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說中有那些描寫山水的段落
這里不是江南小鎮,自然沒有流水人家,也沒有碧水連天的景緻。
這里是誕生華夏民族的黃河流域,據說大禹治水時曾經跋涉這里。
這里的山水鍾靈毓秀,這里的山寨幽靜古老,這里的山林蔥翠濃郁,這里的池塘波光粼粼,這里的嵐靄悠悠縈繞在山間,這里早晚的炊煙裊裊升騰於寨子的上空,這里的山連著天,水連著山,山水草木、古老建築、民俗風情……都在淳樸自然的生態環境中靈動著。
一
奔騰不息的渾黃河水,從寨子的前面咆哮著滾滾東逝,宛如一條濃濁淫盪的激流,瘋狂地肆虐、猥褻、侵蝕著承載重負而滄桑無語的河床。
寨子矗立於黃河南岸的山坡上,對岸是巍峨綿延的山嶽,險峰俊秀地深谷急流洶涌。離南岸不遠處的水域里自然形成一個浪高淵深的漩渦,「嗚嗚」的漩流呼嘯聲晝夜不息地哀號著在山谷間回鳴,凄楚嗡嗡,彷彿向世代繁衍生息在這里的子民訴說著「水患無情」。
寬大的水面像柔亮的綢,古樸簡陋的小舟似剪,一點點把這綢給裁開。無風的時候看那池塘,微瀾不驚,似在長睡不醒。采蓮、喂魚的簡陋小船攪醒了這里,那裡又睡了。只有一場風雨過處,這里那裡地吹了搔了,才能將那看似睡夢恬靜的池塘逗得發出笑聲。魚兒悠閑地游在池塘里,看似在淺處,伸手卻無法抓到,倒是攪動了一池的平靜,盪起了層層延伸開去的波波漣漪。盤盤荷葉上總有那麼一兩個水珠晶瑩地滾,間或被沉浸在塘里的魚在水中偶然觸動了,晶瑩的水珠便「叭嗒」一聲落入池中。綠荷、寨子、山峰、白雲的倒影在水中顫顫地動,凝眸窺視良久,宛如置身於迷幻般的水晶宮。一簇簇,一片片碩大濃綠的荷葉漂浮在水面,說不上是水中的一片荷,還是荷中的一片水。乍然而起的水鳥,或是偶然躍水而跳的魚,會將山和寨子照映在水中的倩影攪得顫顫如醉。
濟南的秋冬,風倒很少,大概都留在春天刮呢。
有這樣的風在這兒等著,濟南簡直可以說沒有春天;那麼,大明湖之春更無從說起。
濟南的三大名勝,名字都起得好: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都多麼響亮好聽!一聽到「大明湖」這三個字,便聯想到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等,而心中浮現出一幅美景來。事實上,可是,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湖中現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壩劃開的多少塊「地」。「地」外留著幾條溝,遊艇沿溝而行,即是逛湖。水田不需要多麼深的水,所以水黑而不清;也不要急流,所以水定而無波。東一塊蓮,西一塊蒲,土壩擋住了水,蒲葦又遮住了蓮,一望無景,只見高高低低的「莊稼」。艇行溝內,如穿高粱地然,熱氣騰騰,碰巧了還臭氣烘烘。夏天總算還好,假若水不太臭,多少總能聞到一些荷香,而且必能看到些綠葉兒。春天,則下有黑湯,旁有破爛的土壩;風又那麼野,綠柳新蒲東倒西歪,恰似掙命。所以,它即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話雖如此,這個湖到底得算個名勝。湖之不大與不明,都因為湖已不湖。假若能把「地」都收回,拆開土壩,挖深了湖身,它當然可以馬上既大且明起來:湖面原本不小,而濟南又有的是清涼的泉水呀。這個,也許一時作不到。不過,即使作不到這一步,就現狀而言,它還應當算作名勝。北方的城市,要找有這么一片水的,真是好不容易了。千佛山滿可以不算數兒,配作個名勝與否簡直沒多大關系。因為山在北方不是什麼難找的東西呀。水,可太難找了。濟南城內據說有七十二泉,城外有河,可是還非有個湖不可。泉,池,河,湖,四者俱備,這才顯出濟南的特色與可貴。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這個湖是少不得的。設若我們游湖時,只見溝而不見湖,請到高處去看看吧,比如在千佛山上往北眺望,則見城北灰綠的一片——大明湖;城外,華鵲二山夾著彎彎的一道灰亮光兒——黃河。這才明白了濟南的不凡,不但有水,而且是這樣多呀。
況且,湖景若無可觀,湖中的出產可是很名貴呀。懂得什麼叫作美的人或者不如懂得什麼好吃的人多吧,游過蘇州的往往只記得此地的點心,逛過西湖的提起來便念叨那裡的龍井茶,藕粉與蒓菜什麼的,吃到肚子里的也許比一過眼的美景更容易記住,那麼大明湖的蒲菜,茭白,白花藕,還真許是它馳名天下的重要原因呢。不論怎麼說吧,這些東西既都是水產,多少總帶著些南國風味;在夏天,青菜挑子上帶著一束束的大白蓮花蓇葖出賣,在北方大概只有濟南能這么「闊氣」。
泰山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突起於華北平原,凌駕於齊魯丘陵,相對高差達1300米,視覺效果格外高大,具有通天拔地之勢,形成"一覽眾山小"的高曠氣勢。泰山綿亘200餘公里,盤卧方圓426平方公里,形體集中,產生厚重安穩之感,正如"穩如泰山"一詞所述。泰山岩性堅硬,節理發育。古松與巨石相互襯托,雲煙和朝日彼此輝映,突兀峻拔,耀眼磅礴。
我見識過怪石嶙峋的張家界,瀏覽過風景秀美的桂林山,但卻從來沒有看到過西安這一帶的山。西安的華山真高啊,一座座山拔地而起,直沖雲霄,從山腳往山上看,根本就看不到頭;西安的華山真奇啊,像一朵盛開的蓮花,像一匹奔騰的駿馬,又像一位羞澀的少女,真是奇峰羅列,姿態萬千;西安的華山真陡啊,雖然每一條路的兩旁都修築了鐵鏈和欄桿,但是一個不小心還是有可能會栽倒下去。
行至「蒼龍嶺」,路與名字相對應——是修建在陡峭、窄小的山尖上,用工具鑿出的路,它酷似一條神氣的蒼龍停在山嶺上,故而得名「蒼龍嶺」,但我在纜車上遠遠望去,更像一把巨斧劈開一條小縫的痕跡。走上「蒼龍嶺」,我的腳有點發顫,手也不由自主地握住路旁的鐵鏈,連走上一級台階都要花上三四秒的時間,更不要提向後面張望一下,甚至連身旁那雲霧繚繞的美麗景色都不敢再多看一眼。及至走完「蒼龍嶺」,我長舒了一口氣,轉身向身後望去,才發現原來「蒼龍嶺」是那麼的美麗迷人:遠處的「蒼龍嶺」完全被雲霧給淹沒了,也正因為這樣,前端的「蒼龍」就更像是一架從天而降的天梯。更奇特的是遠處的一些山峰大半個身體被雲霧吞蝕了,只留下了山尖,這就更讓人有種似乎走進了仙境,看到了飄浮在雲霧上空的仙島的錯覺,這也讓我想起了寇準詩中句子「舉首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登江中孤嶼謝靈運江南倦歷覽,江北曠周旋。懷新道轉迥,尋異景不延。
亂流趨孤嶼,孤嶼媚中川。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
表靈物莫賞,蘊真誰為傳。想像山姿,緬邈區中緣。
始信安期術,得盡養生年。
這是謝靈運山水詩的代表作之一。其中「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為寫景名句。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以下是寫華山的:
送前上饒嚴明府攝玉山
唐 戴叔倫
家在故林吳楚間, 冰為溪水玉為山。
更將舊政化鄰邑, 遙望逋人相逐還。
游三清山
明 丁璣
三峰插天如芙蓉, 晴雲赤日行其中。
攀緣飛磴立峰頂, 一鑒四海雙眸空。
玉山道中
宋 楊萬里
村北村南水響齊,
巷頭巷尾樹蔭低。
青山自負無塵色,
盡日殷勤照碧溪。
玉山縣南樓小望
宋 陸游
小樓在何許,正在南溪上。
空檬過釣台,斷續聞漁唱。
征途苦偏仄,舒嘯喜清曠。
安得此溪水,為我變春釀。
2. 小說里的山應該怎麼寫,最好寫下來,謝謝(字數最好多一點)
翠障入雲,霧氣繚繞,連綿的山脈如靜卧的盤龍,神秘巍峨。有人說那是一座仙山,是仙家福地,凡人驚擾不得,此處一草一木皆受神仙庇佑。當然也有人說那是一塊寶地,仙脈神息,天地陰陽,日月福澤孕育了百年人參,千年靈芝以及各種神奇葯草。。。。
呵呵,瞎想了一下。。。
3. 描寫山林的句子優美一點(寫小說用的)古代穿越的文
停車坐愛楓林晚
4. 山的呼喚,閱讀答案。。。
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題。
山的呼喚
瓊 瑤
(1)夢中,總聽到那山的呼喚。
(2)從小,熱愛山,熱愛水,熱愛大自然那渺無邊際、不可捉摸的神奇與旖旎。
(3)童年時,在故鄉湖南的鄉間,曾有那麼一座山,使我喘息過,使我迷惑過,使我喜悅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縈繞於我的腦際。那山並不高,遍布著松樹,高大的直入雲霄。小的只有半個人高,泥土是紅色的,土質松而軟,沒有雜草,沒有荊棘,只是,遍地撒布著一顆顆的松果。而我穿梭於那松林間,奔跑著,呼喊著,收集著那些松果,竟日流連,樂而不疲。玩累了,我會選擇一棵巨大的松樹,倚著它坐下來,讓那如傘般的松枝遮蔽著我。閉上眼睛,我靜靜地傾聽那風聲穿過松林發出的簌簌聲響,幻想著它在訴說些什麼。我一直是個愛做夢的孩子,我就在那兒製造著,醞釀著,堆積著我最初的、童稚的夢。長長久久地聽著那山的傾訴、山的聲籟和山的呼喚。
(4)這座童年時期影響著我的山,始終活在我的心中。它帶著一股燒灼般的力量壓迫著我。一座山!我總覺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總覺得自己在攀一座山。我開始寫作,迫切地想寫出我對山的那份感覺,我寫了很多以山為背景的小說,像《深山裡》,像《苔痕》,像《船里的卡保山》……而真正能寫出我那份感覺的,只有一篇《幸運草》。
(5)於是,兩年前,隨著拍攝《幸運草》的外景勘察隊,我上了一座山,我這一生真正地爬上了一座「山」,再度感受到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悅而又令人沉迷的滋味。那座山,那座高不可攀、深入雲霄的山,那座遠離塵囂、沒有絲毫人間煙火味的山!那座半是夢境、半是幻境、半是仙境的山!
(6)那山高達海拔一萬三千多英尺,名叫「玉山」。
(7)再沒有什麼感覺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覺更踏實,也再沒什麼感覺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覺更虛幻,那山半在雲封霧繞中,半在氤氳迷離中。岩石高插入雲,松樹伸展著枝丫,像一隻只巨人的手,托住了整個的天空。
(8)站在那兒,世界在你的腳底,寒意深深的雲層包圍著你。濃密的松樹,高大,挺拔,蒼勁,樹枝上全掛著一串一串的蒼苔,雲所帶來的水汽凝聚在蒼苔上,成為一顆顆晶瑩的水滴,順著蒼苔向下滴落。雲飄浮在腳下,在眼前,在身邊,忽而來,忽而去,忽而凝聚,忽而飄散。
(9)夜裡,寒月當頭,流星數點。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朧。處處是岩石與巨木的幢幢黑影,給人一份說不出的震懾與肅穆的感覺。山中的夜並不寧靜,風在林中穿梭,時而尖嘯,如一聲壯烈的吶喊。時而低吟,如一支柔美的清歌。除了風聲,有隔山的飛瀑,在不停不休的飛湍奔流。有不知名的鳥啼,此起彼應的互相唱和。有樹枝偶然的斷裂聲,有小蟲的唧唧,有草叢中不明原委的簌簌……這種種的聲浪,匯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喚」,那樣讓人震懾,讓人感動,讓人迷惑。似乎在不住地低喊著:「來吧!來吧!來吧!來上一座山。看看山會帶給你什麼?來吧!來吧!來吧!」
(10)這就是那山的呼喚。(11)夢中,我總聽到那山的呼喚。我知道,我將重去,我將攀登,一次又一次。因為,那山在呼喚著我。(1970.5.17)
13.請揣摩並寫出「我總覺得自己要攀一座山」 「而我也總覺得自己在攀一座山」這兩句話的意蘊。
答:第一句講作者想要挑戰困難磨練自己,第二句話講作者正在面對困難,並勇於挑戰他
14.概括作者對清晨與黑夜的山的感受。
答:神秘與神奇,震懾與肅穆
15.本文提到的具體的山是什麼?文章的結尾「我總聽到那山的呼喚」「那山在呼喚著我」表達了什麼樣的主旨?
答:提到具體的山是童年時,在故鄉湖南的鄉間的那座山。表達了作者想面對困難,勇於挑戰困難的宗旨。 問題補充:
16.第一段有什麼作用?
答:點題
17.聯系全文看,作者童年等家鄉山和後來攀登玉山的母的有什麼不同?
答:童年的山很平坦,是作者玩耍的地方,後來攀登的山怪石林立是作者想要克服的困難。
18.本文描寫景物濃墨重彩,形象生動。結合你的閱讀經驗,任選一個角度,簡要分析其寫法的特點。
答:從山的描寫上來看,他他是借物喻人,借兒時的山和後來的山進行對比來表現出作者的想法。
5. 用玄幻小說描寫一段山脈,怎麼描寫好
漆黑的天幕下,連綿都山巒,如趴伏的巨獸,靜靜的等待破曉 (摘大聖傳)
6. 小說里怎麼描寫大好山河
名山大川,風月同天。
7. 武俠小說中描寫天台山是怎樣
武俠小說中描寫天台山在《天龍八部》作者:金庸中: 天台山諸寺院中,國清寺名聞天下,隋時高僧智者大師曾駐錫於此,大興「天台宗」,數百年來為佛門重地。但在武林之中,卻以止觀禪寺的名頭響得多。喬峰一見之下,原來只是一座頗為尋常的小廟,廟外灰泥油漆已大半剝落,若不是朴者和尚引來,如由喬峰和阿朱自行尋到,還真不信這便是大名鼎鼎的止觀禪寺了。
在《春江萬里情》作者:蕭逸中:
「鬼面神君」葛鷹盤踞處。位於浙江省東部天台縣。天台縣三國吳置始平縣,晉改始豐縣,唐改唐興縣,五代吳越改天台縣。天台山盛產去霧茶、柑橘及多種葯材。名勝有天台山國清寺,寒岩、明岩。「鬼面神君」葛鷹在天台山佔山為王,在江湖中獨樹一幟,頗有聲望。其子葛金郎因暗與花蕾之女花心蕊結為夫妻,引起花蕾憤怒,遂來天台山尋女,為葛鷹所迫,自殺身亡。
8. 描寫山水的現代文
山: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庄》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木蘭詩》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
水: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廬山瀑布》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唐.錢起《陪考功王員外城東池亭宴》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唐.韓愈《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文章么:大明湖之春
作者:老舍
北方的春本來就不長,還往往被狂風給七手八腳的颳了走。濟南的桃李丁香與海棠什麼的,差不多年年被黃風吹得一干二凈,地暗天昏,落花與黃沙卷在一處,再睜眼時,春已過去了!記得有一回,正是丁香乍開的時候,也就是下午兩三點鍾吧,屋中就非點燈不可了;風是一陣比一陣大,天色由灰而黃,而深黃,而黑黃,而漆黑,黑得可怕。第二天去看院中的兩株紫丁香,花已象煮過一回,嫩葉幾乎全破了!
濟南的秋冬,風倒很少,大概都留在春天刮呢。
有這樣的風在這兒等著,濟南簡直可以說沒有春天;那麼,大明湖之春更無從說起。
濟南的三大名勝,名字都起得好: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都多麼響亮好聽!一聽到「大明湖」這三個字,便聯想到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等,而心中浮現出一幅美景來。事實上,可是,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湖中現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壩劃開的多少塊「地」。「地」外留著幾條溝,遊艇沿溝而行,即是逛湖。水田不需要多麼深的水,所以水黑而不清;也不要急流,所以水定而無波。東一塊蓮,西一塊蒲,土壩擋住了水,蒲葦又遮住了蓮,一望無景,只見高高低低的「莊稼」。艇行溝內,如穿高粱地然,熱氣騰騰,碰巧了還臭氣烘烘。夏天總算還好,假若水不太臭,多少總能聞到一些荷香,而且必能看到些綠葉兒。春天,則下有黑湯,旁有破爛的土壩;風又那麼野,綠柳新蒲東倒西歪,恰似掙命。所以,它即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話雖如此,這個湖到底得算個名勝。湖之不大與不明,都因為湖已不湖。假若能把「地」都收回,拆開土壩,挖深了湖身,它當然可以馬上既大且明起來:湖面原本不小,而濟南又有的是清涼的泉水呀。這個,也許一時作不到。不過,即使作不到這一步,就現狀而言,它還應當算作名勝。北方的城市,要找有這么一片水的,真是好不容易了。千佛山滿可以不算數兒,配作個名勝與否簡直沒多大關系。因為山在北方不是什麼難找的東西呀。水,可太難找了。濟南城內據說有七十二泉,城外有河,可是還非有個湖不可。泉,池,河,湖,四者俱備,這才顯出濟南的特色與可貴。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這個湖是少不得的。設若我們游湖時,只見溝而不見湖,請到高處去看看吧,比如在千佛山上往北眺望,則見城北灰綠的一片——大明湖;城外,華鵲二山夾著彎彎的一道灰亮光兒——黃河。這才明白了濟南的不凡,不但有水,而且是這樣多呀。
況且,湖景若無可觀,湖中的出產可是很名貴呀。懂得什麼叫作美的人或者不如懂得什麼好吃的人多吧,游過蘇州的往往只記得此地的點心,逛過西湖的提起來便念叨那裡的龍井茶,藕粉與蒓菜什麼的,吃到肚子里的也許比一過眼的美景更容易記住,那麼大明湖的蒲菜,茭白,白花藕,還真許是它馳名天下的重要原因呢。不論怎麼說吧,這些東西既都是水產,多少總帶著些南國風味;在夏天,青菜挑子上帶著一束束的大白蓮花蓇葖出賣,在北方大概只有濟南能這么「闊氣」。
我寫過一本小說——《大明湖》——在一二八與商務印書館一同被火燒掉了。記得我描寫過一段大明湖的秋景,詞句全想不起來了,只記得是什麼什麼秋。桑子中先生給我畫過一張油畫,也畫的是大明湖之秋,現在還在我的屋中掛著。我寫的,他畫的,都是大明湖,而且都是大明湖之秋,這里大概有點意思。對了,只是在秋天,大明湖才有些美呀。濟南的四季,唯有秋天最好,晴暖無風,處處明朗。這時候,請到城牆上走走,俯視秋湖,敗柳殘荷,水平如鏡;唯其是秋色,所以連那些殘破的土壩也似乎正與一切景物配合:土壩上偶爾有一兩截斷藕,或一些黃葉的野蔓,配著三五枝蘆花,確是有些畫意。「莊稼」已都收了,湖顯著大了許多,大了當然也就顯著明。不僅是湖寬水凈,顯著明美,抬頭向南看,半黃的千佛山就在面前,開元寺那邊的「橛子」——大概是個塔吧——靜靜的立在山頭上。往北看,城外的河水很清,菜畦中還生著短短的綠葉。往南往北,往東往西,看吧,處處空闊明朗,有山有湖,有城有河,到這時候,我們真得到個「明」字了。桑先生那張畫便是在北城牆上畫的,湖邊只有幾株秋柳,湖中只有一隻遊艇,水作灰藍色,柳葉兒半黃。湖外,他畫上了千佛山;湖光山色,聯成一幅秋圖,明朗,素凈,柳梢上似乎吹著點不大能覺出來的微風。
對不起,題目是大明湖之春,我卻說了大明湖之秋,可誰教亢德先生出錯了題呢!