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寶雞最好吃的面是哪幾家
陝西省是個麵食大省,各種麵食可以說是群英薈萃,一種比一種還好吃,沒有最好吃,只有更好吃。那麼,寶雞都有哪些好吃的面?每種面誰家做得最好吃?下面就給大家聊一聊寶雞的面。
1、岐山哨子面
臊子面是陝西的特色麵食之一,又以寶雞的臊子面做得最好,又分為岐山臊子面和扶風臊子面兩個分支。臊子就是肉丁的意思,臊子面歷史悠久,正宗的臊子面的配色尤為重要,黃色的雞蛋皮、黑色的木耳、紅色的胡蘿卜、綠色的蒜苗、白色的豆腐等材料,既好看又好吃。一碗合格的岐山臊子面應該具有"面白薄筋光,油汪酸辣香"的特點,湯多面少,並突出酸辣味。
麵食大推薦
1.田氏眼鏡面
推薦:干拌面
2.王斌面
推薦:扯麵
3.康樂飯館
推薦:削筋、扯麵、漿水面、揪面片
4.張輝面
推薦:扯麵、臊子面、燴面
5.小陳面館
推薦:扯麵等
6.令氏家外家岐山面
推薦:岐山面、臊子面
7.滿滿面
推薦:扯麵、炒麵、削筋
8.恆瑞面館
推薦:扯麵、削筋等
以上這7種面都很好吃,到了寶雞一定都要找找嘗嘗,喜歡吃面的朋友一定不要錯過了。當然,寶雞的麵食還有很多,歡迎大家留言補充。
我是孤塵一粒沙,致力於給大家推薦各地美食,喜歡我就關注我,你的關注是我不斷更新的動力!
B. 《畫江湖之不良人》裡面的鳳翔是什麼地方
鳳翔之戰地點鳳翔今屬陝西時間是天復元年六月。
畫虎不良人是以唐朝為背景的一部國漫,很不錯的,值得一看。
C. 白鹿原里的那些人都是死於什麼病
據說是小說中瘟疫的原型。
民國二十一年的「虎疫拉」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關中和陝北大部地區霍亂大流行。此疫從6月19日潼關一居民開始,便由東向西迅速波及西安,繼而很快蔓延到全陝的東府、西府、陝北、及陝南部分地區,日甚一日,造成人民群眾的大量死亡。
9月,霍亂流行的地區已遍及關中的華縣、華陰、臨潼、渭南、大荔、朝邑、合陽、蒲城、澄城、韓城、白水、富平、耀縣、淳化、麟游、藍田、長安、高陵、三原、千陽、隴縣、乾縣、周至、戶縣、彬縣、武功、鳳翔、永壽、禮泉、咸陽、長武、岐山、寶雞、扶風、興平;陝北的富縣、宜君、府谷、黃陵、清澗、佳縣、安定、延川、榆林、吳堡、橫山;以及陝南的商縣、山陽、洛南等57個縣和西安市區。其中以關中地區的華縣、華陰、渭南、朝邑、合陽、蒲城、戶縣等地最為嚴重。
據當時報紙報導:潼關縣7月4日一天之內死亡90餘人,黃河停渡,舉縣驚駭!華陰、蒲城兩縣至8月24日皆已死亡1萬餘人。華縣至8月7日死亡1萬餘人。渭南在8月中旬每天死人千餘。其它各地每日都有大批人死亡,就連醫療設備較好的西安市,也在8月9日的一天中死亡54人。全省共計死亡14萬人。
D. 寶雞歷史上都有哪些有名的人
寶雞,屬於傳統文化核心的圍裹中心,若論歷史文化的厚重,怕是在中國沒有幾個地方可以比肩的。在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有必要記住過去寶雞歷史上曾經有一影響的歷史人物,不為別的,只是因為你是寶雞人的緣故而已。之前前我們刊登了寶雞地區自有歷史記載以來的幾乎有可能載入史冊的歷史文化名人和民族英雄的人物的簡況。今天,這里將繼續刊登第五期人物簡介,隨後將繼續收集整理後刊登第六期人物情況簡介,敬請留意!
霍?(生卒年不詳),字廷碧,明代官吏。鳳翔(今陝西鳳翔縣)人。霍?由家鄉推舉進國學,授大同通判。正統十二年(1447),升為知府。
李俊(生卒年不詳),字子英,明代官吏。岐山(今陝西岐山縣)人。成化五年(1469)中進士,任吏科給事中,多次升遷為都給事中。成化十五年(1479),憲宗派李孜省為太常寺丞。
劉之勃(?—1644)字安侯,鳳翔縣北鄉劉家溝人。明崇禎七年(1634)進士,由行人升御史。
楊畏知(?—1650)南明官吏。字介甫,今寶雞市金台區北庵堡人。崇禎十五年(1642)進士,漸升四川川北道,不久,因疾告歸。畏知率兵鎮壓武必奎,收復楚雄,又守城數月抵抗沙定州叛軍進攻。後任南明唐王朱聿鍵右僉都御史,巡撫雲南。
黨崇雅(1585—1666)清初名臣。字於姜,陳倉區縣蟠龍人。明天啟五年(1625)進士。累官戶部侍郎,督餉天津。清順治元年(1644)在通州降大順,仍於戶部任職。同年六月降清,以原官赴京補用,九月改刑部左侍郎,適應滿清入主中原的需要,以明律為基礎,草擬成《大清律集解附例》。順治元年秋,上奏重申應把施死刑的方法分作立決和監候,並建議恢復朝審和秋審。
李柏(1624?1694年),字雪木,陝西?縣(今眉縣)人。清康熙年間關中著名學者,專心讀書數十年,一日兩餐粥飯,挖野菜,食野果,或於水溪釣魚,生活極為艱苦,而研究學問從不間斷。他以古人自勉曰:古人有七日不吃飯者,有一月九餐者,或食樹籽橡栗榆樹皮者,有一日長坐靜養者,有嚙雪1...
劉自唐字堯村,鳳翔縣人。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進士。為官清廉正直,關心百姓疾苦。任雲南祿豐縣令,康熙五十三年(1714)起補文選司主事。
武振關清嘉慶初千陽「悄悄會」首領之一。千陽縣武家半山人。清乾隆末,千陽有人加入寶雞「悄悄會」組織,後事泄被處刑。不久,縣西農民又秘密組織起「悄悄會」,以武家半山為活動地點,會眾擴展至甘肅靈台一帶,達數千人。
萬全忠(生卒年不詳),即萬五,其籍貫無考。清陝西岐山三才峽木工武裝起義首領。
師時鳳翔縣大辛村人。生於清道光年間,幼學武術於河南嵩山少林寺,藝成返家。師時武藝高超,喜抱打不平,名聲遠揚。甘肅東南部及關中地區習武者,多以師時為師。師時練有「鐵筷子法」,以二指剌人鼻孔,其人當即死亡,此技輕易不傳。又練有「死人騰身法」,數十人圍一人鬥打,能騰空跳出圈外,眾人不覺,自相廝打。
李雲溪(1888—1931)國民軍將領。又名凌霄,扶風南陽鄉龍里村人。先後就學陝西陸軍小學、武昌陸軍中學、保定軍官學校。參加過二次革命和靖國軍。民國10年(1921),任陝西陸軍某部營長。直奉戰爭時隨馮玉祥在鄭州、開封、商丘一帶作戰。民國19年(1930)秋,返陝任十七路軍特務師師長,奉楊虎城命令收編楊萬青部。民國20年(1931)1日7日,因楊萬青嘩變,李雲溪被殺害於鳳翔。
甄士仁(1886—1930)國民軍將領。字壽珊,麟游縣人。民國元年(1912),在西安陸軍學堂讀書時加入同盟會,聯絡劉尚謙、田振元、李永祥、聶華等人光復麟游。民國6年(1917),參加靖國軍,初任支隊司令,後任國民二軍團長、旅長等職。
董策丞(1908?1972)又名金書。陝西鳳翔人。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興起,長城內外的熱血青年紛紛奔赴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戰場。將近而立之年的董策丞,聯絡西府一帶的愛國志士,在鳳翔建立起一支有200餘人的抗日隊伍,准備開赴華北前線。然而,蔣介石雖然在七七事變後發表了「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的講話,但他和他領導的國民黨及其政府,在實際上奉行的卻是一條單純依靠政府和軍隊抗戰的...
朗照(1894?1966)滿族。幼年時隨父遷至陝西鳳翔。法名慧日,俗名程鑒元,字屮天,又名趙德珠元元。京師(今北京)人,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起相繼在鳳翔正蒙書院、鳳翔縣立高等小學堂上學。1911年冬與同學相伴去西安求學,逢辛亥革命爆發,其父母均被革命軍所殺,他隻身逃往北京,藏身於北京萬壽山萬壽寺,初次接受佛教熏陶。1912年回陝在寶雞縣今陳倉區太華山依臨濟宗智成法師剃度出家,1915年在長安縣終南山國清寺依止清法師受戒。
李達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上將(1905?1993)原名李德三。1905年4月19日生於陝西省?縣(今眉縣)橫渠區崖下村。11歲時,家裡借債供他讀了5年私塾。1922年初考入西安私立東道中學,後轉入省立師范學校,參加過進步-。1924年畢業返鄉,在橫渠區當小學教員。1926年考入馮玉祥創辦的西北軍第二軍官學校。1927年畢業後,在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任排長、連長、旅部參謀等職。
1931年12月參加寧都起義。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國工農紅軍連長、師參謀長、軍參謀處處長、軍團參謀長等職,參加湘贛蘇區反"圍剿",參與創建湘鄂川黔蘇區和長征。抗美援朝期間,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參謀長。1954年11月,李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副部長,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副部長兼計劃部、監察部部長。1972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1993年7月12日,李達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文中圖片源自寶雞古玩市場
E. 徵集小說人名
群眾角色(男):葉楚楓、季毅軒、舒言、歐陽昔、上官政明、楚天翼、邱禹軒、宋天、南宮飛、蕭葉、蕭敬寒、郭少秋、方如川、楊晨、洛遠、洛平、許泰、胡歸、陸文、林清、林山、趙寧、吳青山、董平、高首、許斌、王濱、景浩天、李永亮、李永良、謝長江、
群眾角色(女):庄雅依、柳惜顏、雲沐晨、宮其軒、蘇曉平、姚詩葶、葉雨婷、安若琪、許鳳如、劉芷倩、徐芷晴、王若萱、陳玉霜、安碧如、成詩韻、徐凝、梅寧雪、高珊、王彤、王桐珊、郭安如、
不知你寫什麼樣的小說,不夠可以聯系我,我這小說名,地名有很多!!!
F. 九成宮是歐陽詢人生哪個階段的代表作
九成宮是歐陽詢晚年作品。公元632年鐫立於麟游(今屬陝西)。魏徵撰文,歐陽詢正書。 記述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現醴泉之事。筆法剛勁婉潤,兼有隸意,是歐陽詢晚年經典之作,歷來為學書者推崇。
九成宮醴泉銘被稱為 :-----「世上無雙銘,人間第一帖」
著名書法家,「齊魯歐楷第一人」潘守宇分析歐陽詢書法:用筆方整,略帶隸意,筆力剛勁,一絲不苟。清包世臣曾說:「歐字指法沉實,力貫毫端,八方充滿,更無假於外力。」就是說歐字強調指力,寫出的筆畫結實有力,骨氣內含,既不過分瘦勁,又不過分豐滿。每一筆畫都是增一分太長,減一分太短,輕重得體,長短適宜,恰到好處。歐字的用筆還講究筆畫中段的力度,一些橫畫看上去中段飽滿,得「中實」之趣;一些字的主筆都向外延伸,更顯中宮緊密,尤其是右半邊的豎畫,常向上作誇張延伸,顯示其超人的膽魄。這些都是歐字用筆的獨特之處。
《宣和書譜》稱歐陽詢的楷書為「翰墨之冠」,「晚年筆力益剛勁,有執法面折廷爭之風,或比之草里驚蛇,雲間電發,至其筆書功巧,意態精密雄逸外,後人比之孤峰崛起,四面削成」。明王世貞《州山人稿》說:「信本書太傷瘦儉,獨《醴泉銘》遒勁之中不失婉潤,尤為合爾。」陳繼儒也說:「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氣充腴,能令王公屈膝。」宋人評此碑「及晚益壯,體力完備,奇巧間發」。
歐陽詢自己在其書名篇《傳授訣》和《用筆論》中說:「每秉筆必在圓正,氣力縱橫重輕,凝神靜慮。當審字勢,四面停勻,八邊俱備;短長合度,粗細折中;心眼准程,疏密欹正。最不可忙,忙則失勢;次不可緩,緩則骨痴;又不可瘦,瘦當形枯;復不可肥,肥即質濁。細詳緩臨,自然備體,此是最妙處。」「夫用筆之體會,須鉤粘才把,緩紲徐收,梯不虛發,斫必有由。徘徊俯仰,容與風流。剛則鐵畫,媚若銀鉤,壯則吻而噶,麗則綺靡而清遒。若枯松之卧高嶺,類巨石之偃鴻溝,同鸞鳳之鼓舞,等鴛鷺之沉浮。彷彿兮若神仙往來,宛轉兮似獸伏龍游。其墨或濃或淡,或浸、或燥,逐其形勢,隨其變巧,藏鋒靡露,壓尾難討,忽正忽斜,半真半草。唯截紙棱,撇捩窈紹,備在經實,無令怯少。隱隱軫軫,譬河漢之出眾星,昆岡之出珍寶,即錯落而燦爛,復連而埽撩。方圓上下而相副,繹絡盤桓而圍繞,觀寥郭兮似察,始登岸而逾好。用筆之趣,信然可珍,竊謂可乎古道。」
回觀歐氏之言,乃是學書寫經驗之談,對照《九成官醴泉銘》可謂通幽洞微之論。
附上的著名書法家,「齊魯歐楷第一人」潘守宇《《歐陽詢書法初探》》手稿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