。」中國共產黨人代表中華民族喊出了洗雪恥辱的最強音! 1982年9月,鄧小平在會見撒切爾夫人時明確表示,1997年中國將收回香港。 鄧小平指出:「實現國家統一是民族的願望,一百年不統一,一千年也要統一的。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我看只有實行『一個國家,兩種制度』。」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坐落在香港維多利亞灣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世矚目的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隆重舉行。6月30日23點59分,英國藍底米字國旗和繪有皇冠獅子米字圖案的英治港旗緩緩降落,一個半世紀的英國殖民統治宣告結束;7月1日零時零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聲中,鮮艷的五星紅旗和盛開著紫荊花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徐徐升起,中國從此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交接儀式後,查爾斯王子和剛剛去職的末代港督彭定康,在茫茫夜色中,登上即將退役的「不列顛尼亞號」皇家游輪,駛離香港。輪船起錨處,正是154年前第一任港督璞鼎查登陸香港的地點。 兩年之後,中華民族以又一個洗雪恥辱的時刻迎接新世紀的到來。1999年12月19日夜,澳門文化中心花園館內燈火通明。23時58分,綠色的葡萄牙國旗和澳門市政廳旗像帆一樣滑落,20日零時零分,五星紅旗和綠色帶有蓮花圖案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准時升起。中葡兩國政府在這一刻完成了澳門政權的交接。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在澳門回歸之夜,聞一多先生的子孫四代共20多人團聚在北京門頭溝的家中,舉行家祭,慶賀澳門回歸祖國。家中對聯高懸:「百年誕辰紅燭燃遍舉酒慰英靈,九九歸一死水微瀾昂首新世紀」,橫批「澳門回家」。 聞一多之子聞立雕說:「父親期盼骨肉團聚的夙願終於實現了。願父親九泉下有知,與我們同樂。」 新世紀夢想:祖國的完全統一、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華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
編輯本段《七子之歌·澳門》
簡介
大型電視紀錄片《澳門歲月》中那首樸素真摯、深刻感人的主題歌,引起觀眾的強烈反響,大家聽了這首歌後不禁潸然淚下,並把它看作迎接澳門回歸的「主題曲」。然而,很多人並不知道,這首歌的歌詞並非為澳門回歸而寫的新作,它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題為《七子之歌》的組詩中的第一篇,其作者就是清華大學已故教授、著名的愛國學者和詩人聞一多。 紀錄片《澳門歲月》主題曲《七子之歌》改編自組詩中的《七子之歌·澳門》。由於紀錄片的影響力,故而在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用作主題曲。 改編版的歌詞突出的特點就是把聞一多原文中的「媽港」改為「MACAU」。最初由澳門小朋友容韻琳演唱。
改編歌詞
合: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容韻林: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合: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合: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母親!我要回來,母親!母親! 容: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要回來,回來。 合:母親!母親!
演繹與傳唱
1925年,聞一多以擬人的手法,寫下組詩《七子之歌》,將我國當時被列強掠去的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的七個孩子,哭訴他們受盡異族欺凌、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此詩一問世就引起了海內外華人的強烈共鳴。詩人自己未曾預見的是,70多年後,《七子之歌·澳門》由著名音樂製作人李海鷹譜成歌曲,在1999年澳門回歸祖國時廣為傳唱,令每一個憧憬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中華兒女激情難抑。 由於這篇組詩不在聞一多的兩部著名詩集《紅燭》、《死水》之中,也沒有收入《聞一多全集》,因此,在後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它並不為人們所熟悉。直到1997年慶祝香港回歸祖國的活動中,有人提起了這組作於七十多年前的詩篇。當年4月出版的《清華校友通訊》曾刊登1947級校友施鞏秋題為《重溫七子歌思念聞一多》的文章。隨著澳門回歸祖國日子的臨近,第一節就詩詠澳門的《七子之歌》更加引起人們的注意。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委會正式成立後,本報於1998年5月15日在文藝副刊「水木清華」上刊登了《七子之歌》的《香港》、《九龍》、《澳門》、《台灣》四節。 1998年初,大型電視片《澳門歲月》的總編導在一次偶然翻閱聞一多詩集時,也發現了《七子之歌》,即請祖籍廣東中山的作曲家李海鷹為之譜曲。李海鷹一遍遍地吟誦聞一多的詩句,流著淚在一夜之間完成了曲子,他將潮汕民歌的特色融入其中,並從配器上也有意貼近聞一多生活的年代。編導又選中澳門培正中學小學部年僅七歲半的容韻琳小朋友擔任領唱,她以夾帶著濃重澳門鄉音的普通話演唱,與曲調設計渾然一體。後來,《澳門歲月》的總編導感慨地說:「主題歌詞選用聞一多的詩是我們成功的首要因素和關鍵。」 由於紀錄片的影響力,故而在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用作主題曲。 1999年,容韻琳在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上獻唱《七子之歌》而備受注目。此後容韻琳經常出席不同的活動獻唱。
編輯本段《七子之歌·台灣》
較為知名的《七子之歌·台灣》有2個版本,一個是電視劇《鄭成功》片尾曲(香港演員陳庭威飾演鄭成功);一個是2006年湖北宜昌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宜都市音協主席袁忠宜譜曲的版本。2個版本均採用聞一多的《七子之歌·台灣》作為歌詞。此外,還存在其他改編版本。
歌詞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灣。 我胸中還氤氳著鄭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 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 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水一戰。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演繹與傳唱
本世紀初播出的電視連續劇《鄭成功》,亦選用了此組詩《七子之歌·台灣》,作劇集之片尾曲。在該版本電視劇中,香港陳庭威飾演鄭成功。 2006年,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會員、湖北宜昌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宜都市音協主席袁忠宜在紀念台灣光復60周年大型文藝晚會上聽到首次搬上舞台的詩朗誦《七子之歌·台灣》,一種前所未有的創作沖動油然而生[1]。《七子之歌·台灣》先由宜都地方歌手試唱。9月12日,香港雍哲明星娛樂事業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丁雍哲聯系袁忠宜,表示願意推薦台灣著名歌手羅大佑演繹,以更好地為世人所傳唱。 聞一多研究專家、曾任民盟浠水支部主委的陳玉能對此激動不已:「《七子之歌》留下了帝國主義侵華的鐵證,也為中華民族復興留下了一支進行曲。家鄉人民早就期待著高歌猛進的這一天了,這將極大告慰先生在天之靈」。 據了解,浠水縣聞一多紀念館已表示,將對《七子之歌·台灣》曲譜原件永久性收藏。此前,福建廈門老年藝術團已索取曲譜,准備在今年紀念台灣光復活動中演唱。 2007年9月,新華網、人民網、CCTV網、中國台灣網、新浪、搜狐、網易、湖北人民政府、湖北日報、天府熱線等等各大媒體紛紛以「聞一多《七子之歌·台灣》被譜曲傳唱 引起共鳴」;「楚人詩 楚人曲 震撼中華兒女心 聞一多《七子之歌·台灣》被譜曲傳唱」等為題,介紹了《七子之歌·台灣》譜曲傳唱一事。台灣的《中央日報》也刊載此消息。
編輯本段《七子之歌·廣州灣》
湛江維多爾天主教堂(霞山天主教堂)
作品說明
1925年3月,我國現代著名詩人和學者聞一多先生寫下了名篇《七子之歌》,其中第五章是「廣州灣」。詩歌以擬人的手法,將我國當時被列強掠去的澳門、香港、台灣、威海衛 廣州灣 九龍 旅順大連等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的七個孩子,哭訴他們受盡異族欺凌,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詩歌一方面抒發了對母親的懷念和贊美,一方面表達了對帝國主義的詛咒。
創作靈感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正面)
挖掘《七子之歌》文化遺產資源,是2009年3月廣東湛江市霞山區政協例會提案題中之義。這首為《七子之歌》中的「廣州灣」一章譜曲,是在廣州灣艇仔歌原有曲調基礎上新創,從而形成現代式的廣州灣民歌,可用普通話或雷州方言演唱。力求較好表現其濃烈愛國思鄉之情,成為具有地方特色的愛國主義教育本土藝術形式。
歌詞
——聞一多詩《七子之歌》之五 (廣州灣民歌) 策劃及作曲:葉文健 編配及錄制:曾建彪 演唱:王 珺 監制:霞山文聯 東海和硇州是我的一雙管鑰, 我是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 你為什麼把我借給一個盜賊? 母親呀,你千萬不該拋棄了我! 母親,讓我快回到你的膝前來, 我要緊緊地擁抱著你的腳踝。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⑹ 現代詩七子之歌威海衛視出自於哪一本書

《七子之歌》是聞一多於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一首組詩,共七首,分別是澳門、香港、台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大(旅順-大連)。其中,《七子之歌·澳門》被大型電視紀錄片《澳門歲月》改編選作主題曲,由於該紀錄片的影響力故而在1999年1緝窢光喝叱估癸台含郡2月20日澳門回歸主題曲。此外,《七子之歌·台灣》與《七子之歌·廣州灣》也被改編譜曲為現代歌曲。描寫中國被侵犯的土地。

⑺ 七子之歌的作者是個怎麼樣的人

聞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漢族,原名聞家驊,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中國現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戰士,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的摯友,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新月派代表詩人,作品主要收錄在《聞一多全集》中。
中文名: 聞一多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
出生地: 湖北省蘄水縣(今黃岡市浠水縣)

出生日期: 1899年11月24日
逝世日期: 1946年7月15日
代表作品: 《聞一多全集》

目錄

聞一多生平
《最後一次演講》

1. 原文
2. 賞析

聞一多的詩

1. 太陽吟
2. 憶菊
3. ——重陽前一日作
4. 紅豆
5. 死
6. 懺悔
7. 廢園
8. 小溪
9. 口供
10. 也許
11. ——葬歌
12. 一個觀念
13. 洗衣歌
14. 聞一多先生的書桌
15. 奇跡
16. 祈禱
17. 一句話
18. 色彩
19. 相遇已成過去
20. 死水
21. 靜夜
22. 發 現
23. 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歌詞
聞一多名言

聞一多生平
《最後一次演講》

1. 原文
2. 賞析

聞一多的詩

1. 太陽吟
2. 憶菊
3. ——重陽前一日作
4. 紅豆
5. 死
6. 懺悔
7. 廢園
8. 小溪
9. 口供
10. 也許
11. ——葬歌
12. 一個觀念
13. 洗衣歌
14. 聞一多先生的書桌
15. 奇跡
16. 祈禱
17. 一句話
18. 色彩
19. 相遇已成過去
20. 死水
21. 靜夜
22. 發 現
23. 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歌詞
聞一多名言
展開

編輯本段
聞一多生平

[聞一多畫像]

聞一多畫像
原名聞家驊.清光緒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1899年11月24日)生於湖北省蘄水縣(今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巴河鎮聞家鋪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
1912年考入清華大學,喜歡讀中國古代詩集、詩話、史書、筆記等。1916年開始在《清華周刊》上發表系列讀書筆記,總稱《二月廬漫記》。同時創作舊體詩。1919年五四運動時積極參加學生運動,曾代表學校出席全國學聯會議(上海)。
1920年4月,發表第一篇白話文《旅客式的學生》。同年9月,發表第一首新詩《西岸》 。
1921年11月與梁實秋等人發起成立清華文學社,次年3月,寫成《律詩底研究》,開始系統地研究新詩格律化理論。
1922年7月赴美國芝加哥美術學院學習。年底出版與梁實秋合著的《冬夜草兒評論》,代表了聞一多早期對新詩的看法。
1923年出版第一部詩集《紅燭》,把反帝愛國的主題和唯美主義的形式典範地結合在一起。
1925年5月回國後,歷任國立第四中山大學(1928年更名為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國立南京大學)、武漢大學(任文學院首任院長並設計校徽)、國立山東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曾任北京藝術專科學校教務長、南京第四中山大學外文系主任、武漢大學文學院長、山東大學文學院長。出版書籍《聞一多全集》 。
1928年出版第二部詩集《死水》,在頹廢中表現出深沉的愛國主義激情。此後致力於古典文學的研究。對《周易》、《詩經》、《莊子》、《楚辭》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後匯集成為《古典新義》,被郭沫若稱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1930年秋,聞一多受聘於國立青島大學,任文學院院長兼國文系主任。當時的青島是一個殖民統治影響相當嚴重的海濱名城,日本人在此氣焰囂張,為非作歹。曾有青島大學學生在海灘上無端被日本浪人打得遍體鱗傷,日本浪人反把學生送到警察局扣押。警察一面向日本人諂笑,一面打電話指責校方放縱學生。聞一多聞而大怒,一面大聲疾呼:「中國!中國!你難道亡國了嗎?」一面找校長評理。在聞一多和學生們的強烈抗議下,警方不得不釋放學生。1932年,南京國民政府和山東地方勢力的爭權奪利斗爭延伸到青島大學內部,派系紛爭,風潮迭起,聞一多受到不少攻擊與誹謗,被迫辭職。 1932年聞一多離開青島,回到母校清華大學任中文系教授。當時的中文系主任為朱自清,聞、朱兩位詩人兼學者,開始論學共事,並且成為摯友。除任清華教授外,聞一多還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藝專等校兼課,學術上也從唐詩的研究上溯到先秦兩漢詩歌的研究,重點開拓了《詩經》與《楚辭》的研究領域。抗日戰爭爆發後赴西南聯大任教授,積極參加愛國民主斗爭。
1937年抗戰開始,他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抗戰八年中,他留了一把鬍子,發誓不取得抗戰的勝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戰到底的決心。
在西南聯大時期,特別是1943年以後,聞一多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和領導下,積極投身於反對國民黨政權的獨裁統治、爭取人民民主的斗爭的洪流。 1944年,參加西南文化研究會,隨後加入中國民主同盟。從此,他以民主教授和民盟雲南省支部領導人的身份,積極參與社會政治活動,成為廣大革命青年衷心 愛戴和無比尊敬的良師益友。 在「一二.一」學生愛國運動中,聞一多始終站在廣大愛國學生一邊,指導和鼓舞他們敢於斗爭、善於斗爭,為「一二.一」運動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聞一多1945年為中國民主同盟會委員兼雲南省負責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長。
1946年6月18日簽署《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該宣言表示:「為反對美國政府的扶日政策,為抗議上海美國總領事卡寶德和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對中國人民的誣蔑和侮辱,為表示中國人民的尊嚴和氣節,我們斷然拒絕美國具有收買靈魂性質的一切施捨物資,無論是購買的或給予的。下列同仁拒絕購買美援平價麵粉,一致退還配購證,特此聲明。」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會上,聞一多忍受著連日飢餓帶來的折磨,發表了著名的《最後一次的講演》,當天下午即被國民黨特務殺害。
21日,西南聯大校友會召開聞一多先生追悼會,朱自清出席並講了話。他一開頭便激動地說:聞一多先生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激起全國人民的同情。這是民主主義運動的大損失,又是中國學術的大損失。
接著,他詳細地敘說了聞一多在學術上的巨大貢獻。首先告訴人們,聞一多是中國抗戰前「唯一的愛國新詩人」,「也是創造詩的新格律的人」,「他創造自己的詩的語言,並且創造自己的散文的語言」。又詳盡地介紹聞一多對神話、《楚辭》、《周易》、《詩經》等各方面研究的成就。他突出強調聞一多在學術上的偉大功績,目的就在告訴人們國民黨反動派和美帝國主義殘害了一個多麼有價值的學者,摧殘了中國學術界不可多得的人才!激起了人們對敵人更大的憤恨。
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把聞一多的全部遺著整理出版,這是對敵斗爭的一種方法。他在給學生王瑤寫信說:一多先生之死,令人悲憤。其遺稿擬由研究所同人合力編成,設法付印。後編成《聞一多全集》四卷。 剛到昆明的聞一多一心研究《詩經》、古代神話,不問時事,被人戲稱為「何妨一下樓先生」。日本軍隊攻陷鄭州長沙後,繼續攻打貴陽,昆明形勢十分危急,聞一多對國民政府的消極抗日十分不滿,開始參加學生組織的講演會,十分善於演講的聞一多頗受學生擁戴,並且極大鼓勵了昆明的抗日熱潮,聞一多也加入了改造國民黨一黨專制的民主運動,極受國民黨忌恨,但因雲南省主席龍雲支持民主運動,國民黨政府也奈何不得聞一多等人。?
1945年日本投降,北大、清華、南開復員北上,已經參加民主同盟的聞一多被選為昆明支部宣傳部長,並主持《民主周刊》。國民黨政府趁日本軍隊受降之機,調龍雲的部隊到越南河內,龍雲不知有詐,國民黨第五軍和杜聿明的部隊開進昆明,包圍了省政府,逼迫龍雲北上重慶調任閑職。國民黨軍統特務控制昆明,開始迫害要求民主的進步知名人士。
朱自清曾寫詩歌頌聞一多:你是一團火,照徹了深淵;指示著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團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競賽,有力猛如虎。你是一團火,照亮了魔鬼;燒毀了自己!遺燼里爆出個新中國! 聞一多的詩具有極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民族氣質。愛國主義精神貫穿於他的全部詩作,成為他

詩歌創作的基調。早在清華學生時代所作的《李白之死》《紅荷之魂》等詩中,成功地運用中國傳統的詩歌題材和形象詞彙歌唱他心中的理想與愛情。留美時期寫下的《太陽吟》《洗衣歌》《孤雁》《憶菊》等名篇,表現了他對帝國主義「文明」的鄙視和對祖國的思念。回國初期的詩作《祈禱》《愛國心》《一句話》《我是中國人》《七子之歌》等,用熾熱的情感,完整的意象,和諧的音律,表現了詩人的民族自豪感。《死水》時期的詩較之往昔之作題材更廣泛,思想更深沉,進一步接觸到了中國社會現實。《春光》《荒村》等詩充滿了對處於軍閥混戰中災難深重的勞動人民的同情;《唁詞——紀念三月十八日的慘劇》《天安門》《欺負著了》等詩則直接把筆鋒指向了北洋軍閥的暴行。在《發現》這首詩中,詩人面對著軍閥混戰,列強侵略,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現實感到困惑與不安,他「追問青天,逼迫八面的風」,但「總問不出消息」。聞一多的這些詩篇發展了屈原、杜甫創作中愛國主義傳統,具有鮮明的時代感以及社會批判的性質。
《七子之歌》是聞一多先生1925年三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一首組詩,共有七首。分別是《澳門》、《香港》、《台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和《旅順,大連》。其中《澳門》、《香港》、《台灣》三首詩選入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材。
聞一多的詩,是他的藝術主張的實踐。他的大多數詩作,猶如一張張重彩的油畫,他不僅喜用濃重的筆觸描繪形象,渲染氣氛,尤擅於在大膽的想像、新奇的比喻中變幻種種不同的情調色彩,再配上和諧的音節、整飭的詩句這些優美的藝術形式的框架,使他的詩成為一幅完整的藝術品。但有時由於刻意雕琢,便失去素樸與自然美的光華。聞一多的詩開創了格律體的新詩流派,影響了不少後起的詩人 。
著有《岑嘉州系年考證》《匡齋說詩》《天問釋天》《詩新台鴻字說》《高唐神女傳說之分析》《離騷解詁》《敦煌舊鈔本楚辭音殘卷跋》《詩經新義·二南》及《釋朱》等,並有《聞一多全集》出版。
聞一多「醉書」。
聞一多新婚那天,親友紛紛前來賀喜。好久了,還不見新郎,大家以為他更衣打扮去了。當迎親花轎快到家時,人們才在書房找到他,原來他仍然穿著舊長袍在看書。家裡人說他一看書就「醉」。(《應用寫作》(月刊)2003年第1期第63頁)

[聞一多選集]

聞一多選集
聞一多著作《冬夜草兒評論》與梁實秋合著,1922年,清華文學社
《紅燭》(詩集)1923年,上海泰東圖書局;198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死水》(詩集)1928年,上海新月書店;198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聞一多全集》(1一4冊)1948年,上海開明書店;1982年,三聯出版社
《聞一多選集》1951年,上海開明書店
《聞一多詩文選集》1955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聞一多青少年時代詩文集》1983年,雲南人民出版社
《聞一多論新詩》(評論)1985年,武漢大學出版社
《楚辭校補》(古典文學研究)1942年,重慶國民圖書出版社
《神話與詩》(古典文學研究)1956年,古籍 出版社
《古典新義》(上下冊,古典文學研究)1956年,古籍出版社
《唐詩雜論》(古典文學研究)1956年,古籍出版社
《聞一多論古典文學》1984年,重慶出版社
《離騷解詁》(古典文學研究)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臧克家寫的《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更是編選在了初中語文教材中
2009年,電影《建國大業》中,吳剛飾演聞一多。

⑻ <<七子之歌>>是誰的作品

聞一多
聞一多本名家驊(huá),字友三,亦字友山,後改名多,又改名一多。著名詩人、學者、愛國民主戰士,新月詩社成員。出生於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家傳淵源,自幼愛好古典詩詞和美術。早年加入文學社團「新月社」,並先後執教青島大學、清華大學等。皖南事變後,積極投身反對獨裁、爭取民主、反對內戰的斗爭。1946年,在昆明被國民黨特務暗殺。著名歷史學家吳晗評價他:「一生在追求美,不止是形式上的美,而是精神上的美、真和善。他痛恨虛偽,勇於接受批評,有真性情,有骨格,敢寫,敢說,不做好不放手。」

⑼ 《七子之歌》作者是誰

《七子之歌》作者是聞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聞家驊,字友三,在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出生,曾經是現代中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貞的民族戰士,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的摯友,以及新月派代表學者和詩人。

1922年7月,聞一多赴美國留學,先後在芝加哥美術學院和紐約藝術學院進行研修,在聞一多美術成績突出時,突然對文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其中詩歌是其最愛。因此聞一多年底就與梁實秋合著並出版了《冬夜草兒評論》,該作品代表了聞一多早期對新詩的看法。

聞一多先生的一生是曲折的,曾經有過失誤、迷茫與苦悶,但是經過深思和中國共產黨的關懷與幫助,終於找到了真理,而一經找到了真理,他便義無反顧,勇往直前,不屈不撓地為實現真理而英勇奮斗,直到獻出其珍貴的生命。

(9)七之之歌誰寫的小說擴展閱讀:

1912年考入清華大學留美預備學校,1916年開始在《清華周刊》上發表系列讀書筆記,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七子之歌》,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詩集《死水》,1932年聞一多離開青島,回到母校清華大學任中文系教授。

1937年7月,全國抗戰爆發,聞一多隨校遷往昆明,任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合並後的西南聯合大學教授。面對嚴酷的現實,他毅然拋棄文化救亡的幻想,積極投身到抗日救亡和爭民主、反獨裁的斗爭中。

閱讀全文

與七之之歌誰寫的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劍三同人小說送美食 瀏覽:939
必看10小說排行榜 瀏覽:284
男人戰爭有聲小說續集 瀏覽:31
推薦女主長的中性帥氣的小說 瀏覽:696
三國小說帶著系統下載 瀏覽:766
網路小說模擬器電影 瀏覽:771
人民教師飢餓的傑克小說全集 瀏覽:500
主角重生末世前有系統的飛盧小說網 瀏覽:316
蘇若凝重生小說 瀏覽:371
皇上本宮不侍寢小說免費閱讀 瀏覽:95
超級虐心小說古代完結 瀏覽:284
職業老千有聲小說 瀏覽:814
粱的生武俠小說版 瀏覽:366
被出賣的媽媽小說全文 瀏覽:943
喜歡你我的名字倒著寫小說 瀏覽:883
十景錦全文小說閱讀 瀏覽:660
言情都市小說漫畫 瀏覽:276
十歲孩子網路小說 瀏覽:304
流星旅行車小說結局 瀏覽:488
茯苓半夏哪部小說好看 瀏覽: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