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寫小說需要一些什麼使用的工具,還有技巧!需要准備點什麼
寫小說的十個技巧
(一)「橫切懸念,倒敘事件」法
這是指作者為避免平鋪直敘,在小說首段就設置提挈全篇、籠罩全文的懸念,故意給讀者造 成疑團,以激起讀者產生興趣讀下去。如1964年7月5日《湖北日報》發表的一篇《一雙明亮 的眼睛》,就採取這一手法。此文一開頭是:夜,墨黑,伸手不見五指。我(即文中主角)到 一個生產大隊去。由於第一次去,路生,加上碰到天陰,沒月亮,沒星星,自己又沒帶手電筒 ,真是把人急壞了。就在這時,我碰到一個社員,恰恰住在我要去的大隊,就把我引去了。 沿途,他一會說:「同志,注意,前頭有條溝!」一會,又指點我:「同志,注意左邊是口 塘!」最後,進了村,又指著一條巷子說:「裡面住著咱們隊長,他會招呼你的。」可第二 天清早,我從隊長屋裡出來,看到一個強壯的中年人,挑著桶,哼著輕快的曲子,向稻場旁 邊的堰塘走來。待他走近,我一瞄,哎,多好的一條漢子,眼怎麼瞎了? 正想著,只見他蠻不在乎地下塘挑水。我大吃一驚,喊:「…… 是塘,你不要掉到水裡了。」他回過頭,眨眨眼,好像看到了我:「你不就是我昨夜給你引 路的同志嗎?」…… 看到這兒,讀者一定禁不住問自己:他是個瞎子嗎?為什麼能那麼利索地 引 人走夜晚呢?為什麼他比有眼睛的人的「眼睛」還明亮呢?這就叫作「切入懸念」,下面就等 著作者「倒敘事件」——讀者也就非讀下去不可了。
(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
世界藝術大師卓別林有一句名言:「我總是力圖以新的方法來創造意想不到的東西。假如我 相信觀眾預料我會在街上走,那我便跳上一輛馬車去。」(引自《卓別林——偉大的流浪漢 》一書),這就告訴我們,創作結構要巧,首先要「出其不意」,這是第一步。但更重要的 ,是所敘述的情節,必須在情理之中。所謂情理之中,是指這種「出其不意」,與小說中人 物性格的發展合拍,合乎客觀規律,合乎生活邏輯。它不是荒誕的,不是臆造的。既曲折離 奇,又理所當然。如美國作家歐•亨利的《麥琪的禮物》,就非常巧妙地作到了這一點。小 說是敘述美國聖誕節這一天,一對恩愛夫婦准備互贈禮物,並都想買件使對方意想不到的東 西。妻子看到丈夫有個祖傳的金錶,但沒有表鏈,就剪掉自己最珍愛的金色長女,拿去賣了 ,並用賣金發的錢去買表鏈。丈夫呢?看到妻子有一頭美麗的金發,但缺少一套適用的名貴 梳子,就賣掉自己祖傳的、一直伴隨在身邊的、也是自己格外珍愛的表,用賣表的錢買了一 套美麗華貴的梳子。結果兩人一碰面,丈夫拿著妻子送的新表鏈,表沒有了;妻子拿著丈夫 送的一套新梳子,長長的金發沒有了!夫妻倆只好凄然相對而笑。在這里,盡管有對故事主 人公與讀者的「出其不意 」,但統統在情理之中。因為他們夫妻恩愛,超過了對「金發」、 「表鏈」的感情。而「金錢第一」的資本主義世界,對下層的小人物來說,也只能是這樣辛 辣的結局。
(三)「淡化情節,形散神聚」法
這種創作法,從表面看,沒有出其不意的情節,沒有激烈的矛盾沖突,而且平鋪直敘,一直 是淡淡的氣氛。但是,在這平鋪直敘中,帶有涌襲心靈的感情;在這淡淡的凄涼中,帶有一 種說不出的人生韻味,常常是「無情」更有情,無聲勝有聲。如張潔寫的《拾麥穗》,是講 農村的一個小姑娘,家裡很窮,每年夏天割麥時,她總是挽個籃子,到打過麥的麥地里拾麥 穗 。這個時候,一個賣麥芽糖的老漢來了。別的孩子用拾的麥穗與老漢換糖吃,而這個小女孩捨不得。老漢便常常免費敲糖給她吃。別人就笑她,說她嫁給這個老漢算了。她對此並不怎 么懂,老漢也覺得沒什麼,大家也只是開開玩笑,以後也再沒提起此事。可她——這個小小 的姑娘,當老漢沒再來賣糖時,卻在村頭等著,等著……她在等什麼呢?僅僅是為了吃老漢 的糖嗎?不,這裡面有說不清的味,有一種淡淡哀戀,一種人與人之間能相互溝通的情緒… 這就叫「形散神 聚」,是「無結構」的結構,是用一種內在精神編織的「情結」文體。
(四)「一箭雙雕,一點兩面」法
作者在寫小說中,似導戲的導演,常常讓舞台上的角色拿這樣或那樣的道具。好導演會利用 這個「道具」,不只讓一個角色,而使許多角色與這個「道具」有關系;不只讓一方,而是 讓矛盾的雙方都與這個「道具」打交道。這樣,就可以從這個「道具」身上挖掘人物心靈世 界,揭露生活本質,完成作者在這發現上的美學思想。當代英國作家斯丹•巴斯托的短篇《 二十先令的銀幣》就是如此。我們看到,「20先令的銀幣」本身就是作者的一個道具。作者 就利用這個道具,首先讓文中的、有錢的馬斯頓太太故意把它放進一套衣服里,然後讓她的 仆 人弗斯戴克太太送這套衣服到洗衣店去洗,但交代了一句,送洗之前,得把衣服口袋掏一掏 。弗斯戴克是個窮人,丈夫又癱瘓,急需錢用。這銀幣該給她帶來多少歡樂呵:可以給可 憐的丈夫買水果,買煙,加上一瓶酒;還可以去買幾件必須添置的衣服……而馬斯頓太太, 就希望弗斯戴克 悄悄地瞞下這枚銀幣,並把這二十先令花掉,然後她 再叫弗斯戴克交上這筆錢。弗斯戴克若交不出,她的目的就達到了,證明窮人窮得卑劣、下 * ,而她自己才是高尚的。你看,作者利用這個道具,自然而然地「一箭雙雕」了。既展現了 世界窮人物質的貧窮,還暴露了富人精神上的無恥,並深刻地揭示了這個世界人與 人之間的關系是多麼殘酷!這篇小說的結尾是:弗斯戴克太太經過一番艱苦的思想斗爭後, 總算沒用這個「設下圈套」的錢。當馬斯頓太太一過問,她就顫悠悠地交還了……可這「二 十先令的銀幣」卻深深地在讀者腦海里打下了烙印。
(五)「偶然中必然,必然中偶然」法
小說作者要學會在生活中發現偶然中隱 藏著的必然性,學會在寫小說時運用這種偶然中的 必 然性。它能引發讀者尋根盤底地、津津有味地追讀下去,而且能揭示生活中不易發現的本質 意義。如法國小說《項鏈》的作者莫泊桑,對此技巧就運用得非常漂亮。故事是這樣的:小 職員的妻子路瓦裁夫人為了得人歡心,被人艷羨,在准備參加一個上流社會的晚會時,向她 的女友借了串項鏈配戴。當晚,這項鏈加上她的美貌,確實讓她出了風頭。不料,樂極生悲 ,在歸途上她竟丟失了項鏈。為了賠償這項鏈,她不得不承受經濟上的壓力。經過十年艱苦 努力,她和丈夫還清了因買項鏈所欠的債。誰知待她剛還完債,便發現她原來借的項鏈是假 的。真是一夜風頭得到的是十年辛酸,片刻虛榮換來的是半生痛苦。這「借項鏈」——「失 項 鏈」——「賠項鏈」——「還項鏈債務」——「發現項鏈是假玩意」的一系列情節,節節都 隱 蔽著「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的偶然」,讀來引人入勝,又發人深省。
(六)「銀絲串珠,數點一線」法
當今現代派小說家面對某些人的精神危機,產生了恐懼感。於是他們常常用荒誕的、超現 實的、生活中還沒出現的、純粹主觀想像的「抽象」物於以編織描繪 ——以反映他們的世界 觀 。而且在寫法上,從表面看,往往是分離的、意識流的、不易理解的。但是,仔細讀,會發 現 ,這些小說內部是互為聯系,相輔相成,彼此烘托,合成一體的。可稱之為「銀絲串珠,數 點一線」吧。如美國作家亨利•斯萊薩寫的短篇小說《……以後》。它是反映核戰爭恐怖, 談世界進行核大戰以後的情況。核大戰如今沒有發生,如何描繪?現代派的作家就用他們打 碎當代世界的「碎片」,主觀荒誕地串起來敘述。《……以後》共分四段:「博士 」、「律 師」、「商人」、「酋長」。這博士、律師、商人、酋長之間毫無聯系,似乎風馬牛不相 及。但「博士」段講的是——他原來教《記憶學》,訓練學生養成完美的記憶,已出版了六 本 這方面的專著。可核戰爭後,他失業了,人們再不要記憶了,核戰慘狀令人不敢回憶!所以 ,他只好改教「速成課程」——「 如何忘記」。「律師」段講的是:過去的殺人犯是要判極 刑 的,但核戰後,人口減少了百分之九十,女人與男人的比例是800∶1。因此,這位男性殺人 犯現在的極刑是:與18個女人結婚,使他妻子的總數達到31個。「商人」段講的是:原來他 以為核戰後,人死的多,服飾用品銷售量會直線下降,但一個優生學教授對他說,由於原子 輻射,變種生育—一個孩子有兩個頭,已經接近生育總數的65%,所以,包括帽子的服飾用 品會逐漸暢銷,供不應求。商人也就放心了。「酋長」段講的是:幾個文明的白種人跑到一 個很遠的孤零小島上去躲避原子輻射毒。他們隨身帶了個儀器—一個開著小口的金屬物。凡 是有原子幅射毒的人,只要一瞄它,它會發出聲響。這些白人與島上的土著酋長見面後,就 用這儀器試驗:當時,島上的土人瞄儀器,儀器不聲不響;而白人看儀器,儀器狂呼亂叫 。白人大喜,請求留下。可白人進村後,酋長下令把他們殺掉,並與部下吃了他們的肉,結 果 染上了原子輻射毒,再瞄儀器,儀器便響起來。從此原子輻射毒在哪兒也不能倖免了。這四 段無連貫的情節,堪稱「筆斷意不斷」,藕斷絲連,以四個不同的荒誕側面,反映了世 界一些階層在核戰爭後的心態。現代派作家就是這樣把當代與未來採用他們的人生觀穿起 來了。
(七)「明線暗線——雙環連套」法
這種小說技巧是運用文中兩個一明一暗的線索,平行交*,雙環連套,從一個人物引出一 個人物,從一個故事引出一個故事,不僅使兩個人物、兩個故事發生密切的關系,而且不斷 豐富人物性格,推動主題思想深化,如魯迅寫的小說《葯》就是如此。故事的明線是:清末 年間,華老栓的兒子小栓得了癆病,人們說此病吃了血饅頭就好了,所以老栓等到一天清早 衙門殺人,就拿著洋錢去買用囚犯血染的饅頭,並匆匆拿回家給小栓吃。此文暗線是:老栓 去取血饅頭那天清早,被殺的囚犯是革命者夏瑜,小栓就是吃的他的血饅頭,但這劑「葯」 並沒把小栓的病治好。小栓最終還是被癆病奪去了生命。作者就將這明暗兩線交*,結成雙 環連套——在本文結局的墳場上,讓小栓的墓和夏瑜的墓錯落地挨在一起,小栓的母親、 夏 瑜的母親又都在給兒子上墳、燒紙……《葯》的主題:「愚昧的群眾享用革命者的鮮血, 不 是醫治病苦的良葯;資產階級脫離群眾的革命,不是療救中國社會的良葯。」就自然而然地 從墳地里奔出來了。
(八)「欲揚先抑」和「欲抑先揚」法
這種創作技巧是,作者把自己准備著力表現的人物,不妨先壓一壓,就如伸出去打人的拳頭 ,先縮一縮。這樣,擊出去,更有力;而准備貶低的人物,則不妨先讓他「威風威風」,然 後,讓他從「威風嶺」上掉下來,便「摔」得更慘。這里,先看看「欲揚先抑」的典型 例子,它就是馬烽寫的《我的第一個上級》。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是縣農建局的田副局長。從 表 面看,這個老田衣冠不整,披個爛棉襖,無精打采,疲疲塌塌,慢慢吞吞,簡直不象個領導 樣子。可隨著作品的逐步深入,突然異峰崛起:他在海門決堤搶險過程中,熟諳全局,胸有 成竹,果敢勇猛,不顧1954年防汛中患上的、一直沒有好的、十分嚴重的關節炎,身先士卒 地帶頭在大風大浪中搏鬥,一直到戰勝險情才收兵!作品正是運用「先抑後揚」的手法,塑 造了一個活生生的社會主義英雄人物。而「欲抑先揚」的例子,各類小說中都有,象《水滸 》中的 「武松醉打蔣門神」,作者先把蔣門神描繪得如何厲害,如何了不得,很多武藝高強的人 都不是他的對手,這是」先揚「,可武松一出場,幾個回合,蔣門神就趴下了:一方面襯托 了武松威武,一方面也把蔣門神欺軟怕硬的虛弱本質揭露無遺。這兩種寫法常常是交*使 用,互輔互補。
(九)「盆中藏月,以小見大」法
用這個技法的小說,一般題材單純,場景單一,人物較少,情節相對來講也比較平淡。但如 何從單純的題材和不長的篇幅里塑造豐滿的形象和挖掘出較深的主題,就得「盆中藏月,以 小見 大」了。下面是作家葉文玲用此法結構的《藤椅》簡介:一個中學教師楊健,領回了學校發 給他的一把新藤椅,全家都感到高興。可高興之後,大家想,新藤椅往哪兒放呢?這個三代 同堂、老幼六口住的15平方米的房間里,現在是連一把椅子也擠不進去了。於是,老楊只好 婉惜地將藤椅退給學校。看,這個作品,一無傳奇色彩,二無復雜的情節,就這么平凡人小 事,就這么平鋪直敘,就這么淡淡然,凄凄然……但它確實震撼了讀者的心!解放三十年了 ,一直勤勤懇懇干教育事業的楊老師一家,為什麼還窩在蝸牛似的小房裡?!誠然,是「四人 幫」十年的「愚民」政策,是「白卷大王」散發的精神污染……除此之外,我們是不是應該 清醒清醒,盡快地、實實在在地清除這些「愚民」的餘毒和「白卷」的偏見!讓藤椅、還有 比藤椅更重要的東西能來到楊老師的家呢?!大海能容下皎明的月亮,小小的一盆水也能容下 皎明的月亮,如何以小見大,一葉報春,就看作者運用此法的功力了。
(十)「餘音繞梁,三日不絕」法
這是講小說收尾的技巧。故事的開頭好,發展好,但最後一個音符,最後一抹油彩,最後一個標點處理若不當,也會虎頭蛇尾,歸之失敗。因為這不僅是作品的落腳處,還需把作品最精粹的地方展現出來。
掌握了技巧,最重要的還是擁有觀察與發現的眼睛,積累自己的生活經驗,加強自己的情感程度。
祝你成功!
❷ 想要試著寫小說。可是沒有經驗。想讓高人指導下。寫小說的步驟,細節。要注意些什麼的。
我覺得,新手就先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去盡情的發揮吧。太過拘束對於小說反而沒有多大的幫助。最好是自己在寫的過程中尋找經驗,自己才知道哪裡不足。這樣,寫作 的能力就確切的提高了。
❸ 寫小說有什麼技巧
小說的寫作技巧:
價值性
小說的價值本質是以時間為序列、以某一人物或幾個人物為主線的,非常詳細地、全面地反映社會生活中各種角色的價值關系(政治關系、經濟關系和文化關系)的產生、發展與消亡過程。非常細致地、綜合地展示各種價值關系的相互作用。
容量性
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小說的容量較大,它可以細致地展現人物性格和人物命運,可以表現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同時還可以描述人物所處的社會生活環境。小說的優勢是可以提供整體的、廣闊的社會生活。
情節性
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真實實例更加集中,更加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環境性
小說的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在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它揭示了種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時間、季節、氣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環境描寫對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環境氣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發展性
小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魏晉南北朝,文人的筆記小說,是中國古代小說的雛形;唐代傳奇的出現,尤其是三大愛情傳奇,標志著古典小說的正式形成;宋元兩代,隨著商品經濟和市井文化的發展,出現了話本小說,為小說的成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明清小說是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高峰,至今在古典小說領域內,沒有可超越者,四大名著皆發於此。
純粹性
純文學中的小說體裁講究純粹性。「謊言去盡之謂純。」(出自墨人鋼《就是》創刊題詞)便是所謂的「純」。也就是說,小說在構思及寫作的過程中能去盡政治謊言、道德謊言、商業謊言、維護階級權貴謊言、愚民謊言等謊言,使呈現出來的小說成品具備純粹的藝術性。小說的純粹性是閱讀者最重要的審美期待之一。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光是小說,整個文學的純粹性逾來逾成為整個世界對文學審美的一個重要核心
描寫
人物描寫、環境描寫。
人物描寫又分為:語言、心理、神態、動作,身份、相貌、體型、穿著。
正面描寫:作者描述主角。側面描寫:小說中的角色描述主角。
敘述
1).時間先後順序
2).分敘同時發生的事
3).倒敘(回憶)
①先講結果,後講原因。回憶的方式講原因,揭開謎團。
②觸景生情或觸事生情,從而回憶過去。有時因物是人非而傷感。
4).插敘(支線劇情)
①插在開始:前奏,交代故事背景。
②插在中部:為主線劇情做鋪墊的支線劇情。
抒情
直接抒情(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達得朴實真切,震動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適用於抒發強烈而緊張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點是敘述時感情強烈,節奏快、緊張,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間接抒情:話中含話、口是心非、借事喻事。(其特點是抒情含蓄婉轉,富有韻味,感染力強。)
矛盾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因為有矛盾,所以才要努力解決矛盾,這個過程中,事物得到發展。
矛盾的產生、維持、延長、消除。
如果矛盾早早解決,故事也就早早結束了,所以需要維持、延長矛盾。
伏筆:伏筆為以後的劇情做鋪墊,製造一個「原因」,目的是為了產生以後的「結果」。
@逐漸清楚
設置謎團,吸引讀者的好奇心,隨著故事的發展,逐漸揭開謎團。
開始不理解的話語,隨著故事的發展,逐漸的理解。
@夢境:
從中得到啟發。
讀者以為是真事,後來知道描寫的是夢。
@中斷:先把某件事說一半,不說另一半,故事發展到一定程度,再說出另一半,成為完整的事。
配角
(1)正面配角:
①能力和主角互補,幫助主角完成事情。
②主角完成事的必要條件或中間人。
2).反面配角:
①敵人,製造矛盾。
②競爭對手。
正面配角也可能變為反面配角,而反面配角也可能變為正面配角。
修辭
比喻:分為明喻、暗喻、借喻。
借代:用一個事物相關的其它事物來代替這個事物。(比喻強調「喻」,借代強調「代」)
擬人:用人的特徵來表現物。
擬物:用物的特徵來表現人。
誇張:擴大或縮小事物的特徵。
呼應:寫了一個事物,後面又出現這個事物。
對比。
襯托:利用事物的相似條件來襯托就是正襯,利用事物的對立條件來襯托就是反襯。
粘連:描寫甲事物的詞也用於描寫乙事物。例如:別看我耳朵聾,可是心不聾(「聾」從耳朵轉移到心)。
移就:本來描寫甲事物的詞,轉移到乙事物上,而不用在甲事物上。例如:張三向李四伸出善意的手(「善意的」本來要修飾張三)。
排比:結構一致,語氣一致,意思相關。
對偶:結構一致,意思相對或相反。
頂針(又稱頂真):前一句話的結尾詞作為後一句話的開頭詞。
欲揚先抑:要說一個事物好,先說這個事物不好的方面。
引用:引用名言名句。
小說的三要素: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環境描寫。
1.人物形象
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人物描寫的角度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正面描寫包括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側面描寫通常以他人或事物來反映該人物,又叫側面烘托。小說塑造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為模特兒,綜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跡,如魯迅所說:「人物的模特兒,沒有專用過一個人,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角色。」任何一部優秀的小說,總有使人難忘的典型人物。人們可以通過這些藝術典型的鏡子,看到、理解許多人的面目。
2.故事情節
故事情節是指作品所描寫的事件發展,演變的全過程,故事情節的一般結構:(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故事情節來源於生活,它是現實生活的提煉,它比現實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現實生活中的事件和矛盾是有始有終,有起有伏,並有一定發展過程的,因而小說情節的展開,也是有段落,有過程的。這個過程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有時還有序幕和尾聲。在作品中,情節的安排決定於作者的藝術構思,並不一定按照現實生活中的事件發生、發展的自然順序,有時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時也可顛倒或交錯。
3.環境描寫
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環境和事情發生的背景作描寫。一部好的小說總能讓人身臨其境、感同身受,而不像科學報告那樣枯燥乏味。作者總是能以優美的文筆、生動的描寫和不可思議的想像把這個故事牢牢地刻印在讀者的腦海里。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季節、氣候及花草鳥蟲的描寫,作用是渲染故事氣氛、烘託人物形象、推動情節發展、暗示社會環境、深化作品主題;社會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具體背景、處所、氛圍以及人際關系等作描寫,作用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環境、交代人物的社會關系、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
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情節一般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聲。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小說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為長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說(小小說)。按照表現的內容可分為科幻、公案、傳奇、武俠、言情、同人、官宦等。按照體制可分為章回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自傳體小說。按照語言形式可分為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
小說與詩歌、散文、戲劇,並稱「四大文學體裁」。
小說刻畫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同時,小說是一種寫作方法。
❹ 要想寫好一本小說的基本要點有哪些
小說源於生活,但需要虛構。
借用名家的一篇文章,應該會有所啟發。
老舍
小說並沒有一定的寫法。我的話至多不過是供參考而已。
大多數的小說里都有一個故事,所以我們想要寫小說,似乎也該先找個故事。找什麼樣子的故事呢?從我們讀過的小說來看,什麼故事都可以用。戀愛的故事,冒險的故事固然可以利用,就是說鬼說狐也可以。故事多得很,我們無須發愁。不過,在說鬼狐的故事裡,自古至今都是把鬼狐處理得象活人;即使專以恐怖為目的,作者所想要恐嚇的也還是人。假若有人寫一本書,專說狐的生長與習慣,而與人無關,那便成為狐的研究報告,而成不了說狐的故事了。由此可見,小說是人類對自己的關心,是人類社會的自覺,是人類生活經驗的紀錄。
那麼,當我們選擇故事的時候,就應當估計這故事在人生上有什麼價值,有什麼啟示;也就很顯然的應把說鬼說狐先放在一邊——即使要利用鬼狐,發為寓言,也須曉得寓言與現實是很難得諧調的,不如由正面去寫人生才更懇切動人。
依著上述的原則去選擇故事,我們應該選擇復雜驚奇的故事呢,還是簡單平凡的呢?據我看,應當先選取簡單平凡的。故事簡單,人物自然不會很多,把一兩個人物寫好,當然是比寫二三十個人而沒有一個成功的強多了。寫一篇小說,假如寫者不善描寫風景,就滿可以不寫風景,不長於寫對話,就滿可以少寫對話;可是人物是必不可缺少的,沒有人便沒有事,也就沒有了小說。創造人物是小說家的第一項任務。把一件復雜熱鬧的事寫得很清楚,而沒有創造出人來,那至多也不過是一篇優秀的報告,並不能成為小說。因此,我說,應當先寫簡單的故事,好多注意到人物的創造。試看,世界上要屬英國狄更司的小說的穿插最復雜了吧,可是有誰讀過之後能記得那些勾心鬥角的故事呢?狄更司到今天還有很多的讀者,還被推崇為偉大的作家,難道是因為他的故事復雜嗎?不!他創造出許多的人哪!他的人物正如同我們的李逵、武松、黛玉、寶釵,都成為永遠不朽的了。注意到人物的創造是件最上算的事。
為什麼要選取平凡的故事呢?故事的驚奇是一種炫弄,往往使人專注意故事本身的刺激性,而忽略了故事與人生有關系。這樣的故事在一時也許很好玩,可是過一會兒便索然無味了。試看,在英美一年要出多少本偵探小說,哪一本里沒有個驚心動魄的故事呢?可是有幾本這樣的小說成為真正的文藝的作品呢?這種驚心動魄是大鑼大鼓的刺激,而不是使人三月不知肉味的感動。小說是要感動,不要虛浮的刺激。因此,第一:故事的驚奇,不如人與事的親切;第二:故事的出奇,不如有深長的意味。假若我們能由一件平凡的故事中,看出他特有的意義,則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它便具有很大的感動力,能引起普遍的同情心。小說是對人生的解釋,只有這解釋才能使小說成為社會的指導者。也只有這解釋才能把小說從低級趣味中解救出來。所謂《黑幕大觀》一類的東西,其目的只在揭發丑惡,而並沒有抓住丑惡的成因,雖能使讀者快意一時,但未必不發生世事原來如此,大可一笑置之的犬儒態度。更要不得的是那類嫖經賭術的東西,作者只在嫖賭中有些經驗,並沒有從這些經驗中去追求更深的意義,所以他們的文字只導淫勸賭,而絕對不會使人崇高。所以我說,我們應先選取平凡的故事,因為這足以使我們對事事注意,而養成對事事都探求其隱藏著的真理的習慣。
有了這個習慣,我們既可以不愁沒有東西好寫,而且可以免除了低級趣味。客觀事實只是事實,其本身並不就是小說,詳密的觀察了那些事實,而後加以主觀的判斷,才是我們對人生的解釋,才是我們對社會的指導,才是小說。對復雜與驚奇的故事應取保留的態度,假若我們在復雜之中找不出必然的一貫的道理,於驚奇中找不出近情合理的解釋,我們最好不要動手,因為一存以熱鬧驚奇見勝的心,我們的趣味便低級了。再說,就是老手名家也往往吃虧在故事的穿插太亂、人物太多;即使部分上有極成功的地方,可是全體的不勻調,顧此失彼,還是勞而無功。
在前面,我說寫小說應先選擇個故事。這也許小小的有點語病,因為在事實上,我們寫小說的動機,有時候不是源於有個故事,而是有一個或幾個人。我們倘然遇到一個有趣的人,很可能的便想以此人為主而寫一篇小說。不過,不論是先有故事,還是先有人物,人與事總是分不開的。世界上大概很少沒有人的事,和沒有事的人。我們一想到故事,恐怕也就想到了人,一想到人,也就想到了事。我看,問題倒似乎不在於人與事來到的先後,而在於怎樣以事配人,和以人配事。換句話說,人與事都不過是我們的參考資料,須由我們調動運用之後才成為小說。比方說,我們今天聽到了一個故事,其中的主人翁是一個青年人。可是經我們考慮過後,我們覺得設若主人翁是個老年人,或者就能給這故事以更大的感動力;那麼,我們就不妨替它改動一番。以此類推,我們可以任意改變故事或人物的一切。這就彷彿是說,那足以引起我們注意,以至想去寫小說的故事或人物,不過是我們主要的參考材料。有了這點參考之後,我們須把畢生的經驗都拿出來作為參考,千方百計的來使那主要的參考豐富起來,象培植一粒種子似的,我們要把水份、溫度、陽光……都極細心的調處得適當,使他發芽,長葉開花。總而言之,我們須以藝術家自居,一切的資料是由我們支配的;我們要寫的東西不是報告,而是藝術品--藝術品是用我們整個的生命、生活寫出來的,不是隨便的給某事某物照了個四寸或八寸的像片。我們的責任是在創作:假借一件事或一個人所要傳達的思想,所要發生的情感與情調,都由我們自己決定,自己執行,自己作到。我們並不是任何事任何人的奴隸,而是一切的主人。
遇到一個故事,我們須親自在那件事里旅行一次不要急著忙著去寫。旅行過了,我們就能發現它有許多不圓滿的地方,須由我們補充。同時,我們也感覺到其中有許多事情是我們不熟悉或不知道的。我們要述說一個英雄,卻未必不教英雄的一把手槍給難住。那就該趕緊去設法明白手槍,別無辦法。一個小說家是人生經驗的百貨店,貨越充實,生意才越興旺。
旅行之後,看出哪裡該添補,哪裡該打聽,我們還要再進一步,去認真的扮作故事中的人,設身處地的去想像每個人的一切。是的,我們所要寫的也許是短短的一段事實。但是假若我們不能詳知一切,我們要寫的這一段便不能真切生動。在我們心中,已經替某人說過一千句話了,或者落筆時才能正確地用他的一句話代表出他來。有了極豐富的資料,深刻的認識,才能說到剪裁。我們知道十分,才能寫出相當好的一分。小說是酒精,不是攙了水的酒。大至歷史、民族、社會、文化,小至職業、相貌、習慣,都須想過,我們對一個人的描畫才能簡單而精確地寫出,我們寫的事必然是我們要寫的人所能擔負得起的,我們要寫的人正是我們要寫的事的必然的當事人。這樣,我們的小說才能皮裹著肉,肉撐著皮,自然的相聯,看不出虛構的痕跡。小說要完美如一朵鮮花,不要象二簧行頭戲里的「富貴衣」。
對於說話、風景,也都是如此。小說中人物的話語要一方面負著故事發展的責任,另一方面也是人格的表現--某個人遇到某種事必說某種話。這樣,我們不必要什麼驚奇的言語,而自然能動人。因為故事中的對話是本著我們自己的及我們對人的精密觀察的,再加上我們對這故事中人物的多方面想像的結晶。我們替他說一句話,正象社會上某種人遇到某種事必然說的那一句。這樣的一句話,有時候是極平凡的,而永遠是動人的。
我們寫風景也並不是專為了美,而是為加重故事的情調,風景是故事的衣裝,正好似寡婦穿青衣,少女穿紅褲,我們的風景要與故事人物相配備--使悲歡離合各得其動心的場所。小說中一草一木一蟲一鳥都須有它的存在的意義。一個迷信神鬼的人,聽了一聲鴉啼,便要不快。一個多感的人看見一片落葉,便要落淚。明乎此,我們才能隨時隨地的搜取材料,准備應用。當描寫的時候,才能大至人生的意義,小至一蟲一蝶,隨手拾來,皆成妙趣。
以上所言,系對小說中故事、人物、風景等作個籠統的報告,以時間的限制不能分項詳陳。設若有人問我,照你所講,小說似乎很難寫了?我要回答也許不是件極難的事,但是總不大容易吧!
❺ 《寫小說最重要的十件事》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寫小說最重要的十件事》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gx71NzRnt2-bs5DlI5zgEg
❻ 關於寫小說的事
寫小說,最重要的並不是細節的類容,當然,細節的類容也需要寫好,不過首先,要寫好一本小說你一定要有一個好的設定,什麼叫設定呢?呵,也就是大綱,在開始寫小說之前,你必須對你這本小說每一章,每一節的小說都做到了如指掌,這樣才不會寫到後面發現和前面情節有些矛盾啥的,許多初學寫小說的作家在寫了十多二十萬字的時候,就會有這種很無力的感覺。
其次,也就是你所問的細節問題了,寫小說有很多技巧,比如說你現在要描寫一個水霧彌漫的環境,如果單純的就用「霧氣騰騰,模模糊糊」這些詞語來寫,就顯得很單調,很多讀者對這些內容也容易直接跳過,那該怎麼辦呢?也許你可以用小說中人物的對話來加以刻畫,比如,在這樣的環境中出現一個將人的年齡看錯的離譜的情節,那這種霧氣騰騰的環境就很生動的描繪出來了。
還有就是關於你所說的人物對白的問題,這個問題我可以理解。這是因為一些傳統的寫作方法束縛了你的文筆,其實你完全可以放開了寫,還有就是在人物對白的後面加一些說明,人物動作,場景情況啥的,在對白中間夾雜著大段大段的說明是不會對你的小說有什麼影響的。在這種細節的問題上,你其實完全可以不細究的。小說重要的是情節,在對白情節方面,也許你可以幻想一個情節,然後自己走進去充當一個角色,看看自己會做哪些動作,說哪些話,還有就是周圍的環境可能會出現那些情況,在可能中選取新穎的寫下來,相信就很不錯了!
寫小說重要的多讀多寫多思考,建議你如果想要寫好小說的話可以多讀點外國的名著,其中的描繪給人的感覺是和中國的小說不一樣的,雙方結合才是最好的。
哦,對了,剛才才看到你的問題中有個「引出對白」的,前面沒發現,對於這個問題,其實更簡單啦,你不用這么糾結的,比如你小說中的人物要說話了,完全可以在他的一個動作之後,逗號一個,引號一個,開始吧。比如:某某撓了撓頭,「那我們該去哪呢?」當然,也有其他的寫法:「那我們該去哪呢?」某某撓了撓頭。在動作的後面,你也可以加上點東西:某某撓了撓頭,茫然道:「那我們該去哪呢?」
方法很多,全在讀小說的過程中去發現。
❼ 看很多很多如何寫小說的實用書對寫小說有多大的幫助
這些書能在抄網上看免費的電子書,就看免費的電子書。
用處不是特別大,關鍵是要靠自己。
文藝創作類的東西,向來不是一本兩本書能學會的,都是有一個緩慢積累的過程。
我不信羅貫中、曹雪芹一字不落的看過這些書。
這些書就好比錦上添花,沒有必要花費太大功夫去看。
星爺在采訪節目中說,他只是草草地看過幾次《演員的自我修養》。
主要還是題主想寫哪方面的小說,就去看哪方面的小說,然後盡力去模仿。
比如題主想寫懸疑類的,不去看《七宗罪》,反而去看《斗破蒼穹》。
能寫出懸疑好文就怪了。
❽ 什麼是小說的敘事視角可以分為幾類
堅持手打
大致可以分為主觀視角和客觀視角,區別方法很簡單。
一般專來說,用第一人稱「我屬」來寫的,就是主觀視角,這類視角有代入感,但是局限性較強;以第三人稱「他」來寫的就是客觀視角,又叫全知視角或者叫上帝視角,這類視角作者就是上帝,什麼都知道,較主觀視角而言往往更容易展開故事。
樓主,如還有問題請追問。
❾ 寫小說最重要的是什麼
寫小說的最重要的就是:人物、時間、地點 如果這個都沒有這還叫小說嗎?
❿ 剛寫小說,有太太講講有哪些寫文的技巧
初入小說的新手寫作者,最需要的寫作技巧就是堅持。只有在不斷的堅持中,才能發掘和領悟到自己的寫作風格以及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質量。有一句話說的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寫作也是如此。只有把自己的寫作風格跟市場觀眾所接受的寫作大潮流相結合,才能夠在這場寫作爭霸中取得優先的主動權。
對於新手寫作者的寫作技巧,可以分為三步走進行提升。
第一步,定位。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意思就是寫作的方向類型有很多,選擇自己的喜好和關注的方向來進行寫。如日常關注時事比較多,可以寫職場人際方面;如日常關注情感八卦比較多,都市情感方面會更適合你;如日常關注各類雜志小說比較多,校園愛情方面會讓你更得心應手。
人稱敘述手法根據日常表現來劃定。如果你是比較喜歡侃侃而談,掌握說話主動權的人,可以選擇第一人稱的敘述角度來寫,這樣更能發揮你寫文的文思,「文思如泉湧」,說的就是不受阻礙的表達。如果你日常是傾聽者的角度比較多,那你可以選擇第二人稱或者第三人稱的敘述角度來進行描寫刻畫人物。這樣的敘述角度,容易讓人獲得同理心,進入情境,感同身受。
第二步,愛好大於熱門。
熱門常常換,愛好始終在。只有自己喜歡寫的才能不斷寫得好。小眾有小眾的群體,大眾有大眾的群體。小眾寫得人少,內容不好選材和寫作。大眾寫得人多,競爭大,內容雷同也多,容易被淹沒在文稿潮水中。
「愛好是最好的指導老師」。人若不熱愛某一事物,是無法把內心情感釋放表達出來,旁人也就更難以理解了。擁有了愛好,就有了表達的情感,而寫文就是表達的「窗口」,也是把你、把你的作品展現給讀者的一把心靈互通的「鑰匙」。
第三步,咬文嚼字。
簡單的說就是要摳字眼。當你寫完一章文字之後,你需要回頭再看三遍以上,通讀可以讓你發現表達的滯堵之處,也能讓你發現可能存在的「更優的表達」,而這,也就是潤色。「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知。」這樣妙手偶得的文章並不多見,且是在厚積薄發之後的靈光閃現。而新手階段來說,「細細刻畫」一篇精品作品,更為重要及關鍵。
一個優秀的表達,一定是在不斷咬文嚼字地摳字眼裡,把文章的紋理梳理清晰,把自己內心的思想情感整理清楚,然後小火慢燉,「慢工出細活」,一定不能著急。
真正做到了以上的三步,相信你的文章會日漸出色,經過日積月累打磨的作品,方能更顯「芬芳」。寫作這條路子同行者很多,達者寥寥。貴在堅持,把每日寫作時間固定下來,細細刻畫,不斷打磨,相信不久的將來,能看到更多的優秀的作品的展現。
而這,也正是新手寫手進階到寫作大神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